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挖掘造就时代新型人才
谈政治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谈政治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
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新活动都将无从谈起。
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
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关键词:高中政治问题意识培养策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
广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已经认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力改变问题意识淡薄的窘境,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传统的观念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定位为书本知识的传播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这就必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要求教学从重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转变。
教师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
正如古人所言“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意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生保持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努力培育适宜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
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创造思维的激活者,而不再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输者。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当我们把学生当作能动、独立自主的人来看待,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鼓励他们发挥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通过实现四个转变(即教学要求由“带着问题学”向“学出问题转变”,教学目标由“教师定向”向“学生定向”转变,教学方法由“教师讲解”向“自我体悟”转变,组织教学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要求思维者以某个问题为中心,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向外辐射。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河南驻马店463000)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增强自尊自信,培养怀疑精神;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营造民主氛围,激发问题意识;转变教学模式,提问角色换位,弘扬学生问题意识。
关键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都是指向某一个具体问题的。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
当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感到自己需要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人的思维才真正地起动。
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创新思维、创造发明。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但是,由于我们在教学方面还存在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因素,所以学生问题意识观念还存在模糊意识甚至严重的认识缺陷。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缺乏及成因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是不争的事实。
缺乏问题意识具体表现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
这一类情况是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没有表现出来,呈潜在的状态。
对教师来说,要鼓励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现实的、动态的问题意识。
第二类是不能提出问题。
第二类情况是学生受教与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课时思想不集中,思维惰性大,不善思考,不能提出问题,问题意识较少或没有。
教师对这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重在培养。
造成我国中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国的学校教育只注重教学生“学答”,而不注重教学生“学问”是个重要的原因。
传统教育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建构者。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发现能力的前提,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
因此,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对于完成新课程目标,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培养问题意识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213-02人才竞争成为21世纪竞争的主要问题,人才资源理所当然成为最具战略意义的首要资源。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想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推动社会科技的发展,就要有勇于探索、标新立异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针对这一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往往创新是一个过程,问题是创新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培养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基础。
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是问题意识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独立性和创造性。
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
地理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社会、民族和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地理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义不容辞的担当起这份责任。
但是,目前的地理教育甚是担忧,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很少有自由的支配时间和思考的空间,个性得不到发展,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
唯一的标准答案被神圣化,分数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起决定命运的作用。
为提高分数,一味对“标准答案”无条件的记忆、模仿、服从和坚信。
这样,最终导致学生不再思考,不再质疑,只有答案,没有问题。
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地理教学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这就体现了对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视,同时新课标中也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
生物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论文
生物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摘要】众所周知,21世纪是由知识经济主导的世纪。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始于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首先应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生;发现问题【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众所周知,21世纪是由知识经济主导的世纪。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
中国的教育应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造就数以百万计的新型人才,使中国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答案很明确,就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始于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首先应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个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而不善质疑的学生,是没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可言的。
“教师设疑,学生解疑”的教学模式走过了许多年,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学生提出一些现成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从来不重视更不善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种做法,看起来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际上仍然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越来越不会问,不敢问,不愿问,从而造成学生距离独立思考、独立创新越来越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努力实现包括教的方式在内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就是要改变学习者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就是要突显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做起:一、倡导探究式教学长期以来,对中学生物往往习惯于从概念、结论出发,按照课本的知识体系循序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
物理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
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比如: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第六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材一开始就呈现“电动势”的概念,说法是:电动势等于电源的开路电压,这一表述虽然非常通俗,但学生学到此会产生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要说开路?”“电路开路和不开路电源电压不是一样吗?”这里就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问题,能提出如上的问题,说明学生所学的新的概念与学生在初中时就已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电源两端的电压总是不变的发生了思维碰撞,如果学生没有一种问题意识,干脆就理解为“电动势等于电源电压”或“电动势就是电源电压。
”这对于电动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不利的。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能操之过急,应首先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学生在疑问驱动下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有所创新和创造。
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能够提出问题,具有问题意识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
注重教育创新 培育时代新人
注重教育创新培育时代新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创新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培养时代新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实施和推进教育创新,培养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一、思想理念需创新思想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决定性因素。
作为创新性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理念。
从新的教育观点看,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新的人才观来看,不仅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人才,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创新劳动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人也是人才。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思想,只有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创新素质并实施创新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说,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合各个领域需要的不同层次的人才。
从新的教育质量观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即教育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并通过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职业素养需创新教师的素养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教师职业既有传统性又有创新性,教师要有强烈的探求欲望,能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并具有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艺术,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研究能力、确立教师能力的重要价值、探讨教师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发挥的有效性作用、提出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已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不仅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更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三、内容体系需创新教育的内容需要创新,包括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性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
高校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 出: “ 实施科教兴 国和人才
过硬的专业功底, 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外, 参与群体工作的 协调能力,对市场生产与消费规律的掌握也尤为重要。因 此, 对于高职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来说, 具有较高的商业素质
与专业能力是关键。
二、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实训基地服务社会
19 9 9 .
[2」 张道一 工业设计全书〔 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 9 4 .
[3 」 冯健亲 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教育漫步【].装饰, J 2003.
25
中有 目的地使教学的思维方式逐步从正向思维 向逆 向思 维、 从常规思维向立异性思维 、 从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 、 从
发生变异的可能。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了“ 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是相对的” 这句话的含义。 3.突出探究,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 , 创造出有社会价值、 新 颖和独特的事物。它是在知识 、 技能、 智力和其他能力的综
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在创新意识的引导 下, 进行全方位 、 多角度的探索 , 从社会发展对艺术人才素 质的要求出发,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 重视教学模式的探索 与创新 , 扬长避短 , 创造特色 , 注重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改 革与创新,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使艺术设计教育与时代的发 展相适应,才能在艺术设计领域占 有一定的地位并具有较 强的竞争实力。
单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迁移和扩展,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 复杂的、 综合性的问题, 增加解题准确度, 加快解题速度, 优 化解题方法, 提高解题质量,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都是十 分有利的。 为此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 进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如何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如何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问题意识问题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广义的理解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种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
而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种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必然的选择。
通过对初中学生的有效教育、指导、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挖掘了学生的问题创新潜能,提高了学生的问题创新能力,也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有效地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形成问题思维是强化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重要前提,其中创设有效地问题情境作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至关重要的方法被提出。
随着教学不断改革和发展,在教育中要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保存和形成一定的新思维。
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在学习中敢于质疑。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中大胆提出新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时,一个老师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中国没有提出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会怎样?”当时学生热情高昂,议论纷纷,预测中国的变化。
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
但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几点:1、所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吸引力,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和研究。
2、教学问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3、所提出的问题类型要活,要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政治课堂,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关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强调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表现,也是现在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作为教育者,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 当前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及原因。
当前学生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敢于提问题。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调查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
%,初中生占5.7 %,高中生仅占2.9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没有把握就不举手”者最多:小学生占34.8
教学实践也表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和诱导学生提问,能收到特殊的效果。第一,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学生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提问质疑,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作为认识的主体,独立思维,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解决问题。第二,有益于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过程,是一个动脑筋思考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更体现着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不仅如此,学生提问质疑,往往是对某些问题的不同看法或不同见解,反映着他们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性。第三,可以较好地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学生的提问质疑,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满足学生的部分给予补充,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类别归属,并由此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例如:讲到“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与“妨害社会公共秩序”的各种行为时,把这些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归类,并提出问题。“法律对这些行为进行制裁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有一定难度,学生不一定能很快回答。但经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应能找到答案“维护社会的公共生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步加强学生 问题 意识培养 , 进学生 创新精神 与实践能 促
问题 意 识 在 创 新 性 人 才 培 养 中的 作 用
力的科学养成 。
一
、
( 问题 意识 的概念界定和要素分析 一) “ 意识” 一词在心理学 中解 释为 “ 一个人 在任何清 醒时 刻所具 有 的觉 察力 ” 。问题 意识 借 用 意识 之释 并加 以延 伸, 意指“ 认知主体在进行认识 活动 时 , 通过认 知主体对认 知对象 的深刻洞察 、 怀疑 、 批判等 多种 方式 , 产生 了认知 冲
长永远始于问题 , 终于问题 , 越来越深化的问题 , 越来越 能
* 基金项 目: 安徽省教研项 目“ 创新人 才培养 与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教学模 式研究 ”编号 :08Y M 6 ) ( 2 0JX 23 。
【 者简介 】 则会(9 3 , 安徽 大学教务 处助理研 究员 , 作 姚 1r ~) 男, 7 硕士 。研 究方 向: 高等教 育管理 。
[ 中图分类号】 C 0 02 ,—1 4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4 62(000 — 02 0 6 — 1 21)7 0 1— 4 7 o r
体的思维对象。三 是认 知客 体的 表象 与认 知 主体 的 已有 认知存在 差异 或对 立 , 起认 知 主体的困惑 和思考 。四是 引
第2 卷 第7 4 期
2 1 年7 0 0 月
教育 与 教 学 研 究
Ed c to nd Te c i g Re e r h u a in a a h n s a c
V0 . N o 7 1 24 . J1 1 u. 20 O
“问题意识”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教育价值 的功利 性的错误取 向。教育 的本质是人 格的塑造 。教育 的根 本 目的 是提 升人 的 素质 ( 想政 治 思 素质 、道 德 素 质 、科 学文 化素 质 、心 理素 质 、身体 素 质 等 )和实 现人 的生命 发 展 。人 的生命 要 因教 育 而 精彩 , 人 的生命 价值要 因教育而提升 。然而 ,在传统教 育思想支 配下 ,学校 的教育教学活动却与教育的本质大相径庭 ,甚 至被异化为追求 名利手段 。如思想政治课教学 ,原本应让 学 生在知识 、能力 、觉悟三方面协调发展 ,既要关注 知识 与技 能 ,又要关 注过程与方法 ,还要重视情感 、态度价值 观 ,但在具体 的教学 实践 中却 大为走样 。所谓知识 ,则 简 化为 问题 的标准答 案 ,所谓 的能力 、技能与方法 ,说到底 就是解答试题 的能 力、技 巧和方法 。至 于觉悟 或是情 感 、 态度 、价值观 ,因为在现行的考试 中未能有效体现 ,也难
能造就大批 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创 新人才 。 [ 关键 词 ]问题 意识 ;创新能力 ;教育观念 ;教育价值 ;教学 方式
[ 中图分类号 ]G 4 0—0 2 [ 1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0 7 (0 6 4- 0 6— 2 63— 2 5 20 )0 0 5 0 江泽民指 出 :“ 新是一个 民族进 步的灵魂 ,是国 家 创 兴旺发达的不 竭动力。 “ 育在 培养 民族创 新精 神和 培 ” 教 现 ,而发现 问题 又源于强烈 的问题 意识 。没 有问题意识 、
一
二、学生 问题意识缺失 的主要原因
造成学生 问题 意识缺失的原因比较复杂 , 但冷静反思
我们 的教学过程 ,就不难 发现以下两个重要原因 :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探索当今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造就新型人才的关键。
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建设班集体时,以创设“问题袋”作为切入口,在班上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创新氛围,创建开放、自由、宽松、民主的思维空间,提倡“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追问精神,在唤起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创设“问题袋”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我在班里开辟了一个创新角,设计了一只“问题袋”悬挂在教室的墙上,问题袋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奇思异想”,两边是两行小字“请你们提出问题,让我们共同探索”。
为激起学生提问的热情,我设立了“最佳创意奖”,并制作了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同学们将问题写在纸条上,投入问题袋,老师定期开袋,解答总结。
二、“提问”总动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善问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
孩子生来就喜欢提问题,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新奇感,从牙牙学语起就问东问西,问天问地,常问的大人张口结舌。
可是进入校门,学了一些书本知识后,却变得不爱提问题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鼓励学生动脑筋。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4岁时,父亲送给她一个罗盘。
他被那个指南针迷住了,他问了许多问题:为什么它总是指向一个方向呢?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它呢?长大以后,他依然对许多在一般人看来平平常常的事物感到好奇,并努力弄清楚,他的成就正是源于他强烈的好奇心。
讲完故事,我对同学们说:“从今天开始,你们要学会对看似平常的事物提问题,遇事要先问一个‘为什么?’”三、问者无错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渴望,那就是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
要想唤起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必须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提倡并实行“问者无错”的原则。
有一次,我在问题袋中发现了这样一张字条,上面写着:“1+1为什么不能等于1?”当我郑重其事的把这个问题读出来时,引起哄堂大笑。
注重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以及组织 声誉 等有形 或尤形 资源 的分配 和使用 、 努力 构成这些 要 素 的最 佳 组 合 , 以获 得 最 佳 的办 学 效 益 与 教 育 质 量 。具 体 落
实在 健 全 学校 规章 制度 , 立 清 晰 的 学 校 管 理 指 挥 系 统 。 建 强调 “ 书必先 育人 。 画先学做 人 . 品亦足人 品” 教 学 画 的管 理 理 念 。 在 实施 常 规 管 理 过 程 中 , 力 挖 掘 和发 挥 务 项 活 动 中 努 的德 育 功 能 , 意 与 美 术 特 色 相 结 合 , 注 寻求 德 育 的 特 色 和实 效 ,
然足以美术 教育为特色 , 么 , 校园文 化必然地 应该充满美 那 其 术教 育 的 氛 罔 。 此 , 们 可 以在 走 廊 , 班 的 门 口等 地 悬 挂学 因 我 各 生 们 自己 创作 的宣 传 画 : 美 术 楼 每 个 课 室 的外 墙 上 都 安装 美 在 术作 品 展 示 窗 . 时 展 出 学 生 的 美 术 作 ; 术 楼 的 走 廊 上 张 随 美 挂 世 界 名 画 等 等 。这 一 切 使 学 生 一 进 校 园 就 感 受 到 美 术 的氛 罔 , 这 种 熏 陶 下 , 生 对 美 术 的追 求 不断 加 强 。 些 营 造 的都 在 学 这
生 。 素描 头像 举 例 。 拿 可将 其 分 为素 揣 头 像 入 门 ( 括 头 像 解 剖 包
的基础知识 , 素揣头像 的关键 所在等相关知识 )素描石膏头像 、 单 体 教 学 、 膏 人像 教 学 、 揣 人 物 写 生 训 练 ( 以临 摹 )素 描 石 素 辅 、
人 物 拔 高 训 练 ( 描 人 物拔 高 训 练 不 仅 是 训 练 过 程 而 且 足 学 生 素
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挖掘和培养论文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挖掘和培养摘要: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创造机会,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问题意识走进化学课堂教学,使问题意识走向课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新型人才什么是问题意识呢?它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认真探究,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
但事实上现在很多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认为老师讲的就是正确的,没有反驳能力,不敢提出问题;不能提出问题。
但新课程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美国教育专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当代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让问题意识走进化学课堂教学1.在教材内容上精心设置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教材上的内容会感到焦虑不安。
那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在教材内容上精心设置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如在讲fe(oh)2的制备实验时,由于fe(oh)2 易迅速被氧气氧化成fe(oh)3而不容易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
可让学生思考怎样想办法使生成的fe(oh)2的氧化速率减小?结果学生能想出很多合理的方法,如可以在盛放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植物油或苯等,使feso4溶液与空气隔绝,然后用长胶头滴管将吸取煮沸过的naoh溶液与feso4溶液充分接触,这样就能减慢fe(oh)2的氧化速率,或以铁为阳极电解naoh 溶液的方法来制备fe(oh)2等,然后老师对这些学生的设想进行验证。
从而达到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教材内容灵活设置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够环绕此化学问题积极主动思考,学会充分运用化学原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
2.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中心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实验,在实验演示过程中能及时提出问题,并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同学间互相讨论,做到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创新型教学方式
知欲和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敢于怀疑、 敢于挑战、 敢于追求 识与学生的已有经验、 生活实际、 所学专业以及感兴趣的事
维普资讯
20 0 8年 2月
黄 丽 创 新型人 才 的培育 需要创 新 型教 学方 式
第 6期
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学生思而不得, 探而无获, 会丧失探
锐地发现问题、 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灵活多样地解决问题,
究动机。() 3设问梯度要合理。问题设置要遵循思维规律,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延发到最近发展 区, 由浅人深、 从易到 难, 由收敛到发散, 由定向到开放, 保持思维的连续和畅通。 使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 又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 引
催化剂。人的思维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时, 会高度 集中和高度兴奋。教学中要充分抓住这个心理特点, 把知 情相联系, 积极挖掘多方教学素材, 利用多种形式创设一种 以激趣为前提、 以思考为核心、 以获取知识并形成创造个性 为 目的的问题情境, 以问促思, 以思生疑, 以疑促学, 使学生
问题意识、 探索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
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而传统教学方式却在不知不觉中忽视、 抑制、 挫败甚至扼杀 了学生的这些天赋。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 要培育适应 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 也是 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就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 教学观念, 探索创新型教学方式, 充分地重视、 保护、 启发和 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 教学中要通过运用问题 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 1
浅谈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圆
敏 oo ( ) 毛 2 . 下 c o6 j 8 浅谈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口 刘 连娥
( 濮阳县实验 小学 河南 ・ 濮阳 450) 702
摘 要 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 , 需要我们教 师在课堂教 学中, 不断探 索培养学生问题 意识 的教 学方法, 营造 良好 的教育环
江总书记指 出:“ 一个没有创新 能力的民族 ,难 以屹立 于世 界
地进行选 取。发现要看 比赛公平不公平 , 实质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
民族之林 。 2 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 ”1 是知识经济竞争的时代。 知 识经济的竞争必须培养具 有创新 能力 的人才 。 而教会学生 “ 提出问 题” 是培养学生 “ 创新精神” 的起点 , 也是造就 “ 创新人才 ” 的根本 途径。 因此 , 在教学 中应该 高度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面我结 下 合实践 , 谈谈 自己的点滴经验 :
问题 , 定重要 的 , 价值 的 问题 , 堂教 学就 围绕 学 生的 问题 确 有 课
进行 。
我提出 : 这 道题 未曾告诉具体人数 , “ 无法解答。” 。还有 的学生提 出 : 告诉女 生人 数是 男生 人数的 8 % “ 0 这个条件 ,又应该如何求 出
男女生各有 多少人 ?” 这时 , 我反问学生 : 学生的人数应该是什么 “ 数?”, 学生 回答 “ 学生 的人数应该是整数”。我又启 发学生 : 女生 “ 人数是男生人 数的 8 %, 8 %化成分数是多少?”我让学生进行 0 这 0
生活成为学生 “ 问”的源泉。
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 功的乐趣 , 就会勇气倍增 , 激起无 数次 的 自 觉追 求。就会消除 自 卑心理 , 毫无顾忌地勇于质疑。
时代新课程答案
时代新课程答案现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快速传播和积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因此,在教育领域中,知识的全面性和实时性也成为了一种新的需求,人们要求教育系统能够为他们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最优质的学习资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代新课程便应运而生。
时代新课程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知识面,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时代新课程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能力。
时代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涉及到各方面的内容。
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以生活和实践为基础,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更多的学习技能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代新课程的实施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力,培养出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时代新课程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了提升,也帮助了老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时代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使得老师更灵活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同时,时代新课程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激发了老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
时代新课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某些问题,如教师人才培养问题、实践环节设置问题以及质量管理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这些问题并不能够掩盖时代新课程所带来的广阔发展空间。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时代新课程仍然是最适应时代要求,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
虽然时代新课程具有一定地复杂性,但这不应该成为教育改革的阻碍。
相反,我们需要尽力克服新课程实施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并通过不断改进,完善新课程。
时代新课程的出现有显著标志意义,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时代新课程体现了教育创新的思想,为教育系统今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时代新课程将继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
创新教学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作业试题答案
创新教学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作业1.当代社会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个体的独特性是人类社会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源泉,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推动力。
因此,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的当代教学观念,大力培养他们的(),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单选题(4 分)A.个性品质和独特特性B.个性品质和一般特性C.优秀品质和独特特性D.优秀品质和普遍特性2.当代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而应该以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核心,建构学生完满的()。
单选题(4 分)A.精神世界B.物质世界C.客观世界D.生命过程3.教学活动要实现培养完整的人、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这一重要任务,应积极引导他们在认知能力、()面貌和精神面貌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整体的人的全面生成。
单选题(4 分)A.道德B.情感C.意志D.态度4.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意志、坚定的()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推动着学习活动的进程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单选题(4 分)A.信念B.决心C.品质D.信心5.学习优秀者的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意志顽强,有好胜心,勤奋刻苦,学习兴趣浓厚,善于(),情绪稳定。
单选题(4 分)A.独立思维B.独立学习C.自主学习D.合作学习6.在()上,主动参与学习表现为学生有内在学习动力的支持,有丰富情感的投入,能够积极地参与制定自己认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消极地从事学习活动。
单选题(4 分)A.学习动机B.学习目的C.学习态度D.学习结果7.“三自能力”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把学生视为教学和发展的主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和()的能力。
单选题(4 分)A.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理生活B.自我学习自主生活自理教育C.自主学习自主教育独立生活D.自我教育自主生活自理学习8.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活动就如同蜜蜂采蜜一样,是一个以知识和材料为基础的教学主体之间共同建构和()的动态生成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作者:王宗娟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5期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学习策略引言问题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材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困扰、教师教学的遏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提不出问题或不敢质疑,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零问题状态”或“问题意识淡薄状态”。
“零问题状态”或“问题意识淡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缺乏批判、怀疑精神,迷信权威。
②解题能力很强,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很差。
③问题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针对上述现象,我校适时开展了培养问题意识和我促进小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落实下面三个目标: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帮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一、教师的观念的转变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
从“主体性教学”的角度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一味听教师讲,“提出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起旁敲侧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中的“道而弗抑、开而弗达”也正是这个道理。
东汉教育家王充说
东汉教育家王充说:“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正定是非也。
”就是说做学问的方法,最为难得的是能够向老师提出不同的看法,经过讨论争辩来核定道理,从而明辨是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阅读阶段性目标中指出“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新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开启思维,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探讨中提高自己明辨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造就新型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基于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长时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学生问题意识缺失严重,要么有问题而不敢提,要么干脆是没问题。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分享问题意识的基本含义: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问题就意味对现状的不满,就意味着有自己的思考。
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会打破现状,超越常规。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挖掘造就时代新型人才
摘要: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创造机会,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问题意识走进化学课堂教学,使问题意识走向课外,让学生重视问题意识,从而造就符合时代、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新型人才
什么是问题意识呢?它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认真探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但事实上现在很多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认为老师讲的就是正确的,没有反驳能力,不敢提出问题,不能提出问题。
但新课程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美国教育专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当代中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让问题意识走进化学课堂教学
(1)在教材内容上精心设置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遇到一些教材上的难点时会感到焦虑不安。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教学中要善于在教材内容上精心设置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如在讲fe(oh)2的制备实验时,由于fe(oh)2 易迅速被氧气氧化成fe(oh)3而不容易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可让学生思考怎样想办法使生成的fe(oh)2的氧化速率减小?结果学生能想出很多合理的方法,如可以在盛放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植物油或苯等,使feso4溶液与空气隔绝,
然后用长胶头滴管吸取煮沸冷却后的naoh溶液与feso4溶液充分接触,这样就能减慢fe(oh)2的氧化速率,或用以铁为阳极电解naoh溶液的方法来制备fe(oh)2等。
老师对这些学生的设想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教材内容灵活设置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够环绕此化学问题积极主动思考,学会充分运用化学原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
(2)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实验,在实验演示过程中能及时提出问题,并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同学间互相讨论,做到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这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精心设计实验,然后通过设计的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自然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的乐趣。
如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紧紧抓住“浮”“熔”“游”“红”等实验现象。
接着,提问:钠与cuso4溶液、fecl3溶液反应现象如何?在实验演示前,一个学生提出是不是置换出cu或fe?在进行实验时,我们看到,除金属钠与水反应出现“浮”“熔”“游”的实验现象外,没有发现cu或fe的产生,产生的沉淀分别是蓝色cu (oh)2和红褐色fe(oh)3。
原来,钠与盐溶液反应时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然后生成的naoh再与盐反应。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能促进学生进行质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化学规律理解透彻并记得比较牢固,
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致。
(3)从化学概念的探究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化学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化学概念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化学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
在高三复习基本概念时,可以联系实验进行教学,如让学生思考一道高考化学试题:“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套住气球后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
”该题设问原溶液可能是何种溶液。
这个试题,给了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
联系高中化学内容,有些学生得出该溶液是nh3·h2o的酚酞溶液,nh3·h2o是可溶性弱碱,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加热时nh3·h2o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h3进入气球,溶液颜色变浅;冷却后,气球里的nh3重新与水化合生成nh3·h2o,使溶液恢复红色。
也有的同学提出,可能是溶有二氧化碳的石蕊溶液吗?这种溶液由于碳酸的存在,确实呈现红色;加热后,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进入气球中。
但是,此时出现的现象变化不是红色变浅,而是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与题设条件不符,因而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
学生为何出现这种想法呢?这是由于有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没有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这就启发我们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时,可以通过实验将化学基本概念讲透,使学生深入理解。
二、让问题意识走向课外
(1)日常生活中化学问题随处可见。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化学问题。
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诱发学生去寻找日常生活
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有些学生问:食品包装袋里的抗氧化剂是铁粉,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铁粉是常用的抗氧化剂,俗称“双吸剂”,铁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气防止食品被氧化。
生活中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生会不断发现并进行探究。
让学生把化学知识带进生活中,认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就提高了,这样也就不由自主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结合化学教学,在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现代生活丰富多彩,但对这多彩生活司空见惯的学生也有一些,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如在学习乙炔的制取时,从新闻事件引入:2009年12月15日凌晨3点,杭州钱塘江边一辆拖挂车变“火车”,20吨电石在雨中熊熊燃烧。
电石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遇水反而越烧越厉害?原来,电石的主要成分是cac2,
cac2+2h2o=c2h2↑+ca(oh)2。
此反应相当剧烈。
在化学教学中,要将合乎实际的生活素材带入化学教学课堂,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由此引出化学新知识,使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在课外的学习中、现实的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
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我们的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能问、会问、多问。
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学生思维定式的局限,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造就符合时代、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美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开化学教学中的结[j].中学教
学参考,2011(26).
[2]胡佳.化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现代教育科学[j],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