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生活到物理”,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原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测量误差的概念。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互相研究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和时间单位,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我们平时生活中都用到了哪些长度和时间单位?”2、讲解(15分钟)a。

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b。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c。

讲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3、实验操作(25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刻度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数据;b。

学生讨论和比较数据,分析误差和错误的原因。

4、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回答问题:“你学会了哪些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你对误差和错误有什么认识?”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上的实验操作记录;2、预下一节课内容:速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实验教学和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原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是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导致数据不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指导和训练。

在物理课本中,学生需要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教师总结了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和步骤:首先要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接着,要将刻度尺放正并使有刻度值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及刻度尺,然后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初级中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5

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初级中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5
3.实践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如测量课桌长度、记录物体下落时间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1.回顾重点: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如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方法、单位换算等。
2.知识梳理: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的认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单位换算以及实际应用。
2.难点: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熟练运用长度、时间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重视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设置丰富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提问方式:提问学生关于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知识,如:“我们知道哪些长度单位?”“测量时间有哪些工具?”等,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回顾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在测量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如嫦娥探月、高铁建设等,让学生感受到测量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知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规律。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测量技能。
5.突破难点,提高单位换算的熟练度
3.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够进行时间计算和测量。
4.学会使用秒表等时间测量工具,掌握开始、停止、计时的基本操作,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测量实验。

(人教版)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 (新版)苏科版

(人教版)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 (新版)苏科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4.截取法(化整为零):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第五章 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概念,掌握基本的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秒表等)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记录和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重视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掌握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测量结果进行准确记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测量工具(卷尺、直尺、秒表等)和实验器材。

2.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测量。

3. 制作PPT,辅助教学。

4.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护测量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如刻度尺、停表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的作用。

接着,引导学生回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1)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放置、如何读数等。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加深对单位的理解。

(3)测量误差:讲解误差的概念和来源,让学生了解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减小误差。

(4)时间的测量: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包括启动、停止、读数等。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意义和作用。

(5)时间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时间段的现象,加深对单位的理解。

3.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测量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物理

《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长度的估测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几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知识拓展阅读课本第11页“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阅读课本第13页“小资料”,299 792 458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

探究点二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八年级物理第一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在国际单位制中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择合适的工具来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中存在误差以及减少误差的方法。

流程和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正确使用刻度和秒表。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认识到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了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技的热爱。

[教学xx]使用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使用秒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请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教师:练习题、图(提前写或画在后黑板上)、标尺(范围0 ~ 1m,分度值1cm)、钢卷尺(范围0 ~ 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千分尺、石英钟、电子表、J1202机械秒表(精度0.01s)、J1202电子秒表(精度学生:刻度标尺(量程0 ~ 15cm或0 ~ 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秒表(精度0.1s)、J1202电子秒表(精度0.01s)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Show课件展示了几个有趣的“视错觉”例子。

[提问]1.图A中的两条紫色线是直的吗?2.图B中哪条红线长?【过渡】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很难准确判断,有时也会出错。

因此,为了做出准确的判断,获得准确的数据,必须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问题】尺子、秤、钟、温度计等。

是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

它们都有刻度,所以我们需要正确使用,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测量长度和时间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是必要的,从而引出题目。

)1.学生互相谈论自己的感受,请2~3名学生回答自己感受的结果。

2.去除背景后,再次观察,找到:图A中的两条紫色线是直的;图片B中的红线长度相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及误差分析。
2.难点:
(1)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和操作规范,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对测量误差的理解和分析,学会合理处理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3)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测量过程和结果;
-误差分析及改进措施;
-研究心得与感悟。
5.课后反思: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在测量长度和时间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4.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长度和时间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对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进行认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测量工具,讨论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2.学生讨论:各小组针对所负责的测量工具,展开讨论,总结使用方法和技巧。
3.交流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涵盖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展示一段关于奥运会百米赛跑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时间和长度测量的关注。
2.提出问题:在百米赛跑中,如何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如何准确测量运动员的用时和距离?
3.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测量时间和长度的重要性。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1)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物体的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分析:课标要求: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材编排:《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体的运动章节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读数。

教材通过“测量活动”贯穿教学,本节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测量活动,如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用秒表测出十次脉搏的时间。

鉴于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和技能,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测量活动”为核心展开。

使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阅读、老师的指导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分析:虽然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和技能,但对于物理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规范性还不能成为习惯。

本节中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与学生前概念里的使用方法有区别,估读、秒表的读数这些琐碎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

设计思想:基于教学分析,本节教学应注重活动探究、小组讨论,加强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借助学生的“测量活动”,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课堂,为发展学生学科素养提供素材和契机。

比如让学生在“目测课桌的长、宽、高”活动中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在对微米、纳米等单位没有概念时以我们熟知的头发直径为依托,把头发分成约100份,这大概就是微米的大小等等。

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知道测量首先要确定单位,了解长度的常见单位及其换算。

2.练习使用刻度尺,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

3.练习使用秒表,会正确读数。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难点:1.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

《第五章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长度的基本测量方法及使用工具,加深对长度单位及其换算的理解。

通过实验,理解时间测量的基本原则,并能准确使用计时工具。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复习教材中关于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的内容,掌握不同长度的定义及单位的换算,熟悉不同长度测量工具的用法和特点。

2. 实践操作: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如下操作实验:(1)长度测量实验:①使用刻度尺正确测量常见物品(如文具、书本等)的长度,并记录测量数据;②掌握正确读取刻度尺数据的方法,学习记录并计算误差;③根据测量结果,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并尝试进行单位换算。

(2)时间测量实验:①使用秒表或计时器进行简单的时间测量,如记录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②学习如何使用计时器来同步开始和结束计时,并正确读取时间数据;③比较不同活动所需的时间,初步了解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报告编写:学生需将所做实验过程、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及分析,并附上相应的测量结果图示。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须在家长的陪伴和监督下完成,确保安全操作,防止因不当操作造成的伤害。

2. 实验前需对所用工具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刻度尺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正确姿势和步骤进行,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 在编写实验报告时,数据应真实、准确,报告书写整洁,并适当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5. 提交的作业中,应包括实验报告的电子版或手写版,以及相应的测量数据和图示。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报告的书写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图示的清晰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 长度的测量)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 长度的测量)

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 1 页共 5 页学校: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年级:八年级 班级:1班学科:物理 课题:5.1长度的测量 教时:1课时 设计者:马国秀 日期:12.05 一、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是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

二、制定依据1.教材分析“长度的测量”是苏科版第五章“物体的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一部分,全节内容需要两课时,《长度的测量》是第一课时。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是使用温度计、天平以及电子仪表等有刻度仪器、仪表的基础,所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真正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步。

同时长度测量时需要的认真、细致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按实际测量进行事实记录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以后从事任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课文最后还渗透了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让人豁然开朗,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并进行换算。

教学的难点:测量实质的理解,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包括“科学记数法”的运用)。

2.学生分析搞清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便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活动,“对症下药”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

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人经历过。

在此以前学生的观察也基本都是定性观察。

2、知识基础:学生对正指数的科学计数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熟悉。

3、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性强,但急进冒动,遇事常丢三拉四,但喜欢表现自己。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课件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课件
产品名称:衬衫
“92”表示( A )
规格:XL
A. 胸围92 cm
B. 肩膀宽92 cm 颜色:蓝色
C. 上臂周长92 cm D. 脖子周长92 cm 号型:170/92A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2024·济宁期中]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在通常情
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已知小明穿40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下列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掷铅球成绩的是(
A. 量角器
B. 卷尺
C. 直尺
D. 三角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
9. 【结合日常生活】[2023·福建]如表是某衬衫吊牌的部分信
息,号型“170/92A”表示适穿人群的特征参数及体型。
“A”表示适用于一般体型,“170”表示身高170 cm,
1×10-3

m。
(2)一个甲型H7N9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

9×10-6
1
2
9×10-2
cm=
3
4
5
6
7
8
9
m=
10
11
12
13
90
14
nm。
2. 【教材素材题】[2023·聊城]生活中常用人体的某个部位来

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基本单位和符号。

2.熟练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能够进行常规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了解一些常见的长度和时间的应用场合,如速度、加速度等。

【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知道它们的基本单位和符号。

2.熟练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容易混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难以进行正确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图示,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并了解它们的应用场合。

例如移动的物体需要测量速度、加速度等。

二、新知输入(20分钟)1.长度的概念、单位和符号长度是物体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距离。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为m。

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等。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可以进行换算。

2.时间的概念、单位和符号时间是事件发生和结束的时间间隔。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

常见的时间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天(d)、年(y)等。

不同时间单位之间也可以进行换算。

三、实例演示(15分钟)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的换算计算。

1.长度测量方法:可以使用直尺、卷尺、量角器等,要注意读数的准确性和单位的选择。

2.时间测量方法:可以使用秒表、钟表等,要注意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准确记录。

四、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要求准确读数,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五、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复习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单位、符号和测量方法。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它们的应用场合,而不是仅仅强调计数和单位换算。

此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测量的方法,避免让学生感到混乱和困惑。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通过实践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3、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有误差.4、知道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5、会用秒表测时间.6、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用秒表测时间【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教具】常用刻度尺,秒表【教学程序】〖复习〗单位换算〖新课引入〗让学生练习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从而得出正确的长度测量方法.〖新课进行〗一、刻度尺使用:活动:测物理课本的宽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放:“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有刻度的一边应与被测物体紧贴且平行;2、看:视线与尺面垂直;3、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二、通过学生的活动不难得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误差:实验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指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三、活动: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1、讨论“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让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及实验注意点(封面封底)方法:以多测少2、设计活动的步骤及数据表格3、学生实验4、结论:多次测量可减少误差思考:如何测量拳头的周长?(化曲为直法)四、介绍有趣的人体尺度由课本图1-8侦探破案引入人体尺度:人的身高约是脚长的7倍手腕的周长是脖子周长的一半两臂平伸的长度等于身高肩膀最宽处为身高的1/4身高约是头长的7.5~8倍拳头的周长和脚底长接近五、时间(time)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小时(h)、分钟(min)、秒(s)1h=60min=3600s2、活动:学会使用秒表(钟)(1)观察秒表:1)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分度值是______;2)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分度值是_______.(2)认识秒表的按钮功能,观察指针的运动情况,介绍秒表的读数方法.(3)测出安静时10次脉搏的时间.(4)阅读课本P12“生活·物理·社会”六、思考:1、一元硬币直径的测量方法;2、测细铜丝的直径;3、测地图上公路的长度;〖归纳总结〗1、长度测量的要求;2、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3、时间的单位及换算;4、使用秒表测时间;〖思考练习〗1、下列是某物理小组五个成员分别测得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如下:A、18.62cmB、18.62cmC、18.6cmD、186.3mmE、18.64cm问:(1)五人有一人记录错误,是哪一个,为什么?(2)除去错误的数据,被测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多少?2、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一物体长度为0.160dm,则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若测得数据为0.1600dm呢?〖布置作业〗1、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 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 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B.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D.小明刻度尺分度值是厘米、小华的分度值是毫米2、请你将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填序号)_______________.①太阳的直径为7×1011cm;②原子核的半径为2×10-15m;③人高度为1.7×103mm;④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km;⑤万里长城全长为6.7×1012μm;⑥课桌长为1 m3、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将以下活动所需时间由长到短排列(填序号)__________①去操场做一节广播操;②到隔壁教室去借一本书;③到距离家3 km的学校上学;④眨一下眼睛.4、某同学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忘记了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单位是cm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B.茶杯的高度是10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该同学的身高是16.75、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为L;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为N;d.用L/N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为D.(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应分别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放:“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有刻度的一边应与被测物体紧贴且平行;2、看:视线与尺面垂直;3、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二、时间的单位单位:小时(h)、分钟(min)、秒(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教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长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苏科版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长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苏科版

教学课题: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时间(日期、课时): 1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

重点:知道长度和时间单位,会用刻度尺和秒表,会读数。

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读数。

教学准备: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挂图、秒表。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物理教学参考资料》、《物理教师教学用书》。

页边批注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教学过程:页边批注一、引入新课:(师):当你听到“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呢?(生):发言……图片展示: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灌篮的球员(师):我们发现,骏马、烟花、球员的位置都在随时间而变化;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必须首先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二、新课教学:(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2、换算: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um 1um=103nm3、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三角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4、测量步骤:(以刻度尺为例)①选取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②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③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对象的一端对齐;观测时,视线与尺面垂直,④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5、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师):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生):交流讨论……结论:可先测数张纸的厚度,再用测出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即得一张纸的厚度。

实验序号数张纸厚度/mm 纸的张数/n 一张纸厚度/mm 平均值123(说明: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可减小误差)(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分(min)、时(h)2、换算:1h=60min=3600s3、秒表的使用加注名人名言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页边批注板书设计: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2、换算: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um 1um=103nm3、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三角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4、测量步骤:(以刻度尺为例)(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分(min)、时(h)2、换算:1h=60min=3600s3、秒表的使用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长度的测量是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课时内容,该章内容和前面四章内容之间没什么联系,但是对学生这一章的后续学习影响很大,比如后面要学的速度、要做的关于运动的一些重要实验,都需要学生用到长度的测量。

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属于学生要学习运动学就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其中长度的测量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小学时学过一些关于长度的基本内容,比如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简单使用等,这些可以合理利用帮助学生形成正迁移。

不过学生已经掌握的刻度尺使用技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并不全面,有的地方甚至不科学(比如读数),要设法把这种错误的前概念转化成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学生基础较好,又是公开课,所以可以考虑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并举,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会正确使用长度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2)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1)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和组织学生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的物理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的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同时习得“累积法”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结合长度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学习兴趣;(2)使学生乐于参与实验,能够和同学进行分工合作,培育他们的合作精神;(3)通过指导学生课外探究,激发他们勇于联系实际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通过活动体验引入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测量工具,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通过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基本技能,学会长度测量的常用方法。

【难点】(1)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正确读数;(2)对误差的了解;(3)使用特殊测量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三环:自学展示反馈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测量.本章共有4节: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4.第4节“速度的测量”,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教学目标】1.在物理观念方面:知道机械运动,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将机械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等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2.在科学思维方面: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物理模型;能运用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等概念分析机械运动问题,能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看法.3.在科学探究方面:能完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等实验;能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具有合作意识.4.在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知道从物理学视角描述运动是人类描述运动的方式之一;具有探索身边物理现象的兴趣;能关心我国古代和现代与运动相关的科技成就.【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第4节速度的测量………………….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图像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像和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4.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5.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6.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刻度尺(量程0~20cm,分度值1mm)、三角尺一副、秒表、电子表、纸条、细线、圆柱体、硬币等.教学难点1.刻度尺的估读.2.秒表的使用和读数.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为便于国际间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比它大的单位有千米,换算关系:1m= 10-3 km=103 mm.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尺要紧靠待测物体.测时间的工具有钟、秒表.常用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其中1h=60 min= 3600s.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4.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在于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而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备课笔记知识拓展: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1)长度的单位米.(2)质量的单位千克.(3)电流的单位安培.(4)时间的单位秒.(5)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6)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7)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目测自己课桌的长、宽、高,并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大胆估测,并积极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给估测结果注明单位)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判断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生:用刻度尺、卷尺等.师: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你们知道体育老师是用什么来给大家计时吗?生:用秒表.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由此可见,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测量工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进行新课长度的单位1.靠感觉来判断不准教师出示图片(将教材P11图放大后复制到一张硬纸上),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两根小棒,哪根较长?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法不一).师: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看估测是否准确.学生动手测量,然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做一个实验,一位同学看着手表计时,另一位同学闭上自己的眼睛,估计闭眼1min后睁开.然后二人交换操作,看看谁对1min的时间的感觉准确.学生发表看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可靠的.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明白了,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准确的,必须进行测量.实际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的感觉不一定可靠,为此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板书: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为了定量描述,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2.常用的测量工具师:请大家回忆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哪些测量工具,分别测量什么物理量.生:测量长度的有直尺、三角尺、卷尺;测量温度的有温度计;测量时间的有钟、表;测量质量的有天平、杆秤等.师: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板书:常用的测量工具: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3.单位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生(抢着回答):那要看桶的大小呢!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有一桶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不足一桶水.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生:桶的容积不同.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备课笔记进行新课生(思考、讨论):桶的容积要一样,要有一个标准.师: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单位.板书: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4.国际单位制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16“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并思考为何要制定国际单位制.生:为了便于国际间交流.师:回答正确.像长度的测量一样,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单位.在国际上为了交流方便,在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因此,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国际单位制.板书:国际单位制:在国际上为了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例1】(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估测不准确,不值得推广应用B.人们经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很多,如尺、臂长、步长C.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标准量作为衡量,否则无法比较D.某人在测量中记录的数据为50,这一定是体重测量解析:估测尽管不够精确,但在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为有时不需要那么精确地测量,只是作为比较即可.臂长、步长是我们不要求精确测量时的常用长度单位.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用来比较的标准量.记录的数据必须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否则无法了解测量的是什么.答案:C5.单位的换算师:在所有的测量中,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主单位)是米,符号m.(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1m是如何规定的)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了解和数学课上学习的知识,说说长度还有哪些其他单位,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生1: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符号km;1千米=1000米.生2: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符号dm;厘米,符号cm;毫米,符号mm.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师:有时为了更加精确,我们还用到更细小的单位,如微米,符号μm;纳米,符号nm.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板书: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2.长度的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m=10-3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师:请同学们在直尺或三角尺上找出1cm、10cm的长度,并画出1cm、10cm长的线段.然后请大家估测自己文具盒中的铅笔、橡皮等的长度,并用刻度尺测量,进行比较.学生动手操作.备课笔记方法归纳:单位换算的方法是数字不变单位变,大到小乘进率,小到大乘进率的倒数.进行新课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师: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生:直尺、三角尺.师:其实生活中除了直尺、三角尺外,我们还看到装修、建筑工人用到卷尺和皮尺.工厂的工人在加工零件时为了更精确,用到游标卡尺等.(同时展示给学生看)板书: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2.更精确地测量用到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等.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好,下面请大家做个实验: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宽.然后请大家观察自己所用的刻度尺,并完成下面的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它的分度值(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大?(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4)如何放置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长度的数值?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请几位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板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一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二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线一边且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三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刻度垂直,且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例2】(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解析: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为0.1cm=1mm,且起始端不是在“0”刻度线处,而是从刻度尺的5.50cm开始,再观察金属片的右端在刻度尺8.30cm处,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2.80cm,综合各选项可知D正确.答案:D备课笔记规律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1)要明白刻度尺上不同刻度的含义:①零刻度:测量的起始刻度;②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准程度;③量程:测量范围.(2)使用刻度尺前需要观察以下三个内容:①测量范围(量程);②分度值;③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要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贴在被测边上,与被测边重合或是平行,不能将刻度尺斜放.②零刻度线磨损时,要将其他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这种方法称为“零点修正法”.③正确读数:一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二是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要注意:a.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值,是有意义的,它能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b.在实际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尤其注意“0”不能随意增减.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进行新课教师总结:为了使测量值尽量接近真实值,实际中往往要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一般测量3~4次).板书: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尺度不同,有的很大,用光年来表示;有的很小,小到肉眼无法辨认,只能用纳米表示.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14“小资料——一些长度和距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尺度.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长度和距离.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测量教师提问(并展示器材):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手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多大,并与一张纸对比,然后提问: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远远不到1mm.师:一张纸太薄,那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厚度够吗?生(积极回答):可以测量了.测出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师:很好,这种测量称累积法测量.好,下面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在累积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引导)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如课本的封皮、彩图纸).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量.③每页都要压紧.学生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出测量中的错误.(如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刻度尺不能斜放等)板书:微小物体的测量——累积法:长度l=L/n(L表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长度;l表示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2.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师: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展示硬币、圆柱体、圆锥体)请大家动手操作测量.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在直尺上很难对齐,难以读数.师:能方便测量吗?生:不能.师:为什么?难在哪里?生:很难与直尺上的两端刻度线对齐,视线难以把握读数.师:用三角尺夹紧被测的硬币(如图甲)并与直尺垂直对齐(教师演示操作要领,并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技巧归纳:如何根据实际选择刻度尺?刻度尺的选择既要考虑量程,又要考虑分度值:量程选择过小,会增加移动次数,使误差增大;分度值的大小决定精确度,过大会增大误差,太小有时没有必要.刻度尺的选择由测量的实际需要决定,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最好能一次性完成测量,且分度值尽可能地满足测量要求.小组问题探讨:有些待测物体,不是明显地露在外面,而是隐含在物体的内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如玻璃管的内径、工作的裂缝等.这时又该如何去测量呢?可以选择大小合适的钢针插入孔内,在管口处给钢针作上记号,然后再测钢针记号处的直径即可(常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如图所示.进行新课师:好,下面请大家测量硬币的直径(如图甲)和圆锥体的高度(如图乙).测量中要注意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垂直(垂直于直尺).板书:圆柱体直径、圆锥体高的测量——三角尺直尺配合法,要点:夹紧、对齐和垂直.3.化曲为直法测量教师拿出一张中国交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弯曲的铁路线.师: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办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师:可以设法把弯曲的铁路线转换为直线进行测量.生:可以让一条伸缩性不大的棉线与铁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出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铁路线的长度.(学生往往忘掉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师:请某个学生演示给大家看.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这位同学操作的科学性.板书:曲线长度的测量——化曲为直法.要点:要注意起点、终点,拉直时不能用力拉伸.师:最后,请大家再思考,根据这个地图,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全长能求出吗?学生思考、讨论.生: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时间的测量师:请大家结合平时的观察,说说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有哪些.生: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和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手表、钟、秒表等.师:回答正确.那谁能说出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呢?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小时,有的说是秒,还有的说是分.教师引导,最后指出,国际计量组织规定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板书: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2.时间的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等.3.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教师可以就1s时间的规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这些方面的资料,从而拓宽视野,调动学习兴趣.师:测量时间的常见工具有钟、表,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看到裁判员使用高级计时器——秒表、多功能电子表等,它们的计量结果更精确.教师演示秒表的操作(如启动和停止),介绍如何读数.教师分发秒表、多功能电子表,让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可以选取教师连续击掌10次的时间,让学生同时测量等方案),要求学生用秒表和多功能电子表同时计时测量,便于比较.教师就学生操作、读数进行指导.备课笔记知识拓展:秒表的使用(1)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秒表,机械秒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秒和60秒两种.常用的停表分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秒,另一种是0.1秒.停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2)秒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②按表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器件.③回零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④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进行新课板书:1.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钟、秒表.2.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多功能电子表.师:我们现在测量时间的工具相当先进,你们知道古代人如何测量时间的吗?请大家阅读教材P14,并结合平时的了解进行思考,看谁知道的多.教师播放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圭表、日晷、沙漏、单摆等),并向学生讲解.【例3】如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物体的长度为cm.解析:秒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37s,如果分针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答案:337 2.50误差1.误差的概念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师:在前面的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测量的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别.在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在刚才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测量的结果也不同,你们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生1:不同的人操作仪器的反应快慢不同;生2:仪器本身不同;生3:不同仪器的精确程度不同.教师总结,并板书:板书:1.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2.引起误差的原因:(1)可能是测量者估读不准引起的;(2)可能是测量仪器本身引起的;(3)可能是测量方法、测量原理引起的;(4)可能是环境的温度、湿度引起的.2.如何减小误差教师接着提问:那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尽量小些呢?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使用精确的仪器测量,测量时正确规范地进行操作,完善测量方法、原理.教师归纳,强调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一般选取3~4次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板书: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利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宽.看谁的测量更精确.(3)使用方法:用手紧握秒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秒表分三步:①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走动;②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走动;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回零.规律总结:机械秒表的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则读31~59s.备课笔记Array特别提醒:在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若测量数据中出现有错误数据,应先剔除后计算.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熟悉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熟悉了刻度尺、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此外,请大家课后查阅有关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的资料,了解影响单摆摆动周期的相关因素.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谢谢!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14“想想议议”】解:人体上带着几把“尺”,如“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常人肩宽约为两个头长;上身约为三个头长;腿长约为四个头长;脚长约为一个头长;手长约为头长的三分之一;一个人两手虎口相合的周长约等于自己脖子的周长等.备课笔记思想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n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出其总长度L,则一个微小量的长度D=L/n.例如:测一页纸的厚度、细丝直径等.。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word教案 (1)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word教案 (1)
课题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
自主空间
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的实质就是比较;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
实验准备
投影片、米尺Biblioteka 教 学流程[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的地球绕着太阳转,说明有些物体在运动,包括地球,其自转一圈是24小时,公转一周是365天(一年)
1mm=1000μm=103m1μm=0.000001m=10-6m
1μm=1000nm=103nm 1nm=0.000000001m=10-9m
换算方法:
450m=_______cm450m=450×1m=450×100cm=45000cm
4500mm=_____m4500mm=4500×1mm=4500×(1/1000)m=4.5m
单位:公认的比较量。
二、长度的单位
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标准,即长度的单位。然后将待测物与长度单位比较就可测量长度。
1、国际单位制(一套单位)包括长度、时间、质量等。
2、长度在SI中的主单位:米(m)
出示米尺,使学生对米的长短有个大概的认识,并指出一般家用四方桌的边长是1米左右。
常用单位:千米km即公里、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③课桌的高约为750____;④常用的圆珠笔的长度约为1.5____。
【典型例题】
1.单位换算:(写出换算过程)
2.5m=_______cm
3.6μm=__ _____m
2.单位换算
(1)78.9km=dm=μm(2)100nm=mm=m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物理长度的测量方法;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理长度的测量方法、时间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时间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老师拿出一根铁尺和一个手表,询问学生如何测量铁尺的长度和时间。

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度和时间都是物理量,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2.导入新知(1)物理长度的测量方法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并尝试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长度。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直尺和卷尺等工具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用测量工具量取物体两端的位置,再看刻度上的数值,就能得出物体的长度。

(2)时间的测量方法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并尝试测量不同动作所需的时间,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时间。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手表和计时器等工具可以用来测量时间。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用测量工具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再计算时间差,就能得出动作所需的时间。

3.知识讲解讲解物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常用的测量工具,加深学生的理解。

4.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5.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

如:测量自己的身高或教室的长度,测量一个动作的时间等。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6.归纳总结总结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并与学生一起归纳相关的知识点和问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运动员跑100米约需要多少时间?如果用直显式计算机写一个计时程序,应该如何操作等。

2024-2025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一】第五章一、时间与长度测量

2024-2025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一】第五章一、时间与长度测量

20242025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一】第五章一、时间与长度测量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探究式学习与实践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时间与长度的测量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时间与长度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时间与长度的测量原理,掌握时间与长度的测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时间与长度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难点:时间与长度的精确测量及实际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时器、尺子、测量仪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等。

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发学生对时间与长度测量的兴趣。

2. 探究时间与长度的测量原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了解时间与长度的测量原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与长度的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课本的长度、测量跑道的长度等。

4. 成果分享: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讨论。

活动重难点:重点:时间与长度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难点:时间与长度的精确测量及实际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时间与长度的测量方法,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精确测量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时间与长度测量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家庭用品的长度、时间等。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时间与长度测量的创新实践,如自制计时器、测量工具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探究式学习与实践式学习的结合:我意识到,单纯的理论讲解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时间与长度的测量原理,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体验和理解这些原理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教案
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通过实验让学生在研究交流中经历探索发现,感悟实验的方法,从而建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相关的知识体系,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
度。

过程

方法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
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
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
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教学准备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提要
教学环节个人复备
一、复习旧知
师:要求同学们闭目凝神,当同学们听到老师说出“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情景?
学生列举脑海中呈现的情景:飞奔的火车、骏马;飞流直下的瀑
引入新课布;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
师:这些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学生列举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
师: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初步定义:所有运动物体的位置都在随时间而变化,进而提出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二、讲授新课(新知探究)
师: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
目测后交流目测结果
师: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汇报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的办法:用一张纸条(或一根线)、一拃或课本的宽度或三角板的一边长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来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的长短师: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
投影:P102“方法”: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单位。

投影:“信息快递”:SI制中长度单位及常用单位了解: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m)、微米(µm)和纳米(nm)看课本102页“信息快递”了学生讨论、交流后,会注意到大家的选取的标准五花八门,难以对不同课桌进行比较,即使对同一张课桌也不能方便的知道长比宽长多少,使他们体会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引出单位和测量。

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在使用前需先观察什么?如何正确使用?
学生:温度计在使用前需先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零点……
师:猜一猜,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与温度计是否相同?又有什么不
同?要求学生在观察刻度尺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尺,汇报观察结果,并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引导学生阅读P104“方法”——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让学生明辨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由学生归纳同为测量类仪器的温度计和刻度尺的异同点
学生比较、归纳:
相同点:1、使用前,须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3、记录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不同点: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师:用你准备的刻度尺测出课本的宽度,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师:思考讨论:
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
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这样有什么好处?
三、拓展延伸4、如图,厚木尺在测量时的放法与书本图示不同,为什么?学生讨论、作答
四、
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
五、
布置作业1、课本P.107.www.2
2、将自己的计算机的时钟与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同步(参见课文P.107第一自然段内容)
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常用工具:刻度尺(两成和分度值)
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常用工具:秒表
教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