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企业行政管理(本科必修)
企业经营管理教学大纲
《企业行政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必修课学分: 3课程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适用专业:公共管理类主笔人:主审人: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企业行政管理是研究企业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该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经济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加强企业管理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因此,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当今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趋势,培养学生的基本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以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企业行政管理非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学习本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加深对管理职能的理解,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较强。
在教学中应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讨论,练习,测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互动性,使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管理思想及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2、深刻理解并树立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正确理念,方法观,以指导其管理实践和工作实践。
3、系统掌握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培养学生从事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4、全面了解企业行政管理的各环节和流程,包括企业行政管理原理等,使学生将来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二、教材及参考书目尹秀艳主编,《企业行政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刘仲康主编,《企业管理概论》,同心出版社胡楚图、丁明利、张可器主编,《企业管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左昌鸿主编,《现代企业管理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三、学时分配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企业行政管理是研究企业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它与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等有密切联系。
(完整版)中央电大(现国家开放大学)课程安排
中央电大(现国家开放大学)课程安排(一)行政管理(最低毕业学分76分)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面向基层的、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行政管理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必修课:开放教育入学指南、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管理学基础、开放英语Ⅰ(1)、英语Ⅰ(2)、公共行政学、政治学原理、办公室管理、个人与团队管理、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监督学、行政组织学、应用写作(汉语)选修课:西方行政制度、计算机文化基础、西方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秘书学、社会学概论、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法学概论、公务员制度讲座、社区治理、中国政治制度史实践课程:毕业综合实训(二)工商管理(最低毕业学分76分)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必修课:开放教育入学指南、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A)、基础会计、经济数学基础12、英语Ⅰ(1)、英语Ⅰ(2)、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原理(A)、市场营销学、资源与运营管理、经济法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关系学。
选修课:国家税收、数据库基础与应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经济应用文写作、贸易实务、西方经济史论、人力资源管理、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管理实践课程:毕业综合实训(三)物流管理(最低毕业学分76分)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并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物流管理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必修课:开放教育入学指南、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计算机文化基础、物流学概论、英语Ⅰ(1)、英语Ⅰ(2)、物流管理定量分析方法、管理学基础、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选修课:统计学原理(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概论、西方经济史论、贸易实务、西方经济学、电子商务基础、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课:社会调查、毕业作业(四)建筑施工与管理(最低毕业学分76分)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建筑生产一线的施工与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学科性质、特点及专业特色学科性质:属于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的综合交叉应用学科学科特点:政治性、综合性、实践性专业地位: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发展取向从政治学向管理学转变,从2005级开始,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管理学取向,同时划分公共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两个专业方向。
二、专业培养目标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较高的现代行政管理素养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写作能力,熟悉国家经济规则和法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行政管理人才。
这类人才理论上还应该掌握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以期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政策研究、宣传工作以及科研工作。
为此在业务培养上,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政治辨别能力、公共政策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应变能力和人才开发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3.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4.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基本学习内容:四大工具:数学、外语、计算机、语言文字(含行政公文写作)。
四大专业基础: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
两大专业方向课程:公共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
学习能力要求:1)逻辑思维能力,逻辑学和哲学训练2)语言能力,中英文阅读与写作3)数学能力,是学好本专业的基本工具4)自学能力三、人才素质结构分析素质是人的内在品质和质量,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体验认识和实践磨练,从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授课对象: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本科生教学目标:《行政管理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在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讲授《行政管理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娴熟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
行政管理学,又称公共行政学、行政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其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行政管理学以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
学分与学时:学分3,总学时54二、课程目的、任务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员正确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提高行政管理的实际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范围比较广泛的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采用以文字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辅之以录音教材和必要的面授的教学基本方法和形式。
第二部分媒体的使用、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一学期开设。
二、文字教材用主、辅教材合一型。
文字教材是《行政管理学》,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和教学辅导内容,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也是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其中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机配合文字教材,充分利用声音、图象作用于听觉、视觉的优势,侧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同时讲一些答题的方法。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6版)一、专业简介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本专业1999年招收本科专业学生,2001年获行政管理硕士点,2004年批准为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点,2012年获得组织管理与政策创新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
现拥有一支由博士学位教师组成,职称、年龄、学缘、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公共事务”、“公共服务”、“公共组织管理”、“公共政策”等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和特色。
二、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公共事务、公共服务、公共组织管理、公共政策等方面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交流的能力。
本专业强调行政管理学理论素养、公共事务实践管理水平,培养学生在公共事务、公共服务、公共组织管理、公共政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地方治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等多方面的技术和能力,能胜任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实际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接受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社会调查技能以及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管理实践、调查研究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养。
具体要求如下:1.知识要求①掌握国家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大政方针、政策方面的有关专业知识。
②掌握在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服务、公共组织、公共政策领域的有关专业知识。
③掌握社会调查、社会统计、数据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专业知识。
④掌握一定的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伦理学、传播学等方面的知识。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通过系统的行政管理理论和专业实习的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主要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政治学、管理学、行政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党和政府重大的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系统掌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掌握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能,能运用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等方法,解决行政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应具有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核心能力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以下八项核心能力: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科学研究的基本潜能公共政策设计与分析能力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党政机关工作的沟通、协调和执行能力企事业单位工作沟通与协调能力公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办公自动化的操作能力三、授予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学时学分4.1、课程(含实验课)说明:1、计划总学分162-17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含实验课)最低为134学分,最高课程学分为144学分;毕业设计、实训、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28学分。
2、课程学分数是学生毕业的最小课程学分数。
鼓励和引导学生选修加深加宽课程。
3、每学期课程教学为18周,16周教学,2周考试。
4、一、二年级每学期每周课堂学时最高不得超过22学时(不含实验及体育课),第5、6、7学期每周课堂学时最高不得超过20学时(不含实验及体育课)。
5、第8学期安排分组课,与毕业设计(论文)、实习融合,实行导师制。
6、非专业类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图学”、“大学化学”“工程数学”等基础科学与技术类课程列入通识选修,鼓励学生选修相关专业课程替代。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招生简章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招生简章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一所综合性高等学校,是全国44所省级电大之一。
自1960年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六万余人。
电大文凭国内公认,世界各国承认,被称为“文凭绿卡”。
近年来,我校办学成果显著,被教育部电教办和中央电大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现代化先进单位”。
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和现代化教育网络平台及丰富的教学资源。
开放教育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种常规办学形式。
2007年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荣膺2007哈尔滨和谐城市市民信赖企业(品牌)总评榜“最佳诚信名校奖”,2009年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被授予“教学质量过硬、学生家长满意学院。
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有了显著提高。
2010年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喜迎建校五十周年,学校将继续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开放教育”优势★开放教育是经教育部批准,由中央电大组织实施、全国电大系统共同参与、主要面向在职成人的一种新型教育。
学生报名不必参见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哈电大自行组织、命题进行新生入学水平测试,经过入学水平测试,为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组织教学与分类指导学生学习提供参考。
新生经中央电大终审合格后,即可被录取。
学生学习实行学分制,从入学注册起,取得的学分8年内有效。
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二年制本科、专科专业最短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修满规定的学分,毕业鉴定合格,即可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国家教育部给予毕业证书电子注册, 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上查询。
本科专业的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符合相应学位授予高校规定的要求,经申请可获得学位授予高校颁发的学士学位。
★开放教育及特点★开放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
学生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行学习;受教育者可以扩展到全社会;教育机构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习者选用;教学形式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行政管理科目难度排行榜
行政管理科目难度排行榜行政管理科目是现代管理学科的基础,也是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之一。
随着行政管理的发展,各个学校和专业设置了不同的行政管理科目,并且这些科目的难度也不尽相同。
下面将根据一些常见的行政管理科目,给出一个难度排行榜。
行政管理原理是行政管理领域的入门课程,也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讲述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思想和理论,并且围绕行政组织、行政管理功能、行政决策等内容展开。
相对而言,行政管理原理的难度较低,课程内容比较基础,适合初学者学习。
行政法学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也是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法律课程。
行政法学主要研究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并且强调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相对于行政管理原理而言,行政法学的难度稍高,因为这门课程需要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并且掌握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和协调关系。
公共关系学涉及到公共舆论、媒体管理、公共形象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相对于前两门课程而言,公共关系学的难度更高一些,因为它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技巧和行业经验。
行政管理实践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行政管理领域的实践性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行政管理实践的难度较大,因为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科目的难度从低到高排列为:行政管理原理、行政法学、公共关系学和行政管理实践。
当然,难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科目本身的复杂程度,还受到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的影响。
因此,学生在学习行政管理科目时,应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行政管理水平。
行政管理学的重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行政管理学概说1、行政的含义: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运用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DENGDENG2、行政管理的特点:行政管理与一般管理活动的区别或者说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它与政府或行政机关的活动相联系,具有“公共性”.公共性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第二,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第三,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第四,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第五,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3、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目的和意义(1)、行政管理学是掌握行政管理规律的入门课程(2)、行政管理学是国家行政管理人员的必修课(3)、行政管理学时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的基础课(4)、行政管理学是提高各行各业管理水平的辅助课4、行政管理学在西方产生和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思想“行政管理"一词最早由史坦因在《行政学》一书中提出(1)、科学管理时期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所追求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效率代表人物及其观点:A 威尔逊,代表作《行政学研究》,被称为行政学鼻祖,主要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
“政治、行政两分法”奠定了行政管理学产生和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传统.·主要观点: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注意不够,所以应当把研究重点放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必须纯洁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
从结构上说,三权分立学说是不符合实际的,政治和行政要分离.坚持效能精干的文官.B 泰勒,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主张,高效率是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因此,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科学管理四条原则:(1)用对工人操作的科学研究来取代旧的单凭经验对工人管理的方式,以形成科学的劳动过程.(2)在对工人的选择和培训上按科学办事,形成科学选人和用人过程.(3)科学培训与科学劳动过程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职等的作用 1、协调不同职级链之间的工资水平(职等越高 、协调不同职级链之间的工资水平( 工资越高); 工资越高); 2、在工作人员职级不变的情况下,形成待遇晋 、在工作人员职级不变的情况下, 升机制,提高士气; 升机制,提高士气; 3、在全企业范围内建立超越职级系列的身份比 、 较标志; 较标志; 4、显示企业管理层对工作人员(特别是具备特 、显示企业管理层对工作人员( 殊才能者)的重视程度; 殊才能者)的重视程度; 5、赋予职位重要性标志; 、赋予职位重要性标志;
第五节 企业行政领导层的身份设计 一、传统企业的人事概观 任何企业的生产过程都是一种协同性活动。 1、任何企业的生产过程都是一种协同性活动。协 同性活动必须把参与者分工组合成两种类型, 同性活动必须把参与者分工组合成两种类型,一部分 是管理人员,肩负协调和监督他人工作的职责, 是管理人员,肩负协调和监督他人工作的职责,另一 部分是操作人员,完成各种生产过程的肢体操作。 部分是操作人员,完成各种生产过程的肢体操作。 操作性工作比管理工作更容易受到有效监督, 2、操作性工作比管理工作更容易受到有效监督, 这是因为,具有外部化特征的操作行为及其结果( 这是因为,具有外部化特征的操作行为及其结果(如 产量、质量等)比各种管理行为,如用心、构思、 产量、质量等)比各种管理行为,如用心、构思、策 琢磨及其成果(如督导、计划、汇报等) 划、琢磨及其成果(如督导、计划、汇报等)更易于 被观察和判定。 被观察和判定。 无论管理者还是操作者都有偷懒的自发倾向, 3、无论管理者还是操作者都有偷懒的自发倾向, 我们很有把握地假定,如果没有监督, 我们很有把握地假定,如果没有监督,偷懒会在管理 者和操作者中普遍发生,这必然导致投资效率的下降。 者和操作者中普遍发生,这必然导致投资效率的下降。
第三章 企业行政管理的层级设计
第一节 行政等级制中的基本职位关系 职系、 第二节 职系、职级和职等的划分 第三节 职系、职级和职等的作用 职系、 第四节 善用等级激励 第五节 企业行政领导层的身份设计 第六节 企业行政领导的相关问题 第七节 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后续发展
第一节 行政等级制中的基本职位关系 一、职位的类型 财务管理类型、技术类型、人事管理类型、 例:财务管理类型、技术类型、人事管理类型、 行政办公类型、 行政办公类型、等等 二、同一工作序列中的上下关系 指挥谁?向谁汇报?谁出面协调? 例:指挥谁?向谁汇报?谁出面协调?等等 三、不同工作序列的横向联系 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谁的级别高? 例: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谁的级别高?等等
四、职级划分的依据 1、管理幅度(一个管理者有效管理直接下级的最 、管理幅度( 大数目); 大数目); 2、工作的分层需要。 、工作的分层需要。 五、职等划分的依据 1、工作的复杂性程度; 、工作的复杂性程度; 2、工作的重要性程度; 、工作的重要性程度; 3、工作的责任程度; 、工作的责任程度; 4、胜任者的稀缺性程度; 、胜任者的稀缺性程度; 5、任职资格的难易程度; 、任职资格的难易程度; 6、任职的代价; 、任职的代价; 7、任职的资历; 、任职的资历; 8、其他。 、其他。
二、职级的作用 1、形成有效的指挥链; 、形成有效的指挥链; 2、提高命令传递和计划执行与监督的规范性; 、提高命令传递和计划执行与监督的规范性; 3、利于明确责任; 、利于明确责任; 4、使工作责任转化为人的责任,提高责任心; 、使工作责任转化为人的责任,提高责任心; 5、便于绩效分析; 5、便于绩效分析; 6、提供职位晋升激励; 、提供职位晋升激励; 7、保证有效的管理幅度; 、保证有效的管理幅度; 8、建立工作考核的组织体系; 、建立工作考核的组织体系; 9、协调能力特征差异与组织用人的关系(常与 、协调能力特征差异与组织用人的关系( 各职级任职者的定期更换制度相联系); 各职级任职者的定期更换制度相联系); 10、形成企业行政化的突出标志。 、形成企业行政化的突出标志。
★推论2 一个组织的工作绩效主要是由那些尚未被提拔 推论 到力难胜任水平上的工作人员取得的,所以, 到力难胜任水平上的工作人员取得的,所以, 迅速晋升” 长期考察,缓慢晋升” “长期考察,缓慢晋升”比 “迅速晋升”普 遍更有优势。 遍更有优势。 ★推论3 一般,在激励问题上,等级制组织优于无等 推论 一般,在激励问题上, 级组织,因而更可取。 级组织,因而更可取。注意抑制等级制的禁 锢作用,发挥等级制的激励作用, 锢作用,发挥等级制的激励作用,办法是公 平晋升机会, 平晋升机会,使尽可能多的人怀有晋升期 望
职系、 职系、职级和职等示意图
总经理 部门1 部门1 部门3 部门3 经理 主管 经理 主管 组长 组长 主管 组长 经理 职等2 职等2 职等3 职等3 职等4 职等4 职等5 职等5 职等1 职等1 部门2 部门2
第四节 善用等级激励 1、彼德原理: 、彼德原理: 在等级制中, 在等级制中,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可能被提拔 到力难胜任岗位。 到力难胜任岗位。 2、由彼德原理可得到以下一些推论: 、由彼德原理可得到以下一些推论: ★推论 在等级制中,只要时间足够长,每个工 推论1 在等级制中,只要时间足够长, 推论 作人员都有可能因晋升而到达力难胜任 的岗位,最终, 的岗位,最终,组织中的一切岗位都极 有可能被无力充分履行职务的不称职者 全部占据。 全部占据。
4、A.A.阿尔钦和H.登姆塞茨对类似早期企业的运 A.A.阿尔钦和H.登姆塞茨对类似早期企业的运 阿尔钦和H. 行机制作出如下解释 作出如下解释: 行机制作出如下解释: 先设想由一群希望参与市场的人组成一个企业, 1)先设想由一群希望参与市场的人组成一个企业, 在这群人中没有出资者, 在这群人中没有出资者,但指定其中一些人充当管理 肩负协调和监督的责任, 者,肩负协调和监督的责任,而另外一些人充当操作 这样一来,假如管理者真正用心监督, 工。这样一来,假如管理者真正用心监督,可以解决 操作工偷懒的问题。但谁来监督管理者呢? 操作工偷懒的问题。但谁来监督管理者呢?肩负监督 责任的管理者同样会偷懒,由此导致的疏于监督, 责任的管理者同样会偷懒,由此导致的疏于监督,最 终会放任操作工偷懒。 终会放任操作工偷懒。如果考虑到管理者是难以从外 部进行有效监督的,情况会更糟。 部进行有效监督的,情况会更糟。 可见,在有效的制度安排中, 2)可见,在有效的制度安排中,管理者和操作者 的身份应该有所区别,以使“监督——偷懒”关系从 偷懒” 的身份应该有所区别,以使“监督 偷懒 恶性循环中摆脱。 恶性循环中摆脱。 现实中的早期企业,无论出自哪个国家, 3)现实中的早期企业,无论出自哪个国家,也无 论隶属于何种类型的传统文化, 论隶属于何种类型的传统文化,事实上都不约而同地 作出了如下相同的制度选择: 作出了如下相同的制度选择:
注:这个“一定条件”是:出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受雇 这个“一定条件” 者 的工资谈判权受法律制度的同等保护, 的工资谈判权受法律制度的同等保护,并得到各自 的很好运用。 的很好运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出资人的数目一般不宜过多。 出资人的数目一般不宜过多。
4)在这一制度安排中,管理者的“偷懒问题”迎 在这一制度安排中,管理者的“偷懒问题” 刃而解。 刃而解。因为疏于监督会导致受雇者支取工资后没有 相应的有效产出,如产品质量下降、 相应的有效产出,如产品质量下降、耗用过多的原材 等等,企业利润会因此下降,出资者利益受损, 料、等等,企业利润会因此下降,出资者利益受损, 出资者的预期收益与他的监督力度正相关, 出资者的预期收益与他的监督力度正相关,故出资者 有充分的积极性加强监督。这就是对并非“天经地义” 有充分的积极性加强监督。这就是对并非“天经地义” 的早期企业行为作出的合理性鉴定。 的早期企业行为作出的合理性鉴定。出资人的数目一 般不宜过多,是因为, 般不宜过多,是因为,过份分散化的利润分享会导致 监督的利益动力减弱。 监督的利益动力减弱。 以上的分析表明, 5、以上的分析表明,早期企业的监督有效性是建 立在相互制衡的收入来源方式基础之上的,其特点是, 立在相互制衡的收入来源方式基础之上的,其特点是, 一方拥有剩余索取权,而另一方拥有工资支取权, 一方拥有剩余索取权,而另一方拥有工资支取权,利 润一定时两者具有相互减损关系。 润一定时两者具有相互减损关系。
(a)由出资者充当管理者,由受雇者充当操作工。 由出资者充当管理者,由受雇者充当操作工。 区分两种收入方式:出资者享有剩余索取权, (b)区分两种收入方式:出资者享有剩余索取权, 也就是企业经营的利润构成出资者个人收入的 主要来源,而受雇者则通过支取工资构成个人 主要来源, 收入的主要来源。 收入的主要来源。 受雇者支取的工资构成企业利润的减项, (c)受雇者支取的工资构成企业利润的减项,即, 受雇者的工资作为成本的一部分对利润起减损 作用,当利润一定时, 作用,当利润一定时,增加工资必定导致利润 下降,这意味着, 下降,这意味着,只有增加工资能同时使利润 上升,出资者才会乐观其成;在一定条件下, 上升,出资者才会乐观其成;在一定条件下, 两种收入方式具有制衡关系。 两种收入方式具有制衡关系。
职系、 第三节 职系、职级和职等的作用 一、职系的作用 1、为组合适于完成某一工作的团队提供规范的 、 职位基础; 职位基础; 2、利于工作紧密关系中的联系; 、利于工作紧密关系中的联系; 3、创造团队意识; 、创造团队意识; 4、提高单个职位的工作效能; 、提高单个职位的工作效能; 5、形成承担复杂任务的能力; 、形成承担复杂任务的能力; 6、便于组织管理; 、便于组织管理; 7、突出工作的相似性; 、突出工作的相似性; 8、建立职系之间的良性互动; 、建立职系之间的良性互动; 9、避免组织行为的零散性; 、避免组织行为的零散性; 10、便于企业内部行政化建设。 、便于企业内部行政化建设。
职系、 第二节 职系、职级和职等的划分 一、职系 指按某一工作性质构成的职位集合体。 技术、 指按某一工作性质构成的职位集合体。如:技术、 经济、营销等类型的职位集合体,等等。 经济、营销等类型的职位集合体,等等。 二、职级 指同一工作序列中职位的上下关系, 指同一工作序列中职位的上下关系,用于明确职 位的相对位置(指挥谁?被谁指挥?等等)。 )。如 位的相对位置(指挥谁?被谁指挥?等等)。如:财 务部门中的经理、主管、组长、 务部门中的经理、主管、组长、普通工作人员之间的 相对关系。 相对关系。 三、职等 指不同工作序列中职位之间的比较关系, 指不同工作序列中职位之间的比较关系,用于确 定工作人员身份的绝对位置。 政府部门中的厅级、 定工作人员身份的绝对位置。如:政府部门中的厅级、 处级、科级,军队中的大将、中将、少将等。 处级、科级,军队中的大将、中将、少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