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4 精品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故”“去”“汤”“遗”“若”“趋”等实词的词义及“引刀趋机”“嗟来之食”“盗泉之水”等典故2、理解故事的所包含的思想意义3、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对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知识、历史典故的理解教学设想一课时,在诵读的基础上,点拨关键词语,让学生复述,在此基础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至于表达技巧等相机略提即可。

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强不知为知,不懂装懂。

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作言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二、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试读将读不准的字划出来。

(二)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并参照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三)学生齐读(四)学生复述故事通过学生的复述了解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及时作出校正。

(六)讨论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2、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的态度怎样,可以看也孔子的什么品质?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三、学习《乐羊子妻》(一)试读(二)教师正音后范读(三)学生朗读(四)点拨重点词语(五)学生复述(六)讨论1、这个故事写了乐羊子的妻子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2、第一件事她用什么办法说服丈夫的?表现了乐羊子妻的什么品格?你同意乐羊子妻的做法吗?有没有“捐金于野”必要?3、第二件事,她又是用什么方法说服丈夫的?表现了她什么品格?4、我们从乐羊子妻的身上学到什么?四、现场表演《两小儿辨日》五、作业见练习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篇二1、过程活动化。

我们可以把学生课堂活动是否充分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标尺。

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升华精神的活动,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

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五篇】篇二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相关日月的诗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难点: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

《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水平、理解水平。

2.讨论点拨法。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备课。

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设计:(一)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导入设计:同学们,对于“夸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我们耳熟能详。

在当代作家巴金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诗《日》和《月》中,则赋予了它们别样的深意。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

(板书文题、作者)。

2. 明确目标(略)(二)自主学习(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1)《日》一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2)《月》一文中的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的哪些词句表现了这点。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略)2.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日》文中写“飞蛾”、“夸父”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2)、《日》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3)、《月》文中的句子“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月》文中“嫦娥奔月”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文意回答。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二课《短文两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二课《短文两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二课《短文两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2.短文两篇【教学构想】《走,看云去》是一篇托物咏志的抒情散文,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1.品味语言。

对语言的品味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词语本身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揣摩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深层含义,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是:初读感受——品读领悟,让学生在读中去感知,在读中去品味。

2.体会思想感情。

通过对语言的品味,让学生体会情感,揣摩作品内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强调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自主性。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使探讨的问题更深入,更有代表性。

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短文的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4.学会合作、交流,在阅读中体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读的基础上,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引导学生感悟并珍重人生的“第一次”。

难点:在自主阅读,分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安排]两课时1.由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老师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情感。

2.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共同探讨。

最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封面范本)设计主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学科:学校:授课教师:日期:二〇年月日(内容范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陋室铭(刘禹锡)一、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文。

(2)理解短文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3)掌握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短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短文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对短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以提问、讨论、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导入方式:提问导入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短文吗?短文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体会短文的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探讨问题:(1)短文主题思想是什么?(2)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有哪些?4. 讲解与示范讲解内容:对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并进行示范。

5. 课堂练习练习任务:让学生进行短文的朗读和背诵,以及运用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行为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内容是否难易适度,教学过程是否有序等。

2. 学生学习效果反思: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短文的理解程度,对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八、教学拓展1. 拓展阅读:教师可以推荐与本课短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五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2.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4.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5.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6、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蕴含的美感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áng) 一撮灰(cuō) 皓月(hào )妲娥(héng)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ya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yang,日出。

二、导入二、导入: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

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

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学生朗读《日》一文。

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课《短文两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课《短文两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课《短文两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3、社戏【教学构想】学生在学习鲁迅的这篇篇幅较长,内容较深,时代气息不浓的文章时,老师能否找到一种办法来唤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呢?又怎样让这堂课开放而有活力呢?于是我考虑到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注重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展开思维,体会、理解、感悟、思考,这样才能理解材料,理清层次,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这样本文的主旨就不难理解了。

2.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积极探索,主动实践,大胆表现自己的感悟、心得,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就会注重学生的个性检验,凸现新课标的倡导精神。

3.语言的品味,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重点,让学生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细细品味,引导学生从字句、修辞等不同的角度去品味,不光品味到其中的景色美,还能品味到其中的人性美等。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感受文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难点:正确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1.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查阅有关绍兴“社戏”的资料,了解这种乡村戏剧。

3.搜集鲁迅的有关文章,并将优美文段摘抄下来。

[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播放《童年》的音乐)师: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惜和回忆的美好时光,童年的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这儿有一首诗是这样来写童年的:“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冬,永在我记忆的深处。

初二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精选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精选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精选教案初二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精选教案你喜爱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初二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初二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运用比方、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消失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消失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方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非常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状况。

分小组竞赛,检查积累材料的状况。

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留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名人读书的趣事: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列宁读书趣闻马克思读书趣闻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导入新课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诞生贵族家庭。

剑桥高校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同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指导同学朗读课文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非常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学问归纳、总结。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重点】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难点】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一课时学习《行道树》一、看导语,默读《行道树》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三、朗读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方法:《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

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⑴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⑴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⑴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⑴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⑴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哲理性语句,三个关键词。

老师点拨:⑴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⑴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⑴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短文两篇》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 课文《荷塘月色》的阅读与解析。

2. 课文《秋天的怀念》的阅读与解析。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荷塘月色》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2. 课文《秋天的怀念》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2.2 教学难点1. 对课文《荷塘月色》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技巧的理解与分析。

2. 对课文《秋天的怀念》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技巧的理解与分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表达进行深入解析。

3.2 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 利用黑板和PPT辅助教学,清晰展示课文结构和重要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2.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荷塘月色》和《秋天的怀念》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内容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4. 修辞分析: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技巧。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短文两篇》的内容。

(2)掌握每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方法。

(3)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道德品质。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短文两篇》的内容。

(2)掌握每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方法。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道德品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 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短文两篇》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短文两篇》,理解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具体案例,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文章观点的理解。

(2)强调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 选择一篇课外文章,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论证方法进行分析,不少于300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5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5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5篇《短文两篇》教案篇一短文两篇学习目标: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重点: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②列举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设置精当的思考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

第一课时《行道树》学习内容: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课文导入: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

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情况,表演自编的朗读剧,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识记字词整体感知①思考质疑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探究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

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

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观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充满和细腻寂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

1927年旅居法国。

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到日本。

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

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成»、«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短文两篇》的内容。

(2)分析并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3)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短文两篇》的内容和主旨。

(2)分析和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运用文学语言进行表达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2. 参考资料:相关文学作品、写作指导书籍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对《短文两篇》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两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标记出不理解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准备与同学交流。

3. 课堂讲解:(1)老师讲解《短文两篇》的内容和主旨,解答学生的疑问。

(2)老师分析和解释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理解。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评价。

5. 写作练习:(1)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自然环境或社会问题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包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运用。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一-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一-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短文两篇教案示例一-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短文两篇教案示例一三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

2.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事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德育渗透点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1.领略祖国山河的锦绣壮美。

2.体会语言的生动简练、精彩优美。

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应注重朗读。

先自读课文,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

应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泳体会,获得美的享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作者描写景物四季的不同特征。

解决方法:反复吟诵、体味。

2.难点: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生动的写实与形象的夸张相结合。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3.疑点:作者怎样在写景中渗透感情的,意图是什么?解决方法:学生讨论。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及相关软件(《三峡风光》)六、师生互设计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反复吟诵,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补充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三峡》。

七、教学步骤导语我们一起背诵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结尾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我们都知道,这一段通过比喻介绍了春天的新、美、强的特点,凡事凡景都有其特点。

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郦道元的《三峡》,看三峡有怎样的特点。

(一)整体感知,突出重点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略,副词;大略,几乎。

阙同缺。

自,假设连词。

若,羲,日光,此指太阳。

襄,冲,漫。

8《短文两篇》教案(4套)(人教版初二下册)《短文两篇》教案2

8《短文两篇》教案(4套)(人教版初二下册)《短文两篇》教案2

8《短文两篇》教案(4套)(人教版初二下册)《短文两篇》教案2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明白得,并鼓舞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摸索、质疑、探究,也确实是一份专门的贺礼吧。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明白得作品内涵;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明白得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摸索和观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课前预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奇;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要紧作品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2003年11月25日,一个专门的生活。

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确实是对老人的迟到的咨询候。

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确实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请大伙儿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确实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

同时,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佩服,怀念的态度。

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期望。

三、阅读探究«月»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寂静吧。

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予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际共现在。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

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想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教学目标3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山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

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自康乐以来,
..之仙都
....。

实是欲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
之意。

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班级交流
美。

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

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四、背诵默写
自背、互背、最后当堂默写
五、佳句运用
本文和《山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作业布置
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
4、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什么不同?
【附相关资料】
【注解】
①〔交辉.〕辉映;〔四时〕四季
②〔歇〕消散
③〔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④〔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⑤〔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⑥〔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预习要求:
1.解决生字词注音;
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3.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
4.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1.导入:
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2. 疏通文意
1) 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 ì) 寝(q ǐn ) 藻(z ǎo ) 荇(x ìng ) 2) 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 解决重点词语(投影)
欣然:高兴地 念:思考、想到 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 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3. 研习课文
1)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2)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
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4)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遂 盖 但
于是
原来
只,只是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4. 板书设计
5. 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6. 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描绘 —— 庭中月色 追求 —— 美好事物
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人生观
贬官 谪居
7.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8.作业
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