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画家

合集下载

名家画作:扬州八怪的代表作品

名家画作:扬州八怪的代表作品

名家画作:扬州八怪的代表作品扬州八怪,是指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在扬州活跃的八位具有独特绘画风格的画家。

他们的绘画作品独树一帜,风格独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作品。

顾闳绘画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富春山居图》。

这幅作品描绘了富春山的壮丽景色,画面中的山水景色非常细腻,每个细节都呈现出了浓厚的意境。

画家运用独特的写意手法,将山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这幅作品,顾闳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表达能力。

杨文公的代表作品是《绣山图》。

这幅作品描绘了绣山的山水风光,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恬淡的感觉。

画家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淡雅的色彩,将绣山的自然之美展现出来。

通过这幅作品,杨文公展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对绘画的独到见解。

黄宾虹的代表作品是《龙潭急攒四溅图》。

这幅作品以龙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景色。

画家运用激烈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展示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通过这幅作品,黄宾虹展示了他对山水之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能力。

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是《狮子鸟》。

这幅作品以狮子鸟为主题,画家运用生动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描绘了狮子鸟的威武和神秘。

通过这幅作品,齐白石展示了他对动物之美的敏感和对绘画技法的巧妙运用。

邵宗浩的代表作品是《人物画像》。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个富有神秘感的女子形象,画面给人一种神秘而妖娆的感觉。

画家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柔和的色彩,展示了女子的美丽和独特气质。

通过这幅作品,邵宗浩展示了他对人物之美的独特见解和表达能力。

吴昌硕的代表作品是《白日梦游》。

这幅作品以一个人物为主题,画家运用轻松的笔触和明快的色彩,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

画面犹如一个美丽的梦境,给人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通过这幅作品,吴昌硕展示了他对梦幻之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能力。

张大千的代表作品是《胡桃夹子人物画》。

这幅作品描绘了胡桃夹子人物的形象,画家运用夸张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展示了胡桃夹子的奇幻和神秘。

画面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扬州八怪指谁_扬州八怪是哪八个

扬州八怪指谁_扬州八怪是哪八个

扬州八怪指谁_扬州八怪是哪八个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在扬州活动的一群画家,对于当时所谓正统文艺具有鲜明的叛逆性和独创性,他们就是扬州八怪,那扬州八怪具体指的是哪八个?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扬州八怪指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扬州八怪简介李髯(公元1686~1762年),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李髯曾在宫廷里作画,后出任知县被免职,就到扬州卖画,擅作花卉虫鸟,早年作品工细,后来崇尚写意画。

汪士慎(公元1686~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安徽休宁人。

汪士慎精篆刻和隶书,工画花卉,尤其善于画梅花,晚年失明后曾摸索着写狂草书法。

着有《巢林诗集》。

黄慎(公元1687~1766年),字恭寿,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

少年时作画工绘肖像,后到扬州卖画,以狂草笔法描绘人物,题材广泛,神仙、渔夫等都能入画。

着有《蛟湖诗草》。

高翔(公元1688~1752年),字凤岗,号西唐,扬州人。

工篆刻,擅长画山水,也画梅花和人物。

着有《西唐诗抄》。

金农(公元1688~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先生,浙江杭州人。

金农好游历,居扬州后曾多次出游,行踪辽远。

工书法、篆刻,五十岁以后开始作画,人物、山水、花鸟均能取作画材,有的作品是他的学生罗聘代笔。

着有《金寿门遗集十种》等。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在山东任知县,因得罪豪绅而罢官。

做官前后均在扬州卖画,擅画兰竹,以书法融入绘画,作品疏朗劲峭,又用隶体参入行楷,自创六分半书。

着有《郑板桥全集》。

李方膺(公元1695~1754年),字虬仲,号晴江,江苏南通人。

曾任知县,退出官场后往来于南京、扬州卖画。

喜画松竹兰菊,更长于画梅,用笔奔放。

着有《小清河》。

罗聘(公元1733~1799年),号两峰,扬州人,金农弟子。

能画人物、花卉、山水,所作《鬼趣图》,深刻地讽刺当世,影响深远。

着有《香叶草堂集》等。

扬州八怪黄慎黄慎,中国清代杰出的画家。

扬州八怪是指哪八怪?

扬州八怪是指哪八怪?

扬州八怪是指哪八怪?扬州八怪是指清朝中期,在扬州地区一带活动的,这么一批书画作风怪异,不被当时的官方正统,及民间艺术所承认的书画家的总称。

其中以郑燮(xie)、金农、黄慎(shen)、李鱓(shan)、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他们八个最为出名。

故,称他们为扬州八怪。

下面将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他们的作品及个人情况。

郑燮,,也叫郑板桥,江苏兴化人。

生前考上过秀才,举人,进士,曾在山东做过官。

擅长画竹,其诗,书,画作品我们后人称之为“三绝”金农,号称冬心先生,布衣是标配,年轻时游历四方,晚年生活在扬州。

专研于诗画书法,其书体当时称为“漆书”同时也是扬州八怪之首。

代表作有《冬心随笔》、《玉蝶清标图》、《冬心诗集》等。

黄慎,福建宁化人,是一位诗才画艺皆俱全的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醉眠图》、《蛟湖诗钞》等。

李鱓,江苏扬州兴化人,也是八怪里唯一的扬州本地人。

其祖上是明代宰相李春芳。

主要成就为:拓展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领域。

传世画作有《土墙蝶花图》、《松藤图》、《李鱓花鸟册》等。

李方膺,通州(今江苏南通)人。

因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

出身官宦世家,也曾入朝为官。

传世代表作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

汪士慎,安徽休宁人。

擅画花卉,特别是梅。

代表作有《洒香梅影图》、《巢林诗集》、《绿萼梅开图》等。

罗聘,族籍安徽,家里四兄弟,他排行最小。

他父亲在其满周岁的时候去世了,所以打小生活就非常清贫。

师从金农,是扬州八怪里最年轻的。

代表作有《鬼趣图》、《醉钟馗图》、《秋兰文石图》等。

高翔,指画的鼻祖,近代著名画家涛天寿是其忠实的追随者。

代表作有《梅花图》、《水仙图》、《僧房扫叶图》、《送杨已军归金陵诗轴》等。

扬州八怪画竹子的是谁

扬州八怪画竹子的是谁

扬州八怪画竹子的是谁
扬州八怪是明末清初江苏扬州的八位画家,他们是:祝
伯玉、高剑父、金农、唐寅、文徵明、郑燮、陈洪绶、牟觉非。

这八位画家画竹子的作品分别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文徵明和祝伯玉。

文徵明擅长画竹,他画的竹子形态优美,姿态自然,富
有韵律感。

他的竹子有着从古人和自然中汲取的灵感,无论是峭拔的高山竹,还是柔顺的水波竹,都能够妙笔生花地表现出来。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当属《竹石图》和《寒山寺图》,它们都是以竹为主题,生动地描绘了竹子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祝伯玉也是一位扬州八怪中的画竹家,他的竹子作品更
加注重笔墨的力度和质感,画面中的竹子和其他物象之间的互动更为明显。

他的作品流露出一种豪迈、自信和坚毅的气质,代表作品有《竹石图》和《崩山之竹》等。

扬州八怪画竹子的风格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对
竹子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他们都通过笔墨的运用,将竹子表现得栩栩如生,充满生气和力量。

他们的作品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后人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珍贵的遗产。

扬州八怪名词解释

扬州八怪名词解释

扬州八怪名词解释扬州八怪是古代中国绘画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出现在明朝中期,充分展示了扬州绘画家的独特风格和个人才华。

八怪一词源于齐己所著《八怪草堂书画谱》,是对当时绘画家的称呼,后来由于他们的艺术特点相似,因此被统称为扬州八怪。

以下是对扬州八怪每个名词的解释:1. 齐白石:齐白石(1864年-1957年)是中国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擅长绘画花鸟和山水,以写意的风格著称。

他善于用浓墨重彩的笔法表现生动的形象,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被誉为“民间大师”。

2. 马远:马远(1254年-1321年)是元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画作多以山水为主题,擅长用点染法表现山石的质感和水墨的变化,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艺术风格独特、奇妙,尤其擅长表现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3. 黄宾虹:黄宾虹(1865年-1955年)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中国第一批留学欧美的画家之一,对中国山水画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中西合璧”的理念,将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4. 张大千:张大千(1899年-1983年)是中国现代画坛上的一位巨大的艺术家,他是中国画史上最全面的画家之一,擅长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题材。

他的作品风格多变,既可以写实又可以写意,色彩鲜艳夺目,形象生动,堪称绘画界的奇才。

5. 金农:金农(1687年-1763年)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他以绘画少年儿童而闻名,常以单纯、天真的笔法表达儿童的快乐与活泼。

他的作品构图独特,充满童真,给人以温馨、喜悦的感觉。

6. 周石楠:周石楠(1865年-1942年)是中国近代画坛上的重要画家,尤其擅长绘画山水景色。

他的画作注重表现山水之气势磅礴、变化万千的一面,色彩明快,构图独特,给人以一种震撼力和豪迈之感。

7. 朱耷:朱耷(1626年-1705年)是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的一位重要画家,尤以画人物著称。

他的作品刻画细腻、神情自然,部分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以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在中国画史上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边寿民等人。

因其艺术活动多在扬州、故有扬州八怪之称。

由来简介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

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

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

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

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为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

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世界,把徐渭的泼墨手法发挥到顶峰。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

李鱓、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

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钤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

乾隆十三年,弘历南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

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

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

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

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

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1.郑燮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以书画营生。

扬州八怪的兴起及其艺术风格

扬州八怪的兴起及其艺术风格

扬州八怪的兴起及其艺术风格扬州八怪,又称扬州画派,是中国清朝末年时期的艺术流派之一。

八怪指的是八位画家,他们分别是郑板桥、虚谷、金农、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渭、仇英。

这些画家不仅来自不同的地方,而且互相之间没有太多的关系。

他们之所以成为八怪,是因为共同有着解放思想,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的精神。

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以倡导“逸”为主,即追求自然、随意、潇洒的风格,反对形式化和繁琐的表现方式。

与传统的文人画不同,他们尝试将生活、自然、情感融入到画作中。

他们的绘画风格以笔墨淡雅、轻盈、自由、潇洒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们常用的笔墨大都十分简练,颇具写意;同时八怪的画作色彩丰富,构图别具一格,表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念。

郑板桥的画作以山水胜迹、宗教情怀、社会反思为主题,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虚谷则常以花鸟、山水、人物画为主,用情感来表现画中的意境;文征明的画作则以山水景色、诗词曲赋等文学为主要表现手法,随意挥洒的筆墨和含蓄的意境让人感到至为自然的美妙;以此类推,八怪艺术的独特风格也在不断地被挖掘和拓展。

扬州八怪的艺术思想和风格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对后来的文人画、壁画、书法、陶瓷、漆器等造型艺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扬州八怪不仅在绘画方面有显著的成就,而且他们对于社会、人类以及自然界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以自由、天真、天性为基础,以自然为恩师,将绘画带入了全新的境界。

同时,他们的作品也成为了传世珍品,被世人所赞赏和收藏。

可见,扬州八怪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深刻的思想,其艺术风格也是成功的一种突破创新。

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他们的成就和思想。

在不断推进的时代发展中,扬州八怪的艺术精神也在不断地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创意之中,传承着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

扬州八怪—李鱓作品欣赏

扬州八怪—李鱓作品欣赏

扬州八怪—李鱓作品欣赏松石紫藤图242.2x120.3cm 上海博物馆藏扬州八怪之李鱓作品精赏李鱓(1686-1756),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

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康熙五十年中举,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

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

后居扬州,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中,李鱓成名最早,而且是八怪中唯一曾供职于康熙身边的画家。

他入宫后曾奉旨随蒋廷锡学工笔设色花卉,罢官回到扬州之后又转学著名画家高其佩放纵一路的画风,流寓扬州期间,又学石涛豪爽放纵的新颖技法,终于融会诸家,形成自家风格。

因此李鱓的笔下既有明代浙派花鸟画的传统根底,又受到清代宫廷工笔花鸟和民间豪放花鸟画风的影响。

他的作品既讲求造形构图,又讲求色墨的有机融合,这种绘画风格被后来的海派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继承,可以说,李觯堪称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先启后作用的画家。

蔷薇芭蕉图轴229.5x52cm 杭州博物馆藏画面左侧一丛芭蕉拔地而起,高舒垂荫。

如盖的绿荫下几株蔷薇略隐还现,露出粉白微红的笑靥。

整幅画于恬静中蕴趣味,大笔中见精巧,体现李鱓集取优长的绘画风格。

配合右上率意的题款:“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映绿芭蕉。

懊道人。

”给人以释然物外的精神享受。

蔷薇图轴118x46.5cm 扬州博物馆藏此件《蔷薇图》是李鱓46岁时所作,枝干穿插交错,叶片双勾,花朵以没骨设色与勾花设色并用。

是其小写意画风的代表作,与后期纵横驰骋的画风迥异。

左下题七言绝句一首“棘手何妨刺在枝,娇魂冷蕊堕青丝。

为渠两种春风艳,写到残霞月上时。

雍正九年七月,秋已将中,暑犹未退,习静禅林,客散瀹茗写此。

复堂李鱓”。

土墙蝶花图115x59.5cm 南京博物院藏《土墙蝶花图》以较大篇幅描写春季江南雨后的农家实景:衰敝的土墙在春雨过后饱含水分,露出砖石,墙头一片蝴蝶花竞相开放,满园春色齐集墙头,如一片紫云掩映。

山水画的魅力:扬州八怪的作品

山水画的魅力:扬州八怪的作品

山水画的魅力:扬州八怪的作品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扬州八怪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画家群体之一。

他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才华,在中国艺术史上独树一帜。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活跃于江苏扬州地区的八位著名画家。

他们分别是:姚文田、朱耷、高穆堂、郑燮、吴昌硕、黄宾虹、金农、齐白石。

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但都对山水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姚文田是扬州八怪中的代表之一,他擅长以墨色描绘山水,给人以安静、幽深的感觉。

他的画作充满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通过墨色的运用,展现出江南独特的山水风貌。

朱耷是扬州八怪中另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画作更加写实,注重细节的描绘。

他擅长运用绢线描画技法,通过线条的流动和细腻,展现出山水的美丽和变化。

高穆堂是扬州八怪中的创作能手,他的画作色彩鲜艳、亮丽。

他热衷于将花鸟插画与山水画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充满生命力,给人以活力和愉悦的感觉。

郑燮是扬州八怪中的技巧大师,他擅长运用线条和颜色的对比,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

他的作品多以高山流水为主题,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变化,营造出山水的壮美和奇特。

吴昌硕是扬州八怪中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理。

他擅长以大写意的手法描绘山水,通过简洁的笔墨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营造出宏大而深沉的艺术氛围。

黄宾虹是扬州八怪中的唯一一位现代派画家,他的作品具有现代派的风格和特点。

他通过颜色的运用和形式的变化,给传统山水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他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金农是扬州八怪中的实力派画家,他的作品细腻而精致,充满了细节的描绘和构图的创意。

他擅长描绘水墨山水,通过墨色的层次和线条的流动,营造出微妙而优雅的山水意境。

齐白石是扬州八怪中最后一位加入的成员,他以其独特的写意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意境的想象,给人以活力和激情的感觉。

他的山水画多以大胆的笔墨和饱满的色彩塑造,展现出夸张而奇特的艺术风貌。

扬州画派之扬州八怪

扬州画派之扬州八怪

扬州画派之扬州八怪风雅自古是扬州。

形胜东南的维扬古郡,凝聚了江南风致,荟萃了往古人文。

唐宋以降,孕育出几多春江花月的诗情画意,引领艺林风骚。

然而,自清初以来百余年,政治高压,文字狱盛行,艺坛渐归寂寥,殊少变化创新。

“四王”、董(其昌)、赵(孟頫)风靡艺坛,摹古巧熟、闭门造车。

虽为庙堂所喜,却已经脱离了生活现实,走向了黄昏没落,新的风格在萌生。

时至清代中叶,一群深受石涛影响、锐意变革的艺术家翕然纷至,景从云集于扬州。

他们切磋砥砺,纵横驰骋,终于冲破藩篱,为中国艺术史改换出新的面貌。

他们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以其“怪”著称,深受崇敬和喜爱,遂有“扬州八怪”之美名流传后世。

“八怪”其实非止八人,亦迄无定论。

“八怪”作品以泼墨写意花鸟画为主,并以金石书法入画,诗、书、画、印融会贯通,开一代之新风。

气势雄强,朴茂奇崛,至今余音袅袅,足见其艺术生命之悠长。

继“四僧画家”之后,又崛起一个革新画派“扬州八怪”。

实际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重要的画家并不止八人,约有十六、七人,“八”并非确数。

按最早的记载有:金农、黄慎、郑燮、李鳝、李方膺、汪士慎、高翔和罗聘。

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奇奇怪怪,再加上大都个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八怪”。

金农隶书七言诗联纸本纵124.2厘米,横2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墨梅图》金农作者简介: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五十三岁后才工画。

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金农的书法概括起来,有两种面貌,一种为行楷书,一种为隶书,这两种书体金农统称为“漆书”,是融楷、隶于一体的变体书法。

金农早年隶书,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

清朝的画坛上,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郑板桥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的绘画具有怎样的风格?

清朝的画坛上,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郑板桥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的绘画具有怎样的风格?

清朝的画坛上,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郑板桥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们的绘画具有怎样的风格?
“扬州八怪”是指清朝时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八位著名画家,他们分别是郎世宁、尤伦斋、邵伯温、义夫、郑板桥、黄宾虹、杨应龙和赵之谦。

他们各具特色,但有一些共同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其绘画风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文人画为主:郑板桥擅长绘制文人画,注重传达墨客的
情怀和文人文化的精神内涵。

他的作品常以山水、花卉、
古迹等为题材,注重气韵生动,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念。

2.笔墨简练而富有韵味:郑板桥善于运用墨线和水墨技法,
勾勒出简练且准确的画面。

他的作品笔法流畅,富有韵味,以墨色和线条勾勒出山水景色的神韵。

3.追求意境与情感的表达:郑板桥的作品追求平淡自然,蕴
含诗意、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他善于运用留白、淡墨和意
象的隐喻,给人以幽远、寂静、虚无的意境感受,更注重
表达画家自身的情感和世界观。

4.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郑板桥在继承传统文人画基础上,
也尝试一些创新。

他在构图和细节处理上,有时带有一些
写实主义的倾向,同时又注重表达艺术家自身的思想和个
人风格。

扬州八怪的作品整体上具有个人特色鲜明,风格独特。

他们以自由奔放的绘画技法,追求文人意境的表达,凸显了文人画的特点和禅意的气息。

他们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中国文化史和艺术史中重要的一支画派。

名词解释扬州八怪

名词解释扬州八怪

名词解释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指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八位著名艺术家,他们分别是:高俅、陈洪绶、金辰、董其昌、魏忠贤、黄宾虹、郑燮、龚贤。

高俅是明末清初的官员,他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画风而著名,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

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富有浓厚的写意风格,被誉为"绘事神器"。

陈洪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画家,他擅长绘制写意山水,将自然景物融入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以笔墨流畅、构图独特、形神兼备而闻名。

金辰是扬州八怪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和诗人。

他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为主,字体工整、气韵生动,被赞为"五体却存难敌者"。

董其昌是一位卓越的画家、诗人和书法家,他以其擅长花鸟画和隶书而享有盛誉。

他的作品以精湛的写实技巧和独特的创意而闻名,被誉为"董宝钗"。

魏忠贤是明末清初的权臣,他是一位文学才子和书法家,尤其擅长行书。

他的书法以工整刚劲、气韵雄浑著称,为后人所敬仰。

黄宾虹是中国近代画坛的一位杰出代表,他是一位独立思考的画家和理论家,对中国画的传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创新。

他主张"写意固然重要,而透彻理像更重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郑燮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他擅长楷书和行书,并提出了"书法有三患:刻板、凌厉、妖媚"的观点,主张书法应具有自由、舒展和自然的风格。

龚贤是一位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擅长山水画和楷书。

他的作品以线条简练、构图匀称、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笔坛新杰"。

扬州八怪以他们对传统艺术的超越与创新,开启了中国艺术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们的艺术作品以独特的笔墨技巧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并成为了中国画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工书法,用汉八分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 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 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 不留一格
1、打破篆、隶、正、行、草等各种书体的界限,而将文字的点画和结构随意安排; 2、打破书画的界限,将画竹画兰之法融入书法之中
其画笔法苍劲老厚, 剪裁简洁,不拘形似, 活泼生动;作品纵横 豪放、墨气淋漓,粗 头乱服 ,不拘绳墨, 意在青藤、白阳、竹 憨之间。画梅以瘦硬 见称,老干新枝 ,欹 侧蟠曲。用间印有 〖梅花手段〗,著名 的题画梅诗有〖不逢 摧折不离奇〗之句。 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 竹。
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擅画梅, 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 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 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 心
画像待考证
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奇绝,形成 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 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 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
笔姿荒率,设色大胆,以狂草笔法入画, 变为粗笔写意,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 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 画如风卷落叶;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 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 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 画带来了新气息 打破书画的界限,将画竹画兰之法融入 书法之中
终身布衣。善画山水花卉。其 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 林小景,多从 写生中来,秀雅 苍润,自成格局
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 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 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 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 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 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 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 甚为好看。
黄恭寿、金寿门、 汪近人、郑板桥、 李方膺、李宗扬、 高犀堂、罗两峰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跃在江苏扬州画坛的一批风格相近的革新派画家的总称,即以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等八人为主要成员的“扬州画派”。

金农(1687~1764),字寿门等,号冬心等,别号十五个之多,杭州人,人称扬州八怪之首。

他博学多才,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志,37岁始远游,50岁后始作画。

50—64岁经常往返于杭州于扬州之间。

人生际遇坎坷,平生未做官,64岁后定居扬州。

善以破笔泼墨作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长于花鸟、山水,尤擅墨梅;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独创“漆书”隶属字法,笔画粗细悬殊,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头重脚轻呈长方形,别有意趣。

作品有《月花图》、《墨梅图》等。

郑燮(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人称郑板桥,谓之为扬州八怪重要骨干。

他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50岁以前处于奋发自雄而考取科举的读书求仕的穷困潦倒境遇中。

50岁后曾任山东范县知县4年、潍县知县7年,因开仓赈济灾民得罪上司,61岁辞去知县,居扬州卖画为生。

其诗、书、画造诣俱高,有“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之美誉。

诗“歌咏百姓之勤苦”,“描写英杰之风猷”,诗中既有关心民生疾苦的热肠,也有抒发个人志向的情怀,还常以题画诗加以表达,如《竹石》画中所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表达自己不为恶浊环境所屈动的高尚志节;书法行、隶、草等各体相兼,风格迥异;画擅画竹、兰、石。

在潍县任县令时,给巡抚画了一幅竹子,题句曰:“斋衙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晚年以画兰竹为主,他画的竹,被称为“郑竹”,以情入画,以情写竹。

他晚年的代表作《竹石图》,瘦竹挺立,长短不一,或作左倾,或作右倾,虽各自独立,却顾盼有情,每一片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

绘画史上“扬州八怪”究竟都有谁谁谁?

绘画史上“扬州八怪”究竟都有谁谁谁?

绘画史上“扬州八怪”究竟都有谁谁谁?清代扬州,由于交通便利、富贾云集,也萃集了一批以卖画为生的失意文人画家,人称“扬州八怪”。

其所以称怪,一是书画创作皆流露强烈的个性;二是与当时社会时尚相背戾,为人大多不趋炎附势,孤高自傲。

当地人视他们稀奇古怪,便按方言“八怪”称之。

其主要包括: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和汪士慎等,他们继承了四僧及先贤传统,以革新面貌出现于画坛。

常以四君子等花卉为题,抒发性情,手法上采用了水墨为主的多种手段,形式更加不拘一格,对后世直至今日,都有深远影响。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

李鱓、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

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钤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

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

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

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

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

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

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扬州八怪,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

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1、金农(14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

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

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

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

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

2、黄慎(1687—1768)字恭懋(mao四声),号瘿(ying)瓢,福建宁化人。

他幼时家贫,学怀素书法获益,以草书入画,自创风格,擅长粗笔写意,人物画造诣最高。

作品多以神仙佛道为题材,也有不少反映社会下层人物生活的作品。

作品有《醉眠图》、《苏武牧羊图》等。

3、李(鱼单)(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江苏兴化人。

他从小喜爱绘画,十六岁时就有了名气。

他曾经作过山东滕州知县。

他受徐谓、石涛影响较大,画风粗放,不拘法度,泼墨淋漓,设色清雅,以“水墨融成奇趣”。

作品有《秋葵图》、《松柏兰石图》。

4、李方膺(1695—1755)字虬(qiu二声)仲,号晴江,江苏南通人。

曾任县令、知府约二十年,和金农、郑燮交谊甚笃,善画松、竹、梅、兰,晚年专门画梅自喻。

他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此幅梅花又一般,并无曲笔要人看。

画家不解随时俗,毫气横行列笔端。

”他的作品有《游鱼图》、《潇湘风竹图》等。

5、高翔(1688—1753),字凤翰,号西唐,扬州人。

高翔生活清苦,性格孤傲,一生敬佩石涛,善画山水、花鸟,喜画疏枝梅花,作品有《弹指阁图》等。

6、汪士慎(1685—1759),字近人,号巢林,安徽休宁人。

幼时家贫,居扬州卖画为生,安贫乐道,精研艺术,擅画梅。

他与金农、高翔、罗聘被时人称四大画梅高手,作品有《墨梅图》等。

7、罗聘(1733—1799),字循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迁居扬州。

他是金农的弟子,在“八怪”中,年辈最小,但见识很高,落笔不凡。

他终生不仕,以卖画为生,一生潦倒。

作品有《鬼趣图》、《醉钟馗图》等。

8、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画家郑板桥的简介

画家郑板桥的简介

画家郑板桥的简介郑板桥是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艺术家,艺术素养极高,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画家郑板桥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家郑板桥的简介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燮"读音ㄒㄧㄝˋ,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

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著有《板桥全集》。

郑燮(音xie,四声),清代著名画家。

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

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

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工诗、词,善书、画。

诗词不屑作熟语。

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间亦以画法行之。

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

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

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享年七十三岁。

郑板桥的故事话说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的时候,有一天正在衙门中办公,他的差役传报说自己的知府大人来了。

知府大人是郑板桥的上级,如果换了别人,早就马上出去迎接,极尽阿谀奉承了,但是郑板桥并没有这样做。

原因是这位知府大人的出身并不好,他并不是举人出身,而是捐班出身,所为捐班是清朝时候的一种做官渠道,说白了就是用钱买来的管。

而这个知府大人还不通文墨,肚子里实在是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对他是看不起的,就没有出去迎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尤物“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

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

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

因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为准。

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

因“八”字可看作形容词,也可看做约数。

“扬州八怪”知识广博,长于诗文。

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

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

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大量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的骄傲。

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画派,各具特色,争雄于画坛。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而在扬州,则形成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

这些画家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但他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

虞山、娄东等画派,讲求临摹学习古人,以遵守古法为原则,以力振古法为己任,并以“正宗”自命。

他们的创作方法,如“正宗”画家王珲所说,作画要“以元人笔直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他们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作品多为仿古代名家之作( 当然在仿古中也有创造),形成一种僵化的局面,束缚了画家的手脚。

“扬州八怪”诸家也尊重传统,但他们与“正宗”不同。

他们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

如郑板桥推崇石涛,他向石涛学习,也“撇一半,学一半,未尝全学”。

石涛对“扬州八怪”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他提出“师造化”、“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创作素材,强调作品要有强烈的个性。

他认为“古人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肠。

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

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扬州八怪”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扬州八怪”从大自然中去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去寻找题材,下笔自成一家,不愿与人相同,在当时是使人耳目一新的。

人们常常把自己少见的东西,视为怪异,因而对“八怪”那种抒发自己心灵、纵横驰骋的作品,感到新奇,称之为怪。

也有一些习惯于传统的画家,认为“八怪”的画超出了法度,就对八怪加以贬抑,说他们是偏师,属于旁门左道,说他们“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于百里”。

赞赏者则夸他们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影响和哺孕了后来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艺术大师。

二、“扬州八怪”怪在哪里?“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说法也不一。

有人认为他们为人怪,从实际看,并不如此。

八怪本身,经历坎坷,他们有着不平之气,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

他们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

这类事在中国历史上虽不少见,但也不是多见,人们以“怪”来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

但他们的日常行为,都没有超出当时礼教的范围,并没有晋代文人那样放纵--装痴作怪、哭笑无常。

他们和官员名士交流,参加诗文酒会,表现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

所以,从他们生活行为中来认定他们的“怪”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只有到他们的作品中,来加以研究。

“八怪”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

他们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

他们的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

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

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笑我板桥怪。

”当时人们对他们褒贬不一,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偏离了“正宗”,这就说明了它所以被称之为“怪”的主要原由。

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在自己创造与发挥,穷其一生,为创造新的画风而努力。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

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

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

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在扬州当地还流传这一种说法:“扬州八怪”是指扬州地区的“丑八怪”。

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且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

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

文艺理论家最后把“扬州八怪”归纳为15人。

在扬州当地有纪念馆,观众就立着15人的雕像。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

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为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

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于世界。

[编辑本段]二、“扬州八怪”形成的因素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虽经历代兵祸破坏,但由于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乱之后,总是很快又恢复繁荣。

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

富商大贾,四方云集,尤其以盐业兴盛,富甲东南。

经济的繁荣,也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

各地文人名流,汇集扬州。

在当地官员倡导下,经常举办诗文酒会。

诗文创作,载誉全国。

有些盐商,堪称豪富,本身亦附庸风雅,对四方名士来扬州者,多延揽接待。

扬州因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许多名士,其中有不少诗人、作家、艺术家。

所以,当时的扬州,不仅是东南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艺术的中心。

富商大贾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对物质和精神上的产品也就大量地需求,如精美的工艺品、珍宝珠玉、鲜衣美食,在书画方面更是着力搜求。

流风所及,中产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书画悬之室中,以示风雅,民谚有“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之说。

对字画的大量需求,吸引和产生了大量的画家。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本地画家及各地来扬画家稍具名气者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当时的名家,“扬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声名显著者。

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的作品,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

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绘画至明末清初受到保守思想的笼囿,以临摹抄照为主流,画坛缺乏生气。

这一萎靡之风激起有识之士和英才画家的不满,在扬州便出现了力主创新的大画家石涛。

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无法而法”的口号,宛如空谷足音,震动画坛。

石涛的理论和实践“开扬州一派”,稍后,终于孕育出了“扬州八怪”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

[编辑本段]三、“扬州八怪”怪在哪里?“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说法也不一。

有人认为他们为人怪,从实际看,并不如此。

八怪本身,经历坎坷,他们有着不平之气,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

他们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

这类事在中国历史上虽不少见,但也不是多见,人们以“怪”来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

但他们的日常行为,都没有超出当时礼教的范围,并没有晋代文人那样放纵--装痴作怪、哭笑无常。

他们和官员名士交流,参加诗文酒会,表现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

所以,从他们生活行为中来认定他们的“怪”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只有到他们的作品中,来加以研究。

“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鲜、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

他们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

他们的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

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长于诗文。

”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

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

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

“扬州八怪” 就是: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

他们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绘画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大量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的骄傲。

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画派,各具特色,争雄于画坛。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而在扬州,则形成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

这些画家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但他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

虞山、娄东等画派,讲求临摹学习古人,以遵守古法为原则,以力振古法为己任,并以“正宗”自命。

他们的创作方法,如“正宗”画家王珲所说,作画要“以元人笔直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他们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作品多为仿古代名家之作( 当然在仿古中也有创造),形成一种僵化的局面,束缚了画家的手脚。

“扬州八怪”诸家也尊重传统,但他们与“正宗”不同。

他们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

如郑板桥推崇石涛,他向石涛学习,也“撇一半,学一半未尝全学”。

石涛对“扬州八怪”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他提出“师造化”、“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创作素材,强调作品要有强烈的个性。

他认为“古人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肠。

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

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扬州八怪”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扬州八怪”从大自然中去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去寻找题材,下笔自成一家,不愿与人相同,在当时是使人耳目一新的。

人们常常把自己少见的东西,视为怪异,因而对“八怪”那种抒发自己心灵、纵横驰骋的作品,感到新奇,称之为怪。

也有一些习惯于传统的画家,认为“八怪”的画超出了法度,就对八怪加以贬抑,说他们是偏师,属于旁门左道,说他们“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于百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