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21例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肠套叠临床治疗观察及护理
损害、 关节活动障碍及出现关节腔积现象, 及时对症处理。 5 1 患病期间, .l 禁止预防性接种 , 痊愈}— 月可预防接种 , 防止 患病时接种疫苗使异体蛋白诱发过敏而导致病情复发。
咬伤等。 55 卧床休 息: . 患儿治疗期间应减少户外活动 , 避免意外刨伤 ; 禁止 去公共场所, 避免冷空气刺激和人群密集环境中的交叉感染。 56 注意饮食卫生, . 勤洗手, 不吃不洁瓜果及水生植物, 杜绝肠道寄 生虫感染的机会。 57 饮食清淡, . 易消化流食或软食, 少食多餐, 禁止食用坚硬, 多刺的 食物, 止牙龈出血, 防 控制高蛋白物质的摄入。 使食物通过肠道时便于消化。 58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 根据人正常每 日食用盐1克的标准要求, 0 在 出现水肿和高血压的情况下, 控制盐在2 3 详细记录2, 时出/t , — 克。 4J 、 k 除 进食外, 水的摄入量限制在50 80 /日较为适宜。 0- 0ml - 59 患儿腹痛时, . 卧床休息、 取舒适体位, 观察有无腹痛绞痛, 观察大 便次数和形状. 禁止腹部热敷, 以防肠出血, 必要遵医嘱使用解痉挛药或消 炎止痛药。 51 观察患儿皮肤瘀斑 及时了解皮肤有无新发及出血现象或肾 .O
53 采取避敏食物的摄人 如: 虾、 蛋及乳类 , . 鱼、 蟹、 过敏体质的患 儿进食致敏食物, 食物蛋白会和附着在肥大细胞上的 L E发生反应, g 刺 激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 使血管扩张, 平滑肌收缩, 分泌物、 溢出 物增多, 因而宜采取避敏措施。 54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如花粉、 、 化学物品、 、 油漆 汽油、 、 尘螨 昆虫
6 0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刊 Se d a n s h dc e 0 2 ek Mei l dA kT e c A Mein 2 1 年第 l 卷 第 1 i O 期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
通过询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B超检查可以确诊。
主要的治疗有空气灌肠和手术治疗两种。
小儿肠套叠具有起病急、变化快、晚期并发症多且严重等特点,因此做好病情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
现将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临床护理;手术治疗;术后护理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48例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1个月至2岁10个月。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
空气灌肠复位成功35例,其余均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单纯肠套叠松解术8例,肠套叠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3例,肠套叠松解术+阑尾切除术2例。
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35例,发病48h内,体温不高,无腹胀及肌紧张,腹部无压痛,脱水征不明显者可行手法复位,空气灌肠等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13例,如病程长,患儿精神萎靡,脱水征明显或手法复位及空气灌肠失败者需立即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二、护理与体会一般护理基础护理:入院后立即给予禁饮禁食,控制感染,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患儿体制较虚弱、面色苍白、脱水、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大便带鲜血。
因此要做好口腔、皮肤、会阴护理,保证静脉输液速度。
心理护理:护士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充分理解家长心情,作为医护人员,要耐心向他们介绍病情,做好解释、安慰工作。
采取医疗手段及护理措施,要详细告知,以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一般观察:由于婴幼儿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护士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生治疗提供最及时的信息。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非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法。
对怀疑有肠套叠的患儿用空气灌肠作X线检查对诊断有决定性作用。
空气灌肠复位可避免手术、麻醉及术后并发症。
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的护理要点:要留院观察24-48h,密切观察有无再次肠套叠的发生。
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病情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病情的观察与护理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外科急症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肠蠕动受阻、肠管不断套入套出,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肠壁水肿加重,引起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观察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下面就对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病情的观察与护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术前准备1.患者病史的收集:了解患者的病因、病程、症状以及既往病史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术前准备方案。
2.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呼吸、心率、血压以及腹部触诊等,了解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情况。
3.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手术的适应症,避免手术期间出现并发症。
二、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1. 术前心理护理:对小儿患者进行情绪疏导,让其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意义,增强患者的配合意识和合作程度。
2. 术前皮肤消毒:在手术前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处理,避免手术感染的发生。
3. 术前协助麻醉:协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出现疼痛和意识不清的情况。
4. 术中监护:协助医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5. 术中协助手术: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三、术后观察与护理1. 术后麻醉苏醒期的观察与护理:及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和疼痛情况,确保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间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和意识丧失的情况。
2. 术后腹部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腹部的情况,包括腹部的压痛、肠鸣音、排便情况等,发现腹部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
3. 术后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如有术后腹腔引流,要及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等情况,及时处理引流管脱落、堵塞等情况。
4. 术后镇痛: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治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康复恢复。
5. 术后补液与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液体补充和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和身体康复。
21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护理体会
357会产生孤独无助感和强烈的恐惧心理,对此,应由术前擐为信任的心理护理人员陪伴。
如果是全麻患者,最理想的是陪到拿麻生效再离开。
同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适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必要时触摸和轻握患者的手,使其感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与关怀,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尽可能给患者创造轻松舒适的氛围,比如与患者做简短的语言交流等,对于过分紧张的患者,可用分散注意力等方式,减轻或消除恐惧心理,必要时调动家属方面的支持系统。
总之,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患者感到安心,让他意识到他并不是孤军作战,而是有一个积极温暖的团队在支持他,使他能勇敢地迎接手术的到来。
4体会心理护理适用于广泛的患者群体,有着广阔的辐射空间,是很多的药物和医疗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如果适时的发现和疏导心理压力,甚至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为此,也给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所以整体的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是护理工作的艰巨任务。
21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护刘桂梅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357-03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自从我院应用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以来,在早期肠套叠的整复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复治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手术率。
但对于复杂型和晚期肠套叠的病例,使用空气灌肠,不但效果不佳,而且往往发生危险,且仍需手术治疗。
我院自2007年3月~2008年3月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21例,使用空气灌肠整复,治愈率达76%。
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l例肠套叠患者,男13例,女8例;4~11个月10例,l~2岁10例,3岁l例;病程在24h之内者10例,24~48h以内者11例。
病程最短者10h,最长者4天。
套入肝曲结肠以下者15例,脾曲结肠以下者6例,复套者4例,手术手法整复者5例,死亡1例。
2l例中14例有血便,占67%,果酱样便3例,占14%,腹部包块者4例,占19%。
1.2临床表现肠套叠临床上主要有4大症状:(1)阵发性啼哭;(2)呕吐;(3)血便;“)腹部包块。
小儿肠套叠的术后护理
小儿肠套叠的术后护理作者:张洁史惠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24-01【摘要】目的通过对53例小儿肠套叠的护理,阐述该类患儿术后护理重点,以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笔者总结了2006年至2012年小儿外科肠套叠术后患儿的护理和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归纳,以总结护理的经验和心得。
结果治愈49例,治愈率达93.5%,并发症3例。
结论小儿外科肠套叠术后有其独特的病理特征和护理需求。
护理人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临床护理基础,还要耐心、细心,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身心护理。
【关键词】肠套叠;术后;护理肠套叠是指某部分肠管及肠系膜逃入临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
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以1岁内婴儿最为多见,2岁以后逐减,男女婴儿之比约为4:1.健康肥胖儿多见,以春秋季多见。
尽管同是急腹症,但小儿跟成人有较大的差别,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肠套叠术后患儿,往往机体耐受差,并发症发生时,患儿无法清晰表达,病情发展迅速,对恢复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儿外科护理的工作上,护理人员既要有坚实的临床护理知识做基础,又要有跟小儿相关的一些术后护理技巧。
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3月至2012年5月儿外科53例病患,男45例,年龄2±1.3岁,体重(14.2±2.7)kg,女8例,年龄2±1.5岁,体重(13.2±1.9)kg,手术类型包括:肠套叠松解术,肠套叠肠坏死、肠切除、肠吻合术,小肠造瘘术。
1.2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下进行,治愈49例,治愈率达93.5%,并发症3例,其中2例为伤口感染,1例为伤口裂开。
2 护理小儿术后耐受性差,又无法用语言沟通,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倍留心,耐心、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而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小儿急性肠套叠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1 临床 资 料
术后全麻未清醒前在 I U室观察治疗与护理 , C 除了严密观 察生命体征、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外 ,由于婴幼儿唾液较多,
必须去枕平卧,头偏 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 口腔
分泌物以防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注意观察 患儿的意识、 肢 体运动、感觉、皮肤与 口唇色泽的变化 。如患儿意识清晰,能 正确回答 问题,有定向力 ,表示全麻 已清醒 ,即可拔除气管套 管移至病房观察治疗与护理 。 22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由于婴幼儿各系统 的功能尚未建全,机体 反应较差 ,对
中图分 类 号 : R7 .2 4 3 7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其起病急, 进展
快, 延误诊治可出现肠坏死甚至死亡 。 典型表现是阵发性腹痛 , 呕吐,果酱样血便 , 腹部肿块 由于婴幼儿生理 的特点,早 期 诊断较为困难 , 术后护理也有特殊性 。 我院 20 年 2 05 月至 2 0 07 年 2月共手术治疗了d J 急性肠套叠 2 ,l , 8例,现将术后的观 察
叶丽 芳 陈小勇
( 浙江省湖州师 范学院 医学院
3 30 100)
[ 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术后 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加强全麻后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维持体液
平衡及营养支持 的护理 ,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腹部情 况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本组 2 例 ,痊愈 出院 2 ,感染性休克死 8 7例
经非手术 治疗无效 中转 手术 1 6例 ,急症手术 1 2例 。均 在 全身麻 醉下经右侧腹 商肌切 口施行肠套 叠复位术 2 例 ,肠 1 切除吻 合术 7例 ,其 中腹腔引流 术 9例 。术 后并发肺 部感
肠套叠护理查房案例
目录
• 病例介绍 • 护理过程 • 护理效果 • 护理总结与建议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1岁 籍贯:北京市
病情状况
主要症状:腹痛、呕 吐、血便
既往病史:无特殊病 史
病程:发病2天,病 情逐渐加重
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液治疗
手术治疗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导,合 理调整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 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心理护理
肠套叠患者常常因为疼痛和不适而 产生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应及时 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 绪。
对患者的建议
定期复查
及时就医
肠套叠恢复期,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 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恢复进食时间
护理后患者恢复进食时间明显缩 短,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精神状态好转
护理后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情绪稳定,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反馈
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满意
护理人员态度亲切,关心患者需求,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 爱。
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
患者认为护理措施有效,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对护理效果非 常满意。
肠套叠复位术,必要时行肠切除吻合术
02
护理过程
术前护理
01
02
03
评估病情
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状 况评估,包括生命体征、 腹部症状、排便情况等, 为手术提供参考依据。
心理护理
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 解释病情和手术必要性, 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检查, 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做好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 预防感染。
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21例临床分析
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21例临床分析1. 引言1.1 背景小肠肿瘤是一种罕见但危害性较大的恶性肿瘤,在所有小肠肿瘤中,肠套叠是一种较为少见但却具有特殊临床意义的表现形式。
肠套叠是指小肠的一段套入另一段小肠内,造成狭窄和肠腔梗阻,常见于小肠的近端,多见于小肠腺癌和肉瘤。
肠套叠在小肠肿瘤中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其症状可与其他小肠肿瘤引起的梗阻症状相似,易被漏诊或误诊。
对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进行临床分析,对于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并改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相关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有待深入研究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治策略和预后评估依据。
1.2 目的小肠肿瘤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一定危害性的肠道肿瘤,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21例,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以提高临床对小肠肿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通过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诊断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为小肠肿瘤的研究和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21例患有小肠肿瘤并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为30岁至70岁不等。
患者中以腹痛、腹部包块以及腹部肿块触及明显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行腹部X线平片及腹部CT检查,其中X线平片显示肠套叠征象,CT检查进一步确认了肠套叠的诊断。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手术中结合肠套叠的病因进行处理。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预后良好。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小肠肿瘤以及导致肠套叠的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2. 正文2.1 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21例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为35岁至68岁,平均年龄51岁。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并发症的处理
• 1.,结肠穿孔:少见但致命。空气充盈到腹腔和
肠间隙立位有膈下游离气体,患儿精神不佳面色 苍白发绀呼吸困难,尿管拔出无气体排出。 • 处理 立即腹腔穿刺排气(右下腹或脐与剑突中点) 吸氧 送手术室
并发症的处理
• 2.发热:原发病 及套叠肠管局部黏膜点片状坏死 有关。对症处理 • 3.持续血便:患儿精神好不哭闹 适当控制饮食 不必处理 但要警惕复发性肠套叠
病因
• 病毒感染,国内有报道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 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由于各种食物、炎症、 腹泻、细菌或寄生虫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 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肠套叠的方向: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 蠕动方向一致,肠套叠发生 后,套入部随着肠蠕动不断 推进,该段肠管及其肠系膜 也一并套入鞘内,颈部紧束 使之不能自动退出,逆行套 叠极少见。
3/17/2014
术后护理措施
一、疼痛 与手术创伤有关
• ☆患儿疼痛时使用止痛泵,告知家长使用方法。 • ☆安抚患儿。 • ☆必要时使用镇静止痛药。
术后护理措施
二、有感染的危险 与伤口切口有关 • ☆护理时注意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每天抗生素静滴治疗。
• ☆保持床单位的干燥清洁,病室每天用紫外线消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小儿外科 李尚玲
授 课 目 的
了解肠套叠的定义 肠套叠的发病原因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
掌握术前术后护理
病例:
患儿 韩愈磊 男 6个月,12kg, 因“阵发性腹痛伴呕吐”于 2014年1月12日下午急诊入院。 患儿于入院一日前出现吐奶、腹痛哭闹,解果酱样便, 诊断为肠套叠,来时面色苍白,呼吸浅促,腹部膨隆 T:39℃、HR:160次/分、R:38次/分,外科予空气灌肠后 未成功,行急诊手术后留住我科继续观察。
观察小儿肠套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
观察小儿肠套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2例接受小儿肠套叠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结合护理差异分别给予常规性护理和综合性护理,护理后对效果分析。
结果: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少于甲组,乙组效果明显。
结论:对小儿肠套叠手术患者给予在综合性护理措施,效果明显,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method and effect of 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almost a year of our hospital, 82 cases of infantile intussusception surgery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ents' and group b, combined with nursing difference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nursing after the analysis of results. 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of group a, and the effect of group b was obvious.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are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which is effective and can help patients recover as soon as possible,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关键词:小儿肠套叠;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护理效果小儿肠套叠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对自身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肠套叠指的是肠管套入临近对肠腔中,导致肠内出现受阻的现象,该病症是婴幼儿时期出现的病症,发生几率比较高,对自身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7岁小儿肠套叠症护理措施
居家护理要点指导
01
02
03
04
饮食调整
指导家长给予患儿清淡、易消 化的饮食,避免油腻、刺激性 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保持大便通畅
鼓励患儿多饮水,Leabharlann 吃富含纤 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便秘。
注意保暖
指导家长注意患儿的保暖,避 免腹部受凉,以免诱发肠痉挛
。
观察病情变化
指导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 变化,如出现再次腹痛、呕吐
03
采用非药物性疼痛缓解方法,如热敷、按摩等,提 高患儿的舒适度。
引流管护理要点
确保引流管固定稳妥,避免扭曲、压迫和脱落。
定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记录异常情 况。 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冲洗,防止堵塞和感染。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降低感染 风险。
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时 处理出血、渗液等问题。
网络平台
建立医院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提 供在线咨询和答疑服务。
门诊咨询
家长可在门诊时间前往医院咨询相关问题,医护 人员将给予耐心解答。
THANKS
感谢观看
早期活动重要性宣传
强调早期活动对肠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通过向患儿及家长宣传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肠蠕动,加速肠功能恢复,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儿及家长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患儿及家长了解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和方法,提高其认知度和配合度。
康复锻炼项目选择依据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
针对7岁小儿的特点,选择适合其年龄、体力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等,避免剧烈 运动导致肠管再次套叠。
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活动量
儿科护理培训课件:幼儿肠套叠护理与处理
肠套叠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或伴有肠坏死、腹膜炎 等严重并发症。 非手术治疗无效,如灌肠复位失败或反复肠套叠。
小儿出现高热、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中毒症状 。
手术方式选择及操作要点
Hale Waihona Puke 手术方式根据肠套叠类型、部位及病情严 重程度,可选择开腹手术或腹腔 镜手术。
操作要点
仔细探查腹腔,确认肠套叠部位 及有无肠坏死;轻柔复位肠管, 避免暴力牵拉;如有肠坏死,需 切除坏死肠段并行肠吻合术。
发病原因
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 能与饮食改变、病毒感染、肠痉挛及 自主神经失调等因素有关。
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2岁以内的婴幼儿多见)、 性别(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季节 (春秋季节多见)、地理环境、饮食 习惯、遗传因素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是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此外,患儿还可能出现呕吐、 腹胀、脱水等全身症状。
术后康复指导和家属教育
术后康复指导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促 进肠功能恢复;合理安排饮食,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家属教育
向家属讲解肠套叠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 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如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协助 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等;强调定期复诊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辅食添加技巧
根据幼儿年龄和消化能力 ,逐步添加各种辅食,注 意辅食的性状和数量,以 免引起消化不良。
饮食卫生指导
强调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指导家长注意餐具消毒、 食物保存和加工过程卫生 ,预防肠道感染。
06
心理护理在幼儿肠套叠中 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心理护理需求分析
儿科肠套叠患者的护理诊疗
儿科肠套叠患者的护理诊疗肠套叠是指近端肠管及其系膜套入远端肠腔所致的疾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多发生在2岁以内的小儿,尤以4〜10月龄的婴儿发病率最高。
男女婴之比约为3:I o健康肥胖儿更多见,春季发病率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结病毒感染有关。
一、病因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95%为原发性,多为婴幼儿,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不存在显著性器质性病变。
有学者认为婴幼儿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是原发性肠套叠的原因。
约5%病例为继发性,多为年长儿,发生肠套叠的肠管可见明显的机械性原因,如梅克尔憩室、肠息肉、肠肿瘤、肠重复畸形等可牵引肠壁而发生肠套叠。
有些促发因素可导致肠蠕动的节律发生紊乱,从而诱发肠套叠,如饮食改变、腹泻及肠道发生病毒感染等均与之有关。
其中,病毒感染后可以导致末端回肠集合淋巴结增生,局部肠壁增厚,甚至突入肠腔,构成套叠起点,加之肠道病毒感染后蠕动增强导致发病。
二、发病机制肠套叠依据套入部位不同分为回盲型、回结型、回回结型、小肠型、多发型。
以回盲型最为常见。
大多数肠套叠在最初24小时内不引起肠绞窄,但以后可逐渐发展为肠坏死,甚至休克。
肠套叠的鞘部尤其是颈部挤压套入肠管,肠系膜遭牵拉和压迫,使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套入部肠管瘀血、水肿、肠壁增厚、颜色变紫,并有血性渗液及腺体黏液分泌增加,产生血便。
病情进一步进展,可影响动脉血运,最后肠管发生坏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重者出现肠穿孔和腹膜炎。
三、临床表现随着年龄不同而临床表现不同,2岁以下患儿肠套叠多为急性肠套叠,年长儿多为慢性肠套叠。
1.急性肠套叠临床表现如下所述。
(1)阵发性腹痛:常突然发作,表现为剧烈的肠绞痛,哭闹不安,屈膝缩腹、面色苍白、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后腹痛缓解,小儿恢复安静或入睡。
间歇10〜20分钟后又反复发作。
阵发性哭吵是由于鞘部强烈收缩,肠系膜受牵连所致。
(2)呕吐:在腹痛后数小时发生,开始为胃内容物,如乳汁、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晚期可呕吐粪便样液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护理方法1.2.1 患者检查前的准备 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行CT增强检查预约登记,病情如有变化及时沟通。
做好CT 检查过程的交代,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争取积极合作。
患者在检查前4h开始禁食水,常规口服2%~3%的泛影葡胺水溶液800~1200ml。
让患者及家属认真阅读CT增强协议书,同意在协议书上签字。
传染病患者实行CT检查预约制度,严格按照传染病的隔离制度规范护理。
1.2.2 检查前高压注射器与药物准备 采用美国GE公司16层螺旋CT机及高压注射器。
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造影剂为碘海醇。
安装高压注射器针筒,抽取药液连接软管排空空气,连接配套的高压注射器针头备用。
设定注射剂量、速率,一般造影剂的总量为80~120ml,常用量为1.5~2ml/kg,速率为2~4ml/s。
抽吸好造影剂的高压注射器针筒以45°角倾斜向下推至机旁合适位置备用。
选择血管应尽量选择粗大、直行、弹性好、静脉瓣少、易于固定的静脉;一般多选择上臂桡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进行高压注射,确认无渗漏后方能注入对比剂开始扫描,整个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空气进入[1]。
选用静脉套管针可使造影剂外渗率大幅度下降,静脉套管针可在CT 增强中常规应用[2]。
冬天可适当加热,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备好抢救药品和氧气。
1.2.3 增强时CT准备 CT常规扫描定位像选择从膈顶至肝下角范围,仰卧,双臂上举放稳体位舒适,听到指令后屏气。
移除患者被检查部位体表以外的金属异物。
常规采用CT自动密度跟踪系统或增强触发扫描,注药后对预定的兴趣区(腹主动脉)自动测定CT值,达到一定阈值后自动启动扫描程序,对有些体循环血液流速缓慢患者很有临床价值。
通常注射对比剂后延时22~28s为动脉期,45~50s为静脉期,3~5min为延迟期。
2 结果根据图像质量将其分为4级:A:可清晰显示肝动脉第3级以上分支或门静脉5级以上分支;B:可清晰显示肝动脉2级分支或门静脉第4级分支;C:可见肝动脉l级分支或门静脉第3级分支;D:未显示肝动脉1级或门静脉第3级分支。
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阅片[3]。
本组图像均在C级以上,其中A级935例,B级632例,C级157例,均能满足诊断需要。
有5例出现恶心、呕吐、心悸,1例颜面出现数个1cm大小的荨麻疹,未作特殊处理,休息30min后症状缓解。
3 护理体会我国药典规定使用含碘造影剂必须行过敏试验。
据国内统计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69%,不良反应发生时间70%在注射当时或注射后5min内,少部分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
碘海醇药品说明没有要求作过敏皮试,本组患者未做过敏试验,注射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生过敏反应在最短时间内实施有效抢救。
根据国内临床经验[3]在使用造影剂前常规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加强患者屏气配合减少CT图像伪影,尤其对老年人及肺部疾病的患者,必要时检查前吸氧。
本组穿刺多选择肘正中静脉,选择粗、直、无硬结、无静脉窦的血管,采用大角度直刺法,见回血后平行进针1 cm,未见反流造成渗漏。
检查后留针观察30min,嘱患者多饮水,通过增加尿量减少对肾小管的毒性。
如发生渗漏局部水肿,轻度可用50%硫酸镁冷湿敷,严重者用25%普鲁卡因局部环封,再用硫酸镁湿敷,1周左右可恢复正常。
在离院期间,告诉患者可能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的症状,如有不适尽快就近救治。
参与传染病患者CT检查的医护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帽子和口罩。
接触患者必须戴防护手套,在每一例次检查完后更换,并用0.2%过氧乙酸浸泡双手超过30s。
每个患者配有一次性医疗用具1套(包括一次性床单、水杯、鞋套),做到每人用毕更换防止发生交叉接触。
用后高压注射均按照医疗垃圾处理规程进行处理。
CT准备室、检查室及候检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h;候检室座椅用0.5%过氧乙酸擦拭,2次/d;地面用1∶100的84消毒液处理,2次/d。
【参考文献】[1] 赵树莲,陈少卿.肝脏三期增强扫描的护理配合[J].河北医学,2003,9(1):84-85.[2] 王桂侠.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的护理配合体会[J].贵州医药,2008,32(2):190.[3] 蒋春林,郑之青.肝脏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技术和护理[J].肿瘤防治研究,2005,32(6):386.收稿日期:2009-01-17;修回日期:2009-06-07 责任编辑:靳新东小儿肠套叠21例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刘军,滕仁华【主题词】 肠套叠/外科学;肠套叠/护理【中图分类号】 R725.743.0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647(2009)32-7991-02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相邻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为婴儿期常见的急腹症[1]。
本病以1岁以内最多见,偶见成人及新生儿,尤以4~10个月婴儿更多见。
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及腹部触及腊肠形状肿块为本病的特发症状,在经空气灌肠没有达到复位或病程超过2d以上,腹部高度腹胀,全身情况显著不良及小肠型肠套叠的患儿均应采用手术治疗。
我院2006-08/2008-08共收治肠套叠患儿21例,术后通过严密的观察与护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3~24(平均13.5)月龄。
行肠套叠手术手法复位者为5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术者为16例。
其中经空气灌肠没有达到复位18例,全身情况显著不良3例。
1.2 手术方法 小儿肠套叠若无肠坏死,应行手法复位,即由远而近将套入肠管挤压脱套,切忌由近端硬性牵拉,以防浆膜破裂穿孔。
阑尾套入受压时可同时切除,合并肠坏死肠穿孔时,应行坏死穿孔肠管切除吻合术[2]。
2 结果本组术程顺利,手术时间(2.5±0.8)h,术中出血量(200±35)ml。
术中见小肠套叠4例,回盲部套叠17例,其中2例合并肠坏死。
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所有患儿术后(7±2)d出院,术后并发肠瘘1例,其余均恢复良好。
3 护理体会3.1 术前准备 (1)术前应对患儿做全面的了解,如营养情况、血红蛋白、及心、肺、肝、肾的功能。
一般可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作出正确的估计,病情严重患儿应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术前检查对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及时完成,如留置大小便标本,化验血常规等。
(2)术前禁食水6h,禁忌灌肠,保持手术区皮肤的清洁。
婴儿可不必剃毛,但必须术前洗澡,以清除皮肤污垢,备皮时应避免损伤皮肤。
(3)肠套叠手术患儿术前应留置胃管,注意选择粗细适宜的胃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以避免损伤鼻咽部黏膜。
(4)根据医嘱术前给予阿托品、鲁米那钠肌肉注射。
3.2 术后护理3.2.1 麻醉恢复期护理 (1)全麻后的患儿易发生呕吐,有引起误吸窒息的危险,故于清醒前须有专人护理。
将患儿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为每小时1~2L。
(2)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十分重要。
患儿清醒后半卧位,2~3h翻身一次,30min测一次脉搏与呼吸。
3.2.2 注意体温变化 小儿对环境的冷热反应非常敏感,温度较高时易发生高热,寒冷时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所以夏季要注意防暑,冬季应注意保暖。
术后患儿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若体温在38.5℃以下属外科手术反应热一般不须处理。
如体温高于39℃则须查明发热的原因,分清热型再作降温处理,可用物理降温或结合药物降温并及时观察和记录降温后的效果。
在换药或作其他治疗时应注意防止受凉后感冒,应适当保护患儿。
3.2.3 疼痛的护理 患儿对疼痛极为敏感且不能控制自我,如患儿较为烦躁、哭闹,可遵医嘱给度冷丁等镇痛剂或冬眠疗法。
3.2.4 加强基础护理 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防止滑脱,注意观察是否通畅,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以便医生在治疗时作参考。
在进行一切操作时应注意无菌,以防感染。
胃肠减压期间每日做口腔护理2~3次,以防口腔感染,若患儿口腔系霉菌感染,可用2%~3%苏打水漱口或用制霉菌素涂抹患处。
3.2.5 观察腹胀及吻合口情况 腹部高度膨胀是肠套叠术后易出现的症状,主要原因是由于术前套入部肠管水肿、钳闭及血运障碍,因此要注意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密切观察腹胀、腹痛及呕吐情况。
单纯复位者胃管去除后即可试用流质饮食,应逐渐增加饮食量。
观察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每班听蠕动音1~2次,观察排气、排便时间和大便颜色。
病情稳定后,鼓励患儿早日下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行肠切除术后早期,应注意有无吻合口泄露,应保护好周围皮肤,记录肠液损失量[3]。
3.2.6 加强营养支持 由于失血、手术创伤,加之手术早期不能进食,加强营养支持对患儿的术后恢复十分重要。
早期遵医嘱给予胃肠外营养,静脉滴注氨基酸及脂肪乳,加入多种维生素。
在患儿排气、排便后逐渐从糖水过渡到母乳、牛奶等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参考文献】[1] 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7.[2] 袁继炎.小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66.[3] 吴敏.儿科护理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3.收稿日期:2009-01-15;修回日期:2009-06-10 责任编辑:靳新东高危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86例的护理张宝梅【主题词】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护理【中图分类号】 R654.33;R6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647(2009)32-7992-02 高危P T CA(high-r isk percutaneous tr ansluminal cor o nar y angioplasty)是指在术中及术后短时间内很可能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的P T CA[1,2]。
急性血管闭塞引起的不可逆性心肌缺血是导致高危患者PT CA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现将我院2001-07/2007-08遇治的186例高危PT CA抢救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