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 集合 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数学中的集合部分。
集合是数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涉及到数学的各个分支,是学生建立数学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学任务主要包括: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论的基本性质,以及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
此外,通过集合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并能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经过初中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集合概念作为高中数学的起点,对学生而言是全新的,需要从零开始构建知识体系。
此外,由于集合思想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数学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等;(2)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如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等,并能够灵活运用;(3)理解集合论的基本性质,如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等;(4)能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5)通过集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培养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能力;(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集合的性质和运算规律;(3)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集合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数学精神,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3)通过集合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4)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坚持不懈、勇于克服的精神风貌;(5)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掌握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集合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讨论与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表达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集合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集合运算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运算的演示。
•黑板及粉笔,用于板书重点概念和例题。
•练习题册或教学软件,用于学生课堂练习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集合、水果种类的集合等)引出集合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集合?”引导学生初步思考。
2.讲授新课●讲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并举例说明。
●介绍集合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合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册中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集合概念和运算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知识点和完成相关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13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高一数学教案优秀13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4)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预备策略: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N: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
熟记上述符号及其意义。
各种常用数集符号在后续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一定要牢记。
【知识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教学单元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教学内容
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1)通过学习集合的含义,从中体会集合中蕴涵的分类思想;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用自然语言可以描述一个集合,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集合呢?
列举法
定义: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案例
活动目标:通过实例能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问题1 ]如何表示方程x2-3x+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在一年的数学教育工作中,作为高一数学老师的你知道怎样写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吗?来写一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吧,它会对你的教学工作起到不菲的帮助。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希望你喜欢。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图象和性质.(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的定义域.(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的性质.(3)能利用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2.通过对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育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通过对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应重点讨论.(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在和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3)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讨论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的讨论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当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讨论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讨论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讨论.教法建议(1)关于的定义根据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老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关于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开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开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2一、教材分析及处理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函数的基础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函数是近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函数的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等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函数》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必修“集合”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必修“集合”教学设计);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集).学生讨论,分组轮流回答。
你们能说出元素与集合是什么关系吗?怎么表示呀?用什么额符号表示啊?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记忆更深刻。
教师指导学生得出准确答案。
(理想答案:集合是整体,元素是个体,集合有元素组成。
集合用大写字母表示,例如A;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a.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集合A,记做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做A)学生讨论,分组轮流回答。
可以互相挑出对方回答问题的错误来比赛。
我们描述集合常用哪些方法呢?怎么表示?引导学生认识集合的两种常见表示方法。
教师引导指正。
(理想答案: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具体方法是:在花括号内线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同学们上黑板边回答边演练。
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谁能试着说说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点啊?拓展知识,让学生对元素的特征有极爱哦理性的认识,并开发其探究思维。
教师点拨。
(理想答案:元素一旦给出是确定的,确定性,没有相同的,互异性,是没有顺序的,无序性。
即(1)确定性:对于任意一个元素,要么它属于某个指定集合,要么它不属于该集合,二者必居其一。
(2)互异性:同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3)无序性:任意改变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它们仍然表示同一个集合。
学生探究讨论,回答。
什么叫两个集合相等呢?深刻理解集合。
教师给出答案。
(如果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学生探讨回答。
典型例题【题型一】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设集合A,a,b,B=a,a,ab,且A=B,求实数a,b.、已知集合Aa 2,(a ),a 3a 3若A,求实数a的值。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2)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绘法)描绘不同的详细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1.集合和元素的定义;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的数集及表示。
2.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来描绘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绘法来表示集合。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如:{1,2,3,4,5},{x2,3x+2,5y3-x,x2+y2},…;说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3.元素不能重复;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前方能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例1.(课本例1)用列举法表示以下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到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4)方程组的解组成的集合。
考虑2:(课本P4的考虑题)得出描绘法的定义:(2)描绘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绘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
详细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说明:1.课本P5最后一段话;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
以下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例2.(课本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绘法表示以下集合:(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3)方程组的解。
高中数学关于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关于集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集合的概念及相关符号表示。
2. 能够进行集合之间的运算和操作。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应用题目。
二、教学重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集合的运算及集合运算规律。
3. 集合应用题目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定义和常用符号表示。
2.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3. 集合运算规律: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等。
4. 集合应用题目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集合。
2. 讲解:介绍集合的定义、符号表示和基本运算,并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讲解集合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5. 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题目的解答,应用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工具:
1. 教材课件。
2. 黑板、彩色粉笔。
3. 练习册、习题集。
六、教学评价:
1. 口头提问。
2. 课堂练习。
3. 作业检查。
七、拓展延伸:
1. 邀请学生自行寻找集合应用题目,并进行讲解。
2.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有关集合的知识和应用。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相关知识。
祝教学顺利!。
高中数学集合教师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教师教案模板
课题:集合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区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
3. 熟练运用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4. 能够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的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概念理解和表示方法掌握。
难点:集合的运算方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定义。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三、示例演练(20分钟)
老师以例题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集合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
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或者个人练习,巩固集合的相关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合适的练习题目,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反馈和总结(5分钟)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加强复习。
板书设计:
集合
-概念及表示方法
-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教学资源:
课件、白板、笔记等
教学方式:
讲授结合示例演练和练习
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
1.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掌握集合间的关系和基本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描述法和列举法。
集合的分类无限集和有限集。
集合间的关系子集、超集、空集。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
集合运算的几何意义Venn图的使用。
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运算的几何意义四、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抽象性集合运算的逻辑性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对基本概念进行系统讲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集合的实际应用。
示范法通过例题示范集合运算的步骤。
练习法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练习,巩固知识。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集合的概念。
讲解新知系统讲解集合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
示范演示通过例题演示集合运算的过程。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七、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展示集合的几何意义。
黑板和粉笔传统的教学工具。
Venn图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几何表示。
八、课堂板书设计知识点板书集合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
例题板书集合运算的典型例题。
总结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九、作业布置基础题巩固集合的基本概念。
提高题练习集合的基本运算。
拓展题探索集合的实际应用。
十、教学评价学生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通过测试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十一、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学生参与度反思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十二、结语集合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一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数学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中的集合部分。
集合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是研究数学对象和结构关系的重要工具,也是整个数学体系的基石。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和简单的集合论问题,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任务主要包括:集合的定义与表示、集合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集合论基本原理等。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由于集合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因此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的相关知识。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需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集合的定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表示不同的集合。
(2)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含、相等、不包含),能够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具体关系。
(3)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对称差),能够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理解集合论的基本原理,如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5)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让学生经历集合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集合间的关系和集合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逐步掌握集合的表示、运算和性质,培养学生逐步深入、逐步拓展的思考习惯。
(4)通过例题分析、错题讲解,让学生学会总结经验、反思方法,提高解题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科学、生活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地位。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篇一: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4课时)】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Ⅰ、知识与技能: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Ⅱ、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并对易错、易混点重新认定,达到熟练应用的地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对知识的把握,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地基础上提高自己在学习中的信心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难点: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二、教学计划:四课时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1.1《集合的概念》一、课题引入阅读教材中的章头引言二、概念形成与深化1、集合的概念(1)对象:阅读课本p3(3)元素:集合中每个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元素通常用表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记作:a___a;(2)不属于:记作:a___a;(1) 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的所有成员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2) 三角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2(3) 方程方程x=1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4) 不等式x+12x+2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你能指出各个集合的元素吗?各个集合的元素与集合之间是什么关系?3、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年轻人”、“较小的有理数”能否分别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1);(2);(3)_____________.(1) 节头图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步入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的照片,代表团有309名成员;(2) 平面上与一个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全体;(3) 方程x+1=x+2的解的全体.4、空集: 集合,记作 .5、集合分类(1)含有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含有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6、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自然数集:的集合.记作;(2)正整数集:的集合.记作;(3)整数集:的集合.记作;(4)有理数集:的集合.记作;(5)实数集:的集合.记作。
高中数学集合模块总结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模块总结教案
教学内容:高中数学集合模块
教学目标: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律以及应用;能够熟练解决与集合相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律和应用。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规律和应用。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作业册、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用符号表示为一个大括号,其中
列出所有满足共同属性的元素。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公式等。
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等。
三、示例分析(20分钟)
通过举例分析集合的运算规律和应用,让学生掌握集合的相关计算方法。
四、练习训练(20分钟)
进行练习和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律和应用。
五、总结归纳(10分钟)
对集合模块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律和应用,同时培
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怎么写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解决集合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集合的定义、元素、子集、交集、并集、补集、差集、空集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差集和补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集合的定义,并以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集合的元素和子集
2. 集合的运算规则:交集、并集、差集、补集
3. 空集的概念和特点
三、练习(20分钟)
1. 练习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
2. 练习集合的关系和特征
3. 练习集合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四、实践(10分钟)
学生分组完成集合相关问题的解答,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集合问题,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集合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紧凑,学生参与度高,但练习时间稍显不足,下节课可适度增加练
习环节。
(以上为教学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精选多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高一数学教案:集合的表示方法1.1.2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忆集合的概念2.集合中元素有那些性质?3.空集、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二、讲述新课:集合的表示方法1、大写的字母表示集合2、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24所有正约数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2,3,4,6,8,12,24} 注:(1)大括号不能缺失.(2)有些集合种元素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如下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1,2,3, (100)自然数集n:{1,2,3,4,…,n,…}(3)区分a与{a}:{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a表示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4)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前后次序.相同的元素不能出现两次.3、特征性质描述法:在集合i中,属于集合a的任意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可以表示如下:{x∈i| p(x) }例如,不等式x2?3x?2的解集可以表示为:{x?r|x2?3x?2}或{x|x2?3x?2},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x是直角三角形}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写成:{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2)注意区别:实数集,{实数集}.4、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例1:集合{(x,y)|y?x2?1}与集合{y|y?x2?1}是同一个集合吗?答:不是.集合{(x,y)|y?x2?1}是点集,集合{y|y?x2?1}={y|y?1} 是数集。
例2:(教材第7页例1)例3:(教材第7页例2)课堂练习:(1)教材第8页练习a、b(2)习题1-1a:1,小结:本节课学习了集合的表示方法(字母表示、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共4种)课后作业:p10 1,2第二篇:高一数学教案:1.1集合-集合的概念(2).doc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2)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熟记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会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所学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的概念(1(22、常用数集及记法(1n,n??0,1,2,??(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n或n+,n*??1,2,3,??*?1,?2,?? (3z , z??0,?(4q , q??所有整数与分数(5r,r??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数?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2(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5、(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二、讲解新课:(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例如,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 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格式:{x∈a| p(x)}含义:在集合a中满足条件p(x)的x例如,不等式x?3?2的解集可以表示为:{x?r|x?3?2}或 {x|x?3?2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x是直角三角形}注:(1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的实数}(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344、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⑴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 {x2,3x?2,5y3?x,x2?y2}⑵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如:集合{(x,y)|y?x2?1};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例集合{(x,y)|y?x2?1}与集合{y|y?x2?1}是同一个集合吗?答:{(x,y)|y?x2?1}是抛物线y?x2?1上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集合{y|y?x2?1}={y|y?1} 是函数y?x2?1(三)有限集与无限集1、有2、无3、空φ,如:{x?r|x2?1?0}三、练习题:1、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4,7,10,13}{x|x?3n?2,n?n且n?5}②{-2,-4,-6,-8,-10}{x|x??2n,n?n且n?5}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x∈n|x是15的约数}{1,3,5,15}②{(x,y)|x∈{1,2},y∈{1,2}}{(1,1),(1,2),(2,1)(2,2)}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x?y?282③{(x,y)|?} {(,?)} 33?x?2y?4④{x|x?(?1)n,n?n}{-1,1}⑤{(x,y)|3x?2y?16,x?n,y?n}{(0,8)(2,5),(4,2)}} ⑥{(x,y)|x,y分别是4的正整数约数{(1,1),(1,2),(1,4)(2,1),(2,2),(2,4),(4,1),(4,2),(4,4)}3、关于x的方程ax+b=0,当a,b满足条件____时,解集是有限集;当a,b 满足条件_____4、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 1, 5, 25, 125, 625 }=;(2) { 0,±4312, ±, ±, ±, ??251017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第三篇: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11 苏教版江苏省白蒲中学20xx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11 苏教版教材: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目的:从绝对值的意义出发,掌握形如 | x | = a的方程和形如 | x | > a, | x | 0)不等式的解法,并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优秀教学设计
集合一、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人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二、重点难点分析这一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这一节的特点是概念多、符号多,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符号是学好本节的关键.为此,在教学时可以配备一些需要辨析概念、判断符号表示正误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能力,加深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关于牵头图和引言分析章头图是一组跳伞队员编成的图案,引言给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出本章的内容无论是分析还是解决这个实际间题,必须用到集合和逻辑的知识,也就是把它数学化.一方面提高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说明集合和简易逻辑知识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基础.2.关于集合的概念分析点、线、面等概念都是几何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集合则是集合论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初中代数中曾经了解“正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初中几何中也知道中垂线是“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个概念,从而阐明集合概念如同其他数学概念一样,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现实世界.3.关于自然数集的分析教科书中给出的常用数集的记法,是新的国家标准,与原教科书不尽相同,应该注意.新的国家标准定义自然数集N含元素0,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推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以便早日与之接轨,另一方面,0还是十进位数{0,1,2,…,9}中最小的数,有了0,减法运算仍属于自然数,其中 .因此要注意几下几点:(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4.关于集合中的元素的三个特性分析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例如“中国的直辖市”这一集合的元素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集合的概念 教案
1.1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由于空间时间维度的不同, 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解释, 如: 在平面内, 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一个圆;而在空间中, 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一个球面。
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范围是研究数学问题的基础。
为了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对象及研究范围, 我们需要使用集合的语言和工具。
作为高中数学的第一节, 本节主要通过实例研究研究集合的含义, 表示方法及表示方法, 比较简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与“不属于”关系;熟记常用数集专用符号.2.深刻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3.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 集合概念的理解, 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2.逻辑推理: 集合的互异性的辨析与应用;3.数学运算:集合相等时的参数计算, 集合的描述法转化为列举法时的运算;4.数据分析: 元素在集合中对应的参数满足的条件;5.数学建模: 用集合思想对实际生活中的对象进行判断与归类。
教学重难点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的表示方法.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集合.课前准备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 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预习课本, 引入新课阅读课本2-5页, 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集合和元素的含义是什么?各用什么字母表示?2.集合有什么特性?3.元素和集合之间有哪两种关系?有什么符号表示?4.常见的数集有哪些?用什么字母表示?5.集合有哪两种表示方法?它们如何定义?6.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7.它们使用什么符号表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以小组为单位, 组内可商量, 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二、知识归纳、梳理1.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元素: 一般地,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 b, c, …表示.(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 B, C, …表示.(3)集合相等: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 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4.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出来, 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5. 描述法(1)定义: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2)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变化)范围, 再画一条竖线, 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题型一集合的含义例1考查下列每组对象, 能构成一个集合的是()①某校高一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②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相等的点;③不小于3的自然数;④2018年第23届冬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A. ③④B. ②③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题技巧: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标准)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关键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 如果此组对象满足确定性, 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 不能组成集合.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跟踪训练一1. 给出下列说法:①中国的所有直辖市可以构成一个集合;②高一(1)班较胖的同学可以构成一个集合;③正偶数的全体可以构成一个集合;④大于2 013且小于2 018的所有整数不能构成集合.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填序号)【答案】①③题型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2(1)下列关系中, 正确的有()①12∈R;②2∉Q;③|-3|∈N;④|-3|∈Q.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N, x∈N, 则集合A中的元素为________.【答案】(1) C (2) 0,1,2解题技巧: 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 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即可。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及反思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学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式和基本性质。
2. 掌握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能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集合概念的理解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式。
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集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引言:通过举例引入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式。
2. 探究:学生自主探究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集合运算的性质。
3. 梳理:总结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律,并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4. 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集合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应用层面还存
在一定的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实例让学生练习,加深对集合运算
的理解。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集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整体上,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水平。
高中数学教资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教资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和方法;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内容:1.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复习;2. 数学定理和公式的运用;3. 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4. 数学题目的解析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问题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和对比不同解法;2. 利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利用互动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兴趣;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初步认知: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思考,了解基本概念和方法;2. 拓展应用:通过案例教学和问题解析,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3. 综合训练:通过练习题和习题集合,巩固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堂总结: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 能力评价:通过练习题和考试成绩,评估学生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评价:通过学生互动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学生参与和思考;3. 加强与家长和同行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
七、教学建议:1. 多利用数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2. 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成绩;3.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八、教学改进:1. 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化训练,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增加实际应用和探索性学习,激发学生创新和进取精神;3.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 集合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3)掌握有关子集、全集、补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及图形(文氏图)准确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6)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知识. 【提出问题】(投影打出)已知{1,1}M =-,{1,1,3}N =-,2{10}P x x =-=,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将集M 、集从集P 用图示法表示. 4.分别说出各集合中的元素.5.将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该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将集N 中元素3与集M 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6.集M 中元素与集N 有何关系.集M 中元素与集P 有何关系. 【找学生回答】1.集合M 和集合N ;(口答) 2.集合P ;(口答) 3.(笔练结合板演)4.集M 中元素有-1,1;集N 中元素有-1,1,3;集P 中元素有-1,1.(口答) 5.1M -∈,1M ∈,1N -∈,1N ∈,3N ∈,1P -∈,1P ∈,3.M ∉(笔练结合板演)6.集M 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 的元素.集M 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 的元素.(口答) 【引入】在上面见到的集M 与集N ;集M 与集P 通过元素建立了某种关系,而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集合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出现,本节将研究有关两个集合间关系的问题. (二)新授知识1.子集(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B A B x A x ⊆∈⇒∈,则若任意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 时,则记作:A ⊆/B 或B ⊇/A . 性质:①A A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②A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置疑】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解疑】不能把A 是B 的子集解释成A 是由B 中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因为B 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这个子集是由B 的全体元素组成的.空集也是B 的子集,而这个集合中并不含有B 中的元素.由此也可看到,把A 是B 的子集解释成A 是由B 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不确切的.(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B 。
例:{}{}1,11,1-=-,可见,集合B A =,是指A 、B 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B A ⊆,并且B A ≠,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思考】能否这样定义真子集:“如果A 是B 的子集,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集合B 同它的真子集A 之间的关系,可用文氏图表示,其中两个圆的内部分别表示集合A ,B .【提问】(1) 写出数集N ,Z ,Q ,R 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2) 判断下列写法是否正确①∅⊆A ②∅⊂A ③A A ⊆ ④A A性质:(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若∅⊆A ,且A ≠∅,则∅A ;(2)如果AB ,BC ,则A C .例1 写出集合{}b a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解:集合{}b a ,的所有的子集是∅,{}a ,{}b ,{}b a ,,其中∅,{}a ,{}b 是{}b a ,的真子集.【注意】(1)子集与真子集符号的方向。
不同与同义;与如B A B A A B B A ⊇⊆⊇⊆(2)易混符号①“∈”与“⊆”: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是包含关系。
如,,1,1R N N N ⊆∉-∈∅⊆R ,{1}⊆{1,2,3}②{0}与∅:{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如:∅⊆{0}。
不能写成∅={0},∅∈{0}例2 见教材P 8(解略)例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表示空集;(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3){}3,2,1不是{}1,2,3;(4){}1,0的所有子集是{}{}{}1,0,1,0;(5)如果B A ⊇且B A ≠,那么B 必是A 的真子集; (6)B A ⊇与A B ⊆不能同时成立.解:(1){}∅不表示空集,它表示以空集为元素的集合,所以(1)不正确; (2)不正确.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不正确.{}3,2,1与{}1,2,3表示同一集合;(4)不正确.{}1,0的所有子集是{}{}{}∅,1,0,1,0; (5)正确(6)不正确.当B A =时,B A ⊇与A B ⊆能同时成立.例4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0____0;∅___0;{}0___∅;(2){}R x x x ∈=+∅,01___2;{}{}R x x x ∈=+,01___02; (3){}Q b a b b a ∈+-,2___32;(4)设{}Z n n x x A ∈-==,12,{}Z m m x x B ∈+==,12,{}Z k k x x C ∈+==,14,则A B C .解:(1)0∈{}0 0∉∅ ∅{}0;(2)∅={}R x x x ∈=+,012, {}0{}R x xx ∈=+,012;(3)22162132-=- ,Q ∈-21,21 }Q b a b a ∈+,26; (4)A ,B ,C 均表示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A =B =C . 【练习】教材P 9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a {}a ; (5){}b a , {}a b ,; (2)a {}c b a ,,; (6){}5,3 {}7,5,3,1; (3)d {}c b a ,,; (7){}8,6,4,2 {}8,2;(4){}a {}c b a ,,; (8)φ {}3,2,1. 解:(1)∈;(2)∈;(3)∉;(4)⊆;(5)=;(6)⊆;(7)⊇;(8)⊆. 提问:见教材P 9例子(二) 全集与补集1.补集:一般地,设S 是一个集合,A 是S 的一个子集(即S A ⊆),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 中子集A 的补集(或余集),记作A S,即A S{}A x S x x ∉∈=且.A 在S 中的补集A S可用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性质:S (S A )=A如:(1)若S={1,2,3,4,5,6},A={1,3,5},则S A={2,4,6};(2)若A={0},则N A=N*;(3)R Q 是无理数集。
2.全集:如果集合S 中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U 表示.注:A u是对于给定的全集U 而言的,当全集不同时,补集也会不同.例如:若{}正方形=A ,当{}菱形=U 时,A u{}的菱形一个内角不等于︒=90;当{}矩形=U 时,则A u{}邻边不相等的矩形=. 例 5 设全集R U =,{}1,1>-<=x x x A 或,{}02≥-=x x B ,判断A u与B u之间的关系.解:∵{}1,1>-<=x x x A 或 ∴A u{}11≤≤-=x x∵{}02≥-=x x B ∴B u{}2<=x x ∴AuB u练习:见教材P 10练习 1.填空:{}的正整数是小于9x x S =,{}3,2,1=A ,{}6,5,4,3=B ,那么___A S=,___B S=.解:{}8,7,6,5,4A S=,{}8,7,2,1B S=2.填空:(1)如果全集Z U =,那么N 的补集_____N U=;(2)如果全集,R U =,那么Q U 的补集U(Q U)= .解:(1){}0<∈x Z x ;(2)Q . (三)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五个概念(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补集、全集,其中子集、补集为重点) 2.五条性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Φ⊆A(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Φ⊂A (A ≠Φ) (3)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 (4)如果AB ,B C ,则A C .(5)S (S A )=A 3.两组易混符号:(1)“∈”与“⊆”:(2){0}与∅ (四)课后作业:见教材P 10习题1.2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