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复习线索

合集下载

必修一知识结构线索

必修一知识结构线索

高考过关资料之一:必修一知识结构线索胡晓莉2013-6-25关键词:整体结构(发展线索阶段特征概念内涵)内在逻辑(前因后果概念间的联系)必修一中国史:中国古代史:两种政体,三大阶段,一个发展趋势(由盛而衰)自从中国进入夏朝,中国就开始产生了政治制度。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政治制度演变史中,按政体划分,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夏商周的分封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秦至清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是以分封制、宗法制为核心,包括世袭制、礼乐制、世卿世禄制等一整套制度设计。

该套制度起源于父系家长社会,在夏朝商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在西周达到了成熟。

早期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家国同构,血缘关系渗透到政治关系中,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动,分封宗法制逐渐走向崩溃,贵族世袭社会走向崩溃,经过长达百年的战国变法运动,早期政治制度逐渐崩溃让位于新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顺应了战国大变革时代走向统一、社会转型需要,以法家思想为理论依据,以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该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朝,历经千年演变,大致曾现不断强化之趋势(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对中国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古代文明的政治基础。

其内容包括:皇帝制、中央官制(代表制度有三省六部制)、地方制度(代表制度有郡县制和行省制)和选官制度(代表制度有科举制)、监察制度等。

此制度发展至明清两朝,极盛而衰,其产生的决策失误、政治腐败、文化专制等弊端,越来越不适应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

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鸦片战争以来进入近代史以来,中国面临着由传统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转型的艰巨任务。

中国近代史:一个趋势(半殖民地化至民族独立)两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史上,由于列强侵略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略战争等),中国社会性质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5篇精选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5篇精选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5篇精选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贯穿中国古代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一、西汉(一)七国之乱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2、过程: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2、措施: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

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要点解析】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

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3、作用: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收精兵统兵权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历史必修一线索复习

历史必修一线索复习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以来
• 理清头绪: • 1、从权力的产生、权力的设置和分配方面(尤
其是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理解各国政体的特 点。
• 2、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 的基本特点
• 3、宪政与民主政治——五部宪法性质的文件
2020/3/12

有 •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
特 色 的
• 美国:总统制共和政体 • 法国:议会制共和政体
强化顶峰(明、清)
评价: 积极: 消极:
2020/3/12
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汉朝:强干弱枝:中朝;刺史;推恩夺爵。
发 中央与地方矛盾
杯酒释兵权
展 (汉宋) 完 善
收精兵
北宋 (利弊)
削实权
中央:三衙、枢密院 中央:二府三司制
地方:州郡属中央,
制钱谷
文臣、通判、转运使
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2020/3/12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中 华 民 地主阶级 族 的 抗 争 资产阶级 、 探 索
无产阶级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新政和预备立宪
政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新文化运动 经济:实业救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五四运动, 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2020/3/12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展与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评价 得


起源:第一部成文发典《十二铜表法》
政古
治 罗 发展:万民法
与 马 总结:《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法 律

评价:
2020/3/12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远因:北洋政府欺内媚外、日本加紧侵华
原 思想: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因 近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时间:1919.5.4
四 经 中心:北京——上海
爱 国

主力:学生——工人阶级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初步胜利 表现
运 动

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地位: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与世界资本主义开展阶段和程度密切相关 由一国到多国
3、历列史强观侵〔华革目命史的观 获取全最球大史经济观利益现代化史观 文
4、明侵史华观表现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5、侵华阶段特征 工业革命后:主要侵略手段: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 二次工业革命后:向帝国主义的过渡。主要侵略手段:经济 资本输出为主;政治 瓜分中国—以华治华
?辛丑条约? 〔110周年
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程度大大加 深了
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1、东南沿海到沿海内地
近 2、消极:这些地区的主权受到损 代 害,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
鸦片战争后开放 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
中 积极:客观上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 争后开放通商口岸
国 解体;促进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 近代城市的兴起

过渡的转折点
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谢谢!
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中国主权、领土遭到破坏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开场解体,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 义市场
2、社会矛盾变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1 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征•文明的定义和内涵•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征1.2 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和遗存1.3 新石器时代的兴起•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标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明1.4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夏商周时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夏朝、商朝和西周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1.5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孔子、墨子、老子等思想家及其学说二、中国古代史的演进2.1 秦朝的建立与秦击败六国的原因•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措施•秦击败六国的原因和过程2.2 汉朝的兴起和东汉的衰亡•汉朝的兴起和汉武帝的治理•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2.3 三国时期的割据与统一•三国时期各个割据势力的形成•曹操与刘备的政治斗争与统一中国2.4 隋朝与唐朝的统一与开放•隋朝的建立和炀帝的政治措施•唐朝的政治制度和贞观之治2.5 辽、宋、金、元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变迁•辽朝、宋朝、金朝、元朝的建立和统治特点•辽宋金元时期的文化变迁和对外关系三、世界古代文明与交流3.1 埃及文明与中东古代文明•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中东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和特征3.2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与传播3.3 希腊古代文明•希腊古代文明的兴起和特点•希腊城邦和希腊哲学的发展3.4 罗马古代文明•罗马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基督教的传播3.5 古代东方与古代西方的交流与影响•古代东方文明与古代西方文明的交流途径•东方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和西方文明对东方的影响四、历史研究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4.1 历史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历史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史料的搜集与整理4.2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价值•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方法和措施4.3 典籍的整理与翻译•典籍整理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典籍翻译的原则和技巧4.4 历史故事的传承与演绎•历史故事的传承和重要性•历史故事的演绎和影视传媒的作用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复习提纲,涵盖了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历史必修一线索复习”教案讲义

“历史必修一线索复习”教案讲义

“历史必修一线索复习”教案讲义
教案标题:历史必修一线索复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历史必修一的重要线索;
2.掌握历史必修一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
1.对历史必修一的线索进行归纳梳理;
2.历史必修一的主要内容;
3.历史必修一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10分钟)
教师介绍历史必修一的重要线索,例如: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奴隶社会的灭亡、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变革等。

步骤二:概述(20分钟)
教师概述历史必修一的主要内容,包括: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等。

步骤三:对比(30分钟)
步骤四:分组讨论(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时期,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然后在班级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步骤五:批判性思考(3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步骤六: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针对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进
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学资源:
1.历史必修一相关教材和资料;
2.多媒体设备;
3.小组讨论笔记和展示材料。

教学评价:
教师可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即时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讨
论结果来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书面作业来
巩固和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线索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线索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线索整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

历史必修1复习线索.doc

历史必修1复习线索.doc

历史必修1复习线索必修1复习线索韶关一中朱永俊编写一、本册内容大线索:1、由专制走向民主:按时代可分为古代专制和民主、近代民主、现代民主按阶级可分为奴隶主民主、地主阶级专制、资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民主按形式可分为雅典全民民主、发达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代议制民主2、法制发展:依然可按时代、阶级划分3、世界格局演变:古代世界是分裂隔绝的格局新航路开辟后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二战后到苏联解体世界是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是多极化趋势二、第一单元1、考试大纲要点:2、关键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思路:找准主语一谁专制-皇帝;中央包括什么-中央、地方的官制皇帝是主角,中央、地方的官制是配角,主角和配角之间加个合适的动词,就是皇帝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员。

延伸思路:一个历史术语的理解要紧扣“背景、内容(产生、发展、衰落)、影响”三个方面。

“背景、内容(产生、发展、衰落)、影响”三个方面的思维套路都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举例: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背景:经济-铁器牛耕推广,自然经济发展。

政治-商鞅变法成功思想文化-法家思想发展内容:(此事例为政治事件,找准主语就可推断出来其内容-皐帝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皇帝任免中央和地方官员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此处只需知道三公的职权,九卿不需掌握)地方官制-郡县制影响:经济-自然经济发展。

政治-积极影响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消极影响是暴政害民。

思想文化-积极影响是统一文字利于文化发展。

消极影响是控制思想。

3、具体考点:(每个官职都需记住其具体的职权内容)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思路举例:分封制-(谁封谁?)周王(主角)分封诸侯(配角);(目的?)周王为巩固统治;(内容?)周王(主角)与诸侯(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初期巩固统治,后期导致分裂。

三、第二单元1、考试大纲要点:2、关键词:雅典民主、罗马法3、具体考点:雅典民主-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制; 影响:积极方面是为资本主义民主奠定基础、消极方面是少数人的民主。

高一上学期历史科复习线索

高一上学期历史科复习线索

高一上学期历史科复习线索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重要概念: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课标要求:1、分封制的目的和对象,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西周王权(巩固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作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政治制度(2)皇权不断增强、相权不断削弱(3)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3、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及影响。

表现:废丞相、设内阁、设立军机处影响:虽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中国社会,但是阻碍中国的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1)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2)助长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3)造成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重要概念: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元里抗英,反割台斗争课标要求:1、中国是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完成。

2、根据八年抗战的史实,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2)中国国内人民结成了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等)(3)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中国远征军的胜利等,都是由于有了正确的领导才能成功。

)(4)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高一历史线索知识点

高一历史线索知识点

高一历史线索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学科,它以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事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过去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问题。

而历史线索知识点就是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作为解开历史之谜的线索或关键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历史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线索知识点。

一、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贸易通道,将中国与东西方各国连接起来。

它起源于汉代,始于张骞的西域使者之行。

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交流的通道,也是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的交流的桥梁。

通过学习丝绸之路,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繁荣和辉煌,并且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

二、罗马帝国的崩溃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著名、最庞大的帝国之一,它的崩溃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罗马帝国的崩溃原因众多,包括内部的腐败、军队的削弱、外部的入侵等等。

通过学习罗马帝国的崩溃,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帝国的兴衰和转变,以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对一个国家命运的影响。

三、唐朝的开放政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开放的时期,唐玄宗时期更是被誉为“开元盛世”。

唐朝的开放政策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也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人士来中国学习文化、进行贸易。

通过学习唐朝的开放政策,我们可以了解到开放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可以看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四、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将人们分为四个主要的种姓(婆罗门、刹帝利、贵族和工豪)以及贱民。

这个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等级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

五、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标志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兴起。

通过学习法国大革命,我们可以了解到革命对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以及人民力量的强大影响力。

六、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格局,对当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2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22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22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重要概念与历史线索为什么苏格拉底选择这些地点进行演讲呢?试着用文中原话回答下面问题: 1.政治思想方面(主要分析原因)1.“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国家法律,目的在于保护平民的私有财产,维护共和制度,防止权贵滥用权力,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由于公民大会具有立法、司法、行政和军事四种权力,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国会”。

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到公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包括了公民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

与民主政治相对应的是君主专制。

2.雅典民主政治(体现方式)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三:广泛性;直接性;间接性。

3.战争与和平1.(阅读教材提供材料)雅典的战争观点有哪些?(史实、思想、政治、道德理论)有限战争(打胜即可);不以杀人为目的的正义战争(把敌人消灭干净);追求荣誉的战争(敢于直面失败)。

雅典的战争观点有三:胜利就是最好的和平;不要同别人作战;当你知道自己必输无疑时,就要停止战争。

(一定条件下,这三点可能成立吗?)4.海外贸易及殖民活动--时间:汉武帝时期、唐朝安史之乱前后、明朝初期、鸦片战争前夕、近代,英国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葡萄牙和荷兰的殖民扩张等等; 1)“丝绸之路”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的交往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的陆上交通线。

(交通要道) 2)“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3)“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国友好往来的纽带。

(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4.海外贸易及殖民活动--英国的殖民扩张,美国独立战争,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葡萄牙和荷兰的殖民扩张等等; 1)“工业革命”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形成以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的技术经济发展模式。

这次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时期,开辟了世界市场,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的时间是: 18世纪60年代。

高中历史单元线索整理(必修一二三)

高中历史单元线索整理(必修一二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交通条件——新航路的开辟
②市场场所和国家间的交换条件——殖民活动: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
③技术和商品条件——工业革命
(2)影响:
对欧洲: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殖民地:破坏性:②给亚非拉国家带来沉重灾难,造成亚非拉的长期贫困落后;
建设性:③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刺激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近代化的进程。

对世界:④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性规律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线索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线索

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出现“公共权力 ” ——国家机构出现。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内外服制度:1、含义;2、特点: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目的:巩固周王的统治;对象:亲族(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功臣、先代贵族、姻亲;内容:土地、人口;被分封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世袭统治权、对内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 义务——服从周王室政令、定期朝觐、承担军事义务、交纳贡赋;1、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扩大了周朝的通知范围;影响 2、统治效果得到加强,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3、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瓦解:西周末年发生动摇,春秋时遭到破坏,战国时各诸侯国变法部分废除分封制,秦朝统一后, 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秦以后,时有王朝推行分封制,但内容上发生了 很大变化,仍以郡县制为主。

目的: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含义:是一种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的制度,大小宗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 关系。

——家国同构、家国同治。

宗法制 内容:1、确立了严格的大小宗关系:大宗——嫡长子;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异母兄弟。

2、以嫡长子继承者为核心(嫡长子是土地、财产、人口的主要继承者); 影响:1、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含义:表示等级名分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

礼乐制度 作用:是各级贵族政治和生活的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秦的统一(原因):1、民心所向(长期纷争,人民渴望统一);2、秦朝历代君王的努力及嬴政的雄才大略;3、秦国实力雄厚(商鞅变法);4、制定的正确的战略计划(远交近攻)。

原因:(略)皇帝独尊(称号)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三公: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互不相属、相互配合内容三公九卿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相互牵制(皇权至上)(中央)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略)1、郡、县、乡、里四级机构;郡县制2、特点:(1)起源于春秋;(2)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地方)(3)不可世袭、没有封地、只有俸禄;(4)绝对服从中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复习线索:核心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皇权至上)下两对矛盾
P7 由秦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制度、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法律制度。

基本特征?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中枢权力体系变化)
秦:三公九卿——西汉:(汉武帝)设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区别开:目的和内容)——宋:二府三司制——元:一省制(中书省)(提高行政效率,但宰相权大)——明:(明太祖)废丞相,亲掌六部,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清:(雍正)设军机处(职能:跪奏笔录,迅速将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去执行;作用?)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

明清时期专制皇权空前强化,高度发展。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秦:废分封,置郡县——西汉:汉初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汉景帝)汉武帝设刺史,实行推恩令——唐:节度使藩镇割据势力大,“安史之乱”(唐中叶),后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北宋:宋太祖“兵”“权”“钱”加强中央集权
趋势:自汉代以来,通过打击诸侯王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权力,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削弱。

到了宋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尘埃落定,地方势力已无法改变中国一统的局面。

次要知识点:夏朝出现公共权力;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宗法分封制;选官制度的演变;监察谏议制度的演变
第二单元三个重点:
1.古希腊城邦
希腊地理环境对政治的影响:多山少平原→以城邦的形式组建。

城邦两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古希腊城邦对希腊文明最大的影响是公民政治的普及。

“公民”概念(常考)
2.雅典民主政治
民主制确立道路上的三个关键人物:梭伦引道,克里斯提尼确立,伯利克里到高峰
雅典民主制的两个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三大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明确雅典民主的缺陷,是贵族的民主
3.罗马法
古罗马通过不断对外扩张,势力范围越来越大,成为帝国。

为适应统治的需要,罗马编制出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以《十二铜表法》[共和国时期]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帝国时期]为总结(包括四部);影响:规范了社会秩序,维系了罗马的统治;对后世法律影响深远,如法律形式、审判原则P32等等)适用范围不包括奴隶,实质是维护贵族利益
历史知识歌谣——政治文明史
第一单元
1.夏商、西周传千年,中华文明早期源,夏有传子、商有服,西周制度最齐全,分封、宗法为核心,礼乐维系做工具。

三代制度有共性,依靠血缘来维系。

2.一统六国定天下,皇帝出世权力大,三公九卿来保驾,郡县官吏无世袭,破旧立新功劳大,千古留名秦始皇。

3.皇权强化中枢变,隋唐三省分相权。

中书起草门下驳,尚书六部负责行。

三省分工又牵制,提高效率强皇权。

国家管理人关键,科举开辟新天地。

政治清明人人愿,监察百官谏皇帝。

4.中央地方矛盾多,武帝、太祖来处理。

推恩王国势力小,削权收兵又制钱。

强化集权到中央,元璋皇帝真是忙。

全因强权废丞相,又设内阁来辅佐。

清代增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到顶峰。

第二单元
文明源自爱琴海,克、迈两地是中心。

小国寡民立城邦,城既国来长独立。

公民政治是代表,贵、民政体最流行。

2.平民贵族斗争推,梭克改革立民主。

伯力克里到顶峰,人民主权全参与。

轮番而治现民主,三大机构是体现。

雅典制度创新多,积累经验影响远。

历史局限易可见,男性公民来操办。

3.《十二铜表》是开端,平民斗争取胜利。

査士丁尼编法律,四大法典成大全。

罗马法律到完备,内容丰富影响远。

第三单元(比较复习法)
一条主线: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间接民主,有代表民意行使权力的机关,尤其是立法权,以议会为核心)的确立与发展;
二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4个国家2典型2畸形)
形成不同政体的基本原因: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途径)不同
四个基本特征:
①代议制民主②实行分权原则;
③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国家政体(4个国家4部法律文件)
④实行政党政治
易错易混点: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重点记忆,建议列表比较)
英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体,民主挑战王权)
酝酿:13C初《大宪章》,重视贵族权
利,开始限制王权
革命爆发:1640资产阶级革命,以1688年“光荣革命”为结束标志,资产阶级夺权
确立:1689年,威廉接受《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有限王权原则,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剥夺国王立法权和司法权,剩行政权。

发展:18世纪中期,确立责任内阁制,内阁拥有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内阁由议会选举,拥有多数票的政党的领袖即为首相,首相进行组阁,所以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同进退)
巩固:随着工业革命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得到议会更多席位,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实现。

君主立宪制特点总结: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基础,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只扮演仪式性角色,统而不治,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

内阁对议会负责。

美国
背景与确立:美国独立战争后以松散的邦联形式组建,出现很多问题,面临一个两难抉择:既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又要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针对这个问题,1787年费城制宪议会召开,成果是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三大原则: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联邦制、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的国家
巩固:1861年美国内战,结束后,国会通过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进一步确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

完善:两党制
法国(各种政体的实验场)
历史上君主制和共和制反复斗争:1789年法国大革命,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建立君主立宪制,之后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二共
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议会为权力中心)p44方框
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帝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自上而下的方式,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即1871年宪法)实行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皇帝是权力中心)P45方框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一、列强对华侵略(4次的时间、结果影响)
二、中国各个阶层的救亡图存斗争
清政府士大夫阶层即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
第五单元
本单元主要阐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
践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
1871年巴黎公社(突发和偶然性,失败原因?)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区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