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第一章:仁者爱人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仁者爱人的定义和内涵。
仁者爱人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仁者爱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仁者爱人的定义和内涵。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的例子。
小组讨论法:讨论仁者爱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仁者爱人的定义和内涵。
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仁者爱人的历史背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的历史背景。
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2.2 教学内容:仁者爱人的起源和发展。
仁者爱人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
仁者爱人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仁者爱人的起源和发展。
文献分析法: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仁者爱人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
小组讨论法:讨论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仁者爱人的起源和发展。
文献分析:学生能够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仁者爱人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
第三章:仁者爱人的实践与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与应用。
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仁者爱人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仁者爱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仁者爱人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意义和价值。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仁者爱人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仁者爱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的案例。
小组讨论法:讨论仁者爱人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意义和价值。
提问: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仁者爱人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分析仁者爱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的案例。
第四章:仁者爱人的价值与挑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的价值。
让学生认识仁者爱人在实践中的挑战。
《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仁者爱人》教案教学目的:、研读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文内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第三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导语:上节我们学习了“仁义礼智”,请问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进入下一内容的学习。
2、板书题:仁者爱人——君子之道二、初读感知、识记:輗()軏()惮()硁()狷()筲()便()狎()弟同“悌”2、初步感知:孔、孟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君子之道?三、读析、讨论、质疑、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君子不器:君子不要做一个器具。
意指器物各适其用但不能相通,君子则注重修养道德,成就通才,用无不周。
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
大车指的是牛车。
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
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
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把“如”解释为“类似”。
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
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
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
比喻器量狭小的人中行:行为合乎中庸。
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
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便辟:惯于走邪道。
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1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国学经典之四书五经-第二讲《仁者爱人》教案
国学经典之四书五经-第二讲《仁者爱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书五经》中关于仁义道德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四书五经》中关于仁者爱人的论述。
2.仁义道德的实践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仁者爱人的内涵。
2.如何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包括《仁者爱人》的原文解读和案例分析。
2.材料准备:包括与仁者爱人相关的名言警句、影视剧片段、道德故事等。
3.活动准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道德情感分享等。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引用《四书五经》中关于仁者爱人的经典段落进行朗诵。
•提出“仁者爱人”的主题,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仁者爱人的理解和看法。
2. 学习与讨论•介绍《四书五经》中关于仁者爱人的论述,包括尊老爱幼、宽容待人等方面。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或历史上的仁者爱人故事,并进行案例分析。
3. 角色扮演•设计仁者爱人的情景剧,让学生分组表演,并进行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从角色扮演中体会仁者爱人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4. 道德情感分享•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仁者爱人的体会,促进情感表达和价值认同。
•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实践仁者爱人的点滴之处。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仁者爱人的核心要义及实践方法,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布置以“仁者爱人”为主题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表达对于仁者爱人的理解与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仁者爱人》这一经典议题展开,通过文献解读、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情感分享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仁者爱人的内涵与现代意义。
在今日社会,道德价值与人文关怀日益重要,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促进道德情感的成长,是本课的根本目标。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品德教育的兴趣与认同,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真正的仁者,真正的爱人。
(完整版)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理解“仁”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3、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4、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义,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明确“忠恕”的内涵。
3、背诵重点章节。
4、正确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5、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难点:1、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 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
回顾学过的部分,有关“仁"的阐述比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
2章P9)今天,我们来学习《仁者爱人》以进一步探究“仁”的内涵,深入了解儒家的仁爱观。
二.释题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
那么仁者具体该如何去“爱人”呢?我们学习课文的章节来探讨.三、朗读1—4章.1、你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1—4章。
2、我们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齐声朗读一遍。
四、研习文本(一)“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仁之本:孝悌(修身要务,德育为先,智育为后)(研读1.6)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
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范文
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2、名句背诵:背诵1.6、5.26两章。
3、感受鉴赏:,鉴赏“爱人”的具体表现,感受孔子“仁者”的温度。
4、思考领悟:领会“仁”的具体思想内涵,正确认识孔子的仁爱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领会“仁”的丰富内涵,感受“仁者”的温度。
2、正确认识孔子的仁爱观。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易中天问于丹:你们美女也喜欢孔子吗?在你们心中,孔子是什么样的?于丹答道: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康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这话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于丹的观点,即孔子的理论是适合男女大众的,具有普遍性,所以没有色彩。
那么孔子的温度体现在哪里?在今天这个略感寒意的初冬的下午,我们一起来学习《仁者爱人》,来感受孔子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温度。
(板书“仁者爱人”)二、说文解字,切入课题。
1、解字: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个章节都涉及仁字。
所以,儒家学说甚至被称为“仁学”。
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文》解释为“仁,亲也,从人,从二。
”《礼记》郑玄注:仁是相人偶之意,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PPT)仁字人旁加个二字,为什么不加一呢?一说明一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
加二就是两个人,除了要管好自己以外,还要管好另外一个人。
那就产生了相互关系,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助、怎样相爱的问题。
仁就是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关系变得和谐的方法。
你自己处好了,对人也好了,就是仁者了。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将“仁者爱人”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二、教学重点1. “仁者爱人”的概念和意义。
2. 如何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仁者爱人”的深层含义。
2. 将“仁者爱人”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仁者爱人”的概念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仁者爱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讲解“仁者爱人”的概念和意义。
1.1 介绍“仁者”的定义和特点。
1.2 阐述“爱人”的含义和重要性。
1.3 分析“仁者爱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第二部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1 讲述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2.2 分享乐于助人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2.3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落实“仁者爱人”的理念。
3. 第三部分:将“仁者爱人”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1 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仁者爱人”的态度和方法解决问题。
3.3 举例说明如何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践行“仁者爱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仁者爱人”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仁者爱人”的概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就如何将“仁者爱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建议。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仁者爱人”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仁者爱人”理念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案(用)第一章:仁者爱人的概念1.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仁者爱人的概念,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仁者?什么是爱人?仁者如何爱人?”1.2 讲解:解释仁者爱人的含义,强调仁者是指有仁爱之心的人,爱人是指关心和爱护他人。
引用《论语》中的相关经典语句,如:“仁者爱人”(《论语·颜渊》)来支持解释。
1.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仁者爱人的理解和观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1.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历史上的仁者爱人的案例,如孔子、孟子等,让学生分析他们的行为如何体现仁者爱人的精神。
第二章:仁者爱人的实践2.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仁者爱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展现仁者爱人的精神?”2.2 讲解:解释仁者爱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方法,如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宽容他人等。
引用一些经典故事或寓言来说明仁者爱人的实践意义。
2.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者爱人的经验和感受,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2.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制定一个关于如何在校园或社区中实践仁者爱人的计划,如组织公益活动、帮助弱势群体等。
第三章:仁者爱人的价值观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仁者爱人的价值观,例如:“你们认为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重要吗?为什么?”3.2 讲解:解释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如促进和谐社会、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等。
引用一些现代社会的例子来说明仁者爱人的价值观的实践意义。
3.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仁者爱人价值观的理解和看法,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3.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场景下展现仁者爱人的价值观的情景,如在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中。
第四章:仁者爱人的挑战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实践仁者爱人时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你们认为在实践仁者爱人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4.2 讲解:分析在实践仁者爱人时可能遇到的挑战,如自我利益的冲突、他人的不理解等。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知道仁者爱人的表现。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仁者爱人”的意义。
(3)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态度。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仁者爱人”的含义:(1)仁者: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2)爱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2.“仁者爱人”的表现:(1)关心他人的需求,乐于助人。
(2)尊重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
(3)关爱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
3.如何成为一个“仁者”:(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他人需求。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4)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仁者爱人”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对“仁者爱人”的理解。
2.讲解新课:(1)教师详细讲解“仁者爱人”的含义和表现。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仁者爱人”的表现。
3.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成为一个‘仁者’?”(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角色扮演:(1)教师设计一个关于“仁者爱人”的场景。
(2)学生分角色扮演,解决问题。
5.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
(2)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感悟。
6.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课后作业1.思考题:(1)如何将“仁者爱人”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2)你认为“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有何意义?2.实践活动:(1)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
人教版高二上册《仁者爱人》教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仁者爱人》教案通过学习《仁者爱人》,可以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人教版高二上册《仁者爱人》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1. 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2.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3.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孔子“仁”的含义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怎么理解“仁”呢?成为“仁者”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内容讲解1.“仁”的根本是什么?(1.2)孝弟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
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
这个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他的一个叫曾参的弟子说的,就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这一点难不难,你能做到吗?我知道有个人做不到,这个人是子贡,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
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
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
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
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
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涵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仁者爱人》教案: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仁者爱人》教案: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展现的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职场和生活中的成功。
本文根据《仁者爱人》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结合学科要求和教育实践,探讨一下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一、故事情节《仁者爱人》是一部以耕读传家为主题的历史剧,描述了清朝末年,一名富家子弟厌倦家族的贪婪和横征暴敛的行为,潜心研究医学和农学,并费尽心思为民族繁荣和人民幸福献身的故事。
在故事中,主人公顾大爷、周九良、阮佩仪等人的形象展现了他们的仁爱和慧智,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系列积极向上的特质和行为,为人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给我们教育孩子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二、学科要求根据现行学科要求,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自我和觉察感受:孩子应该了解自己是谁,有哪些需要和欲望,以及什么会让自己感到高兴或不高兴。
2.理解和表达情感:孩子应该学会有效地表达情感,包括分享和理解别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感,以及采取适当的行动。
3.发展人际关系技巧:孩子应该学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发掘共同点,处理冲突,表达感谢和欣赏,以及提供支持和帮助等。
4.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应该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制定目标,识别障碍,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评价结果,以及调整行动等。
5.发展决策能力:孩子应该学会做出良好的决策,包括质疑有关信息,考虑不同的选择,衡量风险和利益,以及表达和支持自己的意见等。
三、教学实践针对以上学科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1.观察和引导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孩子需要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与他人的情感交流。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情感和动机。
在《仁者爱人》中,顾大爷的形象展现了一个仁爱、深谋远虑、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榜样形象。
《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的文本内容,体会“仁爱”的内涵。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仁者爱人》的文本内容,掌握“仁爱”的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将“仁爱”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仁者爱人》的作者孟子及其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仁者爱人”这个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仁爱”的理解。
(二)文本解析1.让学生自读《仁者爱人》,理解文本内容。
2.教师对文本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分析孟子对“仁爱”的阐述,让学生明白“仁爱”的内涵。
(三)案例分析1.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符合“仁爱”的理念。
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四)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3.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刻关注“仁爱”,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四、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仁爱”的感悟文章。
2.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践行“仁爱”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析《仁者爱人》文本,引导学生关注“仁爱”的内涵,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讨论和实践。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仁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在今后生活中如何践行“仁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仁者爱人》的文本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把握孟子关于“仁爱”的具体论述,难点在于让学生将这种理念与实际行为联系起来。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案(用)第一章:仁者爱人的概念1.1 仁者爱人的定义解释仁者爱人的含义,强调仁者是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具有爱心和同情心。
通过举例说明仁者爱人的表现,如帮助有需要的人、关心他人的幸福和安康等。
1.2 仁者爱人的历史背景介绍仁者爱人的概念在中华文化中的起源和发展,强调儒家思想对仁者爱人的重视。
引用经典文献,如《论语》中的相关内容,解释仁者爱人的理念在古代社会的应用和影响。
第二章:仁者爱人的实践方法2.1 培养仁者爱人的心态教授学生如何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心态。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2 实践仁者爱人的行动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法,如志愿服务、帮助同学、关心社区等。
第三章:仁者爱人的社会意义3.1 仁者爱人对社会和谐的影响探讨仁者爱人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减少冲突和矛盾。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仁者爱人对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3.2 仁者爱人对个人成长的价值强调仁者爱人对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和人格成长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仁者爱人如何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包容心和责任心。
第四章:仁者爱人的挑战与应对4.1 仁者爱人的挑战讨论在现代社会中,仁者爱人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个人利益的冲突、时间的压力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仁者爱人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努力和牺牲。
4.2 应对仁者爱人的挑战提供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如培养自律、合理安排时间等。
强调坚持和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实践仁者爱人。
第五章:仁者爱人的故事分享5.1 分享仁者爱人的故事讲述一些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的仁者爱人的故事,展示他们的善行和奉献精神。
通过故事分享,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向善之心。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仁者爱人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的人生道路上。
第六章:仁者爱人在家庭中的应用6.1 家庭中的仁者爱人讨论仁者爱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
《仁者爱人》优秀教案
《仁者爱人》优秀教案仁者爱人说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仁者爱人》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仁者爱人》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2、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3、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教学难点1、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
回顾学过的部分,有关“仁”的阐述比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2章P9)二、释题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
三、文本探究(一)“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仁之本:孝悌(修身要务,德育为先,智育为后)(研读1.6)仁之则:忠恕忠:尽心竭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解读6.30章) 恕:推已及人,仁爱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读5.12章)“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颜渊》仁之上:圣(博施济众)(解读6.30章)(二)实践“仁”的方法、途径是什么?孔子自己是否达到“仁”?仁之方:能近取譬(推己及人)(解读6.30章)(解读5.26,10.17,7.9,15.42,9.106)(7.27)仁的实践:1、“言志”,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论语《仁者爱人》教案、教学设计
1.理解《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深层含义,把握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精髓;
2.将“仁者爱人”的原则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生活中的道德困惑;
3.感受“仁”的哲学魅力,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讲述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论语》的语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仁者爱人”相关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2.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分发学习资料,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原文,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仁者爱人”的认识,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课堂讲解,深入剖析
-教师针对“仁者爱人”的内涵进行讲解,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分析;
-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认识到“仁者爱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6.课后拓展,巩固提升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仁者爱人”的原则分析实际问题;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思考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展示图片、视频:“请大家看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和视频,思考一下,这些场景中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
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仁”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提问:“那么,你们认为什么是‘仁’呢?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哪些体现‘仁’的行为?”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对“仁者爱人”的内涵进行详细讲解,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仁”的实质。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案(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及核心价值观;2.能够区分仁者和爱人的不同点,并分别列举仁者和爱人的典型人物;3.能够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表达仁者爱人的观念。
技能目标1.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和分组讨论,推动课堂氛围;2.能够使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地表达仁者爱人的概念;3.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操;2.提高学生对于家庭、社区、国家与世界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仁者爱人的概念;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仁者爱人的观念。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人文情操;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问题驱动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法;3.视听教学法。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出仁者和爱人的概念,引入仁者爱人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仁者”和“爱人”的区别。
2.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别讨论仁者和爱人的典型人物、仁者爱人的实现等问题,并记录下各组的讨论成果。
3.手抄报展示(15分钟)由每组学生将讨论成果手抄到PPT上,并在展示PPT期间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视听教学(25分钟)通过播放仁者爱人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的更深层含义。
5.(10分钟)老师简要课堂内容,重点回顾仁者爱人的核心价值观、学生探讨的重点等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四、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程度及课堂态度;2.学生在手抄报展示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成果;3.学生能否准确地表达仁者爱人的核心价值观;4.学生能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仁者爱人的理念。
五、教学资源1.仁者爱人的视频;2.老师准备的PPT课件;3.学生的笔记本和教材。
2024年度仁者爱人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分层分类的评价方式,为每个 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反馈。
重视能力评价
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能力表现,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 能力等,而不仅仅是知识掌握情况。
25
家校共育模式探索
2024/3/23
家长参与课堂
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增进家长对学 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同时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8
文本结构梳理与主题思想
2024/3/23
文本结构
全文可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正文 部分详细阐述仁爱思想的内涵和意义,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仁爱思想的重要 性。
主题思想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仁爱,即倡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文章通过阐述仁爱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 道德品质。
家校互动平台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方便家长和教 师之间及时沟通学生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家庭教育指导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 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26
PART 07
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
REPORTING
2024/3/23
27
本次课程总结回顾
2024/3/23
14
PART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REPORTING
2024/3/23
15
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
创设历史情境
激发情感共鸣
通过还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 情感和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仁者爱人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仁者爱人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
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 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仁慈的人。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仁者爱人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仁者爱人》教案一、复习要点1、掌控文中触及的文言文常识。
知道词语的含义:盍、诸、病、伐、施、匡、微、弟、相掌控特别句式:何谓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背诵重点句子:2、知道孔子“仁”的含义3、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重要思想陈说1、对“仁”的知道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情势,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2. “仁”的根本是什么?孝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3.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仁”是孔子的全部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即“忠恕”“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仁”的更高程度是“圣”(智慧和道德到达最高境域)子贡“博施” 就是讲社会福利。
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
5.“仁”的具体行动表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对待盲人的态度孔子做人态度的诚敬《仁者爱人》测试练习卷一.拼音:厩焚( ) 瞽者( ) 沟渎( ) 弋不射宿( )( ) 齐衰( )(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说明。
⑴谨而信⑵散发左衽⑶己欲立而立人⑷老者安之⑸敝之而无憾⑹尧舜其犹病诸⑺愿无伐善⑻霸诸侯⑼子钓而不纲⑽弋不射宿⑾冕衣裳者⑿一匡天下三.划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说明。
⑴弟子,入则孝⑵何事于仁,必也圣乎⑶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⑴吾道一以贯之( )⑵门人问曰:“何谓也?”( )⑶固相师之道也( )⑷非尔所及也( )⑸子退朝 ( )《仁者爱人》同步练习一、(每小题4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仁者,无以尚之 (超过)B.友直,友谅,友多闻 (谅解)C.君子喻与义 (明白)D.克己复礼 (束缚)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己欲立而立人 (自立)B.回虽不敏,请事斯大语矣 (即便)C.君子无终食间违仁 (违抗)D.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邻近)3.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合而言之,道也B.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必也狂狷乎C.我未之见也得之不去也D.有杀身以成仁不以其道4.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行己有耻,使于四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未见好仁者今之从政者殆而C.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狷者有所不为也D.尧舜其犹病诸其李将军之谓也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B.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C.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D.如有博施于民而济众,何如?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6.下列句子没有兼词用法的一项是( )A.盍各言尔志B.人心叵测C.尧舜其犹病诸D.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C.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如也D.仁者安仁,智者利仁8.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是己而非人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D.克己复礼为仁攻之不克也,9.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B.恻隐之心,人皆有之C.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D.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0.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颠沛必于是B.吾党之直异于是C.天之将丧斯文也D.为此诗者,其知道乎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情形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仁之实,事亲是也 B君子不器C言必信,行必果 D旷安宅而弗居12下列句子没有特别句式的一句是( )A.吾作甚不豫哉 B仁也者,人也C.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 D万钟于我何加焉13.下列句子没有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不病人之不己如也B.今也或是之亡也C.我未之见也 D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14.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知道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孔子以仁来规定礼,礼是仁的基础,靠仁来保护。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和道德价值。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仁者爱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然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询问学生对视频中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有何感受。
Step 2:阅读与讨论(10分钟)教师分发故事《仁者爱人》的文本给学生,要求学生默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仁者”是指什么?如何理解“仁者”的概念?- 故事中的“爱人”是指什么?为什么他们需要被爱?- 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成为“仁者”?-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展示对人的关爱和乐于助人的品质的?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回答上述问题,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Step 3:角色扮演(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展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对话。
每个小组只需要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表演,但要求表演出主人公如何展示对他人的关爱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但要保持故事中的核心思想不变。
Step 4:语言练习(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语言练习。
教师分发练习册,要求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 选择和圈出故事中含有关爱和乐于助人意义的词语。
2. 完成与故事相关的填空练习,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填写。
Step 5:写作练习(20分钟)要求学生以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其中一个角色的视角,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是如何成为“仁者”,展示关爱他人和乐于助人的行为。
学生应注意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修改彼此的写作,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Step 6:分享和总结(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读出自己所写的短文,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思考。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和讨论,强调“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和教育价值,并鼓励学生将这样的品质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大学语文仁者爱人_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题:仁者爱人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理解“仁者爱人”这一儒家核心思想的内涵。
2. 分析“仁者爱人”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
3. 探讨“仁者爱人”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仁者爱人”的内涵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
2. 当代社会对“仁者爱人”的继承与发展。
教学难点:1. 如何将“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一思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献资料、教学PPT。
2. 学生预习相关古代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什么是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仁者爱人”的出处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二、讲授新课1. “仁者爱人”的内涵- 解释“仁”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
- 分析“仁者爱人”的道德意义和社会价值。
2. “仁者爱人”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 以《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为例,分析“仁者爱人”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 引导学生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仁者爱人”的特质。
3. “仁者爱人”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分析“仁者爱人”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当代社会践行“仁者爱人”。
三、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理解“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仁者爱人”?- 如何将“仁者爱人”与个人品德修养相结合?2. 邀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仁者爱人”的道德意义和社会价值。
2. 布置作业:-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分析其中体现的“仁者爱人”思想。
- 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仁者爱人”在当代社会意义的论文。
五、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者爱人》教案(第一课时)
陈海军
一.导入
“仁”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新名词。
据统计,在《尚书》中“仁”字出现1次;在《诗经》中“仁”字出现2次;在《国语》中,“仁”字出现24次;在《左传》中,“仁”字出现33次;在《论语》20篇中,“仁”字出现109次。
分析这历时性的分布情况,大致可以看出,时间愈靠后,“仁”被提及的次数愈多。
到孔子这里,“仁”的内涵愈来愈复杂,地位愈来愈重要。
孔子把“仁”作为较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仁”成为儒家道德伦理中一个关键词汇。
“仁”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在《克己复礼》一课中已经接触到了“仁”。
回顾一下:
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问:什么是“仁”?
约束自己回归于礼就是仁。
实践仁德全靠自己。
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是礼的基础、内核。
今天,我们来学习《仁者爱人》以进一步探究“仁”的内涵,深入了解儒家的仁爱观。
二.释题
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
那么仁者具体该如何去“爱人”呢?我们学习课文的章节来探讨。
三、朗读1—4章。
1、你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1—4章。
2、我们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齐声朗读一遍。
四、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
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是一个重点。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解、使用工具书,与同学合作,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以及特殊句式。
有疑难的也要作个标注。
前面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文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通假字
问:这四章中有几个通假字?
明确:只有一个通假字:
入则孝,出则弟.:通“悌”,敬爱兄长。
所以第一章的第一句应该这样读:“弟(dì)子,入则孝,出则弟(tì)”。
其实“弟”通假的情况我们刚才就遇到了,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古今异义词
问:前四章仅有的一个通假字已经被大家找到了,那么古今异义词呢?
的意思。
3、词类活用
问:这四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段文字,活用字却不少,我给大家列了个表格,请大家找出句子中活用的字,写出它们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和活用后的意思。
多媒体显示:
找出句子中活用的字,写出它们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和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使动 D.意动 E.形作名 F.动作名
4、特殊句式
除了活用字,这几章的特殊句式也很典型,大家找一找。
①宾语前置
A.吾道一以贯之:以一贯之。
介词的宾语前置。
B.门人问曰:“何谓也?”:谓何也。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C.何如:如何。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②判断句
A.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请一学生翻译,不能看译文。
——先生的学说,就是忠恕两个字罢了。
)
B.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翻译:仁就是自己想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也行得通。
)
5、自由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问题!在这几章中同学们有难以落实的字词或者有难以理解的句子吗?
(如果学生有疑问,教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陈老师我说“解人一疑,不亦悦乎!”,哪
位同学乐意帮他解疑?)
五、研习文本
过渡:掌握文言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解读课文,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文本,探究儒家“仁”的内涵。
1. 自由朗读,从这四章中找出最能表现“仁爱”内涵的一个词或一句话。
明确:一个词:忠恕。
一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分析:那么“忠恕”指的是什么?它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是什么关系呢?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解释一下?
明确:第二章的注释2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对人尽心竭力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己及人,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2.分析内容
①孔子是个大教育家,是一位老师。
老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多学点知识,可是第一章的末尾,
孔子为什么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呢?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观?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问:那么孔子认为良好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
②问:孔子的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并且一直以“仁”来教导他的学生,那么在孔子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弟子们是否达到了“仁”呢?让我们来读一读第三、第四章。
A.齐读
B.子贡说的这句话“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其实可以用他的老师孔子的一句名言来概括,是哪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我们知道,子贡是孔子的高徒,作为这样一个高材生,又抓住了老师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来谈体会,按理说该得到赞许,却不料被老师一盆冷水迎面泼下来,说:“赐呀,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孔子为什么认为子贡做不到呢?
在孔子的心目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非常难做到的,即使是尧舜这样的明君也很难达到。
问: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到呢?
明确:“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者、圣人。
3、拓展:讲个“推己及人”的故事:
话虽如此,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故事,例如: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五十二岁得子,钟爱之情自不必说。
郑板桥由爱自己的儿子,推及到爱仆人的儿女。
他在山东做官时,给他的弟弟郑墨的家书中写道:“仆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雀跃。
”身为朝廷命官的郑板桥,将仆人的儿女与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在家事中特意叮咛,不许自己欺侮他们,有东西大家分享。
几百年来,人们敬仰郑板桥,不只是他的写画技巧高超,还由于他的人品高尚。
郑氏的推己及人做法,表现了与人为善,善解人意的道德意识,是一个“仁者”。
3、讨论:
孔子主张“爱人”,倡导“忠恕”,那么两千年过去了,孔子的学说对我们还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呢?
举例说说孔子“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仁爱观在我们今天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和父母交流、和同学交往、管理、经商……)有何指导意义?
请两三位学生发言。
教师:以爱己之心来对待周围的人,无论做怎么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想象别人的处境;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将心比心,把别人想做自己对待,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比如,你不喜欢别人伤害你的自尊心,你就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你不喜欢别人欺负你,你就不要欺负人;你不愿意有声音干扰你的读书学习,别人读书写字时,你的动作就要放轻;你不希望你的坐位附近有垃圾,你就要不随地抛垃圾。
如果你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着想,你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你就会成为一个通情达理的人,而得到别人的理解,即使未能获得别人的理解,自己也是问心无愧,因自己是堂堂正正地做人。
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是“和谐”,我们如果本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原则处世,就会使自己接近于一位“仁者”,也能使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六、课堂小结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远吗?不远。
我们如果真心想达到仁,那么,仁就立刻来到我们身边了。
”
这就是所谓的“求仁得仁”。
只要有“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意识,普通人也是能达到“仁”的。
七、作业:
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一章。
八、板书:
仁者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