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认识地球 第三课时 地球的运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3课时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第3课时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目标】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3.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4.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5.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反光效果好的小圆贴片、较硬的铁线、第1课中学生自己制作的海陆分布模型或自转模型、手电筒、学生活动手册、彩笔。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用昼夜交替现象一课中的研究结论聚焦本课的研究任务。
教师展示上一课的班级大记录表,然后让学生判断哪几种假设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每种假设的根本区别就是地球的运动状态不同,教师就可顺势总结出“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才能确定哪一个解释与事实相符”,从而聚焦到研究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主题中来。
由于实际观察条件的局限性,同时历史上人类有不少关于地球运动的相关学说,阅读文献资料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昼夜交替现象。
阅读教科书,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模拟实验告诉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多种可能。
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有过哪些看法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活动1的流程是先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是研讨问题1“比较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他们如何使自己的理论模型更具有说服力?”,然后向学生介绍一种阅读技巧,一边阅读一边做记录,最后才进入阅读。
活动2承接上一探索活动的总结,指出地球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24小时,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5天。
然后请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模拟实验才能让实验与事实相符。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要求,一是观察反光贴纸的地点是否能在地球自转一周过程中产生昼夜交替一次的现象;二是把观察到的现象作为证据,用连续组图的形式表达最终解释。
1.3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33张PPT)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新知讲解
活动
4. 按图中人物,分角色说一说,五带的 特征。
我生活在温带。这
乙
里地面得到的太阳
光热比热带少,比
寒带多,四季变化
比较明显。
5.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北温带
我居住在寒带。这里阳
丙
光斜射得厉害,甚至有 一段时间,太阳终日不
出,气候终年寒冷。
甲
我的家乡在热 带。这里正午 的太阳高高悬 在空中,气候 终年炎热。
C. 9月20 3日前后 0 0 0
( B) B. 6月21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0 0
课堂巩固
7. 2018年10月1日,我国南极科考队越冬队员在南极中山站升起国旗,唱
起“我爱你中山站,我爱你中国”。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此时,地球
运行在图中的( B )
④
A. ①~②段
B. ②~③段
①
0 0
0 0
0 0
0 0
2016年,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知讲解
活动
五带的划分
1. 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 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
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一 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 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 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新知讲解
② 太阳东升西落
金
星地 火
球星
木
星
土 星
新知讲解
甲 乙
☞ 左图中甲、乙两点,谁先迎来日出,
请说出你的理由,并总结规律。
受地球自西向东转的影响
同纬度地区, 越往东,越早迎来日出。
第3课时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公转
阅读教材,结合图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球自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
旋转中心
太阳
地理现象 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等
四季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夏 至
全年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这天过后,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地心说”与“日心说”
情况又会怎样? 逆时针 顺时针
② 在地球仪上找到家乡的大致位置,看一
看家乡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产生的昼夜更
替现象。
③ 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纽约的位置,看
一看,当北京是中午时,纽约是白天还
是夜晚。 夜晚
④ 在地球仪上,指出可以“坐地日行八万
里”的纬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 自转周期为一天。
巧记地球自转方向——右手法
“地心说”示意图
“日心说”示意图
板书 设计
地球的运动
自转
特点
现象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公转
特点
现象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四季冷暖差异 昼夜长短变化
随堂 练习
1.(四川巴中中考)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B )
A
B
C
D
2.主要是由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D )
方向 周期 旋转中心 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 地轴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 的球体,太阳光线照射在地 球表面上,有半个球面可以 接受阳光照射,形成白昼, 而阳光照不到的半个球面则 为黑夜。地球周而复始的自 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初中地理_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三课时 湘教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三)教案课标要求: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或地球仪上指出本初子午线和西经200、东经1600、1800经线,并能说出其地理意义。
2、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一段微视频导入。
提问:视频中的主人公的汽车怎么能做到由如此高的空中投放到地下时,还能够这么准确的落到原先计划的公路上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师生解惑一、经线和经度1、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互助研讨。
3、师生交流、解惑点拨精讲:(1)西经用字母“W”表示,东经用字母“E”表示。
(2)00经线和1800经线都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00经线西侧为西经,东侧为东经,1800东西两侧相反。
二、经线圈和东西半球的划分1、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互助研讨。
3、师生交流、解惑点拨精讲:(1)东半球的范围:西经200向东一直到东经1600。
(2)小东法:即度数小于分界线的度数,便在东半球范围内。
过渡:由电影院的座位引出经纬网。
三、经纬网1、什么叫经纬网?2、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利用标注的度数,读出经度和纬度的度数。
②利用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判断其是东经还是西经,南纬还是北纬。
学生判断图中字母A、B点的经纬度。
3、了解经纬网不同的形状。
4、经纬网的用途:图片欣赏5、完成课后活动题。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五)课堂练习:见课件板书设计:第一节认识地球一、经线和经度二、经线圈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三、经纬网初一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学情分析(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习惯于机械记忆。
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差。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评估任务1、学生通过在地球仪上演示并观察地球的自转,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特别是在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说出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学生生活实例的展示,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会导致时间的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提问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巴黎奥运会选手会在深夜比赛?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对这些现象有兴趣和思考。
环节二新课讲授-地球自转基本特征学生在课本找到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并说出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预设:学生可能会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也有可能不懂什么叫从北极上空看)因此教师在开始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过渡:这些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出示活动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1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利用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学生说出含义、旋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过渡:能不能利用地球仪换个角度看地球的自转?出示活动2:同桌互相利用地球仪演示,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并写下你们的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模拟地球自转的步骤和观察思路:教师要不断巡视,看学生是否有错,应当及时纠正。
后利用动画效果,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
并利用口诀让学生记忆。
学生能根据课本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能够动手演示地球仪的自转,并且根据指示观察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的方向。
环节三新课讲授-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学生观察老师的模拟回答:①白昼,昼半球②黑夜,夜半球③晨昏线④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对于第4个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回答到,没关系,教师引导即可。
学生观察教师拨动地球仪,能够观察到,白昼黑夜不断发生变化,能够所出这种现象叫做昼夜更替现象。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3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第三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通
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2、知道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过程与方法:
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
2、师生互动1
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3、用经纬网定位
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
完成25页活动题。
3、练习、讲解地理填充图册P12面内容。
4、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地球的运动。
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经纬线定位
二、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地球的运动》课件
天文现象
要点一
总结词
天文现象是指发生在宇宙空间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彗星 、流星、月食、日食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天文现象是由于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而产生的。例 如,彗星是一种长尾巴的星体,它们的轨道非常长,当彗 星进入内太阳系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轨迹和尾巴;流 星是宇宙中的尘埃颗粒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的现象;月 食和日食则是由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运动关系导致的。这 些天文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宇宙和探索未知的机会。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时间参
考。
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对农 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
气候变化
地球运动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 异,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气候 带。
对地球生态的影响
01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生物多样性
地球运动产生的气候和环 境变化,促进了生物多样 性的形成。
03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 向东。
04
地球自转的意义:产生 昼夜交替现象,使地球 各处受太阳辐射的时间 不同。
地球公转
01
02
03
04
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旋 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 的时间为365.25天,即一年
。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意义:产生四季交 替现象,使地球各处受太阳辐
日出日落
总结词
日出日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 自转使得我们能够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
VS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 这个轴心是地球上北极和南极之间的连线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我们能够看到太 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就是日出 和日落的现象。同时,地球自转的速度并 不是均匀的,因此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在不 同的季节和地理位置会有所不同。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1. 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运动对于理解天文现象和季节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相关的天文现象。
2. 目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能够解释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天文现象;•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地球的运动。
3. 教学内容3.1 地球的自转运动•自转轴和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3.2 地球的公转运动•公转轨道和公转周期•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4. 教学活动4.1 模拟地球自转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个地球模型和一根棒子代表自转轴。
让学生围绕自转轴旋转地球模型,观察地球模型的一半是明亮的(白天)一半是黑暗的(夜晚),并解释昼夜交替的原因。
4.2 观察地球公转对季节的影响在教室内设置一个太阳模型,让学生围绕太阳模型公转,同时倾斜地球模型,观察地球不同位置的倾斜程度和太阳照射面积的变化。
让学生解释不同倾斜程度和太阳照射面积变化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5. 教学资源•地球模型•太阳模型•棒子6. 教学评估6.1 口头问答随堂提问学生关于地球的运动、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6.2 实地观察报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户外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倾斜角度,并写一份观察报告,说明观察结果与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的关系。
7. 扩展活动7.1 探索其他行星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是否也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让他们选择一个行星进行研究,并用类似的方式呈现他们的学习成果。
7.2 制作太阳系模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模拟各个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球体代表行星,使用各自的轨道进行公转模拟。
8.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活动,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能够解释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注意:本教案为初步设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整理: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其中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
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同时,地球还在自转。
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当古老,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亿年。
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是经线。
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
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24小时(或1天)。
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模型(或乒乓球等球体)模拟地球。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在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学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证明,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第4课:谁迎来XXX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XXX的时间不同。
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XXX先迎来XXX。
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用红色纸片模拟太阳,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地球,按某种方向转动模拟地球的自转,贴有地名的同学模拟不同的地区,先看到红纸片的同学模拟先迎来XXX。
1.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北京先迎来太阳,而当地球自东向西转动时,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观察窗外的树木在前进的汽车上运动方向是向后的。
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景物的转动方向与转椅转动的方向相反。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PPT
么?
(4)你认为我国什么地方四季最分明?说出根据。
活动探究
读图1.21,观察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从地球公 转方向、地轴倾斜方向、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等方面,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出来。
一年中,由于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上受太阳光照射的情 况不同,各地的昼夜长短也随之产生变化,因而人 们把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我国绝 大多数地区都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季节变化。
不自转:处于昼半球的永远是白天 ,处于夜半球的永远是黑夜。自然, 永远处在白天的温度就会很高,永远 处于夜晚的温度就很低。
活动探究
(5)假如地球是透明的,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习新知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且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因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自转使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经 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一章 ·认识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学习新知
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
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 大约是24小时。
活动探究
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其旋转方向,在图1.19上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 ,并记下观察结果: 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_西____向__东___ ;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__逆___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则为__顺___时针方向。
活动探究
2. 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
记录观察结果并思考:
昼夜
(1)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_______更替现象。
(2)读图1.20下列城市中先看到日出的是( A )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新教材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教学目标地理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通过认识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明确不同地区在地球运动中的位置和表现,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综合思维: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通过模拟地球运动、观察地理现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差、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
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区时的计算和五带的划分。
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地理现象的原因。
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引出地球运动的主题。
新课讲授地球自转演示地球自转模型或动画,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和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差等。
通过动画演示昼夜交替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其形成原因。
讲解时区和区时的概念,以及区时的计算方法。
地球公转演示地球公转模型或动画,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轨道形状。
讲解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和轨道形状(椭圆形)。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
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四季变化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其形成原因。
讲解五带的划分依据和范围,以及各带的气候特点。
地球运动的综合影响组织学生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影响,如对气候、农业生产、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第一节 认识地球 共三课时
160°E E E E
W
西半球
W
W W
东半球
E
E
20°W
20°W
180o 120o
60o 0o
160°E
60o 120o
180o
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练一练
把下列经度和所属的东、西半球连接起来。
15°W 17°E 34°W 150°E 170°E 175°W
东半球
西半球
纬线 形状 长度
经线 半圆 相等 指示南北方向 垂直
地球的公转.swf
1.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2.公转周期 一年
3.产生的现象
四季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分3月21日
夏至6月22日
冬至12月22日
秋分9月23日
北半球冬季
北半球夏季
1.下列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C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人们先看到远航归来的轮船的桅杆 C.地表起伏不平 D.地球卫星图片 2.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是 ( D )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90°纬线 D.0°纬线
圆圈(除极点)
不相等 指示东西方向 平行
总 结
方向
与赤道 关系
0°
本初子午线(东 赤道(南北半球的界线) 西经的界线) 东西半球的界线( 20°W,160°E )
四、经纬网 1、经纬网 由经线与纬线相互交 织所构成的网络。
W W W W N
N
N E N E E E
S S
2、经纬网的用途: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练习:判断点的 ① 利用标注的度数,
1.中低高纬度?
读出经度和纬度的度数。
W W W W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2.理解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现象的产生原因;3.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4.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教学重点】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等属性2.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等属性【教学难点】1.地球运动方向的确定2.地球运动图示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四人一组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请同学们准备好小地球仪(每组四个)、硬纸壳(提前准备好的四个)、十字光源(自制)、短绳、刻度尺等工具。
(讲授新课)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之一,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度的夹角;之二,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老师示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公转情况,并在讲台桌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
请同学们在课桌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将自制的十字光源放在四个地球位置中间,观察太阳直射情况。
与老师一起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边讨论边填出表格中的内容。
地球公转示意图填写下表: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北半球昼夜长短获得太阳光热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归纳:由于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使太阳知识点一年内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从而引起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使得地球上各地不同时间获得太阳光热不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和五带,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提问)在晴天的一天中,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相比,哪个时间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利害?为什么?(参考提示: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划分了五带。
(活动1)读课本的“地球上的五带”图,分组完成下列内容:1、画出五带示意图,说出五带的名称?2、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名称?3、讨论五带中,哪个带占的面积最大?哪个带最小?4、哪个温度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哪个温度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哪个温度带四季变化明显?5、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还有一小部分位于哪个带?6、说出各带的突出特点?讨论后学生分组回答,老师补充相关内容。
二地球的运动第3课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课件
课堂小结
【点击图片可放大】
课后作业
三.选择题。 2.“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 C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球形的
四、成成参观北京天文馆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傅科摆” , 这让他想起了学习过的“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请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1851年,莱昂·傅科做了一个超级大摆的实验。摆长67米, 摆锤重28千克,摆下的地面画有一个刻度盘。做这么大的一 个摆,主要是为了( B )。 A.观察起来更方便 B.让实验更科学,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C.更吸引注意,影响力更大
用较强的光源照射地 球模型,同时让地球 模型自转。
画图记录下我们的观察
昼夜交替一次是一天,自转一周正好是一天。 公转一天几乎是原地自转,对昼夜交替几乎无影响,
所以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研讨
1.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他们如何使自己的理 论模型更具有说服力? 相同:都认为地球是球形。 不同: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同时还在自转。 “地心说”:古时候,人们直观地观察到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 转,托勒密总结了前人的观点,提出“地心说”,编撰《天文学大 成》; “日心说”:哥白尼搭建小型天文合,设计观测仪器,进行了长达 30年的观测,取得了可靠的观测数据。
2.再次做昼夜模拟实验与前一次做昼夜模拟实验有什么 不同?
实验条件不同:①增加“地轴”让“地球”绕“地 轴” 自转;②增加反光小圆片,方便观察反光小圆片在 自转过程中不同时的昼夜交替过程。实验结果不同:可 以得出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与事实相符。 3.现在你认为昼夜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第3课时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A. 太阳不动,地球沿逆时针方向自转
B. 地球不动,太阳等天体围绕地球转动
C. 地球沿逆时针方向自转,太阳围绕地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4. 用实验证实了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B )。
A. 哥白尼
B. 莱昂·傅科
C. 伽利略
一
二
三
返回目录
5. 人类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随着观测技术的 不断发展,不同的观点在不断更新改变中,对于这些观点认识合理的是 ( C )。 A. 地心说是错误的,对于人类认识地球运动是没有意义的 B. 日心说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完全正确的 C. 地心说之前还有很多的认识,这些都是古人基于观察形成的朦胧认识
的? 高度不变 。
2. 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粉笔的高度又是怎样变化
的? 越来越低 。
3.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图 乙 相似,说明
海面是 球面 ,所以地球是 球体 。
4. 关于地球运动的历史,曾经有“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这
两种观点的共同点是都认同( B )。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 地球是球形的
C.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一
二
三
返回目录
(√)
4. 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否定了
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
5. 学习本单元时,由于宇宙空间观察的条件限制,我们常常通过模拟实
验、阅读文献资料等方法进行学习。
(√)
一
二
三
返回目录
三、 分析如图粉笔在水平板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一
二
三
返回目录
1. 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粉笔的高度是怎样变化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第 3 课时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2) 上面三个猜想图中,与“地心说”理论一致的是( C ) 。
A. 图1
B. 图2
C. 图3
(3) 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下列三种光源最适合用来模拟
太阳的是( B ) 。
A. 日光灯
B. 手电学家托勒密认为,___地__球___处于宇宙中心,而且 静止不动。 2. 从地球的一个地方出发,朝一个方向前进,始终不改变方向, 最终又会回到原来的地方,说明地球是一个 ___球__体___ 。
_(_小__圆__片__所__在__位__置__) _的__昼__夜__变__化__情__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2.研究地球的运动,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来研究。
3. 下图是典典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 照亮的部分。
1. 其中图甲是“_地__心__说__”理论的示意图,图乙是“_日__心__说__” 理论的示意图,两种学说都认为__地__球___是球形的。
2. 图乙所代表的学说认为: __太__阳___是不动的,而且处在宇宙的 中心, __地__球___以及其他的__行__星___都围绕着它做圆周运动。
3. 图乙所代表的学说还认为: 地球是在运动的,绕___轴____自转, 并且___2_4___小时自转一周。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 3 课时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一 选择题 1. 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 A ) 。 A. 《天体运行论》 B. 《天论》 C. 《八十天环游地球》
2.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C ) 。 A. 太阳的东升西落 B. 乌云的遮盖 C. 地球自转
3. “地心说”和“日心说”都能解释( C ) 现象。 A. 地球围着太阳转 B. 太阳围着地球转 C. 昼夜交替
地理初中一年级教案:认识地球与地球的运动
地理初中一年级教案:认识地球与地球的运动认识地球与地球的运动一、引言在地理学科中,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需要首先对地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我们所生活的唯一星球。
同时,地球还有着自己独特的运动规律。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一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地球与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
二、认识地球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地球呈近似于一个椭圆体,被人们称为“蓝色星球”。
而且,地球还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结构:岩石圈、水圈、气圈和生物圈。
2. 地球的大小和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在八大行星中排名第三。
它位于其它行星之间,在太阳系中有着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位置。
三、认识地球运动1. 自转(1) 定义:指地球沿着一个假想轴线(极轴)从西向东转动一周。
(2) 影响:自转给人类带来了白天与黑夜的变化、季节交替以及风的产生等现象。
(3) 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大约是1670公里/小时。
2. 公转(1) 定义:指地球绕着太阳作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
(2) 影响:公转带来了季节变化,如春分、秋分等;同时也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3) 时间:地球完成一次公转约需365天5小时48分钟45秒。
四、初中一年级活动设计1. 观察日晷的指针演示自转活动目的:通过观察日晷指针在阳光照射下发生移动,引导学生感知到地球自转产生白天和黑夜交替的现象。
2. 制作季节展板活动目的:通过制作季节展板,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季节间气温、降水量和植被等因素的差异,并加深对地球公转影响季节变化的理解。
3. 外出观察日落时间变化活动目的:带领学生外出观察不同时间地方日落时间点有所差异,以引导学生意识到地球公转导致日照时间的变化。
4. 观察星座的移动活动目的:观察星座在不同季节或不同时刻的位置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公转产生的恒星视运动。
五、教学扩展与拓展1. 制作太阳系模型活动目的:通过制作太阳系模型,让学生了解太阳、行星和卫星等构成要素,并进一步理解地球是属于太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行星。
粤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认识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精品PPT课件2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
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甲、乙两个盒子中的沙土,同时在阳光照射 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的温度会一样吗?为什么?
不会一样。左图阳光 直射沙土,获得光热多, 温度高,右图阳光斜射, 温度低。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 高度。
读右图,如果地球表面不是一个球面, 而是一个平面,A、B、C三地的太阳高 度会有不同吗?
A、B、C三地的太阳高度是相同的。
大
气
层
A BC
(1)读右图,A、B两处中哪一处的太阳 高度大?哪一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 多?
(2)在希腊语中,“气候”一词原义为 倾斜,指的是由于太阳对在地面的投射角 度不同而造成各地冷暖的差异。议一议, 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这与太阳高度 有什么关系?
(2)哪一天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
(3)在你居住的地区,每年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填写。
五带名称
范围
太阳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无极昼极夜南、北温带无太阳直射南、北寒带
(5)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热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6)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个带?欧洲大部分地区位 于哪一个带?在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
(7)在地球上的五带中,你居住的地区属于哪一个带?那里有太阳直射现象 吗?每年哪个时间段昼长夜短?
地球自转的意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实验要求:实验完成后填写课堂活动记录单。
我的课堂活动记录单
活动二:模拟实验 请用图文形式表达你对昼夜交替成因的最终解释:
1、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观点有哪些异同?他们如 何使自己的理论模型更具有说服力?
2、再次做模拟实验与前一次模拟实验有什么 不同? 3、现在你认为昼夜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 的历史
上古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和运 动方式有以下几种假说:
1、“浑天说” 2、“盖地说” 3、“天圆地方说”
四种假说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那 事实究竟是什么呢?
地球不动,太阳 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 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关键因素:太阳和地球的运动状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哥白尼
地心说、日心说图示
总结
我的课堂活动记录单
活动一:文献摘要 天文学家 学说名称
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 是否能出现昼夜 交替
托勒密
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
√ 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
哥白尼
√ 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
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
通过阅读文献,可排除上一课的第___号假说。该学说有哪些观点帮助 了你的判断?
“小小”辩论赛
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各自发表自 己的观点并提出证据,尝试说服对方辩友。
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思考:如何改进模拟实验能让实验与事实更加符合? 实验材料:
铁丝
地球模型
手电筒
反光小圆片
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实验步骤:
1. 用铁丝穿过地球模型,当做地轴; 2. 在地球模型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季变化
日 期
3月21日~ 6月22日 6月22日~ 9月23日
太阳直射的 半球
太阳直射点移 动的方向
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南半球
由南向北 由北向南
由北向南 由南向北
9月23日~ 12月22日
12月22日~ 3月21日
物体正午影子与太阳高度的关系规律
夏至 春分秋分 冬至
物 体
地 面
春分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 夏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物体正午影子逐渐变长,到冬至影子变得最长 冬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
赤道 北半球 北回归线 北半球 赤道 南半球 南回归线 南半球
将向北半球移 向北移 最北点 向南移 将向南半球移 向南移 最南点 向北移
居中 渐短 最短 渐长 居中 渐长 最长 渐短
秋分(9 圈内极昼现象,黑夜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增长、直至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月23前 全球而言:秋分到春分即冬半年中,白天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增长、直至南极 后) 圈内极昼现象,黑夜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增长、直至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感谢您的关注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2-1 认识地球
第三课时 地球的运动
一、“地心说”与“日 心说”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美 国 航 空 航 天 局 公 布 的 地 球 照 片
夜 昼
想一想:地球上 为什么会有昼夜 现象的产生?
昼 夜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夜 半 球
晨 昏 线
昼 半 球
昼 半 球
晨 昏 线
夜 半 球
地球上昼夜更替现象
全球而言:春分到秋分即夏半年中,白天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增长、直至北极
五带的划分
• 练习
1 为什么我们看在欧洲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的现场直播得到深夜才 能看到? 2 我们家乡(29°N)有太阳直射的现象吗? 应该位于哪个温度带? 有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3 当我们放暑假时,澳大利亚的小朋友应该放假吗?若是,也是放 暑假吗? 4 儿童节时,地球公转的位置应位于图中的( ) A A附近 B B附近 C C附近 D D附近 5 国庆节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 线附近,这天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比 夜晚时间()(长、短),并且这 天后白天时间会越来越()(长、 短)
(一)条件: 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太阳光是平行光 (二)产生原因: 地球自转
二、地球自转
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2.自转中心 :地轴 3.自转周期: 一天 4.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 为逆时针方向。
侧面看,自转方 向从左向右,就 是自西向东方向
“北逆南顺”
南极上空看, 为顺时针方向
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时间就是太阳升起的时间, 但升旗的时间不是固定的,如:2012年1月1日的 升旗时间为早晨7:36;2012年7月1日的升旗时间 为早晨4:53。
三、地球公转
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转中心:太阳
3.公转周期:一年
4.产生的现象 四季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北回归线 赤道 6.22 夏至 夏至
春分
3.21 秋分 9.23
春分
秋分
春分
南回归线
冬至 12.22
冬至
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1、公转规律:
节气 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方向 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春分(3 月21前 后) 春分夏 至之间 夏至(6 月22前 后) 夏至秋 分之间
全球各地昼夜 等长均12小时 昼渐长夜渐短 昼最长夜最短 昼渐短夜渐长 昼夜等长 昼渐短夜渐长 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
太阳高角度
都在正午时,太阳对两个不同地方的照射。
太阳高度角
地
球
太 阳 光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
地球在不停自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公转
大家注意观 察地球公转 有什么特征
公转的重要特征: 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23°26′) 地球公转的围绕中心: 太阳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约365天 地球公转的结果: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影子的长短变化、昼夜 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差异、极昼极夜的产生等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