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州画舫录卷四

合集下载

从《扬州画舫录》看清中叶地方戏曲的发展

从《扬州画舫录》看清中叶地方戏曲的发展

从《扬州画舫录》看清中叶地方戏曲的发展摘要:《扬州画舫录》记载了清代中叶地方戏曲的蓬勃发展。

其对花部剧班、演员演技与“花雅争胜”等形象描述,客观反映了地方戏曲不可遏阻的历史趋势和中国戏曲嬗变突进的时代潮流。

关键词:戏曲艺术;李斗;地方戏曲;“花雅争胜”;清代中叶中图分类号:J809文献标识码:A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戏曲作家李斗撰有笔记名集《扬州画舫录》。

其书卷五(新城北录下)、卷九(小秦淮录)、卷十一(虹桥录下)等,以较多笔墨记载扬州舞台上演出的昆剧和各种地方戏剧(花部)、曲艺(扬州清曲、评话等)的情形,评述了戏曲演员的表演艺术,展示了清代康乾时期辉煌灿烂的戏曲文化。

尤其是作者对花部剧演员演出、演技水平及“花雅争胜”的客观记叙,既表现了作者独具的慧眼和进步的戏剧观,也昭示了地方戏曲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与中国戏曲历史嬗变突进的时代潮流。

一《扬州画舫录》(以下简称《画舫录》,括注只标明卷数)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对当时盛行的“花部”戏曲的记录。

所谓“花部”,言其花杂不纯,则指与“雅部”(昆腔)相对的各种地方声腔剧种。

乾嘉时期,处于南方戏曲中心的扬州,雅部观众主要限于市区范围内的士大夫和腰缠万贯的盐典商人,而在城市市民和城郊四乡的老百姓中间,花部的各个剧种却蓬勃发展,形成与雅部昆剧分庭抗礼的局面。

《画舫录》对此时花雅争胜的状况作了客观叙述,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花部剧勃兴不可阻遏的历史趋势。

《画舫录》卷五开头部分即写道:“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

”这段记载可见戏剧演出的经费系由扬州盐典富商提供。

另一方面,花部剧能与雅部戏曲一同以备大戏的事实表明,尽管一般学士大夫顽固地无视这种现实,力欲鄙弃新声,统治者惊恐不安,必图“严行禁止”,但花部剧的发展毕竟已汇成燎原之势,阻挡不了。

《画舫录》卷五专门介绍了清乾隆时活跃在扬州一带的花部戏剧的演出及声腔剧种的流变等情况。

扬州天宁寺

扬州天宁寺

扬州天宁寺相传为东晋谢安别墅,同时代的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在此翻译华严经,至今尚存华严阁,明代该寺高僧道彝曾奉史日本,清代时乾隆于寺西建行宫,曹寅受康熙之命,在此刊刻全唐诗,博物馆本身就是文化博物的丰碑。

扬州天宁寺曾名噪一时,位居扬州八大名寺之首,“淮南第一禅林”,比大明寺还要红火,更有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的行宫,其文化历史底蕴颇丰。

几经星换斗移,面目渐颓,盛名渐隐,今人多有不知。

古扬州城曾有七门之一的“天宁门”,门内有“天宁街”,门外正对的就是天宁寺。

李斗描述乾隆年间的天宁门内外,那是相当的热闹。

“扬人无贵贱皆戴花”。

此处设早间花市,附近梅花岭、傍花村、小茅山、雷塘的花农清晨担花入城、叫卖于市。

清帘沽酒、茶肆品茗、游人如织。

“游屐入城,山色湖光,带于眉宇。

蒸鱼煮笋,尽饮纵谈,率在于是”。

这里的山僧茶馆吸引游人。

曾在此生活过的郑板桥有联曰:“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天宁门架有红栏钓桥,桥外“华表屹然”,下为天宁寺大山门(《扬州画舫录》卷四)。

按李斗的描述,找到了天宁寺的大山门。

“华表屹然”处早已辟为沿河马路,窄而通车,川流如梭。

想拍张无车干扰的照片都有些胆战心惊。

山门对面河上有桥,一个极普通的石头桥,大概这里就是李斗描述的“红栏钓桥”的位置了。

桥左不远处有御碑亭,康乾二帝在此登舟游览保障湖(瘦西湖)的御码头。

康熙有诗曰:小艇沿流画桨轻,鹿园钟磬有余清。

门前一带邗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

山门门头刻有“勑赐天宁禅祠”牌匾,传为宋徽宗所赐,大不可信。

估计最多为康熙或乾隆所赐。

门后有乾隆四十九年《南巡记》碑文。

这里多次作为康乾二帝巡视江南扬州一站的行宫,当时的荣光是可以想象的。

李斗说,康乾二帝在扬州城南瓜洲的高旻寺旁也有一个行宫。

因寺中有“天中塔”,行宫称为“塔湾行宫”,该地被皇上赐名“茱萸湾”。

来往行程先住塔湾行宫,第二天策马至平山堂,再换湖船到天宁寺行宫。

第一段路“以马便于船,且百姓得以近光”云云(《扬州画舫录》卷七)。

_扬州画舫录_版本初探_王伟康

_扬州画舫录_版本初探_王伟康

一年壬申 ( 1872) , 为两 淮 盐运 使方 濬 颐据 原版 重 印并 作 后序 。乾隆乙 卯 初刻 本 的 缺 憾是 未 及 将 诸家 题 词 收 入 , 唯有同治重印本增补各序、 题词和后跋 , 方弥补了 初刻 本的不足。其中 , 阮元二跋俱由 画舫 录 而发 , 且道出 了 扬州园林衰败过程和 兴衰根源 , 可谓为 画 舫录 的续笔 , 是珍贵的信史资料。 幸方濬 颐重印 此书时 将其 跋收在 卷 末。这些序跋和题 词的 增 补 , 对后 人了 解 画舫 录 成 书 经过极有帮 助 , 也一 定程 度上 补充 了 此书 未曾 述 及的 内 容。如谢国祯先生在 明清笔记谈 丛 中指 出 : 北京图 书 馆所藏乾隆原 刻本多 李斗 所著 的自 序 ; 而 ( 方 濬颐 ) 补 刻 本增加了各家题词 和扬州 草河、 新 城、 小 秦淮、 虹 桥、 蜀冈 各区的画图 , 颇 便于 读者 , 惟版 片已 多 模糊 , 文 字 间有 错 讹 , 不免 为 是 书之 累。 按 : 扬 州 园林 品 赏 录 ( 2002 年 版 ) 言 同治刊本 , 于卷首刊袁 枚、 谢 溶生、 阮元、 李斗与 方 濬颐五序 ( 398- 399 页 ), 又言 但阮元所写的序 , 并 未收 入同治重印 本 , 而是 收在 1959 年中 华书 局排 印 本 ( 402 页 ) , 存在矛盾之处。笔 者在扬 州市图 书馆所 查同治重 印 本三套皆无阮元序 , 当以朱 江先生 后说为 准 ( 清光绪石 印 本始收有阮元 序 ); 并 述 题词 五 十二 首 ( 399 页 ), 不 知 何据 , 而据笔者统计 , 计有题 诗 93 首 ( 含李斗 和诗 6 首 ), 词 12 首。
二、 同治重印本
简称 重印本 。 18 卷 , 首一 卷 , 6 册。时 在清 同治十

从《扬州画舫录》管窥乾隆时期扬州画派众生像

从《扬州画舫录》管窥乾隆时期扬州画派众生像
志, 得六 十六人 , 而 国朝画家 不过 十 四人 , 皆扬 州 土
体, 他们佳作纷呈 , 生机勃 勃 , 对 当时及后 世形 成 了 极大影 响, 后人将这一批画家群体统称 之为“ 扬 州画
派” 。清代李斗 所 著 笔记 集 《 扬 州 画舫 录》 注重 实
录, “ 以地为经 , 以人物记 事为纬 ” , 以详 实的资料 记 录了乾隆时期扬 州一地 各方 面社会 生活状 况 , 记 录了乾隆时期大量 生活 于扬州地 区 的三教九 流 、 各 色人物 , 被誉为 清代扬州 的百 科全 书。其 记 录的时
鼎盛 时期 , 一时天下无 左 。全 国的文 化艺术 英才 汇 集 于此 , 英杰辈 出, 王 士稹 主持的“ 红桥 修禊 ” 盛会, 更是将扬州地 区的文化艺术活动推 向高峰 。在这股 文化艺术创作集 体 喷涌的浪潮 中, 涌 现 出一 批标新
物 记事为纬” 。在 每卷 的结构安 排上 , 遵循 “ 以景 带
画舫 录》中就记 录 了 1 6 0余名扬 州画派的画 家。李斗在记 录他 们时 以类相从 , 采用写 意式手法 , 点 面结合 、 重
点 突出, 使得人 物形 象风神入妙 , 构成 了乾隆 时期扬 州画派众生像 。从 中可 以体现 出扬 州画派的创 新、 专精、 会通精神 , 值得今天扬 州画坛 学习。
坛热 闹非凡 , 出现 了以“ 扬 州八怪 ” 为代表 的画家群
《 草河 录下》 。在《 草河 录下》 中, 李 斗称 : “ 扬州 书画
家极 多 , 兼 之过客往 来 , 代 不乏 人。考 之志乘 , 书 画 无专 门 , 皆附人方伎 部 。而 康熙 , 较 前 略多 。迨甘 泉 分 县修
人, 总数达 1 6 5人。这 1 6 0余名 画家 的记录 , 虽 然大 部分文字都 比较 简短 , 但 总体 上都 交代清 楚 了他 们 的姓名 、 籍贯 、 画艺专长 、 师承关系等 内容 , 其 中重要 者还加 以文字 , 记 录画家 的个性 、 轶事 、 影 响等 内容 。

《扬州画舫录》摘录

《扬州画舫录》摘录

《扬州画舫录》摘录花架有一面夹堂之分,方象眼诸式,盖以围护花树之用。

诸园皆有之,多种宝相、蔷薇、月季之属,谓之架花。

架以见方计工,料用杉槁、杨柳木条、薰竹竿、黄竹竿、荆笆、籀竹片、花竹片、绳。

花树价值有常,保固有限。

保三年者:千松、小马尾松、大小刺松、罗汉松、小柏树、青杨、垂柳、观音柳、山川柳、柿树、栗树、核桃树、软枣树、桑树、梧桐树、秋树、槐树、红白樱桃树、接甜枣树、苹果树、槟子树、李子树、千叶李、沙果子树、莎罗树、石榴树、小白果树、梨子树、红梨花、玉梨花、锦堂梨、香水梨、珍珠花、山里红、紫丁香、白丁香、红丁香、红白丁香、百日红、棣棠花、文宫果、山桃、白碧桃、红碧桃、波斯桃、粉碧桃、鸳鸯桃、千叶杏、大小山杏、接杏树、大玫瑰、马英花、兰枝花、白梅花、红梅花、黄刺梅花、佛梅花、采春花、红黄寿带、藤花、紫荆花、明开夜合花、十姊妹、扒山虎、山葡萄、芭蕉、贴根海棠、朱砂海棠、垂丝海棠、龙爪花、白玉棠花、菠子、长春花、金银花、沙白芍药、杨妃芍药、粉红芍药、千叶莲芍药、大红芍药、菠利诸种;保二年者:西府海棠;不保年者:大柏树、大罗汉松、头二号马尾松、大白果树、小山里红、小玫瑰榛子果、欧子果诸种。

京师以车载论,城内每一车给价二钱,出城十里内,加给一钱;十里外海里加给二分。

如人夫抬运,照人数给工。

湖上树木,多自堡城来者,无水通舟,故仅照人数给工之例。

匾有龙头、素线二种,四围边抹,中嵌心字板,边抹雕做三采过桥,流云拱身宋龙,深以三寸为止,谓之龙匾;素线者为斗字匾。

龙匾供奉御书,其各园斗字匾,则概系以亭、台、斋、阁之名。

厅事犹殿也,汉、晋为“听”,六朝加厂为“厅”。

《老学庵笔记》云:“路寝,今之正厅,治官处之厅多厂,今谓厂厅。

”《灵光赋》云“三间两表”,即今厅之有四荣者;如五间,则两稍间设子或飞罩,今谓明三暗五,宋排当云“三间五<广架>”,《辍耕录》云“三间两夹”,皆是也。

湖上厅事,署名不一:一曰“福字厅”,本朝元旦朝贺,自王公以下至三品京堂官止,例得恭邀颁赐“福”字,各官敬装匾、供奉中堂,以为奕世光宠。

《扬州画舫录》、《吴门画舫录》、《秦淮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吴门画舫录》、《秦淮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吴门画舫录》、《秦淮画舫录》《扬州画舫录》作为扬州文化的一个坐标,问世于乾隆六十年。

付梓后,很快风行,不久模仿之作纷纷出现。

最有名的,要数西溪山人的《吴门画舫录》、个中生的《吴门画舫续录》、捧花生的《秦淮画舫录》和《画舫余谭》。

虽然几种《画舫录》让人看到了明清时代,南京、苏州、扬州三地相似的风月繁华,但就文化价值、实际成就和客观影响来看,《扬州画舫录》与其余皆有天壤之别。

与其他狭义的画舫不同,《扬州画舫录》描绘的是一个广义的画舫,通过对帝王、官僚、文士、平民、倡优、工匠、乞丐、园林、街巷、琴棋、书画、武林、医家等众生态的记录,将一座城市的风情文化定格成了一个最鲜活的历史样本。

当今盛世,谁又能为新时代的“扬州画舫”续上一卷新篇章呢?乾隆年间,一个名叫李斗的扬州书生花费三十年光阴,孜孜不倦地记录自己的亲见亲闻,结果积字二十万,成书十八卷。

《扬州画舫录》不但成了扬州繁华之信史,也使得作者名垂青史。

《扬州画舫录》作为扬州文化的一个坐标,问世于乾隆六十年(1795)。

这一年意味着康乾盛世的终结,也意味着扬州繁华的终结。

书付梓后,很快风行,不久模仿之作就出现了。

最有名的,要数西溪山人的《吴门画舫录》、个中生的《吴门画舫续录》、捧花生的《秦淮画舫录》和《画舫余谭》。

【吴门画舫录】苏州歌姬实录西溪山人的《吴门画舫录》,不分卷,书前有沈廷炤、郭麐、吴锡麒、汪廷楷、彭兆荪五篇序言。

有两篇序言标明的时间为嘉庆乙丑和丙寅,也即1805年和1806年。

这距离《扬州画舫录》的刊布大约十年。

吴门是苏州的别名,故书中所记都是苏州故事。

《吴门画舫录》记载倡伎数十人,或详或略,或长或短,述其姓名、容貌、技艺、逸事。

作者虽然优游于花丛,但文字并不邪淫。

如对书中第一人杜凝馥这样写道:“杜凝馥,字宛兰,行三,居下塘。

柔情绰态,一时有牡丹之目。

性爱兰,碧箔银床,香盈一室,既对美人,复挹骚客,过者往往流连忘返。

”非但不涉情色,相反对那些被迫堕入平康的女性抱有深切的同情。

《扬州画舫录》诗句

《扬州画舫录》诗句

《扬州画舫录》诗句1. “水则洋洋然回渊九折矣,山则峨峨然隥约横斜矣,树则焚槎发等桃梅铺纷矣,苑落则麟落布列砰然阴闭而霅然阳开矣。

猗与休哉,其壮观异彩,顾陆所不能画,班扬所不能赋也。

”2. “虹桥禊,元崔伯亨花园,今洪氏别墅也。

洪氏有二园,“虹桥禊”为大洪园,“卷石洞天”为小洪园。

大洪园有二景,一为“虹桥禊,一为“柳湖春泛”。

是园为王文简赋《冶春诗》处,后卢转运禊亦于此,因以“虹桥禊”名其景,列于牙牌二十四景中,恭邀赐名倚虹园。

园门在渡春桥东岸,门内为妙远堂,堂右为饯春堂,临水建饮虹阁,阁外“方壶岛屿”、“湿翠浮岚”。

堂后开竹径,水次设小马头,逶迤入涵碧楼。

楼后宣石房,旁建层屋,赐名致佳楼。

直南为桂花书屋,右有水厅面西,一片石壁,用水穿透,杳不可测。

厅后牡丹最盛,由牡丹西入领芳轩。

轩后筑歌台十余楹,台旁松柏杉槠,郁然浓阴。

近水筑楼二十余楹,抱湾而转,其中筑禊亭。

外为临水大门,筑厅三楹,题曰“虹桥禊”。

旁建碑亭,供奉御制诗二首。

一云:“虹桥自属广陵事,园倚虹桥偶问津。

闹处笙歌宜远听,老人年纪爱亲询。

柳拖弱絮学垂手,梅展芳姿初试颦。

预借花朝为上巳,冶春惯是此都民。

”一云:“情知石墅郡城西,遂舣兰舟步藓堤。

花木正佳二月景,人家疑住武陵溪。

笙歌隔水翻嫌闹,池馆藏筠致可题。

片刻徘徊还进舫,蜀冈秀色重相。

”妙远堂,园中待游客地也。

湖上每一园必作深堂,饬庖寝以供岁时宴游,如是堂之类。

联云:“河边淑气迎芳草(孙邈),城上春阴覆苑墙(杜甫)。

”堂右筑饯春堂,联云:“莺啼燕语芳菲节(毛熙震),蝶影蜂声烂缦时(李建勋)。

”旁通水阁十余间如曲尺,额曰“饮虹阁”,峭廊飞梁,朱桥粉郭,互相掩映,目不暇给。

涵碧楼前怪石突兀。

古松盘曲如盖,穿石而过,有崖峻テ秀拔,近若咫尺。

其右密孔泉出,进流直下,水声泠泠,入于湖中。

有石门划裂,风大不可逼视,两壁摇动欲摧。

崖树交抱,聚石为步,宽者可通舟。

下多尺二绣尾鱼,崖上有一二钓人,终年于是为业。

《扬州画舫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扬州画舫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扬州画舫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扬州画舫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史料笔记。

杨州画舫录卷四

杨州画舫录卷四

●卷四◎新城北录中拱宸门在新城西北,亦曰天宁门。

城内天宁坊,亦曰天宁街,名起于城外之天宁寺也。

寺左有兰若,为寺中东园下院。

北折为东园便门,又东折为梅花岭。

寺右有杏园,为寺中西园下院。

沿岸入丰乐街过街楼岔路,分上下买卖街抵北门。

天宁街口乃古天宁寺山门旧址,旧有华表,俗称牌楼口。

牌楼高二十丈,额曰“朝天福地”。

宇下蝙蝠以万计,又称其地为“万福来朝”。

柱下栖乞儿数百。

迨改建新城,寺在城外,华表遂废。

天福居在牌楼口,有花市,花市始于禅智寺,载在郡志。

王观《芍药谱》云:扬人无贵贱皆戴花,开明桥每旦有花市。

盖城外禅智寺,城中开明桥,皆古之花市也。

近年梅花岭、傍花村、堡城、小茅山、雷塘皆有花院,每旦入城聚卖于市,每花朝于对门张秀才家作百花会,四乡名花集焉。

秀才名纟遂,字饮源,精刀式,谓之“张刀”。

善莳花,梅树盆景与姚志同秀才、耿天保刺史齐名,谓之“三股梅花剪”。

其后张其仁、刘式、三胡子、吴松山道士效其法。

纟遂子居寿,字仁粹,号旧山,穷而工诗。

扑缸春酒肆在街西。

游屐入城,山色湖光,带于眉宇,烹鱼煮笋,尽饮纵谈,率在于是。

青莲斋在街西,六安山僧茶叶馆也。

僧有茶田,春夏入山,秋冬居肆,东城游人,皆于此买茶供一日之用。

郑板桥书联云:“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青龙泉本在天宁寺内。

西域梵僧佛驮跋ヌ罗在寺译《华严经》,有两青蛇从井中出,变形为青衣童子供事,故以名泉。

既建新城,泉界入天宁门内。

雍正间,寺僧理宗募买隙地,勒石其上,旱年亦多于此祈雨。

乾隆戊子后,泉竭遂不复浚。

至今理宗碑石尚嵌壁间。

天宁门为新城七门之一。

前明太守吴平山浚西北城壕,以石堤。

太守郭光复石壕堤,未竟者四百余丈。

故今城外钓桥西皆石岸,东皆土岸。

天宁寺居扬州八大刹之首,寺之始末基址,郡志未经核实,故古迹多所重出。

考志载天宁寺在新城拱宸门外。

世传柳毅舍宅为寺,寺有柳长者像。

又传晋时为谢安别墅,义熙间,梵僧佛驮跋ヌ罗尊者译《华严经》于此。

右卫将军褚叔度特往建业请于谢司空琬,求太傅别墅建寺。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扬州画舫录》,清李斗所著清代笔记集,共十八卷。

李斗,字北有,号艾塘,江苏仪征人。

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乾隆年间。

诸生。

著有《永报堂集》,内含《奇酸记传奇》和《岁星记传奇》两种戏曲作品。

他撰写《扬州画舫录》,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至乾隆六十年,历时三十年。

乾隆五十八年,袁枚为此书作序,认为此书胜于宋李廌的《洛阳名园记》和吴自牧的《梦梁录》。

现存的有乾隆六十年自然庵初刻本、同治十一年(1872年)方浚颐重印本等。

扬州,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繁华的都市,特有的文化背景,造成了扬州园林特别集中的格局。

《扬州画舫录》记录了当时扬州的社会生活和景物。

其中,涉及园林的内容占有相当比例,所记诸园布局,特别详明。

先总叙布局,再依次分述园内景物、布局,使读者对清代扬州园林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扬州二十四景:拳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览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薰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流淙、蜀岗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市小楼、平岗艳雪、绿杨城廓、香海慈云、梅岭春生、水云胜概;扬州八刹:天宁寺、重宁寺、建隆寺、慧因寺、法净寺、高旻寺、静慧寺、福缘寺。

书中除记载扬州的园亭奇观、风土人物,还保存了大量戏曲史料及小说史料。

如卷十一有关于扬州评话的记载,其中包括浦天玉的《清风闸》、曹天衡的《善恶图》、邹必显的《飞跎全传》等。

卷九介绍了邹必显、浦琳(天玉)的生平,以及他们的作品《飞跎子书》、《清风闸》。

卷十还提到了《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及其子吴烺。

小五台在官河东岸,土阜隆起,为蜀冈伏脉处,如龙之昂角,御制诗有“伏龙知有角”句,又“土阜纵无奇,名与清凉配”句。

上有五台寺,圣祖赐名香阜寺,又名香阜清梵。

上赐“台麓化成”扁、“绀宇晴空,翠岚浮蜀阜;祗林香霭,禅月湛邗流”一联。

(卷一,草河录上,下同)郡城以园胜。

康熙间有八家花园,王洗马园即今舍利庵,卞园、员园在今小金山后方家园田内,贺园即今莲性寺东园,冶春园即今冶春诗社,南园即今九峰园,郑御史园即今影园,条园即今三贤祠。

《扬州画舫录》游山具

《扬州画舫录》游山具

《扬州画舫录》游山具
制茶担以济胜,行列甚都,名曰“游山具”。

刳柳木令扁,以绳系两头担之,谓之“扁担”。

蒙以填漆,上书庵名。

担分两头,每一头分上中下三层:前一头上层贮铜茶酒器各一,茶器围以铜,中置筒,实炭,下开风门,小颈环口修腹,俗名茶钅崔;酒器如其制,而上覆以铜,四旁开宝,实以酒插,名曰“酒钅崔”,俗呼为四眼井。

旁置火箸二,小夹板二,中夹卧云庵五色笺,小落手袖珍《诗韵》一,砚一,墨一,笔二。

中层贮锡胎填漆黑光面盆,上刺庵名。

浓金填掩雕漆茶盘一,手巾二,五色聚头扇七。

下层为椟,贮铜酒插四,瓷酒壶一,铜火函一,铜洋罐一,宜兴砂壶一,烟合一。

布袋一,捆炭作橐,置之袋中,此前一头也。

后一头上层贮秘色瓷盘八。

中层磁饮食台盘三十,斑竹箸一十有六,锡手炉一,填漆黑光茶匙八,果叉八,锡茶器一。

取火刀石各一,截竹为筒,以闭火。

下层贮铜暖锅煮骨董羹,傍列小盘四,此后一头也。

外具乾瓠盛酒为飘赍,截紫竹为箫,以布捆老斑竹烟袋,并挂蒲团大小无数于扁担上。

【古文探奇】扬州画舫录-静照轩

【古文探奇】扬州画舫录-静照轩

【古文探奇】扬州画舫录-静照轩品READ读静照轩静照轩东隅,有门狭束而入,得屋一间,可容二三人。

壁间挂梅花道人山水长幅,推之则门也。

门中又得屋一间,窗外多风竹声。

中有小飞罩,罩中小棹,信手摸之而开,入竹间阁子。

一窗翠雨,着须而凝,中置圆几,半嵌壁中。

移几而入,虚室渐小,设竹榻,榻旁一架古书,缥缃零乱,近视之,乃西洋画也。

由画中入,步步幽邃,扉开月入,纸响风来,中置小座,游人可憩,旁有小书厨,开之则门也。

门中石径逶迤,小水清浅,短墙横绝,溪声遥闻,似墙外当有佳境,而莫自入也。

向导者指画其际,有门自开,粗险之石,穿池而出。

长廊架其上,额曰“水竹居”。

阶下小池半亩,泉如溅珠,高可逾屋,溪曲引流,随云而去。

池旁石洞逼仄,可接楼西山翠,而游者终未之深入也。

是地供奉御赐“水竹居”扁及“水色清依榻,竹声凉入窗”一联。

石刻临苏轼诗卷,并书“取径眉山”四字。

作者简介扬州画舫录是李斗所著的清代笔记集,共十八卷。

书中记载了扬州一地的园亭奇观、风土人物。

书中不仅有戏曲史料,还保存了一些小说史料。

李斗,字北有,号艾塘,江苏仪征人。

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乾隆年间。

诸生。

著有《永报堂集》,内含《奇酸记传奇》和《岁星记传奇》两种戏曲作品。

他撰写《扬州画舫录》,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至乾隆六十年,历时三十年。

书中根据目见耳闻,李斗详细地记载了扬州一地的园亭奇观、风土人物等情况。

除了戏曲史料之外,《扬州画舫录》还保存了一些小说史料。

品读好诗词品读最美诗词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

《扬州画舫录》戏具

《扬州画舫录》戏具

《扬州画舫录》戏具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

衣箱中有大衣箱、布衣箱之分。

=大衣箱文扮则富贵衣(即穷衣)、五色蟒服、五色顾绣披风、龙披风、五色顾绣青花五彩绫缎袄褶、大红圆领、辞朝衣、八卦衣、雷公衣、八仙衣、百花衣、醉杨妃、当场变、补套蓝衫、五彩直衤罢、太监衣、锦缎敞衣、大红金梗一树梅道袍、绿道袍、石青云缎挂袍、青素衣、袈裟、鹤氅、法衣、镶领袖杂色夹缎袄、大红杂色绸小袄;武扮则扎甲、大披挂、小披挂、丁字甲、排须披挂、大红龙铠、番邦甲、绿虫甲、五色龙箭衣、背搭、马挂、刽子衣、战裙;女扮则舞衣、蟒服、袄褶、宫装、宫搭、披莲衣、白蛇衣、古铜补子、老旦衣、素色老旦衣、梅香衣、水田披风、采莲裙、白绫裙、帕裙、绿绫裙、秋香绫裙、白茧裙。

又男女衬褶衣、大红裤、五色顾绣裤、桌围、椅披、椅垫、牙笏、鸾带、丝线带、大红纺丝带、红蓝丝绵带、丝线带、绢线腰带、五色绫手巾、巾箱、印箱、小锣、鼓、板、弦子、笙、笛、星汤、木鱼、云锣。

布衣箱则青海衿、紫花海衿、青箭衣、青布褂、印花布棉袄、敞衣、青衣、号衣、蓝布袍、安安衣、大郎衣、斩衣、鬃色老旦衣、渔婆衣、酒招、牢子带。

盔箱文扮平天冠、堂帽、纱貂、圆尖翅、尖尖翅、荤素八仙巾、汾阳帽、诸葛巾、判官帽、不论巾、老生巾、小生巾、高方巾、公子巾、净巾、纶巾、秀才巾、石聊巾、圆帽、吏典帽、大纵帽、小纵帽、皂隶帽、农吏帽、梢子帽、回回帽、牢子帽、凉冠、凉帽、五色毡帽、草帽、和尚帽、道士冠;武扮紫金冠、金扎镫、银扎镫、水银盔、打仗盔、金银冠、二郎盔、三义盔、老爷盔、周仓帽、中军帽、将巾、抹额、过桥勒边、雉鸡毛、武生巾、月牙金箍、汉套头、青衣扎头、箍子、冠子:女扮观音帽、昭容帽、大小凤冠、妙常巾、花帕扎头、湖绉包头、观音兜、渔婆缬、梅香络、翠头髻、铜饼子簪、铜万卷书、铜耳挖、翠抹眉、苏头发及小旦简妆。

杂箱胡子则白三髯、黑三髯、苍三髯、白满髯、黑满髯、苍满髯、虬髯、落腮、白吊、红飞鬓、黑飞鬓、红黑飞鬓、辫结、一撮一字。

《扬州画舫录》摘录

《扬州画舫录》摘录

《扬州画舫录》摘录墨有金、琢烟、琢、细、雅五墨之用,金有大小点之用;地仗、方心沥粉及各色花样之用。

线路、岔口、箍头贴金及诸彩色,随其花式所宜称。

花式以苏式彩画为上。

苏式有聚锦、花锦、博古、云秋木、寿山福海、五福庆寿、福如东海、锦上添花、百蝠流云、年年如意、福缘善庆、福禄绵绵、群仙捧寿、花草方心、春光明媚、地搭锦袱、海墁天花聚会诸式。

其余则西番草、三宝珠、三退晕、石碾玉、流云仙鹤、海墁葡萄、冰裂梅、百蝶梅、夔龙宋锦、昼意锦、垛鲜花卉、流、云飞蝠、袱子喳笔草、拉木纹、寿字团、古色螭虎、活盒子、炉瓶三色、岁岁青、瓶云芝、茶花团、宝石草、黄金龙、正面龙、升泽龙、圆光、六字正言、云鹤、宝仙、金莲水草、天花、鲜花、龙眼、宝珠、金井玉栏干、万字、栀子花、十瓣莲花、柿子花、菱杵、宝祥花、金扇面、江洋海水诸式。

惟贴金五爪龙,则亲王用之,仍不许雕刻龙首;降一等用金彩四爪龙,贝勒贝子以下则贴各样花草,平民不许贴金。

用料则水胶、广胶、白矾、桐油、白面、土子面、夏布、苎布、白丝、丝棉、山西绢、潮脑、陀僧、牛尾、香油、白煎油、贴金油、砖灰、木明、鸡蛋、松香、硼砂、酸梅、栀子、黄丹、土黄、油黄、黄、赭石、雄黄、石黄、黄滑石、彩黄、广靛花、青粉、沥青、梅花青、南梅花青、天大二青、乾大碌、石大二三碌、净大碌、锅巴碌、松花石碌、朱砂、红标朱、黄标朱、川二朱、银朱片、红土、苏木、胭脂、红花、香墨、烟子、南烟子、土粉、定粉、水银、光明漆、点生漆、生熟黑漆、西生漆、黄严生漆、退光漆、笼罩漆、漆朱、连四退光漆、血漆、见方红黄金、鱼子金、红黄泥金诸料物。

“六典”中装潢匠,今之裱作也;隔井天花,海墁天花,今之裱背顶裱也。

裱做在托夹堂、裱面层、糊头层底。

锭铰匠压锭、托裱纸、缠秫秸、扎架子诸法,其糊饰梁柱、装修木壁板墙扇次之。

纸有棉榜、头二三号高丽、西纸、山西绢、棉方白、二方乐、竹纸、料连四、清水、连四毛边、连四抄纸、锦纸、蜡花、呈文、宫青、西青、皂青、方稿、裱料、银笺、蜡花、宫笺、氍红、朱砂笺、小青、倭子、京文、桑皮诸纸。

《扬州画舫录》中关于如皋的史料

《扬州画舫录》中关于如皋的史料

《扬州画舫录》中关于如皋的史料黄天铨《扬州画舫录》,清李斗撰。

李斗字艾塘,又字北有,江苏仪征人。

著有《永报堂集》三十卷,其中包括《扬州画舫录》十八卷。

《扬州画舫录》是作者家居扬州期间,考索志乘碑版,咨询故老通人,采访舟人市贾,根据“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积三十多年时间,陆续写成的。

其内容涉及扬州区划、运河沿革、工商渔盐、园林寺观,风俗戏曲、文人轶事等。

有乾隆六十年(1795)初刻本和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印本刊行。

其中包含了不少关于如皋的史料,现摘录部分于下,略加按语,以供研究如皋历史文化之需。

一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如皋人。

父宗起(起宗),崇祯末以吏部郎出镇郧襄。

襄以明经为司李,不就,以气节尚。

与陈定生、方以智、吴次尾善,称“四公子”。

家有水绘园,园有逸园、梅塘、湘中阁、洗钵池、玉带桥、寒碧堂、小三吾、小浯溪诸胜。

乙巳春,文简有事如皋。

与邵潜、陈维崧、许嗣隆、毛师桂修禊于是,歌儿紫云捧研于湘中阁。

杜濬后至,不及会。

按:此条十分重要,它可证“明末四公子”之说的演变及乙巳水绘修禊事。

“四公子”之称究竟何指,又起于何时?查《辞海》,其中关于明末“四公子”之说有二:一是将冒襄、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合称“四公子”;一是将方以智、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合称“明季四公子”。

而李斗却以冒、陈、方、吴称“四公子”,究竟是何缘故,这一说将侯方域除去,是否合情合理。

弄清这些问题,对研究冒襄的交游及时人对他们的评价的取向都有相当的价值,冒襄的生平,方志中介绍颇多,这里不再赘述,现将其他四人简历列之于下:吴应箕(1594-1645),字次尾,贵池(今属安徽)人。

崇祯贡生,为复社中坚人物。

崇祯十一年秋,吴应箕、黄宗羲等会同复社140余人(冒襄也在其中),联署《留都防乱公揭》,发动了驱逐魏忠贤阉党余孽阮大铖的斗争。

弘光时,吴应箕看望被阮大铖下狱的同党人,大铖急遣人捕之,吴逃去。

南明隆武元年(1645)六月,清军南下,吴应箕毅然投笔,率众起义,明唐王朱聿健闻吴战绩,授以池州推官之职。

《扬州画舫录》作者李斗早年行实系年考

《扬州画舫录》作者李斗早年行实系年考

《扬州画舫录》作者李斗早年行实系年考
孙书磊
【期刊名称】《《南大戏剧论丛》》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李斗,字北有,号艾塘,一作艾堂,别署画舫中人。

祖籍山西忻州静乐县,明崇祯末年高祖移居扬州府城,李斗占籍仪征(今属江苏),多居扬州。

生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卒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

~①诸生,博学多才,工诗文,精音律,通数学,为清中叶著名的戏曲家、诗人和文博学者。

性格伉爽,好游山水,结交名士与富商,与阮元、袁枚、焦循、黄文旸、汪中、凌廷堪、金兆燕、黄景仁、韦佩金、黄承吉、江春等友善,出入厅堂馆阁、园林游宴。

承担嘉庆重修《两淮盐法志》总纂任务。

著有《永报堂诗集》八卷、《扬州画舫录》十八卷、《艾塘乐府》一卷、《岁星记》传奇二卷、《奇酸记》传奇四卷。

【总页数】9页(P76-84)
【作者】孙书磊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扬州画舫录》作者李斗的行旅活动与文学创作 [J], 孙书磊
2.从《扬州画舫录》管窥乾隆时期扬州画派众生像 [J], 鞠培峻;陆学松
3.从《扬州画舫录》看两淮盐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作用 [J], 吴莉莉
4.从《扬州画舫录》看两淮盐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作用 [J], 吴莉莉;
5.地当盛世应增价天付奇才为写生——李斗《扬州画舫录》的内容特点和艺术特色 [J], 许建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州画舫录》中扬州园林楹联正误

《扬州画舫录》中扬州园林楹联正误

作者: 万平
作者机构: 扬州市园林管理局
出版物刊名: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73-77页
主题词: 楹联勘误;扬州园林;《扬州画舫录》
摘要: 清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是今人研究扬州古代文化和生活的一部重要典籍。

其中不乏讹误,但至今无人笺校。

本文对书中有关扬州的园林楹联逐一比勘,检校出错误90条,分为作者题署错误、引联内容错误、作者与引联均错三类。

这种讹误现象多与“集句”相关。

明清两代文人在创作和题咏中,常以“集句”方式援引前人诗句成篇、应景酬对;但又自恃博闻强记,往往出错。

后人信古不疑,故多以讹传讹。

扬州画舫录文言文

扬州画舫录文言文

扬州画舫录文言文1. 扬州慢全文翻译扬州慢【宋】姜夔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①名都,竹西②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③,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④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⑤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⑥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⑦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⑧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

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⑥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扬州慢作者:姜夔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四◎新城北录中拱宸门在新城西北,亦曰天宁门。

城内天宁坊,亦曰天宁街,名起于城外之天宁寺也。

寺左有兰若,为寺中东园下院。

北折为东园便门,又东折为梅花岭。

寺右有杏园,为寺中西园下院。

沿岸入丰乐街过街楼岔路,分上下买卖街抵北门。

天宁街口乃古天宁寺山门旧址,旧有华表,俗称牌楼口。

牌楼高二十丈,额曰“朝天福地”。

宇下蝙蝠以万计,又称其地为“万福来朝”。

柱下栖乞儿数百。

迨改建新城,寺在城外,华表遂废。

天福居在牌楼口,有花市,花市始于禅智寺,载在郡志。

王观《芍药谱》云:扬人无贵贱皆戴花,开明桥每旦有花市。

盖城外禅智寺,城中开明桥,皆古之花市也。

近年梅花岭、傍花村、堡城、小茅山、雷塘皆有花院,每旦入城聚卖于市,每花朝于对门张秀才家作百花会,四乡名花集焉。

秀才名纟遂,字饮源,精刀式,谓之“张刀”。

善莳花,梅树盆景与姚志同秀才、耿天保刺史齐名,谓之“三股梅花剪”。

其后张其仁、刘式、三胡子、吴松山道士效其法。

纟遂子居寿,字仁粹,号旧山,穷而工诗。

扑缸春酒肆在街西。

游屐入城,山色湖光,带于眉宇,烹鱼煮笋,尽饮纵谈,率在于是。

青莲斋在街西,六安山僧茶叶馆也。

僧有茶田,春夏入山,秋冬居肆,东城游人,皆于此买茶供一日之用。

郑板桥书联云:“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青龙泉本在天宁寺内。

西域梵僧佛驮跋ヌ罗在寺译《华严经》,有两青蛇从井中出,变形为青衣童子供事,故以名泉。

既建新城,泉界入天宁门内。

雍正间,寺僧理宗募买隙地,勒石其上,旱年亦多于此祈雨。

乾隆戊子后,泉竭遂不复浚。

至今理宗碑石尚嵌壁间。

天宁门为新城七门之一。

前明太守吴平山浚西北城壕,以石堤。

太守郭光复石壕堤,未竟者四百余丈。

故今城外钓桥西皆石岸,东皆土岸。

天宁寺居扬州八大刹之首,寺之始末基址,郡志未经核实,故古迹多所重出。

考志载天宁寺在新城拱宸门外。

世传柳毅舍宅为寺,寺有柳长者像。

又传晋时为谢安别墅,义熙间,梵僧佛驮跋ヌ罗尊者译《华严经》于此。

右卫将军褚叔度特往建业请于谢司空琬,求太傅别墅建寺。

又《华严经》序云:“尊者于谢司空寺别造履净华严堂译经。

”又曰:“寺西杏园内枝上村文思房有银杏二株,大数围,高百三十余丈,谢太傅别墅在此。

”雍正间,徐太史葆光为题“晋树亭”额。

又城中《法云寺志》云:“晋宁康三年,谢安领扬州刺史,建宅于此。

至太元十年,移居新城,其姑就本宅为尼,建寺名法云,手植双桧。

”又曰:“谢太傅祠,安故宅,内有法云寺,旧有双桧。

”又《墨庄漫录》云:“扬州吕甫观文宅,乃晋征西将军谢安宅。

在唐为法云寺,有双桧,建炎后遂亡。

”又云:“按《十国春秋》,光启三年,海陵镇遏使帅民兵入广陵,杨行密伏兵杀于法云寺,寺外数里皆赤。

”又曰:“寺有藏经院,释迦院。

”又志乐善庵云:“在大东门外天心墩。

”雍正十一年,尹公会一碑记云:“梵僧佛驮跋陀罗尊者,译《华严经》于此。

”《华严经序》亦云:“尊者别建履净华严堂。

自谢太傅舍宅为寺,寺域甚广,墩列于前,亦属寺界。

明嘉靖丙辰,漕院郑晓加筑城,始截寺前数百武地于城内。

”按诸说萃于一书,而天宁、法云、乐善分三地。

于天宁曰跋陀罗译经于此,于乐善又曰跋陀罗译经于此,其同一也;于天宁曰尊者于谢司空宅造履净华严堂,于法云又曰谢太傅宅于此,尊者别建履净华严之堂,其同二也;于法云曰寺有藏经院、释迦院,而今之天宁寺旁兰若内有藏经院,其同三也。

据尹会一曰“墩列其前”,再曰“截寺数百武地于城内”二语,则乐善本在天宁寺址内已明。

惟法云之于天宁,舍宅舍墅同,华严同,藏经同,而志中分为两地,未加考定,遂习焉不察耳。

以今考之,今天宁寺距拱宸门数武,门内为天宁街,长三百余步。

法云寺后址居北柳巷之半,其半二百余步,合而计之,纵不过二百余步。

今杏园兰若为寺东西址,杏园距天心墩百数十步,由杏园至兰若二百余步。

由此计之,约纵不过千步,横不过五百步,天宁居其北,乐善居其东,法云居其南,其实皆谢宅也。

古之谢宅,当自法云起,至天宁止,并今之彩衣街之半,北柳巷之半,为民居者皆是也。

今天宁、法云于晋为广陵城外地,自截入城后,人遂视天宁、法云为两地,且视天宁、乐善为两地也。

又《晋书》有云:“太和十年,谢安出镇广陵之步邱,筑垒曰新城。

”按《晋书》,新城当在今新城之东北隅,其半仍当在拱宸门外。

古云水际之谓步。

《太平寰宇记》云:“江都南对丹徒之京口,旧阔四十余里。

今瓜洲渡江仅阔十里,对岸已是银山。

”是则古之阔四十里者,凡今之高寺、扬子桥诸地,皆在江心。

其扬州江岸,当距法云不远,而步邱亦当距法云不远矣。

志云:甲杖楼在步邱。

天宁门城河两岸石,上横巨木,架红栏为钓桥。

桥外华表屹然,下为天宁寺大山门。

第一层为天王殿,中供布袋罗汉像,旁置魔魅,作戏弄状。

殿右设大画鼓,左悬钟。

古者钟楼用风字脚,四柱并用浑成梗木,若散木,不可低,低则掩,声不远。

宜在左。

寺廊下作平棋盘顶,开楼,盘心透上直见钟作六角栏干,则声远百里。

是寺钟昼夜撞之,有紧十八、慢十八之号。

寺鼓在右,即宋孚禅师闻之悟道处。

钟鼓楼旁,矗两宝刹,高数丈,剪彩为幡幢。

第二层大殿上置白石香炉莲炬,高与殿齐,中供大佛三座,旁列梵相:或衣云衲,倚竹杖,横梵书贝帙;或抱膝耸肩,状若鬼王;或闭目枯坐万山中;或长眉拂地,侧膝跣足;或面目羸瘦,神清气足;或着水田衣趺坐,意思萧适;或芒鞋竹杖,伛偻如老人形;或四体毛生,仪貌间别;或轩鼻口,手捻数珠,坐娑罗树下;或亢眉瞪目;或挥扇坐槎栎树下,丰骨清峭;或鸡皮骀背,两手有所事,如抓蚤扪虱;或被袈裟执经,宛然僧相;或合掌而坐;或被衣挥扇;或髯而长;或陋且怪,而焚香捧经之僧隅坐焉,所谓十八应真也。

殿后供大悲千手眼菩萨像,螺髻缨络,足履菡萏。

第三层中供阿弥陀佛,佛火炎上如凡火状,下陈经案香盆,为万寿经坛。

第四层后楼三层,楼下为方丈,中为僧房,上为万佛楼。

计佛万有一千一百尊,佛形大小不一,小者如黍米半菽,眉目口耳,螺髻毫相,无不毕具。

郡中三层楼以蕃厘观弥罗宝阁为最,是楼次之。

楼旁列两小殿,供白衣大士、文武帝君像。

两廊百数十楹,皆供诸天佛号及道人俞普龙像,而柳毅像至今无考焉。

天宁寺恭逢圣祖赐扁四:为“萧闲净因”、“皓月禅心”、“寄怀兰竹”、“般若妙源”;联二:“禅心澄水月,法鼓聚鱼龙”一,“珠林春日永,碧溆好风多”二。

上赐扁七,为“淮南香界”、“浮山华海”、“淮南丽瞩”、“神威拥护”、“省方设教”、“大雄宝殿”、“万佛楼”。

联八:“花雨南天,灵文传妙谛;香空蜀阜,藩墅表名区”一,“闾里讴歌闻乐恺,轩窗烟景遍清嘉”二,“楚尾吴头开画镜,林光鸟语入吟轩”三,“定地生欢喜,香台普吉祥”四,“众香馥郁凝华盖,多宝光明驻法轮”五,“琉璃瓶水资功德,缨络龛云现吉祥”六,“西竺驻祥轮,三摩合证;东山留净业,二谛俱融”七,“商鼎周彝自典重,槛花苑树相芬芳”八,皆供奉大殿。

又御制七言律诗四首,泐石供奉碑亭。

明天宁寺僧茂陵睿略工诗,著《松月轩集钞》。

爪发塔在今让圃鸭脚树下,姚少师荣上为塔铭。

《松月轩集》板藏于马主政丛书楼中。

国朝天宁寺僧咏堂,工诗,退院后,别号觑壁,居塔院,名曰庐塔。

枝上村,天宁寺西园下院也,在寺西偏,今归御花园。

旧有晋树二株,门与寺齐。

入门竹径逶迤,花瓦墙周围数十丈。

中为大殿,旁建六方亭于两树间,名曰“晋树亭”为徐葆光所书。

南构弹指阁三楹,三间五架,制极规矩。

阁中贮图书玩好,皆希世珍。

阁外竹树疏密相间,鹤二,往来闲逸。

阁后竹篱,篱外修竹参天,断绝人路,僧文思居之。

文思字熙甫,工诗,善识人,有鉴虚、惠明之风,一时乡贤寓公皆与之友。

又善为豆腐羹、甜浆粥,至今效其法者,谓之文思豆腐。

汪对琴员外棣有《弹指阁录别图》。

行庵,马主政家庵也,在枝上村西偏,今归御花园。

门在枝上村竹径中,门内供韦驮像,大殿供三世佛,殿前梧桐三株。

由殿东角门入,小屋四间;复由屋西角门入,套房二间,过此则为枝上村竹园。

叶震初有《行庵文宴图》,今已无存。

马主政曰,字秋玉,号ㄍ谷,祁门诸生,居扬州新城东关街。

好学博古,考校文艺,评骘史传,旁逮金石文字。

南巡时,赐两御书克食。

尝入祝圣母万寿于慈宁宫,荷丰貂宫之赐。

归里以诗自娱,所与游皆当世名家。

四方之士过之,适馆授餐,终身无倦色。

著有《沙河逸老诗集》。

尝为朱竹涂獭毒蹇肌罚亚Ы鹞庾颁晁础妒贰S挚绦硎稀端滴摹贰ⅰ队衿贰ⅰ豆阍稀贰ⅰ蹲旨返仁椋街奥戆濉薄5茉昏矗峙遒猓虐氩椋な胄制朊蒲镏荻马。

举博学鸿词不就,有《南斋集》。

子裕,字元益,号话山,工诗文,尤精于长短句,小字阿买,见杭堇浦《道古堂集》中。

佩兮于所居对门筑别墅曰街南书屋,又曰小玲珑山馆,有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七峰草堂、清响阁、藤花书屋、丛书楼、觅句廊、浇药井、梅寮诸胜。

玲珑山馆后丛书前后二楼,藏书百厨。

乾隆三十八年奉旨采访遗书,经盐政李质颖谕借,其时主政已故,子振伯恭进藏书,可备采择者七百七十六种。

三十九年奉上谕:“国家当文治休明之会,所有古今载籍,宜及时搜罗大备,以光策府,而裨艺林,因降旨命各督抚加意采访,汇之于朝。

旋据各省陆续奏送,而江、浙两省藏书家呈献者种数尤多,廷臣中亦有纷纷奏进者。

因命词臣分别校勘应刊、应录,以广流传。

其进书百种以上者,并命择其中精醇之本,进呈一览。

朕几余亲为评咏,题识简编。

复命将进到各书,于篇首用翰林院印,并加钤记,载明年月、姓名于面页,俟将来办竣后,仍给还各本家自行收藏。

其已经题咏诸本,并令书馆先行录副,将原书发还,俾收藏之人益增荣幸。

今阅进到各家书目,其最多者如浙江之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两淮之马裕四家,为数至五六七百种,皆其累世┑藏,子孙克守其业,甚可嘉尚。

因思内府所有《古今图书集成》,为书城巨观,人间罕觏。

此等世守陈编之家,宜俾专藏勿失,以永留贻。

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马裕四家,着赏《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以为好古之劝。

又如进书一百种以上江苏之周厚育、蒋曾荣,浙江吴玉墀、孙仰曾、汪汝跫俺鹬谢频窍汀⒓完馈⒗厍羧缭宓龋嗑悴厥榫杉遥⒅咳松透诟跤≈杜逦脑细犯饕徊浚乱嗾湮辣Γ允炯谓薄R陨嫌ι椭椋渫馐「骷遥鸥枚礁а握派员赴武英殿领回分给。

其在京各员,即令其亲赴武英殿祗领,仍将此通谕知之。

钦此。

”《古今图书集成》共五千二百卷,分类三十二典,振伯敬谨珍藏,装成五百二十匣,藏贮十柜,供奉正厅。

继又赐平定伊犁御制诗三十二韵、平定金川御制诗十六韵,并得胜图三十二幅。

又御题《冠子》诗云:“器原归厚德将,杂刑匪独老和黄。

朱评陆注同因显,柳谤韩誉两不妨。

完帙幸存书著楚,失篇却胜代称唐。

帝常师处王友处,戒合书绅识弗忘。

”现皆装成册页,供奉其家。

让圃,张士科、陆钟辉别墅也。

在行庵西,今属杏园,本为天宁寺西院废址。

先是张氏典赁,未经年复鬻与陆氏。

张氏侦知陆氏所鬻,而不知为钟辉也,以未及期为辞。

会陆氏知其故,让于张氏,张氏故辞不受。

马主政为之介,各鬻其半,构亭舍为别墅,名曰让圃。

门在枝上村竹径中。

前种桃花,筑含雨亭,门中构松月轩,复围明简庵略禅师退院入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