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施工中沉降观测有哪些技术要点?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于监测土地表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着重规范观测的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的选择、数据处理等各方面,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观测方法1.观测方法应根据工程类型和施工过程中的土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数学模型法等。
2.观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按照工程施工进度和需要进行连续观测。
二、仪器设备1.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稳定可靠的特点,能够满足观测的要求。
2.仪器设备应经过校准和检验,并有相关证书和检测报告。
三、观测点的选择1.观测点应根据工程区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选择,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部位,以及周围的监测点。
2.观测点应具备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工程范围内的沉降情况。
四、观测数据的处理1.观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频率和方式进行采集和记录,包括观测点的坐标、沉降量等数据。
2.观测数据应进行校正和修正,排除仪器误差和环境因素的干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相关图表和图像,以便于观察沉降趋势和变化规律。
五、观测报告1.观测报告应包括沉降观测的目的、观测方法、观测点的选择、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等内容。
2.观测报告应具备可读性和科学性,必要时还应提出相关改进和建议。
总之,沉降观测规范要求对于工程建设中的沉降观测提供了详细、准确的要求和指导。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才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观测数据,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保障。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摘要:高速铁路在线性波动和变化上表现的非常平缓,因此也造就了高度平滑顺畅的轨道,但是这也要求高速铁路的路基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才能为乘客提供高速度和高舒适度的服务。
同时这也说明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性。
据此,本文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和应用规范进行了详细探讨,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和创新提供引导帮助,为高速铁路建设质量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精度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力逐渐强盛的同时也带动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使得国内生活节奏不断变快。
这也使得我国铁路建设和服务上融入了迅速和稳定的观念。
我国在铁路技术、工艺以及质量等方面屡次取得突破性发展,为列车提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路基沉降观测技术在超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十分有效。
但是从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来看,我国的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不少细节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打磨。
因此,高铁建设工程的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强化对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点的掌握,提高工作的质效水平,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保障我国居民出行安全与体验。
一、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的工作要求(一)设备的精密和准确度要求精密设备和仪器作为保障数据精准度的基础,需要摆在观测工作的首要位置,确保不会因为仪器本身的误差导致整个工作付诸流水。
从我国铁路建设技术标准和要求上来看,沉降观测的误差值需要保持在变形值的5%到10%之间,这其中需要包含天气、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允准范围。
这对与沉降数值的准确性具有相当的保障意义。
铁路观测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可以因为铁路观测条件限制而敷衍了事,条件受限可进行方案变更,采用变点位或三角高程的模式都能满足需求。
(二)时间的准确性要求高铁建设工程在路基标准上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路基沉降的观测过程中,也需要对时间具有严格要求。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要点分析
2 01 3在
中 国
水
运
V oI .1 3 Sep t emb e r
N o.9 2 O1 3
9 月
C h i n a Wa r er Tr an sp or t
高 速铁路 沉降观测技术要点分析
程 利 平
( 黄 冈市 团风 县 公 路 管理 局 , 湖北 黄 冈 4 3 8 0 0 0 )
基 强 度 达 到破 坏 之 前 就 可 能 出现 不 能 容 许 的大 变 形 ,而
路 基 变 形 直接反 映到轨面上 ,过 大或不均 匀的变形将造 成
轨 道 的不 平 顺 ,这 就 无 法 满 足 高 速 运 营 的要 求 。 因 此 如 何 认 真 做 好 路 基 沉 降 观 测 , 严格 控 制 路 基 工 后 沉 降 ,这 将 是 高速 铁 路 和 客 运 专 线 路 基 修 建 的 重 点 。不 同 的结 构 部位 、 不 同的 填 方 高 度 、 不 同 的地 基 条 件 需 设 置 不 同 的沉 降观 测 断面 。
础 、 滑 坡 、动 力 设 备 基 础 等 。
一
、
桥 墩 沉 降 观 测 图 3 墩 身观 测 标 设 置 示 意 图 二 、路 基 沉 降 观 测
在桥墩和承 台上分别设置观测标 ;承 台为 临时观测标 , 当墩身观测标 正常使用后 ,承 台观测 标随基坑 回填将 不再使
用 。 一 般 设 置 两 个 观 测 标 ,如 图 l所 示 。墩 身 的 观 测 点 位 于
1 . 观 测 断 面 的设 置 原 则
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 5 0 m; 对地
基条件均匀良好而且地势平坦的路 堑 、 填 方 高度 小于 5 m
高铁沉降观测方案
高铁沉降观测方案1. 引言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保障其运行安全和长期稳定发展,必须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评估铁路基础设施变形变量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沉降异常,并为维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铁沉降观测方案,旨在确保高铁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观测点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位置。
观测点应该覆盖高铁沿线主要工区和关键部位,包括桥梁、隧道、路基等。
观测点的选择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特点、建筑物类型等因素,并尽量选取代表性的点位。
观测点的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但一般不少于每个工区两个观测点。
3. 观测方法高铁沉降观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精密水准测量法和全站仪测量法。
精密水准测量法适用于观测点间基线小且地势平坦的情况,通过比对高程差值来确定沉降量。
全站仪测量法适用于观测点间距较大及地形复杂的情况,通过对地面标志物的测量来确定沉降量。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观测设备应选择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仪器,并进行仪器校准和质量检测。
- 观测数据的采集应随时记录并保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观测时间的选择应考虑交通运行情况和天气条件,并定期进行观测。
4. 数据分析与处理观测数据采集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求得高铁的沉降量。
数据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质量检查: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剔除不合格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预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插补和平滑处理,消除异常点和噪声,使数据更加稳定和连续。
3. 数据分析:根据观测点的位置和地形条件,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沉降变量。
4. 数据可视化: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绘制沉降曲线图和等值线图,直观反映高铁沉降情况。
5. 结果与讨论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高铁沿线各观测点的沉降变化情况。
对于沉降异常的观测点,需要进一步探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
高铁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分析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03期132高铁路基一直以其不稳定、薄弱的特点给高铁工程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挑战,路基沉降观测也逐渐成为了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尤其是高铁经过多次提速之后,更成为了人们中长途出行的常见方式之一。
在高流量的荷载下,高铁路基不仅受到轨道自重的压力,同时也承受了来往列车的应力,从而出现了沉降问题。
若是不谨慎观测和处理,不规律或者部分团结沉降则可能导致裂缝颠簸,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由此可见,对路基成绩观测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对我国交通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铁路及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在高铁路基观测技术中,主要涉及到专业仪器的使用、观测时间的选取以及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在具体的应用中,首先要保证仪器具有较高的精密性。
部分性能稍差的设备在路基应力变化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误差从而使最终评估出现偏差。
通常而言我国的高铁路基沉降观测误差应该严格的控制在0.1以内,同时还需要应对野外观测中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和异常湿热情况。
其次,在时间的选取上也应该拉长战线,进行跟踪性的观测。
部分观测人员为了图一时便利,通过多次重复检测来应付工作,实际上忽略了沉降状况在运营过程中的变化。
应该设置一定的时间间隔,通过长期运行中体现出来的规律性变化做出预测,才能真正的保障路基的安全性。
最后,还需要提高观测人员的职业素养。
观测人员是技术的实践者,他们的操作规范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准确性。
观测人员应该定期参加培训,以扎实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给高铁安稳运行打下基础。
2 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技术的要点2.1 基点桩的埋设开展高铁路基沉降观测的第一步,就需要观测人员先经过初步的演算和估计选出基点桩的埋设位置,然后进行观测基点桩埋设工作。
这就需要结合路基的建设情况与分布规模,从中选取多个观测点进行控制。
基点桩位置的选取对数据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旦位置选择出错就会被数据放大成严重的误差。
通常而言,路基在建设过程中都会利用填土预埋的方式来处理。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斜射在桌面上,我的手指轻轻敲打着键盘,思绪如流水般涌动。
想起过去十年,那些关于方案写作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眼前。
今天,我将用我的经验,为大家详细阐述一份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高铁大桥作为我国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大桥在运营过程中不出现沉降,我们需要对桥梁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二、观测目的1.掌握桥梁沉降发展趋势,为桥梁安全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2.确保桥梁在运营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事故风险。
3.为类似工程提供沉降观测经验。
三、观测内容1.桥梁主体结构沉降观测:包括桥墩、桥台、梁体等关键部位。
2.桥梁附属结构沉降观测:包括桥梁引道、防护工程、排水设施等。
3.桥梁周边环境沉降观测:包括桥梁附近的地表、地下水位、土体位移等。
四、观测方法1.静态观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对桥梁关键部位进行高精度测量。
2.动态观测:利用加速度计、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桥梁振动、位移等参数。
3.遥感观测: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对桥梁周边环境进行观测。
五、观测频率1.施工阶段:每周进行一次全面观测,关键时期可加密观测频率。
2.运营阶段: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观测,特殊时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观测频率。
六、数据分析与处理1.建立沉降观测数据库:将观测数据整理归档,便于查询和分析。
2.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专业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发展趋势。
3.预警与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对桥梁沉降情况进行预警,评估桥梁安全风险。
七、观测组织与管理1.成立沉降观测小组:负责观测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2.明确观测人员职责:观测人员要严格按照观测方案进行操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定期汇报观测情况:观测小组要定期向项目管理部门汇报观测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观测方案。
八、观测设备与人员培训1.配备先进观测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提高观测效率。
高铁沉降观测与评估质量控制措施
高铁沉降观测与评估质量控制措施前言高铁建设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建设过程中,沉降观测与评估质量控制是关键的工作之一。
高铁沉降观测与评估质量控制措施需要全面、精细、科学、规范,是确保高铁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高铁沉降观测与评估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指在高铁建设过程中,对高铁线路及其周边地面的沉降进行实时、连续、准确、全面的监测,以确定线路沉降规律、判断线路沉降趋势和范围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高铁而言,沉降观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在高铁建设过程中,沉降观测一定要做到全面、精细、科学、规范。
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方法包括:经验法、计算法、综合法和现场试验法。
其中,现场试验法是其中最为精确可靠的一种方法。
通常采用测斜仪、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监测,在稳态或缓变状态下进行,周期为1个月至6个月。
沉降观测的精度和频率要求视具体情况而定。
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沉降观测数据可以通过建立沉降模型进行分析。
在分析沉降数据时,需要清楚了解每个监测点的地质结构、土壤物性、地下水位等因素,同时要考虑工程施工情况、地面使用状态、外部环境影响等因素。
通过对沉降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高铁线路沉降趋势和范围,从而为评估高铁建设质量提供依据。
评估质量控制措施高铁建设涉及规模较大,并且是一项内容非常繁重的工程项目。
为了达到高质量标准,保障高铁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相应的评估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标准高铁沉降的控制标准是按照国家标准、铁路行业标准以及工程设计标准进行制定的,其中包括各种限值标准、质量标准等。
质量控制事件分类高铁沉降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异常事件,包括施工质量异常、环境异常、地质异常等。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异常事件,在高铁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预案和应急方案。
质量控制预警与监测高铁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相关的质量控制监测系统。
质量控制监测系统包括高铁沉降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地质监测系统等。
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1. 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帮助工程人员进行高铁路基沉降观测的相关施工工作。
该方案包括设备准备、施工流程、质量控制等内容。
2. 设备准备在进行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之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沉降观测仪:选择一种精度高、可靠性强的沉降观测仪器,用于测量路基沉降情况。
•测量工具:包括测量尺、水平仪、经纬仪等,用于辅助沉降观测仪的安装和调整。
•电源设备:确保观测仪器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准备充足的电源设备。
•通信设备:为了实时传输观测数据,需要准备稳定的通信设备,如手机、无线网络等。
•安全设备: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人员的安全,包括安全帽、安全绳等。
3. 施工流程以下为高铁路基沉降观测的基本施工流程:3.1 设备安装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观测点,并进行必要的测量。
然后,按照观测点的位置和要求,安装沉降观测仪器。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调整,确保观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2 数据采集安装完成后,开启沉降观测仪器,开始采集数据。
观测仪器应能够自动记录数据,并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确保观测仪器的正常运行,并对数据进行监测和校准。
3.3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后,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绘制出相应的沉降曲线和统计图表。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的质量控制,排除异常值和噪声干扰。
3.4 结果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制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观测点位置、观测数据、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相关结论。
报告需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便于工程人员和相关方面进行参考和决策。
4.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高铁路基沉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规范操作: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避免操作不当引起误差。
•定期校准:定期对观测仪器进行校准,保证其测量准确性。
•数据监测:实时监测观测数据,排除异常值和噪声干扰。
高铁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
高铁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高铁在当今的交通运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速度快、舒适安全,还能够缩短相邻城市之间的距离,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然而,随着高铁越来越多地投入使用,其沉降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高铁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探讨其在高铁建设和运营中的作用。
高铁沉降是指高铁线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列车的荷载以及地下土质条件的变化等因素,引起线路垂向位移和形变的现象。
这种沉降不但会给高铁的运行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列车的平稳度下降,影响乘客的舒适体验。
因此,对高铁沉降进行观测和监测,对于保障高铁线路的安全运行和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高铁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是指通过使用一系列专业设备和方法,对高铁线路进行沉降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并根据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其中,最常用的观测设备包括:全站仪、测量电子水准仪、GNSS接收机等。
全站仪可以测量线路的垂向和水平位移,测量电子水准仪可以用于测量高铁线路沉降的速率和程度,GNSS接收机则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
这些设备的协同作用可以准确地记录高铁线路的沉降情况,为后续的监测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高铁建设阶段,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主要用于对新建线路的沉降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
通过对地下土质条件的分析和线路荷载的模拟,可以对高铁沉降的趋势和范围进行预测,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沉降对线路安全的影响。
此外,观测和监测技术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土层不均匀、基础施工不牢固等,以确保高铁线路的稳定和安全性。
在高铁运营阶段,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
通过对已建成线路的沉降状况进行持续的观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线路沉降引起的安全隐患。
例如,当观测数据显示某一段线路的沉降速度明显加快时,可以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修复,以避免线路的损坏和运行事故的发生。
此外,观测和监测技术还可以为高铁的维护和保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定期的沉降监测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及时修复受损的线路,减少运行故障的发生。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细则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细则一、概况京沪高速铁路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是通过对线路路基、桥梁、涵洞工程的沉降观测和对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的结构安全的有效手段。
京沪高速铁路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应工程状况。
地质情况二、构筑物工程沉降观测技术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4、《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 J/T8-99)7、工程施工图纸和文件。
三、沉降观测网的建立及观测要求1、在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和方法进行加密测量。
2、高程基准点一般不大于200m,以便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使用DS1以上级的光学或电子水准仪和铟瓦尺。
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定、检校,并保留检查检定记录。
做好基准点的保护,发现丢桩和移动应尽快加以补齐。
对基准网进行定期复测,复测周期一般为6个月。
4、沉降观测的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应相对固定并应在成像清楚时段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前半小时、日落后半小时内及其他不利观测的天气下作业。
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仪器i脚进行检校,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5、各种观测记录薄要记录清楚、整齐、工整不得有涂改现象出现,记录错误应全行用横杠划去,提行重记。
四、桥梁的一般规定1、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等符合设计要求。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要点分析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要点分析摘要:高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具有十分重要位置,因此高铁的质量必须达到要求,因此,本文论述了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的关键点。
关键词:高速铁路;沉降观测;要点引言铁路路基暴露在室外,加之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情况复杂:路基边坡和坡脚受坡面雨水冲刷、日晒雨淋将引起土的干湿循环、气温变化将引起土的冻融变化、河水对边坡或坡脚处地基不断的冲刷和淘刷等,使路基常年处于升降动态循环之中,路基附加应力受其很大影响。
路基填料级配不良、排水失效、过渡段碎石级配失效或不养生、路基横向碾压、填料含水率超标等将引起路基沉降。
铁路两旁新修建的建筑物尤其是特大型建筑也会对路基产生影响,所以铁路路基沉降在一定意义上讲不可避免。
但过大的变形沉降将直接影响旅客舒适度以及行车安全,所以必须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加以防治。
本文着重介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及预测技术。
1、高速铁路沉降监测的主要内容1.1、沉降监测方案的制定;1.2、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及维护;1.3、沉降监测(高程控制)基准网的建立;1.4、全线路基面沉降、桥梁沉降普查观测;1.5、沉降监测(高程控制)基准网的定期复测;1.6、车站建构筑物、全线(路基、桥梁、涵洞)、重点观测地段的长期或定期沉降观测;1.7、沉降监测综合分析报告的编写。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薄。
监测网的平差计算与精度评定,应采用经典严密平差法或自由网平差法。
成果资料整理,水准观测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工作结束后,需要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装订成册。
外业期间属于手工记录的原始资料,不得有连环涂改、就字改字、转抄现象出现。
各种资料的装订要求能尽量包括路线完整的资料,装订厚度适宜。
2、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测量控制要求只有做好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测量工作,才能保证沉降控制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数据资料。
所以工程技术人员要采用科学正确的方法,高效的完成测设工作,要保证测量精度要求,利用配套计算机对所有观测值进行严密平差,保证整个控制精度完全能够符合国家工程测量技术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
高铁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适用范围 (1)二作业准备 (1)2.1 沉降观测断面及点的设计原则 (1)2.2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布置及元件布设说明 (2)2.2.1 一般路堤观测桩设置 (2)2.2.2 松软土路堤观测桩设置 (5)2.2.3路涵过渡段观测桩设置 (9)2.2.4路堑地段观测桩设置 (11)2.3 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12)2.3.1 观测元件的选取 (12)2.3.2 观测元件的埋设 (13)2.3.3 工点沉降断面点的布置 (17)三技术要求 (19)3.1 沉降变形监测 (19)3.1.1 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9)3.1.2 沉降监测技术要求 (20)3.2变形监测基准网 (21)3.2.1水平位移监测 (21)3.2.2 垂直位移监测网 (22)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2)五施工要求 (23)5.2 观测测量精度及频度 (24)5.2.1 观测精度 (24)5.2.2 观测阶段 (24)5.2.3 观测频度 (25)5.3 沉降观测要求 (25)5.4 原件保护要求 (26)5.5 观测资料分析 (27)六劳动组织 (28)6.1 劳动力组织方式 (28)6.2 施工人员配置 (28)七材料要求 (28)7.1 一般要求 (28)7.2 观测桩的规格与埋设 (28)八设备机具配置及操作要求 (29)8.1 沉降监测仪器配备表 (29)8.2 水平位移监测仪器配备表 (29)8.3 具体操作要求 (29)九质量控制及检验 (31)9.1 质量控制 (31)9.2 质量检验 (32)十安全及环保要求 (33)10.2 环保要求 (33)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青岛至荣成城际铁路工程XXX段路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
二作业准备2.1 沉降观测断面及点的设计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DK887+ ~DK889+ 段路基工程观测、检测方案一、观测方案1、路基变形监测控制技术措施高速铁路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应作为路基施工中的重要工序,贯穿整个路基施工始终。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主要是测定每一层填料填筑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及整体水平位移和路基成型后的地基沉降及路堤本身的沉降值。
在填筑施工期间,填土速率根据观测情况确定,如地基稳定情况良好可以酌情加快,反之减缓填土速率,当边桩横向位移大于 5mm/d,地面沉降超过 10mm/d 时,停止填土。
路堤填筑完成后,根据观测的数据绘制时间和沉降曲线,预测总沉降和剩余沉降。
该段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主要是路堤基底沉降监测和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2、监测测试项目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其他包括路基面位移监测、基底沉降位移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深层沉降监测,另外还有软土或松软土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等。
⑴ 路堤基底沉降监测每 10~100m 设一个监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必须设置。
每个监测断面预埋 1~3 个沉降板(软弱地基时 3 个)。
路堤填筑前,于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预埋 3 个沉降板。
沉降板填筑路堤第一层测量放线沉降板及观测桩埋设满足要求填筑路基不满足要暂沉降板接长求停填观测及分析筑或缓填基床底层填筑路基面中心及路肩设观测桩沉降观测期观测分析沉降分不满足要求析放置沉降或采取加速沉降措施满足要求基床表层图 1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施工工艺流程图由沉降板、底座、测杆(ф =20mm 钢管)及保护测杆的ф=49mmPVC 塑料管组成。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亦应相应加高,每节长度不超过 10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
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0.1m厚中粗砂),注意保持底板的水平及垂直度。
填土高度小于 2.0m 时,每两天观测一次,超过 2.0m 后,要求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速率较大的情况下,还应加密观测。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要点分析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要点分析摘要: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及评估是检验高速铁路施工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预测线下工路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确定合理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的关键,为保证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舒适运行, 铁路沉降观测技术必须得到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要点前言:随着我国铁路交通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的大量修建已经成为我国铁路交通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满足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确保高铁桥墩和路基的施工安全和使用寿命,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平顺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沉降观测是通过测量物体的高程变化以反映其沉降量的一种测量途径,有效控制线下工程沉降是保持轨道高平顺性的前提。
因此,在高速铁路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将沉降观测运用到对高铁客运专线的施工中,并制定详细的方案,组织专业人员实施沉降监测和信息化施工控制。
1、高速铁路沉降监测的主要内容(1)沉降监测方案的制定;(2)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及维护;(3)沉降监测(高程控制)基准网的建立;(4)全线路基面沉降、桥梁沉降普查观测;(5)沉降监测(高程控制)基准网的定期复测;(6)车站建构筑物、全线(路基、桥梁、函涵洞)、重点观测地段的长期或定期沉降观测;(7)沉降监测综合分析报告的编写。
沉降监测网中的一、二等水准观测应按照国家《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规定的技术要求施测。
精度要求见下表:(沉降监测网水准测量精度要求)①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薄。
②监测网的平差计算与精度评定,应采用经典严密平差法或自由网平差法。
③成果资料整理,水准观测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工作结束后,需要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装订成册。
外业期间属于手工记录的原始资料,不得有连环涂改、就字改字、转抄现象出现。
④各种资料的装订要求能尽量包括路线完整的资料,装订厚度适宜。
2、沉降观测技术分析2.1、桥墩沉降观测在桥墩和承台上分别设置观测标;承台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背景
为了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和保护环境,需要进行铁路沉降观测。
本方案旨在规范铁路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方法
铁路沉降观测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采用现场直接观测的方法,包括放线和测量两个步骤。
在放线阶段,需要在观测点周围的固定点上放置测量标志和接收器,确定观测点相对于这些固定点的位置;在测量阶段,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测量标志和接收器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各观测点的高程。
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采用无线测量和卫星测量两种方法,具有测量范围大、强度高、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其中无线测量利用微波测距仪进行操作,卫星测量采用高精度卫星定位进行测量。
观测周期和结果的处理
铁路沉降观测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具体时间由铁路管理部门组织确定。
观测数据应当及时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安全防范
在进行铁路沉降观测时,应当加强安全防范,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确保观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避免观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结论
本方案规范了铁路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保证了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铁施工中沉降观测有哪些技术要点?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
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
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
连续使用3-6个月后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
级。
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高层建(构)筑物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按照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二、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要求:
(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3个以上水准点,其间距不大于100米;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2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
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
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
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确定沉降量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5、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可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特别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对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还可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