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导论

合集下载

(1)艺术设计概论第一章

(1)艺术设计概论第一章

(1)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 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 1.设计的概念Design一词的根本语义是:通过行为而达到某种状态,形成某种计划,是一种思维过程和一定形式,图式的创造过程。

可分为古典,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15世纪前后,其定义是:以线条的手段来具体说明那些早在人的心中的构思,后经想象力使其成形,并可借助熟练的技巧使其现身的事物,即将艺术家在心中构思的作品现实化。

18世纪Design的词义仍限定在艺术范畴之内,解释是:艺术作品的线条形状在比例,动态和审美方面的协调。

在此意义上,Design与构成同义。

18世纪以后,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导致设计观念的变革,真正现代意义上设计的观念由此确立起来,Design的概念及其语义开始突破美术或纯艺术的范畴而趋于宽泛,作为动词的涵义有:(1)在头脑中的想象和计划(2)谋划(3)创造独特的功能等等。

作为名词的涵义有(1)针对某一目的在头脑中形成的计划(2)对将要进行的工作预先根据其特征作的模型(3)样式,纹饰等等。

1974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Design又有了更明确全面的解释:设计常指拟定计划的过程。

产品的设计首先指准备制成成品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美术中,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作过程。

Design语义的核心即所强调的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计划和方案之意。

不仅设计的范畴扩展到一切创造性的,为相关目的而进行的物质生产,如人造物的领域,也包括文学,艺术等的精神生产领域,甚至包括经济规划,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国家大政方针等诸方面的决策和方案等。

只要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计划,安排,布置,筹划,策划的都可以说是设计。

作为名词的Design,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方案。

而这些都可以作为本来的古典意义。

而新的限定是以美和有用性为目标的工业计划乃至设计是以大工业生产为前提的工业设计。

汉语中的设计最早是计谋的意思,在近现代计谋,算计等层面的含义已日益淡化,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导论——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与体制)【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导论——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与体制)【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章导论——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与体制)【第⼀章导论1.1 复习笔记⼀、公共事业的内涵和特征1.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1)公共(性)公共或公共性,是指在⼀定的社会或地区内,⼀种共同性⽽⾮私有性,⼀种共享性⽽⾮排他性,⼀种共同性⽽⾮差异性。

(2)公共需要与公共问题①公共需要公共需要,即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

公共需要与每个⼈的利益密切相关,但其中每个⼈⼜不能享受其消费独占权。

公共需要是⼀定社会中满⾜和保证公众基本⽣活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公共需要:a.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与安全秩序的公共需要,如国防、公安、外交等。

b.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共需要,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

c.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公共需要,如公众医疗保健、义务教育、公共交通、公共图书馆等。

d.建⽴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需要,如公共组织的扶贫、社会保险等。

e.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公共需要,如国有资产管理、保护环境、⾃然资源和⼈⽂资源等。

f.在⽣活⽔平进⼊发达状态后,公众对⼈权、⾃由等公民权利的公共需要。

②公共问题a.从量的⽅⾯看,公共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或影响所及,牵涉到⼀个地区⼤多数⼈的利益,影响了多数⼈或团体的活动,具有⼴泛性或者普遍性。

b.从质的⽅⾯看,公共问题与私⼈问题的区分不仅表现在关系到多数⼈还是少数⼈上,⽽是在本质上,公共性是公共问题的关键所在。

③公共问题与公共需要的区别公共需要是⼀定社会中绝⼤多数社会成员对客观事物共有的、具有共享性的需求,⽽公共问题则是共同的需要形成后,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主观的需求得不到满⾜⽽产⽣的主客观之间的⽭盾,是⼀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3)公共事务①公共事务的概念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具体⾔之,在⼀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是既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

学前教育学(1-4章)

学前教育学(1-4章)

第一章导论【填空,选择为主】1.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他的教育对象是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3-6、7岁)。

【名词解释】2.胎教方法:子宫对话,交流体语,给胎儿听音乐等。

【填空,选择】3.学前教育机构:胎儿学校(由医务部门管理),托儿所,幼儿园(针对3-6周岁儿童,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2名教养员,1名保育员),托幼园所(由工厂兴办),幼儿班(也称学前班),儿童福利院(也称儿童教养院,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SOS国际儿童村(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

儿童村内有若干个家庭,每个家庭有5-7名孤儿,1位妈妈组成。

妈妈大都是从当地女青年中招募,年龄在25-38岁之间,经过培训实习,与儿童村定下7年合同,履行教育职责),家庭教育(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

【填空】4.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名词解释】5.5.1柏拉图的《理想国》标志着学前教育公共思想的诞生。

5.2亚里士多德把学前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出生前的胎教,出生至5岁的婴幼儿教育和5-7岁的儿童教育。

5.3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科学教育学的开始,《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5.4法国的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学家,《爱弥儿》被称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5瑞士的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多德》,提出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

5.6德国的福禄培尔是幼儿教育之父。

《人的教育》。

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建了世界最早的一所幼儿园。

他提出来教育十分重要,学前教育要全面,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学前教育要注意游戏化,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恩物是------------5.7美国的杜威提出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的思想。

5.8意大利的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于1903年的罗马创办了“儿童之家”。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额B、对外贸易量C、对外贸易值D、对外贸易依存度2、在统计习惯上,国际贸易额是指)A、一国进出口额之和B、各国进出口额之和C、各国进口额之和D、各国出口额之和3、一批中国生产的服装经过新加坡商人转卖到美国,这种行为对于新加坡商人来说是)A、直接贸易B、间接出口C、转口贸易D、过境贸易4、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是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的,叫做)A、专门贸易B、自由结汇贸易C、易货贸易D、间接贸易5、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条件B、生产力发展水平C、资本国际化D、上层建筑6、目前发达国家间的劳动分工主要属于)分工A、垂直型B、水平型C、混合型D、以上都不对7、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是)A、国际生产价格B、国际价值C、国别价值D、国别价格二、多项选择题1、对国际贸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它是指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B、它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C、它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D、它是指各国间货物的交换活动E、它是指各国间服务的交换活动2、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A、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B、一国出口货物的去向C、一国产业结构状况D、第三产业发展水平E、一国进口货物的来源3、以货物和服务移动方向划分,国际贸易分为)A、出口贸易B、进口贸易C、过境贸易D、转口贸易E、水平贸易4、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B、工业制成品比重下降C、初级产品比重上升D、初级产品比重下降E、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成均衡比率发展5、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A、供求关系B、劳动生产率C、劳动强度D、垄断势力E、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6、世界“封闭市场”价格有)A、调拨价格B、垄断价格C、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价格D、国际商品协定价格E、交易所价格7、对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B、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C、国际贸易是联结国际分工的纽带D、国际贸易影响国际分工的进展速度E、国际贸易引导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8、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深化表现为)A、发达国家间的分工处于主要地位B、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C、从垂直分工逐步向水平分工过渡D、区域经济集团内的分工趋于加强E、发展中国家被日益日益在国际分工体系之外。

第一章 中医学 导论

第一章 中医学 导论

《伤寒杂病论》
东 汉 张 机 ( 仲 景 )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由于战乱 频繁,原书散失不全,经宋代林亿 等整理, 分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是优秀的古典医学名著,书中所载 方药(269首)至今广泛应用。 《伤寒杂病论》被称为证治准绳,方书之祖。
·
《伤寒论》
主要论述治疗外感热性病。 六经辨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 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四、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展望
(一)中医学的学科优势
1.综合性 2.实用性 3.诊疗手段的非损伤性及安全性 4.注重自身内因、重在调整状态
(二)中医药走向世界
宋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
(三)中医学的展望
1.中医理论——亟需重新认识及阐发 2.中医临床——众多优势有待发扬 3.拓展新领域——未来中医药学发展的更大空间
总之,人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医疗理性认识,经过反复验证,不断更新、创造和发展, 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医药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春秋战国、两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的萌芽和奠基阶段
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
1.形成的历史背景
古代自然科学的渗入
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 2.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四 大 经 典
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整体 观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是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观 察和探索人体与自然界关系所得出的认识,也是中医诊
疗疾病时所必备的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
病理、诊断治疗、防病、养生之中,并对现代环境科学, 认识和治疗身心疾病,以及解决天人对立的生态失衡,
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代医学的奠基者 ”。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2、选择3、机会成本4、生产可能性边界5、经济学6、经济人7、微观经济学8、宏观经济学9、静态分析10、比较分析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13、经济模型14、常量15、内生变量16、外生变量17、流量18、存量19、均衡分析20、边际分析21、比较静态分析22、动态分析23、案例分析二、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A.机会成本B.稀缺性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4.稀缺性问题().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知识点:“看不见的手”6.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7.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8.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知识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9.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

A.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有利B.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不利C.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D.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10.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的是()。

大学《批判与创意思考》章节模拟答案

大学《批判与创意思考》章节模拟答案

《批判与创意思考》章节模拟答案《批判与创意思考》第1章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1.思考是有目的的心理活动而且对于这种心理活动,当事人可以进行一些控制。

( )答案:√2.思考的关键是控制。

( )答案:√1.2 什么是思考?1.我们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问题,有的问题不需要思考,有的问题需要思考。

()答案:√2.思考就是针对特定问题想出好的解决办法。

()答案:√1.3 海绵与淘金:两种思考方式1.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哪种方式思考?()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A2.海绵式思考和淘金式思考哪一种是较为常见的思考方式是?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A3.以下哪种思考方式需要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B4.海绵式思考是被动接受作者观点与推理但不能评价,淘金式思考是主动发现最有意义的论点和观念并评价。

()A、正确B、错误答案:A1.4 思考的心理学基础(一)1.在思考过程中,以图像和心像进行思考的是?()A、左脑B、右脑答案:B2.在思考过程中,比较偏向直觉思考的是?()A、左脑B、右脑答案:B3.下面属于右脑功能的是()。

A、艺术B、阅读C、写作D、语言答案:A1.5 思考的心理学基础(二)1.赫曼的全脑模型中,逻辑型属于A象限。

答案:√2.赫曼的全脑模型中,C象限是纪律型。

答案:×3.MQ指的是德性商数。

()答案:√1.6 怎样提高创造力?1.日本创造学家进藤隆夫等人提出的创造力不包括()。

A、活力B、好奇心C、结力D、个性答案:B2.创造力中的智力因素不包括()。

A、创造意识B、一般智能C、特殊才能D、批判性思维3.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答案:√第2章第二章思考的历程2.1 思考的方法1.生物学家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分了类,并揭示了各类生物间的关系和联系,这属于什么过程?()A、具体化B、系统化C、分类化D、概括化答案:B2.演绎是什么样的推理方法?()A、从特殊到一般B、从一般到特殊答案:B3.在思考方法中,抽象是高级的分析,概括是高级的综合。

【第一章 — 导论:人格的科学研究

【第一章 — 导论:人格的科学研究

四、共同的目标,不同的途径
(一)三种取向的长处和局限性
表1
潜在长处
各种研究方法潜在的长处和局限性概要
潜在局限性
个案研究和临床研究
1.避免实验室的人为性 2.研究人—环境关系的全面复杂性 3.导向个体的深度研究 1.导致非系统观察 2.促使对资料的主观解释 3.变量间的关系纠缠不清
相关研究和问卷调查
(二)华生、赫尔和斯金纳
华生:
1.强调对外显行为的客观研究,反对使用内省法
和对内部事件(如梦)的研究。 2.心理学就是对刺激 — 反应联系的形成的研究。 赫尔:刺激 — 反应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
三、 人格的实验取向
(三)认知取向:


使用内部加工的概念;
重视对人而不是对动物的研究,有时还在自然环
(二)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人们具有的愿望和恐惧; 人们对过去的记忆以及人们对有关这些记忆的当时机能 的认识; 对童年时人际关系的记忆以及这些记忆怎样影响现在的 关系; 人们应对诸如焦虑、羞耻这些痛苦情感所进行的抗争; 人们向他人有时甚至向自己表露许多想法和感情的困难;
质疑:资料在哪儿? 不可重复
一、人格的临床取向
(三)默瑞:
精神分析 主题统觉测验 试图将临床和实验方法结合起来 二战时,参与选拔战略情报局人员的工作
一、人格的临床取向
(四)罗杰斯和凯利
罗杰斯:自我实现理论
1. 强调有机体向成长和自我实现运动 2. 理论核心是自我以及个体知觉和体验自我的方式
凯 利:个人构念理论
四、共同的目标,不同的途径
(二)多种取向并用:
即综合利用多种取向的不同方面
如: 艾森克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它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什么是政府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即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而提高另一部分人福利水平的目的。

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

即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什么是竞争失灵?竞争失灵指的是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状态,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什么是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什么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中西文化,第一章-导论文化概说

中西文化,第一章-导论文化概说

4.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定势,是 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于日常生活之中, 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行为模式。
你能列举一些具有地域和民族特 色的行为文化吗?
需要说明的是,文化的各个层次之间是一个 有机整体,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表 里,不能割裂。 只是为了考察文化提供不同的切入点, 才分层论析。
一个国家的制度,是文化,是价 值观的体现。反过来,某种制度又 巩固着某种价值观。制度规范虽各 具特色,但显然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体制改革,就是革掉落后的制度, 创造或引进先进的制度。
三、文化的层次和结构
关于文化的层次和结构,有以下几 种观点: (1)两分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
2.价值观是文化的的核心
价值观是判断孰是孰非,孰重孰轻 的标准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是文化的最高境界。 当今人类最高价值观:自由、平等、 正义;真、善、美。
价值观虽各具特色,但有先进落 后之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主要是 价值观的先进与落后。如自由与专制, 平等与特权,正义与邪恶,真与假, 善与恶,美与丑。
——中国文化:情感,虚文本位:中国文 化重情感,虚文,人与人关系以情感为 基础。 e.g.“交游称贷,视为当然,其偿也无 期,其质也无物,惟以感情为条 件.……社会经济,因以大乱。”
e.g.“亲养其子,复育其孙;以五递进,又各纳 妇,一门之内,人口近百矣;况夫累代同居,传 为佳话。虚文炫世,其害滋多!男妇群君,内多 诟谇;依赖成性,生产日微;貌为家庭和乐,实 则黑幕潜张,而生机日促耳。昆季之间,率为共 产,倘不相养,必为世讥。事畜之外,兼及昆季。 至简之家,恒有八口。一人之力,曷以肩兹因此 被养之昆季习为游惰,遗害於家庭及社会者亦不 少。” 中国表面上风俗淳厚,但实际上却造成人的依 赖性,减低生产力。

第一章导论简答题供应链是围绕核心...

第一章导论简答题供应链是围绕核心...

第一章导论简答题1.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工作流、信息流、物料流、资金流的协调与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通过协调供应链成员的业务流程,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物料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五个领域:需求、计划、物流、供应、回流。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

供应链管理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 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以信息共享为平台。

4.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做一个整体,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物流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过程。

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

③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之处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各自为政或者是简单的业务衔接。

④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去实现高水平的客户服务,而不是仅仅通过传统的业务合同实现企业之间的往来。

5.有效用户响应与快速用户响应的区别。

有效用户响应与快速用户响应分别基于不同行业的策略研究。

有效用户响应是在(美国食品业)兴起的一种供应链策略。

其主要观点是:不断降低供应链的成本,通过企业间的密切合作而给用户更大的利益与更有效的响应。

快速响应则是在(美国纺织与服装行业)发展起来的。

其主要观点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从原材料到最终销售的运行时间与库存数量,以提高对于用户的快速响应性。

这两种策略各有侧重,有效用户响应侧重有降低成本,而快速响应则侧重于缩短时间。

第一章 社会工作评估导论

第一章 社会工作评估导论

(二)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
1理论研究——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工作理论知识而进行的研究。
① 社会基本理论研究——关于社会工作本质、价值观、人类需求、社会工作 与其实施环境的关系、社会工作作为社会互动过程的实质等问题的研究,这 类研究不是研究某一具体的社会工作过程,而是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社会工 作的一般特点;
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ois Xavier Comte,1798年1月19日-1857年9月5日),法国著名 的哲学家、社会学和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开创了社会学这一 学科,被尊称为“社会学之父”。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 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 社会工作评估的概念
3 优秀的社会公益服务项目则具有如下特征:有一定职员推动这项活动,有一 定项目预算,有稳定的资助,被社会认可,有以证据为依据的研究基础,概念 清晰并有理论基础傲支撑,遵循服务哲学,有系统的实证性评估
4 评估——评估者运用社会研究方法,研究、评价并帮助改善社会项目的所有 重要方面,包括社会问题诊断、概念化与设计、实施与管理、结果及其功效。
(三)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
量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主要差异在于: 2.运用标准化工具还是做多方面深入了解。
量化研究对研究对象用划一概念来衡量,认为这样才能 对它们进行一致界定和对资料进行量化处理。
质性研究认为,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才能真 正认识其本质,而标准化工具有可能把复杂信息简单化。
第三节 社会工作评估的方法论及范式
一、方法论基础 (一)实证主义 1实证主义创始人孔德提出了“观察优于想象”的命题,开实证主义之
先河。 2孔德认为,研究社会的方法首先是观察,其次是实验,再次是比较法。

政治经济学01第一章 导论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01第一章 导论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 B )A 研究政治的学科B 独立的经济学科C 既研究政治也研究经济的学科D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用语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C )A 生产力B 生产方式C 生产关系D 上层建筑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 )A 物质资料生产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经济规律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 )A 物质资料的生产B 生产力C 劳动力D 商品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A )A 社会的生产方式B 客观经济条件C 社会经济关系D 社会发展条件6、生产力(B )A 就是科学技术B 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C 就是生产工具D 是生产的平均水平7、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A )A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B 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C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D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8、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和特点的是( C )A 经济制度B 生产力C 生产资料所有制D经济体制9、在多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B )A 政治关系B 生产关系C 阶级关系D 家庭关系10、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 C )A 自然的关系B 社会的关系C 人的关系D 物质资料的关系11、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B )A 交换B 生产C 消费D 分配12、生产资料包括( A )A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C 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D 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13、煤矿上用来运煤的道路是( C )A 原材料B 劳动工具C 劳动资料D以上都不对14、即将开采的埋藏在地下的煤炭属于(A )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原材料D 以上都不对1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C )A 资本的秘密B 商品的秘密C 经济规律D 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16、在一切社会形态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D )A 价值规律B 市场竞争规律C 按劳分配规律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7、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两个层面,其中,反映生产关系性质的层面是( B )A 生产力B经济制度C经济体制D生产资料所有制18、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学者是( A )A蒙克莱田 B 马歇尔 C 色诺芬 D 亚里士多德19、下列不属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是( D )A 煤矿工人将埋在地下的煤开采出来B 炼钢厂的工人将矿石炼成钢铁C 纺织厂的工人将棉纱织成布D 地底下煤炭、石油的形成20、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客观经济条件是指( B )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D 生产资料所有制21、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紧密联系(B )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生产力C 人们的交换关系D 物质利益分配关系22、经济规律是指(D )A 经济形式和经济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B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C 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2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C )A 先进B 在发展C 符合生产力状况D 占统治地位2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段话说明的是( A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标志D 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25、我国1958年开始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搞“一大二公”,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给社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第1章 全球政治经济学 导论

第1章 全球政治经济学 导论



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课后阅读, 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全球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现实经验研究成果,培养他们对战 后以来在国际范围内兴起的政治经济互动态势的敏锐观察 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于国际关系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十七章 对外经济政策分析 第1节 国内社会结构 第2节 国际体系 第3节 国家利益与偏好 第十八章 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前景 第1节 国际政治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第2节 国际规则与国家自主 第3节 政治领导与政策协调 结语 第1节 国际政治经济学科的再理解 第2节 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第3节 中国发展与全球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第1节 政治经济学 第2节 全球政治经济学的兴起 第3节 多种理论视角 第4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全球政治经济的兴起与变迁 第1节 1914年前全球政治经济 第2节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全球政治经济 第3节 1945年后全球政治经济 第三章 重商主义与现实主义 第1节 现实主义假设 第2节 现实主义与对外经济政策 第3节 霸权稳定论 第4节 现实主义与国际合作



二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吉尔平:为了加深对当代世界各种力量的理解,对国际政 治学与国际经济学进行综合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斯特兰奇:从结构上去分析国家——更确切地说是任何一 种政治权力机构——对市场的影响,或者反过来市场力量 对国家的影响。这门学科是研究影响到全球生产、交换和 分配体系,以及这些体系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组合的社 会、政治和经济安排。 墨菲(Craig Murphy)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个探究的 领域,一些特殊的问题和一系列关于国际体系的假设以及 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体系”,而不是一种特殊的方法或理 论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即有关人们“想些什么”、“如何想的”或“有什 么看法”、“持什么态度”等方面的资料。
§4 社会调查的作用

1、描述状况
2、解释原因 3、预测趋势 4、评估政策
§5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选题阶段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分析阶段 总结阶段
特征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的方式
1、实验研究 是一种受控制的研究方法,通过一个或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个变量的变化来评估它对一个或多个变量 产生的效应,主要目的是建立变量之间的 因果关系。
2、 实地研究
是一种研究者在预先不带入理论假设的方
按调查双方接触情况
按调查的目的
按调查的内容领域
•行政统计调查 •生活状况调查 •社会问题调查 •市场调查 •民意调查
按研究的侧重点
按调查的来源
•研究性调查 •应用性调查
•传统调查 •现代调查
二、社会调查的题材

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
即有关人们各种社会特征的资料。
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
即有关人们“做了些什么”以及他们“怎样做”等 方面的资料。
式,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中, 对他们的行为、态度、感情等状况进行参 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从而系统的收集资
料和分析资料,达到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和
阐释的研究方式。
3、文献研究
是一种通过搜集、鉴别、整理和分析现存
的,以文字、符号、图画等信息形式出现 的文献资料,来对社会现实进行科学认识 的研究方式。
缺点
真实性缺陷 解释力有限
三、发展简介
国外:
1、早期社会调查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阶段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迅速发展阶段
国内:
1、早期社会调查 2、20世纪初,“传统”社会调查 3、1979年后,“现代”社会调查
§3 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一、类型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
•普遍调查 •抽样调查 •直接调查 •间接调查 •探索性调查 •描述性调查 •解释性调查
第一章
导 论
§1 社会研究概述
§2 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3 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4 社会调查的作用
§5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1 社会研究概述
一、概念及特征 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方式,对社 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 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 会产物、社会规律所进行的科学的探 究活动。
4、调查研究
是指人们为了了解和解决社会现象、社会
问题而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自填式问卷 或结构式访问的方式,系统、直接的收集 信息资料,并通过分析和综合来认识社会
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式。
§2 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一、定义(见上) 二、特征 优点
能十分迅速地 了解总体情况
结论的准确性 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