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中学化学研究热点2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7章 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 整理与复习》_2
【讲述】请大家看屏幕(停
这些化学变化你熟悉吗?你能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请写在学案活动一横线上。
【讲解】我们把定性、定量结合起来就找到了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化学变化的本质,也能体现反应的
【提问】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对化学变化有了更系统的理解。
那你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化学反应吗?研究化学反应有什么用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从多角度理解了化学变化。
不但对化学变化本身有了更为系统的理解,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要学习这么多的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物质,获得能。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材知识点梳理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材知识点梳理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检验它的纯度。
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
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
★知识点3:燃料的燃烧1.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①加大空气的量;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2.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①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②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①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3.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有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以及烟尘等。
防治措施:【教材知识点一】教材P137:讨论:【答案】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切割或焊接金属,驱动汽车,加热物质等。
【教材知识点二】教材P141:讨论:【答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若按现在的开采速度,石油大约在15年后被耗尽,天然气大约在38年后被耗尽,看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不开能源,现阶投人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所以,我们首先要合理开采化石燃料;其次,要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从而延长化石燃料的使用期限;不仅如此,还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潮夕能等新能源。
【教材知识点三】教材P141:讨论:【答案】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是由于氧气(或空气)不足导致燃气或煤燃烧不充分引起的,调节灶具或炉其的进风口,可以为端气或煤的燃烧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
【教材知识点四】教材P145:讨论:【答案】氢气还不能作为燃科广泛使用,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不存在大量的氢气,需要人工制取,而氢气的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
初中生关注的化学热点问题解答(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关注的化学热点问题解答第一篇范文:初中生关注的化学热点问题解答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初中生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化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
针对初中生关注的化学热点问题,本文将进行详细解答,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初中生关注的化学热点问题概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热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基本概念:如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2.化学反应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等;3.化学实验技能:如实验操作、仪器使用、实验现象观察等;4.化学与生活:如食品安全、环保、能源等;5.化学与科技:如新材料、新技术等。
1. 化学基本概念(1)元素、原子、分子、离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物质,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元素、原子、分子、离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元素由原子组成,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分子,分子中的原子可能会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离子。
(2)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同时按照电子排布的规律将元素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横向的列,族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纵向的行。
周期表的排列有助于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方便。
2. 化学反应原理(1)氧化还原反应是什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导致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类反应,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
(2)酸碱反应是什么?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是指能够提供氢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调节土壤pH、治疗胃酸过多等。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燃烧(1)燃烧的定义: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可通过右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试管里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由试管里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下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使可燃物充分燃烧(或燃烧更剧烈):①增加氧气的量;②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将煤做成蜂窝煤等)2.灭火(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2)方法:①移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或氧气);③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例如:用CO2灭火的原理就是隔绝空气。
油锅着火时立即盖紧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3.爆炸(1)爆炸原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并非所有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2)预防措施:①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验纯),防止爆炸。
②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要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和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含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均伴随有能量的变化)(1)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如:燃烧、金属与酸反应(如镁与盐酸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如CaO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反应。
如:碳与CO2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如煅烧石灰石)是吸热反应。
5.化石燃料与能源的开发利用(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均为混合物,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应合理开采,节约使用。
(2)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还含有H、N、S、O等元素,如果直接燃烧煤,可能会产生CO、NO2、SO2、烟尘等污染空气的物质,其中NO2、SO2会引起“酸雨”(所以燃烧时最好使用脱硫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二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知识点笔记
课题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热;镁条逐渐变小或消失。
【实验结论】镁条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放热的化学变化:1、可燃物燃烧;2、CaO + H2O ==== Ca(OH)2(生石灰逐渐散开,放出大量的热,可以把生鸡蛋煮熟)3、Mg 、Al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逐渐溶解消失,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Mg+2HCl=MgCl2+H2↑Mg+ H2SO4 === MgSO4 + H2↑2Al+ 6HCl = 2AlCl3 + 3 H2↑2Al+3 H2SO4==Al2(SO4)3 + 3 H2↑ 吸热的化学变化C+CO22CO (吸热化学反应典型)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1、生活燃料的使用—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做饭取暖;2、利用燃烧等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3、利用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
■关于高温、加热条件的反应分类记忆:A 加热条件:2Cu+O22CuO。
2Hg+O22HgOH2+CuO Cu+H2O CO+CuO Cu+CO2Cu(OH)2CuO+H2O 2NaHCO3Na2CO3+H2O+CO2↑2KMnO4K2MnO4+MnO2+O2↑Cu2(OH)2CO32CuO+H2O+CO2↑B 高温条件:C+CO22CO Fe3O4+2C3Fe+2CO2↑CaCO3CaO+CO2↑3CO+Fe2O32Fe+3CO2C+2CuO2Cu+CO2↑4CO+Fe3O43Fe+4CO23C+2Fe2O34Fe+3CO2↑C+H2O H2+CO二、化石燃料的利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不可再生能源)⏹煤——“工业的粮食”(煤的干馏化学变化)◆煤的形成: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此外还有氢、氮、硫、氧等元素。
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七单元课题二笔记小红书
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七单元课题二笔记一、课题引入本课课题为《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的部分二。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燃料的种类、性质以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同时探讨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燃料资源。
二、燃料种类与性质1.燃料种类: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2.燃料性质: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如煤具有高热值、耐烧等特点;石油则具有易燃、热值高等特点。
了解燃料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它们。
三、燃料的应用1.生活应用:燃料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取暖、烹饪、照明等方面。
例如,煤炭在北方地区常用于冬季取暖,石油则用于烹饪和照明等。
2.生产应用: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燃料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石油可用于生产汽油、柴油等燃料,为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提供动力。
四、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1.大气污染: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 1 —2.温室效应: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3.资源枯竭:化石燃料属于不能再生资源,过度开采和使用会导致资源枯竭。
五、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提高燃烧效率:通过改进燃烧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开发新能源: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环保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关环保政策,限制高污染燃料的使用,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
六、课堂讨论与思考1.讨论主题: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燃料资源?2.讨论内容:同学们可以围绕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以及制定环保政策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思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节约使用燃料和保护环境?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燃料的种类、性质以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燃料资源。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总结提升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氢能源的一个研究方向是 在不通电的条件下使水分解(合理答案均
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返回目录
20. (2024·天津河西段考)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有关问题。
合物 D. 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返回目录
13. (2022·河南)下列措施中与酸雨的防治有关的是( D ) A. 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 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 D. 减少含硫化石能源的燃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返回目录
6. (2023·天津北辰期末)学好化学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分析生活中 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1)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灭火的方法是 盖上锅盖(合理答
案均可) (任写一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2) 为了节约能源和避免污染,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有
足够的空气(或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写出一条即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知识点 (新版)新人教版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课题2 燃料和热量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若化学反应发生后,导致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高,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举例:1 ;②;③;等等。
(2)吸热反应:若化学反应发生后,导致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低,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举例:。
二、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并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煤中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烟尘等。
(SO2、NO2 导致酸雨)◆为了综合利用,将煤干馏(隔绝空气加强热)。
使煤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的物质。
(干馏是化学变化!!!)(2)石油——“工业的血液”◆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将石油分馏,使石油中各成分分离。
(蒸馏、分馏是物理变化)◆由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3)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
22◆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4 4◆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使用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度。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二种复习总结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A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 、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 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一、爆炸概 念 发生条件 防范措施 燃 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爆 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剧烈燃烧;有限空间 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 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 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② 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④ 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火的方法 ①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 、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 、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7.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知识点讲义(无答案)-word文档
知识点讲义——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知识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重、难点)1.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步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匙干燥的生石灰(或几小块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为CaO),再加入2mL水,观察实验现象,并用手轻轻触碰试管外壁。
【实验现象】生石灰逐渐膨胀、碎裂成粉末,产生大量白雾,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烫。
O Ca(OH)2。
【实验结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为:CaO + H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
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许多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燃烧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相反,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高锰酸钾的分解等。
3.人类生活对化学能的利用(1)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
(2)利用燃料产生的能量:如火力发电、烧制陶瓷、冶金、发射火箭等。
(3)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定向爆破拆除楼房等。
(4)利用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维持体温和提供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等。
知识点2 化石燃料(重点)1.化石燃料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
煤:“工业的粮食”化石燃料石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2.煤(1)形成: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2)元素组成及分类:主要含C元素(还含H元素和少量的N、S、O等元素),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3)煤的开发和利用。
粗氨水(可用于制化肥)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焦炭(冶金工业)煤焦油(化工原料)焦炉煤气(主要成分为H2、CH4、CO等,做燃料)(4)用途:以煤为原料可以制造燃料、医药、杀虫剂、筑路材料、合成材料、炸药等。
【易错点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说课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第一课时。
2.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按照课程标准,它属于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包括了四个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化石燃料的利用。
3.教材的编排意图:作为九年级上册教材的收官之笔:从知识层面看,是对前几个单元所学的一些化学原理的巩固并有所延伸;从价值层面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知道燃料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燃料。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2)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运用网络、实验等方式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
培养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体会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教学重点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6、教学难点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1、优势:关于化石燃料,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收集和利用的素材很多。
学生已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2、障碍:(1)对化石燃料的形成、组成、利用等知识认识存在误区。
有的学生对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资源认识模糊。
对化石燃料组成的认识易出错,认为它们是纯净物。
不清楚如何将化石燃料充分合理的进行利用。
(2)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不够全面。
基于对燃烧现象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物质在燃烧时,一般都是放出热量的。
而对于非燃烧变化放出的热量以及化学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不是很熟悉。
初中生关注的化学热点问题解答
初中生关注的化学热点问题解答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在初中阶段,化学不仅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学好化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基本概念:如元素、化合物、溶液、气体等。
2.化学原理: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等。
3.化学实验:如基本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
4.化学计算:如溶液浓度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等。
5.化学与生活:如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物质的安全使用等。
学习注意事项1.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化学时,要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2.注重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要认真对待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定期复习、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4.及时请教老师:遇到问题要主动请教老师,弄懂弄通,不留疑惑。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归纳总结法:对于化学知识点,要学会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例如,将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性质进行分类,便于记忆和理解。
2.对比分析法:对于化学概念和原理,要学会对比分析,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如,对比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化学反应类型的理解。
3.实践操作法:积极参与化学实验,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
例如,通过自己动手制取气体,了解气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中考备考技巧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中考要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各个知识点的学习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2.做题巩固:通过大量做题,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注意总结做题经验和技巧。
3.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不足并及时调整。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培养兴趣: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生关注的化学热点问题解答
初中生关注的化学热点问题解答第一篇范文:初中生关注的化学热点问题解答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针对初中生关注的化学热点问题,本文将进行详细解答,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衣、食、住、行等方面。
例如,我们日常穿着的化纤衣服、使用的塑料制品、吃的食品添加剂、居住的装修材料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
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化学与能源的关系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化学在能源领域的作用不可忽视。
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电池的制作等,都涉及到化学知识。
掌握化学与能源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关注国家能源战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化学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例如,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垃圾分类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
学习化学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安全至关重要。
初中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如防止化学品泄漏、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等。
只有确保实验安全,才能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
5.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初中生在学习化学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化学物质,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例如,金属的导电性、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物等,都是化学物质性质与用途的体现。
本文针对初中生关注的化学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希望本文能为初中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一、例题简介例题:某初中生在学习化学时,遇到了一个关于酸碱反应的问题:“如何通过实验判断某溶液是否为酸性、中性或碱性?”这个问题涉及到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酸碱反应的基本知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燃烧和灭火燃烧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灭火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空气);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①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氧气(2)(1)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中考化学热点
中考化学热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其在中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每年都会有一些热点知识和题型成为考生们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从中考化学的热点知识出发,探讨其中的相关内容。
一、原子和元素的认识原子是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颗粒,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有序地排列。
我们需要了解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并掌握一些常见元素的特点,如金属元素的导电性和非金属元素的不导电性等。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通常由反应物与生成物组成。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简洁方式,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左侧,生成物在右侧,中间用箭头连接。
我们需要学会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
三、离子和化合物的构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其中带正电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离子之间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形成化合物,并组成离子晶体。
在中考中,我们需要了解主要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并能根据其化学式来判别化合物的性质。
四、酸碱中的电离和中和反应酸和碱是广泛存在于生活和工业中的物质,酸呈酸性溶液,碱呈碱性溶液。
酸和碱在水中离解产生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并参与酸碱中和反应。
我们需要了解酸和碱的pH值、中和反应以及与人体健康相关的酸碱平衡问题。
五、电化学与电解质电化学研究材料在电场中的反应和电流的流动,电解质溶液能导电,而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
我们需要理解电解质的离子电导和非电解质的分子运动,以及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电极反应。
六、化学能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可以伴随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称为化学能。
在中考中,我们需要理解不同类型反应的能量变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并掌握燃烧反应和酸碱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七、化学式与化学计算化学式是描述化合物组成的方法,同时也可以用来进行化学计算。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已知FeCl3与CuCl2对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为测定并比较二者的催化效率,需要控制的条件包括:①实验温度;②H2O2的浓度;③催化剂质量;④FeCl3与CuCl2的颗粒大小()A.①②B.②③C.全部D.①②④答案:C解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要保持某一变量不同,其他变量相同;在比较FeCl3与CuCl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时,变量是FeCl3与CuCl2,则要控制其他变量相同,即需要控制相同的变量有①实验温度;②H2O2的浓度;③催化剂质量;④FeCl3与CuCl2的颗粒大小;故选C。
2、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D.加油站、面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答案:B解析: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物质吸入,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故A正确;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不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C、森林发生火灾,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是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故C正确;D、加油站、煤粉厂等含有可燃物,遇烟火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则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故D正确。
故选B。
3、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B解析: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使得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用铜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 (1)根据提高原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 染、简化操作的原则,选择最佳反应路线。 例如:①铜+浓硝酸 ②铜+稀硝酸 ③铜 +氧→氧化铜;氧化铜+硝酸→硝酸铜 (2)设计既便于操作,又不产生有害气 体的环保化实验装置。
• 3 用乙醇制取乙烯时反应物的优选 (1)研究浓硫酸与乙醇共热制取乙烯时 的异常现象及副反应。 (2)探索将脱水剂由浓硫酸改为五氧 化二磷、浓硫酸 磷酸混合液或其他物质 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过程、生 成乙烯的纯度及产率,并与用浓硫酸作脱 水剂的方法进行对比。
2.组织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每个课题小组一般3人~5人,小组成 员在性别、兴趣、个性特点、家庭和社 会经济背景、化学成绩、能力水平等方 面有明显差异,使每个小组都成为整个班 级的缩影。为了方便学生寒、暑假时间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也可按街道、自然村 居住的学生编组。
建组之后,每一个课题小组要根据活动的连 续性和明确化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 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 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及对调查问卷、 提纲、实验方案的编制等,使研究活动有 条不紊地进行。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发展有着十分 密切关系的自然科学,因此,以化学学科教学为 基础,组织实施相关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必 要的。可以研究的课题也是十分广泛的。其中 包括:①化学学科的拓展和延伸;②教学实验的 改革与创新;③学科前沿知识的探秘;④与化学 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⑤实用化学品的研制; ⑥常见物质的分析检测;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研 究等。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 指导者、参与者。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别于 传统教学之处是,它不需要教师把自己对有关 内容的认识理解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以学生的 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指导学生根据自 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选择与学科知识、日 常生活或社会现象相关联的研究课题,指导学 生制定研究计划,指导学生围绕课题,通过到 图书馆查找书籍、期刊、报刊等,或通过互联 网检索,也可通过社会调查、考察、采访等途 径获得信息资料,对所获信息进行选取、加工 处理,并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报告等。
每一个课题可以从不同视角,研究不同的 层面。根据研究者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提 出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为了帮助刚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师生选择研究课题,确 定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编选了以实验为主 要研究手段的实验型“研究性学习”选 题12例,并对每一个选题提出了一些研究 思路,供广大师生参考。
• 1 用铝制取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 为使铝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减少副产物, 缩短反应历程,探究最佳反应路线。例如:①铝 →硫酸铝→氢氧化铝 ②铝→偏铝酸钠→氢氧 化铝 ③铝→氧化铝→氢氧化铝 ④铝→硫酸 铝;铝→偏铝酸钠;硫酸铝+偏铝酸钠→氢氧化 铝 设计反应路线时还应综合考虑硫酸及氢氧 化钠的消耗量,以及副产物的价值。
• 2.研究性学习特点 1 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 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涉及面相当广泛:既可以 是属于传统学科的,也可以是属于新兴学科的; 既可以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科学方 面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又可以是多学科综合、 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可以偏重 于文献研究或思辨的。
从一些房屋装修纠纷案件引入思考:室内 的甲醛来源于什么?从建材、家具和壁纸 等的粘着剂以及涂料和化学燃料中释放 出来的;从福尔马林溶液浸制标本中甲醛 可作防腐剂,介绍一些抽查案件报道:不法 商贩为了促销水发食品,竟然使一些水发 品如海参、鱿鱼、牛百叶、竹笋、人造 动物、蹄筋等食品中甲醛含量高达23%。
• 4.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知识的呈现— 理解—巩固—评价模式,而研究性课程是 一种问题解决模式 :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教师指导、 评价。具体地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 有以下几个阶段:
1.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指导学生选好研究性课题是成功的一半。 可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也可结合学生的特长、 兴趣或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 的课题。如学到甲醛知识,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甲 醛的存在;干洗店所用的洗涤剂成分常有甲醛和 四氯乙烯,试从成分物质的性质思考:从事干洗 工作要注意采取的防护措施;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研究性学 习的总目标,也是21世纪新型人才综合素质的需 要。研究性学习最初的提出就是基于提高学生 “发展性学习”的理念,力图在保证学生“基础 性学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创造性学 习”,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 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与科学研究不同的是学生只要将他们的结果与 适应他们的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就达到 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研 究终于有了结果,很兴奋。为了促使学生创新精 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注重研究过程的 评价,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不要刺伤学生的自 尊心、积极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惟一化,鼓 励学生标新立异。坚持指导性和激励性原则。
学科知识结合生活、生产、社会问题展 开,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研究 欲望。教材中合成氨工业,硫酸、硝酸工 业,硅酸盐工业,塑料、纤维素等都是很好 的结合材料。最好从简易实验入手,如从 鲜花中提取指示剂、改变花的颜色,以兴 趣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掌握研究 的程序和要求。
教师作为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平等地参与 学生的讨论,共同确立研究课题,指导学生, 使课题进一步调整、改进,使之具体化、 可操作化。每学期各年级拟三到四个课 题供学生选择。
3.实施方案、信息处理、得出结论 学生走出校园,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做实验、 搞调查、走访专家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实 地考察记录、体验学习、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 信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定期检查专题研究 的情况,及时总结,使专题逐步深入,落到实处。 然后把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 析与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自己的 结论,提出自己个人的建议。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十分明确。《普通高 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指出:“实施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 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 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 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 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 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 个重要标志。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组 织形式。学生尝试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提出问 题,制订方案,通过调查、实验等收集信息,完成 研究课题,从中学会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 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他人达成一致等。
第七章 中学化学研究热点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简介 我国在2001年9月实施的《国家九年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及相应 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把“研究性学习”课 程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国家教育部 于2001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 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 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由此 可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教育不能仅仅为升大学作准备,它 应该为学生继续学习、参与未来的工作、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设计 能力和观察能力显著提高,终生学习的意 识明显增强。学生学会学习并能初步掌 握研究问题的基本过程(包括会收集、分 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
3 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知 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与人类生 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意 开发社区资源;在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同 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 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3.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 力 研究性学习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 始,“问题”即“思维”,一切探究、发现 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研究性学 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 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
它要求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 地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 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 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归纳、综合、抽象等思 维方式,逐步掌握学习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研究课题的合作解决,来学习隐含于问题 背景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 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是小论文、图表、调查报告、实验报 告、电脑多媒体等形式。教师帮助学生 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 中的参与程度、使用意识、体验感受及 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 以获得更深入一步的理性认识。
4.课题评价 评价,以及对解释的排除或修正,是科 学与其他形式的研究及其解释相区别的 一个特征。学生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 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 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 解释。
• 4锌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物的研究 (1)从理论上分析,过量锌粉与用盐酸酸 化的氯化铁溶液发生哪些反应,生成哪些 物质。 (2)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判断生成物,分 析反应机理,总结反应规律。
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 识和责任感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 实际联系密切的课题,如环境生态保护、 科学技术发展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 代科技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科教兴 国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 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在知识 探寻中孕育一种课题意识,反思探寻的途 径并将其迁移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从而 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才是研究性学习 的目标所指,也才是研究性学习功能充分 发挥的标志。
1.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 个角度去理解。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它 指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即学生带着研 究的意识、带着探究问题的意识去学习, 去从事各项学习活动,它渗透于学生的 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