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设计性材料试验报告(配制融融温度范围在700—900℃的玻璃试样)

合集下载

【精品】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精品】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精品】材料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质测试,探究这些性质对材料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材料的差异性。

二、实验装置1. 物理性质测试仪器:包括杨氏模量测试仪、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

2. 实验材料: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例如钢、铜、铝、塑料和橡胶等。

三、实验步骤1. 杨氏模量测试:首先,将测试样品放入杨氏模量测试仪中,用计算机控制仪器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会对材料进行拉伸和压缩测试,测得的结果分别为杨氏模量的弹性模量和塑性模量值。

2. 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进行测试,将材料放置在硬度计中,通过探针在材料表面上做印痕来确定硬度值。

3. 拉伸测试:将测试样品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并逐渐增加重量负载,然后测量材料承受压力的极限值以及材料的伸长率和收缩率。

4. 冲击测试:将测试样品放置在冲击试验机上,通过重锤冲击材料,并观察材料的断裂形态和断裂面积等物理特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杨氏模量测试:我们测量了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塑性模量值,并发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弹性和塑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材料初始的弹性变形量,而塑性模量是材料承受负载后的变形量。

2. 硬度测试:我们使用硬度计测试了各种材料的硬度值,并发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硬度值,硬度值越大,则材料越难以被变形。

3. 拉伸测试:我们测量了不同材料的极限压力和伸长率等物理特征,并发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极限压力和伸长率。

同时,我们也发现,材料的断裂形态和断裂面积等特征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4. 冲击测试:我们利用冲击试验机对各种材料进行了冲击测试,并发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断裂形态和断裂面积等特征。

我们还发现,材料的韧性对抗冲击力有很大的影响,韧性越高的材料可以承受更多的冲击力。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特征,包括弹性模量、塑性模量、硬度、极限压力、伸长率、断裂形态和断裂面积等。

我们还发现,这些特征对材料的性质和应用有着显著的影响。

材料试验报告通用

材料试验报告通用

材料试验报告通用1. 引言材料试验报告是对材料的性能与特性进行测试和评估的文档。

通过试验报告,可以了解到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强度、硬度、延展性、耐腐蚀性等等。

本文将介绍材料试验报告的通用格式和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编写材料试验报告。

2. 试验目的在试验报告的开头,需要明确试验的目的。

试验目的可以是对某个特定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估,也可以是对不同材料之间的比较分析。

试验目的的明确有助于确定试验的范围和方法。

3. 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是试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试验方法应该详细描述试验步骤和使用的设备。

例如,在金属材料的强度测试中,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拉伸试验。

试验方法应包括以下内容:•试验设备:列举试验中使用的设备和仪器,例如拉力机、磨损试验机等等。

•样本准备:描述样本的制备方法和尺寸要求。

•试验步骤:具体描述试验的步骤和顺序。

4. 试验结果与分析试验结果是试验报告的核心部分。

在试验结果与分析部分,应该详细描述试验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例如,在拉伸试验中,可以得到材料的最大载荷、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数据。

在分析和解释部分,应该从实验结果出发,探讨不同参数的影响和材料性能的变化。

5. 结论结论是试验报告的总结部分。

在结论中,应该简洁明了地总结试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对试验的目标是否达到进行评价。

同时,还可以提出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6. 参考文献在试验报告中,应该引用使用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可以是相关的科学论文、标准或规范等。

引用参考文献有助于提供对试验方法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的验证。

7. 附录在试验报告中,附录部分可以包含一些额外的信息,例如试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图表或者补充说明等。

附录可以提供给读者更详细的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

结语材料试验报告是对材料性能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工具。

通过规范的格式和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编写材料试验报告。

本文介绍了材料试验报告的通用格式和内容,希望对读者编写和阅读材料试验报告有所帮助。

材料测试报告模板

材料测试报告模板

材料测试报告模板1. 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材料进行测试,评估其性能和质量。

通过对材料的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其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及是否适合特定的应用场景。

本测试报告详细描述了测试过程、结果和结论。

2. 测试目的本次材料测试的目的是评估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的性能。

3. 测试方法为了评估材料的性能,采用了以下测试方法:3.1 物理特性测试•密度测试:测量材料的密度,可以了解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

•熔点测试:确定材料的熔点,以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

•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测量材料的硬度,以评估材料的耐磨性和耐刮性。

•弹性模量测试: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测量材料的弹性模量,了解材料的刚性和变形特性。

3.2 化学特性测试•化学成分分析:通过使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材料的元素组成和化学成分。

•腐蚀测试:将材料置于腐蚀介质中,观察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可溶性测试:将材料置于不同溶剂中,观察其可溶性,以评估材料的适用性。

3.3 机械性能测试•强度测试:通过拉伸试验、压缩试验或弯曲试验等方法,测量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疲劳测试:对材料进行循环加载,测量其疲劳寿命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4. 测试结果和分析根据上述测试方法,得到了以下测试结果和分析:4.1 物理特性测试结果•密度测试结果:材料的密度为XX g/cm³,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均匀性。

•熔点测试结果:材料的熔点为XXX ℃,说明材料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能。

•硬度测试结果:材料的硬度为XXX HB,表明材料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和耐刮性。

•弹性模量测试结果:材料的弹性模量为XXX GPa,表明材料具有较高的刚性和较小的变形。

4.2 化学特性测试结果•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材料的主要元素组成为XX%,化学成分符合预期要求。

•腐蚀测试结果:经过XX小时的腐蚀测试,材料表面未发现明显的腐蚀现象,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腐蚀抗性。

•可溶性测试结果:材料在XX溶剂中可溶,但在XX溶剂中不溶,表明材料在特定环境中具有一定的耐腐性。

钢化玻璃检测报告

钢化玻璃检测报告

钢化玻璃检测报告1.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钢化玻璃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

钢化玻璃是一种通过高温加热和迅速冷却制造的玻璃,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冲击性能。

考虑到钢化玻璃在建筑、汽车和家居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质量和性能的检测至关重要。

2.检测方法在本次检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对钢化玻璃进行了全面评估:1.目视检查:通过对钢化玻璃进行目视检查,我们可以检查是否存在裂纹、气泡或其他明显缺陷。

2.光谱分析:通过使用光谱仪,我们可以检测钢化玻璃的透光性,并确定其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3.压力测试:我们对钢化玻璃进行了压力测试,以评估其抗冲击性能。

在测试中,我们施加了一定的压力,检查是否会出现断裂或变形。

4.硬度测试:通过使用硬度计,我们对钢化玻璃进行硬度测试,以评估其抗划伤和抗磨损性能。

5.热冲击测试:我们对钢化玻璃进行了热冲击测试,将其置于高温环境后迅速暴露于低温环境,以评估其耐热性和耐温变性能。

3. 检测结果根据以上检测方法,我们得出了以下关键检测结果:3.1 目视检查结果经过目视检查,钢化玻璃表面未发现明显的裂纹、气泡或其他缺陷。

3.2 光谱分析结果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钢化玻璃的透光性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3.3 压力测试结果钢化玻璃在压力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抗冲击性能,未出现断裂或变形。

3.4 硬度测试结果经过硬度测试,钢化玻璃表现出较高的硬度,具有良好的抗划伤和抗磨损性能。

3.5 热冲击测试结果热冲击测试结果表明,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温变性能,无明显的热爆裂现象。

4. 结论根据以上的检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全面检测,钢化玻璃未发现任何明显的缺陷或质量问题。

2.钢化玻璃的透光性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硬度、耐划伤性和耐磨损性能。

综合上述结论,我们可以确认该批次钢化玻璃的质量符合要求,可以安全使用在建筑、汽车和家居等领域。

5. 建议尽管经过全面的检测,钢化玻璃质量问题非常少,但我们仍建议在使用钢化玻璃时,注意以下事项:1.避免过度冲击:虽然钢化玻璃有较高的抗冲击性,但过度冲击仍可能导致破裂。

材料综合创新实验报告(3篇)

材料综合创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材料科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材料的性能,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开展材料综合创新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材料科学方法,创新设计一种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环保型的新材料。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能;2. 研究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性能的影响;3. 创新设计一种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环保型的新材料;4. 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等;2. 实验设备:高温炉、拉力机、冲击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材料制备:采用熔融法制备金属合金,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陶瓷材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分子材料;2. 性能测试:通过高温炉、拉力机、冲击试验机等设备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耐腐蚀性能等进行测试;3. 结构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对材料进行结构分析;4. 材料复合:将不同材料进行复合,研究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过程1. 材料制备:按照实验方案,制备金属合金、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2. 性能测试:对制备的材料进行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测试;3. 结构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对材料进行结构分析;4. 材料复合:将不同材料进行复合,研究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材料制备:成功制备了金属合金、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2. 性能测试:金属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冲击性能;3. 结构分析:金属合金、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4. 材料复合:将金属合金与陶瓷材料复合,得到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的新材料;将陶瓷材料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得到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和耐冲击性能的新材料。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一、前言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报告旨在对所检测的建筑材料的性能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和分析。

二、试验目的本次建筑材料试验的主要目的是:1、确定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密度、孔隙率等,以评估其质量和适用性。

2、检测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3、分析建筑材料的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抗风化性等,预测其在使用环境中的耐久性。

三、试验材料与设备(一)试验材料本次试验所涉及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1、水泥:选用了_____品牌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_____。

3、石子:选用粒径为 5-20mm 的碎石。

4、钢筋:_____型号的热轧带肋钢筋。

(二)试验设备1、压力试验机:用于测定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2、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钢筋的拉伸试验。

3、电子天平:精度为_____g,用于称量材料的质量。

4、标准筛:用于筛分砂和石子。

5、烘箱:用于烘干材料,以测定含水率。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一)水泥试验1、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将水泥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制成标准稠度的净浆,通过试杆沉入净浆的深度来确定标准稠度用水量。

2、凝结时间的测定采用维卡仪测定水泥的初凝和终凝时间。

3、强度试验按照标准方法制作水泥胶砂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然后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

(二)砂试验1、筛分试验将砂通过标准筛进行筛分,计算各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确定砂的细度模数。

2、含泥量试验称取一定量的砂,经过水洗后烘干,计算含泥量。

(三)石子试验1、筛分试验同砂的筛分试验方法,测定石子的颗粒级配。

2、压碎指标值试验称取一定量的石子,在压力试验机上进行压碎试验,计算压碎指标值。

(四)钢筋试验1、拉伸试验将钢筋截取标准长度的试件,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拉伸,测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综合材料新实验报告

综合材料新实验报告

综合材料新实验报告引言综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按特定的比例和不变的接口结合而成的新材料。

综合材料具有多种材料的优点,如高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并且能够弥补单一材料的缺点。

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索综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

实验方法材料准备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材料: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

玻璃纤维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耐热性的材料,而环氧树脂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和化学稳定性。

制备综合材料1. 将玻璃纤维按一定比例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并放置在一个容器中。

2. 在另一个容器中,将适量的环氧树脂加入,并搅拌均匀。

3. 将搅拌均匀的环氧树脂缓慢倒入第一个容器中的玻璃纤维上。

4. 用压力机将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进行压实,以确保二者之间的结合紧密。

实验参数设置在制备综合材料过程中,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参数进行比较,包括环氧树脂的比例、压实压力和压实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1. 环氧树脂的比例对综合材料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当环氧树脂的比例过高时,综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会提高,但可能会导致材料的刚性增大。

2. 压实压力和时间可以调节综合材料的密度和结合强度。

较高的压力和较长的时间可以使综合材料更加致密,但过高的压力和过长的时间也可能导致材料的破损。

3. 综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论与展望本实验通过制备综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综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优化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综合材料的成本、可持续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材料组合的范围,尝试其他材料的结合。

同时,在实验中引入新的表征技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综合材料的性能。

我们相信,综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材料综合实验报告1. 简介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性能测试,比较各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通过本实验,我们将学习如何对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并从中得出结论,为材料性能评估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2.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性能;•学习如何进行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测试;•掌握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分析和比较不同材料的性能差异。

3. 实验步骤3.1 材料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样品A:金属材料•样品B:聚合物材料•样品C:陶瓷材料•实验仪器:万能试验机、热分析仪、电子显微镜等3.2 材料性能测试3.2.1 物理性能测试对样品A、样品B和样品C分别进行以下物理性能测试:•密度测试:使用密度计测量各样品的密度,并记录结果;•强度测试:使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实验,测量各样品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测量各样品的硬度值。

3.2.2 化学性能测试对样品A、样品B和样品C分别进行以下化学性能测试:•热分析:使用热分析仪对样品进行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研究其热稳定性和热降解特性;•表面形貌观察: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各样品表面的形貌,并记录观察结果。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收集实验数据后,我们将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得出结论。

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材料的性能差异,并讨论可能的原因。

4. 实验结果4.1 物理性能测试结果以下是样品A、样品B和样品C的物理性能测试结果:样品密度(g/cm³)拉伸强度(MPa)断裂伸长率(%)硬度值(Hv)样品A x x x x样品B x x x x样品C x x x x4.2 化学性能测试结果以下是样品A、样品B和样品C的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样品A:热分析结果显示,样品A的热稳定性较好,没有明显的热降解特性。

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样品A的表面形貌光滑。

•样品B:热分析结果显示,样品B在高温下存在热降解现象,并且失去了部分质量。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模板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模板

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一个配方,其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陶瓷坯料配方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陶瓷坯料配方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影响陶瓷坯料配方的复杂因素及提出一般解决措施。

3.熟悉陶瓷坯料配方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制定坯料配方,尚缺乏完善方法,主要原因是原料成分多变,工艺制度不稳,影响因素太多,以致对预期效果的预测没有把握。

根据理论计算或凭经验摸索,经过多次试验,在既定的各种条件下,均能找到成功配方,但条件一变则配方的性能也随之而变。

根据实验给定的烧成温度1250℃,选用原料,确定配方及成形方法是常用的配料方法。

坯料配方试验方法一般有三轴图法、孤立变量法、示性分析法和综合变量法。

示性分析法即着眼于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理论配合比。

例如高岭土中常含有长石及石英之混合物,长石中常含有未化合的石英,瓷石中则常含有长石、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等。

如配方中的高岭土是指纯净的高岭石,配方中的长石、石英是指极纯的长石及石英,则最好用示性分析法测定各种原料内之高岭石、长石、石英的含量,以便配料时统计计算。

综合变量法即正交试验法,也叫多因素筛选法、多因素优选法、大面积撒网法。

试验前借助于正交表,科学地安排试验方案,试验后,经过表格运算,分析试验结果,以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出最佳的坯料配方。

然而本设计是采用了三轴图法,利用K2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在设定的1250℃的温度下,根据配料三角形计算出长石-高岭-石英的配料比。

陶瓷坯体在烧结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如原料的脱水、氧化分解、易熔物的熔融、液相的形成、旧晶相的消失、新晶相的生成以及新生成化合物量的不断变化,液相的组成、数量和年度的不断变化。

与此同时,坯体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坯体的密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坯体孔隙率最小,密度最大时的状态称为烧结。

烧结时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

若继续升温,升到一定温度是,坯体开始过烧,这可通过试样过烧膨胀出现气泡、角棱局部熔融等现象来确定。

玻璃的配料与溶制实验报告

玻璃的配料与溶制实验报告

玻璃的配料与溶制实验报告篇一:玻璃的设计与烧制实验报告——12材料B组第六小组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李宝仪、李晓君学号:XX2400136、XX2400123 专业:材料化学年级、班级: XX 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实验项目:玻璃的制备实验指导老师: 罗穗莲实验评分:一、实验目的:1、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玻璃成分的设计,原料的选择,配料的计算,配合料的制备,用小型坩埚进行玻璃的熔制,玻璃试样的成型。

2、了解熔制玻璃的设备爱及其测试仪器。

3、观察熔制温度,保温时间和助熔剂的含量对熔化过程的影响。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玻璃成分,熔制温度是否合理。

二、实验原理:玻璃的熔制,就是把合格的配合料加热熔化使之成为合乎成型要求的玻璃液,把配合料熔制成的玻璃液,把其中的不均质进一步改善成均质的玻璃液,并使之冷却到成型所需粘度,分为配合料的熔制阶段和玻璃液的精炼阶段。

三、实验药品与仪器实验药品:石英砂(SiO2)、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碳酸钙(Ca2CO3)、碱式碳酸钙、氧化铝、硫酸铜、镁盐(均为化学纯)仪器:高温电炉一台、高铝坩埚、研钵一个、料勺若干、百分之一天平、坩埚钳、石棉手套、浇注玻璃液样品的模具、退火用马沸炉四、实验步骤1、玻璃成分的设计确定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质,依此选择所能形成玻璃的氧化物系统,确定决定玻璃只要性质的氧化物,然后确定各氧化物含量,首先确定玻璃成分。

23机械强度,因此加入3% Al2O33、CaO可以增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含量一般不超过12.5%,能降低玻璃液粘度,加速玻璃的熔化和澄清,也是澄清剂的一种,因此加入8%。

实验现象:玻璃透明无气泡,呈浅蓝色。

表面具有光泽,平滑无凹凸面。

内部无气泡,有裂纹,透明度高。

结果分析:玻璃透明无气泡,说明均化澄清阶段效果好,气体率控制得当。

玻璃呈现蓝色,仅仅加入了0.2%的CuO,说明着色剂效果强,用量很少即可。

最新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最新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最新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新研发材料的耐用性和性能稳定性。

通过对材料进行一系列的试验设计,评估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以及与其他现有材料的比较优势。

实验方法:
1. 试验样品准备:制备了五种不同配方的试验材料样品,每种样品均按照标准化流程生产,确保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2. 试验设计:采用因子设计方法,将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作为主要试验因子,每种因子设定三个水平,进行L9(3^4)的正交试验。

3. 性能测试:对每个试验条件下的材料样品进行强度测试、耐磨损测试和抗老化测试,记录数据用于后续分析。

实验结果:
1. 强度测试:结果显示,配方C的样品在高温和高湿条件下展现出最佳强度保持率,比其他配方的样品高出15%。

2. 耐磨损测试:配方A的样品在高压力环境下表现出较低的磨损率,表明其可能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3. 抗老化测试:配方E的样品在紫外线照射下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老化速率显著低于其他配方。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配方C在强度方面表现最佳,配方A在耐磨损方面具有优势,而配方E在抗老化性能上表现突出。

建议对这三种配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深入研究,以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

同时,建议对试验设计进行扩展,增加更多环境因子和试验水平,以获得更全面的性能评估。

材料设计及制备综合实验报告

材料设计及制备综合实验报告

材料设计及制备综合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材料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熟悉材料制备的常用技术和操作流程。

【实验原理】材料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材料的结构、成分和制备工艺,以使材料具备所需特性的学科。

材料设计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甚至研发出新型材料。

材料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结构设计、成分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

材料制备是材料设计的重要环节,制备技术的选择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和物理化学特性。

材料制备常用的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高温煅烧法、溶剂热法等。

【实验设备】1.恒温槽2.搅拌器3.加热板4.装有恒温控制器的反应釜5.离心机6.称量仪7.石墨舟8.热分析仪【实验步骤】1.结构设计:根据所需材料的特性,确定材料的结构形式(如晶体、纤维、薄膜等)。

2.成分设计:根据所需特性,确定材料的成分,包括主要元素和参与反应的辅助元素。

3.制备工艺设计: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如溶胶-凝胶法、高温煅烧法等。

4.准备试样:根据设计的制备方法,准备所需材料的试样。

5.材料制备:按照制备工艺设计的要求,进行材料的制备。

6.材料性能测试:对制备好的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包括热性能、力学性能等。

7.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实验结果】根据所设计的储能材料的要求,采用溶胶-凝胶法进行制备。

在恒温槽中加热搅拌,将所需主要元素和辅助元素的溶液慢慢加入,形成凝胶。

将制备好的凝胶进行煅烧处理,并经过多次离心洗涤。

最后,得到纯净的储能材料样品。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符合设计要求的储能材料。

通过热分析仪测试,得到了材料的热性能曲线和力学性能的测试数据。

根据测试结果,评价材料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思考与改进】实验中,我们针对储能材料进行了材料设计和制备,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搅拌的速度和温度,确保溶液充分混合和凝胶的形成。

材料制备综合实验报告

材料制备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实验,掌握材料制备的基本方法,熟悉不同材料的制备工艺,提高对材料性能的测试与分析能力。

同时,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为后续材料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材料(1)金属:纯铁、纯铜、纯铝等;(2)非金属:碳纤维、石墨、陶瓷等;(3)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2. 实验步骤(1)金属材料的制备① 纯铁、纯铜、纯铝的熔炼:采用电阻炉熔炼,熔化后铸造成型;② 金属材料的轧制:将熔炼好的金属坯料进行轧制,制备不同厚度的金属板;③ 金属材料的切割:根据实验要求,对金属板进行切割,制备实验样品。

(2)非金属材料的制备① 碳纤维、石墨的制备:采用聚丙烯腈(PAN)原丝进行碳化处理,制备碳纤维;采用天然石墨进行石墨化处理,制备石墨;② 陶瓷材料的制备: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陶瓷材料;③ 复合材料的制备:将碳纤维或石墨纤维与树脂基体进行复合,制备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材料性能测试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压缩、弯曲等力学性能测试;② 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压缩、弯曲等力学性能测试;③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压缩、弯曲等力学性能测试;④ 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材料的内部结构。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属材料的制备实验中,通过电阻炉熔炼、轧制、切割等工艺,成功制备了纯铁、纯铜、纯铝等金属材料。

测试结果表明,这些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

2. 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实验中,通过碳化、石墨化、高温烧结等工艺,成功制备了碳纤维、石墨、陶瓷等非金属材料。

测试结果表明,这些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

3. 复合材料的制备实验中,通过碳纤维或石墨纤维与树脂基体的复合,成功制备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玻璃综合设计实验实验指导书

玻璃综合设计实验实验指导书

玻璃综合性设计实验(96学时)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实验目的综合性实验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将各个孤立的实验,通过课题内容的需求,有机地贯穿起来,成为一体。

它可称为设计性实验或研究性实验。

即由教师指定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可以是现有材料,也可以是拟研制的新材料)或学生自选的一种感兴趣的材料为对象,让学生自己设计材料的成分与性质,制定制备(试验)工艺制度(技术路线),自己动手制备材料,确定要测试的性能和性能测试方法。

一般来讲,如果所选材料是一种现有材料,则属于设计性实验;如果所选材料为拟研制的新材料(或现有材料的原料、性能、工艺等方面的改进),则属于研究性实验。

玻璃综合性设计实验是《玻璃工艺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必要环节。

玻璃综合性设计实验旨在模拟玻璃工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相关工艺过程,让学生在实验室内学会有关玻璃材料的组成设计、原料选择、配方计算、玻璃制备、玻璃加工以及性能测试等全过程的实验研究方法。

学生通过玻璃工艺实验锻炼,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基本训练和提高,让其掌握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在进行玻璃工艺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所学理论知识也得到进一步升华,并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毕业论文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验要求进行综合性设计实验,学生要严格按照指导教师和实验的要求进行实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合理的组织安排实验进程,具体要求如下:(1)在实验前,由老师讲解实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下达本次综合实验的实验课题与任务书。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老师安排确定实验的题目,按照3~6人为一个实验小组进行综合设计实验,并于进行实验前提交实验方案设计报告(开题报告)。

(2)根据玻璃综合设计实验所安排的时间,按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一、前言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试验报告旨在对常见的几种建筑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为建筑工程的选材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1、评估各种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2、比较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建筑材料在性能上的差异,为选材提供参考。

3、通过试验数据,为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

三、试验材料与设备(一)试验材料1、水泥:选取了_____牌普通硅酸盐水泥(P·O 425)和_____牌矿渣硅酸盐水泥(P·S·A 325)。

2、钢材:包括_____牌热轧带肋钢筋(HRB400)和_____牌热轧光圆钢筋(HPB300)。

3、砂:选用了中砂,细度模数为 26。

4、石子:采用 5-25mm 连续级配的碎石。

5、砖:_____厂生产的烧结普通砖和_____厂生产的混凝土多孔砖。

(二)试验设备1、压力试验机:用于测试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

2、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水泥、砖等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3、水泥胶砂搅拌机、振实台:制备水泥胶砂试件。

4、标准筛:用于筛分砂和石子。

5、电子天平:精确称量试验材料的质量。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一)水泥试验1、水泥细度测定采用负压筛析法,称取 25g 水泥试样置于负压筛中,在负压 4000-6000Pa 下筛析 2min,计算筛余百分数。

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按照《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11)进行,采用标准法维卡仪测定。

3、水泥凝结时间测定在标准稠度水泥净浆中,测定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4、水泥胶砂强度测定按照标准配合比制备水泥胶砂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分别测定 3d 和 28d 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玻璃熔制综合实验

玻璃熔制综合实验

项目
保温时间
玻璃熔制 情况分析
熔透程度 澄清情况 透明度及颜色 其他特征 坩埚侵蚀情况
研究结论
900 1号料 2号料
最高熔制温度 1200
1号料 2号料
1400 1号料 2号料
物理过程 1.配合料的加热 2.配合料脱水 3.各个组分熔化
4.晶相转化
5.个别组分的挥发
化学过程 1.固相反应 2.各种盐分解 3.水化物分解
4.结晶水分解
5.硅酸盐的形成和相互 作用
物理化学过程
1.共熔体的生成 2.固体熔解、液态互熔 3.玻璃液、炉气、气泡间 的相互作用
4.玻璃液与耐火材料间的 相互作用
T/℃
1450~1460 1420 1380~1400 1320~1340
• 玻璃原料的选择
(1)原料质量应符合技术要求,原料的品位高、化学成分稳定、水分稳定 、颗粒组成均匀、着色矿物(主要是Fe2O3)和难熔矿物(主要是铬铁 矿物)要少,便于调整玻璃成分。
(2)适于熔化和澄清。 (3)对耐火材料的侵蚀小。
为了得到较多的玻璃料(样品),必须在此温度下多次加料,以充 分利用坩埚的容积或减少配合料中低熔点物料的挥发。
(4)最后一次加料并保温1h后,从炉中取出两种配合料的坩埚各一只, 放人已经加热到500~600℃马弗炉中退火。
(5)以3℃/min升温速度,继续升温到1200℃,保温1h,从炉中取出两种配 料的坩埚各一只放入马弗炉中退火。
一、实验目的
•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玻璃成分的设计、原料的选 择、配料计算、配合料的制备、用小型坩埚进行 玻璃的熔制、玻璃试样的成形等,完成一整套玻 璃材料制备过程的基本训练;
• 了解熔制玻璃的设备及其测试仪器,掌握其使用 方法;

玻璃材料性能实验报告

玻璃材料性能实验报告

玻璃材料性能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种类的玻璃材料进行一系列性能测试,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特点及适用领域。

二、实验原理玻璃材料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由硅酸盐类成分(如二氧化硅)为主体,经过熔融成型、冷却固化而成。

玻璃材料具有硬度高、透明度好、导热系数低等特点,是广泛应用于建筑、光学、电子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 硬度试验仪2. 电子天平3. 热导率测定仪4. 光谱仪5. 不同种类的玻璃材料四、实验步骤与数据记录1. 测定硬度:使用硬度试验仪对不同种类的玻璃材料进行硬度测试,并记录观察结果。

2. 测定密度:使用电子天平对不同种类的玻璃材料进行质量测量,计算出密度值。

3. 测定热导率:使用热导率测定仪对不同种类的玻璃材料进行热导率测量,并记录结果。

4. 测定透光性:使用光谱仪对不同种类的玻璃材料进行透光率检测,并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硬度不同种类的玻璃材料在硬度上存在差异。

例如,普通玻璃的硬度较低,易受划伤;而钢化玻璃的硬度较高,具有较好的抗划伤性能。

2. 密度不同种类的玻璃材料的密度也存在差异。

以普通玻璃为例,它的密度一般在2.5g/cm³左右,而更高级的玻璃材料,如光学玻璃,会有更高的密度。

3. 热导率玻璃材料的热导率低,热量传导较慢。

不同种类的玻璃材料的热导率差异不大。

4. 透光性玻璃材料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能,对可见光有较好的透射能力。

透光性方面,透明玻璃的透光率较高,达到90%以上,而磨砂玻璃等则具有较强的散射性。

六、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种类的玻璃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适用于不同的领域。

例如,普通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而光学玻璃则常用于光学仪器制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玻璃材料。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玻璃材料的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同玻璃材料的硬度、密度、热导率和透光性等特点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

综合材料实验报告

综合材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综合材料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熟悉综合材料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2. 学习和掌握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综合材料实验主要涉及材料的制备、性能测试、分析及表征等方面。

本实验通过制备不同材料,测试其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结构,为后续材料研究提供基础。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搅拌器、烘箱、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射线衍射仪(XRD)、万能试验机等。

2. 试剂: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过氧化氢(H2O2)、硫酸铵((NH4)2SO4)、无水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材料制备(1)称取适量PVA,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PVA溶液。

(2)将PVA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PAA,搅拌均匀。

(3)将混合溶液倒入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烘干,得到PVA-PAA复合材料。

2. 性能测试(1)力学性能测试:将制备好的复合材料剪成规定尺寸的试样,使用万能试验机测试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

(2)热性能测试:将复合材料试样放入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测试其热稳定性。

(3)化学性能测试:将复合材料试样放入一定浓度的酸、碱溶液中,测试其耐腐蚀性能。

(4)微观结构表征:使用SEM和XRD对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结构表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材料制备实验成功制备了PVA-PAA复合材料,外观呈白色粉末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2. 力学性能PVA-PA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0 MPa,断裂伸长率为500%,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

3. 热性能PVA-PAA复合材料在200℃下仍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4. 化学性能PVA-PAA复合材料在酸、碱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材料设计与制备综合实验报告

材料设计与制备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一燃烧法合成红色发光材料Li2CaSiO4:Eu3+一、实验目的1、掌握燃烧法的实验原理和材料的基本测试方法;2、掌握燃烧法合成Li2CaSiO4:Eu3+粉体的制备过程;3、研究Eu3+浓度变化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燃烧法是指通过前驱物的燃烧合成材料的一种方法。

当反应物达到放热反应的点火温度时,以某种方法点燃,随后的反应即由放出的热量维持,燃烧产物就是拟制备的目标产物。

其基本原理是将反应原料制成相应的硝酸盐,加入作为燃料的尿素(还原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经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溢出大量的气体,进而燃烧得到产物。

nSi(O2C2H5)4+nH2O== nSi(OH) 4+4nC2H5OH6LiNO3+3Ca(NO3)2+ 3Si(OH) 4+ 12CO(NH2)2==3Li2CaSiO4+12CO2+4NH3+24H2O+16N2用燃烧法合成发光材料具有相当的适用性,燃烧过程产生的气体还可充当还原保护气氛,并具备不需要复杂的外部加热设备,工艺过程简便,反应迅速,产品纯度高,发光亮度不易受损,节省能源等优点,是一种很有意义的高效节能合成方法。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药品:三氧化二铕(Eu2O3),硝酸钙(Ca(NO3)2·4H2O),尿素,正硅酸乙酯(Si(OC2H5)4),硝酸锂(LiNO3),浓HNO3,去离子水。

仪器:电子天平,量筒,烧杯,移液管,磁力搅拌器,恒温干燥箱,刚玉坩埚,马弗炉,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荧光光谱仪(FL)。

四、实验配比按Li2Ca1-xSiO4:xEu3+ (x=0.03,0.04,0.05,0.06)配比,以Eu3+浓度为变量设计实验,实验共计4组,各实验药品质量/体积如下表所示:五、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正硅酸乙酯溶液缓慢滴加到适量的乙醇和水混合溶液中,并添加少量HNO3作为催化剂,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常温搅拌0.5小时,得到正硅酸乙酯的水解溶液A。

综合设计性材料实验报告

综合设计性材料实验报告

碘化镉、叶腊石晶体模型的搭建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球棍模型和纸板模型的异同点;2、锻炼搭建模型的实践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3、学会利用模型的直观反映,深入了解叶腊石晶体和碘化镉晶体的内部结构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物品尺寸数量蓝色卡纸半开(K)2张白色卡纸半开(K)2张黄色小球标准8个绿色小球标准2个支撑棍长型4根支撑棍中型8根支撑棍短型4根双面胶中型1卷透明胶小型1卷小刀小型1把剪刀小型1把铅笔小型1支橡皮小型1块三角板中型2块三、实验原理1、叶蜡石化学结构式为Al2[Si4O10](OH)2,是低温热液蚀变形成的粘土矿物。

【1】叶蜡石矿石常呈淡黄、乳灰白、灰绿等颜色,蜡状光泽、有滑感,常为致密块状、叶片状,变种具放射状。

【2】叶蜡石质地细腻,硬度低(1-2),密度2.65-2.90g/cm3,耐火度>1700°C,绝缘、绝热性好,化学性能稳定。

纯者白色或呈黄色、浅蓝或灰色。

玻璃光泽,性柔具滑感,薄片具绕性,无弹性,且能降低胚体的热膨胀系数,减少胚体吸湿膨胀。

叶腊石细磨稍有塑性,泥浆易稀释,流动性好,便于浇注。

叶腊石不被水浸润,粘结力差,泥浆渗透性好,吸浆快,胚体干燥收缩小且便于控制,故是卫生瓷优质原料。

叶腊石导热、电导率低,绝缘性好,介电性能好,高频电流下,介电损失率小。

有良好机械加工、粉碎、磨细性能,磨成粉后具有高度的润滑性,粉末为白色,越细白度越高,焙烧后白度提高。

【3】加热体积剧烈膨胀,颜色变白,会分裂成极细的小片,能生成莫来石,同时叶腊石绝缘性好。

加水后不能水化,对有机分子也不能吸附,所以难以染色。

2、碘化镉呈白色或浅黄色,是带有光泽的六方体薄片状结晶或粉末,见光或露置空气中色易变黄,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酸类。

熔点388℃;沸点787℃。

【4】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制作碘化镉球棍模型(1)取4根中型支撑棍和4个黄色小球,相互连接,搭建成1个菱形平面;(2)取4根长型支撑棍分别插入4个黄色小球最上方的孔中,保证与菱形平面成90°;(3)重复步骤(1)搭建第二个菱形平面;(4)利用前面的4根长型支撑棍,牢固支撑第二个菱形平面,可利用双面胶达到紧密结合的作用;(5)取2根短型支撑棍,分别将一端插入1个绿色小球对称的2个孔中;(6)重复步骤(5),将2个绿色小球另一端的支撑棍,分别插入构成菱形平面的相邻黄色小球中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设计性材料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配置熔融温度范围在700~900℃的玻璃试样学生姓名:谢万熠
学号: 201130451108 指导老师:罗婷
时间: 2014年3月18日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2014年3 月18 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按照确定的原料配方和所用的化学成分进行配合料的计算。

2.了解玻璃熔制温度和温度制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掌握实验室常用高温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4.通过实验学会分析材料的熔制缺陷,制定合理的烧成制度。

二、实验仪器设备
研钵,电子称,
小瓷舟,箱式实验炉,
小勺子,塑料杯
三、实验原理
玻璃是由熔融物冷却硬化而得到的非晶态固体,其内能和构形熵高于相应的晶体,结构为短程有序、长程无序。

由熔融状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称为玻璃转变温度Tg。

玻璃具有四个通性:各向同性、介稳性、固态和熔融态间转变的渐变性和可逆性、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连续性和渐变性。

玻璃按组成可分为元素玻璃(如硫玻璃和硒玻璃)、氧化物玻璃(如硅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和非氧化物玻璃(如卤化物玻璃和硫族化合物玻璃)。

玻璃是在熔体急速冷却时形成的。

具有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

热力学上,同组成晶体和玻璃态内能差别越小,越容易生成玻璃。

动力学上,生成玻璃的关键在于熔体在凝固点附近具有较大的粘度。

由于急速冷却时,由于粘度迅速增大,内部质点来不及进行规则排列从
而形成玻璃。

本实验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玻璃。

先由所给组分计算、称取、混合得到混合料。

由配合料熔制成玻璃液、淬冷得到玻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硅酸盐形成。

在此阶段中粉末混合料在高温下进行固相反应,并逸出大量气体,最后变成各种硅酸盐和未起反应的石英颗粒所组成的烧结物。

此阶段随成分的不同约在800-900℃结束。

(2)玻璃液的形成。

此阶段包括烧结物的熔融和石英颗粒的溶解,变成了含有大量气泡、条纹、成分不均匀的玻璃液。

这一阶段约在900℃结束。

(3)玻璃液的澄清。

此阶段温度较高,目的是使玻璃液在较小的粘度下释放出可见气泡,并建立起炉气、气泡中气体、玻璃液中溶解气体平衡。

(4)玻璃液的均化。

通过扩散消除玻璃中的条纹,消除可见气泡。

(5)淬冷。

将玻璃液淬火,得到固态玻璃。

四、实验配方
配方一:18%的硼酸 8%的石灰石 9%的纯碱 65%的石英
配方二:66.22%的石英砂 21.85%的纯碱 11.92%的石灰石 0.002%的氧化镍
配方三:74.7%的石英砂 10.37%的纯碱 11.11%的石灰石 4.44%的硫酸钾
五、实验步骤(内容)
1.料方的计算与配方:
(1)根据设计成分和给定的原料成分进行料方计算。

(2)按料方计算结果称取原料,使小料均匀分布于配合料中。

(3)将称好的原料放入中混合均匀。

(4)查资料了解所设计成分玻璃的熔制曲线。

2.玻璃熔制:
(1)将混合均匀的原料装入坩埚中,置于马弗炉中加热熔融,根据熔制曲线确定升温曲线,在设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使玻璃液得到澄清、均化。

(2)淬火,将澄清、均化好的玻璃液迅速倒入预先预热的模具中淬火,得到块状玻璃。

(3)待样品冷却后取出小瓷舟,观察分析样品,记录相关变化;
(4)按照以上步骤再放到800℃,850℃,900℃中烧,测出配方的大概温度范围,并记录总结。

六、实验结果及讨论
由一般的玻璃熔融的温度大多超过1000度,但为了实现700到900能熔融,所以为了确保烧成700到900度的玻璃采用了三个配方即A B C,在三个配方中依次增加助熔性的原料如纯碱硝酸钾等,
在烧制的温度为800度时最终得到的实验结果是A无明显析晶 B有明显析晶 C有大量的析晶
在烧制的温度为850度时最终得到的结果是A,B有大量的析晶 C有透明玻璃出现
在烧制的温度为900度时最终有得到的结果是A,B完全析晶 C有无色透明玻璃生成分析讨论:由最终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实验的配方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以致于玻璃没有再理想的温度下烧成,但随着配方的改进和烧制温度的提高目的是达到了,但仍有不足可能是耐火材料的含量还是比较多所需要的烧制温度就高,在此我们可以以后可以在此改进配方已达到最理想的熔融温度。

七、思考题
1.确定该玻璃试样配料组成的依据?
1.符合玻璃既定设计的成分要求;
2.原料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3.适于熔化和澄清;
4.容易加工破碎;
5.对耐火材料的侵蚀要小。

2.你用何方法确定玻璃配料是否熔融?
答: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结晶现象存在
3.检验玻璃配料是否熔融的方法还有哪些?
答:有石灰配料熔化法
八、心得
一周的设计性实验结束了,这次的综合性设计实验让我感触很深,这次实践能与在学校上的课程相结合起来,即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设计实验是我们学生自己做主导,有指导老师提出实验目的,这样才会更好地理解书本上里面的理论,而且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我们到了一间材料实验室,这里有很多制作的玻璃试样的样品和原料。

一星期的时间我和我的搭档合作完成各种实验内容,有实验前的玻璃成分设计、原料选择和配料的计算,在完成这些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配料及熔制,起初,我们的配方很不完美,但经过多次的烧制,在烧制温度慢慢提高的条件下,我们的实验成果越来越接近完美。

虽然这个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比较繁琐,但是通过我和搭档的默契和配合,老师的用心指导,最终齐心协力完成实验。

在这过程,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兴趣。

所有的实验过程,我们都是分工合作的,既有单独的动手,还有团队的合作。

九、参考文献
1.《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胡志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陶瓷工艺学》第二版马铁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玻璃制造工艺》第一版王承遇陈敏陈建华化学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