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及方程思想在数列中应用

合集下载

数列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列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列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数列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手机号码;电话006;湖南祁东育贤中学 周友良 421600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与数、式、函数、方程、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同时数列综合问题中蕴含着许多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思想、归纳猜想等)。

在处理数列综合问题时,若能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函数思想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都可以看成n 的函数,也可以看成是方程或方程组,特别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看成是n 的一次函数,而其求和公式可以看成是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因此许多数列问题可以用函数方程的思想进行分析,加以解决。

例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10102+-=n n a n ,这个数列从第几项起,各项的数值逐渐增大从第几项起各项的数值均为正数列中是否存在数值与首项相同的项分析:根据条件,数列{}n a 的点都在函数10102+-=x x y 的图象上,如右图利用图象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这个数列从第5项开始,各项的数值逐渐增大,从第9项起,各项的数值均为正数,第9项是与首项相同的项。

例2.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若10=n S ,502=n S ,求n S 3。

解:)1(2)1(2111-+=-+=n d a n d n n na n S n ,故⎭⎬⎫⎩⎨⎧n S n 为等差数列,其通项为一次函数,设b ax x f +=)(,则点),(n S n n ,)2,2(2nSn n ,在其图象上,n b an 10=+∴,n b n a 2502=+⋅∴,nb n an 5,15-==∴, 故nn n S n n a n f n 5315353)3(3-⋅==-⋅=,解之得:1203=n S 。

例谈方程函数思想在初中数列中的妙用

例谈方程函数思想在初中数列中的妙用

个是 3 第 三 个 数 是 I 则 第 n个数 是 I
A) 8 - B) n+ n5 z2 C) 4 l n-


D) 2 24 + n- n 5
7 7 = 1 = +6 3 7 1 :7 + 9 +6 6 :7 0 +6 : + l 7 6 : + 2 7 6 = + 3 7 6,
{ 芝 之: : 解得{ 二
所以,A n与 n的一次函数 的解析式为 A = k 1 n 4- ,因此,新数列的第 n
个数是 4一 。 n 1 三 、具 体 应 用 俗话 说 :“ 了 鸟枪 ,就 要 打 鸟 ” 请 看下 面的 例 子 吧 ! 挂 , 例 l ,如 图 ,将 一 个 正 三角 形 纸 片 剪成 四个 全 等 的 小 三 角形 , 再将 其 中 的一 个 按 同样 的 方 法 剪 成 四个 更 小 的 三 角 形 , 如 此 继 续下 去 , 结 果如 下表 :
数 列 的 第 n项 的函 数 解 析 式 的方 法 以及 在 解 决 较 难 问题 时 的妙 用 。
【 词1 函数 关键
数列
妙用
“ 中数列 ”这 种说 法可能有点不妥当 。等差数列 、等 比数列 、公 初
差 、公 比 、 通项 公式 等 这 些 概 念 在 初 中 数 学 中 是 不 出现 的 ,但 其在 初 中 数 学 中 应用 是 非 常 广泛 的 。 所 解 决 数 列 问 题 在 通 常 情 况下 ,教 师是 通 过逐 项 分 析 、研 究 、哉 公 差 ,找 公 比 , 最 后 摸 索 出通 项 公 式 ,再 利 用 其 它数 学知 识 ,解 决题 目 中 出 现 的 问题 。 这 样 做 对 初 中 学生 来 说 , 确 实具 有很强 的挑 战性 ,而具有挑 战精 神的优 秀学生却乐此不彼。因此 ,我根 据平 时 的教 学经 验 ,摸 索 出 符 合 初 中生 特 点 的 用 方 程 函数 思 想 来 解 决 这 类 问题 的 方 法 。现 就 等 差 数 列 及 其相 关 内容 ,谈 一 谈 个 人看 法 并 写 出来 供 同行 参 考 。 提 出问题 请 看 这 道题 :试 一 试 , 观 察下 面 几 组 数 :

[全]高考数学解题技巧: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八类应用(附例题详解)

[全]高考数学解题技巧: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八类应用(附例题详解)

[全]高考数学解题技巧: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八类应用(附例题详解)1.函数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函数思想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用于指导解题就是善于利用函数知识或函数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经常利用的性质是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象变换等。

2.方程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

方程的教学是对方程概念的本质认识,用于指导解题就是善于利用方程或方程组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方程思想是动中求静,研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

3.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的联系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如函数问题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来龙去脉解决;方程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加以解决,如解方程f(x)=0,就是求函数y=f(x)的零点,解不等式f(x)>0(或f(x)<0),就是求函数y=f(x)的正负区间,再如方程f(x)=g(x)的交点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函数y=f(x)-g(x)与x轴交点问题,方程f(x)=a有解,当且公当a 属于函数f(x)的值域,函数与方程的这种相互转化关系十分重要。

4.函数方程思想的几种重要形式(1)函数和方程是密切相关的,对于函数y=f(x),当y=0时,就转化为方程f(x)=0,也可以把函数式y=f(x)看做二元方程y-f(x)=0。

函数问题(例如求反函数,求函数的值域等)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来求解,方程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来求解,如解方程f(x)=0,就是求函数y=f(x)的零点;(2)函数与不等式也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函数y=f(x),当y>0时,就转化为不等式f(x)>0,借助于函数图像与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解不等式;(3)数列的通项或前n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用函数的观点处理数列问题十分重要;(4)函数f(x)=nbax)((n∈N*)与二项式定理是密切相关的,利用这个函数用赋值法和比较系数法可以解决很多二项式定理的问题;(5)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例如直线和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涉及到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6)立体几何中有关线段、角、面积、体积的计算,经常需要运用布列方程或建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加以解决。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遗忘 B = O这一特殊情形 :再分别利 用方程 求根 公式及 韦达定
理 求解 ,最后 答案必须进行检验 .否则解 的取值可能扩大.
三、函数 与方 程思想在不等式 中的应用
≠ = 一 1 隹[ 1 3 ] ,

。 .
f 例3 I 已知二次函数. 厂 ( ) = ∞z + b x + c .
当B = 0时 ,即 2 + 2 ( 叶1 ) + 一 1 = 0无实根 ,由 △< 0 ,
即4 ( a + 1 ) 一 4 ( 一 1 ) < 0 ,解 得 一 1 ;
的零点. 因此 .许多有关方程 的问题可 以用 函数的方法去解决 ;
反之 ,许多有关 函数 的问题也可用方程的方法去解决. 函数与 方程思想 在解题 中应用广 泛 :如 函数与方 程两 者
8 = 0 ……① ( 方法一 )记 ) = 2 + 4 a t + a 一 8 ,则原 问题 转化 为, ( ) = 0 在 [ 丁 1 3 ]内有解 ( 即有一解或两解 ) ,留意到 ) 的对称轴

细审题 ,防止解 的取 值扩 大或 缩小. 本题 考查 了方程 思想、分
类讨论思想. 首 先 要 确 定 对 集 合 B 多种 情 况 的 讨 论 . 千 万 不 能
GUANG 0ONG J| A0 Yu GAO zHoNG
函数 与方程 思想在数 学解题 中的应 用
●袁 海军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 中学数学的基本思想 。是高 中数学的

明显 看 出利 用分 离常数 求函数值 域更 为简单 ,这 更加体现 函 数思想在解题 中的 实效性. 二、函数与方程思想在 集合中的应用

当 { } 时,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 : - ' 4 = - 2 ( 叶1 ) , ( ) × ( _ 4 ) =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 . ‘ .

‘ 一




- ・

1 _ 0 _ 。 0 函数与方程 的思 维渗透 在各 部分知识 中 , 在实
际生活中也屡 见 不鲜 , 教学 中 注意提 炼 和升华 。 在 应 用 函 数 与方 程 的 思 想 时要 注 意 : 练 掌 握 基 本 初 熟 等函数 的性 质 , 这是应用函数思 想解题 的基础 ; 理解 函数 y ) Y=, x 的性 质 ( = 、 ( ) 单调性 、 奇偶性 、 周期性 、 最值和图象变 换 ) 函数 与方程 转化过 程 中 ; 要注意等价性 , 否则可能出错。 ( 作者单位 : 南省 实验 中学) 河

里 彦 皇 盛 然墼 挛 曩 雾 盆 肇 土墓 塑
蓖 挚鏊 塞 罂 磬
一 …=i d 1得。 1 2 薜 l ̄ a : , I 2 d a3 2 = — 。 a + ~ 2 t a 0=z 6:4' >,, 3 + 1 …16 1 + 0 。 2l + d 4  ̄ O , s 1。
j 一
又 ・ 1 =



6 > 4a 2 c。

点 拨 : 法 一 通过 简单 转 化 , 解 敏锐 地 抓 住 了数 与 式 的特 点 , 用方 程 思 想 使 问 题 迎 刃 而 解 。 解 法 二 运 转化为 的函数 , 用重要不 等式 , 运 思路清 晰 , 水到渠 成。 二 、 造 函 数 或 方 程解 决有 关 问题 构 例 2 () 明下面 的命题 : 1证 一次 函数 厂 = ( )
了。
的等差数列。

. .
数 {} 项 2 差 { 列去是 为, 为 首 公
由 差 列 通 公 得L { + 若 m</f m) 0 f n >0 则 对于任 ) 7 ( > ,( ) , , , 意 ∈[ n 都有 厂 > 。 m, ] ( ) 0 () 用上 面结论 证 明下面命 题 : 。 6 c 2试 若 ,, ∈ R, } <1 I <1 l I , 0 且 n I ,b l ,c <1则 6+6 +c 一1 c 0> 。 解 :1 当 J> () j 0时 ,( = +6在 [ n 上是 } 厂 ) m, ] 增 函数 , 则有 m) ( <厂n 。 <厂 ) ( ) 厂 m) ’.( > 。 ( >0 .厂 . ) 0 当% <0时 ,( = +6在 ∈[ n 上是减 厂 ) m, ] 函数 , 则有 m) ( >厂n 。 >厂 ) ( )

函数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函数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函数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在中学代数的学习中,函数起着“纽带”的作用,特别是在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中,好多问题如数列问题多以压轴题的面目出现,且往往都体现出浓厚的函数背景和思想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重视对函数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应掌握函数的概念、本质及相关性质.通过此篇文章希望大家可以深刻体会一下函数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一,利用函数思想解决数列的问题数列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衔接点之一,由于数列问题的载体能力强,思维跨度大,知识的综合度高,往往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在知识,方法和能力上的差异,拉开考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在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中,数列问题多以压轴题的面目出现,且往往都体现出浓厚的函数背景和思想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重视研究数列问题的函数本质.数列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上的函数,因此我们应掌握各种基本数列所对应的函数及相关性质,习惯于用函数方法解题是很重要的.下面举例来看一下:例1.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m,k∈N *,且m≠k,若S m=S k=a, 则S m+k =().-2a D. 0A. aB. 2aC.解析:由于{a n}是等差数列,所以S 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设S n=f(n)=An 2+Bn(A≠0),∵S m=S k=a,∴f(m)=f(k),∴f(n)的对称轴为n=m+k2,∴f(m+k)=f(0)=0,即S m+k =0,选 D .评析:解本题的关键是建立目标函数f(n),因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就可以解出这道题.二.利用函数思想解决解析几何问题在解析几何中常遇到动态型的问题。

在变化过程中,存在两个变量,我们常常把某一个看做自变量,另一个看做自变量的函数,通过明确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函数思想来研究和处理问题例2.若抛物线y=-x 2+mx-1和两端点为A(0,3),B(3,0)的线段AB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解析:线段AB的方程为y=-x+3(0≤x≤3)由y=-x 2+mx-1, y=-x+3(0≤x≤3)消去y得x 2-(m+1)x+4=0(0≤x≤3).∵抛物线和线段AB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方程x 2-(m+1)x+4=0在[0,3]上有两个不同的解.设f(x)=x 2-(m+1)x+4,则f(x)的图像在[0,3]上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Δ=(m+1) 2-16>0,0<m+12<3,f(0)=4>0,f(3)=9-3(m+1)+4≥0.解得3<m≤10三.利用函数思想解决不等式的问题在不等式的有关问题(计算、证明)中,函数的性质常常是有力的工具,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对题解十分有利,但在这方面往往是学生的缺陷.下面举两例来看一下:例3.已知不等式7x-2>m(x 2-1)对m∈[-2,2]恒成立,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解析:设f(m)=(x 2-1)m-7x+2,f(m)是关于m的一个函数,其图像是直线.依题意,f(m)<0对m∈[-2,2]恒成立.当-2≤m≤2时,y=f(m)的图像是线段,该线段应该全部位于x轴下方,其充要条件是端点的纵坐标小于0,即f(-2)<0, f(2)<0,解得12<x<72.即适合题意的x的取值范围是(12,72)四。

(完整版)数列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完整版)数列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 2 ln 2.数列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桥梁•能否有意识地正确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答数学问题,是衡量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数列中蕴涵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下 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方程思想方程思想就是通过设元建立方程 ,研究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数列问题时,利用等差、等比数 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构造方程(组) ,是解数列问题基本方法• 例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是正数,且a 3a 712,a 4 a 64 ,求其前n项和Sn 。

解:由等差数列 {a n }知 :a 3 a 7 a4 a 6,从而玄3玄7 12, a 3 a74 , 故a 3, a 7是方程 X 2 4x 12 0的两根,又d 0 ,解之,得:a 3 6, a 7 2。

再解方程组: a 2d6a 1 105a 6d2d 2所以S n10n(n 1)。

<法一 >法二、基本量法,建立首项和公差的二元方程 知三求二点评:本题利用了 a 3 a 7 a 4 a 6这一性质构造了二次方程巧妙的解出了a ? 6^7 2,再利用方程求得了首项与公差的值,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由此可知在数列解题时往往可借助方程的思想 与a n a m a p a q(或a . a m a p a q )找出解题的捷径。

关注未知数的个数,关注独立方程的个 数。

点评基本量法:性质法 技巧备用:设{a n }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已知S 3= 7,且a i + 3,3a 2, a 3 + 4构成等差数列.(1) 求数列{a n }的通项;(2) 令 b n = ln a 3n +1, n = 1,2,…,求数列{ b n }的前 n 项和 T n .a 1+ a 2 + a 3= 7,解(1)由已知得a1+ 3 + a3+ 4解得a 2= 2.2= 3a 2,2 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a 2= 2,可得a 1 =_, a 3= 2q ,q2 2又 S 3= 7,可知 一 + 2 + 2q = 7,即 2q 2— 5q + 2= 0.q1解得 q 1 = 2, q 2 = ?.由题意得 q > 1, /• q = 2, a 1 = 1. 故数列{a n }的通项为a n = 2n —1. ⑵由于 b n = ln a 3n +1, n = 1,2,…, 由(1)得 a 3n +1 = 23n ,二 b n = ln 2 3n = 3nln 2.又 b n +1 — b n = 3ln 2, ••• {b n }是等差数列,3n n + 1故T n =...T n = b 1 + b 2 + …+ b n =n b 1+ b n3n n + 1ln 2.小结:方程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 注意到方程思想在数列间题中的应用 •常可 以简洁处理一些其他思想方法难以解决的数列问题。

高中数学基本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基本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基本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函数思想和方程思想是学习数列的两大精髓.“从基本量出发,知三求二.”这是方程思想的体现.而“将数列看成一种特殊的函数,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都是关于n的函数.”则蕴含了数列中的函数思想.借助有关函数、方程的性质来解决数列问题,常能起到化难为易的功效。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方程思想在数列上的应用,仅供考生阅读。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含具体案例)本文列举几例分类剖析:一、方程思想1.知三求二等差(或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集中了等差(或等比)数列的五个基本元素a1、d(或q)、n、an、Sn.“知三求二”是等差(或等比)数列最基本的题型,通过解方程的方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1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0=30,a20=50,(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Sn=242,求n的值.解(1)由a10=a1+9d=30,a20=a1+19d=50,解得a1=12,因为n∈N*,所以n=11.2.转化为基本量在等差(等比)数列中,如果求得a1和d(q),那么其它的量立即可得.例2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6―a4=24,a3a5=64,求{an}的前8项的和S8.解a6―a4=a1q3(q2―1)=24.(1)由a3a5=(a1q3)2=64,得a1q3=±8.将a1q3=―8代入(1),得q2=―2(舍去);将a1q3=8代入(1),得q=±2.当q=2时,a1=1,S8=255;当q=―2时,a1=―1,S8=85.3.加减消元法利用Sn求an利用Sn求an是求通项公式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就是方程思想中加减消元法的运用.例3(2011年佛山二模)已知数列{an}、{bn}中,对任何正整数n都有:a1b1+a2b2+a3b3+…+an―1bn―1+anbn=(n―1)?2n+1.若数列{bn}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解将等式左边看成Sn,令Sn=a1b1+a2b2+a3b3+…+an―1bn―1+anbn.依题意Sn=(n―1)?2n+1,(1)又构造Sn―1=a1b1+a2b2+a3b3+…+an―1bn―1=(n―2)?2n―1+1,(2)两式相减可得Sn―Sn―1=an?bn=n?2n―1(n≥2).又因为数列{bn}的通项公式为bn=2n―1,所以an=n (n≥2).当n=1,由题设式子可得a1=1,符合an=n.从而对一切n∈N*,都有an=n.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n.4.等差、等比的综合问题这一类的综合问题往往还是回归到数列的基本量去建立方程组.例4设{an}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3=7,且a1+3,3a2,a3+4构成等差数列,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解根据求和定义和等差中项建立关于a1,a2,a3的方程组.由已知得a1+a2+a3=7,(a1+3)+(a3+4)2=3a2.解得a2=2.设数列{an}的公比为q,由a2=2,可得a1=2q,a3=2q.又S3=7,可知2q+2+2q=7,即2q2―5q+2=0,解得q1=2,q2=12.由题意得q>1,所以q=2.可得a1=1,从而数列{an}的通项为an=2n―1.二、函数思想数列是一类定义在正整数或它的有限子集上的特殊函数.可见,任何数列问题都蕴含着函数的本质及意义,具有函数的一些固有特征.如一次、二次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等在数列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a1+(n―1)d=dn+(a1―d),前n项和的公式Sn=na1+n(n―1)2d=d2n2+(a1―d2)n,当d≠0时,可以看作自变量n的一次和二次函数.因此我们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有关知识,以它的概念、图象、性质为纽带,架起函数与数列间的桥梁,揭示了它们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地分解数列问题.1.运用函数解析式解数列问题在等差数列中,S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故可用研究二次函数的方法进行解题.例5等差数列{an}的前n项的和为Sn,且S10=100,S100=10,求S110,并求出当n为何值时Sn有最大值.分析显然公差d≠0,所以Sn是n的二次函数且无常数项.解设Sn=an2+bn(a≠0),则a×102+b×10=100,a×1002+b×100=10.解得a=―11100,b=11110.所以Sn=―11100n2+11110n.从而S110=―11100×1102+11110×110=―110.函数Sn=―11100n2+11110n的对称轴为n=111102×11100=55211=50211.因为n∈N*,所以n=50时Sn有最大值.2.利用函数单调性解数列问题通过构造函数,求导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从而证明数列的单调性.例6已知数列{an}中an=ln(1+n)n (n≥2),求证an>an+1.解设f(x)=ln(1+x)x(x≥2),则f ′(x)=x1+x―ln(1+x)x2. 因为x≥2,所以x1+x<1,ln(1+x)>1,所以f ′(x)<0.即f(x)在[2,+∞)上是单调减函数.故当n≥2时,an>an+1.例7已知数列{an}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bn=1+anan.(1)若a1=―52,求数列{bn}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的值;(2)若对任意的n∈N*,都有bn≤b8成立,求a1的取值范围.(1)分析最大、最小是函数的一个特征,一般可以从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入手,用来研究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同样适用于研究数列的最大项或最小项.解由题设易得an=n―72,所以bn=2n―52n―7.由bn=2n―52n―7=1+22n―7,可考察函数f(x)=1+22x―7的单调性.当x<72时,f(x)为减函数,且f(x)<1;当x>72时,f(x)为减函数,且f(x)>1.所以数列{bn}的最大项为b4=3,最小项为b3=―1.(2)分析由于对任意的n∈N*,都有bn≤b8成立,本题实际上就是求数列{bn}中的最大项.由于bn=1+1n―1+a1,故可以考察函数f(x)=1+1x―1+a1的形态.解由题,得an=n―1+a1,所以bn=1+1n―1+a1.考察函数f(x)=1+1x―1+a1,当x<1―a1时,f(x)为减函数,且f(x)<1;当x>1―a1时,f(x)为减函数,且f(x)>1.所以要使b8是最大项,当且仅当7<1―a1<8,所以a1的取值范围是―73.利用函数周期性解数列问题例8数列{an}中a1=a2=1,a3=2,anan+1an+2an+3=an+an+1+an+2+an+3且anan+1an+2≠1成立.试求S100=a1+a2+…+a100的值.分析从递推式不易直接求通项,观察前几项a1=1,a2=1,a3=2,a4=4,a5=1,a6=1,a7=2,a8=4,a9=1,…可猜测该数列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数列.解由已知两式相减得通过上述实例的分析与说明,我们可以发现,在数列的教学中,应重视方程函数思想的渗透,应该把函数概念、图象、性质有机地融入到数列中,通过数列与函数知识的相互交汇,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优化与完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不断发展与提高.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介绍,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与讲解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思想方法诠释】函数与方程都是中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而函数与方程思想更是中学数学的一种基本思想,几乎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各个领域,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

1.函数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函数思想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用于指导解题就是善于利用函数知识或函数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经常利用的性质是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象变换等。

2.方程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

方程的教学是对方程概念的本质认识,用于指导解题就是善于利用方程或方程组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方程思想是动中求静,研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

3.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的联系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如函数问题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来龙去脉解决;方程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加以解决,如解方程f(x)=0,就是求函数y=f(x)的零点,解不等式f(x)>0(或f(x)<0),就是求函数y=f(x)的正负区间,再如方程f(x)=g(x)的交点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函数y=f(x)-g(x)与x轴交点问题,方程f(x)=a有解,当且公当a属于函数f(x)的值域,函数与方程的这种相互转化关系十分重要。

4.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的相关问题(1)函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借助有关初等函数的性质,解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②在问题研究中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中间函数;把研究的问题化为讨论函数的有关性质,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核心要点突破】要点考向1:运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解决字母或式子的求值或取值范围问题例1:若a、b是正数,且满足ab=a+b+3,求ab的取值范围。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 + A =(#+1-(+".两边 平 方 得
以减少参数的个数, 充分利用条件. 解 :⑴略. (2 ) 设'#=(#+1- ( , *„=^|~#2 +!-吾 "
(#2+(2-()#+ A =(2 #2 +2( 1-(+")#+( 1-(+")2, 移项得( ( - ( ) #2 + ((-2") #+! - (1-(+" )2 =0. 所以( -(2 =0, ( _2"=0 , A - (1-(+" )2 =0. 解之, 得 (=1, "= ! , A= 4 . .
I f 为等差数列, 这种方法运算量相对较大, 从函数与方
所以由题得"+厂"„=#+1, 由累加法可得"#=
2
数列的本质是函数, 与其他函数的最大差别:定义 域是离散的, 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还是不太认可数列是一 种函数, 解决 数 列 问 题 时 , 也很难想到从函数的角度着 手, 因此对数列难题充满了畏惧.本文只着重研究了函 数与方程思想在解决等差数列含参问题中的应用, 其实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决数列其他问题, 例如, 数列最值 问题、 数列通项公式等方面都非常有帮助, 值得进一步 挖掘. 2.在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中的运用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有以下几个类型: ( 1)方 程角度, 其关键是根的判别式及韦达定理 ;( 2)函数角度, 主要依据是函数图像, 对称轴、 最高点 与 最 低 点 ; ( 3)零 点角 度 , 主要是零点存在定理. 例3 关于3 的方程"32-2("+1 )3+"-1=0,求当"为何 值时, 分别有以下的结论: (1)方程有一个根; ( ) 方程有一正一负两个根; (3) 两个相异的根都大于1; (4) 一根大于1, 一根小于1 . 解析: ( 1)当"=0时 , 方程化为-23-1=0,得到3=-■ —, 2 符合题意; 当" + 0时 , 方程为二次方程, 因为方程有一根, 则# = 12"+4=0, 得到"=-~—. 综上可知, 当"=0或"=-■^■时, 关于3 的方程"32 -2("+ 1 )3+"-1=0 有一根.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数列的不等式中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数列的不等式中的应用
匹 克试 题 ) 18 证 明 :1 当 ” () 一3时 , z 一 l 1 2 1 z 由 2 +x 一百 z 及 < 1 1
() 2 求整数 m, l 一mf 使 a 最小. 20 (0 5年河 北省 高 中数学竞赛试题) 证明 :1 ①当 一1 命题显然成立. () 时,
②假 设 当 一 k 志 1 k∈ N 时 命 题 成 立 , (≥ , ) 即
< 得1 号 2 :z , <<
3。1z ;:<。3 以2啬 /一+。 得导 z 所 . 一 l 苦 <, √ 一

。 +. 一 1 ; 一 z 得 。
 ̄2 一1 /志 ≤m≤  ̄3 一2 /忌 ,
构造函 数厂 = +{,/ () 、 /
是∈ N+ ,
≤ ≤、 / /

≥ + , <
则 一是 1 , + 时 即
3. )
因为 厂 z 一z ( ) + 在 [ , 。 上为增 函数 , 1+。 ) 所 以 - 在 [ 厂 ) ( , ] 上为增 函数 , 以 所
、丽 / ,
, ( 厂、
可) ≥ 丽
, 目标 明确 , 操作简单.
【 2 设 1 z< 2 对 于 一1 2 3 … , 义 + 例 】 < 】 , ,,, 定 1
一 l+ z 一 1 z 2

求证 : 于 , 3 有 I = 对 2 , - ̄ l 1 ≥ x 一


_ ) + ) 一 ̄ - 1 / > ( ’ ( : 丁 / 2
一 鬲
在 造 数 (一+ , ≤≤/ 构 函 ,)-{ ̄ z ̄ zz / /
8 0 学教学参考 上旬 o 总第 。 1‘ O 期
要 证 一是 1时 成 立 , 要 证 一 + 只

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毕业论文(设计)翻译文章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Ⅰ)1引言 (1)2 方程中的函数思想 (1)3 函数中的方程观点 (3)4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5)4.1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6)4.2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三角中的应用 (7)4.3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8)4.4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8)4.5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二项式定理中的应用 (12)4.6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概率中的应用 (12)4.7函数与方程思想在多元问题中的应用 (13)4.8讨论方程f(x)=0在某个区间上根的个数 (13)4.9函数与方程思想在复数问题中的应用 (14)参考文献 (15)英文摘要、关键词 (Ⅱ)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摘要:函数的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种思想方法在于揭示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本质特征,重在对问题的变量的动态研究,从变量的运动变化,联系和发展角度拓宽解题思路。

和函数有必然联系的是方程,方程f (x)=0的解就是函数y=f (x)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函数y=f (x)也可以看作二元方程f (x)-y=0通过方程进行研究,要确定变化过程的某些量,往往要转化为求出这些量满足的方程,希望通过方程(组)来求得这些量。

这就是方程的思想,方程思想是动中求静,研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

在中学数学中,函数与方程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涉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可以相互转化。

许多方程问题常常可以运用函数思想去解决,而不少函数问题又往往须转化为方程来求解。

因此,在解决一些函数和方程问题时,既要善于运用函数思想解决方程问题,又要学会灵活运用方程的观点去观察、处理函数问题。

关键词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应用1引言函数思想就是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函数的形式把这种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并加以研究,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例析数学思想在数列中应用

例析数学思想在数列中应用

例析数学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高等数学的重要的衔接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它是必考内容之一,常以填空题和解答题形式出现,属于中、高档题型。

填空题主要考查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的应用以及基本性质;解答题往往放在最后两题的位置,通常从数列的基本性质入手,进一步研究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有时会和方程、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结合起来考查。

学生对于这类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但学生如果能理解数列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运用它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笔者对数列试题中常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举例分析。

一、方程思想等差(比)数列一般涉及五个基本量:a1、d(q)、n、an、sn,我们根据其中三个可以求出另外二个的基本问题,可以运用方程思想,通过解方程(组)求解。

例1.(2010年福建高考)在等比数列{an}中,若公比q为4,且前3项之和等于21,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an=___________。

分析:根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可求出a1=1,故an=4n-1。

注:本题利用方程思想揭示问题隐含的等量关系,从而显示设问与条件的联系。

等差(比)数列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方程思想在等差(比)数列问题中得以广泛应用。

二、函数思想数列可以看作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上的特殊函数。

运用函数思想去研究数列,要借助于函数的单调性、图象和最值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它不仅使问题简化,而且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关系的理解。

例2.已知a■=■,n∈n*,求{an}中最大项是第几项?分析:本题实质上求f(n)=n+■,n∈n*的最小值时项数,因为n+■≥2■,当且仅当n=■时取等号,又n∈n*,故n=12或13,又a12=a13,所以最大项是第12项和第13项。

注:函数思想在数列中的运用,学生有时想不到。

怎样有效地将数列情景转化为函数情景,然后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是运用函数思想解决数列问题的关键所在。

2020高考数学复习: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2020高考数学复习: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 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
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的 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想
思想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相辅相成的,函数思想重在对问
题进行动态的研究,方程思想则是在动中求静,研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
应用一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在△ABD 中,AB2=BD2+AD2-2BD·AD·cos 135°=BD2+2+2 2·BD· 22=2+ BD2+2BD.
又因为 DC=2BD,AC= 2AB, 所以 2·(2+BD2+2BD)=2+(2BD)2-2·2BD,整理得 BD2-4BD-1=0, 解得 BD=2+ 5(BD=2- 5舍去).
答案:2+ 5
应用四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已知椭圆 E:xa22+by22=1(a>b>0)经过点1,32,离心率为12. (1)求椭圆 E 的方程; (2)设点 A,F 分别为椭圆的右顶点、右焦点,经过点 F 作直线交椭圆 E 于 C,D 两点, 求四边形 OCAD 面积的最大值(O 为坐标原点).
(2)由(1)知 an=3n-1,Sn=1×(1-1-33n)=3n-2 1, 因为 kan,Sn,-1 成等差数列, 所以 2Sn=kan-1,即 2×3n-2 1=k×3n-1-1,解得 k=3.
应用三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1)若方程 cos2x-sin x+a=0 在 x∈0,π2上有解,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已知 a,b,c 为平面上三个向量,又 a,b 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向量 c 满足 |c|=3,c·a=2,c·b=1,x,y 均为实数,则|c-xa-yb|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思想[思想方法解读] 1.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含义(1)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2)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2.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1)函数与不等式的相互转化,对函数y =f (x ),当y >0时,就化为不等式f (x )>0,借助于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解决有关问题,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不等式.(2)数列的通项与前n 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用函数的观点去处理数列问题十分重要.(3)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这都涉及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4)立体几何中有关线段、角、面积、体积的计算,经常需要运用列方程或建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加以解决,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立体几何与函数的关系更加密切.体验高考1.(2015·湖南)已知函数f (x )=⎩⎪⎨⎪⎧x 3,x ≤a ,x 2,x >a ,若存在实数b ,使函数g (x )=f (x )-b 有两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0)∪(1,+∞) 解析 函数g (x )有两个零点, 即方程f (x )-b =0有两个不等实根, 则函数y =f (x )和y =b 的图象有两个公共点. ①若a <0,则当x ≤a 时,f (x )=x 3,函数单调递增; 当x >a 时,f (x )=x 2,函数先单调递减后单调递增,f (x )的图象如图(1)实线部分所示,其与直线y =b 可能有两个公共点. ②若0≤a ≤1,则a 3≤a 2,函数f (x )在R 上单调递增,f (x )的图象如图(2)实线部分所示,其与直线y =b 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③若a >1,则a 3>a 2,函数f (x )在R 上不单调,f (x )的图象如图(3)实线部分所示,其与直线y =b 可能有两个公共点. 综上,a <0或a >1.2.(2015·安徽)设x 3+ax +b =0,其中a ,b 均为实数,下列条件中,使得该三次方程仅有一个实根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条件的编号). ①a =-3,b =-3;②a =-3,b =2;③a =-3,b >2; ④a =0,b =2;⑤a =1,b =2. 答案 ①③④⑤解析 令f (x )=x 3+ax +b ,f ′(x )=3x 2+a ,当a ≥0时,f ′(x )≥0,f (x )单调递增,必有一个实根,④⑤正确;当a <0时,由于选项当中a =-3,∴只考虑a =-3这一种情况,f ′(x )=3x 2-3=3(x +1)(x -1),∴f (x )极大=f (-1)=-1+3+b =b +2,f (x )极小=f (1)=1-3+b =b -2,要有一根,f (x )极大<0或f (x )极小>0,∴b <-2或b >2,①③正确,②错误.所有正确条件为①③④⑤.3.(2016·课标全国甲)已知函数f (x )(x ∈R )满足f (-x )=2-f (x ),若函数y =x +1x 与y =f (x )图象的交点为(x 1,y 1),(x 2,y 2),…,(x m ,y m ),则 i =1m(x i +y i )等于( )A.0B.mC.2mD.4m答案 B解析 方法一 特殊函数法,根据f (-x )=2-f (x )可设函数f (x )=x +1,由y =x +1x,解得两个点的坐标为⎩⎪⎨⎪⎧x 1=-1,y 1=0⎩⎪⎨⎪⎧x 2=1,y 2=2此时m =2,所以∑i =1m (x i +y i )=m ,故选B. 方法二 由题设得12(f (x )+f (-x ))=1,点(x ,f (x ))与点(-x ,f (-x ))关于点(0,1)对称,则y=f (x )的图象关于点(0,1)对称.又y =x +1x =1+1x,x ≠0的图象也关于点(0,1)对称.则交点(x 1,y 1),(x 2,y 2),…,(x m ,y m )成对,且关于点(0,1)对称. 则∑i =1m(x i ,y i )=∑i =1mx i +∑i =1my i =0+m2×2=m ,故选B.高考必会题型题型一 利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图象交点或方程根等问题例1 (2016·天津)已知函数f (x )=⎩⎪⎨⎪⎧x 2+(4a -3)x +3a ,x <0,log a (x +1)+1,x ≥0(a >0,且a ≠1)在R 上单调递减,且关于x 的方程|f (x )|=2-x 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0,23 B.⎣⎡⎦⎤23,34 C.⎣⎡⎦⎤13,23∪⎩⎨⎧⎭⎬⎫34 D.⎣⎡⎭⎫13,23∪⎩⎨⎧⎭⎬⎫34答案 C解析 由y =log a (x +1)+1在[0,+∞)上递减,得0<a <1. 又由f (x )在R 上单调递减,则⎩⎪⎨⎪⎧02+(4a -3)·0+3a ≥f (0)=1,3-4a 2≥0⇒13≤a ≤34.如图所示,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 =|f (x )|和y =2-x 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0,+∞)上,|f (x )|=2-x 有且仅有一个解. 故在(-∞,0)上,|f (x )|=2-x 同样有且仅有一个解.当3a >2,即a >23时,由x 2+(4a -3)x +3a =2-x (其中x <0),得x 2+(4a -2)x +3a -2=0(其中x <0),则Δ=(4a -2)2-4(3a -2)=0, 解得a =34或a =1(舍去);当1≤3a ≤2,即13≤a ≤23时,由图象可知,符合条件.综上所述,a ∈⎣⎡⎦⎤13,23∪⎩⎨⎧⎭⎬⎫34.故选C.点评 函数图象的交点、函数零点、方程的根三者之间可互相转化,解题的宗旨就是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程的根可转化为函数零点、函数图象的交点,反之函数零点、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问题也可转化为方程根的问题.变式训练1 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x 2+2,x ∈[0,1),2-x 2,x ∈[-1,0),且f (x +2)=f (x ),g (x )=2x +5x +2,则方程f (x )=g (x )在区间[-5,1]上的所有实根之和为( )A.-5B.-6C.-7D.-8 答案 C解析 g (x )=2x +5x +2=2(x +2)+1x +2=2+1x +2,由题意知函数f (x )的周期为2,则函数f (x ),g (x )在区间[-5,1]上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知f (x )、g (x )有三个交点,故方程f (x )=g (x )在x ∈[-5,1]上有三个根x A 、x B 、x C ,x B =-3,x A +x C2=-2,x A +x C =-4,∴x A +x B +x C =-7.题型二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例2 定义域为R 的可导函数y =f (x )的导函数为f ′(x ),满足f (x )>f ′(x ),且f (0)=1,则不等式f (x )ex <1的解集为( )A.(-∞,0)B.(0,+∞)C.(-∞,2)D.(2,+∞) 答案 B解析 构造函数g (x )=f (x )e x ,则g ′(x )=e x ·f ′(x )-e x ·f (x )(e x )2=f ′(x )-f (x )e x .由题意得g ′(x )<0恒成立,所以函数g (x )=f (x )e x 在R 上单调递减.又g (0)=f (0)e 0=1,所以f (x )e x <1,即g (x )<1,所以x >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0,+∞).故选B. 点评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时,一种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构造适当的函数,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在一个含多个变量的数学问题中,需要确定合适的变量和参数,从而揭示函数关系,使问题更明朗化.一般地,已知存在范围的量为变量,而待求范围的量为参数.变式训练2 已知f (x )=log 2x ,x ∈[2,16],对于函数f (x )值域内的任意实数m ,则使x 2+mx +4>2m +4x 恒成立的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 ) A.(-∞,-2]B.[2,+∞)C.(-∞,-2]∪[2,+∞)D.(-∞,-2)∪(2,+∞)答案 D解析 ∵x ∈[2,16],∴f (x )=log 2x ∈[1,4], 即m ∈[1,4].不等式x 2+mx +4>2m +4x 恒成立, 即为m (x -2)+(x -2)2>0恒成立, 设g (m )=(x -2)m +(x -2)2, 则此函数在[1,4]上恒大于0,所以⎩⎪⎨⎪⎧ g (1)>0,g (4)>0,即⎩⎪⎨⎪⎧x -2+(x -2)2>0,4(x -2)+(x -2)2>0,解得x <-2或x >2.题型三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例3 已知数列{a n }是首项为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 2,a 3,a 4+1成等比数列,设b n =1S n +1+1S n +2+…+1S 2n (其中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对任意n ∈N *,不等式b n ≤k 恒成立,求实数k 的最小值. 解 因为a 1=2,a 23=a 2·(a 4+1), 又因为{a n }是正项等差数列,故d ≥0, 所以(2+2d )2=(2+d )(3+3d ), 得d =2或d =-1(舍去), 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2n . 因为S n =n (n +1),b n =1S n +1+1S n +2+…+1S 2n=1(n +1)(n +2)+1(n +2)(n +3)+…+12n (2n +1)=1n +1-1n +2+1n +2-1n +3+…+12n -12n +1=1n +1-12n +1=n 2n 2+3n +1=12n +1n+3.令f (x )=2x +1x(x ≥1),则f ′(x )=2-1x 2,当x ≥1时,f ′(x )>0恒成立,所以f (x )在[1,+∞)上是增函数, 故当x =1时,f (x )min =f (1)=3, 即当n =1时,(b n )max =16,要使对任意的正整数n ,不等式b n ≤k 恒成立, 则须使k ≥(b n )max =16,所以实数k 的最小值为16.点评 数列问题函数(方程)化法数列问题函数(方程)化法与形式结构函数(方程)化法类似,但要注意数列问题中n 的取值范围为正整数,涉及的函数具有离散性特点,其一般解题步骤为: 第一步:分析数列式子的结构特征.第二步:根据结构特征构造“特征”函数(方程),转化问题形式.第三步:研究函数性质.结合解决问题的需要,研究函数(方程)的相关性质,主要涉及函数单调性与最值、值域问题的研究.第四步:回归问题.结合对函数(方程)相关性质的研究,回归问题.变式训练3 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n +1)S n <nS n +1(n ∈N *).若a 8a 7<-1,则( )A.S n 的最大值是S 8B.S n 的最小值是S 8C.S n 的最大值是S 7D.S n 的最小值是S 7答案 D解析 由条件得S n n <S n +1n +1,即n (a 1+a n )2n <(n +1)(a 1+a n +1)2(n +1),所以a n <a n +1,所以等差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又a 8a 7<-1,所以a 8>0,a 7<0,即数列{a n }前7项均小于0,第8项大于零,所以S n 的最小值为S 7,故选D.题型四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例4 椭圆C 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 ,焦点在y 轴上,短轴长为2,离心率为22,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P (0,m ),与椭圆C 交于相异两点A ,B ,且AP →=3PB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求m 的取值范围.解 (1)设椭圆C 的方程为y 2a 2+x 2b 2=1 (a >b >0),设c >0,c 2=a 2-b 2,由题意,知2b =2,c a =22,所以a =1,b =c =22.故椭圆C 的方程为y 2+x 212=1,即y 2+2x 2=1. (2)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也满足AP →=3PB →,此时m =±12.②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k ≠0),l 与椭圆C 的交点坐标为A (x 1,y 1),B (x 2,y 2),由⎩⎪⎨⎪⎧y =kx +m ,2x 2+y 2=1,得(k 2+2)x 2+2kmx +(m 2-1)=0, Δ=(2km )2-4(k 2+2)(m 2-1)=4(k 2-2m 2+2)>0,(*) x 1+x 2=-2km k 2+2,x 1x 2=m 2-1k 2+2.因为AP →=3PB →,所以-x 1=3x 2,所以⎩⎪⎨⎪⎧x 1+x 2=-2x 2,x 1x 2=-3x 22.则3(x 1+x 2)2+4x 1x 2=0, 即3·⎝ ⎛⎭⎪⎫-2km k 2+22+4·m 2-1k 2+2=0, 整理得4k 2m 2+2m 2-k 2-2=0, 即k 2(4m 2-1)+2m 2-2=0, 当m 2=14时,上式不成立;当m 2≠14时,k 2=2-2m 24m 2-1, 由(*)式,得k 2>2m 2-2,又k ≠0, 所以k 2=2-2m 24m 2-1>0,解得-1<m <-12或12<m <1,综上,所求m 的取值范围为⎝⎛⎦⎤-1,-12∪⎣⎡⎭⎫12,1. 点评 利用判别式法研究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联立方程. 第二步:求解判别式Δ.第三步:代换.利用题设条件和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得到所求目标参数和判别式不等式中的参数的一个等量关系,将其代换.第四步:下结论.将上述等量代换式代入Δ>0或Δ≥0中,即可求出目标参数的取值范围. 第五步:回顾反思.在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时,无论题目中有没有涉及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都不能忽视了判别式对某些量的制约,这是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环节. 变式训练4 已知点F 1(-c ,0),F 2(c ,0)为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两个焦点,点P 为椭圆上一点,且PF 1→·PF 2→=c 2,则此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答案 ⎣⎡⎦⎤33,22解析 设P (x ,y ),则PF 1→·PF 2→=(-c -x ,-y )·(c -x ,-y ) =x 2-c 2+y 2=c 2,①将y 2=b 2-b 2a 2x 2代入①式解得 x 2=(2c 2-b 2)a 2c 2=(3c 2-a 2)a 2c 2, 又x 2∈[0,a 2],∴2c 2≤a 2≤3c 2, ∴e =c a ∈⎣⎡⎦⎤33,22.高考题型精练1.关于x 的方程3x =a 2+2a ,在(-∞,1]上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2,-1)∪(0,1] B.[-3,-2)∪[0,1] C.[-3,-2)∪(0,1] D.[-2,-1)∪[0,1]答案 C解析 当x ∈(-∞,1]时,3x ∈(0,3],要使3x =a 2+2a 有解,a 2+2a 的值域必须为(0,3], 即0<a 2+2a ≤3,解不等式可得-3≤a <-2或0<a ≤1,故选C.2.设函数f (x )=e x (x 3-3x +3)-a e x -x ,若不等式f (x )≤0有解,则实数a 的最小值为( ) A.2e -1 B.2-2e C.1+2e 2 D.1-1e 答案 D解析 因为f (x )≤0有解,所以f (x )=e x (x 3-3x +3)-a e x -x ≤0,a ≥x 3-3x +3-xe x =F (x ),F ′(x )=3x 2-3+x -1e x =(x -1)(3x +3+e -x ),令G (x )=3x +3+e -x ,G ′(x )=3-e -x ,3-e -x =0, x =-ln 3,G (x )最小值G (-ln 3)=6-3ln 3>0, F (x )在(-∞,1)上递减,在(1,+∞)上递增, F (x )的最小值为F (1)=1-1e ,所以a ≥1-1e ,故选D.3.已知f (x )=x 2-4x +4,f 1(x )=f (x ),f 2(x )=f (f 1(x )),…,f n (x )=f (f n -1(x )),函数y =f n (x )的零点个数记为a n ,则a n 等于( ) A.2n B.2n -1 C.2n +1 D.2n 或2n -1 答案 B解析 f 1(x )=x 2-4x +4=(x -2)2,有1个零点2,由f 2(x )=0可得f 1(x )=2,则x =2+2或x =2-2,即y =f 2(x )有2个零点,由f 3(x )=0可得f 2(x )=2-2或2+2,则(x -2)2=2-2或(x -2)2=2+2,即y =f 3(x )有4个零点,以此类推可知,y =f n (x )的零点个数a n =2n -1.故选B.4.已知函数f (x )=ln x -14x +34x -1,g (x )=-x 2+2bx -4,若对任意x 1∈(0,2),x 2∈[1,2],不等式f (x 1)≥g (x 2)恒成立,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 答案 ⎝⎛⎦⎤-∞,142解析 问题等价于f (x )min ≥g (x )max . f (x )=ln x -14x +34x-1,所以f ′(x )=1x -14-34x 2=4x -x 2-34x 2,令f ′(x )>0得x 2-4x +3<0,解得1<x <3,故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3),单调递减区间是(0,1)和(3,+∞),故在区间(0,2)上,x =1是函数的极小值点,这个极小值点是唯一的,故也是最小值点,所以f (x )min =f (1)=-12.由于函数g (x )=-x 2+2bx -4,x ∈[1,2].当b <1时,g (x )max =g (1)=2b -5; 当1≤b ≤2时;g (x )max =g (b )=b 2-4; 当b >2时,g (x )max =g (2)=4b -8. 故问题等价于⎩⎪⎨⎪⎧ b <1,-12≥2b -5或⎩⎪⎨⎪⎧ 1≤b ≤2,-12≥b 2-4或⎩⎪⎨⎪⎧b >2,-12≥4b -8. 解第一个不等式组得b <1,解第二个不等式组得1≤b ≤142,第三个不等式组无解. 综上所述,b 的取值范围是⎝⎛⎦⎤-∞,142. 5.满足条件AB =2,AC =2BC 的三角形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 答案 2 2解析 可设BC =x ,则AC =2x , 根据面积公式得S △ABC =x 1-cos 2B , 由余弦定理计算得cos B =4-x 24x ,代入上式得S △ABC =x 1-(4-x 24x)2=128-(x 2-12)216.由⎩⎨⎧2x +x >2,x +2>2x ,得22-2<x <22+2.故当x =23时,S △ABC 有最大值2 2.6.已知直线y =a 交抛物线y =x 2于A ,B 两点.若该抛物线上存在点C ,使得∠ACB 为直角,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1,+∞)解析 以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y -a )2=a ,由⎩⎪⎨⎪⎧y =x 2,x 2+(y -a )2=a , 得y 2+(1-2a )y +a 2-a =0.即(y -a )[y -(a -1)]=0,则由题意得⎩⎪⎨⎪⎧a >0,a -1≥0,解得a ≥1.7.设函数f (x )=ln x +ax -1(a 为常数).(1)若曲线y =f (x )在点(2,f (2))处的切线与x 轴平行,求实数a 的值; (2)若函数f (x )在(e ,+∞)内有极值,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1,+∞),由f (x )=ln x +a x -1得f ′(x )=1x -a (x -1)2, 由于曲线y =f (x )在点(2,f (2))处的切线与x 轴平行,所以f ′(2)=0,即12-a (2-1)2=0, 所以a =12. (2)因为f ′(x )=1x -a (x -1)2=x 2-(2+a )x +1x (x -1)2, 若函数f (x )在(e ,+∞)内有极值,则函数y =f ′(x )在(e ,+∞)内有异号零点, 令φ(x )=x 2-(2+a )x +1.设x 2-(2+a )x +1=(x -α)(x -β),可知αβ=1, 不妨设β>α,则α∈(0,1),β∈(1,+∞), 若函数y =f ′(x )在(e ,+∞)内有异号零点, 即y =φ(x )在(e ,+∞)内有异号零点,所以β>e ,又φ(0)=1>0,所以φ(e)=e 2-(2+a )e +1<0,解得a >e +1e-2,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e +1e-2,+∞). 8.已知f (x )=e x -ax -1.(1)求f (x )的单调增区间;(2)若f (x )在定义域R 内单调递增,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f (x )=e x -ax -1(x ∈R ),∴f ′(x )=e x -a .令f ′(x )≥0,得e x ≥a ,当a ≤0时,f ′(x )>0在R 上恒成立;当a >0时,有x ≥ln a .综上,当a ≤0时,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当a >0时,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ln a ,+∞).(2)由(1)知f ′(x )=e x -a .∵f (x )在R 上单调递增,∴f ′(x )=e x -a ≥0恒成立,即a ≤e x 在R 上恒成立.∵当x ∈R 时,e x >0,∴a ≤0,即a 的取值范围是(-∞,0].9.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一个顶点为A (2,0),离心率为22.直线y =k (x -1)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1)求椭圆C 的方程;(2)当△AMN 的面积为103时,求k 的值. 解 (1)由题意得⎩⎪⎨⎪⎧ a =2,c a =22,a 2=b 2+c 2,解得b = 2.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2=1. (2)由⎩⎪⎨⎪⎧y =k (x -1),x 24+y 22=1,得(1+2k 2)x 2-4k 2x +2k 2-4=0. 设点M ,N 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x 1+x 2=4k 21+2k 2,x 1x 2=2k 2-41+2k 2. 所以|MN |=(x 2-x 1)2+(y 2-y 1)2=(1+k 2)[(x 1+x 2)2-4x 1x 2] =2(1+k 2)(4+6k 2)1+2k 2. 又因为点A (2,0)到直线y =k (x -1)的距离d =|k |1+k 2, 所以△AMN 的面积为S =12|MN |·d =|k |4+6k 21+2k 2. 由|k |4+6k 21+2k 2=103,解得k =±1. 所以k 的值为1或-1.10.已知等比数列{a n }满足2a 1+a 3=3a 2,且a 3+2是a 2,a 4的等差中项.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a n +log 21a n,S n =b 1+b 2+…+b n ,求使S n -2n +1+47<0成立的正整数n 的最小值. 解 (1)设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比为q ,依题意,有⎩⎪⎨⎪⎧ 2a 1+a 3=3a 2,a 2+a 4=2(a 3+2), 即⎩⎪⎨⎪⎧a 1(2+q 2)=3a 1q , ①a 1(q +q 3)=2a 1q 2+4. ② 由①得q 2-3q +2=0,解得q =1或q =2.当q =1时,不合题意.舍去;当q =2时,代入②得a 1=2,所以a n =2×2n -1=2n .(2)b n =a n +log 21a n=2n +log 212n =2n -n . 所以S n =2-1+22-2+23-3+…+2n -n =(2+22+23+…+2n )-(1+2+3+…+n ) =2(1-2n )1-2-n (1+n )2=2n +1-2-12n -12n 2. 因为S n -2n +1+47<0,所以2n +1-2-12n -12n 2-2n +1+47<0, 即n 2+n -90>0,解得n >9或n <-10.因为n ∈N *,故使S n -2n +1+47<0成立的正整数n 的最小值为10.。

高考冲刺-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习题及答案

高考冲刺-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习题及答案

高考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类型一、函数思想在方程中应用 1.已知155=-acb (a 、b 、c ∈R ),则有( ) (A) ac b 42> (B) ac b 42≥ (C) ac b 42< (D) ac b 42≤2.若关于x 的方程cos2x -2cos x +m =0有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已知函数 32()f x ax bx cx d =+++的图象如下,则( ) (A )(),0b ∈-∞ (B)()0,1b ∈ (C) (1,2)b ∈ (D)(2,)b ∈+∞4.若关于x 的方程9x +(4+a )·3x +4=0有大于1的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253-B .a ≤-8C .a <133- D .a ≤-45.设函数3y x =与212x y -⎛⎫= ⎪⎝⎭的图象的交点为00()x y ,,则0x 所在的区间是( )A .(01),B .(12),C .(23),D .(34),类型二、函数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6.当(12)x ∈,时,不等式240x mx ++<恒成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7.已知f (t )=log 2t ,t ∈[2,8],对于f (t )值域内所有实数m ,不等式x 2+mx +4>2m +4x 恒成立,求x 的取值范围.8.对于满足0≤p ≤4的实数p ,使x 2+px >4x +p -3恒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类型三、函数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9.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123=a ,12S >0,13S <0,(1)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2)指出1S 、2S 、3S …,12S 中哪一个最大,并说明理由。

10.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对任意都有,函数.(1)求证:对任意,函数的图象过一定点.(2)若,函数f(x)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在(2)的条件下,求.类型四、函数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11.如图,已知面,于D ,.(1)令,,试把表示为x 的函数,并求其最大值;(2)在直线PA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成立?类型五、利用方程思想处理解析几何问题 12.直线与圆相切,则a 的值为( )A .B .C .1D .13.(2016 全国I 卷高考)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y =t (t ≠0)交y 轴于点M ,交抛物线C :22(0)y px p =>于点P ,M 关于点P 的对称点为N ,连结ON 并延长交C 于点H . (I )求OH ON;(II )除H 以外,直线MH 与C 是否有其它公共点?说明理由. 14.直线和双曲线的左支交于A 、B 两点,直线l 过点P(-2,0)和线段AB 的中点M ,求l 在y 轴上的截距b 的取值范围.类型六、函数思想在三角中的应用 15.求的取值范围。

盘点高考函数思想的应用

盘点高考函数思想的应用

2012-02教学实践【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函数的主干知识、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函数思想主要用于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解不等式等,在高考试卷上,与函数相关的试题所占比例始终在20%左右,且试题中既有灵活多变的客观性试题,又有一定能力要求的主观性试题。

【例题点评】题型1:函数思想在方程中的应用例1.设方程x 2+ax+b -2=0,(a ,b ∈R )在(-∞,-2)∪[2,+∞)上有实根,求a 2+b 2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若直接由条件出发,利用实根分布条件求出a ,b 满足的条件,视a 2+b 2为区域内点与原点距离的平方,以此数形结合,亦可获解,但过程繁琐。

考虑到变量a ,b 是主变量,反客为主,视方程x 2+ax +b -2=0为aOb 坐标平面上的一条直线l :ax +b +x 2-2=0,P (a ,b )为直线上的点,则a 2+b 2即为PO 2,设d 为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由几何条件知:PQ 2≥d 2=(x 2-2x 2+1√)2=(x 2+1-3)2x 2+1=(x 2+1)+9x 2+1-6因为x ∈(-∞,-2)∪[2,+∞),令t =x 2+1,则t ∈[5,+∞)。

且易知函数t +9t 在[5,+∞)上为增函数。

所以PO 2≥(x 2+1)+9x 2+1-6=t +9t -6≥5+95-6=45。

即a 2+b 2≥45。

题型2:函数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例2.已知f (t )=log 2t ,t ∈[2√,8],对于f (t )值域内的所有实数m ,不等式x 2+mx +4>2m +4x 恒成立,求x 的取值范围。

解析:∵t ∈[2√,8],∴f (t )∈[12,3]原题转化为:m (x -2)+(x -2)2>0恒成立,为m 的一次函数(这里思维的转化很重要),当x =2时,不等式不成立,∴x ≠2。

应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应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 素 养 的 培 养,要 通 过 学 科 教 学 和 综 合 实
践活动来实施,函数与方程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
大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 与函数概念有必然联系的是方
程,方程思想与函数思想密切相关. 方程的问题可以转化为
函数的问题,反之,函数的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方程的问题.
一、函数与方程思想的相关知识点

n ∈ N + ) ,因 为
xn +1

xn
=
5 - 3n 2n +2

8 - 3n 2n +1
=
3
n 2

n+
11
2
,所以当
n≤3
时,{ xn }

调递减,当 n≥4 时,{ xn } 单调递增,但当 n≥4 时,{ xn } 每一
项均小于 0,所以{ xn } 的最大值为 x1
=
5 4

点评 该题的第三问,就是将数列的通项看成是以 n
{ 须在 f( x) =
| x + 1 | ,- 7≤x≤0 lnx,e - 2 ≤x≤e
,的


内,所


题可

化为求函数值域问题,求得函数f( x) 值域[- 2,6],所以 a
所具备的品质,通 常 是 在 人 们 与 周 围 环 境 产 生 相 互 作 用 时
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人们所遇到的
问题可以是数学 问 题,也 可 能 不 是 明 显 的 和 直 接 的 数 学 问
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
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函数与方程是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最

数列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数列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数列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与数、式、函数、方程、不等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同时数列综合问题中包蕴着许多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处理数列综合问题时,若能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数列中包蕴的数学思想如下:一.函数思想数列本身确实是一个专门的函数,而且是离散的函数,因此在解题过程中,专门在遇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这两类专门的数列时,能够将它们看成一个函数,进而运用函数的性质和特点来解决问题。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都能够看成n的函数,也能够看成是方程或方程组,专门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看成是n的一次函数,而其求和公式能够看成是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因此许多数列问题能够用函数方程的思想进行分析,加以解决。

二.方程思想数列这一章涉及了多个关于首项、末项、项数、公差、公比、第n项和前n项和这些量的数学公式,而公式本身确实是一个等式,因此,在求这些数学量的过程中,可将它们看成相应的已知量和未知数,通过公式建立关于求未知量的方程,能够使解题变得清晰、明了,而且简化了解题过程。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紧密地联系着五个差不多量,“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差不多的运算。

因此方程的观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差不多数学思想与方法。

三.分类讨论思想所谓分类讨论,确实是当问题所给出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我们就需要对所研究的对象分门别类的进行研究,最后综合各类的结果得到问题的解决。

如在等比数列求和时,对公比是否唯独的讨论。

再如2021年山东理科高考题中数列求和时对项数为奇数和偶数的讨论等。

四.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我们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常常将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化归成为一类我们比较熟悉问题来解决。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中隐含着许多数学方法如消元法、构造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拆项相消法、拆项分组求和法等五.归纳猜想数学归纳思想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4 [2015·高考]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 n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已知b 1=a 1,b 2=2,q =d ,S 10=100.(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2)当d >1时,记c n =a nb n,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解] (1)由题意有,⎩⎪⎨⎪⎧10a 1+45d =100,a 1d =2,即⎩⎪⎨⎪⎧2a 1+9d =20,a 1d =2,解得{ a 1=1,d =2或⎩⎪⎨⎪⎧a 1=9,d =29.故⎩⎪⎨⎪⎧a n =2n -1,b n =2n -1或⎩⎪⎨⎪⎧a n =192n +79,b n=9·⎝ ⎛⎭⎪⎫29n -1.(2)由d >1,知a n =2n -1,b n =2n -1,故c n =2n -12n -1,于是T n =1+32+522+723+924+…+2n -12n -1,①12T n =12+322+523+724+925+…+2n -12n .② ①-②可得12T n =2+12+122+…+12n -2-2n -12n =3-2n +32n , 故T n =6-2n +32n -1.数列问题函数(方程)化法数列问题函数(方程)化法形式结构与函数(方程)类似,但要注意数列问题中n的取值围为正整数,涉及的函数具有离散性特点,其一般解题步骤是:第一步:分析数列式子的结构特征.第二步:根据结构特征构造“特征”函数(方程),转化问题形式.第三步:研究函数性质.结合解决问题的需要研究函数(方程)的相关性质,主要涉及函数单调性与最值、值域问题的研究.第四步:回归问题.结合对函数(方程)相关性质的研究,回归问题.【针对训练4】[2016·东城模拟]已知数列{a 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1)若a 1=2,且a 2,a 3,a 4+1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2)在(1)的条件下,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设b n =1S n +1+1S n +2+…+1S 2n,若对任意的n ∈N *,不等式b n ≤k 恒成立,数k 的最小值.解 (1)因为a 1=2,a 23=a 2·(a 4+1),又因为{a n }是正项等差数列,故公差d ≥0,所以(2+2d )2=(2+d )(3+3d ), 解得d =2或d =-1(舍去), 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2n . (2)因为S n =n (n +1),b n =1S n +1+1S n +2+…+1S 2n=1n +1n +2+1n +2n +3+…+12n 2n +1=1n +1-1n +2+1n +2-1n +3+…+12n -12n +1 =1n +1-12n +1=n 2n 2+3n +1 =12n +1n+3,令f (x )=2x +1x(x ≥1),则f ′(x )=2-1x2,当x ≥1时,f ′(x )>0恒成立,所以f (x )在[1,+∞)上是增函数, 故当x =1时,f (x )min =f (1)=3,即当n =1时,(b n )max =16,要使对任意的正整数n ,不等式b n ≤k 恒成立,则须使k ≥(b n )max=16, 所以实数k 的最小值为16.数列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 =a 1+(n -1)d.2.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 2=na 1+n n -1d2.3.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 n =a 1·q n -1. 4.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S n=⎩⎪⎨⎪⎧na 1q =1,a11-q n 1-q =a 1-a n q1-qq≠1.5.等差中项公式:2a n =a n -1+a n +1(n ∈N *,n ≥2).6.等比中项公式:a 2n =a n -1a n +1(n ∈N *,n ≥2).7.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与通项a n 之间的关系:a n =⎩⎪⎨⎪⎧S 1,n =1,S n -S n -1,n ≥2.[重要结论]1.通项公式的推广:等差数列中,a n =a m +(n -m )d ;等比数列中,a n =a m ·q n -m .2.增减性:(1)等差数列中,若公差大于零,则数列为递增数列;若公差小于零,则数列为递减数列.(2)等比数列中,若a 1>0且q >1或a 1<0且0<q <1,则数列为递增数列;若a 1>0且0<q <1或a 1<0且q >1,则数列为递减数列.3.等差数列{a n}中,S n为前n项和.S n,S2n-S n,S3n-S2n,…仍成等差数列;等比数列{b n} 中,T n为前n项和.T n,T2n-T n,T3n-T2n,…一般仍成等比数列.[失分警示]1.忽视等比数列的条件: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时,忽视各项都不为零的条件.2.漏掉等比中项:正数a,b的等比中项是±ab,容易漏掉-ab.3.忽略对等比数列的公比的讨论: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应首先讨论公式q是否等于1.4.a n-a n-1=d或a na n-1=q中注意n的围限制.5.易忽略公式a n=S n-S n-1成立的条件是n≥2.6.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时,由数列的前n项和想当然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易出错,必须用定义证明.7.等差数列的单调性只取决于公差d的正负,而等比数列的单调性既要考虑公比q,又要考虑首项a1的正负.考点数列的概念、表示方法及递推公式典例示法典例 1 (1)已知正项数列{a n }满足a 1=1,(n +2)a 2n +1-(n +1)a 2n +a n a n +1=0,则它的通项公式为( )A .a n =1n +1B .a n =2n +1C .a n =n +12D .a n =n[解析] 由(n +2)a 2n +1-(n +1)a 2n +a n a n +1=0,得[(n +2)a n +1-(n +1)a n ](a n +1+a n )=0, 又a n >0,所以(n +2)a n +1=(n +1)a n ,即a n +1a n =n +1n +2,a n +1=n +1n +2a n , 所以a n =nn +1·n -1n ·…·23a 1=2n +1a 1(n ≥2),所以a n =2n +1(n =1适合),于是所求通项公式为a n =2n +1.[答案] B(2)[2015·高考]设数列{a n }满足a 1=1,且a n +1-a n =n +1(n ∈N *),则数列⎩⎨⎧⎭⎬⎫1a n 前10项的和为______.[解析] 由a 1=1,且a n +1-a n =n +1(n ∈N *)得,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1+2+3+…+n =n n +12,则1a n =2n n +1=2⎝ ⎛⎭⎪⎫1n -1n +1,故数列⎩⎨⎧⎭⎬⎫1a n 前10项的和S 10=2⎝⎛ 1-12+12-⎭⎪⎫13+…+110-111=2⎝⎛⎭⎪⎫1-111=2011. [答案] 2011典例2 [2015·全国卷Ⅰ]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已知a n>0,a2n+2a n=4S n+3.(1)求{a n}的通项公式;(2)设b n=1a n a n+1,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解](1)由a2n+2a n=4S n+3,可知a2n+1+2a n+1=4S n+1+3.可得a2n+1-a2n+2(a n+1-a n)=4a n+1,即2(a n+1+a n)=a2n+1-a2n=(a n+1+a n)(a n+1-a n).由于a n>0,可得a n+1-a n=2.又a21+2a1=4a1+3,解得a1=-1(舍去)或a1=3.所以{a n}是首项为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 n=2n +1.(2)由a n=2n+1可知b n=1a n a n+1=12n+12n+3=12⎝⎛⎭⎪⎫12n+1-12n+3.设数列{b n}的前n项和为T n,则T n=b1+b2+…+b n=12⎣⎢⎡⎝⎛⎭⎪⎫13-15+⎝⎛⎭⎪⎫15-17+…+⎝⎛12n+1-⎦⎥⎥⎤⎭⎪⎫12n+3=n32n+3.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见类型及方法(1)归纳猜想法:已知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可采用归纳猜想法.(2)已知S n 与a n 的关系,利用a n =⎩⎪⎨⎪⎧S 1,n =1,S n -S n -1,n ≥2,求a n .(3)累加法:数列递推关系形如a n +1=a n +f (n ),其中数列{f (n )}前n 项和可求,这种类型的数列求通项公式时,常用累加法(叠加法).(4)累乘法:数列递推关系形如a n +1=g (n )a n ,其中数列{g (n )}前n 项可求积,此数列求通项公式一般采用累乘法(叠乘法).(5)构造法:①递推关系形如a n +1=pa n +q (p ,q 为常数)可化为a n +1+qp -1=p ⎝ ⎛⎭⎪⎫a n +q p -1(p ≠1)的形式,利用⎩⎨⎧⎭⎬⎫a n +q p -1是以p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求解;②递推关系形如a n +1=pa n a n +p (p 为非零常数)可化为1a n +1-1a n =1p的形式.考点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典例示法题型1 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典例 3 [2015·全国卷Ⅱ]已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14,a 3a 5=4(a 4-1),则a 2=( )A .2B .1 C.12D.18[解析] 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a 1=14,a 3a 5=4(a 4-1),由题可知q ≠1,则a 1q 2×a 1q 4=4(a 1q 3-1),∴116×q 6=4⎝ ⎛⎭⎪⎫14×q 3-1, ∴q 6-16q 3+64=0,∴(q 3-8)2=0,∴q 3=8,∴q =2, ∴a 2=12,故选C.[答案] C题型2 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的运算典例4 [2016·全国卷Ⅰ]设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a 3=10,a 2+a 4=5,则a 1a 2…a 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 设{a n }的公比为q ,由a 1+a 3=10,a 2+a 4=5得a 1=8,q =12,则a 2=4,a 3=2,a 4=1,a 5=12,所以a 1a 2…a n ≤a 1a 2a 3a 4=64. [答案] 641.等差(比)数列基本运算中的关注点(1)基本量在等差(比)数列中,首项a1和公差d(公比q)是两个基本量.(2)解题思路①求公差d(公比q):常用公式a n=a m+(n-m)d(a n=a m q n-m);②列方程组:若条件与结论的联系不明显时,常把条件转化为关于a1和d(q)的方程组求解,但要注意消元及整体计算,以减少计算量.2.等差(比)数列的性质盘点考点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与证明典例示法典例5 [2014·全国卷Ⅰ]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a1=1,a n≠0,a n a n+1=λS n-1,其中λ为常数.(1)证明:a n+2-a n=λ;(2)是否存在λ,使得{a n}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解](1)证明:由题设,a n a n+1=λS n-1,a n+1a n+2=λS n+1-1,两式相减得a n+1(a n+2-a n)=λa n+1.因为a n+1≠0,所以a n+2-a n=λ.(2)由题设,a1=1,a1a2=λS1-1,可得a2=λ-1,由(1)知,a3=λ+1.若{a n}为等差数列,则2a2=a1+a3,解得λ=4,故a n+2-a n=4.由此可得{a2n-1}是首项为1,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a2n-1=4n-3;{a2n}是首项为3,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a2n=4n-1.所以a n=2n-1,a n+1-a n=2.因此存在λ=4,使得数列{a n}为等差数列.在本例题(2)中是否存在λ,使得{a n}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解由题设可知a1=1,a1a2=λS1-1,得a2=λ-1,由(1)知a3=λ+1,若{a n}为等比数列,则a22=a1a3,即(λ-1)2=λ+1,解得λ=0或λ=3.当λ=0时,a n a n+1=-1,又a1=1,所以a2=-1,a3=1,…,a n=(-1)n-1,所以数列{a n}为首项为1,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当λ=3时,a1=1,a2=2,a3=4,故可令a n=2n-1,则a n a n+1=22n-1.λS n-1=3·2n-4,易得a n a n+1与λS n-1不恒相等,与已知条件矛盾.综上可知,存在λ=0,使得{a n}为等比数列.1.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证明一个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①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证明,即证明a n +1-a n =d (n ∈N *); ②利用等差中项证明,即证明a n +2+a n =2a n +1(n ∈N *). (2)解选择、填空题时,亦可用通项或前n 项和直接判断 ①通项法: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n 的一次函数,即a n =An +B ,则{a n }是等差数列.②前n 项和法: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是S n =An 2+Bn 的形式(A ,B 是常数),则{a n }是等差数列.2.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若a n +1a n =q (q 为非零常数)或a na n -1=q (q 为非零常数且n ≥2),则{a n }是等比数列.(2)中项公式法:若数列{a n }中,a n ≠0且a 2n +1=a n ·a n +2(n ∈N *),则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 n =c ·q n (c ,q 均是不为0的常数,n ∈N *),则{a n }是等比数列.(4)前n 项和公式法: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k ·q n -k (k 为常数且k ≠0,q ≠0,1),则{a n }是等比数列.提醒:若判断一个数列不是等差(等比)数列,则只需说明前三项不是等差(等比)数列即可.针对训练[2016·统测]在数列{a n }中,a 1=35,a n +1=2-1a n ,设b n =1a n -1,数列{b n }的前n 项和是S n .(1)证明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并求S n ; (2)比较a n 与S n +7的大小.解 (1)证明:∵b n =1a n -1,a n +1=2-1a n ,∴b n +1=1a n +1-1=1a n -1+1=b n +1,∴b n +1-b n =1,∴数列{b n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由a 1=35,b n =1a n -1得b 1=-52,∴S n =-5n 2+n n -12=n 22-3n .(2)由(1)知:b n =-52+n -1=n -72.由b n =1a n -1得a n =1+1b n=1+1n -72.∴a n -S n -7=-n 22+3n -6+1n -72. ∵当n ≥4时,y =-n 22+3n -6是减函数,y =1n -72也是减函数, ∴当n ≥4时,a n -S n -7≤a 4-S 4-7=0.又∵a 1-S 1-7=-3910<0,a 2-S 2-7=-83<0,a 3-S 3-7=-72<0,∴∀n ∈N *,a n -S n -7≤0,∴a n ≤S n +7.[全国卷高考真题调研]1.[2016·全国卷Ⅰ]已知等差数列{a n}前9项的和为27,a10=8,则a100=( )A.100 B.99C.98 D.97答案 C解析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因为{a n}为等差数列,且S9=9a5=27,所以a5=3.又a10=8,解得5d=a10-a5=5,所以d=1,所以a100=a5+95d=98,选C.2.[2015·全国卷Ⅱ]已知等比数列{a n}满足a1=3,a1+a3+a5=21,则a3+a5+a7=( )A.21 B.42C.63 D.84答案 B解析由于a1(1+q2+q4)=21,a1=3,所以q4+q2-6=0,所以q2=2(q2=-3舍去),所以a3=6,a5=12,a7=24,所以a3+a5+a7=42,故选B.3.[2016·全国卷Ⅲ]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1+λa n,其中λ≠0.(1)证明{a n}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2)若S 5=3132,求λ.解 (1)证明:由题意得a 1=S 1=1+λa 1,故λ≠1,a 1=11-λ,a 1≠0.由S n =1+λa n ,S n +1=1+λa n +1得a n +1=λa n +1-λa n ,即a n +1(λ-1)=λa n .由a 1≠0,λ≠0且λ≠1得a n ≠0,所以a n +1a n =λλ-1.因此{a n }是首项为11-λ,公比为λλ-1的等比数列,于是a n =11-λ⎝ ⎛⎭⎪⎫λλ-1n -1. (2)由(1)得S n =1-⎝ ⎛⎭⎪⎫λλ-1n.由S 5=3132得1-⎝ ⎛⎭⎪⎫λλ-15=3132,即⎝ ⎛⎭⎪⎫λλ-15=132. 解得λ=-1.[其它省市高考题借鉴]4.[2016·高考]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若a 1=6,a 3+a 5=0,则S 6=________.答案 6解析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已知得⎩⎪⎨⎪⎧a 1=6,2a 1+6d =0,解得⎩⎪⎨⎪⎧a 1=6,d =-2,所以S 6=6a 1+12×6×5d =36+15×(-2)=6.5.[2015·高考]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n ∈N *,已知a 1=1,a 2=32,a 3=54,且当n ≥2时,4S n +2+5S n =8S n +1+S n -1.(1)求a 4的值;(2)证明:⎩⎨⎧⎭⎬⎫a n +1-12a n 为等比数列;(3)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解 (1)∵4S n +2+5S n =8S n +1+S n -1, ∴n =2时,4S 4+5S 2=8S 3+S 1,∴4(a 1+a 2+a 3+a 4)+5(a 1+a 2)=8(a 1+a 2+a 3)+a 1,∴4×⎝ ⎛⎭⎪⎫1+32+54+a 4+5×⎝⎛⎭⎪⎫1+32=8×( 1+32+54 )+1,解得a 4=78.(2)证明:∵n ≥2时,4S n +2+5S n =8S n +1+S n -1,∴4(S n +2-S n +1)-2(S n +1-S n )=2[(S n +1-S n )-12(S n -S n -1) ],∴(S n +2-S n +1)-12(S n +1-S n )=12[(S n +1-S n )-12(S n -S n -1) ],∴a n +2-12a n +1=12⎝ ⎛⎭⎪⎫a n +1-12a n .又a 3-12a 2=12⎝⎛⎭⎪⎫a 2-12a 1,∴⎩⎨⎧⎭⎬⎫a n +1-12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3)由(2)知⎩⎨⎧⎭⎬⎫a n +1-12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a n +1-12a n =⎝ ⎛⎭⎪⎫12n -1,两边同乘以2n +1得,a n +1·2n +1-a n ·2n =4. 又a 2·22-a 1·21=4,∴{a n ·2n }是首项为2,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a n ·2n =2+4(n -1)=2(2n -1), ∴a n =22n -12n =2n -12n -1.一、选择题1.[2015·高考]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2=4,a 4=2,则a 6=( ) A .-1 B .0 C .1 D .6答案 B解析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a 4=a 2+2d ,a 2=4,a 4=2,得2=4+2d ,d =-1,∴a 6=a 4+2d =0.故选B.2.[2016·四校联考]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公比q >1,a 3+a 5=20,a 2a 6=64,则S 5=( )A .31B .36C .42D .48答案 A解析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a 3a 5=a 2a 6=64,于是由⎩⎪⎨⎪⎧a 3+a 5=20,a 3a 5=64,且公比q >1,得a 3=4,a 5=16,所以⎩⎪⎨⎪⎧a 1q 2=4,a 1q 4=16,解得⎩⎪⎨⎪⎧a 1=1,q =2q =-2舍,所以S 5=1×1-251-2=31,故选A.3.[2016·统考]设S n 是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4S 2=3,则S 6S 4=( )A .2 B.73 C.310 D .1或2答案 B解析 设S 2=k ,S 4=3k ,由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得S 2,S 4-S 2,S 6-S 4为等比数列,∴S 2=k ,S 4-S 2=2k ,S 6-S 4=4k ,∴S 6=7k ,S 4=3k ,∴S 6S 4=7k 3k =73,故选B.4.[2015·高考]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d 不为零,前n 项和是S n .若a 3,a 4,a 8成等比数列,则( )A .a 1d >0,dS 4 >0B .a 1d <0,dS 4<0C .a 1d >0,dS 4<0D .a 1d <0,dS 4>0答案 B解析 由a 24=a 3a 8,得(a 1+2d )(a 1+7d )=(a 1+3d )2,整理得d (5d +3a 1)=0,又d ≠0,∴a 1=-53d ,则a 1d =-53d 2<0,又∵S 4=4a 1+6d=-23d ,∴dS 4=-23d 2<0,故选B.5.正项等比数列{a n }满足:a 3=a 2+2a 1,若存在a m ,a n ,使得a m ·a n=16a 21,m ,n ∈N *,则1m +9n的最小值为( )A .2B .16 C.114 D.32答案 C解析 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a 3=a 2+2a 1⇒q 2=q +2⇒q =-1(舍)或q =2,∴a n =a 1·2n -1,a m ·a n =16a 21⇒a 21·2m +n -2=16a 21⇒m +n =6,∵m ,n ∈N *,∴(m ,n )可取的数值组合为(1,5),(2,4),(3,3),(4,2),(5,1),计算可得,当m =2,n =4时,1m +9n 取最小值114.6.[2016·质量监测]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a 2=1,{nS n +(n +2)a n }为等差数列,则a n =( )A.n2n -1 B.n +12n -1+1C.2n -12n -1D.n +12n +1答案 A解析 设b n =nS n +(n +2)a n ,则b 1=4,b 2=8,{b n }为等差数列,所以b n =4n ,即nS n +(n +2)a n =4n ,S n +⎝⎛⎭⎪⎫1+2n a n =4.当n ≥2时,S n -S n -1+⎝ ⎛⎭⎪⎫1+2n a n -⎝ ⎛⎭⎪⎫1+2n -1a n -1=0,所以2n +1na n =n +1n -1a n -1,即2·a n n =a n -1n -1,又因为a 11=1,所以⎩⎨⎧⎭⎬⎫a n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n =⎝ ⎛⎭⎪⎫12n -1(n ∈N *),a n =n 2n -1(n ∈N *),故选A.二、填空题7.[2015·高考]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4+a 5+a 6+a 7=25,则a 2+a 8=________.答案 10解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a 3+a 7=a 4+a 6=2a 5,从而a 3+a 4+a 5+a 6+a 7=5a 5=25,故a 5=5,所以a 2+a 8=2a 5=10.8.[2016·质检]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1,a n +1=2S n+3,则S 4=________.答案 66解析 依题a n =2S n -1+3(n ≥2),与原式作差得,a n +1-a n =2a n ,n ≥2,即a n +1=3a n ,n ≥2,可见,数列{a n }从第二项起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a 2=5,所以S 4=1+5×1-331-3=66.9.[2016·统考]在数列{a n }中,a n >0,a 1=12,如果a n +1是1与2a n a n +1+14-a 2n 的等比中项,那么a 1+a 222+a 332+a 442+…+a 1001002的值是________.答案 100101解析 由题意可得,a2n +1=2a n a n +1+14-a 2n⇒(2a n +1+a n a n +1+1)(2a n +1-a n a n +1-1)=0,又a n >0,∴2a n +1-a n a n +1-1=0,又2-a n ≠0,∴a n +1=12-a n ⇒a n +1-1=a n -12-a n ,又可知a n ≠1,∴1a n +1-1=1a n -1-1,∴⎩⎨⎧⎭⎬⎫1a n -1是以1a 1-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1a n -1=112-1-(n -1)=-n -1⇒a n =nn +1⇒a n n 2=1n n +1=1n -1n +1,∴a 1+a 222+a 332+a 442+…+a 1001002=1-12+12-13+13-14+14-15+…+1100-1101=100101. 三、解答题10.[2016·质检]已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3=3,S 3=9.(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log 23a 2n +3,且{b n }为递增数列,若c n =4b n ·b n +1,求证:c 1+c 2+c 3+…+c n <1.解 (1)设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则根据题意有3·⎝⎛⎭⎪⎫1+1q +1q 2=9,从而2q 2-q -1=0,解得q =1或q =-12.当q =1时,a n =3;当q =-12时,a n =3·⎝ ⎛⎭⎪⎫-12n -3.(2)证明:若a n =3,则b n =0,与题意不符,故a n =3⎝ ⎛⎭⎪⎫-12n -3,此时a 2n +3=3·⎝ ⎛⎭⎪⎫-122n,∴b n =2n ,符合题意.∴c n =42n ·2n +2=1n ·n +1=1n -1n +1, 从而c 1+c 2+c 3+…+c n =1-1n +1<1.11.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数的和等于15,并且这三个数分别加上2,5,13后成为等比数列{b n }中的b 3,b 4,b 5.(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2)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证:数列⎩⎨⎧⎭⎬⎫S n +54是等比数列.解 (1)设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数分别为a -d ,a ,a +d . 依题意,得a -d +a +a +d =15, 解得a =5.所以{b n }中的b 3,b 4,b 5依次为7-d,10,18+d . 依题意,有(7-d )(18+d )=100, 解得d =2或d =-13(舍去). 故{b n }的第3项为5,公比为2, 由b 3=b 1·22,即5=b 1·22, 解得b 1=54.所以{b n }是以54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为b n=54·2n -1=5·2n -3.(2)证明: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541-2n 1-2=5·2n -2-54,即S n +54=5·2n -2.所以S 1+54=52,S n +1+54S n +54=5·2n -15·2n -2=2.因此⎩⎨⎧⎭⎬⎫S n +54是以5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2.[2016·质检]等差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a 1=1,前n 项和为S n ;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b 1=1,且b 2S 2=6,b 2+S 3=8.(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 (2)求1S 1+1S 2+…+1S n.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d >0,{b n }的公比为q , 则a n =1+(n -1)d ,b n =q n -1.依题意有⎩⎪⎨⎪⎧q 2+d =6,q +3+3d =8,解得⎩⎪⎨⎪⎧d =1,q =2,或⎩⎪⎨⎪⎧d =-43,q =9.(舍去)故a n =n ,b n =2n -1.(2)由(1)知S n =1+2+…+n =12n (n +1),1S n =2n n +1=2⎝ ⎛⎭⎪⎫1n -1n +1, ∴1S 1+1S 2+…+1S n=2⎣⎢⎡⎦⎥⎤⎝ ⎛⎭⎪⎫1-12+⎝ ⎛⎭⎪⎫12-13+…+⎝ ⎛⎭⎪⎫1n -1n +1 =2⎝ ⎛⎭⎪⎫1-1n +1=2nn +1. 第二讲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重要公式及结论]1.分组求和法:分组求和法是解决通项公式可以写成c n =a n +b n 形式的数列求和问题的方法,其中{a n }与{b n }是等差(比)数列或一些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2.裂项相消法:将数列的通项分成两个代数式子的差,即a n =f (n +1)-f (n )的形式,然后通过累加抵消中间若干项的求和方法.形如⎩⎨⎧⎭⎬⎫c a n a n +1(其中{a n }是各项均不为0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的数列等. 3.错位相减法:形如{a n ·b n }(其中{a n }为等差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一般分三步:①巧拆分;②构差式;③求和.4.倒序求和法:距首尾两端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可以用此法,一般步骤:①求通项公式;②定和值;③倒序相加;④求和;⑤回顾反思.附:(1)常见的拆项公式(其中n ∈N *) ①1n n +1=1n -1n +1. ②1n n +k =1k ⎝ ⎛⎭⎪⎫1n -1n +k . ③12n -12n +1=12⎝⎛⎭⎪⎫12n -1-12n +1. ④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1a n a n +1=1d ⎝ ⎛⎭⎪⎫1a n -1a n +1;1a n a n +2=12d ⎝ ⎛⎭⎪⎫1a n -1a n +2. ⑤1n n +1n +2=12⎣⎢⎡⎦⎥⎤1n n +1-1n +1n +2. ⑥1n +n +1=n +1-n .⑦1n +n +k =1k(n +k -n ).(2)公式法求和:要熟练掌握一些常见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如 ①1+2+3+…+n =n n +12;②1+3+5+…+(2n -1)=n 2;③12+22+32+…+n 2=16n (n +1)(2n +1).[失分警示]1.公比为字母的等比数列求和时,注意公比是否为1的分类讨论.2.错位相减法求和时易漏掉减数式的最后一项. 3.裂项相消法求和时易认为只剩下首尾两项.4.裂项相消法求和时注意所裂式与原式的等价性.考点数列求和问题典例示法题型1 分组转化求和典例1 设数列{a n }满足a 1=2,a 2+a 4=8,且对任意n ∈N *,函数f (x )=(a n -a n +1+a n +2)x +a n +1cos x -a n +2sin x 满足f ′⎝ ⎛⎭⎪⎫π2=0.(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2⎝ ⎛⎭⎪⎪⎫a n +12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解] (1)由题设可得f ′(x )=a n -a n +1+a n +2-a n +1sin x -a n +2cos x .对任意n ∈N *,f ′⎝ ⎛⎭⎪⎫π2=a n -a n +1+a n +2-a n +1=0,即a n +1-a n =a n +2-a n +1,故{a n }为等差数列. 由a 1=2,a 2+a 4=8,解得{a n }的公差d =1, 所以a n =2+1·(n -1)=n +1.(2)因为b n =2⎝ ⎛⎭⎪⎪⎫a n +12a n=2⎝⎛⎭⎪⎫n +1+12n +1=2n +12n +2,所以S n =b 1+b 2+…+b n=(2+2+…+2)+2(1+2+…+n )+⎝ ⎛⎭⎪⎫12+122+ (12)=2n +2·n n +12+12⎣⎢⎡⎦⎥⎤1-⎝ ⎛⎭⎪⎫12n 1-12=n 2+3n +1-12n .题型2 错位相减法求和典例2 [2015·高考]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 n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已知b 1=a 1,b 2=2,q =d ,S 10=100.(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2)当d >1时,记c n =a nb n,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解] (1)由题意有,⎩⎪⎨⎪⎧10a 1+45d =100,a 1d =2,即⎩⎪⎨⎪⎧2a 1+9d =20,a 1d =2,解得⎩⎪⎨⎪⎧a 1=1,d =2,或⎩⎪⎨⎪⎧a 1=9d =29.故⎩⎪⎨⎪⎧a n =2n -1,b n =2n -1,或⎩⎪⎨⎪⎧a n =192n +79,b n=9·⎝ ⎛⎭⎪⎫29n -1.(2)由d >1,知a n =2n -1,b n =2n -1,故c n =2n -12n -1,于是T n =1+32+522+723+924+…+2n -12n -1,①12T n =12+322+523+724+925+…+2n -12n ,② ①-②可得12T n =2+12+122+…+12n -2-2n -12n =3-2n +32n ,故T n =6-2n +32n -1.题型3 裂项相消法求和典例3 [2016·统考]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对任意正整数n 都有6S n =1-2a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log 12 a n ,求T n =1b 21-1+1b 22-1+…+1b 2n -1.[解] (1)由6S n =1-2a n , 得6S n -1=1-2a n -1(n ≥2).两式相减得6a n =2a n -1-2a n ,即a n =14a n -1(n ≥2),由6S 1=6a 1=1-2a 1,得a 1=18,∴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公比q =14,所以a n =18·⎝ ⎛⎭⎪⎫14n -1=⎝ ⎛⎭⎪⎫122n +1.(2)∵a n =⎝ ⎛⎭⎪⎫122n +1,∴b n =2n +1,从而1b 2n -1=14n n +1=14⎝ ⎛⎭⎪⎫1n -1n +1. ∴T n =14⎣⎢⎡⎦⎥⎤⎝ ⎛⎭⎪⎫1-12+⎝ ⎛⎭⎪⎫12-13+…+⎝ ⎛⎭⎪⎫1n -1n +1=14⎝⎛⎭⎪⎫1-1n+1=n4n+1.1.分组求和的常见方法(1)根据等差、等比数列分组.(2)根据正号、负号分组,此时数列的通项式中常会有(-1)n等特征.2.裂项相消的规律(1)裂项系数取决于前后两项分母的差.(2)裂项相消后前、后保留的项数一样多.3.错位相减法的关注点(1)适用题型:等差数列{a n}与等比数列{b n}对应项相乘({a n·b n})型数列求和.(2)步骤:①求和时先乘以数列{b n}的公比.②把两个和的形式错位相减.③整理结果形式.考点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典例示法题型1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典例4 [2014·高考]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点(a n,b n)在函数f(x)=2x的图象上(n∈N*).(1)若a1=-2,点(a8,4b7)在函数f(x)的图象上,求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2)若a1=1,函数f(x)的图象在点(a2,b2)处的切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2-1ln 2,求数列⎩⎨⎧⎭⎬⎫a nb n的前n项和T n.[解](1)由已知得,b7=2a7,b8=2a8=4b7,有2 a8=4×2 a7=2a7+2.解得d=a8-a7=2.所以,S n=na1+n n-12d=-2n+n(n-1)=n2-3n.(2)f′(x)=2x ln 2,f′(a2)=2 a2ln 2,故函数f(x)=2x在(a2,b2)处的切线方程为y-2 a2=2 a2ln 2(x-a2),它在x轴上的截距为a2-1ln 2.由题意得,a2-1ln 2=2-1ln 2,解得a2=2.所以d=a2-a1=1. 从而a n=n,b n=2n.所以T n=12+222+323+…+n-12n-1+n2n,2T n=11+22+322+…+n2n-1.因此,2T n-T n=1+12+122+…+12n-1-n2n=2-12n-1-n2n=2n+1-n-22n.所以,T n =2n +1-n -22n.题型2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典例5 [2016·模拟](利用单调性证明不等式)设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a 1=2,对任意n ∈N *,都有2S n =(n +1)a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4a na n +2的前n 项和为T n ,求证:12≤T n <1.[解] (1)因为2S n =(n +1)a n , 当n ≥2时,2S n -1=na n -1,两式相减,得2a n =(n +1)a n -na n -1, 即(n -1)a n =na n -1,所以当n ≥2时,a n n =a n -1n -1,所以a n n =a 11.因为a 1=2,所以a n =2n . (2)证明:因为a n =2n ,令b n =4a na n +2,n ∈N *,所以b n =42n 2n +2=1n n +1=1n -1n +1. 所以T n =b 1+b 2+…+b n=⎝ ⎛⎭⎪⎫1-12+⎝ ⎛⎭⎪⎫12-13+…+⎝ ⎛⎭⎪⎫1n -1n +1 =1-1n +1=n n +1.因为1n +1>0,所以1-1n +1<1.因为f (n )=1n +1在N *上是递减函数,所以1-1n +1在N *上是递增的,所以当n =1时,T n 取最小值12.所以12≤T n <1.典例 6 [2014·全国卷Ⅱ](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3a n +1.(1)证明⎩⎨⎧⎭⎬⎫a n +12是等比数列,并求{a n }的通项公式;(2)证明1a 1+1a 2+…+1a n <32.[证明] (1)由a n +1=3a n +1得a n +1+12=3⎝⎛⎭⎪⎫a n +12.又a 1+12=32,所以⎩⎨⎧⎭⎬⎫a n +12是首项为3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a n +12=3n 2,因此{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12.(2)由(1)知1a n =23n -1.因为当n ≥1时,3n-1≥2×3n -1,所以13n -1≤12×3n -1.于是1a 1+1a 2+…+1a n ≤1+13+…+13n -1=32⎝ ⎛⎭⎪⎫1-13n <32. 所以1a 1+1a 2+…+1a n <32.1.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的常见题型(1)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①已知函数条件,解决数列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利用函数的性质、图象研究数列问题;②已知数列条件,解决函数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一般要充分利用数列的围、公式、求和方法对式子化简变形.(2)数列常与不等式结合,如比较大小、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围等问题,需要熟练应用不等式知识解决数列中的相关问题.2.解决数列与函数综合问题的注意点(1)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其定义域是正整数集,而不是某个区间上的连续实数,所以它的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2)转化以函数为背景的条件时,应注意题中的限制条件,如函数的定义域,这往往是非常容易忽视的问题.(3)利用函数的方法研究数列中相关问题时,应准确构造函数,注意数列中相关限制条件的转化.考点数列的实际应用典例示法典例7 某公司一下属企业从事某种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该企业第一年年初有资金2000万元,将其投入生产,到当年年底资金增长了50%.预计以后每年资金年增长率与第一年的相同.公司要求企业从第一年开始,每年年底上缴资金d 万元,并将剩余资金全部投入下一年生产.设第n 年年底企业上缴资金后的剩余资金为a n 万元.(1)用d 表示a 1,a 2,并写出a n +1与a n 的关系式;(2)若公司希望经过m (m ≥3)年使企业的剩余资金为4000万元,试确定企业每年上缴资金d 的值(用m 表示).[解] (1)由题意得a 1=2000(1+50%)-d =3000-d , a 2=a 1(1+50%)-d =32a 1-d =4500-52d .a n +1=a n (1+50%)-d =32a n -d .(2)由(1)得a n =32a n -1-d=32⎝ ⎛⎭⎪⎫32a n -2-d -d =⎝ ⎛⎭⎪⎫322a n -2-32d -d=…=⎝ ⎛⎭⎪⎫32n -1a 1-d ⎣⎢⎡⎦⎥⎤1+32+⎝ ⎛⎭⎪⎫322+…+⎝ ⎛⎭⎪⎫32n -2,整理得a n =⎝ ⎛⎭⎪⎫32n -1(3000-d )-2d ⎣⎢⎡⎦⎥⎤⎝ ⎛⎭⎪⎫32n -1-1=⎝ ⎛⎭⎪⎫32n -1(3000-3d )+2d . 由题意,a m =4000,知⎝ ⎛⎭⎪⎫32m -1(3000-3d )+2d =4000,解得d =⎣⎢⎡⎦⎥⎤⎝ ⎛⎭⎪⎫32m -2×1000⎝ ⎛⎭⎪⎫32m -1=10003m -2m +13m -2m .故该企业每年上缴资金d 的值为10003m -2m +13m -2m时,经过m (m ≥3)年企业的剩余资金为4000万元.1.数列实际应用中的常见模型(1)等差模型:如果增加(或减少)的量是一个固定量,该模型是等差模型,增加(或减少)的量就是公差.(2)等比模型:如果后一个量与前一个量的比是一个固定的数,该模型是等比模型,这个固定的数就是公比.(3)递推数列模型:如果题目中给出的前后两项之间的关系不固定,随项的变化而变化,应考虑是a n 与a n +1的递推关系,还是前n 项和S n 与前n +1项和S n +1之间的递推关系.2.数列综合应用题的解题步骤(1)审题——弄清题意,分析涉及哪些数学容,在每个数学容中,各是什么问题.(2)分解——把整个大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几个“步骤”,每个小题或每个小“步骤”分别是数列问题、函数问题、解析几何问题、不等式问题等.(3)求解——分别求解这些小题或这些小“步骤”,从而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具体解题步骤如下:针对训练某用养老储备金制度.公民在就业的第一年就交纳养老储备金,数目为a1,以后每年交纳的数目均比上一年增加d(d>0),因此,历年所交纳的储备金数目a1,a2,…是一个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与此同时,国家给予优惠的计息政策,不仅采用固定利率,而且计算复利.这就是说,如果固定年利率为r(r>0),那么,在第n年末,第一年所交纳的储备金就变为a1(1+r)n-1,第二年所交纳的储备金就变为a2(1+r)n-2,…,以T n表示到第n年末所累计的储备金总额.(1)写出T n与T n-1(n≥2)的递推关系式;(2)求证:T n=A n+B n,其中{A n}是一个等比数列,{B n}是一个等差数列.解(1)由题意知:n≥2时,T n=T n-1(1+r)+a n,其中a n=a1+(n-1)d,∴T n=T n-1(1+r)+a1+(n-1)d,n≥2.(2)证明:∵T n=a1(1+r)n-1+a2(1+r)n-2+…+a n-1·(1+r)+a n,①∴(1+r)T n=a1(1+r)n+a2(1+r)n-1+…+a n-2(1+r)3+a n-1(1+r )2+a n (1+r ),②②-①得rT n =a 1(1+r )n +d [(1+r )n -1+(1+r )n -2+…+(1+r )]-a n=a 1(1+r )n+d ·1+r [1-1+r n -1]1-1+r-a 1-(n -1)d =⎝ ⎛⎭⎪⎫a 1+d r ·(1+r )n-⎣⎢⎡⎦⎥⎤⎝ ⎛⎭⎪⎫a 1+d r +dn ,∴T n =a 1r +d r 2(1+r )n-⎝⎛⎭⎪⎫a 1r +d r 2+d r n . 令A n =a 1r +d r 2(1+r )n,B n =-a 1r +d r 2-d r n ,则A n +1A n =1+r (定值),B n +1-B n =-dr(定值), 即T n =A n +B n ,其中{A n }是一个等比数列,{B n }是一个等差数列.[全国卷高考真题调研]1.[2015·全国卷Ⅱ]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1=-1,a n +1=S n S n +1,则S n =________.答案 -1n解析 ∵a n +1=S n +1-S n ,∴S n +1-S n =S n +1S n ,又由a 1=-1,知S n ≠0,∴1S n -1S n +1=1,∴⎩⎨⎧⎭⎬⎫1S n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1,而1S 1=1a 1=-1, ∴1S n =-1+(n -1)×(-1)=-n ,∴S n =-1n.2.[2016·全国卷Ⅱ]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1=1,S 7=28.记b n =[lg a n ],其中[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0.9]=0,[lg 99]=1.(1)求b 1,b 11,b 101;(2)求数列{b n }的前1000项和.解 (1)设{a n }的公差为d ,据已知有7+21d =28,解得d =1. 所以{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b 1=[lg 1]=0,b 11=[lg 11]=1,b 101=[lg 101]=2.(2)因为b n=⎩⎪⎨⎪⎧0,1≤n <10,1,10≤n <100,2,100≤n <1000,3,n =1000,所以数列{b n }的前1000项和为1×90+2×900+3×1=1893.[其它省市高考题借鉴]3.[2016·高考]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2=4,a n +1=2S n+1,n ∈N *,则a 1=_______,S 5=_______.答案 1 121解析 由于⎩⎪⎨⎪⎧a 1+a 2=4,a 2=2a 1+1,解得a 1=1.由a n +1=S n +1-S n =2S n +1得S n +1=3S n +1,所以S n +1+12=3⎝ ⎛⎭⎪⎫S n +12,所以⎩⎨⎧⎭⎬⎫S n +12是以32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S n +12=32×3n -1,即S n =3n -12,所以S 5=121.4.[2015·高考]已知数列{a n }是递增的等比数列,a 1+a 4=9,a 2a 3=8,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等于________.答案 2n -1解析 ∵{a n }为递增的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 ,则q >1. ∵a 2a 3=8,∴a 1a 4=8.又∵a 1+a 4=9,∴a 1=1,a 4=8,∴q =2. ∴前n 项和为1×1-2n1-2=2n -1.5.[2015·高考]数列{a n }满足:a 1+2a 2+…+na n =4-n +22n -1,n∈N *.(1)求a 3的值;(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T n ;(3)令b 1=a 1,b n =T n -1n +⎝ ⎛⎭⎪⎫1+12+13+…+1n a n (n ≥2),证明: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2+2ln n .解 (1)由题意,知3a 3=(a 1+2a 2+3a 3)-(a 1+2a 2)=4-3+223-1-⎝⎛⎭⎪⎫4-2+222-1=34,∴a 3=14.(2)由条件知,na n =(a 1+2a 2+…+na n )-[a 1+2a 2+…+(n -1)a n -1]=⎝⎛⎭⎪⎫4-n +22n -1-⎝ ⎛⎭⎪⎫4-n +12n -2(n ≥2),∴na n =n2n -1, ∴a n =12n -1.又a 1=4-320=1时也符合此式,∴a n =12n -1(n ∈N *).∴T n =1+12+…+⎝ ⎛⎭⎪⎫12n -1=1×⎣⎢⎡⎦⎥⎤1-⎝ ⎛⎭⎪⎫12n 1-12=2-12n -1.(3)证明:依题意,得b n =a 1+a 2+…+a n -1n +⎝ ⎛⎭⎪⎫1+12+…+1n a n ,b 1=a 1,b 2=a 12+⎝ ⎛⎭⎪⎫1+12a 2,b 3=a 1+a 23+⎝ ⎛⎭⎪⎫1+12+13a 3,∴S n =b 1+b 2+…+b n=⎝ ⎛⎭⎪⎫1+12+…+1n (a 1+a 2+…+a n )=⎝⎛⎭⎪⎫1+12+…+1n T n=⎝⎛⎭⎪⎫1+12+…+1n ⎝ ⎛⎭⎪⎫2-12n -1<2×⎝ ⎛⎭⎪⎫1+12+…+1n .记f (x )=ln x +1x-1(x >1),则f ′(x )=1x -1x 2=x -1x2>0,∴f (x )在(1,+∞)上是增函数. 又f (1)=0,即f (x )>0, 又k ≥2且k ∈N *时,kk -1>1,∴f ⎝ ⎛⎭⎪⎫k k -1=ln k k -1+1k k -1-1>0, 即ln kk -1>1k,∴12<ln 21,13<ln 32,…,1n <ln n n -1, 即有12+13+…+1n <ln 21+ln 32+…+ln n n -1=ln n ,∴2×⎝⎛⎭⎪⎫1+12+13+…+1n <2+2ln n ,即S n <2+2ln n .一、选择题1.[2016·测试]在数列{a n }中,若a 1=2,且对任意正整数m ,k ,总有a m +k =a m +a k ,则{a n }的前n 项和S n =( )A .n (3n -1) B.n n +32 C .n (n +1) D.n 3n +12答案 C解析 依题意得a n +1=a n +a 1,即有a n +1-a n =a 1=2,所以数列{a n }是以2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 n =2+2(n -1)=2n ,S n =n 2+2n2=n (n +1),选C.2.[2016·质检]正项等比数列{a n }中的a 1、a 4031是函数f (x )=13x 3-4x 2+6x -3的极值点,则log 6a 2016=( )A .1B .2 C. 2 D .-1答案 A解析 因为f ′(x )=x 2-8x +6,且a 1、a 4031是方程x 2-8x +6=0的两根,所以a 1·a 4031=a 22016=6,即a 2016=6,所以log 6a 2016=1,故选A.3.[2016·一模]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2n -1)·cosn π2+1(n ∈N *),其前n 项和为S n ,则S 60=( )A .-30B .-60C .90D .120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可得,当n =4k -3(k ∈N *)时,a n =a 4k -3=1;当n =4k -2(k ∈N *)时,a n =a 4k -2=6-8k ;当n =4k -1(k ∈N *)时,a n =a 4k-1=1;当n =4k (k ∈N *)时,a n =a 4k =8k .∴a 4k -3+a 4k -2+a 4k -1+a 4k =8,∴S 60=8×15=120.故选D.4.某年“十一”期间,十家重点公园举行免费游园活动,公园免费开放一天,早晨6时30分有2人进入公园,接下来的第一个30分钟有4人进去1人出来,第二个30分钟有8人进去2人出来,第三个30分钟有16人进去3人出来,第四个30分钟有32人进去4人出来……按照这种规律进行下去,到上午11时30分公园的人数是( )A .211-47B .212-57C .213-68D .214-80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知从早晨6时30分开始,接下来的每个30分钟进入的人数构成以4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出来的人数构成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记第n 个30分钟进入公园的人数为a n ,第n 个30分钟出来的人数为b n 则a n =4×2n -1,b n =n ,则上午11时30分公园的人数为S =2+41-2101-2-101+102=212-57.5.已知曲线C :y =1x(x >0)及两点A 1(x 1,0)和A 2(x 2,0),其中x 2>x 1>0.过A 1,A 2分别作x 轴的垂线,交曲线C 于B 1,B 2两点,直线B 1B 2与x 轴交于点A 3(x 3,0),那么( )A .x 1,x 32,x 2成等差数列B .x 1,x 32,x 2成等比数列C .x 1,x 3,x 2成等差数列D .x 1,x 3,x 2成等比数列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得B 1,B 2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1x 1,⎝ ⎛⎭⎪⎫x 2,1x 2.所以直线B 1B 2的方程为y =-1x 1x 2(x -x 1)+1x 1,令y =0,得x =x 1+x 2, 所以x 3=x 1+x 2,因此,x 1,x 32,x 2成等差数列.6.[2016·模拟]设无穷数列{a n },如果存在常数A ,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无论多小),总存在正整数N ,使得n >N 时,恒有|a n -A |<ε成立,就称数列{a n }的极限为A .则四个无穷数列:①{(-1)n ×2};②⎩⎨⎧⎭⎬⎫11×3+13×5+15×7+…+12n -12n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