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概括评价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类的积极作用,第五段表明我们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容
忍不害人、不犯法的异类行为。
[参考答案]
(1)排斥、打压,缺少起码的宽容。(2)肯定具
有积极意义和带来创新结果的异类,容忍无害的异类现象。
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 为什么? 答:
[思路分析]
这句话出现在文末,但原因要从第二、
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
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
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
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 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 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 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 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 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
法律的异类行为。
对于一个健全发展的体系,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
2.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 持什么态度?
答:
[思路分析]
从第一段“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以及第
五段的“蜂拥而上的党同伐异和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 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的描述中,可以整合出人们对异类 的态度。第二、三、四段表明我们不应该小视异类,要看到异
确;D项,第五段最后说“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有深远
的影响”,并没有说一定就能够“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地 位”。原文也没有明确说,“通识教育的推行”能提升“大学生
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答案] B
5.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答:
小说阅读之“概括评价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标杆2解析
本题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回答 时首先要做到观点明确,判定作者的结局 方式合理还是不合理,然后再结合小说具 体内容给出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不 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 点或其他观点进行研究,即可根据观点是 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来 展开阐述。
标杆2答案
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 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 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 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 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 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 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马经理走后,妻子淑芬买菜回来。郑副市长乐呵呵地 迎上去,叫淑芬给他炒几道好菜。淑芬见他一脸喜气,问: “有客人用饭?” 郑副市长笑道:“客人走了,就咱俩,小饮几杯酒, 庆贺第一次获得润笔费。” 淑芬先是一怔,问明事情经过后,微笑道:“老郑, 的确该给你炒几道好菜,你的墨宝的确够水平。不瞒你说, 前不久省里举办书画赛,聘请十几位专家学者任评委,我 从你的作品中挑了最好的一幅竹图,化名给他们寄去。昨 天,我打电话询问,评委们用无计名投票的方式对150幅 参赛作品打分排名次,结果你的那幅……” 淑芬稍一停 顿,郑副市长便接过话茬儿:“不是自吹自擂,我的作品 肯定名列前茅,至少也在前三名。我是专门研究画竹的,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标杆2答案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 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地炸掉,不 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 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 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交代出来,缺乏艺术 上的逻辑性; ③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 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
现代文阅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现代文阅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的主要方式(一)概括、分析。
即对文章记叙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抒发表达的感情能有比较全面的概括、认识、分析、判断。
(二)评价鉴赏。
即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做出是非、优劣、高下的评价,并且进一步对其审美价值、审美情趣做理性的欣赏和鉴别。
二、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评价是评价中较难的一点。
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
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往往不是单一的。
表现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的作品,有的也可能带有消极的因素。
因而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它,并能够正确地对待它。
如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反映了他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今天,时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陶渊明的隐居思想是否还那么让人向往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方法指导】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的具体方法:★(一)要以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文章为基础。
通过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再以正确的立场、观点评判文章内容。
这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的现象。
★(二)要全面、辩证地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评价要有理有据。
★(四)评价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扩大视野,广闻博览,提高认识水平;要集中目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在申明自己的基本的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具体阐明文章的思想意义,以使评价充分具体。
焰火的变奏赵丽宏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
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
紧随着音乐,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
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
第 9讲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9讲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研习考纲重难点【导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解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
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等。
考点所说的“评价”与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阅读要求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对文中体现的内容进行主观的评价。
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本来的,是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赏析基础上进行的主观的理解,突破了单纯的文字理解,进入高层次的要求,体现出“这一个”特点,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思辨能力、创造力等。
对文学作品的评价题考查的角度有:1.对思想内容(主旨)的评价。
即对文章记叙描写的事物、阐释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抒发表达的感情能有比较全面的概括、认识、分析、判断等。
进而对文章的思想做出是非、优劣、高下的评价。
2.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通过文章的语言来把握一句、一段的重要话语或全文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一、评价的步骤1.综观全文,整体感知回答评价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表现形式等。
如2004年全国卷Ⅳ《快乐的死亡》的第3题:本文“快乐的死亡”是单指作家而言的吗?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启迪作用?这是对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观点的理解。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全文的理解入手,文章通过作家不出作品像死亡一样,说明一个道理,作家不要过分参加社会活动,不然会不出作品,这里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原文中也有这样的语句:“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
昨天看见他大会上做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
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
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
现代文阅读: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现代文阅读: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扫描“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属综合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
这里所谓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厌恶,带有作者鲜明的个人色彩。
一个读者能否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能否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是衡量其阅读能力的重要尺度。
作者观点态度的表达,因文体不同、风格不同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或明显,直接表明观点态度;或暗示,如取譬设喻,托物言志,含蓄委婉地抒写感情倾向;或集中议论抒情,一目了然;或散见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这就要求必须掌握一定的文章学、修辞学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怎样准确、全面地把握一篇文章的观点和态度呢?一、要在确定文章的体裁的基础上,必须对每篇文章的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有分析和归纳,才谈得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论点或分论点,就是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但杂文要相对复杂;说明文虽然侧重于客观地说明物象或事理,但也有作者具体的观点和态度;而记叙文和散文的观点则较难把握,一定得通过对事件、形象、意境等的深入分析,才能显现其主题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要注意不管什么体例的文章,总有一些显示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段、关键句、关键词,阅读时只要站在全篇的高度将它们找出来,恰当地进行整理,是有助于分析、把握文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
复习方略1、考虑文体特点,针对不同文体特点,灵活进行概括。
不同体裁的文章在表述上有不同的规律,不同的特点,因而要针对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利用在课堂上所学的关于各种不同文体表达观点态度的不同方式,灵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概括。
2、重视文章内容,抓住文章材料,紧扣文章中心进行概括。
文章中的材料及其所表达的思想,表明了作者看问题的立场,而文章的主旨有时更是直接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因此要特别重视文章内容和文章中所运用的材料。
如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如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考点内涵阐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流露。
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社会科学类文章往往如此;有时则比较含蓄、隐晦,一些取譬设喻、托物言志的散文;有时散见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比较直接、明显、集中的,直接摘取即可;比较含蓄、隐晦、分散的,则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甚至要揣摩隐含于字里行间的作者感情,进行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能脱离文章的主旨来分析概括。
另外,有的题目虽然不是要求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但作答时也涉及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比如2006年高考全国Ⅰ卷第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解答此题时,必须弄清楚作者在“肯定农夫的选择,肯定一种生活和人生”。
二、相关知识梳理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一般要遵循三个步骤。
(一)从总体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1. 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
这方面主要是抓“文眼”,即抓关键句和中心句。
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篇就奠定了感情基调。
记叙描写类文章中,有些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比较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议论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或论据前后的总括性语句也往往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
2. 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内容、抒发感情,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
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
3. 通过对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辨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有两种方法:(1)正反对比。
要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观点。
(2)相似辨析。
有些观点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这要仔细辨析,方能明白作者的真正观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高考现代文阅读: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考点分析(一)、什么是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解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
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等。
1.对思想内容(主旨)的评价。
即对文章记叙描写的事物、阐释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抒发表达的感情能有比较全面的概括、认识、分析、判断等。
进而对文章的思想做出是非、优劣、高下的评价。
2.对观点态度的评价。
通过文章的语言来把握一句、一段的重要话语或全文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二)、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步骤与方法1.步骤:(1)综观全文,整体感知回答评价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表现形式等。
(2)注意检索,确定区间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检索、寻找出问题的命题区间、信息区间和答题区间。
分析区间体现的个性特点,分析作者思想观点上的特点。
(3)理解意图,深刻分析把握试题的命题意图,挖掘隐含在题干中的信息,确定答题的方向。
对评价题的解析,要分析题干的要求,分析文章的信息。
(4)总结分析,组织答案认真思考自己的分析,概括自己的思维,按题干的要求组织语言,写出明确的答案。
对答案的组织,要注意分析筛选出来的内容、梳理自己思考的内容,按照要求概括出题干要求的内容。
2.方法:(1)学会体会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章的形象涉及到人物的个性、景物的特征、事物的特点等,表现出作者的主张、思想和感情等。
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都蕴涵于形象之中。
形象是否丰满,是否有典型性,与生活中的人和事贴近与否,这些都是形象的问题。
(2)筛选文中信息,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无论写人、记事文章还是对事物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361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河南丁彬考点阐述“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对考生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具体来说,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
其中“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而“态度”则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我们在完成此类考题时,即要结合文本的文体特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又要做到具体文体具体分析,根据具体语境来揣摩作者的观点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给出客观准确的答案。
考题回放一、阅读《牛铃叮当》一文,完成下面各题。
(2013年浙江卷)。
15.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5分)解析:题干要求概括文章的中心主旨,主要考查考生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能力。
文章前半部分主要记叙水牛以往的生存状态,情感倾向以怀念为主;后半部分则主要为水牛的生存现状,可以感受到深深的惋惜和怅惘。
据此我们不难总结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而关于个人感悟,则可以自由发挥,不管是从乡村生活变好入手来怀念过去的淳朴生活,还是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展开思考,都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①本文主旨: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
②考生感悟:略。
解题技巧要想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我们必须了解作者表达观点态度的方法和手段,准确找到文中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
一般来说,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论说性的文章,观点明朗、直白,文学作品则比较含蓄。
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作者观点态度时,深入把握文章的总结性语句、具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和关于情感倾向的语句,以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我们就针对论述和记叙两类文体,谈一谈具体的解题技巧。
一、对于论述类文本,需要从总结性语句和具有明显褒贬色彩的词语入手分析;论述性的文章中,作者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议论上,文章的中心论点即为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例1】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 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 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 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 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 巍巍乎若泰山! 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 “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 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 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 喊起来: 汤汤乎若江河! 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 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 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 盘旋着飞翔出来的? 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 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 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 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 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 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 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 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 知音世所稀” 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 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 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 激”?
Hale Waihona Puke 一、考点阐释分析观点态度: 分析观点态度:指根据文意分析作者情 感产生的原因,分析支撑作者观点的论据。 感产生的原因,分析支撑作者观点的论据。 概括观点态度: 概括观点态度:根据作者对事物或事理 的具体描述和阐释体会作者的意思, 的具体描述和阐释体会作者的意思,揣摩作 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观点。 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观点。
三、思维方法
文学作品阅读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练习
▪ 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题目(1999年上海卷) 不论行车或走路,总不要因为过桥而使人感到不 适,或是激烈震动,或是骤然改变方向,使桥形 成一个“关”。如果车在桥上走,如同在路上走 一样;船在桥下过,如同河上没有桥一样,有桥 恍同无桥,这种桥就算是造得真好了。对行人来 说,有桥也并非坏事。能在一座桥上走走,饱览 河上风光,两岸景色,岂不令人心旷神怡! 例2 这一段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
过上下文对比两者的观点,从正面总结提炼。以本题为 例,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原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 可供摘录,而必须自己概括。从原文看,作者大都从反 面说桥应注意什么,什么样的桥就算“造得真好”,这 实质上是说明了“怎样才是造得好的桥”或“造得好的 桥的标准”。
答案
▪ 21.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困难和 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门是感受不到 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 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 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
第五步:揣摩写作技法,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思 想观点。
▪ 写作技法除了大家熟悉的各种修辞手法外, 还要求大家掌握的有象征、衬托、渲染、 想象、联想、悬念、伏笔、照应、欲扬先 抑、卒章显志等。如2007年辽宁卷18题、 20题和湖南卷18题。
2007年山东卷21题
▪ 2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 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 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这道题表面看是考查的理解词句的含义,实际对 词句的最深入的理解就须弄懂作者话语中的观点 态度和思想感情。而要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就须 把握文体特点,分析文中“灯”这一形象,请同 学们读原文后回答。
(读原文后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答案
▪ 18题:感伤(感伤之情)→ 感动(温馨之 情)→ 感奋(激昂之情) 答对1层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20题:这样写可以丰富“炉火”的意蕴, “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 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 化了主题,也使行文富于变化。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详释考纲内涵所谓“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即是褒扬还是贬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扬还是反对等。
具体体现在句、段、文章中,作者对具体的事、物、景、现象的看法和态度等。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就是作者写作的动机和要表达的认识。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就是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将语言、语段或全文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总结、筛选和提炼、加工和转化,从而分辨作者对所说事物的歌颂或批评的态度。
作者观点态度的表达,因文体不同、风格不同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别。
或明示,直接表明观点态度;或暗示,如取譬设喻,含蓄委婉地抒发感情倾向;或集中议论抒情,一目了然;或散见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这就要求要具有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体不同,表现的形式也不太一样。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议论性散文相对复杂,表现比较零散或含蓄。
说明文侧重于客观说明事物或事理,当然作者也会表现出自己的具体观点或态度。
记叙文或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主题和思想感情)往往融入对事件的叙述、对形象的塑造、对意境的营造中,显得比较隐晦或朦胧。
但是,总有一些显示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词、句、段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应该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把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用准确、简明的文字表达出来,则是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热点和难点。
有些文段,其中心思想是什么,很难一看就给人以明确的阐释,而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态度则是比较客观的,或赞成、反对,或喜爱、厌恶,或赞成、批判,或有所保留。
另一方面,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
所以,近几年来,高考考查这方面的内容就更多一些。
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命题的角度有:1.辨析作者在文中体现的观点和态度如2002年上海卷第5题:如何才能啃动一本难读的书,作者的观点是:第一次读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要毫不停顿地把它读完,注意你所能了解的部分,不要因为某一部分无法立即领悟而停顿。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筛选的,而把白话作为全面使用的工具才半个多世纪啊。
文言文中有用的东西是否能从现代文里学到呢?比如:‚豁
我看文言里有用的东西多数都能从白话里学到,不一定非要读 《桃花源记》才能学到‚豁然开朗‛。有些人学文言文对他写文 章有好处,但也不能担保人人如此。我曾经在篇文章里举过报纸 上存在的滥用文言词语的例子,记者、作家尚且如此,中学生就 但是文言词语用得很多,又会形成一种什么风格呢?是不是现代
大有非此不可的味道,虽然没有说得那么明白。当然, 我不否认学习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对白话文的写作有帮 助,帮助表现在两个方面:篇章和语言。这也可以说是 对现代作家的一种批评。为什么这些不能从现代作品中 文言文有将近三千年历史,留下来的作品都是经过时间 帮助是有的,但是否非此不可呢?
学到,还要到老祖宗那儿去讨救兵呢?但是也要想一想,
【分析】每一小题的后一问考查对文中观点的概括
能力。答题关键是根据所说话题,体会比喻的感情色 彩。第一小题,从前文可知,发言者的主张是:现在 课本里的文言文不能解决问题,但加大文言文的分量, 又怕妨碍学好现代文。这就是‚驼子摔跤,两点没着 落‛的深层内涵。据此可知,‚两头‛指的是文言文 和现代文,‚没着落‛指什么都没学好。由文中的
丙的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说明下列三个比喻所
谈的分别是与学文言文有关的哪方面的问题以及发言者
借此表明的主张。(关于问题的概括不得超过方格限定
的字数) ①“驼子摔跤”这个比喻谈的是 □□□□□□□□的问题,发言者的主张 是 。
②“到老祖宗那儿去讨救兵”这个比喻谈的是
□□□பைடு நூலகம்□□□□□的问题,发言者的主张是 ③“菜里边加点盐”这个比喻谈的是 □□□□□□的问题,发言者的主张 。
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 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 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 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
论述文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优秀
三、客观题和主观题
主观题
常见提问方式: ①(作者认为,)应该……才能……? ②“……”,这种说法正确吗? ③有人认为,……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一看 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 ④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有什么样 的复杂心情? ⑤作者引用……的用意是什么? ⑥请说明作者对……的态度。
三、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途径
一个原则:整体把握全文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分析文章 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三条途径:
①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 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 观点态度。 抓关键句和中心句。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 的观点。其标志性语词往往是“认为”、“以 为”、“感到”等。
例1:某年高考题第23题第1问:这篇《创 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相 关原文是这样的。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 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 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 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 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 此崇拜之活人。 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 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的失败,亦是合作 塑像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又是由集体 创造的,而不是个人创造的,那么这成功 失败是属于集体,而不仅仅属于个人。
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传统的行动痕迹往 往出乎原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 的评说——解释。 这样看,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 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传 统本来就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更新自己, 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 可以说,传统既是摩擦的结果,又是对摩擦的 抗拒。那种把传统一味看
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篇: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恰当的评价。
考点中所说的“评价”与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阅读要求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对文章中“已有的东西”进行主观性的评价。
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原来固有的,而是阅读欣赏者加上去的主观性较强的东西。
而现代文阅读的其他项要求则是对文章“已有的”东西进行理解、筛选、分析和综合,得出的结论应该客观,因此“评价”已突破了单是文字的意义和内容的理解,进入了阅读能力最高层次的要求了,它比其他能力更加要求阅读者的个体参与,更加具有主观能动性,考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在这里也有了更为充分的展现天地。
“评价”是以深入阅读为前提的,而其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通过理性思考和审美判断,对作品的优劣得失、是非美丑有一个深层次的感受和认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品评意识,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评价评价思想内容准确(偏激)、深刻(肤浅)、全面(片面)、客观(臆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和理解是评价的前提与基础,评价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进行评论。
因此在评价时要注意:具体的分析。
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是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
客观的评价。
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即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辨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历史的评价。
对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还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和外国作家。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自编】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文体特点对文章内容作具 体分析。议论文要分析其论点和分论点,一般来说,这就是作者所要阐述的 观点。还要分析其论证材料,特别是正反的事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着作者 的好恶感情。对记叙文,要着重分析作者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赞扬了 什么精神,讽刺了什么现象,鞭挞了什么性格,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 度。抒情类文章,一般是通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应分析它描写了什么景物, 流露了什么情感,阐发了什么哲理,从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除了对文章 内容作具体分析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善于通过把握关键词语来把握 作者的观点态度。阐释类文章,作者的观点态度常常在开头和结尾用明确的 语言旗帜鲜明地阐述;而记叙性的文章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往往是表明作者观 点态度的点睛之笔。(2)从目的、启示等方面开窍。具体说来就是在速读文章 之后,考虑:①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②这篇文 章使我懂得了什么道理,给了我什么有益的启示?第一问需进行客观分析,第 二问要寻找自我感觉,两者的结合点即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从隐含信息处 开窍。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时分散在多处说,这时我们就得把散布的表现 作者观点的必要信息筛选出来,而后加以联缀组合。捕捉隐含信息的方法有 四条:①联系上下文,体会隐含信息;②抓关键词语,联系时代背景,捕捉 隐含信息;③透过明示信息,挖掘隐含信息;④从全文的主要修辞手法和表 达方法中体会隐含信息。
思想内容
文章的思想内容,归纳起来说,主要是指两 点:一是文章所运用的全部材料,二是作 者运用这些材料所表达观点、见解、主张、 感受和思想倾向。
观点体包括四层含 义:(1)对作者明确表现出了自己的观点态度的文 章,要能准确地从中找出这种观点态度(或赞成 什么,或反对什么,或喜爱什么,或厌恶什么, 或提倡什么,或否定什么)。(2)对蕴藏着包括作 者观点态度在内的多种不同观点态度的文章,要 能够通过辨别筛选,提取作者的观点态度。(3)对 于没有明显表现出作者观点态度较复杂较含蓄的 文章,要能够通过分折归纳,较准确地概括出作 者的观点和态度。(4)准确地叙述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分析文章的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
分析文章的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分析的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一、考点解读命题者常常依据所选文段中传主的主要材料或的主要信息,以某个标准为依据,编选若干文句,这些文句有的符合这个标准,有的不符合这个标准,然后命题者将这些文句,分别编为四项,往往有对有错,用这样的组题方式,来考查考生是否从整体上读懂了全文,是否准确地把握了文中的关键语句和主要的信息。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考查。
本考点的能力层级为c级,常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考查“合而为一”,有时也可单独进行。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说明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并进而进行准确的分析或概括,以区别于文中的其他内容,而不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简单罗列,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相应会大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主观的东西,它寓于之中,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含蓄,或直露,或集中,或分散,因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阅读上多下功夫。
还需要说明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要求对本身的有关内容作出归纳概括,属于客观的东西,考查着眼于归纳、概括判断能力;后者侧重于作者主观的东西,考查着眼于分析、概括、判断能力。
但在实际考查时,这二者有时很难截然分开,因为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建立在对内容要点、主旨的分析上。
二、高考原题详析.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⑤乃会败,议者以为知言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迎宾竹 齐运喜
郑副市长喜欢舞文弄墨,尤爱画竹,工作之余总爱操 起画笔涂涂抹抹地忙乎一阵。
这天,郑副市长正在家中画台上创作“百竹图”,红 尘宾馆的马经理光临了。他似乎特别喜欢“百竹图”。眯 着眼睛点着头,绕着画台转来转去,不时用手指指点点评 论着。竹子翠绿欲滴,生机盎然,做临风起舞状,挺拔多 姿,似有清代郑板桥之竹韵。图上题有8字: 高风亮节,虚心向上。字体龙飞凤舞,潇洒遒劲。
馆撤下的那幅迎宾松,是赵副市长画的,上个月赵副 市长已退居二线。”老郑听后,自然几多感慨。
小说阅读之概括评价作者的思想 内容和观点态度
1、展示标杆题1
(2009·四川)《想象》 (文章见第1节)
问题: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 成功是什么?
标杆解析
首先要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处方”的 内容是什么(“牛排”、“苦啤酒”、 “步行”、按时睡 眠等),治的是什么 病,医生为“我”开此“处方”的目的何 在,通过对这几方面的分析可以 得出作 者之所以用这一特殊的“处方”来结束文 章,寓意深刻。
淑芬长叹一口气,脸上露出淡淡的苦笑:“评委们 给每幅作品逐一打分,结果你的作品排名109位,108 将里没有你。”
“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郑副市长一脸惊疑再
三摇头。淑芬语音不高,却声声入耳:“实话告诉你, 前不久,我特意拿你的一幅墨宝到书画市场去试价,有 给5元的,有给10元的,最高的一个给20元,这才是真 实的价格真实的你!你以为2 000元出售是物有所值, 是你应得的报酬?其实你出售的不是才华和艺术,而是 官衔和权力!”
标杆答案
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 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 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 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 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2、展示标杆题2
(2009·辽宁) 《遗璞》(文章见第3节)
问题: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 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 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 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马经理走后,妻子淑芬买菜回来。郑副市长乐呵呵地
迎上去,叫淑芬给他炒几道好菜。淑芬见他一脸喜气,问: “有客人用饭?”
郑副市长笑道:“客人走了,就咱俩,小饮几杯酒, 庆贺第一次获得润笔费。”
淑芬先是一怔,问明事情经过后,微笑道:“老郑,
的确该给你炒几道好菜,你的墨宝的确够水平。不瞒你说, 前不久省里举办书画赛,聘请十几位专家学者任评委,我 从你的作品中挑了最好的一幅竹图,化名给他们寄去。昨 天,我打电话询问,评委们用无计名投票的方式对150幅 参赛作品打分排名次,结果你的那幅……” 淑芬稍一停 顿,郑副市长便接过话茬儿:“不是自吹自擂,我的作品 肯定名列前茅,至少也在前三名。我是专门研究画竹的,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标杆2答案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
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地炸掉,不 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
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
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交代出来,缺乏艺术 上的逻辑性;
③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 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
马经理不是门外汉,他的评论和夸赞都很中肯,还指 出了不足之处,郑副市长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不知马经理是不是有备而来,他欣赏过这幅画后,当 即表示花两万元买回去,放大后镶嵌在总台大厅里。
郑副市长一怔,心想:前天我在红尘宾馆,看见总台 大厅里挂着一幅迎宾松,马经理为何还要再花钱买? 未等发问,马经理就向郑副市长作解释:那幅迎宾松档
郑副市长脸色通红,默默地坐在沙发上,点燃一 支烟,一口连着一口地抽起来。
淑芬瞥了他一眼,转身到厨房炒菜去了。不一会儿,
淑芬炒了几道菜,又取出一瓶酒,放到餐桌上,招呼郑 副市长用餐。郑副市长慢腾腾地来到餐桌前坐下,发现 几道菜都是他最爱吃的,不禁叹息一句:“唉,可惜无 喜可贺!”
淑芬朝他点头一笑:“人如其竹,高风亮节,闻过 则改,还有比这更值得庆贺的喜事吗?
方法归纳
(1)从分析文章内容入手,注重整体把握。 (2)结合文体特点,抓住关键部位:文体不 同,结构特点、表现手法、表现作者观点态度 的方式、位置等也不相同。就位置而言,小说 一般在叙事状物中(后),表现得相对曲折含 蓄。 (3)注意标志性词语,抓住显性信息。如 “认为、以为、感到”之类直接表明作者观点 态度的词语,记叙描写类文章中的议论抒情性 的语句。
标杆2解析
本题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回答 时首先要做到观点明确,判定作者的结局 方式合理还是不合理,然后再结合小说具 体内容给出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不 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 点或其他观点进行研究,即可根据观点是 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来 展开阐述。
标杆2答案
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 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 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 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 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 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 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次太低,有伤大雅,昨天他下令撤了。改革年代要有创新 意识,许多宾馆落俗挂这个,他们则挂幅迎宾竹,新颖雅 致,别具一格。
郑副市长放下画笔,洗净手,来到客厅。马经理随后
跟到客厅,说是这幅画要定了,嫌价格低可再加钱。郑副 市长笑笑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的画不值那么多,只 收2 000元,我多一文也不要。业余创作嘛,又不专职搞 这个。你先回去,我正儿八经画一幅迎宾竹,晚几天给你 们送去。”
来,我陪你喝几杯。饭后你趁酒兴再去画竹,陶冶性情 自娱吧。”
郑副市长点点头,眉毛往上扬了几下,说:“我想 通了,还是你做的菜最干净,吃得心安理得,不生病。” 第二天,郑副市长给马经理挂了个电话,谢绝了他买画 的要求。从对方说话的语气上听出, 马经理显然很吃惊,说是嫌价钱低可再加钱。
几天后,淑芬告诉老郑:“我打探过了,红尘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