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2讲 汉代至明清制度的演变
专题一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3-
一 中 央 集 权 的 演 变 发 展
时 期 西 汉 唐 朝 北 宋 元 朝 明 朝
主要概况 汉初,实行 郡国并行制 ,导致王国问题的出现;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 “ 推恩令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中期,朝廷在地方上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 权 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 中央禁军 。行政上:由中 央派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设 通判 负责监督,防止了武人割据的重现。财政上:地方 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地方实行 行省 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 族地区设 宣慰司 进行管理,西藏由 宣政院 管理 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地 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元朝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设提刑按察 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和军政
专题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14-
典例1 下面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两幅地图。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有 (
)
专题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5-
专题一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6-
5.元代:一省两院制 设 中书省 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 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6.明朝:废丞相置内阁 (1)废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设 内阁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但他们很少能 参决政事;明成祖时,内阁出现;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票拟权。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一单元第二讲1.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分封制B.分封诸侯王C.颁布推恩令D.设置尚书令解析:刘邦认为秦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子弟为王,即材料中“(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的意思。
为避免这种现象,他采取的相关措施是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诸侯王。
答案:B2.(2013·天津六校联考)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解析: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三省六部制作为封建的政治制度,其最值得肯定的应该是制度本身的优点,而A是它的形成;D是它的作用。
B、C比较B更全面准确,它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协调运转,维护统治。
答案:B3.(2013·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解析:本题考查了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军政机构,根据所学符合的是枢密院,其管理国家军务。
答案:C4.“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政治制度。
胡惟庸为明朝初年的宰相,由“……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可知真实目的在于通过此案废除宰相制度、加强皇权,B项正确。
由“胡惟庸绝不是……真正目标”而排除D项;内阁制度是在明成祖时期真正建立起来的,A项错误;明朝初年的宦官集团并未影响到皇权,C项错误。
答案:B5.(2013·开封月考)“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
(完整)从汉至清君主专制的演变ppt
(2014高考天津卷)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
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C项正
确;
D项“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
察举制
品行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方式 举荐
评定授官 考试
2.发展规律:
①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 平
②选官权: 从地方收归中央
③选择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3、科举制图所示为《唐书》 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 唐代科举制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一)两汉:中外朝制度
1.调整原因:
皇帝
中朝 决策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外朝 执行
丞御 太
相
史 大
尉
夫
有事上报
九卿
丞相位高权重, 威胁皇权。
2.运作程序:
3.影响:
相权一分为二; 削弱相权,加强 皇权。
(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P8史论拓展
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共63张PPT
史料四表明相权 对皇权能起到一定制 约作用。
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史论形成]
内巩 固 总领行政,参与决策, 有属官
内阁制
仅是顾问侍从,权力源于皇 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无决策权,无属 官
职权
性质 国家法定中央机构
影响 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
主题一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史料一 “初, 唐因隋制, 以三省之长中
[教你读史]
书令、 侍中、 尚书令共议国政, 此宰相职也。 ” „„ (三省六部制) 实即将以前如汉代丞 相之权,分隶三省,而总于皇帝,„„以期达 到既能加强集权又能提高决策和行政效率的 后果„„。 ——《新唐书· 百官志》
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
[归纳升华]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 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 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发展和提高。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最高议事机关称 ‘政事堂’, 一切政府法令, 需用皇 帝诏书名义颁布者, 事先由政事堂开 会决议, 送进皇宫画一‘敕’字, 然 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 下。”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史论形成]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相互牵制。
(2)职责明确,提高效率。
(3)协商政务,集思广益。
史料一中 “共议国政”和 “分隶三省”表 明相权被分散。
[教你读史]
史料二
从图中各部门的职 责和工作流程可看出该 制度体系严谨,程序严 格,职责分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奴隶制社会的世袭制、封建制社会的郡县制、到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点。
1. 夏商周时期的世袭制夏商周时期,中国处于奴隶制社会,政治制度以世袭制为特点。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天子之下是诸侯,诸侯是天子的臣属,拥有对封地的统治权。
诸侯之下是卿大夫,卿大夫是诸侯的臣属,负责协助诸侯治理封地。
2. 秦朝的郡县制秦朝建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雏形,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郡县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地方官吏•地方官吏对中央政府负责•地方官吏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3. 汉代的郡国制汉朝建立后,在郡县制的基础上恢复了封国,形成了郡国并行的政治制度。
郡国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央政府直接统治郡•诸侯王统治国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兴起,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制度的主要形式。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特点是:•由士族出身的九品中正官吏负责选拔官吏•选拔官吏注重门第出身5.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建立后,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是:•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6. 宋代的文官制度宋代建立后,为了削弱武将的权力,加强了文官制度的建设。
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是:•重文轻武•科举取士7. 元朝的行省制元朝建立后,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了行省制。
行省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央政府在地方设立行省•行省是中央政府派出机构,拥有对地方的军政大权8. 明清时期的内阁制明清时期,内阁成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手,内阁制成为中央政权的主要形式。
内阁制的主要特点是:•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内阁是皇帝的助手•内阁首辅是内阁的最高领导者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体现了以下规律:•从分散到集中•从奴隶制到封建制•从封建制到君主专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C.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预测数据库
1~6 7~12
13~14
[思路解析]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是指专
制的空前强化。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
重点难点突破
3.君主专制强化,容易助长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虽然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从而巩固国家统一;但过度的 集权于中央也有其危害性,因为它容易损害地方的自主性、
名校模拟演练
预测数据库
1~6 7~12
积极性、独立性。
13~14
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 (1)中央: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阁臣有 票拟权。 (2)监察:地方设按察司。 2.清朝
重点难点突破
繁荣,关键在于科举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在一起,扩大了 统治基础,即向庶民开放政权。
名校模拟演练
预测数据库
1~6 7~12
13~14
[答案]
B
4.(2010年江苏南通高三三模)《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 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
夕奉行。„„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
[思路解析]
明代内阁负责对大臣奏章提出处理
建议,供皇帝参考,内阁的“票拟”只有经过皇帝“批红”之 后才有效力,因此明代内阁相当于皇帝机要秘书机构,并非法 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更不具有统领六部的法 定权力。清代的军机处则仅是在内廷“跪受笔录”,军国大 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重点难点突破
-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第2课时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解读】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元综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
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
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夏商周时期我国政制治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
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重点难点】三省六部、行省制度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创立、军机处如何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影响【知识梳理】第2课时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从汉到元政治工作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两汉时期郡国并行制和“推恩令”背景:汉初在地方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各国,郡国二制并行。
第2讲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2讲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君主专制政体一皇权专制101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2.特点:独断性、随意性。
3.影响(1)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2)导致国家成为一个人的国家。
(3)君臣关系实质上成为“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二君权的不断强化1.抑制相权(1)原因①防范宰相擅权。
②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
③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2)调整措施①西汉: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打击相权;组成02中朝”参与决策,削减“外朝”权力。
②03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04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的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
③宋代:增设05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散宰相权力。
(3)影响:加强了专制君权,削弱了相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2.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除丞相①原因:丞相“06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
②废除:明太祖时废除07丞相制度,权分08六部。
③结果: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导致皇帝政务繁忙。
(2)设立内阁①设立:明成祖设立09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②特点: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③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对君主起制约作用。
3.清朝设立军机处(1)目的:适应10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2)设立:11雍正年间,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3)特点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③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12中枢机构,政治决策封闭性。
(4)影响:进一步加强了13君主专制制度;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12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2.三省六部制 (1)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后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逐步形成__三__省___体制。 (2)隋唐时期。 ①内容:唐朝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__决__策__、__审__议__和执 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知识导图】 隋唐三省六部制结构示意图
12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 的演变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3年5月5日星期五
考试大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变
考点搜索 ①郡国并行制②选官制度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①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 ②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 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
特点
②中央集权制度的社会影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郡国并行制 (1)汉初:__郡__县__、__封__国___并存,导致出现了王国问题。 (2)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 “___推__恩__令____”,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拓展延伸】分析以下表格,明朝的内阁首辅是不是相当于宰相 职位?
权力来源 职责 任免
对皇权影响
宰相
宰相制度赋予 总领行政,参与 决策,有属官 要经皇帝及大臣 商议
制约皇权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无属官
直接由皇帝意 愿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无制约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材料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 如之。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 十五省……迄于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4高三一轮新课标总复习· 人教历史
备考知识清单
要点史论探究
考向聚焦预测
课堂巩固训练
活 页 作 业
【史料印证】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根据上品者,非公侯
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 安得不有陆沈哉! ——《晋书·段灼传》
2014高三一轮新课标总复习· 人教历史
备考知识清单
2014高三一轮新课标总复习· 人教历史
备考知识清单
要点史论探究
考向聚焦预测
课堂巩固训练
活 页 作 业
2.影响 (1)积极影响: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在当时
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对于稳定和重建封
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内部分裂叛乱、 抵御外来入侵、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起到了重
2014高三一轮新课标总复习· 人教历史
备考知识清单
要点史论探究
考向聚焦预测
课堂巩固训练
活 页 作 业
材料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
封,递送亦如之。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
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迄于四裔诸属国,有事无 不综汇。
——[清]梁章钜《枢垣记略》
2014高三一轮新课标总复习· 人教历史
地方上的行政制度。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 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
掌管辖内军政要务。
2014高三一轮新课标总复习· 人教历史
备考知识清单
要点史论探究
考向聚焦预测
课堂巩固训练
活 页 作 业
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汉朝 (1)汉初:丞相集 决策 、司法、 行政 大权于一身,
第3、4课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不 职权 同
对皇权 作用
二、清的政治制度
1、中央:
(1)清初
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处理日常事务;重要 军国大事由满清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甚至可 以限制皇权。
(2)康熙时
为扩大皇权,设南书房,挑选翰林学士入值,参 与机要事务,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 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
该材料反映出什么问题?针对此种情 况,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汉武帝——内外朝制度(中朝制度)
决策机构
皇 帝
执行机构
尚 书 令
侍 中 内朝
常 侍
外朝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卿 太 尉
有事上报
一、西汉的政治制度
1、中央:汉武帝时,实行了内外朝制度 (中朝制度),重用身边亲信 (侍从、秘书等),担任尚书 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 作用: 削弱了丞相的决策权,加强了皇权。
(2)评价
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 机构或决策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 提供顾问的内侍结构。 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 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得取决 于皇帝的披红。
(二)地方
沿用前代制度。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地位
枢 中 密 书 院 门 下 (二府)
知识链接:藩镇与节度使 唐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 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 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 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 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借口文官不懂军 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 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 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 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 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 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 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 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
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PPT课件
(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外朝制)
1、汉及历代王朝沿袭皇帝制度
-----汉承秦制、有所变化 中朝:皇帝侍从、
秘书任尚书令、侍
2、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中,参与军国大事 决策。尚书令权力
日显。
3、东汉尚书台——中枢机构 外朝:以丞相为首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三公九卿组成。且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一定程度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军机处的设立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 会议(事实上最
高权力机关)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康熙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
南书房
集权于帝
雍正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 顶峰
特点:简、速、密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 “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 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 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 的认可与否。
思考探究
• 内阁首辅==宰相 ?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地位
不 同
诵读、理解
好了歌
•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请思考? ⑴皇帝最怕什么?
奸臣乱国;贪污腐败;地方造反。
两汉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两汉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两汉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一、起源与背景在中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自两汉时期至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受到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统治者的政策、权力机构的调整和地方社会的变迁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主题,以便更加全面地理解两汉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二、两汉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1. 郡县制的建立在两汉时期,中国建立了郡县制的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它按照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划分出了不同的行政区域,设立了郡和县作为地方政权的基本单位。
这一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初步规范和统一。
2. 地方官员的选拔与监督在两汉时期,地方官员的选拔和监督机制也得到了相应的建立和完善。
统治者通过设立官吏考试和行政监察机构,对地方官员进行选拔和监督,以确保他们能够履行职责,维护地方秩序和稳定。
三、唐宋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1. 地方政权的强化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地方政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这一时期,地方政权对于地方行政制度的管理和执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的职能日益明确,地方官员的权力也得到了增强。
2. 地方政治制度的改革在这一时期,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地方政治制度的改革,包括重新划分行政区域、调整地方官员的职权和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等。
这些改革使得地方行政制度更加完善和规范,为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1. 中央集权和地方政府在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经历了由相对分权向中央集权的转变。
这一转变对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方政府的地位和职能发生了变化,地方官员的选任和行使权力也受到了新的规定和限制。
2. 地方社会的变革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地方社会也发生了许多变革。
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文化的传播,使得地方行政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②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③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①宰相制度的废除②内阁的出现③军机处的设立【基础知识梳理】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郡国并行制:①情况:地方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形成郡国并行制;②危害:威胁中央集权的巩固。
(2)唐朝三省六部制:①情况: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②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③影响: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3)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①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直辖河北、山西、山东。
②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高长官是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
③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
它是地方官制重大变革,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①废丞相:明太祖朱无璋,正式废除;②设内阁:形成—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选翰林院官员入值,内阁制度正式确定;③性质—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设置军机处:①目的:最初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②时间:雍正时期;③影响: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至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②消极: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各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简述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简述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还遍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汉至明清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汉至明清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汉至明清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重要篇章。
该演变并不像经济制度或法律制度那样详尽,但它有着自身的特点,
以及此演变所带来的影响,也对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汉至明清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必须从汉代开始,汉代是
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政权,由天子拥有主权和政治权力,各级行政吏
员受其统治。
以顺治帝泰始为代表的汉代以总督制作为政治制度的基础,通过六部十八司的机构制度运转,各部、各司负责分管国家事务。
随后,明朝政府对汉代总督制进行了改革,实施了中央直辖制度。
明朝与汉代相比,实行了更明确、细致的行政制度,特别是在宫廷制
度上,把前朝的仪礼制度发展成以皇帝为核心的机制组织。
明朝还强
化了宦官的权力,以及地方的行政组织,这些改革对明朝的统治凝聚
了更为集中的力量。
清朝的行政制度在明朝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革,把官吏的官籍传
承权从八级朝廷改为六级,使官吏数量大幅减少,又强化了中央政府
的权力。
清朝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将朝政分为“内务府”和“外务府”,即国家内部事务和外交事务分开,以此来提高政治制度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汉至明清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从汉代集中行政制度,到明朝中央直辖制度,再到清朝的“内务府”和“外务府”分开,就
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演变。
本演变不仅受到时代的历史
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各朝的政治意图的影响,但共同的是它都使
中国的政治制度不断优化和完善,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
两汉到明清的演变
两汉到明清的演变
从两汉到明清,我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君主专制到中央集权的演变。
在汉朝时期,皇帝权力相对较小,相国的权力较大。
汉惠帝时,皇帝基本不管事,只有相国上请的国事,才有皇帝主持召开集议,在相府讨论。
这个时候,皇帝基本上成为了虚君。
到了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唐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使官员选拔更加公正,同时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宋朝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设立了中枢机构来分割相权,同时还设立了通判、安抚使等职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宋朝还实行了文官制度,使官员选拔更加注重文学才能。
元朝时期,蒙古族统治者采用了汉制,设立了中书省、尚书省等机构,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同时,元朝还实行了民族歧视政策,对汉族进行了压迫。
明朝时期,中央集权达到了高峰。
明朝废除了相权,设立了内阁,使皇帝的权力更加集中。
同时,明朝还加强了特务机构,严密控制官员和百姓。
清朝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清朝设立了军机处,使皇帝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同时,清朝还实行了文字狱,严密控制思想文化。
总的来说,从两汉到明清,我国的政治制度逐渐从君主专制转向
中央集权,皇帝的权力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
同时,科举制度、文官制度等也逐渐完善,使官员选拔更加公正,政治体制更加稳定。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对少数民族的压迫、文字狱等消极现象,对人民自由思想和表达权利造成了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第(1)问解题关键是紧扣“职权”和“影响”两个 核心词解答。“职权”主要结合示意图归纳;“影响”需 要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第(2)问解题关键是结合材料2中明 太祖的言论理解“元朝灭亡的教训”是什么。第(3)问解 题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4)问演变趋势围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归纳。
返回
[轻巧识记]
汉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 推恩令刺史以强干。 汉武帝强权中朝建。
郡国并行七国乱, 起初丞相集大权,
返回
2.魏晋
逐步形成 尚书省 、中书省及门下省三省体制。 3.隋唐 实行三省六部制。 (1)内容: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 决策 、审议和 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三省相互 牵制 和 监督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
返回
返回
材料2: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
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明史》 材料3: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 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
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
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返回
3.军机处的特点
“勤”“速”“密”。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勤;
办事速度快,效率高,为速;皇帝召见军机大臣,连 太监都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为密。
返回
材料 1:明太祖初一海内,„„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 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 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相, 迥乎异矣。„„①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清]张廷玉 《明史》 卷一○九
导致中央政府的权力过于松散,因此主张加强中央政府的
权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返回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 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 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由是仆射为 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形象理解] 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
图中从左至右,皇帝都坐着,但大臣则由坐到站再
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
返回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实行察举制, 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
(1)实行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吏重 门第 不重才能。
(2)后期随着 世家大族 的没落,这一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
返回
材料 2: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内阁 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 办理。„„(军机处)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 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 办的, 所以②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 “只供传递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当不好的军机大臣》
返回
材料 3: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 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 ③自京师郡县皆有 学焉。 ——《通典· 选举· 历代制下》
返回
[学会分析] 问题 汉代、魏晋、唐代各实行了哪种选官制度?选官 设计 标准各是什么
返回
从材料1到材料3分别反映了古代选官制度在选官 键信 息 标准方面的变化。①划线部分反映了汉察举制以
5.元朝
(1) 中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 (2)后期宰相权势扩大,甚至左右皇位继承。
返回
6.明朝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380年明太祖裁撤 中书省 和丞相,以六部负责政务, 对皇帝负责, (2)内阁的出现: 明太祖时,设置 殿阁大学士 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 进一步加强。 君主专制
出现“内阁”,后来大学士有了票拟权。但内阁不是
返回
返回
要点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制度沿革重要时期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雍正帝—— 设军机处。
返回
2.内阁首辅与宰相的主要区别
(1)职责:宰相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内阁首辅帝及大臣商议;内阁首辅直接
由皇帝任免。
(3)对皇权的影响:宰相制约皇权;内阁首辅是君主专制强
返回
返回
课 标 要 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
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返回
返回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
(1)问题: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
对抗。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 “ 推恩令 ”。 (3)影响: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
提供顾问的
内侍机构 。 返回
7.清朝
(1)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 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
权受到很大限制。
(2)措施:康熙帝设 南书房 ,参与机要事务。雍正帝设
置军机处,军机大臣 跪受笔录 ,经皇帝批阅后,传
达给官员执行。
(3)影响: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返回
力,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权和财权,C项正确;明太祖废除丞相设六部,并且规定以 后不许设立丞相,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D项错误。 [答案] C
返回
[通一类] 古代君权的强化与相权的弱化直至消亡 秦朝的时候,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一人 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很大;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实
返回
2.宋朝
(1)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 禁军 。
(2)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 通判 负责监督。
(3)财政: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
(4)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 藩镇割据 的局面,加
强了中央集权。
返回
3.元朝
行省制度。 (1)内容:河北、山西、山东等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设
行,宰相的权力被分散了,权臣无法独揽大权,皇权得到
了加强;北宋财、军、政权分别归属不同的部门;明太祖 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归皇帝直接掌控,专制皇权发展 到了新的高度;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皇权发展 到了顶峰。 返回
[闯一关] 1.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
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
A.郡县制
C.科举制
B.察举制
D.行省制
返回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
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科举制
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以考试成绩作为 录取官员的依据,不论贫富贵贱,这样“可以培植全国 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在科举制度下,官员录用权在中 央政府和皇帝,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可以团结全国 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故本题选C。 [答案] C 返回
返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及三省
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2及所学知识回答,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 明太祖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 (3)根据材料3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和 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
(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唐、明、清三朝中央机构演变的
趋势。 返回
返回
答案:(1)职权: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吏、礼、兵、刑、
户、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影响:三省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与监督,有 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完整相权被分割, 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该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 改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 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此大臣主张 A.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 B.废除宰相制以强化皇权 ( )
C.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
D.加强中央集权 返回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书主民,枢密院
主兵,三司主财,指的是宋朝因加强皇权过分削弱相权而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
)
返回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加强,意在考查 学生基础知识识记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西汉通过“ 推恩令”等措施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A错误; 北魏以邻长、里长、党长并称三长,三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 度,不能分割丞相的行政权,B项错误;宋朝为削弱宰相的权
返回
[学会分析]
问 题 (1)材料1中内阁的职权和前代宰相有何区别 设 (2)据材料2概括清代军机处的特点 计
返回
(1)材料1指出了内阁与前代宰相的不同。①划线部分“儒 获取 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反映了内阁以侍从咨询为主,无决 策权,对皇权不能构成制约 (2)材料2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②划线部分“军机大臣只
德行为标准;②划线部分反映了晋代九品中正制
重家世门第;③划线部分反映了隋唐科举制重才 学考试
历史 结论
选官标准从世袭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 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封建国家大一统局面,促
进封建经济发展
返回
返回
[研一题] [例1] (北京高考)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
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权的独尊。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
返回
[走出误区]
三省六部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相似,都体现了
分权,但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
的三权分立是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目的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