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的兴起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扬州八怪兴起的原因
摘要:清朝中期活跃在扬州一代的扬州八怪,在各有其风格、派系的背景下,为何会齐聚扬州,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一段佳话?这其中有着地理、历史、政治、经济、人文等各方面的因素。在它们的影响下,扬州八怪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必然结果。
关键词:历史,政治,经济。
在清朝中期的扬州,活跃着一批代表着扬州画坛新风尚的画家——扬州八怪。哪些人被称为“八怪”,文献中说法不一,一般根据«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认为扬州八怪有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也有人认为是李葂、边寿民、杨法、华喦、陈撰、闽贞、高凤翰、汪士慎或金农。这样说来,“扬州八怪”共有十五个人。然而现在的“扬州八怪”已不单单指某几个画家,而是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历史现象。全国各地的画家齐聚扬州,他们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派系,共同谱写着那个时代扬州的繁荣。但是“扬州八怪”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又为什么会选择扬州,而不是其他的城市,比如北京、杭州?下面我们将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进行分析。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受季风环境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境内90%以上是平原, 河湖密布,拥有80多公里长江岸线,水深江阔,岸线稳定。扬州肥沃的土地与温和的气候,使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扬州拥有2490多年历史,历经几次盛衰,在明末清初,曾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是战乱之后,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现出了繁荣景象。古代扬州虽曾几度盛衰,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作为我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机与活力。扬州自汉代起兴盛,又历经唐代的繁盛,终于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自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处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地的扬州便确立了其交通枢纽的地位,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水路可以说是最便捷的运输方式。交通的便利直接带来了蜂拥而至的人口,和城市的快速发展。
大清盛世,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
北京是大清朝的都城,也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一般来说,历史名城大多以政治中心地位支持经济繁荣,北京自然也不例外。作为盛世时期的都城,北京自然也是商业活动频繁,四方商业齐聚,天下货品荟萃,成为商品集散的大市场。清朝初期,北方依仗其政治地位为其带来的优势,经济的到了长足的发展。山西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小城镇的兴起是北方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江南经济起步较北方为晚,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到乾隆初期,江南地区,尤其是苏、宁、杭地区繁荣富庶,成为著名的锦绣膏腴之地,经济水平远远高于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流通,并使得市镇迅速的发展。再加上江南地区河湖密布,水运发达,交通便利,使扬州、南京、杭州等地区都成为人口拥有十几万至数十万,甚至达到百万人口。
清朝中期经济的繁荣,与几代统治者共同努力不可分割。从康熙二十年平定叛乱到康熙五十年,大清赢得了三十年的和平,专注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当时,人心安定,边疆稳固,国内安宁。康熙大帝治黄治淮,疏通运河,兴利除弊。朝廷关系融
洽,与邻邦的关系也日益频繁。到乾隆时期,大力垦荒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减轻民负,充实国库。这一系列的作为,使得清朝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稳稳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上的优秀作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的朝廷深知“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所以一直大力推进、兴办文化教育事业。一方面培养选拔治国之才,一方面用以教化人心,统一思想,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乾隆即位后,坚持以文治国的方针,不遗余力的进行文化建设。乾隆自身的文化修养就达到了很高的文化水平。在其执政时期,国家达到盛世巅峰,但国家与民族的兴旺,要依靠学校教育传播文化。所以,书院也进入蓬勃的大发展时期。在朝廷的鼓励下,各省掀起了大办书院的热潮。据统计,在乾隆时期,全国新建书院共达1139所,修复和重建前代书院159所,两项共计1298所。还有类似书院性质的精舍、书堂、书屋等教育机构,总数不下2500所。1书院的蓬勃发展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科举考试。科举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清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它给各阶层的人们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得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另一方面,也极大的刺激了民众对知识的渴望,书院的发展又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获得知识的平台。所以,在清朝的中期,人们文化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尤其是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商人。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进而就会追求精神上的丰富。乾隆时期的大清朝,政局稳定,经济发达,对文化的追求也得到了满足,人们进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丰富。
作为当时政治中心的北京聚集了许多为踏入仕途而作准备的青年才俊,他们才华横溢,都希望能够报效祖国,顺带自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但是,更多的是仕途受挫,报效祖国积极性被打击得所剩无几的文人墨客。他们中的有些人,才华丝毫不逊于那些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离开京城这个伤心地,而又不愿找一个穷乡僻壤碌碌无为一生,所以,他们选择了堪称当时中国经济中心的扬州,开始自己的另一段人生。繁荣的扬州,还聚集了一大批殷商巨贾。他们有的富可敌国,物质上的富足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开始进一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财大气粗的他们不愿被别人叫做没文化的暴发户,然而丰富的内在又不是短时间内能够修炼而成。但是急功近利的他们,移植他们在商场中的思想于精神的追求上,想在短时间内变身为精神上与物质上同样富足的所谓儒商,起码要在外人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于是他们开始附庸风雅,开始购买一些名人字画装点自己的生活。这样的风气进而促使了扬州出现了不十分完备的绘画商品市场。一些巨商豪富也开始结交诗人和书画家。刚才说道一些郁郁不得志的青年才俊“流落”到扬州,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穷书生,除了一肚子墨水之外,身上也没几两肉了,精神境界与物质现状严重失衡,虽不至于沦落街头,但是大部分人也就是刚过温饱。而且当时的社保工作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不是人人都有救济金拿,所以他们开始自寻生路。于是他们开始以卖字卖画为生。买方和卖方市场需求一致,于是交易就这样达成了。有钱人拿钱买来了自己的“品味”,穷书生拿画换来了自己的衣食无忧,进而更加努力的研究绘画的技巧。就这样,扬州这一带的书画事业开始发展起来。扬州的画家,来自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