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关注、审计质量与风险抑制——基于深圳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合集下载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 媒体关注与股价崩盘风险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 媒体关注与股价崩盘风险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媒体关注与股价崩盘风险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媒体关注与股价崩盘风险自从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证券法》相继施行以来,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要求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法律义务之一。

这一要求的出台,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媒体关注。

媒体对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着墨甚多,借此探寻股价崩盘风险。

本文将从媒体关注的角度,分析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

首先,媒体关注对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推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媒体作为新闻公共性的代表,承载着信息传播的职责,通过报道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情况,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舆论的热议,进而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义务。

媒体的曝光也能够促使监管部门加大对于违规披露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那些故意遗漏或隐瞒关键审计事项的公司进行惩罚,从而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其次,媒体的关注也扩大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力。

媒体的报道往往能够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传达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引起投资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高度关注。

投资者有了更多的披露信息后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同时,媒体的曝光和报道也会扩大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范围,从而推动更多的上市公司主动履行披露义务。

然而,媒体关注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一方面,过于激烈的媒体曝光可能引发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股价的剧烈波动甚至崩盘。

特别是在某些煽动性报道中,媒体可能会夸大关键审计事项的风险,误导市场,使得投资者过度恐慌,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市场恐慌。

另一方面,媒体的报道可能也会加剧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引发投机投资者的涌入,进一步推动股价的异常波动。

这些负面影响会扰乱市场秩序,对于正常的投资和资本运作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媒体关注与股价崩盘风险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应对措施。

首先,媒体应该准确地报道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情况,提供客观的信息,避免夸大和歪曲的报道,以免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于媒体报道的监管,及时进行信息核实,减少不准确和虚假信息的扩散,保护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内部控制质量、信息披露质量与审计收费——基于深交所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内部控制质量、信息披露质量与审计收费——基于深交所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给我国带来新矛盾新挑战。

而如何防范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其带来的冲击挑战,是当今国家层面乃至企业层面急需解决的难题。

而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抵抗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到监督和把控的作用(李百兴等,2019)。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步伐逐年加快,包括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

1999年10月中国证监会提出要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到2004年颁布的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期间颁布的其他条例等,这些规定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起到了良好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而信息披露的高质量披露,又会促进利益相关者,包括市场对企业广泛监督,降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关系,从而能降低企业风险。

那么,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是否能够降低审计费用提升企业价值,进一步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是否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这些问题都是本文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研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是否对内部控制质量和审计费用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有利于衡量信息披露市场的监督效用,为健全我国信息披露体系建言献策。

其次,鼓励企业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增强信息披露质量,从而降低公司的审计费用,有利于市场的监管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全发展。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1.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的话题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现有的观点表明企业高内部控制质量能降低审计费用。

有学者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对管理层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有助于保证管理者间的权力制衡、约束管理者或大股东谋取私利的行为(S k a i fe 等,2008;董望和陈汉文,2011)。

因此,当审计师在承接审计业务以及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有助于审计师降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水平,进而影响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判断,而降低审计费用。

内部审计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分析——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内部审计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分析——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素。 内部控制能有效保 障会计 信息质量, 是人们从 实践 中得出的经验, 两者作 为现代企业 管理中不可缺少 的部分 相互 作用, 存 在着密
切的逻辑关系 。
三、 研 究 设 计
( 一) 研 究假设
按照内部审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 响因素 , 特提出如下假设 : ( 1 ) 内部审计部 门的设立。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有
审计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公司 的操纵性应急利润。 S i m o n ( 2 0 0 8 ) 以香港 上市公 司为样本对审计委员会与资源性信息披露的相关性进行 分析 , 发现成立审计委员会 的上 市公 司 , 其 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 C h e n c t  ̄( 2 0 0 9 ) 发现 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的上市公司发
《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 对深市上市公 司信 息披 露进 行评级 , 评价从会计 信息的真实性 、 准确性 、 完整性 、 及时性 、 合法合规
性 和公平性六个维度进行 , 较 为全面地反映 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 而且 , 由于深交所在数据收集 、 整理方 面的全面性 、 专业性也使得
假设2 : 内 部 审计 部 门 的 隶属 层 次 越 高 。 上 市公 司 的 会计 信 息 质 量 越 高
( 3 ) 内部 审计 的运行效果 。 内部审计 的运行效果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最直接因素 , 内部审计运行效率越 高 , 越能在企业 风险管 理、 内部控制 和公 司质量过程 中发挥作用 , 因此假设 :
该 评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 因此 , 本 文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评价系统的评价结果 为依据 , 按照不合格 、 合格 、 良好 、 优秀四个等级 的评价
结果 , 分别赋值 1 、 2 、 3 、 4 。 ( 2 ) 自变量 。 公司是否设立内部 审计部 I ' q l A。 设立 时I A 取值为 1 , 未设立时I A 取值为0 。 内部审计部 门的隶属层

媒体监督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理论探讨

媒体监督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理论探讨

媒体监督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理论探讨媒体监督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理论探讨媒体监督与审计质量是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话题,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媒体监督是现代社会公众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审计质量则是一家公司治理的重要标志。

媒体监督和审计质量的相关性,既在理论上具有内在逻辑,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媒体监督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

一、理论探讨1.共同目标:揭露真相媒体监督和审计质量在本质上是追求真相的过程。

媒体监督通常是针对某些社会事件的调查报道,旨在揭露真相,提醒社会对于某些问题的关注。

而审计质量则是针对公司的账务、财务、税务等方面的实证分析,旨在发现不合法、不合理、不真实的信息,最终使真相浮出水面。

2.相互借鉴:提高效率媒体监督和审计质量在方法和手段上也存在着相互借鉴的关系。

媒体监督通过广泛的网络、媒体渠道,收集、分析、评价信息,帮助公众了解社会事件,审计质量则是通过专业的财务分析、审计程序、内部控制等手段,揭示公司财务状况并促进其发展。

媒体监督和审计质量各自强项互补,通过相互借鉴,可以提高效率和效益。

3.互相促进:强化监督媒体监督和审计质量在对于某些事件的监督效果上可以互相促进,不断强化监督力度。

例如,一起账目不清的公司可能会受到媒体的关注和报导,从而让审计师更加重视、认真审计。

同时,审计结果的公开报道也会受到媒体的追踪和报道,使公司更加重视审计质量。

二、实践探讨1.媒体监督补位在现实中,由于受监管制度制约,外部审计师无法审计很多公司的重要环节,很多会计人员也面临种种困难。

由于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监管部门的过度信任,审计师的疏忽执业等,某些公司往往会泛滥虚假账目、欺诈上市等,此时媒体的监督作用就特别重要。

媒体可以充当监管机构和审计师的“补位者”,密切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时暴光问题,促进公司规范运作。

2.媒体监督引导媒体的监督还可以引导审计质量的提高。

媒体对于某些事件的监督过程中,往往依靠自身的判断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此时审计师可以采纳一些媒体的意见和建议,改善审计质量。

基于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的关键审计事项影响分析

基于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的关键审计事项影响分析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18卷第5期[收稿日期]2020-06-03[基金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9N D B 020)[作者简介]郭艳萍(1970-),女(满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从事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基于A 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的关键审计事项影响分析郭艳萍,胡继永(内蒙古财经大学㊀会计学院,内蒙古㊀呼和浩特㊀010070)[摘㊀要]文章以审计报告准则改革为背景,实证研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债务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探究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结果发现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够降低债务代理成本,并且其披露数量差异㊁内容差异以及披露主体差异对债务代理成本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够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增强财报预期使用者经济决策相关性与有用性.[关键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差异性;信息含量;债务代理成本[中图分类号]F 239.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5871(2020)05-0114-04㊀㊀2016年12月我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 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在内容㊁格式㊁要素等方面有了全新的变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要求新增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这对审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是否一定会增强财报预期使用者决策的有用性㊁相关性.[1]本文以审计变革这一外生事件为契机,从企业债务融资的角度,研究债务代理成本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关系,以该研究结果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债务代理成本高低是否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差异性呈现出显著的关系,以期待通过此次研究以获悉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作用.一㊁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债权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当两者存在利益冲突时产生代理问题,债权人因承担额外风险要求获取更高的投资报酬率.债务人为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往往对债权人主动披露相关信息,而债权人对披露信息是否可信理论上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将会使审计三方关系更加稳固,减弱债务人与债权人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债权人对被审计单位承担的额外风险进而降低代理成本,使企业承担较低债务利息率.[2]H 1:相对于未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企业承担企业的债务代理成本更低.从审计师风险应对过程中可知,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多,越需要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㊁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㊁更加频繁与管理层进行充分的沟通;从审计师披露的结果上,更可能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其进行恰当的决策[3].从债权人的角度而言,使债权人获悉更多关于债务人的相关信息,缩小双方之间信息差距.因此,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越多,债权人能够获得更多增量信息,缩小双方的信息差距,企业的债务代理成本越可能低.H 2: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与债务代理成本负相关.本文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频率最高的事项(即资产减值㊁收入确认类)定义为 常规类关键审计事项 ,将其他事项的披露定义为 非常规类关键审计事项 .审计师是否能够对 非常规类事项 投入充分必要审计资源以恰当应对重大错报风险,该类事项对审计师的独立性㊁专业胜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其次因为债务人能够获取 非常规类事项 的内部信息,该事项具有偶发性,债权人难以直接㊁及时对该类事获取充分信息,使得信息了解程度明显弱于管理层,进一步加强双方信息不对称,所以该类事项更能引起债权人的警觉,承担的风险加大.H 3:相对于 常规类关键审计事项 的披露,披露 非常规类关键审计事项 的企业承担的债务代理成本更高.根据声誉假说,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㊁声誉越好,越可能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尤其在审计市场中已经建立良好的声誉并且411获得审计溢价的事务所,维持高审计质量的声誉尤为重要,其在审计过程更加保持独立性.所以规模大㊁声誉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以及应对措施比小型事务所更加完善健全,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更高,债务代理成本更低.H 4:相对于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企业承担债务代理成本更低.二㊁研究设计(一)样本与数据以沪深两市A 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债务代理成本影响有一定的迟滞性,使利息支出以及其他控制变量的数据滞后于关键审计事项数据1年,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披露选取2016-2017年,对应其他财务数据选取2017-2018年的数据.检验时,为保证数据质量,本文依据以下标准对原始样本进行筛选:剔除S T ㊁?S T 类上市公司;该类上市公司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等,企业处于特殊异常交易状态;剔除金融㊁保险类上市公司;剔除相关资料缺失㊁数据异常的上市公司.经过上述筛选,最终获得2338个样本,2016年获得1117个样本,2017年获得1221个样本.本文使用的数据处理是S T A T A 14,并对所有连续变量在5%和95%水平上进行W i n s o r i z e 缩尾处理以避免极端值的影响.(二)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1.变量选取被解释变量的选择如表1.李海燕㊁厉夫宁[4]将银行借款增量的自然对数这项绝对数指标,作为进行稳健性检验时债务代理成本的财务指标.表1㊀变量定义表序号变量符号变量名称变量定义被解释变量I n t r a t e 利息支付率利息支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解释变量N e w披露情况若已经披露了关键审计事项,N E W=1;否则,N E W=0M a t t e r披露力度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T y p e 披露内容非常规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即T Y P E 值越大,则表明非常规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多B i g 披露主体若上市公司审计单位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则取值1;若不属于,则取值为0控制变量L n S i z e 公司规模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G r o w t h公司成长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E q u i t y 股权性质为哑变量,如果该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为国有公司控股,则为1,反之则为0L e v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R o a 总资产报酬率本年净利润/(本年年初总资产+本年年初总资产)/2D M 债务期限结构本年净利润/(本年年初总资产+本年年初总资产)/2C u r r a t e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㊀㊀2.模型构建为了验证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债务代理成本的关系,本文构建以下模型:模型一:I n t r a t e =α0+α1N e w t -1+α2G r o w t h +α3E q u i t y +α4L e v +α5R o a +α6D M+α7C u r r a t e +α8L n S i z e +ε模型二:I n t r a t e =γ0+γ1M a t t e r t -1+γ2G r o w t h +γ3E q u i t y +γ4L e v+γ5R o a+γ6D M +γ7C u r r a t e+γ8L n S i z e +ε模型三:I n t r a t e =β0+β1T y p e t -1+β2G r o w t h +β3E q u i t y +β4L e v +β5R o a +β6D M+β7C u r r a t e +β8L n S i z e +ε模型四:I n t r a t e =θ0+θ1B i g t -1+θ2G r o w t h +θ3E q u i t y +θ4L e v +θ5R o a +θ6D M+θ7C u r r a t e +θ8L n S i z e +ε三㊁实证分析(一)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手工整理的2016 2017年年度审计报告与关键审计事项相关数据㊁通过万德数据库(W i n d )㊁国泰安数据库(C S MA R )收集2017-2018年度其他滞后变量相应财务数据,如表2.其中,I n t r a t e 的最小值为0.00675,最大值为1.589,平均值为0.0941,均值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的基准利率,表明债权人要求获取一定的风险溢价;N e w 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均值为0.511534,由于2016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均未要求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仅对A+H上市公司进行初次试点披露,2017年全部上市公司均要求披露,使得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据均值接近0.5;M a t t e r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6,最值差异较大,但均值为2.124,标准差为0.795比较小,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较为集中在2或3;T y p e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3,均值为0.411,且标准差为0.604比较小,说明披露资产减值类以及收入确认类数量多,占披露总数比重大,其他事项披露比重较小,披露频次较低;B i g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平均值为0.0590,说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占比较小,我国审计报告披露主体仍以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为主.表2㊀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全样本)样本量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I n t r a t e23380.09410.1910.006751.589N e w23380.5340.49901M a t t e r12212.1240.79516T y p e12210.4110.60403B i g12210.05900.23601L e v23380.4930.1770.05640.982R o a23380.03990.0576-0.6020.430D M23380.2100.17200.852C u r r a t e23381.6861.4020.13728.10L n S i z e233822.841.24619.8326.74G r o w t h23380.3011.979-0.8915.849E q u i t y23380.5050.53701㊀㊀(二)多元回归分析1.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信息含量回归分析为检验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是否增加信息含量,进而对债务代理成本产生影响,将被解释变量I nGt r a t e㊁解释变量N e w以及相关控制变量代入模型一进行线性回归,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表3㊀关键审计事项对债务代理成本影响回归分析I n t r a t eN e w-0.0233∗∗∗(-3.056)L n S i z e-0.0115∗∗∗(-3.181)G r o w t h-0.000382(-0.199)E q u i t y-0.0196∗∗∗(-2.720)L e v0.129∗∗∗(4.556)R o a-0.175∗∗(-2.459)D M-0.190∗∗∗(-8.105)C u r r a t e0.0281∗∗∗(8.853)C o n s t a n t0.316∗∗∗(3.958)Y e a r Y e sI n d u s t r y Y e sA d j u s t e dR-s q u a r e d0.081F26.70N2338㊀㊀注:∗∗∗㊁∗∗㊁∗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㊁5%㊁10%,括号内的数值为T值(下同).由上表可知,N e w的系数值为-0.0233,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即N e w与I n t r a t e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结果显示,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够降低债务代理成本,对市场产生更大的反应,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段能够提供增量信息,增加审计程序的透明度,易于债权人获取更多相关信息,综上所述,验证了假设1.2.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差异性的回归分析为进一步检验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㊁披露内容以及披露主体的差异性对债务代理成本的影响,将被解释变量I n t r a t e㊁解释变量M a t t e r㊁T y p e㊁B i g以及相关控制变量代入模型进行线性回归以验证假设2㊁假设3㊁假设4,数据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由上表第一列数据结果可知,M a t t e r的系数值为-0 0191,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随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披露数量的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增量越大,使债权人能够获悉更多关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信息,缩小双方之间信息差距,对关注的信息的611疑虑可以向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问询㊁充分的沟通以便进行恰当的决策,以降低债务代理成本,综上所述,验证了假设2.表4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差异性回归分析表I n t r a t eM a t t e r-0.0191∗∗∗(-10.051)T y p e0.0131∗∗∗(-5.071)B i g-0.0115∗(-1.724)L n S i z e-0.00659∗∗∗-0.00878∗∗∗-0.00809∗∗∗(-4.980)(-6.501)(-5.871)G r o w t h-0.00312∗∗-0.00227-0.00262∗(-2.099)(-1.480)(-1.693)E q u i t y-0.0128∗∗∗-0.0134∗∗∗-0.0127∗∗∗(-4.251)(-4.311)(-4.042)L e v y0.0382∗∗∗0.0360∗∗∗0.0366∗∗∗-3.137-2.868-2.888R o a-0.0233-0.000833-0.0046(-0.913)(-0.032)(-0.173)D M-0.105∗∗∗-0.110∗∗∗-0.112∗∗∗(-11.558)(-11.796)(-11.898)C u r r a t e-0.00589∗∗∗-0.00754∗∗∗-0.00838∗∗∗(-3.263)(-4.081)(-4.513)C o n s t a n t0.284∗∗∗0.292∗∗∗0.284∗∗∗(-9.568)(-9.56)(-9.109) I n d u s t r y Y e s Y e s Y e sA d j u s t e dR-s q u a r e d0.2050.1570.141F40.3929.3826.06N122112211221㊀㊀注:关键审计事项相关数据源于沪深A股主板上市2017年年度审计报告手工整理,其他滞后变量源于万德数据库(W i n d)㊁国泰安数据库(C S MA R)的沪深A股主板上市2018年年度相关财务数据.由上表第二列数据可知,T y p e的系数值为0 0131,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随着 非常规类关键审计事项 披露数量的增加,债务代理成本越高,相对于收入确认㊁相关资产减值这类常规类的披露,债权人可能更关注其他如未决诉讼㊁未决仲裁等非常规类事项的披露,债权人对常规类关键审计事项的心里感知程度更强,债权人对其获取信息的敏感程度更低,而对于非常规类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频次少,具有偶发性并且相关风险较大,债权人对此类事项获取信息心里感知程度更低,并且债权人对这类关键审计事项更加敏感,仅披露难以有效的降低相关风险感知,综上所述,验证了假设3.由上表第三列数据可知,B i g的系数值为-0 0115,并且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债权人对不同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㊁独立性以及事务所的风险控制机制的心里感知存在差异,与 非国际四大 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债权人会更加偏好 国际四大 会计师事务所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最终使得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债务代理成本更低,综上所述,验证了假设4.(三)稳健性检验为了对实证部分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将被解释变量债务代理成本指标予以替换,借鉴李源㊁李海燕[4]㊁厉夫宁用利息支出自然对数对债务代理成本进行衡量以进一步验证假设1.四㊁结论通过对关键审计事项影响的实证结果可知,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够降低债务代理成本;并且随着披露数量越多,债权人获得的信息增量越大,减缓了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效抑制代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最终表现更低的债务代理成本;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内容不同使得债权人获悉的信息含量不同,对债务代理成本影响不同,相对于资产减值与收入确认这两种 常规类关键审计事项 的披露,其他 非常规类关键审计事项 的披露的债务代理成本更低;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主体对债务代理成本产生一定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规模更大㊁声誉更高的事务所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对降低债务代理成本更加显著,债务代理成本更低.综上所述,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够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增强财报预期使用者经济决策相关性与有用性.[参考文献][1]㊀唐建华,张革.增加报告信息含量,提升报告沟通价值 国际审计报告改革述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4):20-29,3.[2]㊀唐建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审计报告改革评析[J].审计研究,2015,(1):60-66.[3]㊀梅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㊁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应对[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34(06):77-86.[4]㊀李海燕,厉夫宁.独立审计对债权人的保护作用 来自债务代理成本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3):81-93.[责任编辑:乌丽娜]711。

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

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

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作者:史元朱晓琳杨皓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以我國2014—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审计师风险感知对审计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即审计师感知的风险越大,审计服务的质量越高;媒体负面报道的增多对审计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即媒体负面报道有利于市场监督以及公司的治理。

进一步研究显示,不同媒体报道的情形下,审计师风险感知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是审计师自身掌握的风险信息与外部环境的风险感知信息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媒体治理;审计师风险感知;审计质量;媒体报道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9)04-0071-08DOI:10.19647/ki.37-1462/f.2019.04.012一、引言与文献综述2018年6月12日,有媒体报道:立信、瑞华等众多会计师事务所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此案件把监管、风险、审计质量三个词紧紧联系在一起。

众所周知,审计质量的提高是维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也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审计而言,如果独立性是它的灵魂,那么审计质量则是它的生命。

Deangelo(1981)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发现并报告审计客户在会计系统中违规行为的综合概率,因此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师对风险的感知便是发现违规行为的开端。

对于审计质量,Willingham等(1985)是直接从风险的角度来定义的,他们认为较高质量的审计应是将检查风险降至恰当的低水准风险的审计。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风险与审计质量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自从我国开始引入风险导向型审计后,就要求审计师在工作中时刻以审计风险为切入点,审计风险的感知、判断与应对便成为审计师鉴证服务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审计师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要关注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识别动机及审计风险敏感性、提高审计质量,从而使审计失败发生的可能性下降(李莫愁,2013)。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挑战、影响因素、提升策略和案例分析。

通过深入探讨,揭示了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章旨在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更好的质量控制指导,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方式和审计环境。

互联网+时代的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审计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审计数据量急剧增加,审计风险因素也日益复杂。

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创新和改进,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只有深入探讨互联网+时代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特点和挑战,才能有效地提升审计质量控制水平,提高审计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本研究旨在分析互联网+时代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影响审计质量控制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和对策,以期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深入理解当前审计市场的挑战和机遇,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指导和建议,以提升审计质量控制的水平和效果。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现状,探讨该背景下审计质量控制所面临的挑战,识别影响其质量控制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这些策略的有效性,从而为行业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会计师事务所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对审计质量控制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整个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媒体舆论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媒体舆论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媒体舆论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成为了投资者评估公司财务、风险和价值的重要参考。

因此,媒体舆论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影响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影响及应对策略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媒体舆论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影响1.舆情引导媒体舆论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舆情引导作用。

当上市公司公布审计意见后,媒体的评论、分析和报道可能会对公司的形象、信誉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股价、市值等。

舆情引导的作用在近年来更为凸显,特别是在互联网传播速度极快的时代,媒体舆论的力量更加不容忽视。

2.社会责任由于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在经营中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当公司的审计意见为“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时,容易引发公众的质疑和担忧,媒体舆论也会将质疑放大,让公司的形象和信誉受到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舆论的影响尤其重要,可以加速公司产生风险的发酵。

3.监管压力媒体舆论的影响还可能导致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针对性的监管。

当媒体对某一公司所有的审计意见发表争议时,监管机构可能会对该公司进行更加严格的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检查,导致公司的业务受到限制,管理层面临着额外的压力。

二、应对策略1.有效沟通通过与媒体、投资者的有效沟通,上市公司可以阐明公司情况,使公众更加了解公司内部现状。

在面对媒体质疑时,公司可以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投资者透露审计意见和内部调查结果等信息,增加公众对公司财务报告的信心。

2.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公司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透明度和可靠性。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降低公司面临审计意见的风险,防范欺诈行为的发生,也可以避免受到媒体舆论的质疑。

3.合理回应如果公司的审计意见遭到媒体质疑,公司需要及时了解来自媒体的疑问和批评,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回应。

公司在通过合理回应回应媒体后,可以获得媒体和公众的信任,加强公司形象和声誉的保持。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摘要】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这一热点问题展开研究。

在文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正文部分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探讨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章还探讨了会计师事务所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的方法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在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审计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质量控制,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现状分析, 面临的挑战, 应对的对策, 方法探讨, 前景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研究展望, 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在这一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转型升级,会计师事务所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变化,提升自身的审计质量控制水平。

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新技术的应用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更高效、更准确的方法,但同时也增加了审计风险和挑战。

研究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势在必行,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升审计质量,确保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出发,探讨相关的挑战、对策、方法以及展望,为会计师事务所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挑战、对策、方法以及前景,从而为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和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

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

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媒体不仅可以传递正能量,也能够对某些行业或从业者造成负面影响。

审计行业作为保障资本市场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其专业素质和信誉是至关重要的。

媒体的负面报道往往会对审计师的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师风险感知的影响、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三个方面对该问题展开探讨。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其报道往往会成为公众对某一行业或从业者的认知依据。

如果媒体对审计行业或审计师进行负面报道,会使公众对审计行业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审计师的风险感知。

审计师是资本市场的监督者,其工作的核心是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并报告可能存在的风险。

媒体的负面报道可能会使审计师对审计对象产生偏见,导致审计师未能客观、公正地认识企业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风险,进而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媒体的负面报道还可能会对审计师个人产生心理影响,使其在审计工作中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在审计过程中产生风险意识不足、审计程序执行不严谨等现象,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媒体负面报道会对审计师的风险感知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审计质量。

二、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审计质量是保障资本市场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审计师应当在审计中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做到不受外部压力和干扰,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财务报表,发现并报告可能存在的风险。

媒体的负面报道往往会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媒体的负面报道可能会对审计对象的信息披露产生影响。

企业在信息披露中往往会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由于怕受到负面报道的影响,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对信息进行隐瞒或虚假披露,从而影响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风险的感知。

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难以获取真实、完整的信息,导致审计质量下降。

媒体的负面报道可能会对审计师的审计程序产生影响。

审计程序是审计师根据风险评估确定的一系列程序,用于收集、分析和解释证据,以评价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基于“互联网+”的视角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控制

基于“互联网+”的视角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控制

基于“互联网+”的视角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控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互联网+”融入到自身的发展战略中。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财务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也需要不断适应和应用新技术,以提高审计质量的控制。

本文将从“互联网+”的视角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控制,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挑战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承担着对客户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

审计质量的关键在于准确、完整地反映客户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审计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但不限于:1. 信息获取困难。

客户的信息系统繁杂且多样化,审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获取和整理相关的审计证据。

2. 数据分析复杂。

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审计师事务所来说是一个挑战,传统审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审计工作对数据分析的需求。

3. 跨地域审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公司拥有跨国业务,跨国审计也成为审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挑战。

4. 人力资源成本高。

传统审计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成本高且效率低。

以上挑战使得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审计质量的控制。

二、利用“互联网+”提高审计质量的控制1. 数据挖掘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审计师事务所可以更加精准地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客户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异常和风险点,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进行核查。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审计师事务所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工作方式。

审计师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对客户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访问,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

云计算的弹性资源配置和成本效益也可以为审计师事务所带来更好的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

3. 审计智能化“互联网+”技术使得审计工作更加智能化。

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一些重复性、标准化的审计工作,可以节约时间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

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

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近年来,媒体对审计师的负面报道屡见不鲜,这不仅会给审计师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审计质量产生了一定的风险感知。

审计师作为负责查验和评估企业财务报表的专业人员,其工作的质量和公正性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

审计师风险感知对于保证审计严谨和客观的质量至关重要。

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师的风险感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媒体报道常常聚焦于审计师的失误、不当行为或丑闻,这些报道往往会放大审计师的负面形象,使公众对审计师的信任度降低,从而导致审计师感知到更大的风险。

审计师在工作中时常面临的各种压力,如时间压力、报酬压力、业绩压力等,这些压力往往会使审计师更加容易受到外界负面舆论的影响,从而降低他们对自身工作风险的感知。

审计师的风险感知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还会对审计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工作的核心目标,而审计师的风险感知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实现。

审计质量包括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客观性、可信度等方面。

当审计师对自身工作风险的感知较低时,可能会对审计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风险因素忽视或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评估不准确,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审计师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规范,但当他们对风险的感知降低时,可能会放松对职业道德和规范的遵守,影响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进而对审计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为提高审计师的风险感知和审计质量,有以下几个建议。

审计师应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提高对风险的感知能力和应对能力。

企业可加强对审计师的培训与指导,帮助审计师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风险。

企业也应加强对审计师的监督和考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应加强对媒体负面报道的应对和回应,及时澄清误解,保护自身声誉。

媒体关注、审计投入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媒体关注、审计投入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Media Attention,Audit Inputs and Audit Quality:Empirical Evidence from Listed Media Companies in
China
作者: 李小光[1];邱科科[2];周易辰[1]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
院,重庆400031
出版物刊名: 会计与经济研究
页码: 90-103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3期
主题词: 媒体关注;审计投入;审计质量;中介效应;传媒上市公司
摘要:文章以信息效应与监督效应为视角,利用2007—2016年传媒上市公司新闻报道数据,
分析媒体关注、审计投入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研究发现,媒体关注与审计质量正相关,审计投入是媒体关注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机制。

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投入作为中介变量,在中立态度的媒体关注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而在媒体性质、媒体专业性、媒体级别与审计质量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

文章为不同类型的媒体关注与传媒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
证据,也为媒体报道的信息传导作用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提供了实证支持。

社交媒体关注度、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

社交媒体关注度、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

社交媒体关注度、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
刘文欢;王雨昕
【期刊名称】《商业会计》
【年(卷),期】2024()10
【摘要】社交媒体作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审计师的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交媒体信息的影响。

文章基于2008—2022年A股上市公司在社交媒体“股吧”上的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在社交媒体中受到的关注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研究发现,
与企业相关的社交媒体信息关注度越高,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就越高。

而且,企业的内
部控制质量越高,社交媒体关注度对审计质量的边际效应越小。

进一步研究发现,审
计师声誉损失风险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总页数】6页(P29-34)
【作者】刘文欢;王雨昕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5
【相关文献】
1.事务所转型、审计师关注度与审计质量
2.审计师地理距离、媒体关注与内部控制质量
3.社交媒体关注与审计质量——基于舆论压力视角的检验
4.环境规制、内部
控制质量、媒体关注度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5.审计执业准入制度改革、分析师关注度与审计质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互联网+”的视角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控制

基于“互联网+”的视角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控制

基于“互联网+”的视角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控制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会计师事务所也不例外。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的视角来提高审计质量的控制,已经成为了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基于“互联网+”的视角,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控制方法及其实践意义。

一、“互联网+”背景下审计质量的挑战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化技术已经融入到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日常工作中,信息系统的飞速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具体来说,以下是“互联网+”背景下审计质量面临的几个挑战:1.审计数据庞大、复杂传统的审计工作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和纸质文件进行,审计数据规模相对较小,审计师可以通过手工操作和文件筛选快速找到需要的数据。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财务数据呈几何级数增长,审计师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大增加,且数据的复杂性也变得更高。

如何在数据庞大、复杂的情况下提高审计效率,是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挑战。

2.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障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财务数据往往以电子形式存储在云端或企业内部的数据库中,这就给了不法分子更多的机会进行数据篡改或者破坏。

也存在企业利用网络进行涉嫌违法的行为以逃避审计的情况。

这就使得审计师面临着如何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挑战。

3.审计需求多样化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业务模式也更加多元化,涉及的审计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审计工作可能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审计需求,这也对审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根据新的挑战,制定相应的审计质量控制策略,以应对审计工作中的新情况。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基于“互联网+”视角下审计质量控制的策略:1. 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要应对“互联网+”时代审计工作中的挑战,会计师事务所首先应该着力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包括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为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持,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16年的经验数据

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16年的经验数据

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16年的经验数据
安广实;丁娜娜
【期刊名称】《铜陵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17)004
【摘要】以沪深两市2013-2016年A股722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法和中介效应研究方法分析了2012年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以来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股权集中度、财务报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质量是显著正向关系,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表审计质量为显著反向关系;同时,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中介作用实现的.【总页数】6页(P3-8)
【作者】安广实;丁娜娜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9.4
【相关文献】
1.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与自由现金流r——基于2013~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 [J], 史佳佳
2.会计——税收差异公司股权特征与审计收费——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
据 [J], 高波
3.产权性质、内部控制与商业信用融资相关性分析——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经验数据 [J], 耿敏
4.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来自2011-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J], 刘布勇;丁棠丽
5.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与自由现金流——基于2013一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 [J], 史佳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7 11 11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提升计划项目(PXM 2017 014221 000021 00261935 F) [作者简介]尹美群(1971—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院长,教授,从事媒体监督、大数据审计与 公司治理以及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财务问题等研究,Email:bird1989@ 126. com;李文博(1993— ),男,河北承德人,北京第二外国 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媒体监督与审计、会计信息与公司税务等研究。 ①即“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媒体的反应和报道判断可能存在的重大违法行为”。
不同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是基于互联网、计算机及移动设备发展而形成的信息传播平台,具有 传播范围广、开放性强、成本低、效率高等基本特征。在传统信息传播链条中,媒体通过报纸、杂志、电 视等介质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媒体的信息来源及传播途径,在资源、时效、 互动三大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媒体更强的传播力对信息在资本市场的有效传递起到了巨 大作用,同时也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环境带来巨大改变。目前学者们主要从审计意见、审计师变更、 操纵性应计利润角度考察媒体治理的经济结果。例如,周兰和耀友福基于新闻传播学的“议程设置” 理论,以操纵性应计利润与会计稳健性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审计质量与媒体 负面报道显著正相关[1]。从企业违规角度,醋卫华和李培功指出,当事企业出现违规行为时,媒体可 能在监管机构介入之前就进行了负面报道,且治理问题越严重,企业受媒体负面报道的可能性越
网络媒体关注审计质量与风险抑制基于深圳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尹美群李文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北京100024摘要以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2011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计算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衡量审计质量使用上市公司违规数据衡量经营和交易违规风险与虚假披露风险考察网络媒体关注的风险抑制作用
审计理论研究
2018年第4期
网络媒体关注、审计质量与风险抑制
———基于深圳主板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尹美群,李文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北京 100024) [摘要]以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2011—2016 年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计算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衡量 审计质量,使用上市公司违规数据衡量经营和交易违规风险与虚假披露风险,考察网络媒体关注的风险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网络媒体关注度与审计质量具有风险抑制效应,且网络媒体关注对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地, 网络媒体关注可通过提高审计质量来抑制企业违规风险,审计质量在网络媒体关注与风险抑制之间发挥部分中介 作用。 [关键词]媒体治理;审计质量;风险抑制;审计意见;审计风险;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9. 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 ) 1004 4833 2018 04 0024 10
一、引言
随着2010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令第8 号)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① 的公布,媒体逐渐成为除立法、司法、行政外的第四方资本市场监管力量。从银广夏会计造假到莲花 味精虚假披露,越来越多的审计失败案例被媒体曝光,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受到了公众的质 疑,甚至面临着诉讼、解体危机。这一系列案例都说明媒体监督作为非正式外部作用机制,其对提高 审计质量、抑制风险起到,李文博:网络媒体关注、审计质量与风险抑制
大[2];周开国等以有过违规行为的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度越高,企业再次违规的 时间间隔就会越长[3]。然而,网络媒体作为非正式外部机制,是否直接具有风险抑制作用呢?即媒 体关注度高的企业违规行为是否更少?网络媒体关注度是否抑制了违规风险?本文选取深圳主板市 场A 股上市公司2011—2016 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是因为深市市场体系完整、层次清晰、特色鲜明、功 能互补,主板服务市场化蓝筹企业,市场化程度高。截至2016 年12 月31 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 司1870 家,其中主板478 家。同样,选取深市主板A 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有叶陈刚、刘桂春、姜亚 凝等[4]。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网络媒体关注对风险的抑制效应,并以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水平衡 量审计质量,同时考察审计质量的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创新性和贡献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 预防机制视角拓展了网络媒体监督风险抑制职能的研究。以往类似研究考察的内容在于媒体是否在 公司违规发生后、行政介入前进行报道,是否增加了违规行为受到处罚的概率,是否延长了公司两次 违规行为之间的时间间隔。本文在控制内生性的前提下着眼于预防性机制考察媒体关注度高的企业 是否具有更低的违规风险,即媒体关注度高的企业“冒险”动机更小。(2)通过“声誉机制”和“审计 质量”两方面考察了网络媒体风险抑制的作用机制。网络媒体与审计分别肩负“信息传播”与“信息 鉴证”的职能,前者可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并通过声誉机制直接对上市公司起到事前的“威慑”作用,后 者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鉴证,并在这一过程中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意见,纠正其不规范行为, 并且媒体传递的信息可被审计师所用。本文考察了审计质量在网络媒体抑制经营和交易违规风险与 虚假披露违规风险这一过程中的部分中介作用,更为深入地剖析了网络媒体关注的作用机理。
(一)媒体关注与风险抑制 媒体关注与风险抑制的研究大多是从公司治理角度开始的,Dyck 和Zingales 首次从理论上分析 了媒体关注影响公司治理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媒体关注可推动政府对相关法律法规 的修订完善,并提高政府的行政有效性;第二,出于社会声誉及公众形象的考虑,媒体监督能有效改进 公司治理水平[5]。随后,Dyck 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中的错误决策被纠正的概率与媒体曝光 度正相关,进而证实了媒体关注对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积极作用[6]。此外,Joe 等研究发现,董事会 缺乏效率的企业经媒体曝光后,其董事会效率往往会得到改善[7]。进一步地,在风险抑制方面,媒体 对上市公司的报道可降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8];此外,管理者在制定资本配置决策 时,会将声誉资本置于风险之中,媒体关注与媒体态度提高了减值收购对管理层声誉资本的影响,进 而抑制减值收购的发生[9]。He 等研究发现,当大股东占有率低、媒体关注度低时,大股东通常通过提 高占有率来为自我实现更高的福利水平;当大股东的占有率达到一定水平后,媒体曝光将导致企业资 产价值损失,进而对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起到了抑制作用[10]。 回顾国内学者的研究,媒体监督的作用主要有:第一,媒体作为公司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可有 效降低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引导舆论导向、提高信息透明度及规范性,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11]; 第二,在政府、行政部门介入的情况下,媒体关注可促使高管薪酬趋于合理水平[12];第三,媒体监督与 内部控制质量存在互补关系,可有效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13]。此外,醋卫华和李培功选取2001— 2006 年度受证监会处罚的96 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60 42% 的样本企业在证监会介入调查前受 到了媒体的质疑,进而证实了媒体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作用[2]。周开国等也以有过违规行为的企业
本文余下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是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四部分是本 文的研究设计;第五部分是实证检验与检验结果;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稳健性检验,包含联立方程检验 内生性与替换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检验指标刻画的稳健性两部分;第七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政策 建议与对未来研究趋势的展望。
二、文献综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