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师大二附中高一数学上册 集合及其表示法教学案 沪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上册 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教案(1) 沪教版

高中数学上册 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教案(1) 沪教版

课题:___集合的概念___教学任务教学流程说明教学过程设计集合的概念一、选择:1、方程组⎪⎩⎪⎨⎧=-=+9122y x y x 的解(x,y )的集合是: ( D )A .(5,-4)B .{5,-4}C .{(-5,4)}D .{(5,-4)}2、若A 、B 、C 为三个集合,C B B A ⋂=⋃,则一定有 ( A )(A )C A ⊆ (B )A C ⊆ (C )C A ≠ (D )φ=A3、设全集是实数集R ,M x x =-≤≤{|}22,N x x =<{|}1,则N M 等于( A )(A ){|}x x <-2 (B ){|}x x -<<21 (C ){|}x x <1 (D ){|}x x -≤<214、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1,,{ab a ,也可表示为{a 2,a+b,0},则a 2003+b 2003的值为( C )A .0B .1C .-1D .±15、设A 、B 、I 均为非空集合,且满足A ⊆B ⊆I ,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B ) (A )(C I A ) B =I (B )(C I A ) (C I B )=I (C )A (C I B )=∅ (D )(C I A ) (C I B )=C I B 6、设M ={x |x ∈Z},N ={x |x =2n ,n ∈Z },P ={x |x =n +21,n ∈Z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C ) (A )N ⊂M (B ) N ⊂P (C )N =M ∪P (D ) N =M ∩P 二、填空:7、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512|{**N x N xx ∈∈-=_____{}1,2,3,4__________. 8、设U={x|x<10,x ∈N *}, A ∩B={2},(C u A)∩(C u B)={1},(C u A)∩B={4,6,8}, 则A =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2,4,6,8________________9、A ={x |x =a 2+1,a ∈Z},B ={y |y =b 2-4b +5,b ∈Z},则A 、B 的关系是 A B = .10、满足{0,1}⊂M ⊆{0,1,3,5,6}的集合M 的个数为 10 .11、设集合A ={x |10+3x -x 2≥0},B ={x |x 2+a <0},如果B ⊆A ,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 .12、已知集合A={x │a+1<x <2a —1},B={x │-1<x <4},若A ≠∅,且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2,2⎛⎤ ⎥⎝⎦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13、设集合A={x|-3<x<-2}∪{x|x>2},B={x|a ≤x ≤b}.(a,b 是常数),且A ∩B={x|2<x ≤4}, A ∪B={x| x >-3},求a,b 的值. 答案:2,4a b =-=14、1)若集合A=,24k x x k Z ππ⎧⎫=+∈⎨⎬⎩⎭,B=,42k x x k Z ππ⎧⎫=+∈⎨⎬⎩⎭,问A 、B 是否相等,为什么?,2)若集合M={}31,x x m m Z =+∈ P={}32,y y n n Z =+∈,x 0∈M ,y 0∈P ,求x 0y 0与集合M 、P 的关系。

沪教版高一集合

沪教版高一集合

1.1集合及其表示法教学目标1 知道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认识一些特殊的集合符号(∈、∉)2理解集合的元素,以及其三个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体会数学的抽象意义,以及数学语言间的转化教学重点:集合及其元素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正确的方法表示集合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现实生活和数学中,我们常常把一些对象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例如我们高一二班所有学生,是以一个班级为整体来描述的,奉城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是以年级组为整体来说的,还有书上的事例:(1)某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2)某次篮球联赛参赛队的全体(3)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的全体(4)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的点的全体(5)2,3,5,7,11,13,17,19,23,29(6)不等式-2X+1<0的解的全体二概念的形成(1)集合的相关概念像上述这些例子,能够确切的指定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我们称之为集合,简称集,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集合的各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a,b,c··表示。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做a∈A,读作“a属于A”,如果a不是A的元素,记做a∉A,读作“a不属于A”,例如A={1,3,5,7,9} 3∈A, 2∉A。

(2)集合的性质通过昨天的预习得知集合是有性质的1确定性:任何一个对象要么是给定集合的元素,要么不是,二者必居其一。

2互异性:给定一个集合,其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集合中元素不能重复出现3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改变,仍表示同一个集合,例如{2,3,4}与{2,4,3},表示同一个集合强调做题时经常使用三个性质,如集合{a,2-a},请问a的取值范围?(3)常用的数集数的集合简称数集,常用的数集用特定的符号表示,一分钟时间同学自行阅读并记忆(特别注意不包括零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4)有限集,无限集,空集讲1现在回到书本刚开始的7个例子,观察这几个集合的元素在个数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比如(1)(2)(6)它们含有有限个元素,而有些集合(3)(4)(5)(7)它们含有无限个元素,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有一个特定的集合,这个集合不包含任何元素,称作空集,记做,例如讲2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把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作空集,记做∅,那么同学们自己归纳一下书本刚开始的7个例子,哪些是有限集,哪些是无限集。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2020届高一数学上册 集合的运算(二)教学案 沪教版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2020届高一数学上册 集合的运算(二)教学案 沪教版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2020届高一数学上册 集合的运算(二)教学案 沪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并集的运算性质,掌握集合的并集运算;2.在探究集合的并集运算过程中,通过类比数的加法运算,进一步认识符号运算既有运算性质又可以用文氏图直观描述运算特性.3.在运用并集运算解决问题活动中,体会集合运算是直观与抽象的统一体,培养探究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并集的运算.教学难点:运用集合并集的运算解决问题.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考察下面的三个集合:{}A X =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生,{}B X =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的男生,{}C X =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的女生.我们可以看到,集合A 是由属于集合B 或属于集合C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这里集合A 与B 、C 的运算性质,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并集”,……2.概念形成:(教学提示:这一环节可采用教师引领下的学生阅读教材或学生阅读教师呈现的PPT 素材,教师启发学生给集合的上述关系取名,即定义概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教学的热情)并集的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B 的并集,记作“B A Y ”,读作“A 并B ”.即},|{B x A x x B A ∈∈=或Y .数学思考:用文氏图直观表示集合A 与B 的并集,并画图说明.用文氏图直观表示A B ⋃的三种情况,如图1-6,图1-7,图1-8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 与B 的并集.A AB A B Bx 2 a 图1-6 图1-7 图1-8数学交流:依据集合并集的运算定义,分小组完成下列填空,选派代表交流:①A B ⋃ B A ⋃;②A φ⋃ A ;③A A ⋃ A ,A B ⋃ B ,A B ⋃ A ; ④若A B B ⋃=,则A B ;⑤若B A ⊆,则A B ⋃ A .(师生归纳)并集运算性质:,,A B B A A A A A A ⋃=⋃∅⋂=⋃=,A B ⋃⊇B ,A B ⋃⊇A ,若A B B ⋃=,则B A ⊆;反之也成立.3.概念应用(教学提示:采用师生共同完成,或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选代表交流,提问是否有不同答案,进一步明晰概念,达成正确理解概念的目的)例1 已知集合{}{,,,},{,,,},,,A a b c d B b d e f C a d f ===,求()A B C ⋂⋃. 解 由题可知,{},A B b d =I .因此,{}(),,,A B C a b d f ⋂⋃=.例2. 已知集合},12|{},,2|{Z k k x x B Z k k x x A ∈-==∈==,求B A Y . 解 {}|2,21,A B x x k x k k Z ===-∈U 或{}|,x x k k Z ==∈,即A B Z =U .例3 已知集合{|2},{|}A x x B x x a =<=≥,且A B R =U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首先把集合A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表示出集合B ,使之满足A B R =U ,结合图1-9,可知,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a ≤.图1-9 变式练习:已知集合{}{}|23,|21A x x B x x m =≤≤=≤-,当{}|3A B x x ⋃=≤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题反思:解决有关集合运算中的参数问题,通常画数轴加以讨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4.课堂反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提供指导和发现闪光点,获取第一手反馈材料,强化概念的理解和重视概念的应用)(1)教材练习1.3(2) 12P :1,2. 13P 3.(2)练习册 3P 习题1.3 A 组4,5,6.5.课堂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并通过补充和订正提高参与度)(1)集合的并集运算,用文氏图直观表示并集运算;(2)并集运算的性质;(3)结合文氏图、数轴解决集合之间的关系或运算问题是一种常用方法.6.作业布置:(基础型)必做题:(1) 练习册4P 1.3B 1,2,3;(2) 已知集合{}2|150A x x px =++=,{}2|50B x x x q =-+=,且{}3A B ⋂=,求实数p q 、的值及A B ⋃.(拓展型)选做题:(3) 已知集合{}{}|2,1,|2331A x x x B x a x a =≤->=-≤≤+或,且A B 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情景资源】情景1(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道集合的交集运算与数的乘法运算有某些相似的特性,那么下列三个集合:{}|A x x =是D 医院的男性员工,{}|B x x =是D 医院的女性员工,{}|C x x =是D 医院的员工.这里集合C 的元素是由属于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C 与A B 、的运算关系具有怎样的特性,他与数的哪一种运算具有相似性呢?这就是我们将要继续研究集合的运算—并集……(引入新课:并集)情景2(过渡衔接)我们已经知道了用文氏图表示集合的交集运算,那么我们还能用文氏图来直观表示集合的并集运算呢?请用图说明你的想法……情景3(过渡衔接)并集是集合的另一种运算,通过类比数的加法运算,你可以得出并集运算的相关性质吗?说一说你的想法……【题目资源】【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M x x =是锐角三角形,{}|N x x =是钝角三角形,则M N ⋃= .【解答】{}|M N x x ⋃=是斜三角形.【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21,3,,1,A x B x ==,若A B A =U ,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解答】选(C).【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012|{>-=x x A ,{|}B t t a =≤,且A B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答】12a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1,|2P x x Q x x =≤=>-,1|2S x x ⎧⎫=>⎨⎬⎩⎭,则()P Q S ⋂⋃= .【解答】()P Q S ⋂⋃={}|2x x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 已知集合{}{}42,,|4,A x x k k Z B x x k k Z ==+∈==∈,则A B =U .【解答】{}|424,A B x x k x k k Z ==+=∈U 或 {}|2,x x k k Z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4,23A a =+,{},B a b =,且{}3A B ⋂=,则A B ⋃= .【解答】{}0,3,4A B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解答题,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35A x x =-≤≤,{}|43B x x =-<<,{}|40C x x =-≤<,求A B ⋃,()A B C ⋂⋃,()()A C B C ⋃⋂⋃,并比较三者的关系.【解答】{}|45A B x x ⋃=-<≤,{}()|43A B C x x ⋂⋃=-≤<,{}()()|43A C B C x x ⋃⋂⋃=-≤<.三者的关系是:()()A C B C ⋃⋂⋃=()A B C⋂⋃≠⊂A B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解答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3,|A x x B x x a =>=≥,当a 取何实数值时,有下列各式成立:(1)A B ⊆;(2)B A ⊆;(3)A B B ⋃=.【解答】(1)3a ≤.(2)3a >.(3) 3a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解答题,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非空集合{}|2132P x m x m =+≤≤-,{}|313Q x x =-<<,若P Q Q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答】∵P Q Q ⋃⊆,又Q P Q ⊆⋃,∴P Q Q ⋃=,即P Q ⊆. ∴21332132132m m m m +>-⎧⎪-<⎨⎪+≤-⎩,解得,35m ≤<.∴所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35m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A x x B x x ==是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能被6整除的整数,则A ⋃B = .【解答】A ⋃B =A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23A x x =-≤≤,{}|14B x x x =<->,或,则则A ⋃B = .【解答】A ⋃B {}|3,4x x x =≤>或.【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3,,|,,|45A x x x R B x x a x R C x x =>∈=≥∈=-≤≤,若{}()|4A B C x x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解答】4a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2,}P x x k k N ==∈, {|3,}Q x x k k N ==∈,则P Q ⋃= .【解答】{}|263,P Q x x k x k k N ⋃===+∈或.【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A a b c d =,{},,,B b c d e ={},,C a d f =,则()A B C ⋃⋂与()()A C B C ⋂⋃⋂的关系是 .【解答】()A B C ⋃⋂=()()A C B C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2230,A x x x B x x a =--==>,且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答】1a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较难,数学探究与创新【题目】定义{}|,A B x x a b a A b B +==+∈∈且,若{}1,2,3,4A =,{}2,3,6B =,则A B += .【解答】{}|211,A B x x x N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0A x x =>,{}|12B x x =-≤≤,则A B ⋃= .【解答】{}|1A B x x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解答题,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 已知集合{}10A x mx m m R =++=∈,,{}2320B x x x x R =-+=∈,,且A B B ⋃=,求实数m 的值组成的集合C .【解答】 ∵{}2320B x x x x R =-+=∈,={}1,2,A B B ⋃=,∴A B ⊆,且满足要求的集合A 可能是A φ=、{}1A =或{}2A =.∴对应于集合A 的每一种可能情况,可得0m =、12m =-或13m =-. ∴110,,23C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解答题,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2|320A x x x =-+=,{}22|2(1)(5)0B x x a x a =-++-=.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答】∵A B A ⋃=,∴B A ⊆,即{}{}{}121,2B B B B φ===,或,或,或=,对此逐一验证,当且仅当B φ=时符合题意.∴224(1)4(5)0a a ∆=+--<,解得3a <-.∴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a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的运算—并集,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已知集合{}|31M x x =-<<,{}|3N x x =≤-,则M N ⋃= .【解答】{}|1M N x x ⋃=<.。

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1.1《集合及其表示法》word教案

上海教育版数学高一上1.1《集合及其表示法》word教案

第一单元 集合和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法【学习要点】1、 了解集合的定义,熟知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2、 掌握∉∈和的含义;3、 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数集的符号;4、 理解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意义,会用∅表示空集;5、 能够熟练利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学法指导】例1、以下元素的全体不能够构成集合的是( ).A.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B. 地球上的小河流C. 方程210x -=的实数解D. 周长为10cm 的三角形解析:集合中元素具有三大特征: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它是我们解决数学集合问题的依据。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答案:B例2、已知A ={x |x ≤32,x ∈R },a =5,b =23,则 ( )A.a ∈A 且b ∉AB.a ∉A 且b ∈AC.a ∈A 且b ∈AD.a ∉A 且b ∉A解析:∉∈和是表示集合中元素和集合之间关系的,根据a 和b 的大小与可32作比较,答案为:C例3、下列写法是否正确?(1)0∅∈; (2)}{∅∈∅; (3)0N ∈ (4)0 Z ∉解析:(1)因为∅中没有任何元素,所以是错误的;(2)}{∅表示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所以是正确的;(3)根据N 的含义,正确;(4)根据Z 的含义,错误。

例4、集合M (){}R y R x xy y x ∈∈≥=,,0|, 是指( )A 第一象限内的点集B 第三象限内的点集C 在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解析:这是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注意代表元是(x,y),所以集合表示的是坐标平面内的点,根据0≥xy 的含义可知,集合表示的是第一、三象限的点和坐标轴上的点。

【自主学习】1、在“①难解的题目;②方程012=-x 在实数集内的解;③直角坐标平面内第四象限的一些点;④很多多项式”中,能够组成集合的是( A )A ②B ①③C ②④D ①②④2、集合}12{的实数且小于大于-=M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为 ( D ) A M ∈5 B M ∉0 C M ∈1 D M ∈-2π3、设},,,0{},1,,b ab a b a R b a =+∈,集合{则b – a = ( B ) A. 1 B. - 1 C. 2 D.- 24、 给出下列关系:①12R ∈; ②Q ;③ *3N ∈;④0Z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C ).A. 1B. 2C. 3D. 45、下列关于空集Φ的叙述:①0∈Φ;②Φ∈{Φ};③Φ={0}.正确的个数是( B )(A )0; (B )1; (C )2; (D )3.【针对训练】一、填空题1、用描述法表示被5除余1的整数的集合 .2、用∈或∉填空1_______N , -3________N , 0_______N *π_______R ,227_____Q ,cos300_______Z 3、已知集合A ={2,4,6},若a ∈A ,6-a ∈A ,则a = .4、下列研究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① 某校个子较高的同学;② 倒数等于本身的实数③ 所有的无理数④ 讲台上的一盒白粉笔⑤中国的直辖市⑥中国的大城市5、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 {x|x 2+x+1=0}(2){x|x 为不大于15的正约数}(3) {x|x 为不大于10的正偶数}(4){(x,y)|0≤x ≤2,0≤y<2,x ,y ∈Z}6、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奇数的集合;(2)正偶数的集合;(3)不等式2x-3>5的解集;(4)直角坐标平面内属于第四象限的点的合.7、已知 x 2 ∈{1,0,x},则实数x 的值8、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方程x 2 -1=0所有实数解构成的集合 9、方程组 的解集为 10、已知集合A={x ︱ax 2 +4x+4=0 }只有一个元素, 则a 的值 11、写出不等式组 表示的整数解的集合为 二、选择题12、下列关于空集Φ的叙述:①0∈Φ;②Φ∈{Φ};③Φ={0}.正确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13、 有下列说法:(1)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2)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3)方程2(1)(2)0x x --=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4)集合{45}x x <<的元素的个数是有限个.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C ).A. 只有(1)和(4)B. 只有(2)和(3)C. 只有(2)D. 以上四种说法都不对14、下列各组集合M 与N 中,表示相等的集合是( )(A )M ={(0,1)},N ={0,1}; (B )M ={(0,1)},N ={(1,0)};(C )M ={(0,1)},N ={(x ,y )|x =0且y =1}; (D )M ={π},N ={3.14}.15、数集{1,2,x 2-3}中的x 不能取的数值的集合是 ( )A.{2,5}B.{-2,-5}C.{±2,±5}D.{2,- 5}三、解答题16、 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二次函数223y x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2)函数23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解:(1){|2}y y ≥;(2){|x x ≠42121{>+-≥+x x x 11{-=-=+y x y x17、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集合A={x|ax+b=0}是有限集、无限集、空集?解:18、已知集合A={x|2ax+3x+1=0,x∈R},(1)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值;(2)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

沪教版高一上册数学集合及其表示法教案一级第一学期(1)

沪教版高一上册数学集合及其表示法教案一级第一学期(1)

1.1集合及其表示法一、教学内容分析集合是一种数学语言,是对数学的进一步抽象,它将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内容中,甚至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将集合的概念和理论渗透到数学的各类分支中,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章是高中数学的第一个章节,学习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基本运算,初步掌握基本的集合语言,了解集合的基本思想方法和集合的发展历史,能用集合的思想去观察、思考、表述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道集合的意义,理解集合的元素及其与集合的关系符号;认识一些特殊集合的记号,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四、教学流程设计一、数学史引入(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我校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3)这间教室里所有的课桌;(4)所有的正有理数;(5)……二、学习新课1.概念辨析(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述性说明: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集合,简称集。

我们既要研究集合这个整体,也要研究这个整体中的个体。

我们称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注意方向和辨析);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出来(不考虑元素的顺序),并且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描述法: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划一条竖线,在竖线后面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即:{}A x x p =满足的性质,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3)特殊集合的表示:常用的集合的特殊表示法:实数集R (正实数集+R )、有理数集Q (负有理数集-Q )、整数集Z (正整数集+Z )、自然数集N (包含零)、不包含零的自然数集*N ;空集∅(例:方程220x+=的实数解集为∅).[说明] 描述法这一表示集合的形式学生较难理解,可以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对描述法这种表示方法的理解。

集合及其表示法-沪教版必修1教案

集合及其表示法-沪教版必修1教案

§ 集合及其表示法(2)教学目标: 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2、渗透抽象、概括思想教学重点: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 正确表示一些简单集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集合元素的特征有哪些?怎样理解,试举例说明,集合与元素关系是什么?如何表示?二、讲授新课1、集合的表示方法:①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的方法例如:方程0652=+-x x 的解的集合,可表示为{2,3};方程组⎩⎨⎧-=-=+15y x y x 的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2,3)}注意:{2,3}与 {(2,3)}的区别②描述法: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划一条竖线,在竖线后面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征,即A={x/x 满足的性质p},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

例如:方程0652=+-x x 的解集可表示为{}0652=+-x x x ;直线1=+y x 上的点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y x y x例1: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5的全体正奇数组成的集合A(2)大于0且不超过6的全体偶数组成的集合B(3)被3除余2的自然数全体组成的集合C(4)直角坐标平面上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D解:(1)列举法 A={1,3}(2)列举法 B={2,4,6}(3)描述法 C={}N k k x x ∈+=,23(4)描述法 D={}R y R x y x y x ∈∈><,,0,0),(思考:哪些集合比较适合列举法,哪些集合比较适合描述法?例2:用描述法分别表示:(1)抛物线x 2=y 上的点.(2)抛物线x 2=y 上点的横坐标.(3)抛物线x2=y上点的纵坐标.解:(1){(x,y)|x2=y};(2){x|x2=y};(3){y|x2=y}.再次强调{x},{x,y},{(x,y)}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x}表示单元素集合;{x,y}表示两个元素集合;{(x,y)}表示含一点集合。

沪教版高一数学上册《集合的运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高一数学上册《集合的运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高一数学上册《集合的运算》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堂课是高一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内容是集合的定义、表示法及运算。

在集合运算中,包括交集、并集、差集等。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掌握集合概念及各类集合运算,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了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法;•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及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一、集合的基本概念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理解集合的含义及其特点。

在此基础上,引入集合的表示法及分类。

二、集合的运算1.集合的交集介绍交集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交集的含义和性质。

2.集合的并集介绍并集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并集的含义和性质。

3.集合的补集介绍补集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补集的含义和性质。

4.集合的差集介绍差集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差集的含义和性质。

三、实际问题解决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课堂练习及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流程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导入:通过贴图或视频等形式,引起学生思考“集合”的基本概念。

2.讲解: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及表示法。

3.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集合的运算1.集合的交集1.讲解:讲解交集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理解交集的性质。

3.练习:对交集进行巩固练习。

2.集合的并集1.讲解:讲解并集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理解并集的性质。

3.练习:对并集进行巩固练习。

3.集合的补集1.讲解:讲解补集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高一数学上册 子集与推出关系教学案 沪教版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高一数学上册 子集与推出关系教学案 沪教版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2015届高一数学上册 子集与推出关系教学案沪教版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推出关系的等价性,初步掌握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推理的方法以及通过推出关系解决集合的包含关系的相关问题;2、初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及等价转化思想,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推理,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如果α⇔β,α叫做β的充要条件)2.引例:用“⊆”,“⊇”,“⇒”,“⇐”填空:(1){x x 是上海人}________{x x 是中国人}; 我是上海人 ________ 我是中国人 (2) {x|x>5} ________ {x|x>3} ; x>5 ________ x>3(3) {x|x 2=1}_______ {x|x=1} ; x 2=1 _______ x=1 ( (1) ⊆;⇒(2)⊆;⇒(3)⊇;⇐ ) 3.讨论从上述引例中,子集与推出关系有怎样的联系?(我们可以发现,将符合具有性质α的元素的集合记为A ,将符合具有性质β元素的集合记为B ,若A B ⊆,则αβ⇒;反之,若αβ⇒,则A B ⊆。

) 2、 概念形成1.定义:子集与推出关系是指集合的包含关系与集合性质的推出关系。

2.设{}α具有性质a a A =,{}β具有性质b b B =,则“B A ⊆”与“βα⇒”等价。

(证明略)集合元素的性质(命题){}α具有性质a a A =α {}β具有性质b b B =βB A ⊆βα⇒B A ⊇ βα⇐ B A =βα⇔【题目】:试用子集与推出关系来说明α是β的什么条件。

(1)1:=x α,1:2=x β(2) :α正整数n 被5整除 , :β正整数n 的个位数是5 【解答】:(1)充分非必要条件;(2)必要非充分条件说明:体会运用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来研究推出关系。

沪教版(上海)数学高一上册-1.1 集合及其表示法教案

沪教版(上海)数学高一上册-1.1 集合及其表示法教案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学习目标1、理解集合的概念;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渗透抽象概括能力。

课前导学【材料阅读】1、仔细阅读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课本目录前面的插页《编者的话》,体会高中数学要义。

2、仔细阅读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课本第5页到第7页的例题2结束为止.找到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几个常见的数集、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自我感知】尝试完成课本第7页上练习1.1的四道题目,找到自己困惑的地方。

课堂交流【承旧启新】观察下列研究的各个整体:(1)我校2018学年高一(1)班全体学生;(2)所有的锐角三角形;(3)申花队所有现役球员;(4)古华公园内所有好看的花。

思考:分析上述研究对象是否确定.1、概念学习:集合集合的元素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_______性;2)元素的________性;3)元素的_______性。

3、集合、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_______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通常用_______字母表示;若a是集合A的元素,则记作_________;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记作__________。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________,正整数集________,整数集__________,有理数集___________,实数集________。

正有理数集________,正实数集_______,负有理数集_______,负实数集_______。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与无限集特殊的集合:空集。

5、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举出一些数学中、生活中的集合例子。

掌握程度自我评价:(A ) (B ) (C )【巩固新知】【例1】判断下列能否组成集合,为什么?(1)20元左右的书;(2)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 (3)身高低于1米的小孩;(4)《福布斯》2010全球20大富豪。

【例2】用符号∈或∉填空:(1)0_______{0}; (2)0_______∅; (3)0_______N ;(4)0_______Z ; (5)2_______Q ; (6)2-_______Z .【例3】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用列举法来表示:(1){|3}x x x Z <∈且; (2)2{|1,2}y y x x x Z =-≤∈且;(3)**{(,)|5,,}x y x y x N y N +=∈∈; (4)*6{|,}x N x Z x∈∈且;变式:*6{|,}2x N x Z x ∈∈-且【应用提高】【例4】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组成中国国旗的颜色名称的集合A ;(2)大于0且不超过6的全体偶数组成的集合B ;(3)直角坐标平面上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C ;(4)全体偶数组成的集合D ;变式1:全体奇数组成的集合D ;变式2:被3除余2的自然数全体组成的集合D ;【例5】已知集合2{2,3,42}A a a =++,集合2{0,7,42,2}B a a a =+--,且A ∈7,求集合B 。

高中数学高一第一学期1.3集合的运算_教案1-沪教版

高中数学高一第一学期1.3集合的运算_教案1-沪教版
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
学生观察,交流发现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概念深化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
记作:A B(读作‘A并B’),
即A B ={x|x A,或x B})。
2.并集的性质
(1)A A=A
(2)A Φ=A
(3)A B=B A
例5设A={x|-1<x<2},B={x|1<x<3},求A∪B.
解:A B={x|-1<x<2} {x|1<x<3}={x|-1<x<3}。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答案。总结经验教训
课堂练习
例1设集合A={-4,2m-1,m2},B={9,m-5,1-m},又A B={9},
求实数m的值。
解:∵A B={9},A={-4,2m-1,m2},B={9,m-5,1-m},
(2)A={x|x>1},B={x|x<3},C={x|1<x<3}
引导学生从集合中的元素加以说明
归纳总结:
集合C是由即属于集合A且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
学生观察,交流发现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概念形成
给出交集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 B(读作‘A交B’),
例2设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求A B。
解:A B={x|x是等腰三角形} {x|x是直角三角形}
A B ={x|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x,y)|y=-4x+6},B={(x,y)|y=5x-3},求A B.
解A B={(x,y)|y=-4x+6} {(x,y)|y=5x-3}

2019-2020新沪教版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教学案0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间的关系—学生版

2019-2020新沪教版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教学案0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间的关系—学生版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间的关系知识梳理一、集合及其表示方法(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3)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通常元素个数较少时用列举法。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格式:{x| x 满足性质p}。

如:集合}1|),{(2+=x y y x(4)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φ。

注意:{0}和φ是不同的。

{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性质: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6)常用数集及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210±±=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7)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二、集合之间的关系1、子集: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此时我们称A 是B 的子集。

沪教版高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模板:集合及其表示法

沪教版高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模板:集合及其表示法

沪教版高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模板:集合及
其表示法
为了能够帮助大家对于新学期的新课程有一个更全面的教学计划,为大家准备了高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能够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
(2).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例抽象概括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②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高一第一学期1.1集合及其表示法_教案1-沪教版

高中数学高一第一学期1.1集合及其表示法_教案1-沪教版

集合及其表示法【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2.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3.集合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在非洲大草原上,一群大象正缓步走来;(2)蓝色的天空中有一群鸟在欢快地飞翔;(3)高一(4)班教室里一群学生在上数学课;以上描述中“一群大象”,“一群鸟”,“一群学生”这些概念有什么共同特征?二、推进新课(1)集合、元素。

举例:一条直线可以看作由(无数个点)组成的集合;一个平面可以看作由(无数条直线)组成的集合;“young 中的字母”构成一个集合,其元素是y ,o ,u ,n ,g ;“book 中的字母”构成一个集合,其元素是b ,o ,k 。

判断下列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男运动员;某校比较聪明的学生;本课中的简单题;小于5的自然数; 方程0212=+-x x 的实根。

(2)集合的三要素: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方法:怎样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3)集合及集合元素的记法。

(4)几种特殊的数集:(6)集合的表示方法:①列举法,如:{a,b,c};注意: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列举时与元素的次序无关。

比较集合{a,b,c}和{b,a,c}引出集合相等的定义。

定义:集合相等。

②描述法,格式:{x| p(x)}的形式;如:{x| x﹤-3,x R∈}。

观察下列集合的代表元素:{x| y=x2};b,o,k {y| y=x2};{(x,y)| y=x2}。

③Venn图示法,如:“book中的字母”构成一个集合。

(7)集合的分类:按元素个数可分为。

3.例题。

例1.(1)求不等式2x-3>5的解集。

(2)求方程组{10=+=-y x y x 解集。

沪教版(上海)数学高一上册-1.1 集合的概念 教案

沪教版(上海)数学高一上册-1.1 集合的概念 教案

(高一)(一)集合的概念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及特征,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1.你知道数集的发展吗?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1)质数(素数):2,3,5,7,。

,合数:4,6,8,9,。

在所有比1大的整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别的约数。

这种整数叫做质数,质数又叫做素数。

(2)n为整数形如2n的整数叫做偶数,形如2n+1的数叫做奇数,全体偶数的集合叫做偶数集.(3)9与12的最大公约数是 3 ;最小公倍数36 ;2.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坐标平面上的一条直线吗?自然语言:坐标平面上过原点,且与x 轴正方向夹角为45o 的直线。

解析语言:函数y x =的图像图像语言:集合语言:{(,)/,}x y y x x =为一切实数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把能够指定的一些对象放在一起研究,便于讨论它们共同的性质,这是集合的由来。

(备用)4.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二、讲解新课: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20日上午8点,高一年级在文体中心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2019-2020新沪教版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教学案0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间的关系—学生版

2019-2020新沪教版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教学案0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间的关系—学生版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间的关系知识梳理一、集合及其表示方法(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3)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通常元素个数较少时用列举法。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格式:{x| x 满足性质p}。

如:集合{( X, y)| y = X2• 1}(4)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o注意:{0}和 '是不同的。

{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性质: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6)常用数集及记法:1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N」0,1,2,…/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N* ={1,2,3「J3 )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记作Z , Z「0, 1, 2,…/4 )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记作Q ,5 )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7)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 )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 € A2 )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集合之间的关系1子集: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此时我们称A是B的子集。

即:若任意x. A= x. B,则A B记作:A;=B或B二A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注意:B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2、集合相等: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3、真子集: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A d B,并且A = B,我们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M-B或B 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高一数学上册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学案 沪教版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高一数学上册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学案 沪教版

1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2015届高一数学上册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学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知道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理解集合的相等;掌握子集的概念.2.在探究集合的关系过程中,体会使用“⊆”、“⊇” 、“=”和“⊂≠”以及文氏图表示集合的关系的直观性和简洁性,认识数学是直观与抽象的统一体,数学语言是对生活语言的抽象和符号化的准确描述.3.在运用集合的关系语言进行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活动中,感受集合语言应用的广泛性.1.情景引入:在现实生活和数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如下的关系:(1)A 是某企业中35岁(含35岁)以下员工组成的集合,B 是该企业的全部员工组成的集合.易知,集合A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集合B .(2)C 是被4除余2的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D 是全体偶数组成的集合.这里被4除余2的数必是偶数,即就是说集合C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集合D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研究集合的这种关系……(引入新课)2.概念形成:(教学提示:这一环节可采用教师引领下的学生阅读教材或学生阅读教师呈现的PPT 素材,教师启发学生给集合的上述关系取名,即定义概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教学的热情)(1)子集的概念对于两个集合A 和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或“A B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也就是说,若A 是任一集合,则有A ⊆φ.思考问题1:依据子集的概念,我们能否有结论:A A ⊆.集合的图示法(子集关系的直观表示):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集合的图示法,所用的图叫做文氏图.2如图1-1就是B A ⊆ 的文氏图.(文氏图常用圆形区域表示,当然也可用其他区域,比如多边形区域表示,我们依据上海教材选用圆形区域表示)图1-1(2)相等的集合思考问题2: 判断下列两组集合的关系:①2{|320},{1,2,3}E x x x F =-+==,易知,关系E F ⊆成立,但关系F E ⊆不成立. ②2{|560},{2,3}G x x x H =-+==,可以看出集合G H 、同时满足:G H H G ⊆⊆且. 这里的集合G H 、有着更为特殊的关系,我们将进一步研究……集合相等的概念:对于两个集合B A ,,如果B A ⊆且A B ⊆,那么称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B A =,读作“集合A 等于集合B ”.(3)真子集对于上述集合2{|320}{1,2,3}E x x x F =-+==、满足E F ⊆,且集合F 中的元素3不在集合E 中,这又是一种集合之间的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叫……真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B A ⊆,但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 ,那么称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 或“B 真包含A ”.对于数集*N N Z Q R 、、、、,有*N N Z Q R ≠≠≠≠⊂⊂⊂⊂. 思考问题4:判断集合A B ≠⊂,需要从哪两个方面加以判断? 3.概念应用(教学提示:采用师生共同完成,或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选代表交流,提问是否有不同答案,进一步明晰概念,达成正确理解概念的目的)例1 用符号“≠≠⊂⊃=、、”填空: (1)Z + *N;(2)Z Q ;(3)R R +;(4)Q Q +.解 (1)Z +=*N ,(2)Z ≠⊂Q ,(3)R ≠⊃R +,(4)Q ≠⊃Q +. 例2 写出集合M={1,2,3}的所有子集. 解 集合M={1,2,3}的所有子集是:{}{}{}{},{1},{2},3,{1,2},1,3,2,3,1,2,3ϕ.3 x B 2a A 解题反思: 写已知集合的子集时,我们通常按子集所含元素的个数,由少到多写出,可以防止遗漏和重复.这就是所谓的有序思维,是解决计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例3 已知集合}02|{>-=a x x A ,}1|{≥=t t B ,且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02|{>-=a x x A ,}1|{≥=t t B ,且B A ⊇,∴{|}2a A x x =>.结合图1-2可知,12a <,即2a <. 图1-2 ∴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a <.解题反思:用数轴来分析集合之间的关系和数的特征,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例4 已知集合},13|{},,46|{Z k k x x B Z k k x x A ∈+==∈+==,指出集合A 、B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解 集合{}{|64,}|3(21)1,A x x k k Z x x k k Z ==+∈==++∈,即集合A 的元素特性是3乘以奇数加1;而集合{|31,}B x x k k Z ==+∈的元素的特性是3乘以整数加1.可见,集合A 的元素全属于集合B ,即A B ⊆. 又元素7属于集合B ,而不属于集合A ,因此, A B ≠⊂. 解题反思:分析清楚集合元素的属性,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例5 已知集合{}{}2,3,5,7,3,7A B ==,试求集合C ,使得C A B C ≠⊂⊆且. 解 ∵B C ⊆,∴集合C 中至少同时含有元素3、7.又∵C A ≠⊂,即集合A 中有不属于集合C 的元素, ∴{}{}{}3,73,7,23,7,5C C C ===或或.4.课堂反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提供指导和发现闪光点,获取第一手反馈材料,强化概念的理解和重视概念的应用)(1)教材10P :1,2,4.(2)练习册 2P 习题1.2 A 组1,2.5.课堂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并通过补充和订正提高参与度)(1)子集的概念,集合的相等,真子集;(2)集合的关系符号“≠⊆=⊂、、”及其含义; (3)主要方法:有序思维;画图表示集合的关系.4 6.作业布置:(基础型)必做题:(1)教材103P ;(2) 练习册2P 1.2A 3,4;(3)已知集合{}2|60M x x x =+-=,集合{}|20,N y ay a R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拓展型)选做题:(4) 已知集合{|10},{1,2},A x ax B =+==若B A ⊆,求实数a 的值.(5)已知集合{}{}|24,|231A x a x B x x a =<≤=≤≤+,且B 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情景资源】情景1(新课导入)在现实生活和数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集合之间的如下关系:(1)A 是某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B 是该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的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这里,集合B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集合A .(2)C 是被4除余1的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D 是全体奇数组成的集合.这里被4除余1的数必是奇数,即就是说集合C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集合D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研究集合的这种关系……(引入新课:集合之间的关系)情景2(过渡衔接)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集合之间的子集关系,然而有些集合之间关系更为特殊.如,集合{}2|320M x x x =-+=和集合{}1,2N =,他们同时满足:M N N M ⊆⊆且.如何表述集合之间的这种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的“集合的相等”……情景3(过渡衔接)我们考察集合{}{}2|101,1,2P x x Q =-==-、,发现集合P 的元素都属于集合Q ,但Q 中元素2不属于集合P ,即P Q ⊆,但P Q 与不相等,那么我们如何表示P Q 与的关系呢?你能用一种符号表示他们的关系吗?(引入真子集概念)……【题目资源】【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A1】已知集合{}0,2,4M ⊆,请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集合M .【解答】{}{}{}{}{}{}{},0,2,4,0,2,0,4,2,4,0,2,4φ.5【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A2】集合{}{}2,3,2,2,3,5,8A a B =+=,且A B ⊆,则实数a = .【解答】3a =或6a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A3】已知集合}012|{>-=x x A ,}1|{≥=t t B ,则A 、B 的关系是 .【解答】B A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A4】已知集合{2,}{2,3}x x y +=,则整数x = ,整数y = .【解答】1,2x y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A5】已知集合{}{}22|32,|32A x x t t B y y m m ==++==-+,则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是 .【解答】A B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比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A6】已知集合{},,A x xy x y =+,{}0,,B x y =,且A B =,则实数x y 、的值是 .6【解答】1,1x y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比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A7】已知集合{}1,0,1,2A =-,在A 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真子集是 . 【解答】{}{}{}{}{}{}{}0,1,0,0,1,0,2,1,0,1,1,0,2,0,1,2---.【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比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A8】集合{}{}()2,,,,,20,P a aq aq Q a a d a d a a d q R ==++≠∈、、,且P Q =,则实数q = .【解答】12q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B1】已知集合{}{}|20,,|,A x x x R B x x a x R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解答】2a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选择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B2】已知{}A a b c d =集合,,,,集合M 满足:a M ∈且M A ≠⊂,则符合条件的集合M的个数是 个.(A )5 (B )6 (C )7 (D )8【解答】选(C).7【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B3】已知集合{}{}1,0,,A x y xy B x y =--=,,,且A =B ,其中x y Z ∈、,则x y += .【解答】2-.【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B4】已知集合{}{}|260,,|,A x x x R B x x a x R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解答】3a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B5】已知a b R ∈、,集合{}2,,1,,,0b A a B a a b a ⎧⎫==+⎨⎬⎩⎭,若A=B ,则20102011a b += .【解答】1.【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比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B6】已知集合{}|0,A x x a x R =-≤∈的元素中只有一个正整数 1,则整数a 的值是 .【解答】2a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比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B7】集合{}{}2|1,|1A x ax B x x ====,若A B ≠⊂,则实数a 组成的集合C 为 .8【解答】{}1,0,1C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C1】已知a Z ∈,且{}|24,a M x x x R ∈=-<<∈,则满足条件的所有a 组成的集合N 是 .【解答】a Z ∈,且{}|24,a M x x x R ∈=-<<∈,即元素a 是整数,又集合{}|24,M x x x R =-<<∈所含的元素中,元素是整数的有且仅有:10123-、、、、,因此,{}1,0,1,2,3N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解答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C2】已知x y R ∈、,集合{}{}2222,,,,,0A x y x y xy B x y x y =-+=+-,且A =B ,则x y += .【解答】由A =B ,可知0xy =(若00x y x y -=+=或,都使B 中元素重复,不合题意), 即00x y ==或.当0y =时,集合B 的元素重复,故0y ≠.于是,必有0x =.进一步求得 11y y ==-或.所以,1x y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解答题,比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C3】已知集合{}10A x ax a a R =++=∈,,{}2320B x x x x R =-+=∈,,且A B ⊆,求实数a 的值.【解答】 ∵{}2320B x x x x R =-+=∈,={}1,2,A B ⊆,∴满足要求的集合A 可能是A φ=、{}1A =或{}2A =.9 ∴对应于集合A 的每一种可能情况,可得0a =、12a =-或13a =-. ∴所求实数a 的值是0或1123--或.【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解答题,比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C4】在集合{|12,}A x a x b x R =+≤<+∈的所有元素中,元素是整数的有且仅有0和1,求实数a b 、的取值范围.【解答】因集合{|12,}A x a x b x R =+≤<+∈的元素中,是整数的仅有0和1, 故必有110122a b -<+≤⎧⎨<+≤⎩,解得2110a b -<≤-⎧⎨-<≤⎩.因此,所求实数a b 、的取值范围是21,10a b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解答题,比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C5】已知集合{}{}8,,,,1,,,A x y z B xy xz yz ==,若A B N =Ü,求x y z ++的值.【解答】 ∵*A B N =Ü,∴222818x y z xy xz yz xyz x y z+++=+++⎧⎨=⎩,即818x y z xy xz yz xyz +++=+++⎧⎨=⎩. 又x y z 、、是互不相同的正整数,由8xyz =知,x y z 、、只能在1、2、4中取值. ∴总有x y z ++=7.。

高中数学上册 1.3《集合的运算》教案(1) 沪教版

高中数学上册 1.3《集合的运算》教案(1) 沪教版

1.3 (1)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末节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只要结合图形,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且”、“或”,明白得它们并非困难。

能够借助代数运算帮忙明白得“且”、“或”的含义:求方程组的解集是求各个方程的解集的交集,求方程的解集,那么是求方程和的解集的并集。

本末节的难点是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及符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冲破难点的关键是把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简单的性质和推论,并会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知足条件的集合用维恩图或数轴一一表示出来,从而求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这是既简单又直观且是最大体、最多见的方式,要注意灵活运用.二、教学目标设计明白得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把握有关集合运算的术语和符号,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会求给定集合的交集与并集;明白交集、并集的大体运算性质。

进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学习,提高观看、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交集与并集概念、数形结合思想方式在概念明白得与解题中运用;交集与并集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进程设计一、温习回忆试探并回答以下问题一、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

二、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子集与真子集的个数。

3、空集的特殊意义。

二、教学新课关于交集一、概念引入(1)考察下面集合的元素,并用列举法表示(讲义p12) A=}10{的正约数为x x B=}15{的正约数为x x C=}1510{的正公约数与为x x解答:A={1,2,5,10},B={1,3,5,15},C={1,5}[说明]启发学生观看并发觉如下结论:C 中元素是A 与B 中公共元素。

(2)用图示法表示上述集合之间的关系2,10 1,5 3,15 二、概念形成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A B 概念符号 实例引入交集 性质运用与深化(例题解析、巩固练习)交集概念一样地,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所有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海华师大二附中2015届高一数学上册 集合及其表示法教学案 沪教版【教材解读】1. 本章围绕“集合→四种命题形式→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编排顺序展开,其中“子集与集合的运算、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判断条件的充分性与必要性或充分必要性”是重点,“否命题、在简单的问题情境中判断条件的充分性与必要性、子集与推出关系”是难点. 2.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掌握子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 “交”、“并”、“补”运算;理解否命题、逆否命题,明确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能在简单的问题情境中判断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充分必要性;理解子集与推出关系,体会用集合知识理解逻辑关系;是学习本章的基本要求.3.解决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弄清元素的属性是关键;画图讨论:集合的关系及其运算、命题的推出关系,以及通过举反例说明命题不成立,是常用的解题策略.1.1集合及其表示法【教案样例】2.在描述或表示集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3.在运用集合语言进行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数学符号语言比自然语言更简洁和准确,进一步认识集合语言既是一种符号语言又是一种描述问题、交流思想的工具. 教学重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教学难点: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在现实生活和数学中,我们常把一些对象放在一起,作为整体加以研究,例如: (1)某校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 (2)某次篮球联赛参赛队的全体;(3)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的全体; (4)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的点的全体; (5)2,3,5,7,11,13,17,19,23,29; (6)不等式210x -+<的解的全体.引入集合概念,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表达思想与交流的需要,也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2.概念形成:(教学提示:这一环节可采用教师引领下的学生阅读教材或学生阅读教师呈现2的PPT 素材,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相关概念,重视引导学生正确表述数学概念,逐步发展数学交流的能力)(1)集合的意义: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set).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L L 、、表示.(2)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element). 集合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a b c L L 、、表示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任何一个对象,要么是给定集合的元素,要么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二者必居其一.譬如,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的全体组成集合A ,则三角形不是集合A 的元素,而正方形则是集合A 的元素.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不重复出现.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属于(belong to )A ” ;如果b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b A ∉”,读作“b 不属于A ”.例如,由2,3,5,7,11,13,17,19,23,29组成的集合为B ,那么5B ∈,4B ∉.思考问题1:阅读教材5P ,说一说集合的元素具有哪些特性?(答案: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常用的数集用特定的字母表示.数的集合简称数集,一些常用的数集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即自然数集,记作N .不包括零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 ;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即整数集,记作Z ;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即有理数集,记作Q ;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即实数集,记作R .我们用符号+Z 、-Z 、+Q 、-Q 、+R 、-R 分别表示正整数集、负整数集、正有理数集、负有理数集、正实数集、负实数集.空集:规定不含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φ.例如,方程220x +=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是空集.又如,两个同心圆的公共点组成的集合也是空集.数学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举的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例子. (5)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不考虑顺序),并且写在一个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例如,方程2320x x -+=的解集可表示为{}1,2C =;又如方程3组251x y x y +=⎧⎨-=-⎩的解集可表示为{}(1,2)D =.思考问题2:这里的集合C 与D 的区别是什么?(答案:一是元素的属性不同,前者是数,后者是有序数对;二是集合C 含有两个元素,而集合D 指含有一个元素)描述法: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接着划一条竖线,在竖线的后面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即{}|A x x p =满足性质,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例如,方程0652=+-x x 的解集也可表示为{}2|560x x x -+=;情景问题1(4)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的点的全体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00x y x y >>且. 思考问题3:试用描述法表示集合{}1,2,3,4A =.(答案不唯一,如{}|5A x x =是小于的正整数)2. 概念应用(教学提示:采用师生共同完成,或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选代表交流,提问是否有不同答案,进一步明晰概念,达成正确理解概念的目的)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1 用符号,∈∉或填空:(1)0 {}0;(2)0 φ;(3)0 N ;(4)0 Z ;(5)2 Q ;(6)π R . 解 (1) 0∈{}0.(2) 0∉φ . (3) 0∈N . (4) 0∈Z . (5) 2∉Q . (6) π∈R . 解题反思:正确区分{}00φ、、三者的关系.【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解答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2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大于0且不超过6的全体偶数组成的集合A ; (2)被3除余2的自然数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 ; (3)直角坐标平面上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C. 解 (1)用列举法:{}2,4,6A =.(2)用描述法:{}|32,B x x k k N ==+∈.(3) 用描述法:{}(,)|00,C x y x y x y R =<>∈且、.解题反思:简述用列举法和描述法各自表示集合的优越性;举例说明哪些集合用列举法表示4合适,哪些集合用描述法表示较好.4.课堂反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提供指导和发现闪光点,获取第一手反馈材料,强化概念的理解和重视概念的应用) (1)教材7P :2,4(2)练习册 1P 习题1.1A 组1(2)(3),3.5.课堂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并通过补充和订正提高参与度) (1)集合、元素的概念,元素的三个特性;(2)集合、元素的符号表示,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几个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 (3)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概念;(4)集合的两种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 6.作业布置:(基础型)必做题: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 用符号,∈∉或填空:(1)0 Z ;(2)1 {}(1,1);(3)(0,1) {}0,1; (4)2 {}2|(2)20,x x a x a a R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填空题,易,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230x -=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2)两直线32y x =+和4y x =-的交点组成的集合.【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2|1,13,y y x x x Z =--<<∈;(2)用描述法表示“直角坐标平面上位于第一或第三象限的点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拓展型)选做题: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集合,填空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2|1x Z x ⎧⎫∈⎨⎬-⎩⎭; (2) 用描述法表示“能被2整除但不能被4整除的整数的全体”组成的集合.【情景资源】 情景1(新课导入)在现实生活和数学自身发展中,我们都需要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在小学和初中,我们通常是把对象罗列在一个框图内来表示具有某一特征的全体对象(或用文字加以描述这些对象).比如,当我们讨论既是偶数又是被 3 除余1的整数时,往往在框图内逐一写出这些数.显然,这样的表述冗长,又不便于推广使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引进新的语言或符号来描述这种特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探究的内容“集合和命题”(可进一步介绍集合论创始人德国数学家康托尔,激发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先学习“集合及其表示”……。

情景资源3(新课导入)在现实生活和数学自身发展中,我们都需要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例如:(1)我国从1991-2011的20年内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2)1~20内的所有素数;(3)所有的直角三角形;(4)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5)绝对值小于3的所有整数情景4(过渡衔接)我们已经知道,正是由集合元素属性的多样性,组成了形形色色的不同集合.如,数集,就有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等等.如果我们抽象去不同集合的元素的个性特点,而仅仅考虑构成集合的元素的多少,那么集合还可以划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元素个数为零).……情景4(过渡衔接)我们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列举法表示,其方法是把集合的元素在大括号内一一列举出来,元素间用逗号分隔.当集合的元素很多或有无限多个时,如果我们仍用列举法表示,势必显得冗长,甚至无法罗列,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既准确又简洁的表示方法,这就是我们将要探究的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描述法………【题目资源】年级章节知识点题型难度能力要求编码高一(上)第一章元素与集填空题易思维能力A156集合和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合的关系【题目】用符号,∈∉或填空:(1) 0 {}|12,x x x Z -<≤∈;(2) 0 {}(0,0); (3) 1 {}2|(1)0,x x a x a a R -++=∈.【解答】(1) 0∈{}|12,x x x Z -<≤∈;(2) 0∉{}(0,0);(3) 1∈{}2|(1)0,x x a x a a R -++=∈.年级 章节知识点题 型难 度 能力要求 编 码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填空题 易思维能力 A2【题目】已知{}210,3x ∈-,则实数x 的值是 . 【解答】2x =±.年级 章节知识点 题 型 难 度 能力要求 编 码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整数集的概念选择题易思维能力 A3【题目】下列集合中能表示整数集的是 .(A )},12|{Z k k x x ∈+= (B ){|21,}x x k k Z =-∈ (C )},2|{Z k kx x ∈= (D )},1|{Z k k x x ∈-= 【解答】选(D) 年级 章节知识点 题 型 难 度 能力要求 编 码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集合的表示填空题易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A4 【题目】集合{}2(,)|1,12,x y y x x x Z =--≤≤∈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 【解答】{}(1,0),(0,1),(1,0),(2,3)--.7年级 章节知识点 题 型 难 度 能力要求 编 码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集合的表示填空题易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A5 【题目】集合{}1,4,9,16,25,36,49,64,81,100用描述法可表示为 . 【解答】(答案不唯一){}2*|,10x x t t t N =≤∈且.年级 章节知识点 题 型 难 度 能力要求 编 码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集合的表示填空题中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A6 【题目】已知集合21A x x x n Z n⎧⎫==∈⎨⎬-⎩⎭,、,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 【解答】{}1,2,1,2A =--. 年级 章节知识点题 型难 度 能力要求 编 码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解答题 易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A7 【题目】已知集合{}213B m m =---,,且1B ∈,求实数m 的值. 【解答】2m =. 年级 章节知识点题 型难 度 能力要求 编 码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解答题 中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A8 【题目】已知{}2121x A x x ∈=-,,-2,求实数x 的值. 【解答】3x =±. 年级 章节知识点题 型难 度 能力要求 编 码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填空题 易思维能力 B1【题目】用符号,∈∉或填空:89集合和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示 解决问题【题目】集合11(1,1),(2,),(3,)23A ⎧⎫=---⎨⎬⎩⎭,试用描述法表示集合A .【解答】1(,)|,||3A x y y x x Z x -⎧⎫==-≤∈⎨⎬⎩⎭且.年级 章节知识点题 型 难 度能力要求 编 码高一(上) 第一章 集合和命题 1.1集合及其表示 集合的意义 解答题比较难 思维能力 B7【题目】写出方程2(1)2|24|0x y z ++-++=的解集A .【解答】{}(1,2,2)A =--. 年级 章节知识点 题 型 难 度 能力要求 编 码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 集合的表示解答题中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C1 【题目】已知集合2(,)|3x y A x y xy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解答】解方程组23x y xy +=⎧⎨=-⎩,得3113x x y y ==-⎧⎧⎨⎨=-=⎩⎩或. 于是,用列举法把集合A 可表示为{}(1,3),(3,1)A =--.年级 章节知识点 题 型 难 度 能力要求 编 码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集合的意义解答题中思维能力 C2【题目】给定三元素集合{}1,,23A x x =-,求满足条件的所有实数x 组成的集合A .【解答】依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123123x x x x ≠⎧⎪-≠⎨⎪≠-⎩,即123x x x ≠≠≠且且.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