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_中国政治制度史

合集下载

先秦政治制度

先秦政治制度
公天下,也叫原始共产主义,是原始群居表现。 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社会财富极少,社会成员 需要平均分配劳动成果,是社会生产力低下的表现。 家天下 ,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 袭,起源于夏禹后期,这种状况的出现由于社会财 富增加,并且一部分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对整个社会起到了支配作用,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 表现。 因此,在古代 ,公天下转为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 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 大宗 (宗主)
天子
小宗 (大宗)
诸侯
小宗 (大宗)
卿大夫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士 庶人
小宗 (大宗)
小问题
在宗法制的等级结构中,处于最底层 的是()
A卿大夫
C平民
B士
D奴隶
周天子
大 宗
嫡长子
为大宗
天子 诸侯
嫡长子
为大宗
天子 诸侯
嫡长子
为大宗 别子 为小宗
分封制
◇对象:宗室,功臣姻亲,现代贵族 ◇地区: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 ◇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
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经济上:交纳贡赋 ◇权利: 世袭领有封土,在封土内再分封,高度 自主的行政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 赋役等)
分封制
同姓诸侯 (受封的主体,封于富庶之地或战 分 略要地) 封 对 功臣、姻亲 象 异姓诸侯 先代贵族(旧属国,殷商旧族等)
宗法制体现的是权利分配的原则
• 合乎礼法的贵族配偶制度的确立 • 继承制度:以贵以长原则
“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大小宗相对
宗法制
小故事
公元前 771年周幽王被自己的 外亲申侯勾结犬戎和吕、缯等 方国攻杀于骊山下,历时 1300 多年,在历史上称为“三代”。

第1课先秦政治制度

第1课先秦政治制度

破坏的表现:
(1)天子与诸侯:诸侯国挑战王室权威,楚王问鼎。 (2)诸侯之间:争霸战争、兼并战争,春秋无义战。 (3)诸侯国内部: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4)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 贵族政治)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 “宗法制”既是商周时期制度的基本史实,又是贯穿整个中国 历史发展,直至影响到现在的一个基本历史概念。 “宗法制” 这个概念,从以下5个层面入手。
线索2 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开创官僚政 治集权统治。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 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 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
(2)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的统治者采取措施调 整地方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再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 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3)选官制度及监察制度的演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察举 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监察制度主要包括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 汉代在地方设刺史、北宋在地方设通判、明朝在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
朝——夏 2、启开始确立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3、夏商王权具有的神秘色彩
4、初步建立了由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 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定义: 封邦建国
【归纳总结】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内涵 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

一、先秦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商代的中央官制
商汤像
伊尹像
一、先秦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商代的中央官制
卿事,原为乡事,飨事之义,主管王室宴飨。 最早出现于《尚书·微子》,西周时,写作“卿 士”,可见是由内廷发展出来的政务官。 多尹,又称诸尹,分管各项政务。古代尹与君 通,因此又称多君。总领诸事的尹,被后世认为 是相。 御事(史),迎受政事,为王服务。
四、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
皇帝
内史省 决策
审核颁布 门下省 执行 尚书省
吏部 礼部 兵部 都官(刑) 度支(民) 工部


四、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 (一)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隋炀帝时中央机构主要官员设置
尚书省 尚书令一人
左、右仆射各一人
左、右丞各一人
门下省 纳言二人 黄门侍郎二人 给事郎四人
内史省 内史令二人 内史侍郎二人 内史舍人四人
一、先秦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商代的中央官制
事,分管各方在的事务,东事、南事、北事, 合称为三事。有大事、小事之分,还出现了大事 寮。
师长、多亚,军事性的职官。左师、中师、右 师。亚是师以下的高级武官,有亚旅、亚任、亚 侯、马亚、多马亚。
巫、卜,神职官。女为巫,男称觋。卜,又称 贞人、占人,商代后期有百余名。
二、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汉代的中央官制
二、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汉代的中央官制
东汉防止功臣窃命,君权旁落,规定: “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在经济 上优待三百六十五功臣,但在政治上很少 重用他们。为此,刘秀还扩大了尚书台的 职权,从而形成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的局面。东汉的尚书台既为决策机构,又 为执行机构。
二、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汉代的中央官制

中国政治制度史相关著作

中国政治制度史相关著作

中国政治制度史相关著作
以下是一些与中国政治制度史相关的著作:
1.《中国政治制度史》(白钢著):这是一本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中国政治制度史著作,
涵盖了从先秦到清朝的政治制度演变。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张晋藩著):这本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
了深入研究,重点关注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政治制度。

3.《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阎步克著):对于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度研究具有指导
意义的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构建。

4.《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新中国史学成就的代表作,政治史研究的典范,首
届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

本书以江左几家侨性士族与司马皇权结合的历史兴衰为线索,从政治史角度对我国中古政治史中“东晋门阀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独特考察。

5.《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著):制度史研究的范本,对于中国历史
上的重要问题,得出了系统、贯通、精炼的不刊之论。

本书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复杂的变化,逐一做出了细致的考证与论述。

6.《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著):本书主要从权力运作的角度入手,讨论了士
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

以上著作仅供参考,如需更多相关书籍,建议查阅图书馆或者书店的书籍分类目录,也可以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了解更多相关学术论文。

1。

先秦到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先秦到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先秦到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自先秦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演进。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散的权力结构到中央集权,从法律制度的宽松到严谨,从混乱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到统一的标准,从地方分权到郡县制的推广,从选官制度的混乱到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对外扩张与防御的策略转变,文化思想的统一等,这些变化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重要部分。

1.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在先秦时期,贵族政治是主导的政治形态。

贵族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他们凭借血缘和家族地位决定国家的政治方向。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贵族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转变。

在秦朝,这一转变尤为明显。

官僚制度开始取代贵族成为国家权力的主要掌控者。

他们通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制度,确保了官员的专业性和忠诚度。

2.中央集权的确立自秦朝开始,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

秦始皇实行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将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

这种集中化的权力结构使得国家更易于管理和控制。

中央集权的确立也标志着地方分权的结束,使得国家能够更好地统一和管理资源。

3.法律制度的完善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致力于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

秦始皇推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秩序。

同时,法律制度的完善也保护了皇帝的权威和国家利益。

4.统一度量衡与货币为了方便全国的经济交流和管理,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

这使得商业活动更加便捷和有序,也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5.郡县制的推广在秦朝,郡县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这种地方行政制度使得国家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地方行政机构。

同时,郡县制也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效率和稳定性。

6.选官制度的变革在秦朝之前,选官制度比较混乱,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官员。

然而,在秦朝时期,选官制度得到了改革。

官员的选拔开始基于能力和忠诚度,而不是出身和家族背景。

这提高了官员的专业性和国家的治理水平。

7.对外扩张与防御秦朝时期,中国正处于对外扩张和防御的阶段。

秦始皇通过征服其他国家来扩大领土,并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来保护国家的安全。

第一章先秦_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章先秦_中国政治制度史

国 家 起源说
契约说 贸易说
冲突说 战争说
水利灌溉说 圣人造福说
中 国 关于国 家起源 的脉络
氏族成员内部分化,某些氏族或氏族首 领成为部落的权力中心,并拥有更多的剩 余财产,形成贫富分化 氏族制逐渐被宗族制取代,军事与宗教 贵族开始形成,富裕家族权力世袭化,形 成权力金字塔的雏形 频繁自卫和扩张战争的需要,拉动了动 员和从事战争机制的建立,军事贵族和宗 教贵族的地位日益突出
(职掌军政、军赋)
(管理工程营造) (执掌司法) (宫廷总管) (掌王之食饮膳羞) (掌管王的衣服) (保卫王的安全)
宫廷事务属官
膳夫 缀衣 虎贲
周 王
3、宗庙祭祀
• 宗庙祭祀是与宗法关系相对应的,在宗法阶梯 的每一层,都强调嫡长子的地位,嫡长所在, 即宗庙所在。 • 周王的国都设立姬姓主干的宗庙,即王庙,只 有他才有权在祖庙里祭祀姬姓的嫡系祖先,而 诸侯只能在自己的领地,设立低一层次的宗庙, 依次而降,平民没有资格设庙。 • 这种宗庙祭祀制度,虽然突出了嫡长的地位, 却也容易造成宗族血缘体系内的离散倾向。
第三节 奴隶制的健全 ——商
一、王族宗法制的确立 二、分封 三、官制 四、兵制 五、礼仪与宗教
宗法制
• 商跟夏比,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宗法制度,王的 配偶有了正庶之分,王的后代也有嫡庶之分。 • 王权在传承中存在兄终弟及的现象,但最终还 是要求传给兄的嫡长子,嫡长继承成为一种原 则。由于王的正妻往往不止一个,相应的嫡子 也较多,所以,嫡长继承依然存在纷争。 • 嫡庶之分导致族内大宗、小宗的分野,每一分 族,也有相应大小之分,由此逐渐形成王族树 根状的宗法结构,商直辖区域的贵族及同姓诸 侯之间,构成了宗法网络。这种宗法血缘网, 在一定时间区间内,强化了王国的凝聚力。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制度史是指中国古代至现代的政治制度演变历程。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迁和改革。

本文将探讨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阶段和关键事件。

先秦时期在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初期阶段,先秦时期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以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以君主为核心,贵族占据重要地位。

在这个时期,孔子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理论,如仁政、君子等,并对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这个时期实行的是法家的政治思想,强调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性。

然而,秦朝的统治并不长久,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汉朝修改了秦朝的一些法律政策,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来减轻百姓的负担。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了三个国家:魏、蜀、吴。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统治者。

虽然这个时期的政权更加分散,但仍然保留了封建制度的一些特点。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的鼎盛时期。

隋朝和唐朝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隋朝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恢复了中央集权,建立了唐朝。

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这种制度让人才得到了更好的选拔机会。

此外,唐朝也实行了律令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末期时期。

明朝继承了前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然而,明朝的统治逐渐衰落,进入了末期。

清朝于1644年建立,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并做了一些调整和改革。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其统治一直延续到1912年。

现代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在20世纪初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进入了现代化的新阶段。

随后,中国历经了多次政治动荡和政权更迭,包括北洋政府、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抗、国共内战等。

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制度

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制度

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制度篇一: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制度史试述中国古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的变化。

(1)三代时期,以王为核心的国家组织主要分为两个系统:政务官系统,神?官系统。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国君之下普遍设立总领全国军政事务的长官,或为相,或相、将并立,协助国君治国。

(3)秦汉时期,国家组织的主体是以皇帝为核心的三公九卿”。

(4)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组织突出变化是三省制的初步形成,三省诸部制逐渐取代三公九卿制。

(5)隋唐时期国家组织的核心是三省六部制”。

(6)宋元国家组织的核心由二府制”变成一省制。

(7)明代国家组织的核心是内阁――六部制度与宦官制度。

清朝国家组织的中枢是军机处、内阁。

明清地方政府与元朝地方政府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1)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实行行省、路、府、州、县多级制,但各行省之下层级并不完全不统一。

行省具有很大的权力,行省的权力集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2)明代地方政府的变化主要有:一、地方行政实行省、府、县三级制,层级规范统一。

省下有道,为监察区。

二、省一级权力分散,由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司法、军事行政。

明中叶以后,地方设巡抚、总督,巡抚、总督的性质、职责当时还不确定,主要是监察地方官吏,但必要时也可以集中一省或数省的权力以处理地方事务,显示分散的权力又开始集中。

但省级又形成三司、总督、巡抚的分权与牵制,并受到中央的严格监督。

三、地方自主权比元代减小。

(3)清朝地方政府的变化主要有:一、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省、道、府(州、厅)、县四级制。

二、省一级实行总督、巡抚二元化的领导体制,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成为督抚下属。

三、省级督抚的权力集中,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督、抚互相牵制、监督,又受中央的控制。

为什么说秦汉时期奠定了古代监察制度的基础?(一)秦朝全面建立起了御史监察制度。

中央监察机关称御史府,各郡设置监御史,隶属于御史府,简称郡监。

在军队里设有军监。

第1课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1课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注意:宗法制并没有随着分封制的瓦解而瓦解,它在 封建社会仍然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在今天的民 间仍然还有影响。
★积极: “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寻根祭祖”现 象,尊老爱幼,注重家庭建设,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 聚力。 ★消极: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唯上是从、干部职务终 身制、任人唯亲、裙带作风。
郡守、郡尉、郡丞、 监御史
县令、县尉、县丞
三老、啬夫、游徼
皇帝
集 中
中央权力 集 中
地方权力
47
3 、郡县制实行的意义:
①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进步; ②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中央垂直管
理地方); ③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政治
安定和经济发展; ④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左传.襄公十四年》 厉王虐,国人谤(责备)王。
——《国语.周语》 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
——《左传.昭公四年》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商周原始民主传统的哪些特点?
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可 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
(1)古代中国实行 一夫多妻制, 正室所生的儿 子为“嫡子”, 侧室所生的儿 子为“庶子”;
(2)宗法制
卿大夫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
长。
—《春秋公羊传》
④大小宗的关系: ➢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 ➢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 大宗和小宗在政治上是隶属
44
2、郡县制的内容: (1)行政区划:
初分全国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 管辖,是中央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2)官僚机构: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班级:2011级本科一班姓名:李桂强学号:201102110109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先秦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

主要来说包括夏、商、周(西周、东周)三个朝代。

具体来说先秦的政治制度主要以下特点:一、国家组织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特别是周朝建立后,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巩固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和适应大规模封邦建国的政治需要,建立起比商朝更严密的宗法制度和以天子为塔尖的宝塔式的等级权力结构。

嫡长子继承制,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在全国形成一套完整的统治网。

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嫡庶之制,其实质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关系,确保王位、爵位和财产权世代由贵族嫡长子继承,防止因继承秩序上的紊乱而削弱整个贵族阶级的统治力量。

为适应宗法制度的“家天下”、家国一体化,统治者不仅建立国家政务机关,而且建立了宫廷事务官属。

商周时期开始有内廷与外廷之分,开后来历代王朝内朝与外朝之分的先河,形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

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先秦历代统治者都用神权维护自己的统治,神职事务官属的设置,在先秦尤其是夏、商、西周的国家机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制度在礼,礼是先秦国家一切制度的依据据礼以设制度,“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礼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国家的一切典章制度,以至社会生活中的婚丧礼仪、宴享朝聘之类。

礼、乐、刑、政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国家上层建筑整体,其运行与制约关系的变化,无不牵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关系着国家的治乱兴亡,对后来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亦有深远的影响。

四、内服职官与外服职官制度的建立在商朝,内服官主要指中央政府的百僚庶尹。

外服官是商王派遣的统治被征服地区的地方官,既有商王的诸妻、诸子和功臣,也有臣服于商的少数民族首领。

外服官控制和统治着被征服地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诸侯国,从而开了周朝分封制的先河。

作为商代国家地方长官的外服诸侯,对商朝中央承担一定义务,要防守边疆,随王出征,纳贡服役,朝觐,祭祀。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PPT课件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PPT课件
——顾炎武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 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
——史记《周本纪 》
PPT学习交流
◆史料分析
史料反映出实 施分封制的目 的是拱卫王室、 巩固西周统治, 被分封的诸侯 有拱卫王室的 义务。
8
史料2《荀子·儒效篇》记: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 ◆史料分析
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1)注意史料的来源(
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
位、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民族进步和
发展的瓶颈;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
类,其心必异”的盲目P排PT学习外交流心理。
20
分封制、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PPT学习交流
21
•易混易错
•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分封制主要在 西周时期推行,但在西汉初年和明朝初年也推行过。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 天子而言是小宗,而对于封国内的卿大夫而言是大宗。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 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两者 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PPT学习交流
23
从“封邦建国”到“封建亲戚”——
天下归周
从“宗法关系”到“家国同构”——
天下归宗
从“制礼作乐”到“协和万民”——
天下归心
尊尊亲亲的文化氛围
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
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
PPT学习交流
24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
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 D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探究先秦时代的政治体制

探究先秦时代的政治体制

探究先秦时代的政治体制先秦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进,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模式。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先秦时代的政治体制。

一、封建制度的兴起在先秦时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与诸侯的关系,君主通过封赏土地和授予爵位来建立与诸侯的关系,诸侯则向君主效忠并提供军事和财政支持。

这种政治体制的特点是分封制度和等级制度的并存,各个诸侯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二、官僚制度的建立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割据,以及君主权力的过度集中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先秦时代逐渐建立了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的核心是以官吏为主导的政府机构,君主通过任命和考核官吏来管理国家事务。

这种政治体制的特点是权力分散和官吏选拔的制度化,官吏通过考试和选拔来获得职位,从而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三、法家思想的兴起在先秦时代,法家思想逐渐兴起并对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和规章来管理社会和国家事务。

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法律成为统治的基础。

法家思想的兴起为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四、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在先秦时代也逐渐兴起并对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以仁义为核心,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管理社会和国家事务。

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君主的权力是建立在道德和仁义的基础上的,君主需要以身作则,以德治国。

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中国政治体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道德规范。

五、思想与政治体制的互动在先秦时代,思想与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不同的思想流派对政治体制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政治体制的变革也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这种互动关系使得中国政治体制在先秦时代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先秦时代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体系。

探究先秦时代的政治体制

探究先秦时代的政治体制

探究先秦时代的政治体制先秦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政治体制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部落联盟到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逐渐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础。

在先秦时代,政治体制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各个部落通过婚姻、联姻等方式建立了联盟关系,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

这种部落联盟的政治体制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统一和稳定作用,但也存在着权力分散、难以统一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秦时代的政治体制逐渐向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转变。

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周朝的建立。

周朝通过分封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诸侯国,各个诸侯国归属于周王室的统治下,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这种政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权力分散的问题,使国家更加统一和稳定。

在先秦时代的政治体制中,君主是核心。

君主通过封赏、赏罚等手段来控制和管理各个诸侯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君主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不仅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还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和仪式的主持者。

除了君主之外,先秦时代的政治体制还包括了官员和士人。

官员是君主任命的行政官员,负责管理和治理各个地区。

士人则是社会上的知识分子,他们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官员和士人在政治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职责是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除了政治体制的演变,先秦时代的政治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在当时兴起并相互竞争。

儒家强调仁义道德,主张君主统治下的和谐社会;道家注重个体的修炼和自然的无为而治;法家则强调法律的制约和治理。

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对于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先秦时代的政治体制是一个从部落联盟到中央集权的演变过程。

君主、官员和士人在政治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同时,政治思想的竞争和发展也为政治体制的演进提供了动力。

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之先秦与秦汉的政治制度

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之先秦与秦汉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之先秦与秦汉的政治制度北京四中赵利剑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非常辉煌灿烂的文化和文明,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

在几千年的时间当中,我们形成了一套很完整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这对当时和对后代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所以,我们按照文明史观的观念,来对古代文明进行学习的过程里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的这部分内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节课首先来了解先秦和秦汉的政治制度。

【重点难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梳理】【思维拓展】比较西周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提示: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去思考。

(1)西周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受封诸侯王的权利。

(2)秦朝郡县制实行的基础,郡县长官的任免调迁。

总结: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课后检测】1、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

钱氏重视修订族谱,充分说明( )A.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B.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C.中国古代郡县制度影响深远D.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3、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A.丞相B.太尉C.九卿D.郡守4、“六合之内,皇帝之士;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5、嬴政统一全国后,改革制度,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并在重要物品上铭刻诏令。

右图为刻有诏文的“权”,显示了A. 嬴政功盖三皇五帝B. 皇权不可僭越C. 效法商周制度的决心D. 秦重视商业发展参考答案:1、A。

先秦政治制度

先秦政治制度

镐京
前771年
灭周于幽—王—
少数民族犬 戎攻破镐京
(——前221年)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秦 时
奴隶社会

建立:夏朝(约BC2070—约BC1600年) 发展:商朝(约BC1600—BC1046年) 鼎盛:西周(BC1046—BC771年) 瓦解:东周春秋(BC770—BC476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夏、商、西周的更替
王朝 奴隶社会 建立
发展阶段
都城
夏开 始
前2070 年禹 阳城 建立
发 商展
前 1600 年
汤建立
亳— 殷
灭亡
灭亡方式
前 1600年 被域内的部
灭于 桀 落首领攻灭
前灭于10—纣4—6年
被域内的属 国国君攻灭
西强 周盛
前 1046年 周武王建立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C
4)卿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
天子永远都是大宗
(√)
嫡长子永是大宗
(×)
非嫡长子永是小宗
(×)
诸侯的大宗、小宗地位是相对的 (√)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 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 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 和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 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

先秦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秦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秦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主要指中国秦朝以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它包括世袭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和分封制度。

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处于萌芽、雏形时期。

其基本特点有:1、行政制度的特点:第一,各部门之间还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也不很分明。

如商代的"多尹"、"御事"等政务官,其具体分工还不清晰,看不出谁是主要长官。

尤其司法部门,虽夏有大理或士,商周有司寇,但执行审判和刑罚的事务并不是全归这些部门管。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情况得到改变,逐步形成"官府各象其事",并且实行文武分职。

第二,政权系统和宗法系统紧密结合,行政制度带有浓厚的宗族血缘性质。

从甲骨文中看到,几乎所有职官和参与政事的人物都冠以其族名。

商为王宗室贵族和一些异姓贵族的"共政"。

周则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大小贵族自然就是政府各级官员,国家机构无异是宗族的扩大。

到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关系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宗法对君主的约束力也不断被削弱。

第三,"臣仆用事"。

在甲骨文中常见的"小臣",本身属于为王家服役的人员,却经常受王委派,分管某一项政务,逐步演变成为国家行政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西周时期有外廷政务官(负责军事、行政、司法等)、内廷事务官(主要是近侍,权限日渐扩大)。

春秋以后的官僚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官僚是以国王的巨仆身份参与治理,对国王负责。

第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度,分封制下受封者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同时,早期王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要受习惯法和传统礼制的约束,这与后来的皇权是有差异的。

2、其他方面的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度;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西周监察职能的官员开始出现;此外,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早期王权是通过神权来表现的,如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也是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

先秦的政治制度

先秦的政治制度

先秦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秦朝建立之前的时期,主要包括周朝晚期、战国时期等时期。

在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在封建制度中,国王对国家进行绝对统治,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国王身上。

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权力都由国王掌握,他通过给予诸侯、王子和重要臣子等人土地和封号来管理国家。

而这些封号所代表的地方,通常是族人居住的地方。

封建制度中,国王和诸侯之间的关系是主要的政治关系,国王起着“君主”的作用,而诸侯则是国王的臣属,起着“宗主”的作用。

分封制度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分封制度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在这个制度中,国家被分为多个封国,国王把国土分封给诸侯,以管理国家的各个地区。

根据分封制度,国家被划分为大小不等的诸侯国,他们各自管理着自己的领地,并负责军事防御和行政管理。

诸侯在本地拥有强大的实力和较高的自治权,同时受到国王的监督和控制。

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核心,但在这个时期,各种制度和观念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由于国家的权力高度分散,各地区的政治状况也存在差异。

同时,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统治者的改革,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例如,在战国时期,因为战乱频繁,一些强大的国家开始放弃封建制度,采用较为集权的制度来管理国家。

总体而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为主要特点,这两种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状况。

同时,这些制度也为后来的秦朝的统一和统治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政治制度

先秦政治制度

先秦政治制度先秦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包括封建君主制、分封制、宗法制和世袭制等。

以下是关于先秦政治制度的一些介绍。

先秦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君主制,即君王为天子,统治全国,享有绝对的权力。

天子被视为天地之间的中心,领导国家的一切政治和社会事务。

君主通过天命来合法化自己的统治地位,认为自己是上天赋予的神圣地位和权力。

君主通过祭祀和礼仪来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意,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在封建君主制下,分封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政治制度。

君主将全国分为多个封邑,封给亲信、功臣和亲属,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保持与地方的联系。

封邑的分封不仅是物质上的奖赏,还是一种政治控制和管理手段。

分封制使君主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地的资源和人口,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宗法制是先秦政治制度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缘和亲属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

在先秦时期,家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作为政治和经济单位,家族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宗法制规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权力和义务,决定了家族内部的继承和领导方式。

宗法制通过家族的传承和延续,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世袭制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世袭制指的是位高权重的职位由家族成员世代相传。

在先秦时期,职位是与家族联系在一起的,通过世袭制度,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能够在家族内部不断传承下去。

世袭制对于维护统治者和家族的利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限制了社会的流动性和机会。

总的来说,先秦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君主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包括了分封制、宗法制和世袭制等。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职位世袭导致的官僚主义和权力滥用等。

这些问题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了改变和修正,但先秦政治制度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代礼仪与宗教
商朝礼仪制度分日常礼仪和朝堂礼仪,依照各自的 等级而配有相应的规制、礼器和礼乐,据孔子所说, 周礼是由殷礼损益而成。
商人天神上帝与祖先神鬼崇拜并行。上帝和祖先鬼 神都是人类的主宰,拥有超自然的力量,人的行为 必须合乎它们的意志才行。政务的处理、战争的进 行、刑罚的施用都必须占卜请示。
意识形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各种礼器的制作与赐予。 由于只有夏王室才能够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这 些冶炼和工艺技术,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王室通过定 期的会盟赐予礼器,受赐的诸侯通过参观和受赐礼器而 感受神秘的力量,进而转化为对王朝的敬畏与崇拜。传 说禹做九鼎,作为王权的象征,原因正在于此。
第三节 奴隶制的健全 ——商
员和从事战争机制的建立,军事贵族和宗 教贵族的地位日益突出
第二节 奴隶制时代的开创 ——夏
一、国家形态 二、王权 三、服内与服外 四、阶级与阶层 五、宗教与意识形态
国家形态
夏王朝是中国奴隶主阶级建立和运用国家机器, 确立阶级统治的开端。
夏属于一邦占统治地位的城邦联盟,统治者是 各个方国的共主。
服内与服外
服内是夏后直接控制区,而服外则是 依附于夏的其它方国。服内设官统治, 有六卿、六事、牧正等,由族内贵族 担任。
服外分同族方国与异族方国,所有方 国均需参加宗主国组织的会盟,交纳 象征性贡物,必要时提供军事援助。 某些诸侯还需到宗主国担任官职,而 宗主国则有援助方国以及维护诸侯秩 序的责任。
田任卫尹
尹,保,师(傅) (三史、三公)
(
相内) 服
太寮
卿事寮
}
诸侯
御 史





小 史

大 史
作 册
宫廷使吏






元 臣
小 臣
卿 事
小 多



寝小宰
羌 臣







马 亚
大 亚


殷商政府设官系统简表
商朝兵制
商的军队由部落兵制转化为职业兵制。 王畿之内有王师,有族军,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就曾 多次率军出征。 王畿之外,有诸侯的军队。一般由低级贵族——武士 担任,每个武士都配有仆役,负责保护和照顾武士。 商代作战以车战为主,对战争的技能如御(驾车)、 射(车上射箭)等要求颇高,必须经过专门的军事技 术训练才能胜任。军队逐渐走向职业化,职业军人也 随之贵族化。 此外,还有大量步卒,配合车兵作战。一般由平民 (邑人)担任,类似夏代的部落军队。
的誓师;诰用于申诫;命用于命官任职;训用于指导;令用于日常事务。
召、使、告、呼等形式来传达王命的。“召”用于有一定地位 的宗室贵族和诸侯,较为客气;“呼”用于臣下,有驱使之意; “使”是王派出传达各种命令的人;“告”是告知,多用于祭 祀和诸侯方国,如“告于皇天后土”,“告于诸侯”等。
夏王还可指定时间、地点会集诸侯,迫令诸侯按王的意志办事, 对不服从者采取强力的制裁手段。
阶级与阶层
王族、宗教贵族、军事贵族
夏无常备军,遇有战事,能打仗的成年男子全体出征, 战功卓著的家族往往世袭军事首领的职位,形成军事 贵族,才拥有精良的武器。
夏商周的时候,君主凡遇重大事务,都要经专人卜筮, 以占吉凶,卜筮有一套自身独特的方法,其技术和手 法往往在一些特定的家族内部继承,在外人看来,只 有他们才具有与神鬼相通的能力,因而形成特殊的宗 教贵族。
一、王族宗法制的确立 二、分封 三、官制 四、兵制 五、礼仪与宗教
宗法制
商跟夏比,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宗法制度,王的 配偶有了正庶之分,王的后代也有嫡庶之分。
王权在传承中存在兄终弟及的现象,但最终还 是要求传给兄的嫡长子,嫡长继承成为一种原 则。由于王的正妻往往不止一个,相应的嫡子 也较多,所以,嫡长继承依然存在纷争。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节 生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原始氏族社会组织和国家的产
奴隶制时代的开创——夏 奴隶制的健全——商 奴隶制的盛世——西周 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春秋战国
先秦行政制度的特点
各部门缺乏明确分工,职、权、责不分明 政权系统和宗法系统紧密结合,行政制度
带有浓厚的宗族血缘性质 “臣仆用事”,王家服役人员逐步演变成
国家行政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国 家 契约说 冲突说 水利灌溉说
起源说 贸易说 战争说 圣人造福说
氏族成员内部分化,某些氏族或氏族首 领成为部落的权力中心,并拥有更多的剩 余财产,形成贫富分化
中 国 氏族制逐渐被宗族制取代,军事与宗教 关于国 贵族开始形成,富裕家族权力世袭化,形 家起源 成权力金字塔的雏形 的脉络 频繁自卫和扩张战争的需要,拉动了动
嫡庶之分导致族内大宗、小宗的分野,每一分 族,也有相应大小之分,由此逐渐形成王族树 根状的宗法结构,商直辖区域的贵族及同姓诸 侯之间,构成了宗法网络。这种宗法血缘网, 在一定时间区间内,强化了王国的凝聚力。
一种是同姓诸侯,即商王的子弟,一般分 封在王畿周围,以拱卫王室。
另一种是异姓诸侯,为商的同盟者。 商代的诸侯有伯、侯、子、男、任、甸等
《史记》所载夏分封的以国为姓的“夏后氏”、 “有扈氏”、“斟寻氏”、“褒氏”、“费氏” 等,均属服从夏后氏的诸侯或方国。
夏与各方国间应存有某些责任与义务的约定。
王权
夏的最高统治者称“后”或“王”。 二里头文化的宫殿遗址内有冶铜、制陶、制玉、酿酒等手工业作坊,据
推测是作为王权的象征和颁给诸侯的信物。 王是通过誓、诰、命、训、令等方式来行使权力。誓用于军事,是战前
掌握制造繁复的青铜和玉制礼器的技艺,是王朝是 否有能力的重要标志。商朝的青铜器基本以各种礼 器为主。
名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等级关系,目前 还说不清楚。在距王畿较远的诸侯中,还 设有“方伯”的名号,以统辖周边多个诸 侯,周就曾担任过其西方的方伯。
商朝分封
商朝官制
商代王畿内出现了比较完备的官制。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行政管理官职,有尹和黄尹 宗教事务官职,有巫和史 军事官职,有师、射、戍等
商王
外服
三者互有交叉,王族往往兼任军事领袖,有时也自己 占卜。贵族之下是大量的奴隶与平民。
宗教与意识形态
夏人尚鬼。夏朝盛行祖先崇拜,从祖先魂灵那里获得力 量和启示,统治者的统治合法性,也从对祖先的顺从和 礼敬上获得。
夏后卜筮,对象主要是祖先的灵魂,通过对祖先神灵的 乞求,增强自己行动的信心和被赋予行为的合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