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北师大版
2018年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导学案(无答案)
中共八大是说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中共十九大提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请同学们仔细想想,这二者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1.请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一下党的十九大的基本情况。
提示(1):2017年10月在北京召开。
提示(2):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提示(3):大会还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提示(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展示史料:
中共八大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有。中共八大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而中共十九大上提出的是我国在地域上、程度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需要国家调整国家政策,促使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共同富裕。
五、检查反馈:
1.中国梦是中华人民的梦,依靠人民来实现,为人民造福。下列属于中国梦的内容的是()
①国家富强②科技领先③民族振兴④人民幸福
六、感悟成功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经济体制改革》公开课教案_4
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农村改革开始时间和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记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记住所有制改革的方针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和改革农村产业结构的深远影响;理解国企改革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2.能力目标: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的分析,及改革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通过农村和城市改革取得的成就的学习,认识到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第一标准。
【重点难点】: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难点: 1、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必要性;3、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学法指导】: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一、导入新课出示凤阳农村改革前后两首花鼓词,问:凤阳县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自主学习:农村改革:背景、尝试、发展、深化(二)、合作探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所以改革率先在农村进行。
1.背景:农村的现状如何?为什么必须进行改革?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农村改革的背景:2.内容:具体进行了哪些改革?(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解决问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确立起来的?(2)率先实行这一制度的是哪些省份?(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它推广情况如何?(5)它为什么会迅速得到推广?(6)除此之外,我国在农村还进行了哪些改革?成效如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梳理知识)3.归纳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1)1950---1952年,土地改革(2)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4)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自主学习:城市改革的背景、内容:1.所有制结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所有制结构的改革,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看看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方针是什么?怎么改的?成效如何?2.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改革就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度】
知识与
技能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
方法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的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 的强国之路。
二、学习目标
三、新课学习: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目标导学一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 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请学生说说: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企业——只管生产。
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目标导学二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北师大版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改革主题的分析、成效及启示。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7.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板书设计
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重点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与目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乡镇企业发展
-关键词:改革、农村、生产力、现代化
②简洁明了:
-核心句:改革激发活力,农村实现飞跃。
-知识框架:背景→改革措施→成果与影响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教材,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图表、视频资料,以便直观展示改革进程和成果。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就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同时,设置多媒体展示区,方便展示辅助教学材料。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各小组在讨论中的合作程度,成果展示的逻辑性和深度,以及提出的观点和建议的创新性。
3.随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核心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后作业:评估学生撰写的短文或报告,考察其对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思考的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的水平。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理财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学法提示:实践法、观察法,问题分析法。
一、导入示标你见过品种繁多的购物票据吗?你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过去相比有多大变化吗?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社会,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质疑(一)预习检测:一、农村的改革。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取得突破性进展。
2.1978年初,、两省率先开始对农村政策进行大胆调整,强调准中生产队的自主权,允许和支持农民经营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采取包产到组的形式经营土地。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肯定了各地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在中央的肯定下,以、为主要形式的在农村迅速推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中心环节:增强。
3各地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在坚持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度龙井经济成分,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
2.决定: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起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3.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多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
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了鲜红的手指印。
201x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北师大版
2019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北师大版课题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了解农村改革,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过程与方法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的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小岗村协议书图片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下载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帮助理解5分钟下载过程与方观看图片 A E 帮助理解5分钟下载法过程与方理解图片 A I 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法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小岗村签订的分田到户的责任协议书图片,讲述小岗村农户分田到户的故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北师大版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集体土地可以长期包给农民使用,调 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这是因 为( D ) A.土地改革的展开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 革的序曲。安徽、四川农村开始试行的改革是( D ) A.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 B.农业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3.特点:1980 年 9 月,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为主要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农村迅速推广, 农村的经济和
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关于经济 1. 开始: 1984 年 10 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_____________ 体制改革的决定》 具有中 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________ 城市 为重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加快以 _______
农村取得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_______
突破性进展。
安徽、_______ 四川两省率先开始对农村政策 2.地点:1978 年,_______ 凤阳县小岗村 进行大胆调整, _______________ 生产队在生产体制改革上更
向前走了一步,18 户村民秘密签订了包干到户的协定。
厂长(经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企业内部,以实行__________ 理) 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全面展开。 _____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八年历史下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八年历史下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及习题答案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时间:2012-3.15 【学习目标】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2、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3、了解经济特区的概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一) 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教材2、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知道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认识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3、问题:(1)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民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3)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5)四大经济特区和四大经济开放区指的都是哪些?(二)个人默学课本(8分钟)(三)小组交流(2分钟)二、展示与质疑:三、点拨与归纳:教学反思:四、巩固与检测(一)巩固训练(二)检测反馈: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2.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生产力3、下列关于对外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引进外国资金B、引进外国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C、引进外国的社会制度D、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城市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A、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B、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C、纠正分配中的平均主义D、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5、我国的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A、与中央的关系不同B、各自权限不同C、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A、城市B、农村C、工厂D、国家机关7、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排列正确的是:(1)沿海开放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3)经济特区(4)内地A、3、1、2、4B、1、2、3、4C、2、1、4、3D、4、3、1、28、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9、材料一(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抗美援朝
第3课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
建设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确立
第5课三大改造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对外开放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钢铁长城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理财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学法提示:实践法、观察法,问题分析法。
一、导入示标
你见过品种繁多的购物票据吗?你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过去相比有多大变化吗?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社会,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质疑
(一)预习检测:
一、农村的改革。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取得突破性进展。
2.1978年初,、两省率先开始对农村政策进行大胆调整,强调准中生产队的自主权,允许和支持农民经营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采取包产到组的形式经营土地。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肯定了各地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在中央的肯定下,以、为主要形式的在农村迅速推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中心环节:增强。
3各地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在坚持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度龙井经济成分,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
2.决定: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起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3.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多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质疑问难:
三、探究交流:
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
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了鲜红的手指印。
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
探究一:农村的改革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
1.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2.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探究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材料三: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1.请说一说:材料一、二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2.据材料三指出,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概括说明要实现这一关键目标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
四、训练反馈:
1.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代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后,当地农民咏唱的新生活是“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当时面额最大的人民币面值十元),又娶媳妇又盖楼.”导致这种变化因为()A.完成了土地改革B.加入了农业合作
C.建立了人民公社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哪三个方面进行的()
①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
④实行企业私有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社会生产力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B.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
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
这种情况本质上反映了
A、民营企业的恢复与发展
B、企业获得了绝对自主权
C、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发展
D、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二)阅读探究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88年的79 396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 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材料三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
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
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中共十五大决议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有权和自主权受到国家法律切实保护”的规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2分)概括说明要实现这一关键目标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6分)
(3)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在改革进程中,我国对市场地位的认识是怎样不断深入的?(6分)综上分析,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五、学习感悟: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走的路还很长,改革还需要不断的深化。
我想说:
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自学质疑略
三、探究交流:
探究一:农村的改革
1.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1.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探究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企业没有自主权,职工积极性不高;
4.关键是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自主权问题;市场的作用问题;分配中平均主义问题。
四、训练反馈:
1-4 D A B C
5.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归农民。
(2)关键是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自主权问题;市场的作用问题;分配中平均主义问题。
(3)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价值规律和市场对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性;中共十五大决议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