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化学教材的设计与使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典型(副族)金属元素之一。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根据教参安排,“铁及其化合物”需要三个课时。
其中铁的化合物安排两个课时。
教材引导学生在复习、拓展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及离子反应的视角,提升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强化铁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还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运用来自生产或生活的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发展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典型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钠和氯属于典型的主族元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思路。
而铁属于副族元素,学生既可以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把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元素观”的发展。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并能用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
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质,形成证据意识。
2.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3. 通过学习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学会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具有变价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建立认识模型,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4. 结合应用实例,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性质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
初中化学第三章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第三章讲解教案
主题:物质的化学组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化合物的概念和结构。
4.能够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物的成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难点:掌握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展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及其特点。
2.讲解
(1)化学元素:介绍元素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2)元素周期表:简要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织结构和分类原则。
(3)化合物:介绍化合物的概念和结构,以及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3.实践
让学生完成一些化学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四、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题,并思考一个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化学组成,通过讲解和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教材分析
➢ 认识定量实验的仪器特点和操作原则。
本章核心素养的培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变化观和平衡观
二、本章内容和结构
找到体系微粒
认
思考微粒反应
识
思
路
确定主要平衡
想到平衡移动
微粒观
变化观
形
成
观
念
平衡观
基础 重点 难点
主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内容要求】
3.1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认识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性质 和反应。
3.2 电离平衡 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认识水的电离,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及 pH, 掌握检测溶液 pH的方法。
电离平衡常数计算
② 沉淀溶解平衡正文中引入溶度积和离子积概念,并用其分析 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正文
溶度积表达式
离子积表达式
溶度积和离子积的相对大小 与反应方向间的关系
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转化
新版教材正文
教材习题
P60页
P85页
③ Kw和Kh的表达式中直接忽略了水的浓度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
Kh =
c(HA)·c(OH-) c(A-)
水解平衡常数不作要求
2. 部分实验有所增减 ① 电离平衡
去掉旧版教材中碳酸钠与硼酸的反应 增加数字化实验,思考与讨论
②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人教版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气体摩尔体积》是高一化学的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本章引入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物质的量,它把宏观的、可称量的物质的质量和它的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这是研究物质化学反应中量的变化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也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之一.本节《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他揭示了气体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是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基础.学生在初中只知道直接运用质量守衡定律进行化学计算,还不知道根据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系数可以更快捷的进行计算,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使他们既准又快的处理占计算比重较大的有气体参与的类型。
2.教材的主线已知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建立了一定的关系,但物质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有无一定关系呢?从这个问题出发,通过探究用“发现法”解决1mol固态和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同的,而1mol气态物质的体积几乎相同的原因,进而形成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有关气体定量计算的重要基础知识。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2)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3)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并用该定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题。
[情感目标](1)通过设问、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2)通过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剖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此概念时容易出现对概念的内涵理解不深,往往容易忽视跟概念有关的各种条件,如物质的量、物质的状态、外界条件等,而且学生在表达时容易出现科学性不严密的错误。
所以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形成是本节教学的一大重点.由于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导逻辑性较强,初学者较难理解和掌握,故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二、说学法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前已经掌握了通过质量和密度求算体积的内容,对于物质三态变化中的宏观现象和微观解释知识也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1、让学生计算1mol不同固体、液体、气体的体积,并进行对比,以形成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认识。
(word完整版)化学教学论
第1章导论思考题1、你如何认识中国当今化学教育发展的趋向?2、你对化学科学与化学教育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3、你对化学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必要性是怎样认识的?4、你对教师专业是怎样认识的?你心目中的化学教师形象是怎样的?5、有人主张化学教育就是以化学科学知识武装青少年的一种社会实践。
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认识?化学教学论第2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思考题1、何为科学素养?结合我国实际,查阅相关文献,试讨论为什么要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2、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试结合国内外化学课程改革的实例,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有何影响?试结合实例展开分析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建构的内容体系有何特点?内容标准是如何具体阐述的?5、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分析?6、高中化学新课程有哪些特点?各个课程模块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是什么?化学教学论第3章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思考题1、三种不同课程理念所对应的代表教材分别有那些?有何不同?试举例说明。
2、结合国内外某种化学教材,具体说明教材栏目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3、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典型案例,思考“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编写理念。
4、试讨论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
5、以现行化学教材的某一单元为例,分析“先行组织者”及其作用.第4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思考题1、化学教学设计可以分为哪些层次?这些层次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2、现代教学设计跟“备课”是不是一回事?请详细论述。
3、阅读4—6中的案例1—案例4,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角度比较各有哪些特点?哪些需要改进和完善。
4、请查阅资料,结合社会生活,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方案.5、请选择化学新教材中一章一节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方案。
化学教学论第5章化学教学技能思考题1、什么是教学情境?常见的化学教学情境设计途径有那些?2、化学教师应该首先掌握那些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3、任选一个课题,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尝试跟同学讨论交流修改后,进行小组试讲。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标要求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在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安排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利用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通过一个例题把在第二章里学习的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分散了第二章集中学习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在初中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应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观点也有重要意义。
三、素养目标1.【教学目标】: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及相关物理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感受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2.【评价目标】:通过从简单到复杂,善于把问题分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来解决生产生活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难点∶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六、教学设计思路物质的量那部分知识与本节课的内容十分紧密,可以通过对粒子数目、质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之间关系公式复习进行导入。
以氢气与氧气的反应为例,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从宏观的物质质量以及微观粒子数目切入,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在此基础下,通过例题“250mL2mol/L硫酸与足量的铁屑完全反应”,使学生掌握运用物质的量对化学方程式进行初步计算。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说明〗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本章说明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与化学平衡密切相关。
本章内容实际上是应用前一章所学的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理论与实践兼而有之: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分析,体现了化学平衡理论的指导作用;H的应用、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等,体现了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酸碱中和滴定的介绍及相应的实验活动则是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从教学功能看,这一章是前一章所学知识的延伸、拓展和巩固。
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节和第二节,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到对水这种弱电解质的电离情况进行分析,最终得出酸、碱溶液分别呈酸性、碱性的原因;第二部分为第三节,重点介绍盐类水解的知识,涉及水与盐之间的作用,应用化学平衡理论建立盐类水解平衡,得出盐溶液呈酸性、碱性的原因;第三部分为第四节,结合初中所学溶解度的知识,在化学平衡理论的指导下,以前两部分内容为基础,探讨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
本章内容结构如下。
本章内容在选择和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突出粒子观、变化观、平衡观等学科观念,核心素养外显本章内容在编写时,围绕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这一核心知识,帮助学生建构粒子观、变化观、平衡观等学科观念,引导学生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粒子间发生的变化、粒子间建立的平衡等视角认识水溶液中的反应。
例如,在水的电离部分,教材既给出了水的电离方程式,又给出了水分子电离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突出了粒子观。
又如,对于盐类水解的介绍,教材从探究氯化钠、碳酸钠等7种盐溶液的酸碱性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组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之间的关系,以符号表征盐溶液中粒子间发生的反应及建立的平衡,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理解盐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形成思维模型。
这样的呈现方式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启发思维,培养其证据推理意识。
再如,在沉淀的溶解与转化部分,教材同样是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认识沉淀溶解及转化的本质,强化粒子观、变化观和平衡观。
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教师提问:铁的单质能和很多物质产生反应产生铁的化合物,那么铁的重要化合物有哪些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在问题中引出本节课内容。
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的注入。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铁的氧化物教师:铁元素可以形成三种氧化物,分别是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和四氧化三铁(Fe3O4)。
教师:通过表格展示各种氧化物的异同:教师:铁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
氧化铁和氧化亚铁是碱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与酸发生反应,分别生成铁盐和亚铁盐。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通过书写和口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
【思考讨论】教师:你知道氧化铁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式吗?答案: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2FeCl3 + 3H2O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Fe2(SO4)3 + 3H2O教师:氧化铁和酸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你会写吗?答案:离子反应式:Fe2O3 + 6H+——2Fe3+ + 3H2O 【思考讨论】教师:你知道氧化亚铁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式吗?答案: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FeO + 2HCl ——FeCl2 + H2O氧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FeO + H2SO4——FeSO4 + H2O教师:氧化铁和酸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你会写吗?答案:离子反应式:FeO + 2H+——Fe2+ + H2O 【新课讲解】铁的氢氧化物教师:铁有两种氢氧化物,氢氧化铁(Fe(OH)3)和氢氧化亚铁(Fe(OH)2)它们可以分别由相对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而制得。
注:Fe(OH)3和Fe(OH)2都是不溶性碱,它们都能与酸发生反应。
【思考讨论】教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Cl3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
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老师和同学一起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
第三章第四节化学教材分析
(2)教材编排体系分析:确定难点,形成教学策略 教材编排体系分析:确定难点, (3)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确定重点 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①与前学知识的联系(铺垫)—寻找导课的突破口 与前学知识的联系(铺垫) ②对后续知识的影响(支承点)—为以后教学埋 对后续知识的影响(支承点) 为以后教学埋
根据你教学实际的需要选择. 根据你教学实际的需要选择.
③教学时数及内容安排. 教学时数及内容安排. ④构思教学过程,写出详细的 构思教学过程, 教案. 教案.
�
基
基本
基础知识
四
基本技能 (求知,做事,应变,生存和发展) 基本能力 求知,做事,应变,生存和发展) 基本观念和态度
②能力点: 哪些知识点可以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能力点: 哪些知识点可以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③思想教育点: 尽量挖掘. 思想教育点: 尽量挖掘. ④STSE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与化学 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
(2)确定重点,难点 确定重点,
重点:知识的生长点和联接点, 重点:知识的生长点和联接点,一般是 "双基"内容. 双基"内容. 难点:难理解,易出错,教师难教, 难点:难理解,易出错,教师难教,学 生难学的内容. 生难学的内容. 突出重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形成教学策略 ①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
主讲: 许 燕 红 主讲:
一,教材分析的层次: 教材分析的层次:
整体教材分析 →阶段性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学年,学期) 学年,学期) (章,节)
二,教材分析的三个阶段: 教材分析的三个阶段:
1.教材分析前期阶段 —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前期阶段 教学任务分析
高中化学的应用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的应用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化学基础概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 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教师简要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案例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案例资料。
第二单元:原子结构与周期表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周期表的构成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原子核的组成3. 周期表的构成及分类教学重点和难点:原子的基本结构,理解周期表的构成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1. 教师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2.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原子结构的模型搭建。
3. 通过对比分析,深入了解周期表的构成及分类。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周期表资料。
第三单元:化学键和化学分子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化学键的概念及其种类,了解化学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内容:1. 化学键的种类及特点2. 化学分子的形成和性质3. 各种化学键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键的种类及特点,了解化学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过程:1. 教师介绍化学键的种类及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化学键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2.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化学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3. 分组讨论,探讨各种化学键的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化学分子模型。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第3 章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教学时数:4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结合对生活经验和社会需求的了解,理解并掌握中学化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标准;理解教材单元内容设计和栏目设计的基本思路及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化学课程的理念、结构、内容标准,教材单元内容的设计教学难点:化学课程的理念、教材栏目的设计主要内容3-1 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3-2 教材单元内容的设计3-3 化学教材栏目的设计3-1 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3-1-1 化学课程的结构化学课程结构决定课程的类型,也限制了教材的种类和册数。
如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对应8 个课程模块,其中必修2 册(化学1、化学2),选修6册。
3-1-2 化学课程的理念粗略地分为三类:第一类教材——学术中心课程取向的代表性教材1.美国的CBA 化学CBA 是“化学键探讨计划”的简称,根据这个计划编出的教材名为《化学体系》(Chemical-System,1963)。
CBA 化学是美国60 年代开发出的一部影响巨大、但使用面并不广泛的典型学科学术中心课程。
该教材的中心理念建立在“化学变化就是化学键的破裂与生成”这个关键性概念上,并以此作为指导CBA 化学知识体系构造的中心思想。
教材内容的编选也体现出了四大特征:一是从描述化学转入理论化学,大大缩减了过去占主要地位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量。
二是从宏观深入到微观;三是从定性解释转向定量解释。
四是观察实验与理论思维相结合,把探究性的实验和运用实验结果进行论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强调通过观察实验来获取化学事实、分析化学变化的现象,而且强调建立理论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来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化学既是一门实证性的科学,也是一门理论性的科学。
CBA 化学的教材体系如下:第一部分化学变化的本质第1 章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第2 章混合物与化学变化第3 章气体、分子的质量第二部分化学体系的电本性第4 章电和物质第5 章电离与能量第6 章物质的电本性第三部分帮助说明化学体系的模型第7 章物质的化学结构与离子结构第8 章分子运动论第9 章温度变化与能量第10 章电子、原子与原子轨道第四部分化学体系里的键第11 章金属第11 章离子晶体第12 章溶液中的离子第五部分有序、无序和变化第13 章自由能和电子转移第14 章浓度与化学反应第15 章酸和碱第16 章时间和化学变化第17 章水2.美国的CHEMS 化学CHEMS 化学教材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化学教材研究会”开发编写的一部以实验为主导、注重培养探究能力的学科性教材。
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材分析
=
m
M
=
V Vm
=
CV
Vm
V
×Vm
÷
m
×M ÷M
n
C ×V ÷V
×
÷ NA
NA
N
● 本节知识授课的障碍:习惯思维(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物质的量”不易被接受。 ● 说课的参考资料《化学教学》2008.1P49-52“新课程背景下说课的理论视角与实践”,文中引用
的说课实例。 ● 本门课要求写的教案 ● 1.离子反应第1学时 ● 2.物质的量第1学时 ● 3.原子结构第1学时 ● 4.化学平衡 一学时 ● 5.盐类水解第1学时
刻度线时,就向学生讲明不应再加水至刻度的理由。
● 2、教学部分 ● ①教学目标梯度化 ● ②以直观克抽象,以比较辩别是非 ● ③加强新旧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 ④加强实验的教学 ● 五教参建议安排的课时 ● 第一节 物质的量 ●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 实验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本章复习
●3.本章知识概念多,学科内知识联系 较多,牵涉到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计 算问题、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 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等的计算。
●4.本章内容是中学化学计算的灵魂, 也是数、理、化、生等相关学科计算 的“桥梁”。
●二、本章教材的编写特点 ●1.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 较大。 ●2.教学的直观性要求较高。 ●3.重视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 ●4.对实验的技能要求提高。
●三、本章教材的重难点和大纲
要求
●1、本章的教学重点:
●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摩尔、
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化学教学论第三章
学习要素和学习水平两方面做了限定,为确定教材的核心内容、编写思路
和评价模式提供了具体指导。
四、生活经验与社会需求
教材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相结合,这有助于培养公民的科
学素养。
3-1、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
3-2、教材单元内容的设计
3-2、教材单元内容的设计
一、构建单元内容的基本思路
单元思路与知识发生的逻辑顺序有密切关系
目的、目标、内容、教、学、交流
3-1、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
一、化学课程的结构
我国中学教学大纲按必修、必修加选修设计课程。 高一必修1册、高二必修1册、高二必修1册(非理科学生用)、高三必修1 册(理科学生用)
二、化学课程的理念
通过不同教材编写理念得以反映,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第一类教材理念以培养少数精英、传承知识为主,教材内容的组织往往
以知识为中心,采取尽可能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
3-1、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
2、第二类教材理念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密切结合学
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广泛联系,关注社会热点,
倡导”从经验中学“、”做中学“。 3、第三类教材理念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强调实验在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 探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数量适当
四是便于应用
3-3、化学教材栏目的设计
和评价模式提供了具体指导。
四、生活经验与社会需求
教材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相结合,这有助于培养公民的科
学素养。
3-1、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
三、化学课程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承上,内容标准具体反映了课程的理念和 课程目标;启下,内容标准有事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 据。内容标准以它清晰、可操作的特点,对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从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2节 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第1课时 石油的炼制教案化学教案
石油的炼制一、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对石油和煤炭的用途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了一些认识;本节进一步从化学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介绍石油和煤炭的加工过程、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重点学习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乙烯、苯的性质,了解不饱和烃、芳香烃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同时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石油的分馏及其产品和用途;2.了解石油的裂化和裂解;过程与方法:通过分馏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规范的实验操作意识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石油化工发展的概况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节约能源和防止污染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过程5分钟【提问】请一位同学找一下钓鱼岛在哪里?【讲解】钓鱼岛本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岛,自从日本巡逻船冲撞我国渔船事件,使他一举成名,之后的中日关于钓鱼岛之争的问题一直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
最近,日本宣扬说要买钓鱼岛,又是它处于风口浪尖上。
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领土的一部分,它并不适合人类居住,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会如此的想占为己有呢?【导入】是的,钓鱼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这是才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呀。
那么石油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今天我们又来好好的认识它。
刚开采出来的原油,直接使用价值不大,因此要进行炼制【板书】3.2.1石油的炼制【回答】在台湾的东偏北方向。
【认真思考并回答】能源通过钓鱼岛自然引入新课,同时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展示】原油样品【提问】石油是怎样形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板书】【观察】原油的的颜色状态棕黑色粘稠液体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回答古代动植物遗体形成的引导学生用观察法得出石油的物理性质5分钟【多媒体演示】蒸馏实验【交流讨论】用多媒体投影幻灯片26讨论下列的问题:(1)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在什么位置?(2)蒸馏烧瓶中为什么要加碎瓷片?(3)冷凝水为什么从下口进,上口出?(4)得到的汽油、煤油是纯净物吗?【讲述】通过实验可知,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冷凝先分离出来,然后,随温度升高,沸点较高的烃依次被分离出来,这种方法叫石油的分馏。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重点是认识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掌握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实现路径;难点是认识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掌握行动研究的操作要领。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和评价
第二节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第三节行动研究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课程考核方式与总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总分100分。
2.毕华林.化学教材开发与使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毕华林主编.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4.毕华林等著.化学教育新视角.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5.毕华林,亓英丽编著.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6.毕华林.刘知新化学教育思想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
总成绩评定由三部分构成:知识与能力(期末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20%,共占70%),态度(包括出勤、课堂互动等,占20%),情感(主要指对教师职业的情感等,占10%)。
五、选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一)选用教材
江家发主编.化学教学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
(二)主要参考书目
1.毕华林主编.化学教育科研方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17.国家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18.[美]国际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戢守志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
19.贺湘善等.化学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0.黄梅,李远蓉,宋乃庆著.化学教学策略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
12.范杰、阎蒙钢、江家发.化学教学论.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00年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2》教学设计1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2》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三有机化学基础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部分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
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
2、学业要求:能综合应用有关知识完成推断有机化合物、检验官能团、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等任务。
二、教材分析有机化学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是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3章烃的衍生物第5节的内容。
从章节整体来看,本章分类介绍了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在本章的最后第5节,教材以有机合成为载体,对此前介绍的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有机反应类型等内容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总结,并进行综合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碳骨架和官能团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建立正向和逆向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
本章的第5节有机合成,是对高中阶段学习的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综合应用。
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上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典型性质的基础上,能够利用其相互衍生关系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消除方法,通过综合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初步学会有机合成的方法,掌握有机合成过程的表示方法。
本节课为第5节有机合成第3课时,第一课时从碳骨架和官能团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并引入官能团保护的概念;第二课时构建了烃的衍生物转化模型,建立了正向和逆向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模型;本节课则立足于生活中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巩固正向合成和逆向合成分析法,进一步锻炼在陌生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重要药物的合成路线设计,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方面的重要贡献。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基础;在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从结构(官能团)出发分析化学性质的思维方法;但是仍然缺乏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应用分析能力。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章节练习题-第三章-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教学设计原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章节练习题-第三章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教学设计原理[单选题]1.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江南博哥)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
A.设计化学作业B.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解析:化学作业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设计的,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的内容要素。
故本题选A。
[单选题]2.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A.各自孤立地设计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整体设计、整体优化。
[单选题]3.某化学教科书在呈现新知识之前,通过“活动探究”“资料”等栏目及图片学习情景的设计,引导学生对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联想,驱动学生探究的动机,明确探究的任务和意义,这种设计主要运用了()。
A.认识结构教学理论B.多元智能理论C.最优教学理论D.先行组织者理论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
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由此可得,题干描述的设计主要运用了先行组织者理论。
[单选题]4.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开展活动的课时。
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
A.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B.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C.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D.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教材编写时,应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教材编写既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第一节 化学教材的设计 一、化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 1、义务教育化学教材内容的选择 选择依据: 选择依据:
应该充分体现启蒙性 基础性的特点。 启蒙性和 应该充分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一方面提供给 的特点 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 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 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 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苏教版(必修 苏教版 必修1) 必修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物质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复习与测试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复习与测试 专题三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复习与测试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复习与测试
鲁科版(必修 鲁科版 必修1) 必修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LOGO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 的量 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电解质 第三节 氧化剂与还原剂 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 第二节 氮的循环 第三节 硫的转化 第四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复习与测试 第四章 元素与材料世界 第一节 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 第三节 复合材料 复习与测试
必修2) 鲁科版 (必修 必修
LOGO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1节 原子结构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 第3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 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4节 塑料 橡胶 纤维 复习与测试
化 学 1
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 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 学 2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 三、有机化合物 四、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LOGO
第一节 化学教材的设计
“苏教版”必修化学教材体 系
专题 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LOGO
必修1) 人教版 (必修 必修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 用 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复习与测试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 角——硅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 —氯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LOGO
第一节 化学教材的设计
“鲁科版”必修化学教材体 系
章 一、认识化学科学
化 二、元素与物质世界 学 1 三、自然界中的元素
四、元素与材料世界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化 二、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学 2 三、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鲁科版” 教材重视学科基本观念的形成, 在体系的构建上,首先给学生介绍化学研 究中常用的方法,然后应用这些方法学习 具体的化学知识。《化学1》体系的构建 《化学1 基本上打破了学科的知识体系,而是从多 种线索向学生介绍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开阔学生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引领学 生建立“元素观”、“物质观”等基本观 念。 化学2 《化学2》则首先建构起对元素周期律和 周期表的理解和认识框架,然后从化学键 的角度引领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 的实质,最后应用有关知识学习有机化合 物的结构和性质。 总括起来,“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 , 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 是“鲁科版” 必修教材体系构建的主要 特点。
“苏教版”采用“专题—单元”结构。 其“专题”的构建主要是突出化学知 识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和化学学科的基 本观念,重视“社会主题” 和“观 念主题”的构建。 从整体看,“苏教版”必修教材体系 的构建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 “起点高、落点低” 色,所谓“起点高”就是教材体系构 建首先给学生一个上位的观念或方法, 引领学生后续的学习;所谓“起点低” 就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社 会生活问题入手来学习有关的元素化 合物知识。这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化 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的 学习和发展。
必修2) 苏教版 (必修 必修
专题一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复习与测试 专题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四单元 太阳能、生物能和氢能的利 用 复习与测试 专题三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复习与测试 专题四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 学 第二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 复习与测试
Hale Waihona Puke LOGO第一节 化学教材的设计
“人教版”必修化学教材体 系
章 一、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1 《化学1》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重视 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并通过典型金属和非 金属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应用前面 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现化学学习的特点。 化学2 《 化学 2》 则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 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 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 知识来进一步认识结构和反应,最终将化 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背景相联系,更 加显现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与以前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相比,虽然 理论性知识和知识的逻辑性相对弱化,但 理论性知识和知识的逻辑性相对弱化 是从总体上看,“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 还是以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为主来构建教 材体系的。
LOGO
第3章 章 化学教材的设计与使用
LOGO
本章导读
1 2 3 4
化学教材的设计
化学新教材的特点与使用 国外中学化学教材概览
化学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OGO
课程·教材·教科书 课程·教材·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全部 课程 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 置以及其它各种教育活动对学生即时 或潜在的影响。 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 教材 定的质量要求的主要内容载体,是教 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材 是成套化的系列,不仅限于教科书。 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 教科书 ,为了学习的需要而系统编制的教学 用书。它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材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水准的 重要标志之一。
选修 模块
LOGO
—— 化学1 化学1
模块建构思路
化学2 化学2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化学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核心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一级内容主题
认识化学科学 实验化学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 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2) 人教版 (必修 必修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 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复习与测试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 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复习与测试
化 学 1
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硫 1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 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
化 学 2
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课程 教材 教科书
课程、教材、教科书 的相互关系图示
LOGO
第一节 化学教材的设计
教材设计: 教材设计:
是指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科学方法, 是指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科学方法, 设计、开发、编制、评价教材的理论、 设计、开发、编制、评价教材的理论、原理 和方法体系。 和方法体系。
LOGO
第一节 化学教材的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科书
序号 1 2 3 4 教科书 出版社 主编 胡美玲 何少华 毕华林 王祖浩 王磊 江琳才 沈怡文 陈德余 简称 人教版 鲁教版 上教版 粤教版 湘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广东教育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湖南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 所
5
LOGO
第一节 化学教材的设计 一、化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 2、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的选择 选择依据: 选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