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11《最苦与最乐》教学案 语文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最苦与最乐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最苦与最乐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学生查找资料。
2、发言介绍作者。
3、学生朗读展示资料。
4、学生讨论发言。
让学生认识作者的人生及其与课题的关系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放音频朗读。
2、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展示字词音义练习。
1、学生看着课文听朗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3、学生注音识词。
训练朗读能力
四、师生探究
教师展示问题:
⑴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⑵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 ⑶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⑷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结论:要在尽责任中寻找快乐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人因有责任而痛苦,也因尽责任而快乐,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你想解脱,就要尽责任,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弄清文章内容及结构
五、拓展训练
每周,我们的校长和值周老师都站在校门口护送同学们,这是他们把关爱同学的安全当成了一种责任。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当放学就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是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回家后,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负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这足见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未了责任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不是]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因为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
若能达观,虽老死也不苦。这些都有办法解决,唯有一种东西若不解除便像千斤重的担子压在肩头。
答应人的事没做,欠钱没还,受了恩惠没报答,得罪了人没赔礼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最苦与最乐》学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最苦与最乐》学案 语文版

11.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论题,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学习重点】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习难点】理清文章整体结构【课前积累】1.《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字,号,别号,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曾参与过“戊戌变法”。

本文选自。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卸.却()3.解释下列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达观:契约: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仁人志士:心安理得:【课上突破】(一)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而不能。

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1、2自然段)论述。

二、(3自然段)论述。

三、(4、5自然段)论述。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课后提高】1.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如释重负悲天悯人缆绳契约B.卸却失意良心纠缠C.任重道远监督圣贤豪杰D.自头苦海逃避解除赔礼2.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词语。

(1)分内应做的事。

()(2)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3)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课后反思】第11课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学习难点】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最苦与最乐》年级语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年级语文教案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警句或图片,让学生感受责 任的重要性,并引出课文主题。
课文解析
01
02
03
课文结构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 ,了解文章的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 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内容。
句子解析
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 行深入解析,引导学生理 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中的 观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 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 通过表演的方式理解人物的思想 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
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习题,帮助学 生巩固所学知识。
读后感
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总结自己在课 文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03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重点
重点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最苦与最乐》不仅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更是一篇充 满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应该能 够培养起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认识,形成积极向上 的情感态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 和思想,通过讨论、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情感态度。同时,教师还需要将文章的主题与学 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01
1. 《中国现代文学史》
03
02
详细描述
04
2. 《最苦与最乐》原著
3. 《最苦与最乐》研究论文集
05
06
4. 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
06
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
周计划
02
01
03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课文作者:梁实秋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分析并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读课文,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主题的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写作技巧的欣赏和借鉴。

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解读和领悟。

2. 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体会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梁实秋及其作品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最苦与最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文注释,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以及课文主题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解读课文深层含义。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 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实践。

(2)教师鼓励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11、最苦与最乐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11、最苦与最乐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最苦与最乐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一、教学内容本课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最苦与最乐》。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与体验生活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情,认识人生的苦乐,并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2.掌握本文的关键词语和句型,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感悟、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文重点涉及人生的苦与乐,重点是如何感受、体验、认识并理解人生的苦与乐。

难点培养学生深刻理解人生意义的能力,并掌握运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型。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法和讨论法相结合,注重学生自我发现和解释。

五、教学准备本节课需要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苦与乐的事例,如一些图片、故事等。

六、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以下问答来导入本节课:你认为人生中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人生中最乐的事情是什么?你们都经历过哪些最苦和最乐的事情?请举例说明。

步骤二:阅读请学生们认真阅读文章《最苦与最乐》。

步骤三:了解与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现场播放一些事例录音,直观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苦与乐。

步骤四:小组讨论和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成员互相分享生活中的苦与乐,自己如何面对,通过讨论来发掘人生乐的难忘瞬间和苦难中的正向价值。

步骤五:理解人生意义请学生就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回答以下问题:人生中“最苦”,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力量?人生中“最乐”,又有何种特殊的意义?步骤六:总结通过总结,豁发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作业请学生把今天的思考和感悟写在笔记中,并展开思考:“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苦与乐?”八、教学反馈教师通过观察、笔记、评估等方式来反馈学生的表现和收获,及时纠正不足,回馈教学效果。

九、教学注意事项•教师需要清楚分析和解读本文,以便扎实教学。

•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发现本课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应该注重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使教学过程更为高效和专业。

初中语文教案:最苦与最乐

初中语文教案:最苦与最乐

初中语文教案:最苦与最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思路。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提高语感。

(3)学会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最苦与最乐的深入思考,认识到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的态度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3)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思路。

2. 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 体会作者对人生最苦与最乐的深入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最苦与最乐》文本。

2. 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3. 相关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发学生对“最苦与最乐”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对比分析(1)引导学生对比课文中的不同观点,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

(2)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论点,进行深入分析,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批判性思维训练(1)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反驳,锻炼思维能力。

6. 创造性思维训练(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精品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精品教案语文版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梁启超一、教学目标: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3、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4、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三、教学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教学流程:(一)课文导入: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

“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展示课题:最苦与最乐(二)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著名的学者。

广东新会人。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字词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2、解释词语: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朗读感知,理清结构:1、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答案理清课文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2课时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2课时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一)简要认识作者平生及其为人处世的态度。

(二)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

(三)指引学生建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课时安排 2 课时三、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让学生谈谈他们心中所以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由此引入本文,请学生来看看梁启超的看法。

(二)课文讲析1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财产阶级改进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

从前修业于广州学海堂。

1889年中举人。

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万木草堂。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倡始“公车上书”。

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布《变法通论》等,主张“变法”“育人材”“开学校”“变科举”等。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同等学说和变法主张。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暮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全集》。

3剖析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圈出生字、新词,思虑本文的文体。

明确:谈论文。

(2)分段剖析①剖析第 1 段Ⅰ指名学生朗诵本段,共同指正错误。

Ⅱ办理较难的生字词。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独:不过,不过。

Ⅲ作者开头即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此开头为设问,引出全文要旨。

Ⅳ作者连用五个问句,逐渐切入主题。

Ⅴ人总感觉贫困、失落以及老死是最难过的事,但作者以为这些难过皆可超脱,唯一责任未了是没法解脱的。

Ⅵ指名学生简述本段粗心,老师增补。

②剖析第 2 段Ⅰ指名学生朗诵本段。

Ⅱ特别注意以下词语的意义。

打想法:在心中确立了一个方法,就是计划。

监察:从旁观察、敦促。

Ⅲ指名学生说明本段粗心。

Ⅳ本段课文剖析:承接前文“最苦”,作更详细的说明。

指出人生在世,不论对朋友、家庭、社会、国家以致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类难过没法解脱。

③剖析第 3 段Ⅰ指名学生朗诵本段。

Ⅱ特别注意以下词语的意义。

如释重任:仿佛放下了深重的负担,比喻去除心里的负担。

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教师寄语: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二、明确目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大抵()契()悲天mǐn()人2、解释下列词语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而道远: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

字,号别号。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俗语无入而自得孔子任重而道远孟子如释重负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

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1、学生自我我的收获我的不足2、师生共同七、当堂训练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认识到人生中的苦与乐是相对的,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苦与乐。

2.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生活中困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内容简介。

2. 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

3.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苦与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观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苦与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内容。

2. 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3. 分组讨论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苦与乐。

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进行评价。

2. 学生对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

3. 学生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后作业和阅读笔记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最苦与最乐》原文。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如文章、视频等。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4. 学生作业评价标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苦与乐,提高应对生活中困难的能力。

八、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讲解材料。

2. 准备问题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所需的实例。

3. 划分小组,分配讨论任务。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内容。

(语文版)《最苦与最乐》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

(语文版)《最苦与最乐》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

(语文版)《最苦与最乐》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点击浏览该文件点击浏览该文件点击浏览该文件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设想:本文是文言文,当以诵读为主,加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养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应重视文章的诵读和习惯的养成,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

其次,文章短小精悍,脉络清晰,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运用鲜明,因此,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

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

可我们同学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自由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扫除文字障碍。

同桌之间互读互听,指出并纠正错误。

指名朗读并及时评价集体朗读。

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养成“三看一查”的习惯)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认真阅读课文(看课文,看注释)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字词查找工具书(查工具书)看课后的探究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将自学得到的成果在小组内加以展示。

(小组互译、互评、互议,最大程度上理解课文。

)全班交流:组织学生翻译课文,学生评议,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

师生相互质疑,加深理解。

(三)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正反对比论证)1.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作适当补充。

最苦与最乐教案5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5篇

People who like to say that they are lucky, generally work harder than other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最苦与最乐教案5篇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一、课题释疑理内容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

之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我想先问问大家,发现课文标题的特点没有?生1:是一个并列短语。

生2: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

师:像这样的标题大家还见过吗?生3:本册还有一篇课文《重复与变化》。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标题好吗?生4:很好!很引人注目。

生5: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我们将这个题目改为“乐从苦中来”,行不行?生6:不行,__并不是写苦与乐的关系的。

师:那就改成“苦与乐”,可以巴?生7:也不行,改后的题目太宽泛了。

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也就是“最苦”和“最乐”的事。

生8: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最苦和最乐的事各是什么。

师:作者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到底是什么呢?生9‘: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能找到证据吗?生10:第l段开头写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第3段开头写到“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师:看来最苦与最乐的事都与责任有关系。

(板书:未尽――责任――摄苦;尽一责任――最乐。

)看来题目不能改了,改了与__内容不太相符。

那将题目改成“最乐与最苦”,总可以吧?生11:还是不能改,因为__的顺序是先写最苦,后写最乐。

师:除了顺序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生12:一般说先苦后甜,先写苦,再写乐,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生13:这种“最苦”,一般的人不容易体会,放在前面写引入注意些。

师:俗话说,快乐易写,痛苦难描,所以作者将“最苦”先写,重点写。

那__到底哪些地方写“最苦”,哪些地方写“最乐”呢?生14:第l、2段写最苦,第3段写最乐。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秋学期 最苦与最乐教案 语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秋学期 最苦与最乐教案 语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秋学期最苦与最乐教案语文版教学目标:(一)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二)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

(三)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二、作者作品介绍(画面呈现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约2分钟)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

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配画课文朗读,预习指导。

(插入录音7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再加8分钟:请学生边听录音,边把第1、2、题的答案记在笔记本上,第3题可以再让学生核对一下课文,第4题可以查字典。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些点评,共约17分钟。

)⒈根据朗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契.( )约②揽.( ) ③悲天悯.( )人qìlǎn mǐn⒉根据朗读,填空:①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知足、安分、达观、责任⒊学生讨论,并完成下列练习: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最苦与最乐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尽到亦能覆舟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以下是整理的最苦与最乐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伙儿借鉴与参考!《最苦与最乐》教案、教学目标:•学习本篇课文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明确基础上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的放矢及语言表达能力。

用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正义感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交流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放假出去旅游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生活中什么最苦?让大家一起分担。

生活中什么最乐?让大家一起分享。

二、导入课文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质询,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钻研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阅读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莱桑代利县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会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五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之事。

该编出的事没有做完,便如同有几千斤重担像是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骂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之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会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仔细体会作者凝练流畅的语言风格2、树立学生的责任感,注重品德修养的提升。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来自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首先问同学们一个都有话可说的话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感到最苦与最乐的事吗?把你们生活中最苦的事说出来。

我们一起分担,把你们生活最快乐的事也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老师我也有最苦与最乐的事,我最苦的事是承担着来自学校、社会与家庭赋予的教育你们的`重任,各方面的压力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压力,我最乐的事是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看到你们健康茁壮地成长,今天我们走进梁启超,去聆听一下他的心声。

二、作者介绍(幻灯片放映)三、首先迅速读完课文,全文共5段,第一节,我们根据文章内容来填写以下空格。

1、是人生最大的痛苦2、是人生最大的快乐3、人生应当,而不能。

这三句话是阐释作者的苦乐观,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第1句对应文中1、2段,第2句对应文中第3段,第3句对应文中第4、5段,这篇议论文结构很清晰,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来写的。

四、逐层分析。

1)首先看最苦的部分(1、2段)①作者认为:贫穷、失意,老死是最苦的事吗?[不是]为什么?明确:它们都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远观。

②作者顺势指出人生最苦的事,找出原句,那么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责任”最苦呢?明确: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二)第二部分是进一步在第一部分基础上的论述,指出了种种负责任的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作者举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因为对他人没有尽到责任而产生痛苦的实例?明确: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思惠未报,得罪人未赔礼。

这是用生活中生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属于议论文中的“举例论证”这里生活中生动事例就属于“事实论据”。

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分析作者是怎样阐明论点的.2.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脉络.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脉络.2.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难点:1.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分析作者是怎样阐明论点的.2.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脉络.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初中课本有梁启超写的一篇议论文,名为<少年中国说>,文章中作者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精神,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箠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

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精选最苦与最乐教案三篇

精选最苦与最乐教案三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最苦与最乐教案三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与文章的脉络。

2.学习作者如何讲责任与未尽的苦处与乐处,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章提到的责任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与脉络。

2.难点:理解责任的内容,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说苦乐1、谈话导入新课。

2、读课题看看标题的组成有什么特点?二、自读自悟1、介绍略读方法。

2、给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学习。

自读提示内容:用换标题的方式理解文章《苦与乐》——结合课文内容找观点《最苦与最乐》——结合旁批提示理清思路3、学生自读学习三、互动质疑1、既然讲的是苦乐,为何标题不是《苦与乐》?2、《最苦与最乐》能表现作者思想,为何标题不是《最苦与最乐》?教师围绕自读提示,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明确课文内容与结构。

四、点拨反馈(结合实践,谈苦乐)1、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围绕“你还觉得苦吗?”谈苦乐。

五、感悟分享(补充资料,自主展示,说责任)1、根据课后阅读提示明确“责任”。

2、给出梁启超的资料,感知“责任”。

六、总结拓展(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引导拓展)谈收获,明责任。

七、推荐作业。

1、微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作者是如何把责任与苦乐这么大的话题说的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再读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试从写作上分析一下(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2教师寄语: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最苦与最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收集资料,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态度。

2、学习议论文知识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答题技巧。

2、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谈谈他们眼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情,由此导入到梁启超眼中的“最苦与
最乐”。

二、走进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

1889年中举人。

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

1898 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预习检测:
1、字音: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
2、词义
①失意:不得志。

②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③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④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⑤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说出课文中印象最深的句子、段落,并简要分析,引导其他学生思考,
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分小组进行分析。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答疑)
明确: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
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
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
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二)“价值观”探究
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五、合作探究:
第1自然段:
1. 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
上、观念上去排解。

2. 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1. 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
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 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
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
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 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

第1段提出观点,第2
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六、精读品析: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2、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3、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4、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
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5、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
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七、拓展延伸:
1、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
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
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
“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
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
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
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

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
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2、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
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
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最乐
贫?失意?老、死?知足、安分、达观(不苦)现象
欠钱没还如释重负
负恩惠未报尽心安理得
责得罪人没赔礼责吃苦——真乐
任该做没做任(苦乐循环)本质
勇于责任,不逃避责任,能享受真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