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 物 思想(反映论) (思想仅仅是对物的反映而已) 列宁: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 唯心主义:思想 物(先验论) (思想优先于物而存在)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 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反映论:是指确认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 界的反映的认识论原则,坚持从“物到感觉 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第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 则恰恰相反.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
(1)战国时代的知行观:①“知而非艰,行之 维艰”,是说行比知难,要求知和行的统一,包 含有辩证法的因素。②孔子的“生而知之”和 “学而知之”的知行观。③孟子提出了“不学而 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的唯心主义先 验论的知行观。④荀子提出了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他认为,行先知后,知来源于行。他说:“不登 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池,不知地之厚 也”。知既然来源于行,行就要高于知,所以苟 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 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重“行”,把行 看做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 .
表象是在知觉 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 象。
知觉 表象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
的思维形式。
水果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 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水果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有助于我 们提高自身的 思想修养和精 神境界。
有助 在改变 的同时 转向自 重视并 人自身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 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 动状态的范畴,是指人在活 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 态。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的改造”。
人不能摆脱必然性的制 识必然性的基础上才有自由 是人的自有限度,也是自由 规律。
*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 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 观规律。
任性不是自由,无知不能获得自由 自由是有条件的。
认识条件 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AB
实
能够将获得的规
认识必然和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 史性的过程。
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 实践,由主客观条件制约的自由也必然 是历史的、具体的,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超越实践能力与实践发展水平的自由是 不可能实现的。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 从事实出发。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
思想路线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 行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一定的世 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贯彻。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涵: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 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改造世界——有利于生 展的需要,创造自己 界和生活方式。
(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
对立统一
客观世界
主观世
改造二者: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世界的观点有重要意义:
1
2
有助于我们 提高认识世界的 能力,在工作中 努力做到主观符 合客观,更好地 处理主观世界和 客观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都具 有客观性。
价值又具有主体性:1、客体及其 属性是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 以主体的需要为基准。
2、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具有不同 的价值,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掌握的材料再多,如果无法或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也 无法形成为科学理论。牛顿之前人类有关运动的经验太 多了,天天时时处处都能碰到或参与运动,但并不理解 运动的本质。人类自从产生以来有关社会生活的经验可 谓多矣,但并不等于就掌握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2、唯理论过分强调理性认识,而 忽视了感性认识,脱离了客观实际 而成为虚妄。
为什么必须要进行从认识到实践 的飞跃?
1、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3、认识的真理性需要在实践中
加以检验。
实现认识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1、理论必须是正确的。由谁保 证?
2、理论必须被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所掌握。
3、理性认识要和具体实践相结 合;
4、理性认识付诸实践,要有一 定的物质条件.
几个注意的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是什么条件?
真理的适用范围。
2、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并不 意味着真理本质上与谬没有区 别。如:牛顿力学的正确性问题, 其中存在着绝对的东西。
3、谬误并不是肤浅的,而是几 乎与真理同样深刻的,如从小学 到哲学家等。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的完整过程
实践——认识——实践 三个阶段,两次飞跃的否定之否
定过程。
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这一过程形成 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真理和价值辩证统一的原理,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统一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获得行动的自由。
这个小节同样讲三个问题。
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⑴人类所面临的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这个矛盾内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人的主观意识从本性上毫无遗漏的把握客观世界。
但是客观还是界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自动地毫无保留的展现给人的主观意识。
其次,人的主观需要只有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满足,但是客观世界也不会自动地满足人的主观需要。
不仅如此,客观世界甚至还会阻碍主观需要的满足。
概括起来就是,你想知道的,它不告诉你。
你想要,它不给你。
这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
主观与客观的这种矛盾,只有通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复认识和不断改造,才能逐渐地得到解决。
因此,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认识世界是人们从观念上把握世界,把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改造世界是人们现实地把握世界,按照自己的目的改造客观事物的结构和形式,使其满足自己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换句话说,认识世界是追求真理的活动;改造世界是实现价值的活动。
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互相促进⑴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和基础。
人们认识世界不仅是为了理解世界,不只是为了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更主要的是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认识的价值归根结底要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并不施行。
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也是没有价值的。
这一点是我们大学生特别要引以为戒的。
改造世界不仅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而且是认识世界的基础。
这一点,我们在本章的第一节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完整)
第二节 真理和价值
一、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概念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 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首先,二者是对立的。其次, 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再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唯物主义)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 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论。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法)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两种属性,不是两种不同类型 的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真 理的客观性是绝对的,它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是正确的, 而不是错误的;其次,世界的可知性是绝对的,人能够获得 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近似性。 首先从广度上看,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其次从深度上看,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 的、近似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二者是相 互包含、相互渗透的。在真理的相对性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 颗粒;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个相对真理 的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其次,真理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 理的转化过程,这是真理的发展规律。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坚持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
五、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全过程(总规律): 实践→认识→实践 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概念 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错误观点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 必要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 展理论。 条件:坚持理论和世界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为群 众所掌握;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4、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解释与实践中生存和发展,改造世界的活动从来都是在认识世界的指导下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同时强调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认识世界,从畏惧自然到了解自然;人类又在不断地改造世界,从古代的都江堰到现代的三峡工程都蕴含着人类改造世界的智慧。
可以说,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人类了解自然之后不再畏惧,转而开发自然、利用自然,可见认识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理解世界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世界。
毛泽东同志在《自由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必然》一文中明确指出:“认识世界就是改造世界。
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但不认识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改变世界,创造世界,即人的实践。
人类往往首先通过征服和改造自然,从自然中寻求所需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然后从事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对比戊戌变法的失败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的成功与人民公社运动的破灭,我们发现,改造世界必须在人的认识指导下进行,盲目的认识带来的是盲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造成的则是行动的失败,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行动的成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又告诉我们,正确的改造世界可以促进民众更为准确地认识世界。
二、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一)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人类世界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求,然而客观世界是按照固有的规律运行的,不可能自动地满足主体的愿望和需要,因而主观和客观就处于矛盾状态之中,例如当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认识和改造世界
者强,惟创新者胜。
• 中国要想在国际社会中立于强者之林,必须
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理论 创新和实践创新良好性互动,从而实现中国 社会的持续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
• 客观世界是有其固有规律的,不会自动满足人类
的愿望和需要,因此主观和客观经常处于矛盾之 中。这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矛盾是人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 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破旧立新。
创新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整个人类发展进步的 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创造的历史,没有创新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就是创新。正如古训所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日新者必日退,未 有不进而不退者’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创新,创 造了灿烂辉煌、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
创新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 重视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中国
结束
一的基础是实践。这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 相结合。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包括认识和改造
主观世界及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 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 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人
们出于目的性和能动性,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 自身的需要
• 人们为什么要认识世界,认识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解
释世界,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环境; 二是为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指导,帮助人们按照自己的 目的更好地改造这个世界。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解释与实践中生存和发展,改造世界的活动从来都是在认识世界的指导下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同时强调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认识世界,从畏惧自然到了解自然;人类又在不断地改造世界,从古代的都江堰到现代的三峡工程都蕴含着人类改造世界的智慧。
可以说,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人类了解自然之后不再畏惧,转而开发自然、利用自然,可见认识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毛泽东同志在《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但不认识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改变世界、创造世界也就是人的实践,人类往往先通过征服自然界、改造自然界,向自然界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进而从事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对比戊戌变法的失败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的成功与人民公社运动的破灭,我们发现,改造世界必须在人的认识指导下进行,盲目的认识带来的是盲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造成的则是行动的失败,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行动的成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又告诉我们,正确的改造世界可以促进民众更为准确地认识世界。
二、认识改造主、客观世界并重(一)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人类世界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求,然而客观世界是按照固有的规律运行的,不可能自动地满足主体的愿望和需要,因而主观和客观就处于矛盾状态之中,例如当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二章_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 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 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 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要不断地进行实 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 基本活动。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 的在于改造的,相互 制约的,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第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 的改造世界。 第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 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具体相结合,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 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 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 体现。 从实际出发,关键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 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 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 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 目的服务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 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 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 由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 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 求是”四个大字。 ——邓小平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 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 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 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 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缺 一不可。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包含了多种因素:
分析能力:先分析自己,自己的性栺特征、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心 理预期;再分析客观条件,社会发展方向和大趋势、存在哪些机会, 自己现在有什么样的条件、能干什么等。 策划能力:定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分解目标,制定每一步的计划。
实施能力:自我约束和控制,日积月累的工作等。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必然王国:指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 自由王国:指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 无限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 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 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 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自我激励,坚持的毅力,对挫折的消化等等。
学习能力:学习必要的业务知识,学习良好的处世乊道和工作方法等 等。
认识世界
人类的两 项基本活 动
目 的
改造世界
改造客己的 思想 改造世界观 改造人生观 改造价值观 核 心
改造主 观世界
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都离不 开实践
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 关系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 相互联系 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相互作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四)正确认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1.理性因素 是指人的理性直 观、理性思维能 力,在认识过程 中起主导作用。 2.非理性因素包括:情感、意 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 本能等意识形式。 3.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1)动力作用 (2)诱导作用 (3)激发作用
“激情、热情是人强烈 地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 力量。 ——马克思
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 说——板块构造说——…… 1912年,德国学者魏格 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他认为,被大西洋隔开的大 陆是一个整块,由于大陆会 在水中漂移,所以整块的大 陆就分离开来了。
海底扩张说(sea-floor spreading hypothesis)
1961年,美国科学家赫斯和 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这 种理论认为,由于洋底岩石不断 生长和地球不断扩张,从而把老 的岩石向两侧推挤,进入巨大的 板块下面,造成这些老岩石的消 亡,而使洋底岩石永远处于年轻 状态。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统一的基础
1.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认识论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认识
论的辩证法。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 1.调查实践 2.理性思考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 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 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 亲口尝一尝。 ——毛泽东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别认识的真 假,从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邓小平
黑洞能吞掉整个宇宙吗?
人类认识宇宙水平与 人实践的水平相一致
超新星爆炸
太阳系边缘发现的新天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讲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 据的。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 路线的核心
1.思想路线与认识路线的定义及其辩证关系
(1)定义
思想路线就是人们实践活动中用以指导行 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一定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贯彻,认识 路线和思想路线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 统一
1.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人类创造历史的两 个基本活动
(1)认识世界:主体能动的反映客体,获 得关于事物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探索和掌握真理。
(2)改造世界 人类按照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形 式和生活方式。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统 一的辩证关系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的基本要求
(二)实事求是是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 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
案例导入1:领导下河游泳证明水质好
2012年,某市领导曾表示,检验河水治理 成效,不以报上来的数据为标准,要求以 领导下河游泳作为治理好的标准,要求环 保局长带头下河游泳。
的出发点。
2.“实际”: 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 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的思想、原则为根据 的。这些原理不过是以现存的阶级斗争, 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 述。
3.从实际出发,关键 是要尊重事实,从事 实出发
平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 也会有差别。
5.自由和必然的关系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 始终,并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对 人际关系、社会现象有深 入的认识和理解。只有了 解他人的想法、需求和行 为方式,才能更好地与他 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同时,对社会现象 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帮助我 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则、 道德规范,做出更符合社 会期望的行为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归宿
2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归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两大任务始终相互交 织,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行为和决策
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1
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 首先,认识世界是改造世 界的前提。我们要改造世 界,首先需要对世界有深 入的认识和理解。例如,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 到各种问题,需要通过对 问题的分析、研究,理解 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才能 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在 这个过程中,对问题的认 识和理解越深入,就越能 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 -
···
谢谢您的 ·观看·
BUSINESS TRIP PROJECT PLAN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XXXXX
··· ···
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通过 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实践, 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这些认识和理解, 改变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使 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 义
总结 4
总结
总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两大任务始终相互交织,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决策
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这些认识和理解,改变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
其次,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归宿。我们认识世界的 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使之更加美好。例如,在 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思考和交流,理解新的知识 和观点,最终目的是将这些知识和观点应用到实际生 活中,改变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真理及其特性 3、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
(3)真理绝对性与真理相对性的关系
从动态来看,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 辩证转化的。 真理也是一个不断从相对真理过渡 到并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
答案:ACE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1、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 作用
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
题,因而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 质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1)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中通 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 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 认识的初级阶段。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歪曲反映
客体
谬误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
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
真理的一元性。
一、真理及其特性
3、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
原子 基本粒 子!
科学教育片外星人.rm
太空上看火星
真理相对性的主要表现:
第三,相对于人类的认识能力的本性 来说,虽然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 世界,但每次的实现以及在个别人身上 的实现却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生物柴油
真理的相对性
任何真理之所以 “真”,都总是 有条件的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 世界的根本途径。
Thank You!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1)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界和改造 人类社会。 (2)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人们自己的认 识能力和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 系,其实质是提高人的素质。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 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人类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界
1、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
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解释世界 认识的任务 揭示规律
改造世界
指导实践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
• 1、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是人 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世 界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 •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和 实践必须相结合。 • (1)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 • (2)理论的作用离不开实践的作用。 • 思想理论的力量只有当它们被作为实践力量 的人所掌握,运用于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实践的 时候,才能表现出来,发挥出来。 •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⑴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自由——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目标。 ⑵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 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 王国的过程。 必然王国——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 自由王国——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什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就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探索和掌握真理。
认识世界是人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最终归宿。
总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所在,改造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最终诉求。
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是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两个部分。
主观世界是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
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对立的,二者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一个是感性的存在,一个是理性的存在;二者发展也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客观世界遵循自然规律,主观世界受客观世界支配,又有相对独立性。
另一方面,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又是统一的,客观世界决定主观世界,主观世界反作用于客观世界,二者在内容、性质及运动规律上具有同一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遵循。
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要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党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用以指导行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特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贯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其基本内涵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相对真理
• 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 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 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 的正确反映。
• 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
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
正确的反映。
3、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辩证统一
•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任何真理都是二者的统一 ; •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在认识过程中又是辩证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
质的科学回答,它既不同于坚持从思想和感
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也区别于旧唯物主
义的直观反映论。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 —— 认识的初级阶段
三种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如果割裂其中的联系,断章取义地理解真理,真理就 可能变成谬误。
真理与谬误辩证关系原理的现实 意义:
• 要正确把握真理的“度”,同时要勇于坚
持真理,修正错误,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排除谬误,获得
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不断地改造世界。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 真理的本性: —— 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 实践的特点: —— “直接现实性”,使主观见之于客观。
• 理论付诸实践,要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 ;
• 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 要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 环往复,以至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正确看待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 和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 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 形式。 ☆ 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 同起作用的结果。 ☆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 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案例:杨玄感的故事
隋炀帝 杨玄感 洛阳 潼关 弘农:杨智积 《孙子兵法》:主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 愠而致战
狼孩卡玛拉
从两岁起被朱棣囚 禁,五十七岁被释 放时牛马不识(靖 难之变)
第 一 次 亲 密 接 触
……
(3)主体的形式 个体主体
主体的形式 群体主体
主体的形式 社会主体
第一节 认识的结构和本质
一、认识的结构 1、主体及形式 2、客体及形式
(1)、认识客体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 的对象
意志对认识活动的影响
著 《 史 记 》
司 马 迁 矢 志 不 渝
想象对认识活动的影响
莱特兄弟由天上的飞鹰想到了飞机
直觉、灵感对认识活动的影响
天才,就是百分 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 分之一的灵感。
(二)从认识到实践
1.从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
认识的能动作用,不 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 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 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 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 个飞跃。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 限发展
1、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人们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 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达到对一个事 物的正确认识。
认识中介
认识中介是指把认识主体和认识 客体联系和沟通起来的中介系统
认识 主体
认识 中介
认识 客体
认识中介
物质工具
认识中介
观念工具
认识中介
语言工具
民族语言
世界语言
4、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实践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B、认识关系
一、认识的结构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指实践
指认识
思考:是知先于行,还是行先于 知?
四、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感性认识:人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对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
• 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 特点:直接性和具体性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客观事
物作用于人的感官 而引起的一种最简 单的反映形式。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案例:十五贯
剧情简介:
• • • • • • 尤葫芦 苏戌娟 熊友兰 过于执 娄阿鼠 况钟
• 思考:剧中两个典型人物的不同的 认识路线?
2、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
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
约翰 ·洛克的“白板说”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
•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 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包含、 相互渗透。
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班· 达依尔: 陛下,我只 要……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舍罕王赏麦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
F=GM1M2/R2
于源来 理性认识
(3)能动的反映的特点:
摹写
主体
创造
客体
认识
75
• 摹写性:以客观事物为原形,在思维中 再现客观事物。——决定反映的客观性。 • 创造性:包括对信息的选择、分析、重 组、建构、虚拟等。
有伤风化!
一个残废!
真美! 77
案例:“替猫说话”引出的思 考
• 说明:主体选择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案例:白登之围
科尔沁沙漠(资料图)
思考:草原变沙漠使人类认识到什么?
• 沙漠化乃当今生态危机之首,被称为“地 球的癌症”。根据2006年国家林业局公 布的数据,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73. 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 12%. • 6月17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防治荒漠化 和干旱日
请问: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 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动力和原因何在? 是人脑的不断进化吗?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认识的结构 1、认识主体及形式
(1)认识主体
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 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主体的特点
A、自然性 B、自觉能动性(意识性)
C、社会性
人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建文帝之子朱文珪
认识SARS
抗击“非典”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 实践需要 认识产生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结论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从第二个角度来分析: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宇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泉 (这些星群里包含延伸大约100000光年的恒星、气体和尘埃 )
哈勃太空望远镜
• 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航天飞机送上 太空轨道的 “哈勃”望远镜长13.3米, 直径4.3米,重11.6吨,造价近30亿美元。 它以2.8万公里的时速沿太空轨道运行, 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
太阳
海王星
太阳系
总结: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积极、巨大、消极阻碍)
实践
反作用 决定
认识
(来源、动力、目的、标准)
大学生成才除了应具备较高的学 识水平,较高的情商之外,还需要 具备什么素质?
案例:李正各门成绩都很优秀,
英语六级,计算机三级。上个月招聘开始 后,他就接到了三家单位的面试通知。但 一家都没有谈成。
利用显微镜发现的人体病毒
气象卫星高空拍摄的地球气象图
电子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应用
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结论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从第三个角度来分析:
案例:狼桃的故事
• 猜猜:狼桃是什么?
你要有知识,你 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 实践;你要知道梨子 的滋味,你就得变革 梨子,亲口尝一尝。
王夫之:“行先之后”,
“行可兼得知,知不可 兼行” 陶行知:“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
(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 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 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 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 人类的实践活动。
从第一个角度来分析:
猜猜这是什么河
原始生产 丈量土地 战争
天文学 数学 孙子兵法
一是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二是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2.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 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必须经过一定 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 所掌握。 第四,还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
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结论5、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
古时候,河北沧州一座年久失修的寺庙倒 塌,庙前一对石兽滚落河中。几十年后,人们 重修寺庙需要打捞石兽,但从何处打捞却意见 不一。①一种意见认为,应从石兽滚落的地方 打捞,因为石兽很重,水流不能把它冲走。② 一种意见认为,应从河的下游打捞,因为天长 日久,石兽会被逐渐冲到下游。③一种意见认 为,应从石兽滚落的上游打捞,因为河水冲击 石兽是会形成一个旋涡,河水冲走石兽前面下 方的泥沙,日积月累出现大坑,石兽就向前倾 斜滚动,几十年后石兽便逆流而上了。
(2)客体的特点 A、客观性
客体的特点
B、对象性
客体的特点
C、历史性 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认 识对象
认识客体 与客观世 界的关系 客观 世界
客体
(3)客体的形式 自然客体
客体的形式
社会客体
客体的形式
精神客体
第一节 认识的结构和本质
一、认识的结构
1、主体及形式 2、客体及形式 3、认识的中介
——毛泽东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结论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
认 识 从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哪 里 来 •从人类认识的总体来讲,认识的来源 ? 只有一个: ----实践
•对每个人来讲,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 有两个: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从第四个角度分析:
过去的科尔沁草原
现在的科尔沁草原
• 说明: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 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
• • • • •
案例:孟德献刀 董卓 汉帝 司徒王允 曹操
案例:大水坑变成了“聚宝盆” ——裴明礼的故事
• 说明: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 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 说明:人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 耐用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感性认识
有待于发展到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判断
这花是红的。
感觉
(4)意义:
• 第一、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 • • • 唯理论:教条主义(强调理性认识) 经验论:经验主义(强调感性认识) 第二、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论 案例:阵地上的波斯猫
2.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基本条件: • 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丰富而 真实的感性材料; • 二是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将感性材 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
两个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
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 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考察认 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