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界与无界综述

合集下载

“有界”与“无界”二律背反命题

“有界”与“无界”二律背反命题

“有界”与“无界,:二律背反命题界限域的认知语言诠释尹付摘要:“有界”与“无界”是语言学概念中的哲学意义上的二律背反,是认知主体对其在时间、空间、性状和心理上的投射&通过分析梳理可以解释语言符号形式或多或少地映射事物本身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主体的认知方式,并且与数量词起制约作用有关的一系列句法现象。

但对于两者概念的确立与区分必须适应一定的"认知域"和对其作主观上的''识解”。

在“有界”和“无界”范围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准有界”的认知体。

“有界”认知体是认知原型,具有容易学习、记忆、使用等完形特征。

“无界”的认知体因可以被看作属于另一认知结构,因此可成为新的认知原型。

关键词:“有界”;“无界”;时间;空间;语义句法;心理界限;认知语言―、“有界”与“无界”命题和认知语言的阐释所谓“界(bound)”是指主客观世界中具有相对统一的、均值的意象。

“有界(bounded)”与“无界(unbounded)”是客观事物在空间和时间、状态等方面的离散性和联系性的对立统一,是人类认识和组织空间和时间概念的基本手段之一。

如果事物的界限特征比较明显,内部结构体现离散性即为“有界”。

相反,如果事物没有界限或者和周围事物相区别,内部结构呈现连续性和广延性的均值特征即为“无界”。

最先使用“有界”和“无界”这一概念的是Bloomfield。

他认为普通名词分为有界名词和无界名词两类(Bloomfield,1980:254),也即相当于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Langacker将有界事物和无界事物的区别特征概括为:内部一致性、可扩展性和可复制性。

(Langacker,1987)沈家煊则概括为:(一”无界事物的内部是同质的(homogeneous),其性质、功能和属性没有任何改变。

有界事物的内部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分割以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功效。

(二)无界事物的同质性决定其伸缩性(flexible),有界事物异质性决定其凝固性(unflexible)&例如给水再加上一些水或减去一些水还是水,沙子加上一些沙子或减少一些沙子还是沙子。

“有界”与“无界”剖析

“有界”与“无界”剖析

六、性状和形容词的“有界”和“无界” 七、结语
五、“延续动作”和“定时动作”
• 表示动作的“驾着炮” 跟“架炮”一样在时间上没有 一个自然的终止点,因此不是事件。但是“架着炮”又 跟“架炮”这种活动有区别,“架炮”虽然没有一个自 然的终止点,但还有一个“任意的”终止点,而“架着 炮”连任意的终止点也没有: • 架炮n天,架完了。 • *架着炮n天,架完了。 • “n天”给“架炮”规定了一个任意的终止点,而跟 “架着炮”是不相容的,或者说,“架着炮”跟架炮动 作的终止是不相容的。数量宾语恰恰跟动作的终止密切 相关,这就是表示动作的“山上架着炮”排斥数量词的 原因。 • 我们可以把“动+着”表示没有任意终止点的动作称作 “延续动作”,以区别于“活动”和“事件”。
• 下面我们把“活动”、“事件”、“延续动作”和 “定时动作”这四种动作跟宾语中数量词的关系归纳 一下:
• 无终止点的延续动作和有固定终止点的定时动作都排 斥数量词。 • 有自然终止点的事件必须有数量词,有任意终止点的 活动可以带数量词(带上数量词后整个组合变为事件, 如“架一门炮”,这个事件本身包含数量词)。
一、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
• 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是陆俭明先生在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一文中提出的。这 种制约作用按陆文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某些句法组合没有数量词就不能成立或是不 自由的。如: • *盛碗里鱼 盛碗里两条鱼 • *飞进来苍蝇 飞进来一只苍蝇 • *雪白衣服 雪白一件衣服 • 二是某些句法组合排斥数量词。如: • *山上驾着两门炮 山上驾着炮 • *他正吃着三碗饭 他正吃着饭
七、结语
• “有界——无界”的对立是人类“一般认知机 制”(general cognitive mechanisms)的一部 分,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概念之一。人最初从自 身的人体认识了什么是有界事物,又按有界和无 界的对立来认知外界的事物、动作和性状。按照 “认知语法”的观点,人的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 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认知上“有界——无界”的 对立必然在语言结构中有所反映。 • “认知语法”探索从“概念”或意义出发划分词 类并不完全是回到传统语法的老路子上去,而是 给“意义”赋予了新的含义。“意义”不再局限 于客观的意义或所谓的“真值条件”,而是把人 的认知因素考虑在内。

认知语法中的“有界”和“无界”概念

认知语法中的“有界”和“无界”概念

认知语法中的“有界”和“无界”概念提要本文从探究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的原因着手,论述人在认知上形成的“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在语法结构中的具体反映。

事物在空间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动作在时间上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性状在程度或量上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这些并行的对立关系不仅统一解释了与数量词起制约作用有关的一系列语法现象,而且对词类理论有很重要的意义。

1.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是陆俭明先生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一文中提出的。

这种制约作用按陆文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某些句法组合没有数量词就不能成立或是不自由的,二是某些句法组合排斥数量词。

为论述方便,现将陆文中列举的主要事实归纳如下:①某些句法组合没有数量词就不能成立(用*标示)或是不自由的(用(*)标示)。

(1)双宾语结构,如果间接宾语是表示位移终点的处所或是表示“给予”的对象,那么直接宾语得带数量词。

*盛碗里鱼盛碗里两条鱼(*)送学校油画(送学校油画的是五五年的毕业生) 送学校一幅油画(2)双宾语结构,如果直接宾语是结果宾语,那么这个结果宾语得带数量词。

*(蚊子)叮了小王大包叮了小王两个大包*捂了孩子痒子捂了孩子一身痒子(3)带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的动补结构后面带上名词性宾语(包括施事宾语)形成的这种动宾结构,宾语得带数量词。

(*)打破玻璃(打破玻璃的人找到了吗?) 打破两块玻璃(*)飞进来苍蝇(飞进来苍蝇就打) 飞进来一个苍蝇(4)“动词+了+名词”这种动宾结构,作宾语的名词得带数量词。

(*)吃了苹果(吃了苹果又吃梨) 吃了一个苹果(5)非谓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作定语(不带“的”)的偏正结构,其中心语一定得带数量词。

*雪白衣服雪白一件衣服*白花花胡子白花花一大把胡子*热热儿茶热热儿一碗茶*干干净净鞋干干净净一双鞋②某些句法组合排斥数量词(6)表示动态行为的处所主语句“主[处所]+动词+着+宾”,其宾语成分排斥数量词。

有界与无界

有界与无界
有界与无界
(bounded & unbounded)
我们知道,数列{Xn}有界与无界是互为否定的两个
判断,即它们存在着矛盾关系.
数列{Xn}有界的分析定义是 存在M>0, 对于任何自
然数n,都有|Xn|≤M成立.
推导矛盾概念的定义
集合A={M|M>0}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 上述定义即 为 M0具有 对任何自然数n,都有|Xn|≤M0成立的性质.
映射与函数
函数的有界性 (bounded) 设函数y=f(x) 定义域为D, 数集 在常数M>0,使得对所有 都有 若存
则说 f(x) 在X上有界.
映射与函数
f(x) 在X上无界: 常数 M>0, ,成立
其否定判断是:
集合A={M|M>0} 中任意元素M,都具有与 对任何自然 数n,都有|Xn|≤M成立 矛盾的性质,即
集合A={M|M>0}中任意元素M,都具有与【集合N={n| n为自然数}中任意元素n,都有|Xn|≤M的性质】 矛盾的性 质,即 集合A={M|M>0}中任意元素M,都具有 【集合N={n| n为自然数}中至少存在的一个元素n0,具有 |Xn0|>M

的性质】的性质,即
集合A={M|M>0}中任意元素M,都具有【集合N={n|n 为自然数}中至少存在的一个元素n0,具有【|Xn0|>M】的
性质】的性质,即
集合A={M|M>0}中任意元素M,都具有【至少存在一 个自然数n0,使|Xn0|>M成立】的性质,即可得出: 数列{Xn}无界的分析定义:
对任意的M>0,都至少存在一个自然数n0,使 |Xn0|>M成立.

从现代汉语名词性颜色词探讨“有界”与“无界”

从现代汉语名词性颜色词探讨“有界”与“无界”

从现代汉语名词性颜色词探讨“有界”与“无界”摘要:随着颜色词的不断更新,颜色词的数量逐渐增多,出于区别的需要,人们对颜色词的表达也越来越具体化,而这种不断细化和分类体现的是人类在认知上所存在的一种“界限”意识,将认知上“无界”的颜色表达逐渐趋于“有界”化。

本文从颜色词的“有界”与“无界”、名词词性颜色词的“有界”与“无界”、名词性颜色词“无界”与“有界”的转化三个方面一一探讨了在颜色词认知中所体现出的人类在认知上的界限意识。

关键词:现代;汉语;颜色词;有界;无界一、颜色词的“有界”与“无界”颜色词是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颜色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颜色既帮助我们区分生活许多不同的事物,丰富我们的生活,让世界绚丽多彩。

反之,生活的丰富与潮流的不断更新也逐渐丰富了颜色词数量。

在语言学中,颜色词不是一种刺激视觉和感官的颜色,而是一个能在言语中运用,代表一定语言成分的一个重要部分,促使我们清楚明了地表达语义。

在认知语言学里,它是我们人类的认知在语言学中的反映。

这种反应即是一种“界”的意识,包含“有界”与“无界”。

“有界”与“无界”是从认知领域出发的。

“所谓‘有界’就是有一定边界,所谓‘无界’,就是没有明确的边界,这是就人的认识而言,并非就客观实际而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在认识事物和感知性状时,在“量”或程度上也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

随着颜色词的增多,颜色表达也越来越具体化,由古代的单音颜色词到现代的双音节、多音节颜色词的产生,由一种颜色程度不明到颜色程度清晰明了,例如“红”,它的范围比较宽泛,是指浅色的红还是指深色的红,是指一点点红色还是指整片的红色,一个“红”字,并不能表达清楚,后来逐渐有了“大红”、“紫红”、“玫瑰红”、“西柚红”等。

可见,颜色词的不断丰富,在认知语言学里,体现出的是人类对颜色认知上所存在的一种界限意识,即“有界”与“无界”。

这种界限,也促使颜色词越来越丰富。

论沈家煊先生的“有界”和“无界”理论

论沈家煊先生的“有界”和“无界”理论

论沈家煊先生的“有界”和“无界”理论作者:孙宝密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8期[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2结构主义语法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划分词类,解决了传统语法划分词类时“一词多性”的困扰,“惩罚”一词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判断它是名词还是动词时,能不能用“不”来修饰成为判断的标准。

但是,当我们去解释“不电脑”为什么不能说时,结构主义语法的说法是“桌子是名词”,这样便进入了逻辑中的循环论证。

沈家煊先生的《“有界”和“无界”》一文提出认知语法中的“有界--无界”理论,试图去从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新意义出发,解释传统语法无法解释的一些语法现象。

下面我们分三个部分对这篇论文进行分析与评价,一是内容的分析,二是研究方法的分析,三是对论文的评价。

一、论文内容分析1.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通过对陆俭明先生《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中,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我们可以归纳得出,事实上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正是体现了人类认知上的“有界”和“无界”的这样一种基本对立。

2.事物和名词的“有界”和“无界”有界事物和无界事物的区别特征按Langacker(1987)主要有以下几点:(1)无界事物具有是同质性,有界事物是异质性。

(2)无界事物具有伸缩性,有界事物没有伸缩性。

(3)无界事物没有可重复性,有界事物具有可重复性。

3.动作和动词的“有界”和“无界”动作和动词的“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和事物的“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具有一致性(Langacker1987),具体说明如下:动作的“有界”和“无界”在汉语中也有所体现,和英语类似的是汉语中也存在“持续性动词”和“非持续性动词”之分,如“打”是非持续性动词,是有界的;“爱”是持续性动词,是无界的。

4.“活动”和“事件”在语法形式上,“事件动词”和“活动动词”是对立的,即有界和无界的对立,表现在:在我们的认知中,“有界”便是有终止点,如“盛碗里”、“吃了”、“架着”等;而“无界”是没有终止点,如打、骂、吃等。

试论主谓主语句的大主语及大谓语谓词的无界特征

试论主谓主语句的大主语及大谓语谓词的无界特征

试论主谓主语句的大主语及大谓语谓词的无界特征本文从认知框架出发,用“有界”“无界”的理论阐述了主谓主语句的大主语是非事件句,具有无界的特征,解释了大谓语必须有界化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有界无界对句法结构的制约作用。

标签:有界无界非事件句连续性动词一、几组术语概念(一)动词的“有界”和“无界”在时间上,动作有“有界”和“无界”之分。

有界动作在时间轴上有一个起始点和终止点,无界动作则没有起始点和终止点,或只有起始点没有终止点。

如“我跑到学校”,是一个“个体动作”或“有界动作”。

而“我很想家”,我们对这个动作无法确定一个起始点和终止点,因此是无界动作[1]。

区分动作的“有界”“无界”必须在一定的“认知域”内进行。

脱离一定的认知域我们无法判定动词“吃”究竟代表有界还是无界。

在“动作有无终止点”这个认知域内,“吃”相对“吃了”或“吃一碗”而言是无界动作;在“动作是否持续”这个认知域内,动词“吃”相对“爱”而言是有界动作。

在动作形成的概念上,“无界”和“有界”的对立在语法上的典型反映就是动词有“持续动词”和“非持续动词”之分。

也就是无界动词是指持续动词或性质动词或常态动词,有界动词就是指非持续动词或动作动词或变态动词。

“有界”“无界”的对立在人类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除了动作在时间上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外,事物在空间也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性状在程度和量上也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

(二)动作动词与非动作动词赵元任先生曾将及物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和“非动作动词”[2]。

马庆株也根据能不能加后缀“着”将动词分为持续动词和非持续动词两类。

汉语的持续动词在时间上是无界的,本身已有持续或正在进行的意思,再加上进行态或“着”就成为多余,这叫做“同性相斥”[3]。

非持续动词可以加“着”,如“吃着”,持续动词一般不能加“着”,如“爱着*”“说明着*”“显示着*”。

(三)自由的句法结构与非自由的句法结构汉语里语素有“自由”和“不自由”的区分,句法结构也有自由和不自由的区分。

自我与他者有界亦无界的作文

自我与他者有界亦无界的作文

自我与他者有界亦无界的作文自我与他者有界亦无界。

英文回答: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is both bounded and boundless. On one hand, there are clear boundaries that separate individuals from one another. Each person has their own unique experiences, thoughts, and emotions that make them distinct from others. These boundaries are reinforced by societal norms,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personal preferences. We often define ourselves based on these boundaries, identifying with certain groups or communities that shar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or values.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hese boundaries are not absolute. They can be crossed, blurred, and even dissolved. Human beings are inherently social creatures, and our identities are shaped and influenced byou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 We learn from one another, empathize with each other's experiences, and develop asense of belonging through our relationships. In this sense, the self is not a fixed entity, but rather a fluid andever-changing construct that is shaped by our interactions with the world around us.Moreover, our interconnectedness with others extends beyond our immediate social circles. 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we are increasingly connected to people fromdifferent cultures, backgrounds, and perspectives. Through technology and social media, we can communicate and engage with individuals from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 This interconnectedness has the potential to break down the boundaries that separate us and foster a sense of global community.中文回答: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既有界限,又无界限。

自我非他者有界亦无界申论范文

自我非他者有界亦无界申论范文

自我非他者有界亦无界申论范文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在探寻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

自我,这个看似熟悉却又难以捉摸的概念,常常让我们陷入沉思:它到底有着怎样的边界?是清晰明确的一堵墙,还是模糊不清的一片雾霭?其实啊,自我非他者,既有界又无界,就像一个充满奇妙魔法的存在。

咱们先来说说自我之有界。

就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界一样,自我也有着一些界限分明的地方。

从生理上来说,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最直观的界限。

我的手脚、我的躯干,这些都是独属于我的部分,它们构成了一个物理层面的自我边界。

别人不能随意侵犯我的身体空间,这是基本的人权体现,也是自我在生理上的一个清晰界限。

再从心理和个性的角度看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价值观和喜好。

比如有些人就是外向开朗,喜欢热闹的社交场合,而有些人则内向腼腆,更享受独处的宁静时光。

这些性格特点就像是我们心灵的边界标识,把我们与他人区分开来。

我的价值观告诉我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种内在的判断标准也在不断地巩固着自我的边界。

当遇到与自己价值观相悖的事情时,我们往往会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这就是自我边界在心理层面的一种表现。

而且呀,在社会关系里,我们的角色也给自我划定了界限。

在家里,我可能是儿子或者女儿,我有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我是员工或者老板,不同的角色要求我做出不同的行为。

这些角色定位就像是一个个小格子,把自我框定在特定的范围内,让我们知道自己在不同情境下应该怎么做。

但是呢,要是你觉得自我的边界就这么死死地固定住了,那可就大错特错啦。

自我其实还有着无界的一面,就像那宇宙中的星云,看似有着轮廓,实则与周围的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边界并不那么绝对。

在情感上,自我的边界就变得很模糊。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把对方纳入到自己的世界里。

我们会为对方的喜怒哀乐而牵动自己的心弦,对方的幸福仿佛也成为了自己幸福的一部分。

这时候,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呢?似乎已经消失不见了。

数列有界和无界的定义

数列有界和无界的定义

数列有界和无界的定义
一、数列有界的定义
1. 定义
- 对于数列{a_{n}},如果存在正数M,使得对于所有的n∈ N^+(N^+表示正整数集),都有| a_{n}|≤ M,则称数列{a_{n}}是有界数列。

- 例如数列a_{n}=(1)/(n),对于任意的n∈ N^+,| a_{n}|=(1)/(n)≤1,这里M = 1,所以数列{a_{n}}是有界数列。

2. 等价表述
- 存在数m和M,使得对于所有的n∈ N^+,有m≤ a_{n}≤ M。

也就是说数列{a_{n}}的所有项都介于m和M之间(包括m和M)。

例如数列a_{n}=sin n,因为- 1≤sin n≤1,这里m=-1,M = 1,所以数列{a_{n}}是有界数列。

二、数列无界的定义
1. 定义
- 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M(无论M多么大),总存在正整数n_{0},使得| a_{n_{0}}|>M,那么就称数列{a_{n}}是无界数列。

- 例如数列a_{n}=n,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M,取n_{0}=lceil Mrceil+ 1(lceil Mrceil表示不小于M的最小整数),则a_{n_{0}}=n_{0}>lceil Mrceil≥ M,所以数列{a_{n}}是无界数列。

境界就是边界,最高的境界是无境无界。

境界就是边界,最高的境界是无境无界。

境界就是边界,最高的境界是无境无界。

但凡有人说自己达到了某种很高的境界,就证明他的境界还不够,因为他还处在有境有界的地步。

凡有境界,就说明还处于局限之中。

境界是什么呢,境界就是有边界之境,境界就是边界。

有边界,就在局限之中。

当你什么时候再也没有什么境界了,反而代表着你离真正的自由不远了。

如果你达到了某种境界会沾沾自喜,而且还执着于这种境界,那你就也就这样了,因为你将停滞在这个境界之上很难进步。

实际上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我们共同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之中,又存在不同层次的小境界,每个人停留在不同的境界之上。

大部分的人都停留在各自的境界之上难以突破。

就拿创收境界来讲,有的人每个月赚到1万块钱,就认为自己收入水平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当他执着于这个境界时,他将止步于此。

我们满足于现状,不就是满足于自己的境界吗?
这个世界是一个次第的世界,也就是一个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世界。

只要你想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有无限的境界可供你提升。

我们到底要不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呢?当然要,但是我们更需要提
升生命的境界,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境界。

如果你深陷痛苦不能自拔,觉得生无可恋,那仅代表着你需要站到更高的生命维度之上了。

你的生命境界提高了,才可以找到你以前不曾发现的生命之美。

说白了,痛苦,就是因为境界不够,代表着你需要提高境界了。

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无境无界,这个无境无界很奇妙,它能显化一切境界,只要你停留到任何境界中,你就找不到这个无境无界。

怎样找到这个无境无界?放下一切执着。

当你无所挂碍,就离这个无境无界不远了。

有界函数无界函数

有界函数无界函数

有界函数无界函数有界函数与无界函数是数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在研究函数图像与极限时,有界函数和无界函数都有重要的作用,两者也有很多共同的特点。

表达为:有界函数与无界函数一、有界函数的定义有界函数是指其值在定义域的的范围内是有限的函数,也就是说,当函数的变量达到极限时,函数值也达到极限,这时函数值就不会超出定义域内的某一范围。

例如,函数f(x)=x,其定义域是x∈[∞,+∞],当x→+∞时,f(x)→+∞,也就是说,f(x)是有界函数。

这里,+∞和∞一般称为极限,当x在某一个范围内变化时,f(x)也达到极限,即没有超出该范围,此时就是有界函数。

二、无界函数的定义无界函数是指其定义域的范围内的函数的值不受任何限制,也就是说,当函数的变量在极限时,函数值仍然会无限增大或无限减小,这时函数值就超出定义域内的某一范围了。

例如,函数f(x)=1/x,其定义域为x∈[0,+∞],当x→0时,f(x)→+∞,也就是说,f(x)是无界函数。

因为此时函数值不受任何限制,无论x的数值有多大,f(x)的值都会无限放大,所以这时就是无界函数。

三、有界函数和无界函数的比较两者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函数值的变化范围不同。

有界函数的函数值范围是有限的,而无界函数的函数值则无限放大或无限减小。

另外,有界函数的变量x一定会达到极限,这时函数值也一定会达到极限,而无界函数的变量x也会达到极限,但函数值却不会达到极限,而会无限放大或无限减小。

四、有界函数和无界函数的应用1、有界函数(1)函数的极限有界函数是求解函数的极限必不可少的概念。

因为当变量达到极限时,函数值一定也达到了极限,所以极限运算时有界函数往往作为研究对象。

(2)函数图像有界函数是研究函数图像的基础。

函数图像反映了函数在不同大小x下的变化情况,由于有界函数的值在定义域的范围内是有限的,所以图像上的每一点都有一定的意义,这直接影响了函数图像的构成。

2、无界函数(1)二次关系无界函数也可以用来描述数学中的二次关系,例如函数f(x)=1/x,当x→0时,函数值无限放大,这种情况也可以用来描述二次关系。

有界函数与无界函数的特征及应用探究

有界函数与无界函数的特征及应用探究

有界函数与无界函数的特征及应用探究一、引言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描述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遇到有界函数和无界函数。

有界函数是指能够在某个范围内取到有限值的函数,而无界函数则是指在某个范围内无限延伸的函数。

本文将从特征和应用两个方面来探究有界函数与无界函数。

二、有界函数的特征及应用1. 特征有界函数具有以下特点:1.1 上界和下界:有界函数存在上界和下界,即存在两个值M和m,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x,都有m ≤ f(x) ≤ M成立。

1.2 有限范围:有界函数的图像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变动。

1.3 收敛性:有界函数在定义域内是收敛的,即函数在定义域内逐渐趋于某个有限的值。

2. 应用2.1 经济学模型:有界函数常常用于经济学模型中描述各种现象,例如价格的波动、供求关系等。

2.2 自然科学中的测量:许多现象的测量结果常常受到一定的范围限制,因此可以使用有界函数来描述实际测量中的误差范围。

三、无界函数的特征及应用1. 特征无界函数具有以下特点:1.1 无限延伸:无界函数在定义域内无限延伸,可以是正向无穷大或负向无穷大,或者两者都有。

1.2 无上界或无下界:无界函数没有上界或下界,即不存在一个上界或下界能够限制函数的取值范围。

2. 应用2.1 物理学中的描述:无界函数经常用于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如无限大的速度、无限小的尺寸等。

2.2 金融学中的模型:无界函数在金融学中可以用来描述资产的增长趋势,例如股票的价格在理论上可以无限上涨。

四、有界函数与无界函数的关系与对比1. 关系有界函数和无界函数是函数的两种极端情况,它们可以通过函数的定义域和图像来进行区分。

1.1 有界函数的定义域可以是一个有限区间,而无界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是无限的。

1.2 有界函数的图像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变动,而无界函数的图像可以在无限范围内延伸。

2. 对比2.1 在收敛性质上,有界函数在定义域内是收敛的,而无界函数没有这样的性质。

简述有界的概念

简述有界的概念

简述有界的概念有界的概念是一个数学术语,用来描述集合或者序列的特性。

当一个集合(或序列)存在一个上界和一个下界时,我们称该集合(或序列)是有界的。

上界是指存在一个数值,它大于或等于集合(或序列)中的所有元素;下界是指存在一个数值,它小于或等于集合(或序列)中的所有元素。

有界性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实数和函数的理论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有界性的概念以及它的性质、例子和相关的重要概念。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集合的有界性。

一个集合可以是有限的或无限的。

如果一个有限集合有上界和下界,那么它是一个有界集合。

例如,考虑一个有限的集合{1, 2, 3, 4},其中最小的元素是1,最大的元素是4。

因此,该集合是有界的,1是它的下界,4是它的上界。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集合是无限的,它可能是有界的,也可能是无界的。

一个无限集合中,如果存在一个数值作为它的上界或下界,则该集合是有界的。

例如,考虑一个集合{1, 2, 3, ...},它包含所有自然数。

这个无限集合没有上界,因为我们可以不断在其后面添加更大的自然数。

然而,它有一个下界1。

因此,该集合是有界的。

在序列的理论中,有界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一个序列是一系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值。

类似于集合,序列可以是有限的或无限的。

如果一个有限序列有上界和下界,那么它是一个有界序列。

例如,考虑一个有限序列{1, 2, 3, 4},其中最小的数是1,最大的数是4。

因此,该序列是有界的,1是它的下界,4是它的上界。

对于无限序列,有界性的定义是类似的。

如果一个无限序列存在一个数值作为它的上界或下界,则该序列是有界的。

例如,考虑一个序列{1, 2, 3, ...},它包含所有自然数。

这个无限序列没有上界,因为我们可以不断生成更大的自然数;然而,它有一个下界1。

因此,该序列是有界的。

有界性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首先,如果一个集合(或序列)是有界的,则它不一定是有限的。

这意味着有界性和有限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界函数无界函数

有界函数无界函数

有界函数无界函数
在数学中,函数一般是指一个关于某个变量的一系列计算关系。

在这些函数中,有些被称为“有界函数”,有些被称为“无界函数”。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有界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有限制,而无界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没有任何限制。

首先,有界函数实际上是指函数的定义和值域都有一个“界限”,而无界函数则没有任何“界限”的概念。

一般而言,有界函数的值域不会超出其定义域的界限,但是,有时也可以找到值域和定义域的界限不等的有界函数。

其次,有界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界限可以由函数本身的形式来确定。

比如,函数f(x)=1/x^2的定义域是[0,+∞],而值域是[0,+∞),这意味着定义域和值域都有界限,其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无穷。

另一方面,无界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没有“界限”的,比如函数f(x)=x^2,它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

最后,也可以将函数分为可积函数和不可积函数,可积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界限可以确定,即有界函数;而不可积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界限不能确定,即无界函数。

可积函数可以使用微积分中的定积分计算出它们的积分,但是不可积函数不能使用定积分确定它们的积分,因此被称为无界函数。

总之,有界函数和无界函数可以归结为其定义域和值域的界限的
不同。

有界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有界的,而无界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没有界限的。

另外,有界函数可以利用微积分的定积分来计算它们的积分,而无界函数则不行。

有界与无界

有界与无界

有界与无界
有界与无界指的是渐变形态,比如在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或决策中。

他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指在结构上的变化。

有界是指需要使用者在决策中提出实际的边界;而无界的模型则需要仅依据他们本身的规律来决定边界。

有界模型可以限制空间与时间的使用,帮助使用者更容易控制和管理决策过程。

它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图形、图像或数字模型,其中定义的变量有助于使用者得到更好的决策结果。

它们能有效地将复杂的决策过程表达出来,分散出来,最终使用者实现决策目标。

无界模型则是没有明确的边界约束,这种模型不仅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弹性,也可以减少使用者对决策范围的性决定。

无界模型可能会更加准确地表现出真实景象,它们克服了有界模型造成的决策局限,可以使用更多数据作为背景信息,从而有效地表现出更多的细节和趋势。

总而言之,有界与无界都是有其有效的应用场景,他们的使用与决策的细节有关。

了解其差异,将有助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使用哪种模型,从而得到更好的决策结果。

有界与无界综述(可打印修改)

有界与无界综述(可打印修改)

认知语言中的“有界”与“无界”“有界”与“无界”这一对概念的提出最早是Bloomfiled ,他将普通名词分为无界名词与有界名词,也就相当于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其区别特征是内部一致性、可拓展性、可复制性。

而真正将“有界”与“无界”理论与中国语法结合的是沈家煊先生,他在1995年《中国语文》的第五期上发表了《“有界”与“无界”》这篇文章,将“有界”与“无界”理论从名词拓展到了动词、形容词,并列举一些结构主义语言学难以解释的问题,以有界与无界理论做了合理的诠释,自此,有界与无界理论开始广泛进入中国语言学家的视野。

众多专家学者对有界与无界理论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方向都集中于有界与无界理论背后的心理机制、对有界名词无界名词分类标准的界定、有界无界理论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以及运用有界无界理论进行数量词对句法限制等问题的解释.(一)名词的有界与无界沈家煊先生将事物名词的有界与无界区别特征概括为三点:一同质性二伸缩性三可重复性,与Bloomfiled的分类标准虽表述有异但实质大致相同。

沈也提到有界与无界的对立在语法上的典型反映就是可数与不可数的对立。

一些学者对有界名词与无界名词的分类标准提出了不同意见,如龙涛先生提出有界无界名词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也要有“定型”判断,他以“纸”、“布”、“饭”、“路”等为例(文中称为“纸”类名词)指出它们属于同质名词,却表示有界事物,证明沈的理论不全面,进而提出了“定型”理论,他提出现代汉语所表示的有界事物是一种空间外形突显、并且外形定型的事物,它可以包括同质的空间定型事物。

但显然这两种判断标准都不能将所有的名词准确的进行有界与无界的分类。

他们概述的大都是词汇范畴层面上的事物名词,而汉语还存在着大量的非事物名词。

还有基于语境的汉语名词的有界与无界,主要以人的感知和认识为准,具有太多的主观性。

如“一条路”按照沈家煊先生定性理论和龙涛先生的定型理论应该属于有界名词,而在胡振远、李浓著的文章里解释说,由于路的无限延伸性,那么它是无界名词。

有界无界有上界的数学表示法

有界无界有上界的数学表示法

有界无界有上界的数学表示法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界、无界和有上界的概念。

这些概念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实数和函数的研究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有界、无界和有上界的数学表示法,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有界数的数学表示法有界数是指存在一个实数M,使得该数的绝对值小于等于M。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数是有界的,那么它的绝对值不会无限增大。

例如,数列{1, 2, 3, 4, 5}中的每个数都是有界的,因为它们的绝对值都小于等于5。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有界数。

如果一个数x是有界的,那么我们可以用|x| ≤ M来表示它。

其中,|x|表示x的绝对值,M是一个实数,表示x的上界。

无界数的数学表示法无界数是指不存在一个实数M,使得该数的绝对值小于等于M。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数是无界的,那么它的绝对值可以无限增大。

例如,数列{1, 2, 3, 4, ...}中的每个数都是无界的,因为它们的绝对值可以无限增大。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无界数。

如果一个数x是无界的,那么我们可以用|x| > M来表示它。

其中,|x|表示x的绝对值,M是一个实数,表示x的上界。

有上界数的数学表示法有上界数是指存在一个实数M,使得该数小于等于M,但不存在一个实数N,使得该数大于N。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数是有上界的,那么它的值不会无限增大,但也不会达到一个确定的值。

例如,数列{1, 1.5, 1.75, 1.875, ...}中的每个数都是有上界的,因为它们的值不会无限增大,但也不会达到一个确定的值。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有上界数。

如果一个数x是有上界的,那么我们可以用x ≤ M来表示它。

其中,M是一个实数,表示x的上界。

应用有界、无界和有上界的概念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数和函数的研究中,这些概念被广泛地使用。

例如,在实数的研究中,有界数是非常重要的。

有界数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收敛。

如果一个数列是有界的,那么它一定会收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中的“有界”与“无界”
“有界”与“无界”这一对概念的提出最早是Bloomfiled ,他将普通名词分为无界名词与有界名词,也就相当于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其区别特征是内部一致性、可拓展性、可复制性。

而真正将“有界”与“无界”理论与中国语法结合的是沈家煊先生,他在1995年《中国语文》的第五期上发表了《“有界”与“无界”》这篇文章,将“有界”与“无界”理论从名词拓展到了动词、形容词,并列举一些结构主义语言学难以解释的问题,以有界与无界理论做了合理的诠释,自此,有界与无界理论开始广泛进入中国语言学家的视野。

众多专家学者对有界与无界理论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方向都集中于有界与无界理论背后的心理机制、对有界名词无界名词分类标准的界定、有界无界理论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以及运用有界无界理论进行数量词对句法限制等问题的解释.
(一)名词的有界与无界
沈家煊先生将事物名词的有界与无界区别特征概括为三点:一同质性二伸缩性三可重复性,与Bloomfiled的分类标准虽表述有异但实质大致相同。

沈也提到有界与无界的对立在语法上的典型反映就是可数与不可数的对立。

一些学者对有界名词与无界名词的分类标准提出了不同意见,如龙涛先生提出有界无界名词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也要有“定型”判断,他以“纸”、“布”、“饭”、“路”等为例(文中称为“纸”类名词)指出它们属于同质名词,却表示有界事物,证明沈的理论不全面,进而提出了“定型”理论,他提出现代汉语所
表示的有界事物是一种空间外形突显、并且外形定型的事物,它可以包括同质的空间定型事物。

但显然这两种判断标准都不能将所有的名词准确的进行有界与无界的分类。

他们概述的大都是词汇范畴层面上的事物名词,而汉语还存在着大量的非事物名词。

还有基于语境的汉语名词的有界与无界,主要以人的感知和认识为准,具有太多的主观性。

如“一条路”按照沈家煊先生定性理论和龙涛先生的定型理论应该属于有界名词,而在胡振远、李浓著的文章里解释说,由于路的无限延伸性,那么它是无界名词。

所以对所有名词进行有界与无界的划分是一个艰难的工作。

(二)动词的有界与无界
沈在分析动词的有界与无界时,主要强调了动词在时间上的有界与无界。

认为有界动词与无界动词的对立与有界名词与无界名词的对立之间存在平行性,并将有内在终止点的动作叫做事件,将无内在终止点的动作成为活动。

这一理论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

笔者以为某些动作与空间也存在密切关系。


A1:在黑板上写字 B1:字写在黑板上
A2:在本子上画画 B2:画画在本子上
A3:在汽车上看书※ B3:书看在汽车上
A4:在教室里吃东西※B4:东西吃在教室里
上面四组,前两组是可以转化的,后面两个却不可以说,我们说写、画在空间上是有界的,所以可以与有界的短语在黑板上、在本子
上搭配,而看、吃在空间是无界的,不能与有界的在汽车上、在教室里搭配。

(三)形容词的有界与无界
形容词的有界与无界与动词、名词的有界与无界存在平行性。

汉语里性质形容词代表的性状在程度上是无界的,而状态形容词代表的性状在程度上是有界的。

(尹付,2011)沈家煊还提出名词与形容词相比,形容词具有无界限,名词具有有界性。

石毓智用了离散性和连续性两个名称来表示,但实质大致相同。

(四)有界与无界理论对语法结构的影响
有界与无界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从认知上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和原有的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是一种互补,给一些语言现象一种新的解释。

认知语言中的有界与无界理论强调了动宾结构、定中结构、虚实词搭配中有界成分与无界成分的平行性原则。

学者主要用它解释了如下问题;
(1)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
从有界与无界的观点看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实际上是在认知中有界成分与有界成分搭配,无界成分与无界成分搭配相匹配的制约。

如盛碗里鱼不能说,必须要加上数量词如盛碗里两条鱼可以说,这就是说盛碗里是有界的动作,必须与两条鱼这样的有界成分进行搭配。

(2)动词与“在”“着”的连用
活动动词(无界动词)大多既可跟在连用又可跟着连用,事件
动词(有界动词)有的既不能与“在”连用又不能与“着”连用,有的只能跟“在”连用,不能跟“着”连用。

如:
在盛,盛着※在盛碗里※盛碗里着
在打,打着※在打破※打破着
在飞,飞着在飞进来※飞进来着
在吃,吃着※在吃了※吃了着
事件动词的有界性或完结性跟“在”或“着”的进行性或持续性是矛盾的。

(沈家煊,1995)
(3)没”和“不”否定的不同
无界动词只能用不否定,有界动词一般只能用没否定不盛鱼※没盛鱼※不盛碗里没盛碗里
不飞※没飞※不飞进来没飞进来
不打玻璃※没打玻璃※不打破玻璃没打破玻璃
石毓智在1992年指出汉语里的“没”和“不”的基本分工是,“没”专门否定离散性(既有界限)成分,“不”专门否定连续性(即无界性)成分。

(4)动词的重叠
从有界与无界的认知角度看动词的重叠发现可重叠的动词具有非持续性,非持续动词在时间上是有界的,具有“可重复性”,所以有重叠形式,如吃可以说吃吃,看看,摸摸,猜猜,补补等,而属于,像等持续性动词(即无界动词)就有不可重叠性。

(胡振远李浓,2013) 诸如此类的表示句子中各成分间搭配或能否同现的用有界与无
界理论来解释的还有很多,如“了”在某些句子中的自由隐现,状态形容词受“早已”、“已经”、“马上”这类词的修饰问题,有界与无界理论都从认知上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五)有界与无界的转化
“有界和无界是可以作出区分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现象都能归结为有界和无界,语言中的有界和无界并非有明确的界限”(尹付,2011) 受观察的角度、距离、表达和认知层面的不同,有界与无界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如“看”在和“属于”类比较时,是有界的,而在和“看完”比较时又是无界的。

我们认为,有界与无界可以通过一些手段相互转化,如数量词、“已经”之类的时间副词、“了”“的”类虚词还有词的重叠等。

(六)有界与无界的认知心理机制
有界与无界的认知心理机制,尹付先生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有界与无界是客观事物在空间、时间和状态的离散性和联系性的对立统一,是人类认识和组织空间和时间概念的基本手段之一。

”“有界与无界这一对哲学意义上的二律背反概念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是虚设的, 脱离一定认知域我们就无法判断是有界还是无界。

”我们认为这样的观点从时间、空间、语义语法限制、心理界限来阐释有界与无界的内在心理动因,有一定的高度。

有界与无界理论虽然以全新的视角对一些语言现象做出了较为
合理的解释,但它仍属于认知范畴,不可避免的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我们不能在面对所有的语言现象时都用它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参考文献:
1.沈家煊.有界与无界. 中国语文J.1995.(5):368-369
2.尹付.有界与无界:二律背反命题界限域的认知诠释. 中国海洋
大学学报J.2011.(5).
3.王玉华.完成成分与“有界”、“无界”.语文学刊J. 200
4.(3)
4.王红侠.有界名词、无界名词与度量名词.重庆工学院学报
J.2009.12.
5.龙涛.量词形式对汉语名词所指有界无界事物的影响.邵阳学院学
报J.2011.4.
6.胡振远李浓.述评词的有界与无界对语法结构的影响.山西农业
大学学报J.2013.12.
7.张庆瑞.英汉语量词的认知对比.宁波工程学院学报J.200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