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国音乐研究的新突破点——无锡鸿山越墓的发掘

合集下载

超星学习通文物精品与中华文明(清华大学)章节答案

超星学习通文物精品与中华文明(清华大学)章节答案

超星学习通文物精品与中华文明(清华大学)章节答案中国古代的音阶之争1【单选题】文献中记载,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宫商角徵羽,“角”对应的是()。

A、拉B、来C、哆D、咪正确答案:D2【单选题】虽然全世界各民族的乐器风格各异,但都遵循()。

A、十二声音阶B、七声音阶C、六声音阶D、八声音阶正确答案:B3【判断题】据记载,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乐器。

()正确答案:√4【判断题】据记载,笙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特有乐器。

()正确答案:×5【判断题】据记载,尧舜时代中国已经有专门负责掌管音乐的官员。

()正确答案:√陶埙与编钟1【单选题】据记载,曾侯乙墓出土的瑟有()根弦。

A、25根B、20根C、15根D、30根正确答案:A2【单选题】编钟中比较小、薄,属于高音,摆在架子最高层的是()。

A、甬钟B、铜钟C、镈钟D、钮钟正确答案:D3【单选题】文献中记载,河南殷墟出土的陶埙是()音。

A、十一个半B、七声C、四声D、十二个半正确答案:A4【判断题】据记载,甘肃火烧沟出土的三孔陶鱼是属于五声音阶。

()正确答案:×贾湖骨笛1【单选题】()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吹奏乐器。

A、殷墟陶陨B、箫C、笙D、贾湖骨笛正确答案:D2【单选题】据记载,出土的贾湖骨笛在同一侧面共钻有()个孔。

A、七B、六C、五D、八正确答案:A3【判断题】据记载,现在河南的地方音乐中四声音阶和五声音阶已消失。

()正确答案:×4【判断题】据记载,出土的贾湖骨笛上所有孔的误差都小于五个音分。

()正确答案:√中国古代的音阶特点1【单选题】由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的《东方红》是属于()民歌。

A、河南B、四川C、山西D、陕西正确答案:D2【单选题】据记载,中国唐代时期的音乐是()音阶。

A、五声B、七声C、八声D、四声正确答案:A3【判断题】据记载,《二泉映月》分低音部和高音部,相当于周易中的阴阳。

()正确答案:√4【判断题】据记载,笛子上孔跟孔之间的长度跟音高是无关的。

鸿山遗址博物馆介绍

鸿山遗址博物馆介绍

鸿山遗址博物馆介绍
鸿山遗址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鸿山村,西邻常熟市区,距市中心约2公里。

遗址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开阔,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

经考古发掘,共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200多座,其中两座
大型墓葬中各出土一件铜钺和铜刀。

这里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长江下游地区产生了许多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明。

2003年10月,鸿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鸿山遗址博物馆为常熟市博物馆的分馆,于2003年10月
建成开放,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该馆建筑外形采用传统江南民居风格,整体造型流畅、简洁、优美。

馆内设有文物陈列室、临时展厅和办公用房等。

文物陈列室主要展示鸿山遗址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和原始瓷器等文物。

临时展厅主要介绍鸿山遗址出土的重要文物。

办公用房主要用于展示常熟市文物管理所和常熟市博物馆的业务工作和文物保护技术工作。

鸿山遗址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常熟市历史文化遗产。

—— 1 —1 —。

无锡博物馆感想范文

无锡博物馆感想范文

无锡博物馆感想范文感觉无锡博物馆真的很好很强大。

自己也很自豪。

无锡有好多好东西!4d电影效果也就那样。

喷点水。

椅子动动。

价格贵了点了。

挺惊叹它的外观的,尤其是晚上的时候。

灯光一打,那金灿灿的光线更是能闪耀你的双眼灯光和特别的形状的结合,走在它的旁边,是冲击与惊讶。

惊讶于它的创意惊讶于它的选材不管内容如何,印象已经不可磨灭。

外面金碧辉煌,阳光一照直晃眼睛大厅的感觉蛮好的,有个大液晶屏幕,还有小的导游板,椅子很多,甚至还有沙发,服务设施满齐全的。

坐在里面蹭空调躲阳光躲雨等人一级棒啊。

从二楼开始明显感觉到空间压抑了,总觉得空气不好,闲着无聊研究了一下,原来是这房子没窗户的,层高又太低,高度比民居高不了多少,空气流通很有问题,再加上很多展品都是泥塑加油漆颜料,味道很重啊。

里面解说员的素质的确是比较高,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跟随解说员的解说,一一参观了众多展厅,分别有*无锡泥人*无锡的历史沿革*诸多出土文物*无锡的文化,艺术*无锡的近代工业*紫砂制作*泥人制作展厅等等虽然自己并非专业人士,通过解说能消化的也就只是一二但是作为一个无锡市民,绝对有必要多多了解无锡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那博物院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和载体从多媒体和高科技的制作中,再现了无锡的历史从众多的文物中,体会过去无锡人的辉煌从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中,感受艺术家们为无锡所做出的贡献足以让我们惊叹和折服我们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参观博物院让自己和这个城市融合在一起~无锡博物院是集博物馆,科技馆,革命陈列馆三馆为一体的~占地面积似乎是6.9万平方,,图书馆在它旁边显得很渺小~大厅就有2500平方,真正展出的是右半边,感觉这么大的地方,并没有全部利用,难道那些都是办公区?或者是员工活动区?管理挺严格,我就一单肩包,还要在检测仪上走一遍~一进展区就是大型的无锡的城徽~梅花形状里一个展翅的凤凰,那个就是以鸿山遗址出土的“玉飞凤”为样的,后面就是惠山老街的模型,然后就是真正的入口,门口写禁止摄影,并没有说禁止拍照啊,HOHO~大胆的拿出相机~一楼到四楼,从殷朝泰伯时期,渐渐到了民国,由名族工商业到教育业,我看到了无锡从当初的一片荒凉到现在超大城市的发展历程;由泥塑雅韵,到紫玉金砂,泥人和紫砂的发展,都少不了一代代大师的传承和创新;由农村经济的陈翰笙,物理的周培源,到最近的中信荣毅仁,汉字激光照排王选,因为有这些在各领域绽放异彩的无锡人,使得无锡的闻名并不是光靠腾飞的经济~由钱裕古墓出土的文物,想到了鸿山遗址,没想到鸿山遗址是另一个博物馆~总是觉得无锡的历史底蕴不深厚,不像南京,苏州~鸿山遗址给无锡的历史加上了足够分量的砝码~有机会要再去鸿山看看~但似乎不能拍照~2017年参加首都博物馆作文400字学校组织我们参观首都博物馆,一路上我都兴奋不已。

2023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真题

2023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真题

2023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真题202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一、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下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其主要理论观点对应正确的有:①《资本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②《共产党宣言》——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③《德意志意识形态》——解释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后的生态危机④《费尔巴哈提纲》——提出了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A、1项B、2项C、3项D、4项2.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下列对我国相关制度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党的领导制度——根本领导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D、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基本指导制度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

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

”下列选项与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C、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4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国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已具备的综合优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是全世界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第一大国B、中国是全世界商品消费、外资流入第一大国C、中国是全世界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D、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近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杂志社等共同主办的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正式揭晓。

自1990年以来,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5届,产生了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推进了考古学科的发展、考古知识的普及和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1、广东广州大学城南汉二陵时代:五代十国发掘单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领队:冯永驱简介:2003年2月,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决定兴建广州地区高校新校区(广州大学城),选址广州市蕃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

3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岛上文物进行全面调查。

2003年6月;2004年10月,对施工范围发现文物的地点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发掘。

分别在小谷围岛西部的北亭村的青岗和大香山发现2座南汉时期的砖室大墓,经发掘考证,为南汉的德陵和康陵。

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于岭南的一个独立王朝,前后经历了55年的时间,其疆域最大时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湖南、贵州、云南的一部分,是岭南地区继南越国之后的第二个地方政权。

此次发现的南汉德陵和康陵,是南汉考古的重要收获。

经发掘,德陵虽未发现陵园建制,且墓室被盗,但墓道中出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广州第一次发现如此众多的五代瓷器,属官窑制品无疑。

其胎质坚硬,釉色青中闪灰,晶莹透亮,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为研究五代十国陶瓷器提供了实物资料。

康陵哀册文碑的发现,不仅明确了墓主人的身份和下葬年代,还更正了《蕃禺县志》等文献史志对德陵和康陵的错误记述,解决了历史悬案。

康陵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这一时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园,围垣四隅双角闕和陵前设廊式建筑的建制也与历代陵寝制度有所不同。

将为研究我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提供新的材料。

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河北易县北福地史前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发掘单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发掘领队:段宏振简介:易县北福地遗址发现于1985年,是河北最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对研究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

语文ⅲ苏版第二专项版块二(五人墓碑记)优化方案练习资料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语文ⅲ苏版第二专项版块二(五人墓碑记)优化方案练习资料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不足:①作者所主张旳“义”,是站在反阉斗争 旳立场上,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旳利益,与我们目前 所提倡旳更为高尚旳“正义”不可相提并论。②作者 看不到明王朝衰颓覆亡旳趋势,寄希望于“待圣人 之出”以挽狂澜,这是不切实际旳幻想。③作者推 崇五义士旳义举,但也流露出对他们“生于编 伍”“素不闻诗书之训”“人皆得以隶使之”旳轻视态 度,这种等级门第观念,体现了封建士大夫知识分 子旳思想局限,也是那个时代使然。
4.文章结尾落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 于社稷也”,与全文中心是否一致?试作阐明。
点拨:本文中心是歌颂五人“激于义而死”旳精神 和群众斗争旳巨大力量,批判甘心依附阉党旳官僚士 大夫旳卑鄙行径。全文由五人旳死生意义推及多种人 旳死生意义,由五人旳“有重于社稷”,推及匹夫对国 家应尽旳责任。所以,“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 于社稷也”这句话,既扣住了文章题旨,阐明作碑记旳 目旳,也扣紧中心,写出了全文旳结论。它与全文中 心是完全一致旳。
课堂名师点拨
细节琢磨
1.《五人墓碑记》开篇即用“五人者,盖当蓼洲周 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点明五义士死难旳原 因,这么开头有什么好处?
点拨:第一,记“五人墓碑”而用五人死难旳原因 引出,有领起全篇旳作用。第二,点明五人死难是“激 于义”,“义”字统领全篇,下文记叙五个抗暴
献身旳义士,抒发感情,议论五人死难旳意义, 都是围绕“义”字展开旳。
(5)忠义暴.于朝廷(“暴”通“曝”,显露)
5.古今异义 (1)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古义:神情;今义: 意志和气概) (2)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古义:脸色;今义:指 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3)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古义:党羽; 今义: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4)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指头 颅,借指生命;今义: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吴文化与无锡

吴文化与无锡

吴文化与无锡展开全文吴文化起源于无锡。

吴文化又跳出了无锡,成为吴地区域性文化,涵盖古今的统称。

按照历史发展进程,有着不同的地理内涵和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具有不同的名称,起着不同的作用。

一、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吴文化的开创源自“江南始祖”吴泰伯及其弟仲雍。

泰伯与弟仲雍为让王位离开岐山,到吴山,最后来到长江以南、太湖之滨的无锡梅里,立国“勾吴”。

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技术,使黄河流域文明与梅里土著文化相融合,推进了本地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勾吴文化”。

以后历经越、楚、齐、鲁等国频繁的交战、兼并过程,通过相互交融、整合,走向完善,形成了具有兼容并蓄的特性,又具有包孕吴越的本质。

这种文化的整合,历经春秋、战国,直到六朝前期才真正完成,中华的文化中心开始南移。

无锡是吴文化发祥地。

有关内容《江南始祖吴泰伯》一文已叙述,这里从略了。

二、什么是吴文化?(一)吴文化的含义1、吴文化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吴文化,只指先秦吴国的考古文化,即从商末泰伯建“勾吴”到公元前473年夫差的吴国被越国勾践所灭,时间延续约650年。

泰伯奔吴至梅里(今无锡梅村一带),建立的勾吴国延续到春秋时期,被习惯地称为吴国。

后世人就以“吴”字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或简称,也作为这一地区的文化符号。

“吴”是一个会意字,由“矢”和“口”两个构件组成。

大约到东汉以后,汉字规范化,“矢”部开始改成“天”。

“吴”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成:“吴,大言也。

从矢,口。

”“口”表示呼喊、喊叫,“矢”系一个人在奔跑时不时回头反顾。

这就是早先居住在山西、陕西一带狩猎者——吴人的原始意义。

上古“吴”字,是后世“吴”、“虞”两字的原始文字。

狩猎者为诱捕猎物,往往身披兽皮,或以兽皮为衣,吴字上也加上“虍”字头作“虞”,故先秦以前,吴、虞两字相通,《集韵》释:“虞,古作‘吴’”,因此,吴人也可称‘虞人’”。

至今在山西、陕西一带还留下许多以“吴”或“虞”命名的地名,如虞城、吴山等等。

范蠡墓惊现无锡鸿山

范蠡墓惊现无锡鸿山

范蠡墓惊现无锡鸿山范蠡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谋士,他制订、实施“九术“谋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成功帮助越王勾践灭强吴、兴弱越,并成就勾践开启一代霸业。

功成之后,他又凭着超越的识人之明,果断离开“长颈鸟喙”、忌讳功高震主的勾践,变名易姓逃赴齐国,开始从商生涯,并积聚万贯家资,成为天下首富。

他因提出“农末俱利”的经济思想以及从商所创造的传奇,而被后人尊奉为“商贾之祖”,冠以“商圣”之荣。

关于范蠡传奇的一生,史学家司马迁这样记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司马迁所说的“三迁”分别是:一迁,由楚迁越,范蠡出生于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二迁,由越迁齐(逃避越王残害);三迁,由齐迁陶(山东肥城,古名“陶”)。

信史对历史人物记载的寥寥数语,只是一种抽丝剥茧的高度概括,并不能令今人完整并充分地领略与了解来龙去脉,虽然有众多野史杂稗加以补益,但情节出入扑朔迷离,并大都充满了传说与仙家的味道,留给了今人无数的谜团和想像,反而引发世人更多的猎奇。

比如,人们关于范蠡墓的追问。

至今为止,全国范围内共出现五个范蠡墓,分别是湖南华容范蠡墓;湖北石首范蠡墓;山东肥城范蠡墓;山东定陶县范蠡墓和安徽涡阳范蠡墓,其中湖南华容范蠡墓在业界的呼声和认同度最高。

实际上,上述的五个地方都提出了“此墓就是范蠡墓”的充分依据,引史立论,以物、迹佐证,似乎言之凿凿,让人不得不相信。

然而一个人是不可能同时拥有五个安寝之地的,真身只有一个,或在五个其内,又或另有他处。

观察上述地区给出的依据,无非有这几大类,一是地方志为据;二是以信史为据;三是以当地历史遗迹、传说、文人墨迹为据。

仔细研究,其实还是有诸多可推敲之处。

如地方志,我们知道,地方志并不如信史那般治史严谨,地方色彩强烈;如信史,虽然可信度较高,但上述给出的证据只是依靠信史一鳞半爪的记录,里面仍有较多臆测的成份。

城与墙(十七)阖闾城遗址

城与墙(十七)阖闾城遗址

城与墙(十七)阖闾城遗址阖闾城遗址阖闾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和无锡市滨湖区,被认为是中国历代所争议的春秋时期吴国都城——阖闾城。

历史阖闾城为吴王阖闾听取伍子胥建议所建之吴国都城。

阖闾城的建设是吴国霸业基础,然而阖闾故城所在向来是史界未解之谜。

1959年,无锡西郊与武进交界处的胡埭闾江一带被认为是阖闾小城遗址所在,但未及考古。

2004年,因当地农民挖沟,发现了一批史前及春秋时代文物,旋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于2007年起对阖闾城遗址勘探复查,确认了阖闾大小二城,即大城位于今常州市武进区雪堰桥镇、小城则在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

2013年,阖闾城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2月,在无锡胡埭部分的遗址上,建成阖闾城遗址博物馆。

阖闾古城遗迹的全面出土,不仅成为第一个有论断的春秋吴国都城,更与鸿山贵族墓、木渎古城遗址等吴地考古发相结合,或将给整个吴地传统历史认知带来改变。

阖闾城争议吴国之历史,在史料上寿梦之前除《史记》所记的吴太伯世家外,基本属于空白。

据《史记·正义》云,吴太伯居于梅里(韦昭的注释称在无锡市梅里,其19世孙寿梦仍居住于此,国号句吴,至其子诸樊时南徙,又到至21代孙阖闾时,命伍子胥筑阖闾都城,即今苏州,另外也有记载是阖闾由锡徙苏的,但据最新考古发现,阖闾城已在无锡和常州边界找到了遗址。

关于阖闾城的记载,则最早出自汉代赵烨所著之《吴越春秋》,其详细记载了营建阖闾大城的经过,谓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大城”。

同一时期的越绝书也有相关记载,并谓此时乃吴国大霸之时。

但是关于阖闾城的具体位址,历史上向有不同说辞,有记载为在今上海一带的,也有说无锡闾江为阖闾小城、大城在常州阳湖,或无锡为阖闾小城、苏州为阖闾大城。

不过诸多史地载籍,仍是如《史记·正义》一般,谓苏州曾称阖闾城,如乐史的《太平寰宇记》、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范成大的《吴郡志》、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几已为普及。

说“缶”

说“缶”

说“缶”作者:王妍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6期摘要:历史文献中一直有缶作为乐器使用的历史,但在考古发掘中却一直未见实物,无锡鸿山越墓出土的三件青瓷缶揭开了乐器否神秘的面纱。

文章以鸿山青瓷缶为研究基点,结合历史文献,对缶的基本信息,使用方法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青瓷缶;乐器缶2003年3月至2005年6月,由南京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的考古队,在鸿山开发区范围内进行考古发掘,其中共发掘了战国时期的越国贵族墓7座。

在乐器龛中发现了三件三组缶,这是缶首次作为乐器被发现,意义重大。

自此,缶作为一种乐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1 缶的分类1.1 盛酒或水的器物《三国志·吴书》卷五一:“促具罂缶数百口澄水。

”《易·坎》:“樽酒簋贰用缶。

”这里所说的缶即为盛酒或者水的器物。

进入青铜时代以后,自铭为“缶”的器物层出不穷。

著名的传世缶有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栾书缶”,因其铭文中即有“以作铸缶,以祭我皇祖孝”字样,其缶的名实可以得到确定。

湖北省也曾出土过一件青铜铸制的“中子宾缶”,因其自铭而为确定无疑的缶。

这些缶的造型都相似,即鼓腹、高领、敛口、平底。

这种器类即是用于盛酒或水的器物的缶。

1.2 乐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可见,缶在古时也是作为乐器使用的。

陈旸《乐书》卷一百十五:“土音缶立秋之音也。

古者盎谓之缶。

”《急就篇》卷三:“甀、缶、盆、盎、甕、罃、壶。

”颜师古注:“缶、盆、盎,一类耳。

缶即盆也。

”王应麟补注:“即今瓦盆”由古文献可知,作为乐器的缶是一种类似于盆的器物。

陈旸《乐书》卷一百十五在介绍古缶时亦有配图,古缶确实与盆类似。

且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三件青瓷缶也可印证。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乐器缶是一种类似于盆,敛底而宽上的器物。

2 鸿山缶的定名关于无锡鸿山越墓青瓷缶的定名问题。

王子初先生与张敏先生有所讨论。

中国音乐考古的十大发现

中国音乐考古的十大发现

中国音乐考古的十大发现中国音乐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文明演进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深入,中国音乐考古学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中国音乐考古的十大发现,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和影响。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乐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中国音乐文明的萌芽时期。

在这个时期,考古学家们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骨笛、埙等原始乐器,这些乐器标志着中国音乐文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商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商周时期是中国音乐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青铜乐器、石磬、鼓等,这些乐器共同构成了商周时期独特的音乐文化。

其中,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更是被誉为中国音乐考古的里程碑之作。

秦汉时期的乐舞秦汉时期是中国音乐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乐器和舞俑,这些文物为我们了解秦汉时期的乐舞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其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琴和瑟等乐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琴曲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朝时期的音乐文物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南北对峙的时期,也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佛教音乐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佛教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其中,山西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出土的乐舞俑和铜钹等乐器,为我们了解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隋唐时期的音乐文物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乐器、乐谱和墓葬壁画等,这些文物为我们了解隋唐时期的音乐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其中,西安唐墓出土的琵琶、筝等乐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琵琶和筝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宋元时期的音乐文物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也是音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乐器、乐谱和砖雕等,这些文物为我们了解宋元时期的音乐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春秋晚期前后吴越音乐文化来源考索

春秋晚期前后吴越音乐文化来源考索

□马国伟春秋晚期前后吴越音乐文化来源考索摘 要: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是吴越二国兴盛争霸时期,这个时期吴越音乐文化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目前出土资料来看,者减钟是春秋中晚期寿梦称王时,吴国向中原音乐文化学习的成果,这个时期邾鲁文化对吴越音乐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

江苏丹徒北山顶墓和邳州九女墩墓葬与出土乐器,均反映出徐舒文化对吴越音乐文化的影响。

楚国与吴越纠葛不断,吴越音乐文化受楚文化浸淫颇深,尤其战国初期,越国音乐文化受到楚文化的深刻影响。

从春秋中晚期开始,邾鲁文化、徐舒文化、楚文化等分别在不同阶段中成为吴越音乐文化学习和实践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春秋晚期;吴越;音乐文化;邾鲁;徐舒;楚;编钟吴越文化的形成与吴越国家成长和民族兴盛的过程相伴随,这在历史文献中可见一斑。

吴越音乐文化的考察受到文献资料匮乏的现实阈限难于知晓,也与近百年音乐史研究难于突破传统方法之屏障有关。

近几十年,吴越墓葬出土材料不断增多,与吴越文化相关的音乐考古资料也逐日丰富,为吴越音乐研究带来了契机。

从目前出土材料观察,春秋中晚期是吴越音乐文化迅速发展和交流密切的阶段。

乾隆二十六年(1961),江西临江县出土者减钟一套,是吴国与邾鲁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者减钟器型敦厚浑实,器身纹饰精细,舞部、篆部为蟠龙纹,甬部饰三角纹、蟠龙纹,旋部蝉纹突出,斡部饰云纹,这种形制和纹饰风格的甬钟在吴越地区较少出现,与上海博物馆藏邾公牼钟在器体、甬部、斡部、枚部形制以及部分纹饰都非常相似。

邾公牼钟为邾宣公曹牼铸造,在位年代在公元前572年至公元前556年,是邾鲁文化的产物。

者减钟即是吴国学习邾鲁文化的实践成果之一,也是中原音乐文化通过齐鲁向吴越输入的途径之一。

者减钟时代与邾公牼钟时代相隔不远,其时正是吴王寿梦执政时期,也是文献明确记载吴国称王的时期。

去齐卒,子寿梦立。

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①寿梦元年,朝周,适楚,观诸侯礼乐。

鲁成公会于钟离,审问周公礼乐,成公悉为陈前王之礼乐,因为咏歌三代之风。

春秋战国贵族墓葬群--鸿山越墓

春秋战国贵族墓葬群--鸿山越墓

春秋战国贵族墓葬群--鸿山越墓
鸿山墓群是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珍贵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在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东部,北依太伯渎,南靠九曲河,东接漕湖与苏州相望。

鸿山墓群实际为春秋战国时期吴越贵族的墓葬群。

在鸿山遗址约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大型土台、土墩约118余座。

其考古发掘成果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鸿山墓群实际为春秋战国时期吴越贵族的墓葬群。

首次完整地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葬在同一墓地的埋葬规律,并将墓葬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代表了越国贵族的5个等级;7座墓葬共出土2000件随葬品。

其中丘承墩一座长57米的“中”字形特大型越国贵族墓葬,是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墓的越国第二大墓,分为墓道、主室、后室3部分,主室还用木板隔成南北侧室。

该墓共随葬各类器物1100余件,大多为精美绝伦的成组成套的青瓷礼器、乐器和玉器,展示了迄今为止江浙一带所发现的最高等级的越国随葬品的风采。

500余件青瓷和硬陶乐器堪称庞大的地下乐器库,既有中原式甬钟、磬,也有越式的淳于、丁宁、铎、铃形器,还有以往从未确认的缶,乐器的数量和品类可与曾侯乙墓相媲美;玉器中既有葬玉、剑饰,亦有佩玉,而成双成对的“五璜佩”,当为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等级的配饰;尤其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玻璃釉盘蛇玲珑球形器,是研究玻璃起源与中外文化交流的难得材料。

鸿山贵族墓地的时代为战国早期,即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出土文物丰富,等级差别明显,是继印山大墓之后越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对越文化及越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6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歌主要产生于哪里

吴歌主要产生于哪里

吴歌主要产生于哪里吴歌是一种流传于中国古代的音乐形式,它与其他的曲调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具有独特的地区特色。

吴歌主要产生于中国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尤其是在苏南一带流传最广。

本文将从历史、地理和文化三个方面,介绍吴歌主要产生于哪里。

首先,吴歌的产生与中国历史的长河密不可分。

据史书记载,吴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当时,吴越各国相继建立,苏州、绍兴等地成为吴越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这个时期,吴歌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吴歌以其独特的曲调和歌词,吸引了大量的民众,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吴歌在宋朝、元朝和明清等朝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其次,地理因素也是吴歌产生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地区毗邻东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土地肥沃、水系发达。

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人们创作和演唱吴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尤其是江南水乡的苏州和绍兴,其水文化和城市特色使得吴歌在这些地方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苏州的园林建筑和水乡风情,绍兴的鲁迅和沈从文等文学巨匠的产生,都为吴歌的兴盛提供了文化土壤和良好的宣传平台。

最后,文化因素也是吴歌主要产生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的因素之一。

苏南地区在古代是沿海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吸引了大批商人和文化人才。

吴歌作为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得到了这些商人和文化人才的关注和保护。

他们将自己的理念和情感融入到吴歌中,进一步丰富了吴歌的内涵和形式。

同时,吴歌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人们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向往和追思,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纽带。

综上所述,吴歌作为一种流传于中国古代的音乐形式,主要产生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

它的产生与中国历史的长河、地理环境和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吴歌不仅是苏南地区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和传承吴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和文化的发展历程,感受其中的美妙和珍贵。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发掘简报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发掘简报

Brief Excavation Report on Aristocratic Tombs of the Yue State, Hongshan Town of Wuxi City 作者: 无[1,2]
作者机构: [1]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2]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4-22页
主题词: 无锡市锡山区;发掘简报;贵族墓葬;越国;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管理委员会;南京博物院;开发区;战国时期
摘要:鸿山越国贵族墓地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鸿山镇东部,以望虞河为界,与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毗邻。

东南距苏州市区约20公里,西北距无锡市区约20公里。

该地区现保存着大小土墩近百座,分布在东西6公里、南北4公里的地域内(图一)。

由于鸿山开发区的建设,需对开发区内的墓葬和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3年3月~2005年6月,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的考古队,在鸿山开发区范围内进行考古发掘,其中发掘了战国时期的越国贵族墓葬7座,按土墩的分布由南向北依次编号为
DⅠ(老虎墩)、DⅡ(老坟墩)、DⅢ(曹家坟)、DⅣ(邹家墩)、DⅣ(杜家坟)、DⅥ历家坟)、DⅦ(丘承墩);。

越国的镇与建鼓座

越国的镇与建鼓座

越国的镇与建鼓座打开文本图片集近十余年来,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越文化遗存的出土资料,以浙江绍兴印山越王陵与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最为重要,不仅填补了春秋战国时期越文化考古资料的空白,对越国贵族的埋藏制度、等级制度、中国音乐史、越国礼乐制度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两处墓地出土“镇”与“建鼓座”的有关问题,一发掘于1996年至1998年的春秋末期印山越王陵,共出土玉镇19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印山越王陵》,文物出版社,2021年3月版),这是反映先秦时期人们生活起居的重要实物资料,不仅直观展示了镇的功用,而且解决了一些战国墓中出土青铜“半球形器”的用途、定名问题。

印山越王陵所出的玉镇(图一),整体似半球形,实心,顶面呈弧形隆起,弧顶的中心有一个扁圆形小钮,器体一周有八条纵向的折棱,平底,底面也为等边的八边形。

高7.5厘米。

通体阴刻精细的勾连卷云纹,表面经过打磨抛光。

在质料、形制、纹饰上大体一致,但玉质较差,颜色呈白色,夹有灰黑色。

18件出土于墓室内,一件发现于盗洞扰土中。

18件出土于墓室内的玉镇,无规律分布,应是盗墓者蓄意翻动扰乱所致。

但中室底面上发现了两处竹席或竹编痕迹,其中东北角一处竹编痕迹上压有两件玉镇,还发现了几件较小的玉饰品;另一处在独木棺的北侧底面上,有一大片细密的竹席,竹席上有一堆细小的玉管等。

以上迹象表明,当时在中室底面上局部垫有竹制编织物,而发现的玉镇则用于镇席。

《楚辞·九歌·东皇太-》有“瑶席兮玉镇”辞句,东汉王逸注“以白玉镇坐席也”。

印山越王陵出土的镇,用实物为《楚辞》作了形象的注解。

湖北荆州天星观二号战国楚墓东室出土4件半球形铜镇(图二)。

外壁为青铜质,内部为铅质,圆顶上设置便于拎提移动的环钮衔环其中一件的器身装饰了16只凤鸟,作展翅欲飞状,纹饰均为阴线构成。

高5.3厘米。

此墓室亦出土一件人字纹席,折叠成长方盒状。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荆州天星观二号楚墓》,第98页,文物出版社,2021年版)镇与席同出一室,说明两者为同一套用具。

先秦吴越音乐研究的历史桎梏与现实契机

先秦吴越音乐研究的历史桎梏与现实契机

作者: 马国伟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音乐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出版物刊名: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88-98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2期
主题词: 先秦;吴越音乐;乐器;考古;鸿山越墓
摘要:先秦吴越音乐研究受到“中原史”文献观念影响,史料寥若晨星,加上以文献考据为途径的研究方法力所不及,导致吴越音乐研究受到很大束缚。

从宋清金石学开始,吴越相关音乐资料不断积累,直至20世纪考古学科发展成熟以及当代吴越考古成果不断涌现,吴越音乐研究终于摆脱文献桎梏,逐渐探索出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近几十年,吴越音乐研究得益于吴越文化和考古研究绘事后素,从音乐考古材料中逐渐发掘出一些新的吴越音乐文化面貌,尤其是2003年~2005年无锡鸿山越墓400余件乐器出土,更为深入研究越国宫廷音乐面貌和越国礼乐制度提供了契机,先秦吴越音乐研究日臻成熟。

追寻历史的轨迹600字作文

追寻历史的轨迹600字作文

追寻历史的轨迹600字作文追寻历史的轨迹600字作文历史是什么?对我们来说,历史是逝去的古老而又漫长的岁月。

历史是那么深奥,又是那么遥远。

历史的轨迹并非笔直向前发展,也有弯曲循环往复,有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湮没。

为了更好地追寻逝去的历史,了解吴地文化,我们在无锡教育网的组织下来到中华赏石园与鸿山遗址博物馆参观。

吴地江南,太湖之滨,自古以来就是石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繁荣地。

走进赏石园大门,气势恢宏的大厅内那一架巨大的“炳灵大夏巨龙”的骨架模型吸引了我。

巨龙全长28米左右,光颈部长度就达12.5米,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恐龙。

这恐龙的化石形成的年代早在白垩纪,距今已有1.1亿年呢!听了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不由得发出阵阵惊叹。

踏着阶梯往上走,一块巧夺天工的.石头展现在我们眼前。

它蹲坐在精致的雕盘上,棕色的背景中,有橘色的图案镶嵌其中。

最上面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圆形,那么圆,那么红,就像一轮初升的太阳。

我真不敢相信它竟然是天然形成的!下面那云雾飘渺的橘色图案不正是美丽的晚霞吗?它叫“日出东方”,真是名副其实。

来到楼上,我们观赏了更多更美的化石与天然石。

有蠢蠢欲动的恐龙蛋,有晶莹剔透的水晶,有价值不菲的辉锑矿……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闪闪发光、色泽鲜艳的水晶。

谁都不会想到,把一块巨大的不起眼的石头切开,里面却有着如此美丽的石头。

那一闪一闪的光晕不停地在我的面前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更何况它拥有华贵的紫色!它们就像千朵万朵开得正盛的蝴蝶兰,密密地聚集在一起,永远也数不清,令人叹为观止。

赏石园中每一块石头都是那么奇特,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

啊!这些石头不也是历史冲刷、积淀留下的痕迹吗?有心的人,研究它的形成,倾听它诉说的故事,就能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一个个业已湮没的印记,发现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欣赏完记录着历史痕迹的千万种奇石,我们又来到鸿山遗址博物馆参观。

远观鸿山遗址博物馆,它造型十分独特,泥墙、草顶、坡面,据说它的平面图就像一把弓箭,象征着“吴越争霸”的那段历史。

原始歌谣

原始歌谣

原始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古“肉”字,指禽兽)。

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首原始歌谣,后人名为《弹歌》。

《吴越春秋》卷九载录这首《弹歌》时说,越王勾践谋划灭亡吴国,辅佐他的楚人范蠡向他推荐楚地的神射手陈音,他于是问陈音善射之道是怎样产生的。

陈音回答,听说“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于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接着便唱了《弹歌》。

“弹起于古之孝子”的说法,可能是春秋战国时代人根据当时人们的孝道观念而作的臆测。

从《弹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它显然是一首描述狩猎过程的原始猎歌,产生的时代可能不会晚于母系氏族社会后期。

因为“弓生于弹”,弓箭早在母系氏族里就已被发明了,用弹丸狩猎大概始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

它出自楚人陈音的口中,说明它一直是先秦时期长江中游广泛流传的歌谣,而且或许就是产生于长江中游的原始猎歌。

长江中游母系氏族社会后期遗址里已经可见大量的石制箭簇。

它由楚人陈音对越王唱出,说明它至晚在春秋时期流传到了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

《弹歌》可以说是原始先民狩猎生活的直接观照,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原始先民截竹系竹以制作弹射工具、弹射土石以驱逐和猎取野兽的生产劳动的全过程。

它的结构,由四个动宾词组依次排列而成。

每个词组都好似一幅生产劳动的画面,按照生产劳动的顺序联接起来,文虽简约而内容丰富,词虽质朴而韵味深长。

它的节奏,全为二拍子节奏,也就是劳动过程中手脚自然运动的节奏,二拍子节奏虽然简单,却随人体运动而有着强弱变化、反复连接和起伏回应,是劳动的最基本节奏,也是诗歌的最基本节奏。

它以二字成诗句,以二拍子节奏成歌声,正是原始诗歌的古朴形式,显得自然明快、铿锵有力。

画面组接好像电影艺术的“蒙太奇”一样的《弹歌》,显然是回忆整个狩猎过程、再现全部劳动情景的咏叹歌谣,应当是用于原始先民出猎前后通常举行的一种祈祝性活动中伴舞歌唱。

原始先民在出猎前后往往要举行祈祝性活动,大唱“猎歌”并大跳“猎舞”,或者表达祈求能够大量猎取野兽的愿望,或者庆祝狩猎成功、表达满载而归的欢悦心情,这种载歌载舞,与原始先民的宗教巫术观念联系在一起,免不了有“击石拊石”的乐声伴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 鸿 山越 墓 已发 掘 的 7个 土墩 墓 包 括 了 除 最高 的越 王 等 级 之外 的 另 5个 等 级 。这 些 墓 的墓 主 较 难 推 定 ,最 大 的 邱 承 墩 应 是越 国 大夫 之 墓 。《 掘 报 告 》 认 为或 许 就 是 大 夫种 或 范蠡 之 墓 。 发 令 人 惊 喜 的是 ,这 次 发 掘 出土 了大 量 的 仿青 铜 乐 器 明 器 ( 下直 接 称 为 乐 器 ) 主 要 出土 于 邱 承 墩 、老 虎 以 。 墩 、万 家 坟 3 大 墓 ,如用 上 述 的六 级 分类 法 来 看 ,它 们 分属 第 二 、第 三 和 第 四等 级 。另 外 还 有 第 六 等 级 的老 座
探讨 。


关 于鸿 山越 墓
鸿 山越 墓 即 江 苏无 锡 、苏 州 两 市 交 界 处 的 无 锡 鸿 山 东 周 越 国 贵 族 土 墩 墓 群 。2 0 0 4年 4月 至 20 0 5年 6月 ,
南京博物 院考古研究所 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 的考古队对其 进行 了抢救 性发掘 。经过文物修 复和 资料整理 ,于 20 0 6年 8月完成发掘报告 的编写 ,并于 2 0 0 7年 由文物 出版社 出版 了 《 山越 墓发掘报告 》 鸿 。此
研 究。
关 键 词 :越 国音 乐研 究 ;鸿 山越 基 ;越 国 乐器 ;音 乐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7 8 (0 1 3— 04— 6 0 8— 39 2 1 )0 04 0
越国是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 霸主 国,但 由于其文献和考古资料 皆不丰富而使其文化面貌极不 清晰 ,音乐方面 更是知之甚少 。但近年江苏无锡鸿 山越国贵族墓葬群的发掘 ,对越 国音乐文化的研究将起到 突破性 的作用 ,近 四百件的乐器 ,虽 皆为明器 ,但 因其品种的丰富 ,资料的完整 ,以及墓葬群 内各墓 间等级对 比的存在 ,对越 国 音乐文化的多方 面研 究有 至关重 要 的作 用 ,本 文对 此墓乐 器 的基本 情况 作 了介 绍和研 究 ,并对 其 意义进 行
墓 地 还被 评 为 2 0 0 4年 全 国 十 大考 古 新 发 现 之一 。
发掘 的 7座土墩墓 ,大小不等 ,规格 一。墓 葬全为高出地面的土墩墓 ,多为长 圆、长方或 覆斗形 ,皆为 东西向安 置。在 《 山越墓发掘报告》第 二章 “ 鸿 三 相关 问题讨论 ” 中,编者们对本 次所发掘 的这些墓 葬的 国属、 年 代 、等级 以及 墓 主 等 方 面做 了推 断 。确定 了此 墓 为 越 国墓 ,并 且 是 越 王 句 践 所 在 的 “ 越 ” 于 ,分 析 认 为 这 批 墓葬年代 应在公元前 4 3年至公元前 4 8年左 右。从墓葬等级上看 ,如将越 国墓葬从 国王到贫 民分为 6个等级 , 7 6
坟墩有出土两件越 系圆钟 ( 原称 “ 铃” 。其 中邱承墩 总计 出土乐器 10件 ,老虎墩 已修复 和无法修 复 的乐 悬 ) 4
器记 l9件 ,万 家 坟共 l 1件 。 l 2
此 次 出 土乐 器 的最 大 特 点 是都 为仿 铜 制 品 ,或青 瓷 质 或 硬 陶 质 。显 然 这 些 乐 器 全 为 明 器 ,但 其 造 型 逼 真 且
研 究。
44 ・

朱 国 伟 :古越 国 音 乐研 究 的 新 突 破 点— — 无 锡 鸿 山越 墓 的发 掘
规 格 最 高 的邱 承 墩 内全 是 青 瓷 乐 器 ;万 家 坟 则 全 是 硬 陶 制 乐 器 ;老 虎 墩 则两 种兼 而有 之 。造 型及 装 饰 上 《 掘 发 报 告 》 描 述 “ 承 墩 乐 器 造 型 浑 厚 规 整 ” 而 万 家 坟 乐 器 敦 厚 、纹 饰 繁 缛 ” - 。这 个 描 述 基 本 符 合 出 土 乐 器 邱 ,“ - 情 况 ,老 虎 墩 “ 异 诡 秘 ” 怪 ,主要 由其 造 型 多 样 而 新 颖 所 致 。 出 土 乐 器 的 种 类 相 差 不 大 ,共 有 甬 钟 、铸 、磬 、 句 耀 、镩 于 、丁 宁 、鼓 座 、 “ 振铎 ” “ 铃 ” 、 悬 。纹 饰 总 体 上 也 比较 统 一 ,其 中 以 戳 印 的 “ ” 形 纹 、 “ ” 形 纹 C S
大致按真实大小仿制 ,也可能为按组合编制的 ,所 以对于越族音乐考古 的研究显得 弥足珍贵 。主要 的 3个 出土
乐器 的土墩墓级别各不相 同,相应地可 以发现其 出土乐器 的造型 和装饰 风格各异 ,从 制作材料 上看也有差别 ,
收 稿 日期 :2 1 0 1—0 2—2 8
作者简介 :朱 国伟 (9 4一) 18 ,男,浙江丽水人 ,文学硕士 ,现就职 于无锡 市 中国民族 音 乐博物馆 ,主要从 事音 乐考 古学
无 锡鸿 山越 墓 的发 掘
朱 国伟
( 中国民族 音 乐博物馆 ,江苏 无锡 24 3 ) 10 1
摘 要 :无 锡 鸿 山越 墓 出土 了 大量 精 美的 乐器 明 器 ,其 造 型 逼 真 、品 种 丰 富 、保 存 完好 ,对 于越 国的 贵 族 音 乐 生
活研 究无疑具有重 大意义。此墓出土乐器品种有 甬钟 、缚 、磬 、句耀、罅 于、钲 、越 系圆钟 、鼓座和缶等 ,总数 近四百件 。文章对这些乐器明器做 了概 览,并对其中一部分 乐器如缶、越 系圆钟 ( 悬铃 ) 、鼓座等 乐器做 了初 步
( 个 “ ” 形 纹 相 加 成 ) 显 得 尤 为 突 出 ,这 似 乎 与 越 人 蛇 图 腾 相 关 ,鼓 座 上 逼 真 的蛇 雕 更 能反 映 这 点 。 另 外 两 c
21 0 1年 第 3期
总 第 1 4期 2
星 海 音 乐 学 院 学 报
J OURN NGHAIC AL OF XI ONS RVA ORY OF MU I E T SC
No. 01 32 l S m u No. 2 14
古越 国音 乐研 究 的新 突 破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