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

合集下载

古诗十九首《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

古诗十九首《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

古诗十九首《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野的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羹(gēng):糊状的菜。

一时:一会儿就贻(yí):送,赠送沾:渗入【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15从军征译文

15从军征译文

15从军征译文
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

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翻译: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作品简介《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该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作品原文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ē)谁?”“遥看是君家,松柏(bǎi)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dòu)入,雉(zhì)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kuí)。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kuí)持作羹(gēng)。

羹(gēng)饭一时熟,不知贻(yí)阿(ē)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作品注释1、始:才;归:回家。

2、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3、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4、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5、松柏(bǎi):松树、柏树。

6、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zhǒng),坟墓、高坟。

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7、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dòu),洞穴。

8、雉(zhì):野鸡。

9、中庭:屋前的院子。

10、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11、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12、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九年级十五从军征知识点

九年级十五从军征知识点

九年级十五从军征知识点《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兵在归家途中和到家之后的所见所感,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原文及译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二、作者及背景这首诗的作者不详,它是一首民间流传的诗歌。

其创作背景是在封建社会中,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无数青壮年被迫从军,背井离乡,很多人战死沙场,即使有幸生还,也是历经沧桑,家园荒芜。

这首诗正是通过一个老兵的遭遇,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三、诗歌主题1、反映战争的残酷和罪恶诗中的老兵十五岁就被征去当兵,历经六十五年才得以归家,这漫长的岁月充分展现了战争对人民生命的无情剥夺和对正常生活的巨大破坏。

2、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老兵归家后,看到的是家破人亡、田园荒芜的惨状,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以及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3、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人通过对老兵的描写,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劳动人民在战争和封建制度双重压迫下的痛苦和无奈,从而引发人们对他们的同情。

四、诗歌艺术特色1、以小见大全诗通过一个老兵的经历,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以个体的遭遇展现了时代的悲剧。

《十五从军征》全文及分析

《十五从军征》全文及分析

《十五从军征》全文及分析《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是一首乐府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兵在归家途中和到家之后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

全诗如下: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开篇两句,就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十五岁就被征去当兵,一直到八十岁才得以归家。

漫长的六十五年,人生能有几个六十五年?这期间经历了多少战火纷飞、生死离别,诗人只用这简单的十个字便概括了出来。

从十五岁的少年到八十岁的老翁,这中间的岁月该是何等的沧桑!“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在归家的途中,老兵碰到了乡里人,急切地询问家中还有何人。

得到的回答却是,远远望去那就是你的家,只见松柏丛中,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这几句对话,将老兵心中那一丝希望瞬间打破,满心的欢喜化为无尽的悲哀。

曾经温暖的家,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和一座座坟墓。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几句是对老兵到家后所见景象的描写。

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满了野生的葵菜。

曾经的家园如今已破败不堪,到处都是荒芜和凄凉。

这些景象更加深了老兵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自己动手舂谷做饭,采摘葵菜做羹。

饭菜很快就做好了,可是却不知道该送给谁吃。

这里的“不知贻阿谁”,将老兵的孤独和无助推向了极致。

曾经热闹的家庭,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人,即使有了饭菜,也无人分享。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最后,老兵走出家门,向东望去,泪水不停地流淌,打湿了他的衣裳。

他望着远方,或许是在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或许是在思念那些已经逝去的亲人。

《十五从军征》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十五从军征》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十五从军征》古诗词鉴赏(含答案)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一、《十五从军征》阅读【主旨情感】1.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2.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当今台独势力猖獗,如果台独分子关掉和平的大门而恣意迈开台独实质性的步伐的话,我们也只有采用正义的战争去维护领土的完整,去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练字】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由远及近地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

【写作手法】1.“十五”“八十”运用的是什么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分)“十五”与“八十”相对照,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

说明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3.本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2分)描写了松柏冢累累、兔、稚、旅谷、旅葵等景,渲染凄凉、悲伤的心情。

【选择题】1.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E)(5分)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所见所思。

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遥看到近见,体现了家中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场景。

古诗十五从军征翻译赏析

古诗十五从军征翻译赏析

古诗十五从军征翻译赏析《十五从军征》作者为战国时代诗人、文学家汉乐府。

其古诗全文如下: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前言】《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翻译】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赏析】制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作品开篇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从这句话中还可看出:本诗主人公的年龄是80岁。

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于是,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

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orG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

古诗《十五从军征》释义

古诗《十五从军征》释义

古诗《十五从军征》释义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同乡人回答道:“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累累。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 1. 始:才。

2. 归:回家。

3. 道逢:在路上遇到。

4. 阿(ē)谁:“阿”通“呵”,询问声。

谁,什么人。

5. 冢(zhǒng)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坟墓、高坟。

累累,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6. 雉(zhì):野鸡。

7. 中庭:屋前的院子。

8. 旅谷:野生的谷子。

9. 旅葵(kuí):即野葵。

10.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11. 贻(yí):送,赠送。

品评: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十五岁就应征入伍,八十岁才得以归家的老兵的遭遇,通过描写老兵归家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控诉了汉代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层次清晰。

一开始,老兵诉说自己的经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老兵的悲惨命运。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老兵回到家乡的景象,“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昔日的家园已成为一片废墟,唯有松柏和坟墓依然屹立在那里。

野兔在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庭院中长满了野生的谷子和葵菜,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荒凉和破败。

老兵采葵作羹,却不知将羹饭送给谁,最后只能“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孤独地站在那里,泪水湿透了衣衫。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

例如,“松柏冢累累”象征着老兵亲友的凋零;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这些描写反衬出老兵家园的残破。

《十五从军征》全文与赏析

《十五从军征》全文与赏析

《十五从军征》全文与赏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兵在归家途中和到家之后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痛苦心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开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

十五岁就被征去当兵,直到八十岁才得以归来。

六十五年的漫长岁月,这期间的艰辛与思念可想而知。

诗人以简洁而沉重的笔触,揭示了老兵一生的悲惨命运。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老兵在归途中遇到了同乡人,急切地询问家中还有谁在。

得到的回答却是那远远望去的松柏丛中,一座座坟墓。

这几句对话,犹如一把利剑,刺痛了读者的心。

曾经温暖的家,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的墓地,这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承受。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几句是对老兵家中景象的描写。

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满了野生的葵菜。

这里通过对动物的活动和野生植物的生长,展现出房屋的破败和无人居住的凄凉。

曾经的家园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一切都变得如此陌生和荒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自己动手舂谷做饭,采摘葵菜做汤。

饭和汤很快就做好了,但是却不知道该送给谁吃。

这一幕让人感到无比的心酸,老兵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中,却没有亲人可以与之分享这片刻的温暖。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最后,老兵走出家门,向东望去,泪水不停地流淌,打湿了他的衣裳。

他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孤独和痛苦。

这最后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老兵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毫无雕琢之痕,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关注诗人眼中景 问题启智——全诗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1、塑造的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 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2、景物特点———荒凉寂静 无人踪迹
(塑造了哀景,以哀景写哀情)
1、回家所见: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人物心情: 悲伤 寂寞 孤独 无奈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人物行动: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人物心情如何: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与人物对话,寻找历史与现实对照产生的内心 共鸣 思考:这个时候最易产生对往事的回忆,请你 想像一下,人物可能想到的生活。 回忆离家时设宴送行的场景 5、情感高潮——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老泪纵横 茫然不知所措) 6、人生感悟: 为之垂泪,为之震撼,为之担忧 (抒发了哀情)
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主旨
• 主旨: 2、运用白描手法,粗线条勾勒 • 通过写一个老兵战后 归乡的所见所闻,反 画面图景 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 3、语言朴实,情真意切 的不幸遭遇,揭露了 (乐府诗的特点之一) 战争的残酷性,抒发 4、叙事为主,辅以描写、抒情, 了老兵内心的复杂情 故事性强 感,引发读者对老兵 的深切同情。 (乐府诗的特点之二)

(完整版)《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doc

(完整版)《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doc

十五从军征全文拼音版(注音版):shíwǔcóng j ūn zhēng , bāshíshǐdéguī。

dào féng xi āng l ǐrén : ji āzhōng yǒu ēshuí?yáo kàn shìj ūn ji ā, sōng bǎi zh ǒng léi l éi 。

tùcóng gǒu dòu rù, zhìcóng li áng shàng f ēi 。

zhōng tíng shēng lǚgǔ, jǐng shàng shēng lǚku í。

chōng gǔchízuòfàn , cǎi ku íchízuògēng 。

gēng f àn yīshíshú,bùzhīyíēshuí!chūmén dōng xiàng k àn ,l èi lu òzhān w ǒyī。

十五从军征全文(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全文翻译(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原文及译文【语文版】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原文及译文【语文版】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原文及译文【语文版】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描述了一位少年从军六十五年后返回故里看到的情景。

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乐府诗集:原指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原文:《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注释1.始:才;归:回家。

2.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3.阿(ē):语气词,没有意思。

4.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5.松柏(bǎi):松树、柏树;冢(zhǒng):坟墓、高坟;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6.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7.雉(zhì):野鸡。

8.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旅谷:野生的谷子。

9.旅葵(kuí):即野葵。

10.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1.持:用;作:当做;12.羹(gēng):就是用菜叶做的汤。

13.一时:一会儿就。

14.贻(yí):送,赠送。

15.沾:渗入翻译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从远处望去,你家就在那个松柏环绕着的坟墓中。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 原文+诗意+主题

《十五从军征》  原文+诗意+主题

《十五从军征》原文+诗意+主题
《十五从军征》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
这首诗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造成老兵家破人亡的痛苦,孤苦凄凉的心境。

老兵15岁出征,80岁归来,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导读:十五从军征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初中语文文言文《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十五从军征全文拼音版(注音版):shí wǔ cóng jūn zhēng ,bā shí shǐ dé guī。

dào féng xiāng lǐ rén :jiā zhōng yǒu ē shuí?yáo kàn shì jūn jiā,sōng bǎi zhǒng léi léi 。

tù cóng gǒu dòu rù,zhì cóng liáng shàng fēi 。

zhōng tíng shēng lǚ gǔ,jǐng shàng shēng lǚ kuí。

chōng gǔ chí zuò fàn ,cǎi kuí chí zuò gēng 。

gēng fàn yī shí shú,bù zhī yíē shuí!chū mén dōng xiàng kàn ,lèi luò zhān wǒ yī。

十五从军征全文(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全文翻译(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短箫铙歌,描绘了一位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才退伍归家的老人的悲惨遭遇。

全诗如下: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孤苦伶仃的形象。

他从军六十五年,却无人问津,家人或已离世,或不知所踪,昔日温馨的家也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只能采野谷做饭,摘野葵做汤,独自度过余生。

全诗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通过对景物和人物动作的描写,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的视角,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向往。

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朗读+知识点

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朗读+知识点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得以回到家乡。

路上碰到村中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看那远处就是你家,松柏林中坟墓成堆。

”家中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周围是野生的葵菜。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我衣上。

注释:始:才。

道逢:在路上遇到。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冢: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即野葵。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

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

贻:送,赠送。

诵读指导:诵读此诗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诗的叙述者主要是老兵,因而要用语速的变化来表现主人公感情的变化。

“家中有阿谁”一句语速要快,表现出主人公急于了解亲人境况的迫切心情。

诗的后半则应缓慢而沉痛。

其次,“遥望”两句是“乡里人”的话,读时要注意体会他不得不说而又不忍心说的窘迫。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老翁有幸还乡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

“八十”是虚数,指服役时间之长,社会动荡之久,人口之凋零。

服了整整六十多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可以想见其家人生前贫寒悲惨的生活。

这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更是从广处反映了时代的动乱、社会的衰败、人民的痛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十五从军征解析

十五从军征解析

十五从军征解析一、十五从军征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二、作者介绍关于十五从军征的作者,其实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定论哦。

不过这并不影响这首诗成为一首超棒的古诗。

三、注释1. 始:才。

这里是说老兵十五岁就从军出征,到八十岁才回来。

这年龄的对比就很夸张,能一下让我们感受到他离家之久。

2. 阿谁:谁。

阿,是一种亲昵的称呼,就像我们现在说“阿爸”“阿妈”这种感觉。

3. 冢:坟墓。

“松柏冢累累”就是说看到松柏下面有很多坟墓,这就暗示他的家人可能大多都不在了。

4.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就是洞的意思。

5. 雉:野鸡。

6.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在这里有野生的意思。

7. 旅葵:野生的葵菜。

8.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9. 饴:送,赠送。

这里是说饭和羹做好了,却不知道送给谁吃。

四、翻译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啊,现在远远看去是你的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五、赏析1. 主题方面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持久性。

一个人十五岁就被征去打仗,八十岁才回来,几乎一生都在战争中度过。

而且回来之后面对的是家破人亡的惨状,“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一句简单的话却像一把刀一样刺痛人心,让我们看到战争对普通家庭的毁灭性打击。

2. 描写手法诗里描写了老兵回家后的所见所闻,用很朴素的画面,像“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通过这些野兔乱窜、野鸡乱飞、野谷野葵乱长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家中荒废已久的样子,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特别有感染力。

《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是哪个时期的作品?

《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是哪个时期的作品?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
泪落沾我衣。
汉这是出自于汉朝佚名所著的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是哪个时期的作品?
《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朝代是:“汉”, 这是出自于 汉朝 佚名 所著的《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
附《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全文赏析
十五从军行 / Leabharlann 五从军征作者:佚名 朝代:汉朝
十五从军行,
八十始得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背诵全文。

2.通过朗读、品味、比较、想象等多种方式学习古诗,深入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3.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十五从军征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

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为数不少。

想一想,在你们积累的古诗中,有哪些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
2.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

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成为乐府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默读全诗,找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字音。

冢窦舂葵羹贻
2.解释下列词语。

始:才。

累累:形容多的样子。

窦:洞。

旅葵:一种植物。

贻:赠送。

三、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65年。

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

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

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

2.虽然历经了艰辛,但终归活着回来了,这毕竟是件可喜的事。

他欣喜地归来,道逢乡里人,便向乡里人打听“家中有阿谁?”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假如你是乡里人,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老兵这个消息呢?不仅是乡里人,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也是充满悲伤,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
(从人民的苦难,社会的黑暗想象老人的心情)
3.可是,这样的打击才刚刚开始。

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进自家小院,看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现在的家,而65年前他离家时,他的家,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而现在呢,一切都已经荡然无存,不复存在了,他再也见不到曾经熟悉的亲人,感受不到曾经热闹的家园了,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老人那颗带着期望回乡的心也已经由热变冷,由喜到悲哀了。

4.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结合刚读的
句子来谈。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

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他心里的苦吧。

5.面对这一切,他只能是: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孤零独处,怎咽得下饭汤,只能茫然地向东空望,默默流泪。

他活着,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

四、合作探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描述了一位从军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堂清检测:默写全诗
堂清未过人员:
教学反思:
出塞
一、导入新课
1.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

其中无论是用剑和心抒写的豪情,还是用弓和刀叙述的征战,或是用白发和眼泪表达的思念……都像晶莹、细润的珍珠撒在诗海的托盘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让人流泪,使人感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塞》。

2.王昌龄(689—757):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字少伯,京兆万年人。

安史之乱,避难江淮,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他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家天子”之称。

七绝与李白齐名,被视为“神品”。

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3.齐读课题,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边塞)
看到这样的诗题“塞”,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描述。

(学生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讨论理解词语的意思:
飞将:指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因其英勇善战,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

阴山:即阴山山脉,起自甘肃,延绵内蒙古,是古代中原地区北方的屏障。

三、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1.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浮现
(在荒凉的边关,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


2.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

)3.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

“互文见义”。

4.引读: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只是这延续了千百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

5.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人”指的是谁?(征人)
他们在那里?他们在干什么?
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想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征途遥远、历尽苦难。

感悟诗歌的情感。


6.引读: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诗人是怀着怎样的
情感写这一句的?(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7.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一句,把这种情感带到字里行间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8.第三、四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龙城飞将”是谁?(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历史资料)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良将的渴求,和对朝廷的不满。

(2)介绍阴山: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古以来以来是中原地区抵挡外族入侵
的天然屏障,阴山这边,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怎能任由侵略者的践踏(3)作者为什么对朝廷不满,为什么这么渴望能征善战的将军?
体会作者满腔的爱国之请,把对诗歌的理解推向高潮。


四、中心总结
本诗通过对数遍将士们的描写,表达了对戍边将士远离家乡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任良将,平息边塞战争,让人民早日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教师总结: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

回到现实,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仍
有邪恶的组织给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生活的安宁造成威胁,我们不得不
警钟长鸣。

堂清检测:默写全诗
堂清未过人员: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