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关系的研究
论劳动价值论与其他四种价值理论
1.它无法解决价值的加总和比较问题。因为不同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没有统一的单位,人、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本、知识、技术等等代表的财富谁大谁小,无法比较无法加总。如果像边际效用论那样,把这些使用价值的大小归结为人的主观评价,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仍然解决不了财富的比较和加总问题。所以它没有办法形成前后一贯的主张,最后实际上只好走向了供求价值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价值论,继承发展了萨伊这种将劳动等同于物质生产要素的理论,将劳动与资本和土地,近年来又将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本、技术、知识等等收纳进来,等同起来,把它们统称为“生产要素”。这些理论和萨伊的理论一样,虽然没有说劳动是物,但也没说劳动和物有什么区别,事实上把劳动等同于物。这种理论试图证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各种要素的报酬是按其对产出的贡献分配的。
比如一个拥有一百亩土地的地主,他对生产的贡献是什么呢?他对生产的贡献就是出让这一百亩土地,让别人去耕种所操的心。土地和自然可以长庄稼,这是它的边际生产力,是对社会的贡献。但这个贡献并不是地主的贡献,而是自然和土地的贡献。如果在生产中还要利用某些资本,那么不从事经营管理的资本所有者对生产的贡献,就是把资本这种物出让出来让别人去使用所操的心。机器厂房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是他本人的贡献。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四种其他价值理论;广义商品
价值理论一方面与静态资源配置问题有关,另一方面与产权关系、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等问题也有关,是一个十分需要理论界关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成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探索我国今后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不少经济学家重新开始关注和研究价值理论,有发展劳动价值论的,也有发展其他价值理论的,在使这一研究领域空前活跃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劳动价值论应如何创新发展及它与其他价值理论关系问题的思考。本文试图结合对其他四种价值理论的评析,就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发展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基于价值概念的价值理论与分配问题分析
基于价值概念的价值理 论与分配闻题 分析 ’
刘聪粉 张瑞 荣
( 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 院, 西 陕西 西安 704 ; 109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 , 陕西 西安 706 ) 101
摘 要: 价值概念是判断和分析 一切价值理论 的基础 , 同价值理论 的差异在很 大程度上是 由于其主观 不
1 4 古典 学说 正统派 的价 值理 论 .
古典学说正统派是指 1 世纪最初 三十年 中, 9 以继承和发展古典学说 的面 目出现 的资产阶级庸俗 派, 以萨伊、 马尔萨斯为代表。 ]2 ) [( 6 3P 5 萨伊认为效用是价值的基础 , 而效用又是所谓的生产三要素( 劳动、 资本和 自然 ) 同创造 的, 共 因此
以上两者其实是对劳动价值论中关 于价值定义的总结, 要真正理解价值的含义 , 理解后来关于价值
理论的争论 , 有必要 回溯到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 这要上溯到重商主义 时期 。(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重商主义解体之后)
收稿 日期 : 0 8 5 8 20 —0 —0
作者简介 : 刘聪粉(92 , , 18 一)女 布依族 , 云南曲靖人 ,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 院硕士研究生 , 研 于价值概念 的价值理论与分 配问题分析 基
11 重商 主义 的“ 值观 ” . 价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和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并把金银和财富归结为流通领域中的产物, 重商主义
一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不 同要 素对 于财 富生产的贡献进行分析 , 最后 总结出合理的分配理论 。
关键词 : 价值概念 ;交换关 系; 布 一道格拉斯生产 函数 ; 柯 弹性 中图分类号 : 0 13 F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8—54 (0 80 —0 2 一O 10 6 5 20 )4 0 8 7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关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理论,它对于
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分配制度
改革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强调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这对于我国
分配制度改革中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具有指导意义。
在我国分配制度改
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劳动的价值,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
公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强调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这对于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中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指导意义。
在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机
制来调节收入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本质,这对于我
国分配制度改革中强调消除剥削具有指导意义。
在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消除剥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商品和货币关系的理论框架,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指导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
谈谈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谈谈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分配制度的改革,这是一个引起长期激烈争议的话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造性地、灵活地掌握马列主义理论、现代经济学理论、政策学理论和根据人们的认识水平循循善诱地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提高改革意识的策略。
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调整、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比较研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在8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理论”,这是一个富于创造性智慧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马列主义经济学理论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早在改革初期,通过对中外企业管理体制的反思,已经得出结论:产权制度改革[2]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然而,在当时这一观点是极为敏感的。
考虑到当时人们可能接受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1984年在承担国家体改委企业改革项目时,提出了一种从分配关系入手,既能促进产权改革,又能为当时人们接受的,兼顾国家、经营者和职工三者利益的方案:应当从明确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出发,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使用权分开,兼顾国家、经营者和职工三者利益。
经营者应从竞争性的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上产生,其收入应当与企业实绩挂钩,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分工协作,三位一体。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进一步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将分配关系改革深化到产权制度改革,提出应当从中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改革[3]的具体国情出发,从理顺所有权和经营权以及劳动权的辩证关系出发,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吸取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发展的合理因素,将出资人原始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权分散化和人力资本等等理论融为一体,创造性地提出“全要素资本化”,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的原则建立在所有制关系的改革基础上。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4]认为:要素包括生产资料和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马克思明确说过: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泉源,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泉源,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量。
这一理论最早由亚当·斯密提出,后经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等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里的劳动量包括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和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
例如,一件衣服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件衣服所需的劳动时间,包括种植棉花、纺纱、织布、裁剪和缝制等各个环节的劳动时间。
劳动价值理论还强调了劳动的异质性。
不同劳动者的技能、经验和努力程度不同,因此他们的劳动价值也不同。
例如,熟练工人的劳动价值高于非熟练工人的劳动价值,因为他们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劳动价值理论对于理解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格应该与其价值相等。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往往受到供需关系、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与劳动价值不完全一致。
因此,劳动价值理论并不是解释商品价格的唯一理论,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来理解商品价值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发展劳动价值理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推进不断演变。
从亚当·斯密的古典劳动价值论,到大卫·李嘉图的进一步发展,再到卡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一理论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量。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古典经济学理论,它强调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并没有深入探讨劳动的具体形式和性质。
大卫·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他更加深入地分析了劳动价值的具体形式,提出了劳动的异质性概念,即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具有不同的价值。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卡尔·马克思则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即劳动既有具体劳动的形式,又有抽象劳动的形式。
浅析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新价值及分配理论
二、 劳动 创 造 新 价 值 的 分 配 法 则
劳动 创 造 价 值
分
中图分类号: F O 1 4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 4 9 1 4 ( 2 0 1 3 ) 0 8 - 0 2 7 — 0 2 劳动价值观是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经济观 的基础 。在 知识 经济 、 资本经 济作 用凸显的大背景下 , 劳动价值论受 到前所未有 的挑战。 党 的十八 大报告 中提 出了四个尊重 , 即“ 要尊重劳动 、 尊 重知识 、 尊重人 才 、 尊 重创造 ” , “ 尊重劳 动” 为“ 四个尊重 ” 之首。 习近平同志在《 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 时的讲话 》 时指 出, “ 必 须坚持崇尚劳动 、 造福 劳动者。” “ 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 , 排除 阻 碍劳动者参与发展 、 分享发展成果 的障碍 , 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 面劳动 、 全面发展 。” 这对我们重新 审视和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 值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 , 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 马克思劳动创造新价值 的提 出 劳动价值论最初是 由古典经济学派提 出的。但 是 由于他们 历史观 和方法论 上的错误 , 无法 解决现实 中的两个难题 : 价值规 律 同资本 与劳动相交换的矛盾 ;价值规律 同有机 构成不 同的等 量 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的矛盾 。 马克思从劳动二重性 出发 , 通过对 这两个矛盾 的研究与揭示 , 提 出了科学 的劳动价值论 。 他在批判 “ 工资 、 利润 和地 租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原始源泉 ” 的“ 斯密教 条” 和“ 生产物 的价值 发生于劳动 、 资本 和 自然力的共 同作用 中, 只有这 三要素才能创 造价值和新 财富 ” 的萨伊 “ 三位一体公 式 ” 过程 中, 阐述 了劳动创造价值 的思想 。他 指出 , 任何社会 生产 都 是 劳动 者与生产资料 的有机结合 , “ 不论 生产 的社 会形式 如何 ,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 的因素。 但是 , 二者在彼此分离的 情况下 , 只在 可能性上是生产 因素 。凡是进行 生产 , 就必须使 它 们结合起来 。” 二 者的结合是进行劳动 的前提 , 也是价值创造 的 必要条件。 在此基础上 , 马克思进一步将劳动者 的劳动划分 为具 体劳动和抽 象劳动。 具体劳 动转移生产资料 旧价值 , 抽象 劳动创 造新价值。 具体 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劳动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 创 造新 的使用价值 , 把生 产资料的 旧价值转移到新产 品中去 , 反 映 了商品的 自然属性 ;抽象 劳动是指撇 开劳动的具体形式 的无差 别 的人类 劳动 , 创造新价值 , 反 映了商 品的社 会属性 。马克思 以 加 工棉纱 为例 , 形象地揭示 了新 价值创造和 旧价值转移 的过 程。 他 指出 , “ 工人并不是在 同一时 间内劳动两次 :一次 由自己的劳 动 把价值加 到棉 花上 ; 另一次保存 棉花 的旧价值 , 或者 说 , 把他 所加工 的棉 花和使用纱锭 的价值转移到产 品棉纱 上。他只是 由 于加进新价值而保存 了旧价值 。 但是 , 把新价值加到劳动对象上 和把 旧价值保存 在产品中 ,是工人在 同一劳 动时间内达到的两 种完全不 同的结果 ( 虽然工人在 同一劳动 时间内只劳动一次 ) , 因此 , 这样 结果的二重性只能用他 的劳动本身的二重性来解释 。 在 同一时间 内, 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 创造价值 , 就另一属性 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 价值 。” 但是 , 被转移 的生产 资料 旧价值不 会增值 , “ 生产资料 只有在 劳动过程 中丧失掉存在 于旧的使 用价 值形态 的价值 , 才把 价值转移到新形态 的产 品上 。 它们在劳动过 程 中所丧失 的最 大限度 的价值量 ,显然是 以它们进入 劳动过程 时原有 的价值量为 限 , 或者说 , 是以生产它们 自身所必要 的劳动 时间为限。因此 , 生产资料加到产品上的价值不可能大于它们在
科学认识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 关键 词 ]劳动 价值 论 ; 配理 论 ; 生产 要 素 分 配 分 按 [ 中图分 类号 ]F 9 . [ 献标 识 码 ]A 027 文 在 谈 到按 生产 要 素分 配时 , 然会 涉 及 到马 克 必 思 的劳 动价 值 论 。有 人 为 了论 证 按 生产 要 素 分 配 的合 理性 , 出物 化 劳 动 或 生 产 资 料 也 创 造 价 值 , 提 新 价值 是活 劳 动和 其他 各种 生 产要 素共 同创 造 的 ; 有人 为 了既 说 明按 生产 要 素分 配 的合理 性 , 坚持 又 马克 思 的劳 动创 造 价值 的理 论 , 图将 价值 创 造与 试 价值 分 配分 开 , 为 没有 必要 在 两者 之 间建 立必 然 认 的联 系 ; 还有 人仍 然 坚 持认 为 , 据 马 克 思 的劳 动 根 价值 论 , 只有 活 劳 动才 创 造 新 价值 , 劳 动 以外 的 活 其 他 各种 生产 要 素不 创造 新 价值 , 因而按 生 产要 素
价值论 。马 克 思 认 为 , 值 是 人 的活 劳 动 的凝 结 , 价 它体 现 的是 一种 社 会关 系 , 商品 交换 赖 以进 行 的 是 基础 。只有 人 的活 劳动 才 能创 造价 值 , 才是 新 价值
的唯一 源 泉 , 与生 产 过程 的一切 物质 资 料 只能把 参
自身 原 有 的价值 转 移到 新 的生 产物 中 , 它不 可 能再 增加 任何 一 点新 的 价值 。这 是 马 克 思 劳 动 价 值 论
的基 本点 。物 化 劳 动 是 劳 动 生 产 物 中凝 结 了 的人 类 劳 动 。凝 结 在 物 质 资 料 中 的 劳 动 , 已经 是 “ 劳 死
他 生 产要 素共 同创 造 的观 点 , 不符 合 马克 思 的劳 动
论按劳分配、劳动价值论与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兼与关柏春同志商榷
[ 关键词 ] 按劳分配 ; 劳动价值论 ; 按人 力资本贡献分配
[ 中图分 类号] O 4 2 [ F1.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6 2 5 8 20 )5— 0 0— 7 17 —09 (0 6 0 0 3 0
一
、
引论
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一些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一
关心的, 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 我最关心的、 还是人才” l( ,l瑚) J
定的缺陷, 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作者将力图论证, 从本质上讲, 经 由此, 小 平 提 出 科 学 技 术 是 “ 一 生 产 力 ”的 战 略论 典的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是科学的, 邓 第 但是从它的具体规定上讲 ,
二、 经典马 克思 主义按 劳分配 理论 的主 要 内容
最早提出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及其门徒,
的部分, 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世界财富中最大的财富。如何充分发挥 圣西门认为“ 一切人都要劳动, 都要把 自己看成属于某一工场的工 人力资本的潜能, 促进我国经济、 社会的快速发展, 作者认为, 我们 作者”“ 一个人都 有义务 经常 以 自己的力量 去为人 类造 ,每 要在重视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上, 狠抓人力资本的使用和激励 , 通 福” 1 )尊重生产和生产所有者的原则, ,“ ‘ ] ‘ 要比尊重财产和所有 过人力资本使用和激励的观念及制度上的创新, 解除现有的观念和 者的原则有益得多”【 I ’ 。3 马克思对此加以批判运用, J 逐步修正 体制对人力资本的束缚, 以激活中国的人力资源, 让世界上第一人 完善,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较为完整表述经典马克思主义 口大国变为世界上第一人力资源大国。但是, 在我国长期实行的按 按劳分配理论的代表作是马克思写于 17 年的《 85 哥达纲领批判> , 劳分配原则, 遭遇到了效率和平等的双重制度难题, 这一原则的实 论住宅问题> 反杜林论> 和《 中对按劳分配问题作了 行, 非但不能真正符合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来涵 后来恩格斯在《 至此, 标志着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按劳 义, 也没有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产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 进一步的探讨,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实行按劳 干坏一个样、 干多不如干少、 干好不如干坏的平均主义怪现象, 在建 分配理论的最终形成。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 从某种意义上讲, 按劳分配退化成 分配的伟大构想中, 其主要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价值论及在我国分配制度理论中的应用
劳动价值论及在我国分配制度理论中的应用作者:汲静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3期摘要:我国建国60多年来,不断结合国内现实情况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制定本国的分配政策。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援引《资本论》原著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第二部分,分析劳动价值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灵活应用。
第三部分,探讨了劳动价值论在我国“十二五”经济政策中的最新体现。
关键词:资本论劳动价值论分配制度“十二五”一、《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商品作为其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提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包括以下主要原理:第一,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
第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
第三,价值形成过程的原理。
第四,价值增殖过程的原理。
第五,价值构成的原理。
从价值增殖过程看,价值由生产资料的物化劳动﹑劳动者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三部分组成。
从资本主义生产者的角度看,价值由补偿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和补偿购买活劳动的资本v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m三部分组成,即价值=c+v+m。
二、我国分配制度理论中对于劳动价值论的应用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分析我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公平正义等重大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和新局面。
主要措施包括:2006年各地纷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30%左右,涨幅最高的省份达64%。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问题
按劳 分配 与按 生产 要素 分配 相结合 。 而 在市 场经 济条件 下 , 这种 分 配 方 式 必然 要 通 过 市 场机 制 来 实现 。 因而 要 承 认 市 场 分 配 的 作 用 。 在 这种 新 的 经 济条 件 下 , 怎 样 认 识 和 把 握马 克思 主 义关 于 劳 动 和 劳动 价 值理论 , 出 现 了不 同的见 解 和 争 论。 有 的学 者 提 出 , 按 劳分 配是 以 马 克思 的劳动 价值 论为 理论基 础 的 。 现在 既 然 实行多 种 分配 方式并存的 制 度 , 鼓励 生 产要 素参 与 收 人 分配 , 这 就 表 明 , 认为 只 有 劳动 创 造 价值 的理 论 , 与现 实 不 相 符了。 它不能说明按生 产要素分配的根 据。 实行按 要 素分 配 , 就 得 承 认 各种 生 产 要 素都 参 与价值 的创造 。 有的学 者根 据劳 动概念 的 范 围 , 认 为物化 劳动 也创造 价值 , 或社 会劳 动 创造 价值 。 至 于非 物质 生产部 门如 服务行 业 的劳 动是 否创造 价值的讨论 , 已经 经 历 了很 长 时间 了。
( 责任 编 辑 : 夏 添 )
否 也创造 价值 在个人 收人 分配 中要不 要 向 有 较 大 贡 献 的科 技工 作 者 和 企业 经 营管 理 人 员 倾斜 事 实上 也 存 在 不 同 的看 法 。 “ 十五 ” 计划建 议 , 特别 以此 问题 为重点 , 从生 产 和 分 配 两个角 度提 出指导性 意见 : “ 随着 生产 力的 发 展 , 科 学技术 工 作 和 经 营管 理作为 劳 动 的 重要形式 , 在 社会 生 产 中起 着 越 来越 重 要 的 作用 。 在 新 的历 史 条 件下 , 要 深化 对 劳 动和 劳动价值 理论 的认识 。 建 立健全 收人 分配 的 激励 机制 和 约束机制 。 对 企业领 导人 和 科技 骨 干实行年 薪制 和 股 权 、 期 权试 点 。 ” 这 个 问 题能 否在理 论 上 和实 践 中解 决 得 好 , 关 系 到 我 国能否用 好 人 才 、 留住 人 才 以及 我 国 的改 革 和发展 大业能 否顺 利和有效 推 进 。
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研究在西方经济学领域中,价值理论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经济学家们通过分析和研究价值的产生、交换和分配等过程,试图解释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机制,并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理论建模。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研究,并解析其中的几个重要观点和理论框架。
一、劳动价值论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是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
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力的使用量和时间来决定的,并且价值是通过劳动力的交换来实现的。
1.2 劳动价值论的批评然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尤其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如杰文斯和门格尔等人,认为劳动并不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唯一因素。
除了劳动时间外,市场需求、稀缺性、个人感知等因素也会影响商品的价值。
二、边际效用理论2.1 杰文斯的边际效用理论杰文斯是边际效用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根据消费者对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来决定的。
换句话说,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和满足程度。
2.2 边际效用理论的发展边际效用理论随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其他经济学家,如巴斯托、帕累托等,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曲线等概念,进一步解释了个体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变化。
三、主观价值理论3.1 门格尔的主观价值理论门格尔是主观价值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消费者主观评估所决定的。
根据主观价值理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和满足程度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
3.2 主观价值理论的发展主观价值理论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了更多的扩展和细化。
其他经济学家,如卢森堡、邓宁等,提出了边际效用边际成本平衡和心理价值等概念,进一步推进了主观价值理论的研究。
四、比较优势理论4.1 里卡多的比较优势理论里卡多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不仅受到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影响,还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资源分布的差异影响。
考研政治劳动价值论
考研政治劳动价值论1. 劳动价值论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马克思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分析和批判的重要内容。
劳动价值论主要探讨劳动力商品在交换中所体现的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价值如何决定其他商品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剥削关系以及社会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2.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被当作一种特殊的商品进行交换。
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具有特殊性和独特性。
首先,劳动力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能力。
其次,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具有使用期限,并且需要通过交换来实现其使用效果。
3. 劳动力商品如何决定其他商品的价值根据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他认为其他一切物品都是通过人类社会劳动创造的。
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其他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主要通过劳动力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平均水平下所需要的时间来创造一定数量产品。
4.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密切相关。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其工资报酬部分。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剥削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对工人进行剥削获取利润。
5. 劳动力商品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力成为一种可以买卖和交换的商品,并受到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调节。
通过市场交换,雇佣者购买到了工人提供的劳动能力,并将其用于生产过程中获取利润。
6. 劳动力商品与社会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和市场机制存在,在劳动力商品交换中存在着不平等和剥削现象。
雇佣者通过购买劳动力商品,将工人的劳动能力转化为商品,从而获取利润。
而工人则只能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
7. 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劳动价值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分析工具,更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分配关系的深刻揭示。
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问题摘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需要面对三个理论问题,即如何认识两者的关系、两者能否结合和如何结合。
按劳分配采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形式,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衔接点。
在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中,必须采取市场化分配机制,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关键词:按劳分配;生产要素;劳动力价值1 如何认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1.1按劳分配准确把握马克思所讲的按劳分配的确切含义是论述上述问题的出发点。
根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的观点,可以得出按劳分配有几层含义。
第一,按劳分配运用的是等量劳动互换原则,衡量的是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
第二,人们通称的劳动券(证书)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不能流通,只能由劳动者本人使用。
第三,承认人的劳动存在质和量的差别。
第四,在生产资料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基础上,把按劳分配可以简单规定为劳动者领得的消费资料。
在现实生活中,按劳分配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从全社会角度看,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应首先加入企业的联合劳动,通过交换,转化为社会劳动,体现为货币衡量的价值。
第二,从企业分配角度看,所取得的价值应做必要的社会扣除,具体分配依据劳动者个人付出的劳动量。
第三,按劳分配直接表现为劳动力价值,间接表现内容即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权没有量化,因此可以称之为简单按劳分配。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基本单一的特定历史阶段,实行简单按劳分配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简单按劳分配日益显露出局限性。
1.2按生产要素分配如何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1.2.1劳动价值论仍然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并不因所有制关系改变而改变,也不因分配形式改变而改变。
论述劳动价值论
论述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它从劳动的角度解释了商品的价值形成和分配原则。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通过投入自己的劳动,利用生产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
这种劳动称为劳动价值。
劳动价值是一种客观属性,不同商品的劳动价值可以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
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价值的尺度。
劳动时间越长,劳动价值就越大;劳动时间越短,劳动价值就越小。
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产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强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时间还受到工作条件、工资水平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市场交换来完成。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们根据商品的劳动价值来决定交换比例。
交换比例是由商品的劳动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根本规律和市场交换的基本原则。
它使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同时,劳动价值论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现象进行了批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商品价格波动的现象。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往往受到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和货币发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价值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参考因素。
劳动价值论没有考虑到商品的稀缺性。
某些商品由于稀缺性而具有较高的价格,而不仅仅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
这是因为稀缺性使得人们对这些商品的需求超过了供给,从而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劳动价值论没有完全解决商品分配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劳动力的雇佣制度,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
这导致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无法完全实现。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从劳动的角度解释了商品的价值形成和分配原则。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概述2. 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思想的影响3. 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4. 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与现代价值理论的比较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概述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劳动价值观是其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此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即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认为,个体的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其价值取决于其所含有的必要生活资料的数量。
因此,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所剥削的价值。
二、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思想的影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激发了经济学家对劳动和价值关系的深刻思考。
它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价值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和价值分配理论等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成为了经济学中的经典命题。
三、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是一种矛盾的价值理论。
虽然其有着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劳动价值论同样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如:它只能适用于简单商品经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复杂商品经济的形式也更加普遍。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需要与现实经济相结合,不断改进、完善。
四、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在现代经济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当重要。
例如,劳动力的薪酬、商品的定价、纳税方法和政府公共物品的提供等都与劳动价值学说有关。
然而,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变化,劳动价值学说的适用性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与现代价值理论的比较在现代经济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价值理论,如效用价值学派、主观价值学派、价值链理论等等。
相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些价值理论更加现代化和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中,价值理论的适用性更为广泛。
案例:1. 一部手机的价值大约是人工制造所需劳动时间的10倍。
解析:换句话说,这就是说,对于一部手机的价值来说,其中90%来自非物质价值,而仅有10%的价值是由劳动力所创造的。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商品交换和社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的尺度,劳动价值决定商品的交换比率。
首先,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出有用的产品和服务。
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承认自然资源和技术进步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其次,劳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之间的交换是以它们的劳动价值为基础的。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个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的尺度,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差异可以通过它们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最后,劳动价值决定商品的交换比率,即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它们的劳动价值之比。
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理解商品交换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交换是以价格为表现形式的,而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格背后的基本规律。
它提醒我们,在市场交换中,劳动价值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其次,劳动价值论对于解释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具有启示作用。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时间和劳动能力的品质。
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形成和劳动力价值的变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劳动价值论还对于分析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机制。
劳动价值论的分析框架为我们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价值论忽略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过于简化了商品交换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一些批评者认为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非劳动价值因素对商品价值的影响,比如稀缺性、需求和供给的变动等。
《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探析
《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探析《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合作撰写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之一。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出发对《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探析。
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主要涉及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两个方面。
首先是劳动价值论,这一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马克思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成本理论,并提出了劳动时间理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这个理论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实质,即劳动价值。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批判了私有制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且劳动力遭受剥削的现象。
其次是按劳分配的问题。
按劳分配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来决定其所得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合理的分配方式,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分配相对立。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限制的剩余价值追求导致了工人阶级的剥削和贫困,而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实行按劳分配,保证每个人按照其劳动的贡献来获取相应的报酬。
马克思对按劳分配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在现实中,如何衡量每个人的劳动贡献以及如何进行公平分配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也一直存在争议。
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主要关注了商品生产领域,而对于非商品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的分配问题未能深入论述。
在现代社会,商品生产的比重相对较小,非商品生产和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类似于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的分配问题依然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判。
一些学者认为,按劳分配难以准确评估每个人劳动的贡献,容易造成不公平;而且按劳分配容易陷入劳动量化和商业化的误区。
还有人认为,按劳分配的前提是每个人都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条件参与劳动,但实际上社会不同个体之间的起点并不平等,这也限制了按劳分配的公平性。
《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主要涉及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两个方面。
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思考
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思考发表时间:2011-07-04T15:34:51.37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4月下供稿作者:王晓云[导读]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完成是在对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过程的分析中实现的。
王晓云(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 730030)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的完成是在对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过程的分析中实现的。
价值创造决定价值分配,不仅分配的内容,分配的形式也如此。
市场经济的分配必然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实际上是按生产要素的价格来分配。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11-01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最核心的观点是:人的活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的一般劳动创造价值。
价值和财富虽有一定联系,却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概念。
价值是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人类的一般劳动的凝结,而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简单说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主要包括:(1)商品的二因素及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的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
“经济学家们毫无例外的都忽视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有二重性——而象斯密、李嘉图等人那样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就必然处处都碰到不能解释的现象。
实际上,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
可以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的商品着手,分析并得出商品包括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而商品的二因素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决定。
其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商品具备了使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劳动才能被承认,才能形成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济 学 对 人 类 的 巨 大 贡 献 之 一 。 马
克思 的劳 动 价值 论 阐明 了价 值 创 造 的真 正 源 泉 , 是 彻 底 的 劳 动 价 值 一 元 论 。 其 主 要 内容 有 ; 一 , 克 第 马
得 。 划 经 济 体 制 下 的 传 坑 理 论 认 为 , 然 价 值 的惟 计 既
理 论 基 石 , 是 剩 余 价 值 理 论 的 逻 辑 基 础 , 而 也 就 也 因 成 为 理 解 整 个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运 转 过 程 和 实 质 的 前
方 面 即 使 是 相 同 的 劳 动 , 不 同 地 区 甚 至 同 一 地 在 区 的 不 同 部 门 也 可 能 获 得 不 同 的 报 酬 。 次 , 劳 分 其 按 配 必 须 是 建 立 在 一 定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基 础 上 的 , 不
关 键 词 : 动 价 值 论 ; 劳 分 配 ; 生 产 要 素 分 配 劳 按 按
中 图分类 号 : 0 4 4 F 1.
1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内 窖 及 意 义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0 7 6 2 ( 0 2 O 一 O 3 一O 10- 91 20 )2 O 5 2
认 为 劳动是 价值 的堆一 源泉 , 因此 , 劳分配应 谈是 惟一 的 分配方 式。 按 但是 , 由于在 实战 中受到 多方 面 因 素的影 响 , 社会 主 j 市 场 经济不 可 能完全 实行按 劳分 配 , L 必须 结台 按生产要 素分 配 。社 套 主 义市场 经 济 实行按 生 产要 素分 配是 台 理的 、 必要 的 , 时具 有 自身 的特 点 。 同
方 面 第 三 . 出 商 品 的 价 值 量 是 由 生 产 商 品 所 需 的 指 社 会 必 要 劳 动 时 问 决 定 的 。 这 是 价 值 形 成 的 量 的 方 面 。第 四 , 资 本 主 义 商 品 经 济 高 度 发 展 的 条 件 下 . 在 商 品 价 值 经 过 利 润 地 平 均 化 , 化 为 生 产 价 格 。 是 转 这 马 克 思 对 劳 动 价 值 理 论 的 重 大 发 展 。 五 . 以 上 结 第 在
一
和 抽 象 劳 动 是 一 个 过 程 的 两 个 方 面 . 不 是 两 次 劳 而
动 。 从 而 解 决 了 古 典 劳 动 价 值 论 解 决 不 了 的 价 值 创
造 问 题 , 出 了价 值 是 凝 结 在 商 品 中 的 无 差 别 的 人 提
类 劳 动 即 抽 象 劳 动 逡 一 概 念 这 是 价 值 形 成 的 质 的
一
思则 认为 价值 是 一个历 史 范 畴 , 一 种生 产 关系 , 是 而
不 是 一 个 永 恒 的 范 畴 。 = , 克 思 指 出 了 具 体 劳 动 第 马
源 泉 是 劳 动 , 土 地 、 本 等 生 产 要 素 不 创 造 价 而 资
值 , 么 . 有 按 劳 分 配 才 是 马 克 思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体 那 只 现 , 按 生产要 素分 配是 属于 资本 主义 范 畴 的。 而 从 逻 辑 结 构 来 看 . 劳 分 配 无 疑 是 最 符 合 劳 动 按 价 值 论 的 。然 而 , 实 践 中 , 劳 分 配 的 实 践 还 蔓 受 在 按 多 方 面 因 素 的 制 约 。首 先 , 动 的 计 量 问 题 。按 劳 分 劳 配 首 先 要 把 劳 动 者 向 杜 会 提 供 的 劳 动 量 准 确 计 量 出 来 . 般 采取用 劳动 时间 来计 量 。 使用 劳 动时 间计 一 但 量 并 不 完 全 合 理 , 实 践 中 也 不 是 工 作 相 同 时 间 就 在 会 得 到相 同报 酬 , 方 面这 可 柏是 由于 劳 动 的 性质 一 不 同造 成 的 , 是 , 动 的复 杂 程 度是 无 法 计 量 的, 但 劳 很难 说 一 种复 杂劳 动是 一 种简 单 劳 动 的多 步倍 ; 另
论 的基础 上 , 出了价值 规 律 。 提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价 值 论 是 对 古 典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重 大 发 展 。他 提 出 的 劳 动 二 重 性 理 论 使 得 劳 动 创 造 价 值 的 学 说 成 为 科 学 。 劳 动 价 值 论 作 为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在 高 度 发 展 的生 产 力 基 础 上 建 立 起 来 的 按 劳 分 配 最 终 会 导 致 平 均 主 义 和 大 锅 饭 。 次 , 劳 分 配 还 必 须 再 按
建 立 在 一 定 的 生 产 关 系 基 础 上 。生 产 资 科 的 全 民 所
提 。 劳 动 价 值 论 还 为 分 配 理 论 提 供 了 重 要 依 据 。我
国 在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跻 过 程 中 , 是 一 个 涉 及 这 效 率 与 公 平 的 重 大 理 论 问 题 , 需 要 深 刻 理 解 和 科 更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 02 期
内 蒙古 科 技 与 经 济
劳 动 价值 论 与分 配 理 论 关 系 的研 究
刘 春 生
( 蒙 古 大 学 , 蒙古 内 内 呼和 浩 特 002) 1 0 1
摘பைடு நூலகம்
要 : 动 价 值 论 是 马 克 思 主 叉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基 础 , 分 配 理 论 提 供 了重 要 的依 据 。 劳 动 价 值 论 劳 为
择具 有重 要 的理论 和实 践 意义 。 目前 , 配 方 式 主 要 分
有 两种 , 劳分 配和按 生产 要素分 配 。 按 按劳 分配是 指 按照 劳动 者 向杜会提 供 的劳动来
进 行 社 会 财 富 的 分 配 , 劳 多 耨 , 劳 少 耨 , 劳 不 多 少 不
劳动 价值 论 是 马克 思 主义 政 治 经济 学 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