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诊留观病人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对策
急诊留观病人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对策前言急诊留观病人在医疗机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病人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和观察。
然而,这种等待时间对于病人来说往往是一种心理负担。
因此,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至关重要。
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状况1.焦虑情绪急诊留观病人通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因为他们对自身疾病的情况、治疗进展以及时间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病人的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病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2.疑虑情绪急诊留观病人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的效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会让病人产生疑虑情绪,对于医疗机构和医生产生质疑,影响病人对治疗方案的信任度。
3.其他心理问题急诊留观病人还可能存在其他心理问题,例如抑郁、恐惧、沮丧、不安等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和治疗效果。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对策1.建立信任关系对于急诊留观病人来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
医生应该积极耐心地与病人沟通,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让病人感受到医生的诚信和专业。
同时,医院也可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医疗质量的监督,建立健康的医疗环境。
2.提供信息急诊留观病人通常处于焦虑和疑虑的状态中,因此医生应该积极地给病人提供相关的信息,解答病人的疑虑和问题。
同时,医院也应该建设高效的信息系统,方便病人及时获取治疗进展情况和相关信息。
3.提供心理疏导急诊留观病人在等待治疗的同时,可以给他们提供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恐惧、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
医院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增加病人的心理抵抗力。
4.提供文体活动急诊留观病人在等待治疗的时间往往比较长,这时医院可以给病人提供一些文体活动,例如阅读杂志、看电影、听音乐、打牌等,这些活动可以缓解病人的压力,增加他们的乐观情绪。
总结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重要,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分析和研究,对病人的心理问题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论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论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对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急诊患者的特殊性,多数情况下,第一个迎接患者的是护士,护士应积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建立起信任和和谐的护患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
急诊患者的病情急剧、危险、复杂,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且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对疾病的预后无法预知,而且对医院、检查设备和各种操作感到陌生,因此沟通是建立护患关系的桥梁。
护士应亲切、耐心询问,对患者细心体贴.关怀周到.应用简洁易懂的介绍抢救室环境,应用角色转换并理解、体谅患者,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鼓励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在危险时遇到了救命亲人,护士在各种治疗操作前要清楚告知相关内容,说明各种检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护患接触的短时间里,护士可观察病情同时了解其状态,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消除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同时理解家属的心情.协调好与家属的关系,护士应将患者的病情与家属做好客观解释.让其了解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各种检查的治疗目的,使之懂得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他们的情绪激动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及治疗,要让他们以冷静、乐观的态度陪护患者,使患者的心理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抢救赢得时间。
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急诊护士娴熟的护理技术,人性化的接诊流程。
严谨的工作态度,恰到好处的细节处理,无需言语就能向患者家属展示高素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内涵,这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这就是最好的心理护理效果。
为此护士必须提高自身整体护理素质和知识内涵,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急救预案,其次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各种培训和再,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不断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心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工怍本文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患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类刭特点,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急诊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对抢救成功至关重要。
中医院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中医院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门诊部门,承担着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任务。
急诊科患者常常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接受医生的诊治,因此急诊科候诊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成为急诊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急诊科候诊患者通常处于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状态,对待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并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还可以促进急诊科的整体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深入分析中医院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如何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体验和治疗效果。
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更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指导,促进急诊科候诊患者的整体健康恢复和心理健康。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对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护理重要性的关注,促使相关措施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急诊科候诊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2. 正文2.1 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1. 焦虑情绪:急诊科候诊患者在等待就诊的过程中,由于疾病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对病情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加重或耽误治疗时机。
2. 不安与不耐烦:由于急诊科候诊患者通常病情较重,需要尽快就诊,因此在等候的过程中会感到不安和不耐烦,希望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注。
3. 自责与愤怒:部分急诊科候诊患者会出现自责情绪,认为自己没有及时就医或疏忽了病情,同时也易于产生愤怒情绪,对医护人员或就诊流程感到不满。
4. 希望和信任:急诊科候诊患者希望能够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也对医疗技术和医疗团队抱有信任,期待能够尽快得到专业治疗和建议。
了解和关注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提高就诊体验和治疗效果。
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以及抢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急诊病人往往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救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作为急诊护士,不但应具有熟练的抢救技术,还要了解各种病人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就诊时有安全感,增加满意度,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1.1焦急、焦虑急诊科面临的大多数是突发性疾病病人,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由于起病急骤,病势险恶,大多数病人对疾病的病因、转归不明确,因而产生焦急心理,希望尽快得到诊治;还有些病人由于遭遇意外事件:如车祸、火灾、溺水等,此时病人瞬间突然丧失心理应付机制,有强烈求生欲望,渴望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因为发病急骤,有的患者身边无亲属或同伴陪伴而备感不安,有的因在单位或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使其放心不下工作或家庭负担而显得顾虑重重,焦虑不安。
1.2紧张、恐惧由于突遭意外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而前来就诊,急诊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再加上大多数病人对疾病缺乏了解,对病症后果无法预测,对医院环境、抢救设备和各种操作技术陌生,很多患者常表现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
例如大多数外伤病人对出血、创伤或是医疗手术器械会本能的产生恐惧心理,多发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中老年人,他们普遍会认为自己病情严重,十分危险,随时可能死亡,因此精神极度紧张,求生的欲望自然导致心理恐惧的产生。
1.3急躁易怒急诊病人由于病情急、危、重,心理上难以承受, 自制能力下降,易产生急躁心理,就诊时稍有不顺,病人就会怨言很多,脾气暴躁,甚至对外采取攻击态度。
如酗酒的病人往往失去理智,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有的还伴有外伤,不待简要了解受伤过程和部位就大怒,误认为没有及时处置,或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因而出现暴躁行为,甚至有辱骂、殴打医护人员的过激行为;有些服毒自杀、伤残、久治效果不佳的患者,因为对生活治疗失去信心而抗拒各种治疗与护理,表现为不与医护人员合作,自行拔除各种导管,或者大吵大闹;还有些患者因考虑到药费、治疗费与自身经济实力的矛盾,往往会认为收费过高,或因就诊过程中医疗程序的繁琐、不合理导致心烦,或因划价、交费等服务不热情而“积怨在心”,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士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病人的过激言行。
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急诊病人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心理十分复杂,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无助、怀疑甚至气愤的心理。
而临床上常常立即运用急救技术抢救,容易忽视病人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对急诊病人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的同时,必须做好必要的心理护理,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治疗。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现对如何做好各类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谈几点护理体会。
1 一般就诊病人凡是急诊来的认为自己是最急的,需要得到即刻的服务。
这就要求护士马上主动热情地迎接,护士稳重大方的举止使病人有一种安全感。
询问病史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要耐心倾听病人诉说病情,要用关切的目光注视病人,配合表情和手势,让病人感受到安慰和鼓励,仔细分析病情,迅速准确分诊,缩短不必要的转依时间。
2 慢性病急性加重就诊病人这类病人(如肺心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常表现为急躁悲观的情绪,有的甚至丧失生活的信心,表现出消极不合作。
此时,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关心、体贴、理解病人,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操作的时候,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将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及预后,适当的解释和告知,使病人情绪稳定,树立康复的信心。
3 各类创伤病人创伤患者往往是由于突发事件致躯体突然发生病变病人一般没有思想准备对突然发生的事件束手无策,对自己的病情,创伤的预后心中无数,使病人感到惊恐不安、焦虑,甚至悲哀沮丧。
此时,护士要迅速用无菌敷料覆盖住伤口,同时保持沉着冷静,配合医生抢救操作时,忙而不乱,嘱病人不要直视伤口,主动与其交谈,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对病人做坚定有力,不容怀疑的解释,打消病人各种不必要的疑虑。
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及时擦净患者脸上、身上的血迹,以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4 各类休克病人多数休克早期的病人神志是清醒的,对突然的病情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如恐惧无助等,会给病人的病情造成恶性循环。
中医院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中医院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中医院急诊科是医院中具有高度战斗性和技术技能要求的科室,因其准确、迅速、周到的医救服务而备受社会关注。
进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心理常常呈现出一些特点,其表现如下:1、情绪波动大:因疾病的痛苦、担忧和无助感,很多患者在等待医生的过程中十分焦虑、紧张、激动甚至绝望,情绪随时发生波动。
2、病情解释困难:很多患者虽有明显的疾病症状,却难以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同时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更难以自我理解和表达。
3、对临床处理的期望过高:许多患者对于急诊武器的速效疗效期望过高,希望医生能够迅速治疗病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需要耐心观察,一步一步处理,很难达到快速治愈的效果。
为了帮助个体患者更好地应对急诊科的心理特点,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护理对策。
(一)尽量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1、保持温暖舒适的环境在急诊科的候诊室内,应该保持温暖、充满人情味的环境,如选择柔和的灯光,温度适宜,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等,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减轻疾病带来的紧张感。
2、以温馨的目光迎接患者医生和护士应该以自信、专业的目光迎接患者,向患者传达出自己的专业信心和温暖关怀,让患者感到自己得到了重视和尊重。
3、贴心的安慰在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绝望等负面情绪时,医生和护士应该及时给予贴心的安慰,如安慰语、简单的交流、手势带来的温暖等,化解患者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科学解释病情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医生和护士应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证明自己的医学知识以及处理疾病的方法,向患者清晰说明病情发展的过程,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以消除患者病情无序或误解造成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
2、根据患者文化背景,采用恰当的语言当患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或口音、表达等方面与治疗医生不同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用手势展示,使用恰当的图片、图表等工具,以便患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病情。
(三)合理引导,降低期望值1、耐心地解释治疗方案在治疗方案上,医护人员要实事求是,尽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虚伪的承诺,让患者清楚地了解到治疗所需要的时间、医学方法和技术,以及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和切实可行的治疗效果。
中医院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中医院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中医院急诊科是医院中最重要、最紧张的科室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患者前来就诊。
在急诊科候诊的患者中,很多人由于疾病的突发和急性的症状而情绪波动大,心理压力大。
这就需要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还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本文将针对中医院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进行讨论。
一、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1. 焦虑不安:急诊科的患者大多因为突发疾病而前来就诊,很多人在等待诊治的过程中会感到焦虑不安,担心病情恶化或无法得到及时救治。
2. 焦躁不安:由于急诊科候诊的患者数量较多,等待时间长,很多患者会感到焦躁不安,甚至恼怒,情绪波动大。
3. 担忧和恐惧:在等待诊治的过程中,患者对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存在担忧和恐惧,这种情绪会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4. 封闭抗拒:由于疾病的突发性以及治疗过程的不可预测性,很多患者会出现封闭抗拒的心理,不愿意接受治疗或者与医护人员沟通。
二、护理对策1. 关心患者,倾听患者的诉求:在急诊科候诊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积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主动倾听患者的诉求和需求,及时安抚患者的情绪。
2. 缓解焦虑,提供安全感:在患者等待诊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采取一些措施,如提供舒适的环境、提供食物和水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增加安全感。
3. 沟通交流,解释治疗方案: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病情进展等信息,帮助患者理解和接受治疗过程。
4.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恐惧:在处理急诊科候诊患者时,医护人员要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过程,减轻恐惧和担忧。
5. 配合家属,增加亲情陪伴:对于需要长时间候诊的患者,医护人员要积极配合家属,允许家属陪伴患者,增加患者的亲情支持。
6. 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护理质量,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过去,人们认为急诊病人的病情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需实施心理护理。
但是,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诊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急诊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转危为安。
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急诊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而多样的。
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是他们普遍的心理状态。
他们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即使是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脑卒中等,也可能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诊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诊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在对待急诊病人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像对待亲人一样,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入围与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
这样,急救病人就会感到医护人员可亲,从而获得安全感。
医护人员的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当一个人带着疾病来急诊就医时,其处于一种急躁、忧虑、恐惧、担心、期望的状态之中,这时对护士的每句话都是洗耳静听的。
所以在和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要讲究艺术,将心比心,态度和蔼,___善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同时注意语气,因为它可以给患者带来信任和希望,也可以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绝望,即既可治病,也可以致病。
综上所述,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沟通技巧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当善于分析每个急诊病人的心理状态,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并像对待亲人一样,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入围与周到,使急救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从而获得安全感。
急诊 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1],它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病人身心健康,使病人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
急诊病人在院驻留时间短,急于解除病痛,易焦躁不安,临床抢救时往往只重视病情的抢救,而忽视了病人的心理护理,所以护士应以人文关怀满足其心理需求化解其心理危机[2]。
1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1.1急切与紧张急诊病人因病症的突发性、剧烈性和后果的不可预测性,往往产生极度紧张的情绪,往往带着缓解病痛,解除病症的急切心理来就诊。
1.2烦躁和不满绝大多数急诊病人病情不是观察一眼即可确诊,需要根据病情做相应的辅助检查,手续复杂,检查时间长,检查费用高等因素会使病人产生烦躁、不满的情绪。
1.3恐惧与怀疑急诊病人有着不同的特点。
外伤病人对出血创伤本能地产生恐惧心理。
脑血管疾病病人普遍认为自己病情严重,十分危险,因此精神极度紧张,求生的欲望导致心理产生恐惧,且病痛无法立即缓解,需进一步检查等使之对医院医疗技术持怀疑态度,甚至产生转院的念头。
1.4焦虑与孤独急诊病人事发突然,家人不能及时赶到医院,加上对医院的环境及诊治流程比较陌生等因素使病人产生孤独心理。
2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2.1抢救病人的心理护理遇到抢救病人,护士首先要沉着冷静,树立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就是命令的观念,积极主动并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准确及时地实施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输液、包扎、止血、固定等,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解除病人的痛苦,使病人看到生命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配合医生抢救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语言来安慰病人,说话要细声而谨慎,举止要轻巧而文雅,如内科服毒病人,多由于家庭、事业等因素,心理变化复杂,表现为不合作,洗胃过程不配合,故意拖延时间等,护士要用一颗同情的心,以友善的态度去理解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医务人员尽心尽责在抢救他们,使他们打消轻生的念头,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不轻易放弃生命,从而配合抢救工作。
急诊患者的心理研究及心理护理分析
急诊患者的心理研究及心理护理分析心理护理是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1]。
急诊患者由于发病急、变化快,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缓解症状,维持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急诊患者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
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在患者心理高度紧张之时加上抢救时的各种监护仪器发出的声音,极易加重病情,影响抢救效果和愈合。
因此,作为急诊护士,不但应具有熟练的抢救技术,还要了解各种患者的心理特点。
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就诊时有安全感,增加满意度,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2]。
1 急诊患者的突出心理状态1.1 恐惧心理在临床中的100%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多数患者是突然遭受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万分,迫切要求尽快得到最佳治疗护理。
对入院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缺乏知识,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1.2 焦虑、焦急急诊科面临的大多数患者是那些突发性疾病患者。
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脑出血等,发病骤然自觉症状明显(剧烈疼痛、发热、呼吸困难)。
由于疾病来得突然,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产生焦急心理上,希望尽快得到诊治。
有的因在单位或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使其放心不下工作或家庭负担而显得顾虑重重,焦虑不安。
1.3 急躁易怒慢性病急性发作或病情恶化的急诊患者。
因长期病痛的折磨,使患者产生敏感、多虑,易激惹等心理特征。
酗酒的患者往往失去理智,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有的还伴有有外伤,不待简要了解受伤过程和部位就发怒,误认为没有及时处置,或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
因而出现暴躁行为,甚至有辱骂,殴打医护人员的过激行为;还有些患者因考虑到药费、治疗费与自身经济实力的矛盾,往往会认为收费过高,或因就就诊过程中医疗程序的繁琐不合理,导致心烦或因划价、交费服务不热情而“积怨在心”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士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患者的过激言行[3]。
急诊病人心理分析及对策
急诊病人心理分析及对策急诊为各级医院的窗口科室,它所救治的病人错综复杂。
人不仅具有生物性。
而且具有思维性及社会性,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着就要求我们除了注重对病人进行药物抢救,医疗器械抢救或支持治疗等措施外,还辅助以一定的心理护理和治疗,会取得更好疗效。
通过加强在急诊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不但可以维持伤、病员的生命,而且能使其接受进一步的救治,防止更大的损害,有利与病人的康复。
1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1.1需要性增强对自身生命安全的需要和病情状况等信息的需要。
1.1.1要尽快得到救治如心绞痛、外伤腹痛哮喘等,病人由于自觉症状重,难以忍受,希望立即得到救治,使症状尽快解除或缓解。
1.1.2安全需要如脑溢、心肌梗死、腹痛等患者非常关心医院的设备条件为基础得到快速的、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进而保证生命安全。
1.1.3 需要关心和安慰,需要亲属的陪伴。
1.2 认识改变注意力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对外界的感受性增强。
1.3 情绪变化1.3.1紧张恐惧心理如:颅脑损伤、中毒、心机梗死等,病人可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甚至有濒死感。
1.3.2焦虑不安心理有的病人在单位或家庭中承担重要角色,角色的突变使其放心不下而显得顾虑重重,焦虑不安。
1.3.3 情绪休克状态病人因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而处于不愿接受显示的无欲状态。
1.3.4 抗治心理久治效果不佳或服毒自杀的病人,因为对治疗或生活失去信心而抗拒各种治疗与护理,表现为不与医护人员配合,拔掉各种导管等。
1.4 行为特征自控能力降低,依赖性增加。
2 急诊病人心理压力的根源由于病人对自身已知病情的伤痛和未知病情及发展的恐惧和担忧,大多数病人无法走出患病的阴影,极易导致情绪低落、压抑、悲观。
病人走进不熟悉的医院环境,面对医务人员不熟悉的面孔、仪器的信号闪烁和报警声、周围环境的嘈杂声,加之对医务人员的医学用语不熟悉或不理解,不适应医务人员的询问或记录病人的许多个人问题,不愿吐露个人隐私,病人可能有被陌生人盘问的感觉而紧张焦虑有时因长时间的等待或长时间得布道医护人员的信息反馈,病人可能感到孤立无助。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
急诊护士要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 同情心不仅仅是觉得可怜,还要站在患者的所谓 心理护理,其实就是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 此理。角度思考,与患者进行心理换位,要深切 的体会到患者的痛苦。例如,在面对患者的愤怒、 烦躁不安、误解时,护士应不厌烦、不怠慢、不 嫌脏、不怕麻烦;在面对患者的疼痛不安、沉默、 淡漠、失眠等行为时,护士应表示理解和同情, 并采取相应的生理和心理护理,如握住患者的手, 按摩患者的额面和疼痛不适的部位,为患者擦汗、 倒水,使患者感到安全、温暖。
▪ 做好说服开导工作,消除患者急躁情绪对 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要向家属说明手术 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说明手术的目的、一 般步骤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增 强患者和家属的信心。对有些病情不宜向 患者交代的切勿在患者面前交代和议论, 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
▪ 热情关心患者,尽可能多地接触患者,多 与患者交谈解除患者的孤独感,尤其是伤 残患者生活能力下降,饮食、起居要妥善 安排,使患者感到医院的温暖。在不影响 治疗、监护的情况下,鼓励家属和亲友探 视,以解除患者的孤独感。
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急诊患者大多数都是急、危、重为 “三大”特点
▪ 首先,急诊科的患者,因为症状所迫,比 如剧烈或持久的疼痛、呼吸困难、胸闷、 大出血伴随的恐惧感、严重的眩晕和由此 引发的诸多不适等,使其自认为生命受到 极大地威胁。
▪ 患者希望引起接诊者的重视,迅速行动, 药道病除;由于身体的痛苦使他失去冷静 与理性,如果不能使他满意的速度为他治 疗护理,即使这并非主观而是客观原因造 成,他也会觉得委屈甚至愤怒,从而引发 纠纷。
▪ 劝导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焦虑、紧 张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家庭琐事或是费 用问题讲给患者听,以免影响患者情绪的 稳定。
▪ 丧亲家属的心理护理 对于家属的情绪反应 和过激言语,护士应以同情和爱心给予理 解、安慰、容忍,适当满足其某些要求。 尤其对突发意外伤害事故致死的患者适当 延长复苏时间。
急诊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急诊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由于急诊患者发病突然,病势凶猛,病情变化快,若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造成患者的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急诊患者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负性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求医心切,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若互相不理解,容易发生纠纷,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1 急诊患者心理状态分析急诊患者起病原因主要有:意外事件、急性起病和慢性病加重等,往往表现就医心切,情绪波动非常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就医心切:急诊患者起病急,一下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病痛,感觉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渴望紧急就医。
并希望药到病除,若短时间内达不到他们预期的效果,他们就会对医院的诊治水平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进而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反映。
1.2情绪反应:①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了解较少,对预后和危险性缺乏认识,同时强烈的疼痛等不适及濒死感,都易导致患者对预后的悲哀及对死亡的恐惧感。
②焦虑心理:焦虑是急诊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多是由于患者对医疗环境的陌生以及病痛的折磨,患者的身心痛苦容易导致睡眠障碍,加之对所患疾病严重性存在误解。
因此在精神上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于手术治疗犹豫不决。
患者惶惶不安,焦虑难过之感,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如头晕、心悸、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等。
从患者说话的速度、语气及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判断焦虑程度。
③悲观绝望心理:绝望的心理多来自自杀患者及各种慢性病后期和癌症患者。
由于社会因素及心理脆弱而产生失调现象,无奈之举,用结束生命的方法来解决。
患者多表现为消极、冷漠或异常激动,对护士的询问不理不睬,拒绝回答,抵触其抢救治疗。
④急躁心理:出现此类心理的多发生于打架、斗殴等患者,以年轻人多见。
患者急于解除痛苦,因此情绪激动、暴躁,常常借机寻找泄怒对象和机会,因而出现暴躁行为,百般挑剔,甚至出现辱骂、殴打医护人员等过激行为,无法配合治疗。
⑤孤独心理:由于急诊患者发病突然,患者家属不能及时到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由于患者远离亲友、家属及探视的时间受限,因而引起患者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罗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摘要:分析研究急诊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特点,护士如何应对病人的心理问题以及提高急诊病人救治率.急诊病人往往发病较急,病情严重,需要紧急救治而病人由于对坏境的陌生和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处于极度焦虑状态增加了机体的应急反应,提高了救治的难度,因此急诊护士除了应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还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病人的安全感和依赖感,降低病人的恐惧感,提高救治率和抢救成功率。
1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1.1 焦虑恐惧大多数急诊病人病情急,病因不确定,病人因对自身疾病的不确定儿增加了自身的心理恐惧感,病人进入医院时往往有高度的焦虑感。
1。
2 烦躁不满急诊病人大多病因复杂,医护人员往往不能立即做出明确的诊断而通常需要常规医疗设备的辅助检查,繁杂的手续和高额的检查费用会让病人产生极度的不满情绪,从而对医院以至医护人员产生抵制情绪。
1。
3 怀疑猜疑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疾病的怀疑和对医护人员的不信赖。
这种心理多产生于一时不能确诊病因,又需大量辅助检查且疾病本身带来的躯体疼痛较敏感又无法立即缓解的病人。
从而对医生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甚至要求转院.1。
4 暴躁易怒因药费、治疗费与自身经济实力的矛盾,病人往往会认为医生乱开药,乱检查,医院收费过高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给护士的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稍有不慎便会带来病人的不满和暴怒。
1.5 悲观痛苦外伤及心血管类疾病病人产生悲观的心理现象较为明显,大多数病人对创伤,出血和医疗器械会产生恐惧心理(1),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发病较急,躯体症状较明显,病人一时往往无法接受,把病情想象的更加严重化,精神压力过大,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从某种程度上又加重了病情的发展。
2 护理对策:2.1 积极主动,热情接待由于急诊病人的病情特点:发展快、病情复杂、症状危重,病情发展迅速病人及其家属往往极度恐惧不知所措,而在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往往是护士,护士应积极主动热情的接待病人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氛围,在与病人接触的第一时间里护士除了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初步评估外,还应对病人的心理状况有初步的了解,协助病人熟悉环境了解病情以缓解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从而使其产生对护士的衣赖感和信赖感。
急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措施
急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措施急症病人发病急,变化快,必须要有效的措施缓解症状,维持器官功能。
但是,急症病人常因恐惧、焦虑等心理,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那么,急症病人的心理特点有哪些,又该如何救护,下面进行科普介绍。
一、急症病人的心理特点(1)紧张、恐惧和焦虑。
此反应是人在某种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情绪反应,多见于慢性病、创伤、急症病人,其原因为突发疾病或慢性病加重。
比如,创伤多为遭遇天灾,对创伤所致残疾、疼痛缺乏准备。
再加上对医院环境陌生,出现紧张、恐惧心理。
急腹症发病突然,疼痛剧烈,产生紧张、焦虑心理,迫切需要止痛。
(2)烦躁、抑郁。
这种心理多发于慢性病时间长,病情反复的病人。
受自身病情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烦躁心理。
还有部分年轻人,由于感情、学习受挫,产生悲观、抑郁心理。
(3)愤怒、急躁。
此心理多见于打架斗殴、酗酒的病人,发生原因为难以承受当前受到的创伤,从而产生急躁心理。
一旦稍有不顺,就会出现脾气暴躁,甚至攻击他人的现象。
比如,酗酒者会失去理智,过于兴奋且伴有创伤,受伤后不了解原因就暴怒,常借机寻找发泄机会或对象,甚至打骂医护人员,影响临床治疗的进行。
(4)迁怒。
由于病情危重,多数病人常将自身痛苦迁怒他人,一旦个别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
若接诊时稍有疏忽,病人就会有很多怨言,拒绝配合治疗。
(5)绝望自杀。
此类心理常见于青年女性,她们心胸狭窄,不能正确面对人生得失,用安眠药、喝农药的方法自杀。
出现这类心理的病人,通常会拒绝治疗,需要他人协助才能施救。
二、急症病人措施1.心脏病“动不得”患心脏病的老年人,如果因劳累、情绪激动等突然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或胸部压榨样痛等症状时,应立即打电话向“120急救中心”呼救,在医生未到之前可给患者舌下含服消心痛或硝酸甘油片。
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时,家人可采取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急救措施。
不要随便乱搬动或变换体位,以免加重心脏病变,甚至导致心跳骤停。
1.脑出血“颠不得”脑出血的患者大多数都有高血压或脑血管病史,如果在搬运过程中颠簸太厉害,就可能加重脑出血。
急诊科心理护理方法分享
急诊科心理护理方法分享心理护理是一种将临床护理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护理模式。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应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层面的护理,以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情绪,使治疗过程更为顺畅,产生的效果更好。
急诊科的患者普遍病情发展较快且病情较重,短期内的病情发酵容易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十分需要采取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本文将在急诊科室内采取心理护理的方法分享出来,希望大家广泛交流。
一、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急诊患者大多情况下是因为意外事故或病情突然发生变化而就诊,其病情具有突发性以及不可预测性,所以导致很多患者在就诊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因此呈紧张急切的心理状态,并且迫切希望病情得到控制。
一定程度上的紧张情绪并不会影响临床治疗,但是当过分的紧张会使患者的心理失去平衡,丧失本能的判断力,从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就会对治疗所产生的效果造成影响。
因为急诊科对于患者属于相对陌生的环境,患者会不自觉地产生戒备心,对周围环境产生敏感情绪。
另外,在患者病情的发展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紧张的抢救,这一过程也会加重患者的不安情绪,使患者情绪容易产生波动。
二、心理护理方法在就诊期间医护人员首先应该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做出快速有效的诊断,然后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其中包括必要的用药护理、日常护理等,在这些日常护理基础上还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使患者配合治疗。
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在急诊科采取心理护理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干预:为患者提供温馨的居住以及治疗环境可以有效地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
日常对室内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定期开窗通风,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打扫。
在病房与走廊内可以采取比较温馨的颜色,如紫色、蓝色等。
对必要的药品以及器材进行有序的放置,以保证需要时可以及时使用。
(2)心理需求干预:护理人员用温柔的口气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其病史进行初步了解,并告知医生,以便于后期对其进行抢救。
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提到急诊,很多人会想到急诊患者通常会有焦虑、恐慌、急躁等心理状态,急诊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对患者有很大影响。
为了保证患者拥有平静的心理,增加患者的诊疗配合度,提高急诊效率,急诊护士要具有冷静沉着的态度,并快速的处理急诊情况,明确不同心理状况带来的患者反应,并娴熟地采取各项护理技术,开展诊疗措施,为急诊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吧!一、以“心”促“护”,做好患者安抚工作结合临床诊疗现状来看,进入急诊科的患者通常会伴有焦虑、恐慌、急躁、及其他心理状态,面对未知的疾病,或身心上的刺激、痛苦,患者通常难以自持,会陷入不断的负面情绪中。
对此,急诊医护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并作出针对性的安抚与引导。
(一)焦虑心理护理焦虑是大部分急诊患者都会产生的负面心理,而产生焦虑的患者大多处于中青年阶段,很多患者在事业与家庭中充当顶梁柱的角色,所以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加剧了患者的不良情绪。
一般情况下,急诊患者的伤势都较为严重,且病情发展快,患者会出现肢体是否伤残、是否会有后遗症等顾虑,不仅影响了治疗的配合度,还降低了病情恢复效果。
再加上患者疾病发生突然,很多患者的家属无法及时进入医院,患者如果病情较重,在抢救室中,亲友与家属探视护理的时间有限,难免增加了患者的焦虑感。
(二)恐慌心理护理急诊患者因病发突然,患者无法及时得知自己的伤势病情,所以难免会产生恐慌心理,患者在救治时既恐惧又慌张。
尤其是大部分患者是因为受到意外伤害而进入急诊,所以缺少思想准备,患者容易出现机体应激反应等情况,加剧了病情恶化。
患者在遭受创伤或突发疾病后,缺乏对医院的各项检查治疗认识,降低了患者的耐性,更增加了患者恐慌心理的严重程度。
(三)急躁心理护理患者出现急躁心理,不仅与患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医疗常识有关,还与患者身心痛苦息息相关。
很多患者在突然发病或遭受意外后,会出现外伤、出血等症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伤残,所以加重了对患者的心理刺激,再加上患者因疾病而导致身体疼痛,随着疼痛的加剧与病情发展复杂,患者会表现出失落与痛苦交织的感受,从而加剧了急躁心理的产生,甚至导致患者在后期治疗时配合度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10月第4卷第29期・现代护理・中国医药导报CHINAMEDICALHERALD疡。
正常情况下腹腔引流管于术后5~7d拔除。
本组1例病人术后发生胰瘘(术后1周腹腔引流液>10ml/d,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浓度>1500U/L),持续40d,经抑胰酶和抑酸剂,加强全身支持,应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加强引流、换药等对症治疗后痊愈。
3.2.4控制感染术后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既要嘱患者注意咳痰,又要注意保护切口预防切口感染、裂开,加强切口护理。
3.2.5饮食护理早期禁食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待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给予进食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指导选择高蛋白、高营养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3.3出院指导嘱患者随诊,定期复查,测定血糖变化,注意出院带药的用法及作用,如出现头晕、乏力、嗜睡或神志不清等,要及时复诊。
出现胰瘘病例教会患者家属引流管护理,并定期回院换药,及时向医生汇报引流量及引流物性状变化,直至胰瘘治愈引流管拔除。
[参考文献][1]徐少明,龚渭华,田华,等.胰岛细胞肿瘤35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3):197-199.[2]BoukhmanMP,KaramJM,ShaverJ.Localizationofinsulinomas[J].ArchSurg,1999,134(8):818-822.[3]马冲,李咏梅,舒振波,等.胰岛细胞瘤的定位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1,5(5):260-261.[4]林敏,邵小宁.胰岛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7,16(2):101.(收稿日期:2007-08-08)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以及抢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急诊病人往往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救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在病人心理高度紧张之时加上抢救时的各种恶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作为急诊护士,不但应具有熟练的抢救技术,还要了解各种病人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就诊时有安全感,增加满意度,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1]。
1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1.1焦急、焦虑急诊科面临的大多数病人是那些突发性疾病病人,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脑出血、周期性麻痹病人等,由于起病急骤,病势险恶,躯体症状(发热、呼吸困难、疼痛等)明显,并且大多数病人对疾病的病因、转归不明确,因而产生焦急心理,希望尽快得到诊治;还有些病人由于遭遇意外事件:如车祸、火灾、溺水等,此时病人瞬间突然丧失心理应付机制,有强烈求生欲望,渴望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因为发病急骤,有的患者身边无亲属或同伴陪伴而备感不安,有的因在单位或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使其放心不下工作或家庭负担而显得顾虑重重,焦虑不安。
1.2紧张、恐惧由于忽然遭受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而前来就诊,急诊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再加上大多数病人对疾病缺乏了解,对病症后果无法预测,对医院环境、抢救设备和各种操作技术陌生,很多患者常表现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
例如大多数外伤病人对出血、创伤或是医疗手术器械会本能的产生恐惧心理,多发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中老年人,他们普遍会认为自己病情严重,十分危险,随时可能死亡,因此精神极度紧张,求生的欲望自然导致心理恐惧的产生。
急诊病人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阳康丽(湖南省株洲市一医院急诊科,湖南株洲412000)[摘要]本文分析了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急诊病人;心理特点;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042-02Mentalcharacteristicanalysisandnursingmeasurestopatientsofemergen-cydepartmentYANGKang-li(DepartmentofEmergency,ZhuzhouNo.1Hospital,Zhuzhou412000,China)[Abstract]Inthispaper,thementalcharacteristicsofpatientsinemergencydepartmentwereanalyzed,andrelativenursingmeasureswerebroughtforward.[Keywords]Patientsofemergencydepartment;Mentalcharacteristic;Nursingcare422007年10月第4卷第29期・现代护理・CHINAMEDICALHERALD中国医药导报1.3急躁易怒急诊病人由于病情急、危、重,心理上难以承受,自制能力下降,易产生急躁心理,就诊时稍有不顺,病人就会怨言很多,脾气暴躁,甚至对外采取攻击态度。
如酗酒的病人往往失去理智,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有的还伴有外伤,不待简要了解受伤过程和部位就大怒,误认为没有及时处置,或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因而出现暴躁行为,甚至有辱骂、殴打医护人员的过激行为;有些服毒自杀、伤残、久治效果不佳的患者,因为对生活治疗失去信心而抗拒各种治疗与护理,表现为不与医护人员合作,自行拔除各种导管,或者大吵大闹;还有些患者因考虑到药费、治疗费与自身经济实力的矛盾,往往会认为收费过高,或因就诊过程中医疗程序的繁琐、不合理导致心烦,或因划价、交费等服务不热情而“积怨在心”,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士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病人的过激言行[2]。
1.4悲观绝望这类患者常见于服毒病人及慢性病病人,由于对生活失去信心及对疾病的绝望,而产生悲观绝望心理;也有些患者因车祸、工伤等致残或突然失去亲友,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而处于不敢或不愿意接受现实的状态,因而产生悲观绝望心理;还有些年轻患者,富于理想,但学习、工作、前途、谈情说爱、婚姻不如意时,瞬间发生绝望轻生行为。
这类病人常表现为表情淡漠、情绪极度低落、沉默寡言、对周围的刺激无反应、不愿别人打扰。
2护理对策2.1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病人由于急诊病人的特殊性,多数情况下,第一个迎接病人的是护士。
护士应积极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建立起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形成良好氛围。
在护患的接触时间里,护士可观察病情的同时了解其心理状态,使病人尽快适应急诊环境,放下包袱,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2.2根据病情及时进行护理评估急诊病人就诊时,护士应迅速接诊,亲切耐心询问病情,并且根据病情进行望、触、叩、听等基本护理检查,尤其侧重于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
急诊病人需要尽快抢救和治疗,需要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快速度、最有效的措施制止生命活动终止或缓解急性发作症状。
如车祸致外伤病人,有开放性伤口,就应立即就诊,马上通知医生,畅通绿色通道,联系手术室及时手术。
2.3注重形象美,给病人以良好印象急诊护士应注重着装,衣帽整洁,态度和蔼,在第一时间内给病人及家属留下一个好印象,消除他们的疑虑,给人一种安全、可信赖的感觉。
2.4急诊护士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娴熟的技术是消除病人负性心理的一剂良方,它会使病人信任你、相信你、依赖你。
因此急诊护士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各种培训及再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不断增强病人及家属的信心。
急诊护士在患者面前要沉着、冷静,动作要敏捷、到位,慌慌张张的行为会让病人以为病情严重,无法救治。
另外,抢救室布局不要过于肃穆,设法消除或缓解紧张气氛,使病人有安全感。
2.5做好心理疏导对于悲观失望的病人,护士应同情、关心、体贴病人,将护病、护身、护心有机地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宣泄疏导这个先决条件,有意识让患者倾诉若衷,解除紧张抑郁情绪。
同时尊重、同情患者,在护理上重视用耐心和忍让的态度感化病人,既关心病人病情的发展及生活需求,又不迁就病人,用语言护理艺术主动,热情、耐心细致的与病人交谈,交谈中,对病人的隐私保密,给予鼓励安慰,使病人从烦躁易怒、消极沉闷、悲伤痛苦中解脱出来,从而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以调动其积极情绪,主动调节不良情绪,引导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社会和家庭的理解与配合,从而消除心理负担,使良好的情绪状态与治疗效果同步发展。
对病人的偏激言行应忍耐切忌争吵,对服毒病人更应给予热情的治疗和照顾,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思想问题,增加生活的勇气,千万不能训斥、嘲讽,也不要发怒和抱怨家属。
2.6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急诊科要本着方便患者、关心患者的原则,提供整洁、安静的就诊环境,通过便捷的服务,尽可能减少病人的不方便以及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而导致的无安全感。
2.7对病人家属应做好心理工作急诊患者多病情重,家属常表现为惊恐、不知所措、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或流泪哭泣、长吁短叹。
护士应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要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协调好与患者家属的关系,从言谈举止上给其适当的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让其知道如何配合医务人员保证抢救工作能顺利进行。
医务人员应将与患者病情有关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患者家属,使其能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有关的信息,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
对比较镇静有主见的家属,可如实告诉其病人的情况以及准备采用的诊断治疗方案。
因病人往往容易接受家属的意见,因此医护人员应争取家属通力合作,让其向病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以便使各项检查治疗顺利进行,从而为救治赢得时间。
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良好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促进急诊患者康复以及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只要广大急诊护士充分重视研究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提出更多切实有效的护理对策,急诊护理事业必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为广大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曾学君,李学军.急诊病人心理特点与预诊技巧[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7):866.[2]冯继云.心理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作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4):51.(收稿日期:2007-08-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