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导论:公共事业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3版课件

第一章   导论:公共事业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3版课件
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 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服务性。
20
(三)、公共事业产品性质分析
1.准公共产品及其特点与分类 准公共产品的基本内涵:准公共产品理论 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 共产品,是只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 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 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 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33
概念术语
公共性
公共问题
公共需求
公共事务
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 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
公益性公共产品
互益性公共产品
事业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公共组织
行政组织
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 公共权力
准政府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企业管理
34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公共性? 2.公共问题和公共需求各有什么特点?二者有什么关系?
(3从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来看,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 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较丰富
32
(三)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
联系:二者关系越来越来密切。 区别:(1)目的不同
(2)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 (3)管理的性质不同 (4)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 (5)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 (6)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 (7)绩效评估不同
第一,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性。 第二,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多样性。 第三,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管理”丰富性。
27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 本特征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公共性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强制性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非营利性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服务性
28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公众为本原则 服务原则 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法治原则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手打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3.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用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4.经验研究:经验研究即实证研究,是指与纯理论研究相对的另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通常指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

或者说针对某一种看法和观点,需要透过实地的经验来验证或检验。

5.实证主义方法论:是相对于人文主义方法论而言的。

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互相联系进行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的特征。

长期以来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主流地位。

6.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法国社会学家XXX提出的,实证一词意味着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这五层含义。

夸大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

把常识“范围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征象的实际规律”。

7.定性研究:是指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讨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通过发掘题目、理解事件征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发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定性研讨是研讨者用来定义题目或处理题目的途径,其主要特点是非实验性的,即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的表达。

8、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几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字,或求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定量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侧重于且较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②.定量研讨源于实证主义,在范式上更接近科学的范式③.定量研讨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从一般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④.定量研讨者往往夸大客观事实、夸大征象之间的相关、夸大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⑤.定量研讨常常是用来进行理论验证的第二章理论与研究必考章节1.理论:社会研究中的理论常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

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1.领导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2.领导主体领导活动的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

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3.领导客体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4.领导手段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与方法5.行政领导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6.领导权变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7.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

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8.柔性领导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l.领导权力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2.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的种类: · 微观组织行为 · 宏观组织行为 · 正向组织行为 · 反向组织行为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 组织变革 组织发展 组织学习 宏 观 组 织 行 为
组 织
群体动力 人际沟通 领导行为 权力 政治行为 冲突 谈判
态度 人格 能力 动机 压力
个体行为
人际与群体行为
微 观 组 织 行 为
自我实现 审美需要 求知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的需 要层次图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二)主要论点 马斯洛认为,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些需要由低到高排成一个阶梯, 在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未 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 马斯洛还认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各个需要层次的分布和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不发达国家,生理、安全需要占主导人数的 比重大,高层次需要的比重小;发达国家情况相反。同一国家的不同 地区、不同时期人的需要层次结构,也因生产力水平变化而异。 (三)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两重性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有其科学性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 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其局限性。如过于强调个人需要、自然 需要等等。 三、中国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中国古代的人性、人的需要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 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 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 · 组织行为学的 研究对象是 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 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 的目标。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组织行为学的独立却是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标志是霍桑研究。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导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高度和宏观事业上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

二、文学理论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三者既是独立的,又是紧密联系,互相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的观点: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1、文学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轮5、艺术交往论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一、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二)生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1、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2、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

(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二、文学活动的构成:1、世界: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2、作者:是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写作品的人,更是参与建立文学规范,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递给读者的人。

3、作品:既是作者的创造对象,也是读者的阅读对象。

4、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与作者通过作品进行精神的沟通。

三、文学活动的发生(一)巫术发生说:巫术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是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起源理论。

它建立在对原始习俗和巫术信仰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原始人思维中的万物有灵论和巫术信仰,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二)劳动说: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产生。

四、文学活动的发展(一)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与原因1、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2、黑格尔的理念(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1、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唯一因素,上层建筑的一些观念以及文学发展的制度等往往有更直接的影响。

教育政策法规》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政策法规》课后习题答案
⑷ 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律文书的区别。教育法律文书,包括司法文书。是适用法律规范而使用的特殊法律文件。
三、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法作用的认识。
答:1、教育法的规范作用;
⑴ 指引作用;
⑵ 评价作用;
⑶ 教育作用;
⑷ 预测作用;
⑸ 强制作用。
2、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⑴ 保障我国教育的正确方向;
⑵ 保障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依法治教是培养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
二、我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
答:1、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3、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4、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5、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
三、当前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我国的依法治教?
二、学校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答:1、学校的权利
⑴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⑵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⑶ 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⑷ 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⑸ 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⑹ 聘任教师或其他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⑺ 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⑻ 拒绝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2、教师的培训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各级人民政府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均负有重大责任。教师培训的渠道主要有各级教师进修学校、高等学校以及广播、电化教育机构、自学考试等。
第三章 学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一、法学视角上学校的概念是什么?学校的法律地位如何?
答:1、法学视角上学校的概念

设计概论 第一章 导论

设计概论 第一章 导论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我国最早关于设计与制作的专 著,其所谓“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 可以为良”是一重要的设计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出现了设计理论繁荣局面。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部分 设计导论
1
“设计”的概念
设计的基本涵义
达· 芬奇(1452-1519)和他的艺术设计
2010 红点奖



论 | 第 一 章
导论
2
设计的基本要素
(5)市场。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心中绝对不应该向着他的 作品在市场上是否受欢迎,他们的艺术创作应该听从美的召唤。 设计师的设计与制作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设计直接关系到百姓生 活,百姓的需要就是设计的广阔市场。 设计、生产不仅要满足市场需要,还要引导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美丽的痛苦
——药片包装设计
2
设计的基本要素



论 | 第 一 章
导论
2
设计的基本要素
C、象征功能 所谓“象征功能”,是指一件物品所蕴含的意义和精神特质,它是 一件物品的“内容”所在。象征功能就是通过观察、使用物品而得 到的有关精神、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感受和体验。



论 | 第 一 章
导论
2



论 | 第 一 章
导论
3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设计文化不能简单地说它是物质文化,更不能 说它是纯粹的精神文化;它既是物质文化,也是精 神文化,它是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与一体的“本 元文化”。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不同
地域文化孕育了自己独特的设计观念,创造出具有各自文化特色 的环境艺术作品。这些在园林景观、室内设计等方面体现得非常 明显。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主编 高教出版社第三版 第一章 导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主编 高教出版社第三版 第一章 导论


56



1984年确定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并开始招生。 1984年暑期后,首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和第二 学士学位的新生在全国13所高校入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立并纳入学科专业目录, 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入了系统建设和规 范发展的阶段。
57


1986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改进 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明确提 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办好第二学士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 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 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 1987年9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思想政治 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实施意见》,决定从 1988年开始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33
(1)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 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效果检验思想。 (2)思想转化为行为的条件 外部条件:社会风气、社会习俗、社会舆论、 后效影响 内部条件:动机、态度
34
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必然要求我们确立新的学习目标, 实现由过去的升学目标向现在的 成才目标转变
43


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两者性质 不同,功能有异。 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又互相渗透,互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管理,有效的管理是思想政治 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 管理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人们对管理手段产生 认同感后才会自觉遵守。
44
45
(一)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 的阶级性。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学公开声明, 它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
22

《内经讲义》详细背诵内容

《内经讲义》详细背诵内容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第一章导论《素问·生气通天论》1.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2.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2.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3.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素问·六节藏象论》1.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

可见光成像和不可见光成像
紫外光
400nm 435.8nm 546.1nm 700nm
红外光
780nm
按波段输图像可以分为单波段、多波段和超波段图像
彩色与非彩色图像
•光与色
按图像空间坐标和亮度的连续性可分为:模拟图像和数字图 像
1)模拟图像
模拟图像可用连续函数来描述。
I F ( x, y )
数字图像处理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数 字图像处理符合人类视觉感观;(2)图像处理所需 的大容量、高速度的计算机不断降价;(3)图像数 字化、视频处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们对音、 视频信号的广播、传输、通信的新要求,科学家 对音、视频信号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出现了对 信息高速公路全球性的渴求,需求刺激了技术的 发展。大容量、低成本的新存储技术,低价位的 微处理器支撑的并行处理技术,图像数字化的低 成本电荷藕合器件(CCD),低成本、高分辨率的 彩色显示系统以及静、动态图像处理技术的国际 标准化协议(JPEG,MPEG)等均是促进数字图像 处理技术发展的几个主要的技术因素。
f ( x, y )
第一章 导论
1.1 何谓数字图像处理
1.1.1 图像的概念
视觉是人类最高级的感知器官,然而,人类的
感知仅限于电磁波谱的视觉波段,成像机器则可覆
盖几乎全部电磁波谱,从伽玛射线到无线电波。它
们可以对非人类习惯的 那些图像员进行加工,这些 图像源包括超声波、电子显微镜及计算机产生的图 像。因此,数字图像处理涉及各种各样的领域。
狭义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图像理解是相互联 系又是相互区别的。 狭义图像处理是低层操作,它主要在图像像 素级上进行处理,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 图像分析则进入了中层。经分割和特征提取, 把原来以像素构成的图像转变成比较简洁的非图 像形式的 描述; 图像理解是高层操作,它是对描述中抽象出 来的符号进行推理,处理过程和方法与人类的思 维推理有许多类似之处。 随着抽象程度的提高,数据量逐渐减少。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章 导 论
四、简洁 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 指出:“为了防止混淆和误解,银行应 劝阻在信用证或其任何修改书中加注过 多细节的内容。” 简化单证不仅可以减少工作量和提高 工作效率,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单证的的基本要求
五、清晰 单证的外观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 家、一个企业的业务和技术水平。如果说正确 和完整是单证的内在质量,那么清晰则是单证 的外观质量。 清晰是指: 单证的表面是否清洁、美观大方 各项内容是否清楚、易认 各项内容的记载是否简洁、明了
§1.3 国际贸易单证的分类
根据贸易双方涉及的单证划分 (进口单证、 出口单证) 根据单证的性质划分 (金融单据、商业单 据) 根据单证的用途划分 (资金单据、商业单 据、货运单据、保险单据,官方单据、附属 单据 ) 根据业务环节划分 (托运单证、结汇单证、 进口单证 )
§1.4 国贸单证的改革和发展
§1.5 EDI与国际贸易单证 EDI与国际贸易单证 二、 EDI的作用: EDI的作用不仅是消除纸张, EDI 更重要的是消除处理的延误及数 据的重复输入。
§1.5 EDI与国际贸易单证 EDI与国际贸易单证 EDI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数据传递速度快 巨大的经济效益 避免贸易歧视 改革单证工作的原有模式
§1.1 国际贸易单证工作的意义
二、单证工作的意义 单证是国际结算的基本工具 单证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单证就 是外汇) 单证是政策性很强的涉外工作 单证是企业业务和素质的体现
§1.2 国贸单证工作的基本要求
国际贸易单证工作的基本要求 (十个字) 正确、完整、及时、简洁、清晰
§1.2 国贸单证工作的基本要求
单证制作和管理的现代化 制单设计的国际化 推广使用国际标准或代码
§1.5 EDI与国际贸易单证 EDI与国际贸易单证

国际法完整版

国际法完整版

国际法第一章导论1. 国际法的渊源P7国际法的主要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

所谓国际条约,是指:(1)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主体法依据国际法而缔结的规定其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主要是书面形式的协议;(2)“凡具有掠夺性、侵略性的不平等条约,自始至终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与国际法的渊源毫无共同之处” ;(3)凡是造法性条约都构成国际法渊源,而契约性条约通常不构成国际法渊源。

所谓国际习惯,国际习惯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经国家反复多次的实践,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法律而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国际法的其他渊源包括:一般法律原则;国际私法判例;权威国际公法学家的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

第二章国际法的主体1. 国际法的主体P21概念:国际法主体,指能够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具有直接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的能力的实体主体范围:(一)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二)国际组织是一种有限的、派生的国际法主体(三)争取独立的民族是有限的、过渡性的国际法主体(四)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存在争议国家的基本权利(1)管辖权P31:国家采取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手段对特定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

包括: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性管辖、普遍性管辖。

(2)国家的主权豁免P32:广义上指国家的行为和财产不受他国立法、司法及行政的管辖,但通常仅指不受他国的司法管辖。

因此,国家主权豁免也经常被称作国家的司法豁免权。

国际罪犯不享有国际豁免权。

能够代表国家主张豁免的机关有:(1)国家及其政府各种机关;(2)有权行使主权权利并以该身份行事的联邦国家的组成单位或国家政治区分单位;(3)国家机构、部门、和其他实体,但须它们有权力行使并且实际在行使国家的主权权力;(4)以国家代表身份行事的国家代表。

2. 国际法上的承认P34国际法上的承认是指既存国家以某种形式对新国家、新政府或者其他失态的出现表示接受并愿意与其发展正常关系的行为。

补充史汀生不承认主义:指对于违反国际法用武力制造出来的傀儡国家,按照现代国际法各国不应予以承认。

1第一章 导论

1第一章 导论

罗彩霞案事件回顾
罗彩霞是湖南邵东县人。 2004年她参加高考,总成绩514分, 没达到湖南省当年的二本录取分数线。罗彩 霞同班同学王佳俊的高考成绩为335分。 2004年9月,时任隆回县公安局政委 的王峥嵘获取了罗彩霞的高考信息后,伪造 了罗彩霞的户口迁移证等证件,王佳俊冒用 罗彩霞之名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
合同概念的含义

(一)合同是合意
合意的法律体现,合同须包括以下要素: 第一,合同的成立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当事人。 第二,各方当事人须互相作出意思表示。 第三,各方意思表示一致,达成了一致的 协议,即合意。

(二)合同是债权合意

狭义的合同,仅指债权合同。合同须具备 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其中,最核心的要 素是法效意思,这是合同之所以产生法律 约束力的内核。合同法规定,要约应符合 两个条件:一是 内容具体确定,二是经受 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其中第一个条件是对法律行为目的意思的 要求,合同内容由当事人自决;第二个条 件是对法效意思的要求。
真假罗彩霞案宣判.f4v
二、合同法的地位



在民法体系中,合同法与物权法是最基本的 财产规范形式。物权法调整财产的占有关系,保 障财产所有权的安全与稳定;合同以物权为基础 和前提,又以新物权的创设和实现为目的。 (例如,通过担保合同取得抵押权,通过承包合 同取得经营权)“物权是目的,债权只是手 段· · · 法律上物权与债权的关系,前者是静的要素, 后者是动的要素。合同法属于债权法的核心与基 石** (债法还包括侵权责任及规范无因管理和不当得 利的规则)在民法体系中,合同法是最具自治性 的法律。它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基于意思自治(合 意)而形成的各种财产性关系(商品和劳务交换)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

(二) 孔子的食物生产实践
食物原料的选择、加工、制作,都要严肃认真,重 视卫生,使对食材的利用和加工技艺的发挥都达到最 佳状态。
(三) 孟子的饮食思想
孟子以孔子的言行为规范,可以说是完全承袭并坚定地崇奉了孔 子食生活的信念与准则,不仅如此,通过他的理解与实践,更使之 深化完整为“食志-食功-食德”这一鲜明系统化的“孔孟食道”理论。 孟子以孔子的言行为规范,可以说是完全承袭并坚定地崇奉了孔子 食生活的信念与准则,不仅如此,通过他的理解与实践,更使之深 化完整为“食志-食功-食德”这一鲜明系统化的“孔孟食道”理论。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审美理想。“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 调和、协调。
“不时不食”
一是定时吃饭 二是不吃反季节食物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
一.食医合一 二.饮食养生 三.本味主张 四.孔孟食道
“民以食为天”
天:至高无上。 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享受其他人权的前提。 张光直:“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
从用途上来分,有豆、罐、鬲、杯,盆、碗、盒、瓮、壶、甑、盘等; 从材料上来分,有陶制品、瓷制品、金属制品和竹木制品等。
(四) 营养保健
以谷物为主,注重饮食保健,肉少粮多,辅以菜蔬,是国人 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 下咽。中国人很注重饮食的营养保健,主张营养成分合理搭配, 平衡饮食,通过调配食用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气味、功 用各不相同的食品,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补精益气、 养身健体的目的。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定义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 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 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 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 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新闻理论知识点总结

新闻理论知识点总结

新闻理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习和研究新闻学理论的意义一、新闻理论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基础学科:新闻理论处于新闻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地位。

任何学科都要在理论层次阐发本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经过新闻学的长足发展,特别是舆论学的完善和传播学发展,新闻学的学科体系逐渐建立起来,新闻学的学科地位随之提升。

统领作用:新闻理论回答新闻学的根本问题,对本学科体系中的其他学科起到统领作用,因为它揭示了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

带动作用:新闻理论发生重大的突破,就会带动新闻学实现全面的发展,对新闻学的整体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二、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的宏观指导作用提高洞察力:学好新闻理论,有效地提高政治洞察力和历史洞察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市场经济的国内环境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胜任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神圣使命;指导新闻策划:学好新闻理论,正确指导新闻策划,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获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改革的理论根据:学好新闻理论,为新闻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第三节世界新闻学的发展过程新闻学最初孕含在政治学之中1644年,英国著名诗人、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出版了《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新闻自由的口号和思想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德国新闻事业史》的出版,标志新闻学由“术”开始向“学”发展,新闻学开始从历史发展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

创立传播学的“四大先驱”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五W模式”:即任何传播过程都由“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In whie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五个基本环节和要素所构成。

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团体动力说”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世界新闻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第一个把传播学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中国新闻学的形成阶段:•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

《国家的选择与安全》第一章 导 论

《国家的选择与安全》第一章  导 论

《国家的选择与安全》第一章导论一、问题的提出全球化(Globalization)进程是人类活动在内容与范围上不断拓展和变化的过程。

尽管人们对全球化的看法并不一致,但作为客观的人类历史进程,全球化已经成为影响国家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同时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出现了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国家安全观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动和调整。

在过去的20世纪,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对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开始突破单纯注重军事、政治安全的传统框架,不再仅仅关注军事对抗和战争等问题,开始更多地关注另外一些在以前看来和国家安全关联性似乎不是太大的领域,如国际经济的相互依存、全球环境的变化、跨国移民、走私毒品等问题,并开始探讨国家安全的新模式,形成了诸多不同于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新型安全观。

显然,这些新的安全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新的国家安全观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与全球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国家安全领域出现许多新的变化的同时,各国的安全政策和安全理念也都随之作了调整,而架构既能回答现实问题、又能合乎长远要求的国家安全观无疑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从国际政治的现实看,近些年来,西方国家从其长远战略出发,相继提出了新帝国主义论、失败国家论等新论调,以西方国家的价值取向为标准对国家进行分类,主张通过否定某些国家的主权以维护国际社会的整体安全,为西方国家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其他国家进行干涉提供理论支持,而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事件则代表了“9·11”之后国家安全实践的新动向。

在国际安全环境和形势的不断变动调整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安全遇到了新的挑战和威胁,其国家安全观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和国家进步的需要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国家安全观本身也变成了是否“安全”的一个现实问题。

国家究竟处于何种安全层次,传统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以及如何演变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国家安全观成为目前国际政治学界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一章 导论(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_风笑天)

第一章 导论(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_风笑天)
社会研究方法
(第五版)
风笑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第三节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第四节 研究的过程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
研究: 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会研究是由社会科 学家、社会学家以及 其他一些探究有关社 会世界里各种问题答 案的人们所从事的一 种研究类型。
社会研究中的两种典型方法论
(1)实证主义方法论 社会研究应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要通过具体
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2)人文主义方法论
社会研究要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 研究中的主动性。
二、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 的具体类型
四种研究方式比较
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
人文主义:社会研究要考虑人的特殊性, 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中的主动性。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哲学基础 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
研究范式 科学范式
自然范式
逻辑过程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理论模式 理论检验
理论建构
主要目标 确定相关和因果关系 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
文字描述与阐释
主要方式 实验、调查
性质 定量 定量
定性 定量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
资料收集方法:问卷、访谈、观察、实验、文献等 资料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其他相关技术:问卷及量表制作技术、计算机技术、
编码技术等
四、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方法论直接影响着研究方式的选择。 实证主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利用文献 的定量研究;

中西文化,第一章-导论文化概说

中西文化,第一章-导论文化概说

4.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定势,是 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于日常生活之中, 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行为模式。
你能列举一些具有地域和民族特 色的行为文化吗?
需要说明的是,文化的各个层次之间是一个 有机整体,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表 里,不能割裂。 只是为了考察文化提供不同的切入点, 才分层论析。
一个国家的制度,是文化,是价 值观的体现。反过来,某种制度又 巩固着某种价值观。制度规范虽各 具特色,但显然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体制改革,就是革掉落后的制度, 创造或引进先进的制度。
三、文化的层次和结构
关于文化的层次和结构,有以下几 种观点: (1)两分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
2.价值观是文化的的核心
价值观是判断孰是孰非,孰重孰轻 的标准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是文化的最高境界。 当今人类最高价值观:自由、平等、 正义;真、善、美。
价值观虽各具特色,但有先进落 后之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主要是 价值观的先进与落后。如自由与专制, 平等与特权,正义与邪恶,真与假, 善与恶,美与丑。
——中国文化:情感,虚文本位:中国文 化重情感,虚文,人与人关系以情感为 基础。 e.g.“交游称贷,视为当然,其偿也无 期,其质也无物,惟以感情为条 件.……社会经济,因以大乱。”
e.g.“亲养其子,复育其孙;以五递进,又各纳 妇,一门之内,人口近百矣;况夫累代同居,传 为佳话。虚文炫世,其害滋多!男妇群君,内多 诟谇;依赖成性,生产日微;貌为家庭和乐,实 则黑幕潜张,而生机日促耳。昆季之间,率为共 产,倘不相养,必为世讥。事畜之外,兼及昆季。 至简之家,恒有八口。一人之力,曷以肩兹因此 被养之昆季习为游惰,遗害於家庭及社会者亦不 少。” 中国表面上风俗淳厚,但实际上却造成人的依 赖性,减低生产力。

大国关系 导论

大国关系 导论

三、大国实力的一般分析 (一)综合国力 1、克莱因方程的提出及其影响
克莱因在1975年出版的《国家力量 的评估》和1980年出版的《80年代的世 界国力趋势及美国的对外政策》两书中 将国力要素简化为基本实体【 C(critical mass) 】、经济能力【 E(economic capability)】、军事能力【 M(military capability)】、战略方针【 S(strategic purpose)】和国家意志【 W(will to pursuse national strategy)】
国家利益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和 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中起着重 要作用。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国家利益是国家从事对 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国家从事 对外交往活动,其出发点和目的就 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增进国家利益。 其次,国家利益还是判定一国 外交政策好坏、外交工作得失的重 要尺度,良好的外交政策、成功的 外交活动往往是有益于国家利益的
最后,国家利益还是国际关系演 变、发展的动因。国家间关系的调 整、国际格局的变化都取决于国家 间不同利益的分化与组合。利益驱 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去寻找朋友, 反对敌人,从而进行外交政策的调 整,改变国际力量对比,推动国际 关系的演变。
曾任英国外交大臣和首相的帕 默斯顿勋爵说过一句明言:“我们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 人。我们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些利 益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追求。:这句 话反映了国家利益在外交中的重要 作用,具有哲学意味,但在现实中 并不是绝对的。
3).军事 力。包括核军 事能力,常规 军事能力,指 挥与组织结构 的质量,战争 理论的先进等 多方面。
如果说经济力是综合国力之本 的话,那么,军事力就是国力的外 部体现和象征。如果把综合国力比 作一个人,经济力和军事力在综合 国力中的位置就好比是身躯和拳头 的关系。的最后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营销学
MARKETING
课 程 简 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现代市场营
销观念,懂得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
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为将来从事市
场营销及相关管理活动奠定基础。
第一章 导论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市场营 销的基本含义,市场营销学产生和 发展过程,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 和研究方法,为以后各章学习奠定 基础。
80年代——全球化的年代
1981 Christian Gronroos
1981 Philip Kotler
Internal Marketing
Marketization
1983 Theodore Levitt
1985 Barbara Bund Jackson
Global Marketing
Relationship Marketing 1986 Philip Kotler Megamarkeitng
70年代——社会与战略的年代
1969 Sidney Levy & Philip Kotler Broader Concept of Marketing 1971 Gerald Zaltman & Philip Kotler Social Marketing 1971 Sidney Levy & Philip Kotler Low Marketing 1972 Al Ries & Jack Trout Position 1977 Lins & Huis Tarck Service Marketing 1981 Ravi Singh & Philip Kotler Marketing Warfare
第二节 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 及基本内容
一、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经营管理 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了 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 多门学科的相关理论,形成了自己的 理论体系。 营销理论的基础是生产目的论和价值 实现论。
第二节 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 及基本内容
市场营销的发展
二战前 50年代——无主流年代 60年代——要素与行为的年代 70年代——社会与战略的年代 80年代——全球化的年代 90年代后——网络化的年代
50年代——无主流年代
1950 Neil Borden Marketing Mix
1950 Joel Dean
1955 Sidney Levy 1956 Wendell Smith 1957 John Mckitterick 1959 Abe Shuchman
Product Life Cycle
Brands Image Marketing Segmentation Marketing Philosophies
1960 Jeromo McCarthy 1961 Theodore Levitt 1963 William Lacer 1967 John Howard & Jagdish Sheth Buyer Behavior Theory 4P’s Mix Marketing Myopia Life Style
90年代后——网络化的年代
订制营销(Custom Arisen Marketing) 直接营销(Direct Marketing) 网络营销(Network Marketing) 电子商务(Electrical Business) 虚拟营销(Virtual Marketing) 纯营销公司(Pure Marketing Company) 营销决策支持系统与营销专家系统 (Supporting Systems of Marketing Decision & Systems of Marketing Experts)
二、宏观与微观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的构建从微观(企业)开始, 逐步形成了微观与宏观两个分支。 宏观市场营销学从社会总体交换层面研 究营销问题。 微观营销学从个体(个人和组织)交换 层面研究营销问题。 当代市场营销研究的主流仍然是微观市 场营销问题。
三、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内容
市场营销概论 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一、市场营销学的研究途径
(一)传统研究途径 产品途径。 机构途径(市场体制 市场结构 流通渠道) 职能途径(交换 供给 便利) (二)管理途径
三、市场营销的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目标市场选择战略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市场营销计划与控制 市场营销新概念与新领域
市场营销的程序?
分析 选择
设计
营销组合
管理
营销过程
市场机会
目标市场
环境分析 消费者分析 组织购买者分析
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选择 市场定位
产品策略 价格策略 渠道策略 促销策略
组织机构 营销计划 营销评价 营销控制
第三节 研究市场营销学的 意义和方法
二、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起,企业提出“创造需求” 口号,市场营销学研究大规模展开。 1937年,合并组成美国市场学会,从事 营销研究、营销人员培训及出版营销专刊 与专著。 到二战结束,市场营销学得到长足发展并 在企业实践中广泛应用。
第二节 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市场营销学的“革命”
4 Ps and 4 Cs
uterborn(1990)指出: 4P代表了销售者的观点,即4P是 卖方用于影响买方的有效的营销工具。他提出了4C组合的观 点。他认为4C代表了从顾客出发的观点,即每一个营销工具 是用来为顾客提供利益的。并指出销售者的4P组合必须对应 好顾客的4C组合 Marketing Mix Product 产品 Customer Solution 顾客问题解决 Price 价格 Customer Cost顾客成本 Place 地点 Convenience便 Promotion 利 促销 Communication 传播
二战后,将“潜在需求”纳入市场概念, 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 来组织生产及其他企业活动,确立以消 费者为中心的观念问题。这一新的概念 导致市场营销学基本指导思想的变化, 在西方称之为市场营销学的一次“革 命”。 战后50多年来,市场营销学从概念到内 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营销理论 不断创新。
第一节 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市场营销学的形成 市场营销作为一种实践性活动,17世纪 50年代最早产生于日本。 市场营销作为学术活动,19世纪末20世 纪初产生于美国,它的形成阶段大约在 1900年到1930年。 市场营销学后来流传到欧洲、日本和其他 国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