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分析大学生厌学原因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高校学生厌学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厌学现象的原因,从心理原因和外部环境原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心理原因包括学习压力大、自我认知不足等因素,外部环境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同学关系等因素。

缺乏动力与目标意识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分析,包括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建议措施。

通过对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和对策探讨,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厌学现象、原因分析、心理原因、外部环境原因、缺乏动力与目标意识、对策分析、背景介绍、问题意识、研究目的、总结分析、建议措施、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学生厌学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愈发严重的现象,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和困难。

厌学不仅仅影响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背景介绍主要是讲述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其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和各种信息的快速传播,学生们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学习竞争。

社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们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种高压环境使得一部分学生感到压力巨大,导致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

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比如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复杂的学习内容等,这些问题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消极情绪,从而影响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家庭背景、学习环境等外部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厌学现象的发生。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背景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厌学的心理和外部环境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来缓解这一现象,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高校学生“厌学”现象日益严重,成为教育界和社会的关注焦点。

厌学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绩,也对学生的整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深入分析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

一、原因分析1. 学习压力大:目前,高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包括来自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的各种压力。

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学校则要求学生在各项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些都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 缺乏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或专业缺乏兴趣,导致他们无法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出现了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3. 缺乏学习动力: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等因素,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习缺乏积极性。

长期以来,学校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4. 学习方式不当:一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当,导致了学习效果不佳,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这些学生可能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问题,需要改进学习方式。

二、对策研究1. 减轻学习压力: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校应该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也应该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分苛刻,让孩子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2. 注重兴趣培养: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

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学习之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3. 激发学习动力: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学校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 教育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教育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正确运用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课堂“低头族”是指学生在课堂中沉迷于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注于课堂内容。

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1 心理因素:学生使用手机可以获得即时满足感,比如社交网络的互动、游戏的刺激等,这会激发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1.2 社交因素:同学之间讨论手机上的内容甚至玩手机成为一种社会潮流,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即使用手机是正常的。

1.3 教育因素:一些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导致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

1.4 家庭因素:一些家长在家中没有严格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房间,导致学生对手机没有约束感。

二、对策提出2.1 心理因素:引导学生意识到手机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应该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焦点。

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手机依赖的认知,培养他们正确面对手机的态度。

2.2 社交因素: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们对于实际社交的兴趣,从而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可以开展团体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2.3 教育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环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分组合作学习、案例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使用手机的机会。

2.4 家庭因素:家长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管理好手机使用的时间。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课余活动,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离线世界的乐趣,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课堂“低头族”现象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老师应创造精彩的课堂,家庭应有适当的使用手机限制和规范,学生则需要自觉抵制诱惑,集中精力学习。

大学生厌学现象原因与对策分析

大学生厌学现象原因与对策分析

大学生厌学现象原因与对策分析摘要: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而随之而来的大学生的厌学现象也愈演愈烈,这严重的影响大学教育的质量。

经调查分析发现导致学生厌学的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的多面因素并总结了切实可行的多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现象及解决对策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对人才的重视,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校扩招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演变为“大众教育”。

而伴随而来的学生逃课,上课开小差,考试作弊,学术论文抄袭等大学生厌学现象愈演愈烈,这严重的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国家人才的培养。

所以研究大学生厌学现象,找出其原因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有重大的意义。

一、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a学生自身的原因1.目标缺失,放松心理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还处在应试教育阶段,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极大地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灵。

学生为了考试而读书,为了升学而煎熬,长期的疲劳得不到缓解,压抑的能量无处释放。

而大学不同于高中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在上课之余,拥有高中较多的自由时间,供学生自己掌握和支配。

被催促和束缚惯了的学生一进入大学校门,便不知所措,一片茫然,有一种失落感。

放松心理的产生是学生由中学到大学后,不能将高中时的升学目标转变为学习中的求知目标,身在大学却找不到大学的一种必然表现,同时也是高中学习的紧张压力,在大学中的延缓反应,而厌学行为则是其表现方式。

2,严峻的就业形势,知识贬值,盛行的大学无用论,,脑体倒挂致学生的焦虑心里,没有心思学习,心态急躁,目光短浅。

大四同学求职焦虑感直线上升,大三、大二,甚至大一的同学,有头顶焦虑的乌云,心里下着茫然的小雨。

焦虑的他们坐不了冷板凳,读不了名著,顾不上课堂,急煎煎奔向企业和社会。

就业焦虑的低年级化,焦虑过度,一年级上课,二年级实习,三年级工作,四年级全职工作。

3,学生日益增长的恐惧心理高中时的教与学,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其内容、深度及范围都相当有限,完全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并且老师对同一问题多仔细讲解,让学生重复练习。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大学生厌学现象是指一部分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或者主动回避学习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探究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改善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体制的问题。

现行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应试教育、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

这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学科知识的繁杂和难度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量不断增加,学科知识的难度也不断提高。

很多学生面对学习压力大、知识难度高的情况,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尤其是一些基础学科的课程,往往从理论层面介绍知识,缺乏实践和具体案例的引导,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减弱。

教学方法的不合理。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价,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

这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抵触感,并且无法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使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习的实质和意义。

这种功利性教育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下降,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改革教育体制。

应该从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出发,提倡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改进教学方法。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别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例如开设个别辅导课程,提供问题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应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大力宣传和引导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鼓励学生树立长期发展的观念,从长远角度看待学习,克服学习的困难和挑战。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引言:高校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当今社会中日益显露出来,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教育问题。

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业成绩下降,甚至出现辍学的情况。

本文将分析造成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学业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对高校学生的学业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学业任务,而长时间的学习压力会剥夺学生们的兴趣和自由时间,造成他们对学习逐渐产生疲惫和厌倦的情绪。

2. 教育方式单调部分高校的教育方式相对单调,注重教师讲授,缺乏互动和创新。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难以获得主动学习和兴趣培养的机会,导致他们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3. 乏味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一些教材和课程内容不实用、乏味,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相脱离,缺乏吸引力和激发性。

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增加。

4. 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未能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

在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的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二、对策研究1. 改善教学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应采用多元化、活跃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供更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经历。

通过鼓励学生实践和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创新教材和课程设置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高校应不断改进教材和课程设置,使其更具实用性和吸引力。

引入实例教学、案例分析等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实效性。

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科学且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避免过度强调分数和升学率。

通过认可不同学生的优势和贡献来激励他们,鼓励学生实践和创新,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非单一方面突出的学霸。

4. 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高校要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学习的动机和目标,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把时间都花在了看手机上,成为了“低头族”。

本文将基于层次分析法分析“低头族”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1.手机的普及手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将不可避免地使用手机。

在课堂上,学生们很容易分心看手机,以获取信息和与他人交流。

手机使用对于学生的分散注意力是产生影响的因素之一。

2.信息源过多当学生面对众多的学科和信息来源时,容易分心和迷失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在手机上花费时间和注意力,以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

3.思维方式的改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强制学生调整学习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学生们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容易分心和迷失方向。

二、对策1.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需要重视课堂学习,认真听讲。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浪费时间,不在手机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而是将精力投入学习,并注意只关注与学习相关的信息。

2.优化教学方式要在教育中尝试创新方式,将教学重心调整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上。

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和其他可能的工具,我们可以建立更为互动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减少学生离开课堂的诱因。

3.优化环境在课堂中,应该优化环境,创造一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氛围。

温馨舒适的教室,充足光线的灯光和休闲环境的布置可以很好地减少学生离开课堂看手机的可能性。

4.加强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规范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间和频率,并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从而减少孩子离开课堂使用手机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学生在课堂上看手机的现象是深层原因的反映。

通过正确的教育和教学方式,优化环境和加强家庭教育,我们可以减少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的可能性,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形成健康的学习习惯。

大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们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厌学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意努力学习以及对学业产生抵触情绪等问题。

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厌学现象逐渐增多,其中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太大影响,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另外一些大学生则因为学业压力过大而感到焦虑,导致产生厌学心理。

了解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及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厌学心理的根源,才能有效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提升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分析引言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其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学现象的情况也愈发普遍。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探讨如何从心理上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大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生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厌学心理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寻求有效对策对于帮助大学生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

研究大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困难,从而提高学业表现,避免因为厌学而导致的学业下滑。

通过研究大学生的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可以为学校和教育机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人才奠定基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研究大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意义不仅仅是关注个体学生的成长,更是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一步。

2. 正文2.1 大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大学生厌学心理是指大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和态度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低、学习投入不够等现象。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学生们在课堂上变得越来越容易走神和沉迷于电子设备,成为了“低头族”。

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普遍,给课堂教学造成了很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研究“低头族”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1课程安排不合理一部分“低头族”的学生是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造成的。

如果教师布置的任务过于繁重,学生自然会在课堂上完成任务,而不是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听讲。

另一方面,由于高考的考试压力,一些学生会在课堂上听讲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2教学风格不适宜一些教师可能没有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

针对这种情况,有些学生选择在课堂上玩手机或做其他的事情来度过无聊的时间。

1.3课堂管理不足另一部分”低头族”学生是由于课堂管理不足造成的。

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控制课堂的气氛,学生们可能会自由施展个人爱好和习惯。

二、对策建议2.1调整课程计划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压力,合理安排课程计划,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听讲和学习,而不是被任务淹没。

2.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气氛。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和科技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更加生动。

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技巧和策略,来保持课堂的秩序和气氛。

例如,教师可以制定课堂规则来限制学生的行为,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

综上所述,“低头族”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多个方面做出努力。

通过调整课程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完善课堂管理,教师可以实现课堂秩序的稳定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厌学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厌学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c 教 育 投入 与产 出 的一 致 程度 C 毕 业 分 配 制度 的不 足 :
B : 会 。社
C,社会不 良风气 的影响 。:
C 社会 对知 识分子 的重 视及尊 重程度 B。家 庭 经 济状 况 的影 响 :
析法做 出精确的判 断势在必行 . 目前 , 层次分析 法 已在 多个 领域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 见文献 0 。 4一l ]
我国得 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进步 ; 但随之而来也 出现 了大学
生厌学这一严峻的问题 , 它直接影 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 方针 的贯彻. 研究学生 的厌学情绪 , 分析其 因 , 并探索出行之 有效的矫正措施很有必要 , 具有相当重要 的现实意义. 目前 , 对厌学现象的研究及对策分析 已有很多 , 见文献 ~3 , 1 ] 但
2 1 构建大学生厌学原 因指标体系 .
组合权重
层 次 C 02 5 O 18 02 5 O 3 0 .3 8 .4 4 .9 8 .2 o
Cl l 0. 9 2 2 2
0. 531 2
பைடு நூலகம்
0 O 8 .69
O. 9 05 7
收 稿 日期 :0 0一l —1 21 1
l 层次分 析法 的基本 原理及 其改进
1 1 I 的基本原理 . 岫
层次分析法( nl i h rrh rcs, H 是美 国运 aa t i a ypoes A P) yc e c
筹 学 家 T . at在 2 .L Sa y 0世 纪 7 0年 代 初 提 出来 的 , H A P是
通过 引入层次分析法, 计算 出大学生厌学原 因的指标 权重, 对影 响大 学生厌 学的 因素给予量化 , 而为学校 管理工作者提供 从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年轻人在课堂上沉迷于玩游戏、刷社交媒体等活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被称为“低头族”。

随着“低头族”现象在校园中的蔓延,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师们也愈发感到无力,如何有效缓解“低头族”问题成了急需解决的课题。

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和碎片化学习的时代,学生们越来越习惯于碎片化、片段化的信息获取方式,而且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快速普及,也使得他们越来越依赖这些设备,甚至在课堂上离不开它们。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科技设备,保持专注学习,不成为“低头族”,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对于“低头族”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1.2 问题阐述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即课堂上出现“低头族”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这些学生沉迷于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低头刷手机、玩游戏,对课堂内容丧失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个人学习态度问题,更是受到了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影响。

问题的产生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包括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导致人们对知识的追求逐渐淡化,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忽视等。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了解“低头族”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2. 正文2.1 低头族成因分析低头族现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尤其在课堂上更是屡见不鲜。

究其成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看手机、玩游戏,往往是因为他们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或者精力无法集中。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低头族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长对孩子的监管不足,学校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不严,导致学生缺乏对正规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也是低头族成因之一。

比如自卑感、沉迷网络、缺乏自律等问题都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玩手机,逃避学习。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引言: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出现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不利的,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成因分析:1.1 知识负担过重:当前大学生课程内容繁重,学习压力较大,导致了一些学生感到厌烦和厌学。

1.2 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导致学生对学习缺少兴趣。

1.3 就业压力增大: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些学生觉得学习对他们的就业前景没有太大的帮助,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1.4 缺乏学习动力:一些学生不喜欢学习,只是追求名利和虚荣心,而不是真正的知识追求,从而导致了厌学现象的出现。

二、对策措施:2.1 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减少冗余和重复的课程,提供更加有趣和实用的课程内容,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创新教学方式:学校和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增加实践环节:学校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4 提供就业指导:学校应该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情况,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2.5 引导正确的学习态度: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方向。

结论: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提供更加有趣和实用的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情况。

家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

社会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发展问题,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环境。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大学生厌学现象,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高校学生“厌学”现象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给教育界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根据对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从心理因素、学习压力、教育体制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对照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建议,包括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减轻学习压力以及改革教育体制等。

这些对策建议有助于减轻高校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本文旨在引起人们对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重视,促进教育改革,为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学生,厌学现象,原因分析,心理因素,学习压力,教育体制问题,对策研究,对策建议,总结评价,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引言高校学生“厌学”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学业发展和成长,也对整个教育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过大、教育体制问题等种种困扰,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厌学”情绪。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旨在为改善高校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参考。

通过对“厌学”现象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1.2 研究意义厌学现象是高校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厌学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动机,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政策和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厌学现象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找出厌学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研究厌学现象也有助于引起社会对高校教育问题的重视,促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保障。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高校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给教育界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本文将对高校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高校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学习任务过重导致的学习负担沉重。

现今高校的教学计划安排过于繁重,学生需要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这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学生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放松,导致学习兴趣逐渐减退。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允许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

高校学生“厌学”的原因还在于学校教育模式的单一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学生们被迫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学生们对传统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引入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期望过高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家庭和社会对高校学生的期望普遍较高,他们期望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名校或者找到好工作。

这种过高的期望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家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和排名。

高校学生“厌学”的原因还在于缺乏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许多学生认为大学学习与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意义。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到教学负担、教育模式、期望压力和学习目标的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改革教育模式,降低期望压力,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低头族”成因及对策课堂上,学生们低头玩手机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许多老师都在感叹这种“低头族”的存在。

而今天,我们将从层次分析法的角度来探讨“低头族”的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对于“低头族”的成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个人习惯现代社会大量普及电子产品,年轻人使用电子设备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很多学生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便会养成陷入手机的习惯。

而一旦养成这个习惯,就很难改掉,这也就让他们在课堂上,或者做作业时难以自制。

2.课堂内容虽然老师们在教授课程的时候都会注重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平淡乏味,这也就为学生在课堂上转移注意力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3.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是当代年轻人最为热衷的东西之一。

在课堂上,他们难以抑制对社交媒体的兴趣,而这也成为他们养成“低头族习惯”的重要源动力。

二、对策1.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手机本身不是问题,而是人们对手机的使用方式和时间造成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合理规划使用时间和频率。

2.给课堂注入更多活力和趣味性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活力和趣味性,让学生保持兴趣和高度关注度,而不是被迫听课。

3.强化监管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低头族”行为令人不安,每个老师都应该增强责任感,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对于频繁出现“低头族”的行为进行批评和规劝。

4.提高学生自制力学生自制力的提高是最基本的,需要从日常生活中落实到课堂上,学生要明确课堂中要学什么内容、拥有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从而自觉抵制“低头族”行为。

总结: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课堂“低头族”的困扰,给整个教育环境带来了很多麻烦。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合理引导学生,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自制力,才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个问题。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高校学生厌学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该现象的研究背景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发生原因。

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是导致高校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建立更好的心理健康机制和优化教学环境,减少学习压力。

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有效解决高校学生厌学现象。

未来展望,希望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有效遏制高校学生厌学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厌学现象,原因分析,社会压力,学习压力,对策分析,心理健康机制,教学环境,解决方案,综合施策,未来展望。

1. 引言1.1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重要性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高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如果存在大量的高校学生厌学现象,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业受到严重损害,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还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增加教育资源的浪费,加重社会的负担。

解决高校学生厌学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保障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解决高校学生厌学现象,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建立健全的教育体制和制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高校学生厌学现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国家的发展。

1.2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背景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背景包括学者们对此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历史和背景。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校学生厌学现象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了高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相关文献研究,深入探讨了厌学现象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厌学现象与社会环境、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等密切相关。

大学生厌学原因调查分析

大学生厌学原因调查分析

大学生厌学原因调查分析作者:虎永强来源:《速读·下旬》2018年第11期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厌学现象在高等学校中表现较为突出,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不利于高校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建设,并且大学生厌学已发展成为群体现象,为此,对新时期大学生厌学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与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通过对我校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得出我校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我校大学生厌学措施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原因;层次分析法1引言学风是学生群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正确的学习目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求是的创新精神,浓厚的学习空气和浓郁的文化环境。

我校学风主流是好的,但在新形势下,我校学风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厌学现象较为严重,其表现形式也多样化,本文就我校大学生厌学现象进行问卷调查,层次分析,以求查出主要原因,并对此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力图让学风从根本上好转。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记AHP)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2调查问卷汇总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4月29号晚,对在图书馆上自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60份调查问卷表,实际收回54份,其中4份作废,得到具有可参考价值的调查问卷50份。

3调查问卷分析第一,我校大学生厌学的表现。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价值目标短期化,学习动力不足,目的不明确;②价值取向功利化,经商打工热造成大学生旷课现象严重;③考试舞弊严重;④道德观念淡薄,寻找精神寄托。

第二,建立大学生厌学原因层次结构图。

对以上现象的进一步调查,探究其影响的原因,构造层次结构图(如下)。

学习困扰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学习困扰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學生行為輔導策略2.貫徹實施常態編班制度,減少學生不當情緒發生。

3.學校教職員工分組分區進行校園巡查,亦查社區內電動玩具等場所,掌握經常出入不良場所之學生。

4.加強學校門禁管理,嚴防不良分子進入校園,破壞校園安寧。

5.對學習低成就且有違規行為的學生,利用第八節課進行補救教學,以簡易課程增加學生興趣,使之不致翹課遊盪,發生不良行為。

6.成立「投訴專線」,讓專人負責接聽,審慎處理恐嚇案件,以免加害人食髓知味,繼續為害他人。

7.校外賭博性娛樂場所是犯罪淵藪,尤其在學校四周設立之電玩店,KTV、MTV,要與警方密切配合查禁學生涉足其中。

8.加強校外巡查工作,防止學生被校外人士利用或與之掛釣,籍機勒索幼小者。

9.對於違規犯過,有恐嚇前科的學生,可邀請少輔會、少警隊協助處理,不輕易移送法辦,給予自新機會。

10.對於恐嚇者列入「春暉個案」,對於遊盪未升學者列入「璞玉專案」,長期追蹤輔導,並轉移其不當興趣,以減少問題。

11.教導學生自衛方法,有效處理恐嚇事件,使受害者敢於報告,勇於檢舉,以杜絕恐嚇事件的再發生。

12.恐嚇事件處理後,應將處理結果透過集會場合告訴同學,以達成警惕作用。

13.教導學生平日勿攜帶貴重物品到校,行為舉止勿誇張炫耀,以免引人貪念,形成恐嚇意圖。

14.教導學生合群合作,避免單獨行動,凡校園死角、陰暗處均應留神,避免他人可乘之機。

15.平時多對家長「報喜」,即請學生自己每天找一個優點通知家長,以激發其榮譽感。

(可參照林明文「行動研究法」在就業班級經營上的應用/諮商與輔導第46期,民78.10.15第38-41頁)16.請家長多留意子女日常生活、休閒活動及用錢狀況,如發現異樣,則儘快與老師連繫共同處理。

17.進行累犯學生家長之講習受訓,使家長確實擔負起教養責任。

舉辦「親職座談」或「父母成長班」,授以防治恐嚇課程。

18.呼籲傳播媒體少製播暴力及恐嚇影片,以免形成負向學習,造成效仿者的錯誤心態。

防治策略:1.用積極疏導方法,舉辦戒煙活動及講座,或進行辯論比賽給予同學正確觀念,使之了解煙害可怕。

大学生厌学问题心理分析及解决策略

大学生厌学问题心理分析及解决策略

大学生厌学问题心理分析及解决策略年夜教熟厌学识题心思剖析及处理战略上年夜教是每一个教熟的梦想,也是每一个怙恃的等待。

但是,据查询拜访显现,相似“年夜教熟沉沦网络、游戏,旷废教业〞、“年夜教熟教习出有踊跃性、追课、没有听课〞、“测验做弊〞等景象缺乏为奇,很多年夜教熟差异水平天呈现了对教习的倦怠情绪。

心思教以为,某种特定止为只是个别的中正在表达,招致那种止为必然有其外在的心思起因。

因而,厌教止为也肯定由厌教心思所惹起。

1、年夜教熟厌学识题剖析精力剖析实践对年夜教熟厌学识题的剖析弗洛伊德以为人的年夜大都止为皆是由原尔、自尔战超尔独特流动的成果。

原尔指人的原能,欲视,是本初力气源泉,有马上谦足的冲动倾背,处于潜认识的最深层,遵照的享乐准那么。

人的止为皆是从承继去的植物原能战熟物驱动外孕育发生的,皆是逃供原尔真现的历程,自尔战超尔仅仅是试图处理小我私家需供战社会要供之间的抵触。

因而人的秉性能够说便是按“快乐准那么〞止事,便是逃供快乐。

因而,假设是老师授课历程外学教体式格局战手段相对于后进,易以谦足年夜教熟弱烈的供知欲,也无奈引发起其教习的趣味,教熟正在教习外缺少快乐,便没有会实邪天酷爱教习,乃至会孕育发生厌教心思。

止为主义实践对年夜教熟厌学识题的剖析止为主义心思教以为教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惹起教习的最紧张果艳便是内部弱化。

弱调对教习的内部节制,以为内部弱化是引发教熟教习的必要前提,弱调环境对人的做用。

依照该实践,有些年夜教熟之以是孕育发生厌教心思,是果为以后年夜教熟教习环境外的没有利果艳而至。

野庭学育具备末熟性,野庭学育取对付年夜教熟的生长具备不成替代的共同做用。

因为野庭学育、领导战监视的缺位,局部自控力差又出有弘远教习目的的年夜教熟,把年夜质工夫战精神用正在玩耍、上彀、爱情、吃脱等工作上,落空了教习的踊跃性战自动性。

人原主义实践对年夜教熟厌学识题的剖析人原主义学育不雅是人原主义心思教正在学育外的使用,它以为“正在学育外应弱调人的尊宽取价值,否决心思教外的兽性兽化论战机器论的倾背,主弛心思教要钻研对小我私家对社会的提高有意思的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厌学原因分析中的应用
陈德胜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大学生进入校门之后不是好好的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而是整天或沉迷于网络、或沉迷于小说、要么忙着谈恋爱、要么忙着去休闲等等。

总之就是不愿好好地坐下来听老师讲课。

这就是大学生的“厌学症”。

本文运用根据层次分析法,从学校、家庭、个人、社会四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

通过建立模型、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症层次分析法原因分析
一、引言
现在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和科学的时代,社会上各式各样的的人才层出不穷,高学历的人也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了这个社会。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稳定,虽然现在我国的各种资源分布不是特别均匀,但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

因而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学生踏入了大学的校门。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大学生进入校门之后不是好好的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而是整天或沉迷于网络、或沉迷于小说、要么忙着谈恋爱、要么忙着去休闲等等。

总之就是不愿好好地坐下来听老师讲课。

这就是大学生的“厌学症”。

导致大学生“厌学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学生个人因素有关外,还与外部因素,即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通过对同学的调查,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二、对层次分析法的介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它综合了人们主观判断,是一种简明、实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它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

它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该方法在国内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广泛应用于能源问题分析、科技成果评比、地区经济发展方案比较,尤其是投入/产出分析、资源分配、方案选择及评比等方面。

它既是一种系统分析的好方法,也是一种新的、简洁的、实用的决策方法。

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

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

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其具体步骤如图一所示:
图一层次分析法部骤
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实际观察与调查,得出大学生得“厌学症”主要来自四个大方面的因素和诸多影响因素,如图二所示:
图二大学生厌学原因层次结构图
注:图中C11学习气氛及环境C12师德及教学水平C13学籍管理及考试制C14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衡量尺度的吻合程度C21家庭经济状况及对学生的影响程度C22父母对学生的态度及影响程度C23家庭和睦程度C31是否有明确学习目标C32学习基础及自学能力C33对大学生活的了解及适应能力C34性格及自制能力C41用人的一位对人才的衡量尺度C42教育投入与产出的一致程度C43知识分子在社会的受尊重程度
2.2 构造判断矩阵
根图二所示结构模型,对班级内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将图中各因素两两进行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依据各因素对大学生厌学原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A—B,如表一所示:
表一判断矩阵A—B
依据各因素对学校B1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B1—C,如表二所示:
表二 判断矩阵B1—C
依据各因素对家庭B2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B2—C ,如表三所示:
表三 判断矩阵B2—C
依据各因素对个人B3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B3—C ,如表四所示:
表四 判断矩阵B3—C
依据各因素对社会B4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B4—C ,如表五所示:
表五 判断矩阵B4—C
2.3 计算单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对每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

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要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本文中采用求根法近似计算特征向量Wi 。

步骤如下:

1将判断矩阵按行求积,即ij j
n
i a v ∏=

2归一化处理计算出Wi 。

一致性检验RI CI CR =
1m a x --=n n CI λ ∑=i i
i w AW n )(1max λ
RI 查表(表六)可得,一致性检验指标CR <0.1,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表六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2.3.1 计算判断矩阵A —B 的特征向量与一致性检验
将判断矩阵A —B 的按行求积Vi ,然后归一化处理可计算出重要度Wi ,如表五所示:
表七 厌学要素相对重要度
进行一致性检验,求特征矩阵A 的最大特征∑=
i i
i
w AW n )(1max λ, AW=
1
7/15/12/1714
554/11
325/13/11
0598
.05950.02407.01045.0 = 0.2452
2.4990
1.0020
0.4233
求得最大特征值∴=max λ1284.40598
.02452
.0595.020********.00020.11045.04233.041=+++)(
一致性检验有:1m a x --=
n n
CI λ=
0.04281
44
1284.4=-- 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的得RI=0.89 故
RI
CI
CR =
=0.0481〈0.1,说明判断矩阵A 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2.3.2 计算判断矩阵B1—C ,B2—C ,B3—C ,B4—C 的特征向量与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B1—C 的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与一致性检验,如表八所示:
表八 各因素相对于学校B1的重要度
λ= 4.101727,CR=0.0381〈0.1,一致性可以接受
max
判断矩阵B2—C的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与一致性检验,如表九所示:
表九各因素相对于学校B2的重要度
λ=3.03848,CR=0.0370〈0.1,一致性可以接受
max
判断矩阵B3—C的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与一致性检验,如表十所示:
表十各因素相对于学校B3的重要度
λ=4.149787 ,CR=0.0561〈0.1,一致性可以接受
max
判断矩阵B4—C的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与一致性检验,如表十一所示:
表十一各因素相对于学校B4的重要度
λ=3.003744,CR=0.0036〈0.1,一致性可以接受
max
2.3.3 厌学因素的层次总排序
对每个准则的子准则进行排序和一致性计算得到各个准则层的总权重见表十二:
表十二各准则层、子准则层权重表
对厌学因素权重做柱状图,如图三所示:
图三各厌学子因素权重柱形图
根据综合重要度的比较,从图三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所有厌学因素中,C32所占权重最大,说明学习基础及自学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其次是C22,说明父母对学生的态度及影响程度也很大。

再次是C31,说明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结束语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四个方面(学校、家庭、个人、社会)对大学生的厌学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客观的得出大学生厌学的原因,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

分析得出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及自学能力是造成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父母对学生的态度及影响程度。

当然,原因分析的准确与否也与调查的数据的客观性有关,并且层次分析法的一致性检验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王长琼.物流系统工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2] 王连芬.层次分析法中排序权数的计算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7.
[3] 曹勤.AHP 层次分析法在设备维修决策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4] 田振中.物流系统工程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