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8咬文嚼字5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知识点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知识点背景:《咬文嚼字》主要是想告诉别人,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生字词整理:【深恶痛绝】:(shen wu tong jue )厌恶、痛恨到极点。
【逻辑】:(luo ji )【锱铢必较】:zī zhǚ bì jiòo 锱、铢:都是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较:计较。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比喻气量狭小。
【咬文嚼字】:(yao wen jiao zi )指过分地斟酌字句。
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
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斟酌】:(zhen zhuo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索然无味】:(suo ran wu wei )形容枯燥乏味。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鲁莽】:(lu mang )【清沁肺腑】:(qing qin fei fu )文学常识咬文嚼字,也许有的人认为是语文学习中的事。
其实,在学习生物时也要注重“咬文嚼字”,这里所说的“咬文嚼字”,是对所学的内容认真进行分析、推敲。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些知识,从而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第一课时一.介绍: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
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优化方案】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咬文嚼字-同步练习
学生用书[P17])一、文本阅读阅读文本,完成1~3题。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让人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里,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容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
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1.文中说“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如何理解“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注意结合“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的侧重点的不同进行思考。
《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咬文嚼字》节选朱光潜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
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
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
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
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
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
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
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从前作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
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8课咬文嚼字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0171028368
第08课咬文嚼字·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1897年9月19日生。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
1933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
翻译了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克罗齐、黑格尔、莱辛、维柯等人的论著。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8 咬文嚼字(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精做08 咬文嚼字文学类文本阅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为从易到难3个能力层级,8个考点:1.分析综合 C 。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3.探究F 。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
【目标·重点】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1.读准字音(1)憎.恶(zēnɡ)(2)逻辑.(jí)(3)锱铢..(zīzhū)(4)斟酌..(zhēn zhuó) (5)岑.寂(cén) (6)意蕴.(yùn)(7)付梓.(zǐ) (8)尺牍.(dú) (9)俗滥.(làn)2.理解词义(1)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2)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3)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4)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思或趣味也没有。
(5)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6)点铁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7)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8)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9)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10)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1.本文在论证中使用了哪些材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2.作者运用这些材料分别证明了什么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第08课 咬文嚼字-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必修5 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jiáo咀嚼.嚼.舌嚼.蜡咬文嚼.字B.xián涎.水盛筵.舷.梯娴.熟C.zī锱.铢缁.衣辎.重淄.水D.qiánɡ王嫱.风樯.墙.垣稼穑.【答案】C读“sè”。
2.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玩索剥琢有声斩截刻苦自励B.因缘打破岑寂鲁莽清沁肺腹C.俗滥推陈翻新流涎索然无味D.平添不即不离凝练锱铢必校【答案】C【解析】A项,“剥琢有声”的“琢”应写作“啄”。
B项,“清沁肺腹”的“腹”应写作“腑”。
D项,“锱铢必校”的“校”应写作“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让自己的提案——《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措施》更加科学严谨,他经过几天反复地调研和思考,又地进行了五次修改。
②在本次座谈会上,大部分专家都认为,对现代诗歌的欣赏不要过分的,否则就破坏了诗歌的意境美,而使文学欣赏变得像动物解剖。
③《大连故事》剧组人员认真研究剧本,对每一个镜头都进行,力求真实、全景式地为观众展示出一幅震撼心灵的史诗画卷。
A.咬文嚼字精雕细刻字斟句酌B.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咬文嚼字C.精雕细刻字斟句酌咬文嚼字D.字斟句酌咬文嚼字精雕细刻【答案】D第三句中,据“对每一个镜头都进行”“力求真实”,强调“认真细致地加工和刻意追求完美的精神”,应使用“精雕细刻”。
4.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全文虽然没有统一的中心,但结构并不松散,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读者心田。
B.作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C.作者所举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说服力。
对例子所做的解说,周密精要,令人心悦诚服。
D.全文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结合紧密,材料产生观点,观点又建立在材料基础上。
2018级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王永刚课件
[A、大 B、快 C、紧 D、密]
——施耐庵《水浒传》
人的不同称谓:
人们称胖男人为冬瓜,瘦男人为排骨。 人们称胖女人为丰满,瘦女人为苗条
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吗?源自品析生活用语上等男人怕老婆 中等男人爱老婆 下等男人打老婆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 想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 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 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 对锯?”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 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 忠想赶快走完三步, 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 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 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 出蹄!”
皇恩浩荡 (矣!)
臣节如山 (乎?)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情感不同。
欣赏小故事:
有一个乞丐,他面前的牌子上 写着:“本人自幼双目失明。”可 乞讨的效果很不好,一个诗人见到, 把他面前的牌子上的字改写为: “春天到了,可我什么也看不到。”
结果乞讨的效果非常好。
品 味
二月独 泉来携
妙
试天
语
人上
间小
第团
三、展评: 1.激情展示:①口头展示:吐字清,声音亮,言 简明,理清晰。②书面展示:写工整,理清晰, 答规范,突要点。 2.高效点评:①学生点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② 学生点评要求声音洪亮,体态大方。
四、检结:
(1)当堂检测
1.下列划线的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 qìn )
A.晕车(yùn)红晕(yùn) 轮外圆晕(yùn)晕头转向(yūn) B.咀嚼(jué)嚼舌(jiáo)细嚼慢咽(jiáo)咬文嚼字(jiáo) C.没镞(zú) 斟酌(zhuó)蕴藉丰富(yùn) 清沁肺腑(qīng) D.岑寂(cén)付梓(zǐ) 锱铢必较(zīzhū)尺牍宣言(dú)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3.8 咬文嚼字过关习题及解析
过关习题8 咬文嚼字一、夯基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婵.娟(chán) 垂涎.(xián)援.例(yuán) 咬文嚼.字(jiáo)B.憎.恶(zēnɡ) 蕴藉.(jiè)烟榻.(tà) 套语滥.调(làn) C.岑.寂(cén) 尺牍.(dú) 灞.桥(bà) 不胜.枚举(shènɡ) D.斟.酌(zhēn)付梓.(zǐ) 镞.没(cù) 下乘.作品(shènɡ) 解析:D 项,“镞”应读“zú”,“乘”应读“chénɡ”。
答案:D2.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玩索剥琢有声 斩截 刻苦自励 B.因缘点铁成金 鲁莽 清沁肺腹 C.俗滥推陈翻新 流涎 索然无味 D.胸襟 不即不离 凝练 锱铢必校解析:A 项,“琢”应为“啄”;B 项,“腹”应为“腑”;D 项,“校”应为“较”。
答案:C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 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B.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解析:“坏习惯”和“不很好”,不是转折关系,是因果关系,所以第一个空填“所以”。
“必须”表示事理上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做到;“必需”表示一定要有的,常指需要的东西。
所以第二个空填“必须”。
从搭配使用上来看,第三个空填“表现”。
“思想”应“透彻”,不能“精确”。
“精确”指非常准确,非常正确。
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媒体的价值在于运用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推动各种文明在相互交流、包容、借鉴中共同提高,全面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试题:专题1 咬文嚼字 含答案 精
如琢如磨咬文嚼字一、课外阅读(2017·河北衡水中学押题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的性灵文人对诗歌情感的表现范域进行了不断的开拓和“探底”。
他们以“世情”为诗性情感,把庸碌人生、琐碎生活、平常心情诗意化,创作出了一批新鲜活泼、具有浓浓世俗气息的诗歌作品。
他们的这种尝试,不仅推翻了前后七子建立的模拟王国,率领诗坛走出了复古的迷障;更是对以“诗言志”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正统诗学理念的挑战,在完善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表达经验、平衡诗歌文化生态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如果说先前的诗人们在努力地汲取古人的智慧成果,性灵文人们则以“无法为法”,努力摆脱古人、成法、学问等的一切束缚,为诗歌营造一个独立、轻松的创作环境。
“见从己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袁宏道语)是性灵文人针对当时文坛上风行的复古运动而提出的。
在当时“黄苇白茅,弥望如一”的诗文创作中,性灵文人试图用一己之性灵扶救文坛“缩缩焉循而无敢失”的状况,因此,击破复古派的理论根基,就成为性灵文人的首要任务。
同时,对古人的脱离,也是他们坚持诗歌情感的自然性、个体性、真实本性的自然选择。
“脱古人之缚”首先表现在对古之贤人、圣人的颠覆上。
李贽认为,即使是被拜在庙堂的孔子,也并不能成为天下之是非的评判者。
是非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而不应是僵化的、不可更易的固定标准。
每一个人的“自然之性”,才是“自然之真道学”。
其二,表现在不盲目地崇尚经典。
“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李贽语),李贽瓦解的不仅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更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存在的颠覆。
如果人们都能保持自己的童心,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一个新世界的创造或许指日可待。
其三,要摆脱古语的束缚,袁宏道认为,今天(明代)的文人在“学古”时偏偏不学古人的思想精髓,而专注于古文中的古语。
况且,古人也并没有用古语来写文章的癖好。
今人看来是“古文奇奥”的,或许在古时也只是街谈巷语的大白话而已。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小题狂刷08 咬文嚼字(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狂刷08 咬文嚼字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嚼.舌(jiáo)下乘.(chèng)拘.礼(jū)锱铢..必较(zhīzhū)B.没镞.(zú)付梓.(zǐ)斟.酌(zhēn)清沁.肺腑(xīn)C.岑.寂(cén)憎.恶(zēng)胸襟.(jìn)深恶.痛绝(wù)D.蕴藉..(yùn jiè)尺牍.(dú)流弊.(bì)咬文嚼.字(jiáo)【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A项,“乘”应读“chéng”,“锱”应读“zī”;B项,“沁”应读“qìn”;C项,“襟”应读“jī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羡妒斟酌婉蜓曲折卓有成效B.援例尺牍光采夺目顽固凶残C.叫嚣蕴藉长途拔涉杀一敬百D.游离门栓矫揉造作残羹冷炙【答案】D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B.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
”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
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C.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
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D.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A项,因为“无耻的”是特定内容,应该加引号。
B项,引文不独立,故应去掉“复入石矣”后的句号。
D项,第一个“套板反应”加双引号;“仇敌”后的逗号改为分号,前半句与后半句是并列关系,应用分号。
人教版高中语文咬文嚼字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个关键词表达了人们对当下诗歌基于共同感受基础之上的一种判定,也有种种现象可以 证实人们的这种判定。
其实,新诗文体形式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滞,也从来没有脱离它所处的时代。同时, 不只是新诗,当代旧体诗词的写作人数及作品数量同样得到了几倍的增长,旧体诗词的 采风、研讨、吟诵等活动也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从“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到“不致落入下乘。”原文见课本。 6.文章解说了“联想”的来源,又做了生动的描写。 ①“联想”的来源为__。 ②对“联想”的生动描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摘原句回答) ③上述引文中运用的修辞格有:__和__。 7.文段中使用了“乞灵”和“自鸣得意”,请思考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意。 ①“乞灵”具体指的是: _____________ 。(限 15 字) ②“自鸣得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限 14 字) 8.文中对“套板反应”从总——分角度做出了评价,它们分别是(请摘原文回答) 9.文中在谈韩愈的“唯陈言之务去”时说:“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其理由是什 么?
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到前些年的梨花体、羊羔体,诗歌常常遭人诟病,许多诗 人也常常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诗人身份。羊羔体遭媒体热炒的时候,许多人甚至连诗 歌文本都没有读过,就想当然地认为羊羔体完全是不好的、负面的、应该否定的东西。 殊不知,一旦接触羊羔体作者车延高的诗歌文本,平心而论其中不少诗作还是颇具诗意、 内涵和境界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情与辞 朱光潜
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 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 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 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 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 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 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 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咬文嚼字教师用书新人教版
8 咬文嚼字[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倒涎.(xián) 憎.恶(zēng) 岑.寂(cén) 锱铢..必较(zī zhū) 没镞.(zú) 烟榻.(tà) 付梓.(zǐ) 尺牍.(dú) 清沁.肺腑(qìn)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嚼⎩⎪⎨⎪⎧咬文嚼.字(jiáo)咀嚼.(jué)倒嚼.(jiào) 落⎩⎪⎨⎪⎧落.枕(lào)落.汤鸡(luò)大大落.落(luō) 漂⎩⎪⎨⎪⎧漂.亮(piào)漂.洗(piǎo)漂.泊(piāo) 乘⎩⎪⎨⎪⎧落入下乘.(chéng)千乘.之国(shèng) 2.语境辨析法(1)他说话恶.( )声恶气,真叫人恶.( )心,周围的人都憎恶.( )他。
(2)《人民画报》封面上刊载.( )了一个载.( )歌载舞的姑娘。
【答案】 (1)è ě wù (2)zǎi zài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ch án (婵)娟dān(殚)精竭虑dān(箪)食壶浆⎩⎪⎨⎪⎧d ǐ(抵)抗zhǐ(扺)掌而谈神zhǐ(祉) ⎩⎪⎨⎪⎧流bì(弊)bì(敝)帚自珍蒙bì(蔽)⎩⎪⎨⎪⎧lu ō(啰)唆luó(罗)网巡luó(逻)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清沁肺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推陈翻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鸣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索然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即不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点铁成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深恶痛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学富五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做08 咬文嚼字文学类文本阅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为从易到难3个能力层级,8个考点:1.分析综合 C 。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3.探究F 。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
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
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答案】B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技巧点拨1.抓住关键词。
考生在解答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类题目时,应该明确这其实是要求考生理解句子中的某些关键词的含义。
如果考生能够准确把握句子中关键词的含义,那么语句的丰富含意也就容易理解了。
因此,考生理解抽象语句或者含蓄语句的含意时,首先应该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而结合语境确定关键词的语境义。
2.立足作者情感。
如果该类题目涉及情感,那么考生要立足于全文,先从整体上把握作者3.把握表现手法。
考生平常要注意对表现手法相关知识的积累。
文中所考查的重要语句,常常借助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对比、衬托、以小见大、联想、想象、象征等表现手法来表达丰富的内涵。
考生在解题时除了要结合语境分析关键词语的内涵外,还要明确该句是否运用了某种表现手法。
3.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通过人称的变化来考查。
“你”“我”分别代表不同的人生视角,窗里窗外是两个世界,窗外的人无法理解窗内,窗内的人也无法走进窗外。
结合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使用的好处,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犁的情结高维生农具中,我最喜欢的是犁。
辽阔的土地,一头牛,一只犁杖,一个人,耕过的田地,像海中翻腾的浪花,有了鲜活的气息。
犁像笔一样,写下对土地的情感,对丰收的渴望。
农人的吆喝声,单调、朴实、透明,风儿似的掠过,牛儿循着熟悉的声音,牵动犁杖。
一个农人的活计做得是否地道,不仅看他出不出力,重要的是他对土地的情感和对农具的热爱。
打量他的犁杖,就了解了一切。
农具当中犁是让人尊重、敬畏的,如果把农具排行的话,犁应为老大。
这并不是因体积而论,是它的耐苦、执着和坚毅。
犁像动物界中的老虎,平时安静,隐卧一旁,动起来有摧枯拉朽之势。
一年中,大多的时候,它闲置被人遗忘,只有播种的季节,回到土地上,积攒的力量才爆发出来。
今年春天,我回到故乡,在延吉喧闹的街头,寻找童年的足迹。
童年的大杂院,变作前尘往事,一条宽大的马路,掩盖了我在异乡的不尽思念。
站在马路边,注视穿梭般的车流,耳边的聒噪,有了不尽的感伤。
第二天,在友人的陪伴下,来到了五凤屯,这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乡村人少车少,没外人打扰这儿的平静生活,一个人走在洪分河的堤坝上,两旁是桦树林,它摆脱了冬天的冷酷折磨。
新生的叶子滑爽,富有弹性,清晰的纹络,流动着土地的汁液。
蔓延的野草中有打碗花和飞舞的蝴蝶,草的清香像水一般地涌动,一潮潮地扑鼻。
鸟儿像歌手,唤醒了深深的记忆,消除了心中郁积的烦躁。
欢快的河水,像大地的女儿抛下的缎带,丰富的情感,润养岸边的村庄、田野。
慢悠悠走动的牛车,铃铎的叮咚声,让我想起童年的欢乐。
不远处的土地上,一头牛拉动犁杖。
农人的吆喝声,听后特别舒坦,不像汽车的噪音,撕裂耳膜。
牛听着主人的指挥,犁划开黑土地,犁尖被土地磨得锃亮,没一点斑斑锈迹。
农人神情专注,无一丝杂念,那一刻,他在倾听土地和犁的情语,翻耕的泥土,像一朵朵开放的花儿,舒展的叶子,浸润清晨的露珠,漫着花的清新。
我在鲁北平原,见过忙春的景象。
有的人家牲口紧张,一家老少齐上阵,父亲扶犁,儿女和妻子拉犁。
套绳搭在肩头,弯弓腰身,一步一个脚印,留在身后的土地上。
汗水湿透衣服,滴落在泥土中。
人和土地的情感,不是一两句简单话说得清的。
我扶过犁,上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铺天盖地,风起云涌。
一个学期要有多少课时学工学农,走出校门,到广阔的天地里去学习劳动。
上农业课的老师是个男老师,课堂上除了讲课本的知识,他还说了很多的趣事。
在他下乡的邻屯,有一个上海知青集体户,刚到东北的时候,闹了好多的笑话。
上海弄堂长大的年轻人,细皮嫩肉,穿着统一发的黄大棉衣,戴着黄棉帽子,操一口南方口音,惹得乡下人好喜欢。
他们还不知苦难的滋味,对乡村事事感到新鲜:板障子、柈子垛、土炕、雪堆、屋檐下的冰溜子。
看村头往地里拉粪的牛车,觉得很有意思,就像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在战场上,对着前方大声地喊道:“前进!”牛车一动不动,急得不停地拍打牛身,牛慢慢地倒刍,听不懂知青小伙子在说什么,更听不懂江水滋润的南方话。
我们喜欢男老师的实习课,在田间地头的劳动,掺杂玩耍的因素。
有一次,我们到学校的学农基地上课,一张犁摆在地头,他牵来牛,教同学们如何上套,讲耕地对一年的重要性。
他做一系列的示范,告诉我们在扶犁中注意哪些环节,牛在他的吆喝声中,拉着犁听话地向前走。
犁翻开土地,男老师扶犁的神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一个同学都要上去,亲手扶犁,试一试,犁在我们的手中变得不听使唤,牛也不听话了,走走停停,像在田地散步休闲。
轮到我上场,更惹得同学们大笑,我扶犁时东摇西晃,像喝醉了酒,牛儿不时地“哞哞”叫两声,提出抗议。
犁在我的眼中是浪漫的,像一首长诗,歌颂人、土地、未来。
它是那么地热爱土地,从不背叛。
它不像镰刀,如同一只不安稳的松鼠,做些琐碎的事情,然后被人随便地丢弃。
一个人在春天,在童年的乡村的大地,又一次听犁的歌唱。
(有删改)1.下列对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以“犁的情结”为题,主要抒发了对土地的热爱、对丰收的渴望、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犁的消失”的伤感。
B.文章第3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赞扬了“犁”的独特品性,同时也对“一年中,大多的时候,它闲置被人遗忘”略感遗憾。
C.第6段“鸟儿像歌手,唤醒了深深的记忆,消除了心中郁积的烦躁”、第7段的“农人的吆喝声,听后特别舒坦,不像汽车的噪音,撕裂耳膜”,与作者对童年的回忆以及文章的主题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