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精选10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精选10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精选10篇〕篇1:《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本单元内容的构造及其地位作用《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位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场。

主要学习内容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根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及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拟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根底。

2、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初步认识分数的根底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才能。

3、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

说教法:牵引法:学生已经能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假设干份,并能用分数准确表示各局部大小,由此我引导学生由平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分一些物体,知识牵引过渡,降低了学习难度。

归纳法:在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平分一些物体,得到一些分数,在原有根底上,更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进而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指导练习法: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后,通过几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说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知道单位1是什么,平均分了几份,这样的几份表示什么。

学生在独立考虑后,再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理解各个分数的详细含义。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中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如:一分为二、一心一意、七上八下。

二、探究新知1、理解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课件出示〕〔1〕将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这一份怎样表示?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2〕课件出示苹果图,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问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2024年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2024年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2024年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

难点: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整数,那么你们知道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2.分数产生的背景师:在很久以前,人们只会用整数表示数量。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将一个物品平均分给几个人,这时候整数就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发明了分数。

3.分数意义的探究生:我手中的纸张被分成了四份,每一份都是一个分数,比如1/4。

师:很好!这就是分数的意义。

分数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子表示其中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例如,1/4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

4.分数的表示方法生:1/2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1份;3/4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3份。

师:很好!分数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分数线将分子和分母隔开,分子在上,分母在下。

5.分数的应用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那么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1: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物品的重量,比如1/2公斤、3/4公斤。

生2:我们还可以用分数表示时间的长短,比如1/4小时、1/2小时。

师:很好!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了解了分数的表示方法,还探讨了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7.课后作业(2)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分数在表示物品重量时,通常使用1/2、1/4、1/8等分数,而不是1/3、1/5等分数?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分数产生的背景部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

2.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分数。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分数的产生(1)创设情境: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折纸、画图等方法表示每人分得的苹果。

3.理解分数的意义(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各部分,理解分数线、分母、分子的意义。

(2)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分数的意义。

4.分数与整数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与整数的关系,发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

(2)用实例说明整数与分数之间的转化。

5.练习与巩固(1)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3题。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7.课后作业(1)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1题。

(2)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2题。

(3)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3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意义以及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练习与巩固,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管理和学生参与度方面加强。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产生,以及如何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8篇)篇一: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新授课)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六、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彩色磁扣。

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根香蕉图片,一段绳子七、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2分钟)(二)探究新知(14分钟)(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5分钟)(5)量一量、算一算A三角形、长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

(3分钟)师:那么要想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该怎么办?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个封闭图形,下面四人小组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活动前请先阅读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①小组内快速交流用什么方法测量。

②选择需要的工具进行测量。

③组内分工合作。

(测量时取整厘米数)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①三角形6+8+10=24cm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预设:我们测量的是三角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24厘米。

师:你们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呢?(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那测量结果24厘米表示什么?预设: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预设: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

(课件出示)②长方形5+5+3+3=16cm师:昨天咱们刚刚学习过四边形,哪组来汇报一下四边形?预设:我们选择的图形是长方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16厘米。

师:16厘米这个长度表示什么呢?预设:表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分数的意义》教案(精选9篇)

《分数的意义》教案(精选9篇)

《分数的意义》教案(精选9篇)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好,这一节课又是我们的数学课,数学,顾名思义,“学习数”,当然,“学习数”并不是我们数学的全部,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数啊?(单数,双数,小数,整数,质数,数,自然然,等等……)师:对,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么多数,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二、学习新课。

(一)分数的产生。

1、再现旧知识。

师:同学们看,我们有这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争论两人该怎么分吃一个饼。

同学们,你觉得该怎么分呢?生:平均分,从中间切开。

师:哦,同学们都说,从中间分开,平均分。

老师知道了。

这样分。

(操作课件分饼)师:嗯,这个方法真不错,那你能用学过的分数表示每们小朋友分得的份数吗?生:12(师演示操作。

)师:你能说说这个12它表示什么?生: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饼的12。

对,在进行分物,测量或者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你还能说出哪些像这样的分数。

你能分别指出它们的名称吗?生:12,24,57……(二)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同学们,我们已经熟悉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现在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分之一,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折一折,或画一画)(2)展示学生成果。

(3)出示课件,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交流,汇报,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4)概括总结: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四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学生乙:有的是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有的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四分,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师:对,一个实物好理解,但是有的是由几个单个的物体组成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教材通过举例说明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同时,教材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方法。

但是,对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来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单位“1”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启发诱导法、操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2、学法在学法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人们在测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难,引出分数的产生。

例如,在测量石头的长度时,发现石头的长度不是整数个长度单位,这时就需要用分数来表示。

1.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科书第45~46页的内容。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理解分数的意义。

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课件,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香蕉图片,一盘面包图片(分格的),4个面包图片,一段绳子,画好的线段等。

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题目:用以下成语各猜一个分数。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师: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有关分数的知识。

(引入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二、探究新知(一)了解分数的产生1.测量。

课件出示:师:古时候,没有尺子,人们会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每两个结之间的一段表示一个长度单位。

图中所测量的物体长是2段多一些,剩下的不足一段,怎么记?师:也就是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候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也有这种情况。

2.分物。

课件出示:师: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平均分到的东西能用整数表示吗?预设:不能。

师:这时我们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预设:用分数来表示。

师:把桌子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平均分到多少个苹果?每人平均分到多少个月饼?每人平均分到多少包饼干?学生汇报。

3.计算。

师: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分数。

1÷2的得数能用整数表示吗?预设:不能。

师:这时候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二)探究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1.分数的意义。

师:你们会借助学具表示出一个分数吗?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挑选典型示例。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每根香蕉是这把香蕉的四分之一。
每份面包是这盘面包的四分之一。
从刚才这些例子,我们发现,前三个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后面的两个都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所以我们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
板书:(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很早以前我们人类为了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的问题,就已经开始用分数来表示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们对于分数的应用也变得更熟练更广泛。希望通过学习,我们每一位同学也能更多的了解分数,更好的学习分数知识。
教学教具:
作业纸,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分数的由来。
板书:分数的产生。
(二)教学实施:
1.在中国古代测量的时候,很多时候不能测出整数,就出现了分数。
把桌子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
桌子上有:一个西红柿,一个月饼,一包饼干。
男孩:我能分到 个西红柿。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3.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
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
4.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
3.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同学齐读,老师划出重点字。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单位。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经历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自己发现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课题师: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明确目标:(1)明确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3、预期效果出示1/2,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1、任务呈现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分数1/4(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1/4。

(2)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1/4表示什么意思。

2、自主学习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1)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1/4。

把4个三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三角的1/4。

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8个圆的1/4。

(2)像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等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4个三角、8个圆等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

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任务二:1、任务呈现出示2/3,它表示什么呢?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学具,表示2/3。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在同学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同学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受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育同学的抽象、概括技能。

3、利用操作、争论、沟通等形式开展小组学习,培育同学的合作探究技能,培育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技能。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假设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依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一分为二( )忐忑不安( )百里挑一( )万无一失( )1、请一个同学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状况)。

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进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

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安排一些东西,也经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状况。

比如两个小伙伴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同学口答)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2、师:以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如生说可以,那么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肯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3、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

主要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单位的意义、分数的意义等内容。

教材给出了大量直观素材,本课重点是结合直观素材、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的意义,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与分物经验,举例表示1/4的意义。

进而类比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意义、读写法等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学习分数的意义,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五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我借助大量直观素材、举例,引导学生类比归纳,经历分数意义产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同时拓展已有例子,以问题: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数吗?他们与1/4有什么联系?自然而然总结出分数单位的意义。

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并归纳分数表示的意义。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通过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活动,经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的探究过程。

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

积累活动经验和方法。

3.渗透类比归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概括分数的意义。

突破方法:创设情境,类比推理、讨论交流。

难点:理解“整体”的含义,明确单位“1”的意义。

突破方法:数形结合直观感受,类比归纳抽象概括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分析、类比归纳。

学法:小组合作、观察操作、归纳总结六、教学准备:希沃课件、直尺、正方形纸等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图片展示将一个月饼、一个苹果、一包饼干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2=1/2)以及古人结绳计数情景。

引出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篇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篇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篇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理解单位“1”。

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一个苹果、5支铅笔、一个文具盒学具:圆片、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板面包(8个)图片(分格)、12个苹果图片教法与学法:教法:激趣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激励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课前交流:师:老师很荣信,来到美丽的太极城――旬阳和你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特别的开心,孩子们你们欢迎我吗?生:欢迎师:怎么没见你们的掌声呢?生:鼓掌师:谢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想要吗?生:想师:我不能白送给你们,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你们的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上课积极表现、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你们就有机会得到哟。

有信心吗?【设计意图】:建立关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考考我们班孩子们看你们的数学水平达到五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示两块橡皮泥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分别出示左右手,问学生几块?生:1快。

师:同学们看的够仔细的啊,现在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用什么数来表示?快速回答我?预设一:2(你的数学水平还局限于一年级)预设二:1(你能给老师说说为什么是“1”呢?)生:指把两个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整体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

(引出“整体”)师:(竖起大姆指,你的想法就是不一般,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就是——与众不同)老师现在又把这一整个橡皮泥平均(强调平均分)分成2份,同学们看看,现在我左手拿的是这整个橡皮泥的多少?生:一半、0.5、师:有文字表示的,幼儿园都会,有小数表示的,三年级学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教案: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概念及其与整数的关系;2.能够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并理解被分的份额为分母;3.能够将一份中的一部分表示为分子;4.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够比较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

二、教学重点:1.分数的概念;2.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分数的大小比较;2.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比较。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PPT、绘图仪、分数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要均分一个巧克力,你会用什么方法?请用图形来表示。

学生提出各种方法,教师将这些方法投影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点:都是将一个整体分成不等的若干份。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将整体分成的等份就是分数,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那么分子和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呢?教师给出解释:分子表示被分出来的那一份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等份数量。

2.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师给出一个问题:东东吃了1/3的苹果,小华吃了1/4的苹果,谁吃得更多?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1/3和1/4,分母3比分母4大,那么这两个分数哪一个大?教师给出解释:分母越小,每个等份的份额越大,所以吃得越多。

3.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比较:投影一个画有两块长方形巧克力的图片,左边的巧克力已经分成10份,右边的巧克力分成了6份。

教师问学生:这两块巧克力哪个更多?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两块巧克力的分数表示,并找出规律。

教师给出解释: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4.练习:教师出示几道分数练习题,供学生上台回答。

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5.巩固: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份分数练习题,然后互相交换答案,进行讨论。

教师抽查几个小组并带领全班讨论答案。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出来的那一份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等份数量。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以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为主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分数的教学设计。

一、引言分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

比如我们去购物时看到商品打折,或者在做饭时需要根据食谱上的配方比例调整食材的用量,这些都需要用到分数。

因此,学习分数不仅是数学课堂上的内容,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分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有多种方式,我们主要介绍两种常见的情况。

1. 部分数量分数最直观的理解方式是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然后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比如我们将一个饼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那么我们可以用分数$\frac{3}{4}$来表示。

2. 除法的结果分数也可以用除法的结果来表示。

当我们计算$\frac{3}{4}$时,可以理解为将3除以4,得到的结果是0.75。

这时,我们也可以用分数$\frac{3}{4}$来表示。

三、分数的意义分数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表示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比例关系。

比如我们在图纸上看到一个房子的平面图,图纸上的比例是1:50,那么实际长度和图纸上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比例和比例关系分数也可以用来表示比例和比例关系。

比如我们购买商品时看到某种商品的折扣是$\frac{1}{2}$,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原价的一半。

3. 概率和统计分数在概率和统计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掷骰子的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数来表示每个点数出现的概率。

四、分数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分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1. 视觉辅助工具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

比如使用饼图、面积模型或者体积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2.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数的意义。

比如通过制作食品、购物和游戏等实际情境,让学生应用分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 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创设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

(2)经历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能力。

(2)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分析,抽象概括。

学法:讨论交流,理解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各一张,绳子一条。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了解产生。

1.了解产生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讲桌面的长,看看测量的结果用“米”做单位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了解分数。

教师:同学们,老师有4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

怎样分最公平?(学生自由说)学生:平均分最公平。

4÷2=2(个)每人分得2个。

教师:如果有1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呢?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议一议。

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

(学生:每人分得1/2个。

)教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分数呢?(生举例说)小结:像刚才在进行测量(拿出绳子)、分物(拿出苹果)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表示。

分数因此而产生。

日常生活中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怎样的情况下用分数来表示呢?那就要理解分数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整数的分法引出分数的分法。

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教学分数的意义。

(1)表示1/4师:(出示1/4)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一种材料——圆、线段图、正方形、香蕉图或五角星图。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同心县第一小学:马银梅【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的1-4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的前承是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教学的,学生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它的后续是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应用题等知识打基础,也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学情分析】:概念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必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这也是学生喜欢的,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形象的语言,同时激活课堂氛围。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

2、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概括、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创设课间活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并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彩带一条、米尺一把、苹果一个、课件一幅。

【学具准备】:正方形、圆形纸片和8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一条彩带的长度,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如果用米作单位时还能不能用整数来表示。

2、计算。

(老师拿出一个大的苹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每人分得的这部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3、讲述。

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在进行测量、分物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设计者(姓名于玉霞、通讯地址天祝县西大滩小学)
一、概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1课时.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境激趣策略。

2、示范模仿策略。

3、 3、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提问:①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3个)②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21
)。

2.指定一名学生用1米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

(比3米长,比4米短)。

3.民主协商确定目标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

究竟什么叫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算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例如:
(1)出示月饼图。

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
1)
(2)出示正方形图。

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
4
1、
4
3)
(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4份呢?
如果把1分米的长度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份呢?
10
7表示什么?
2、进一步认识单位“1”。

以上都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4个苹果、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

例如:
(1)出示课本第70页的铅笔图。

提问:把4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一支铅笔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出示小羊图。

提问:把6只小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1
表示什么?
(3)练习:说出下图中涂色的部分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 ● ●○○○○○ ● ● ●○○○○○ ● ●
● ○ ● ○ ● ○
3.揭示分数的意义。

(1
一个物体
2
1
一个计量单位 单位“1”
10
1
一个整体 ★★★★
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
(2)反馈。

①在以上各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②
2
1、
10
7、
3
1各表示什么意义?③议一议:什么叫做分数?
(3)概括并板书。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
份的数叫做分数。

4. 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单位。

分数的读、写法。

(1)教师任意写出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阅读课本第70页最后一段并思考:一个分数中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练习:①65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
()
()。

②174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
()
()。

③( )个9
1是( )。


15
8是( )个15
1。

(4)想一想:读、写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53读作 ,表示 个5
1。

7
4读作 ,表示有 个
()
1。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分数也是一个数,也可以用直线(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画出等长的距离表示0、1、2。

②根据分母来分线段,如果分母是4,就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

如:4
1

4
2:
4
1
4
2()4
1 2
(2)提问:如果要在直线上表示5
1
,该怎样画?启发点拨。

①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应把0~1这一段平均分成几份?如果分母是8呢?分母是10呢? ③51
应用直线上的哪一个点来表示?
(3)如果要在这条直线上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该怎么办? 这条直线上0~1之间的第七个点表示的分数是多少? 2.练习。

练一练第1——8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
2、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