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教案

合集下载

中学数学数列求和教案

中学数学数列求和教案

中学数学数列求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正确计算相应的数值。

3. 理解数列的求和公式,并能运用求和公式计算数列的和值。

二、教学准备教师:备好黑板、粉笔,准备好习题和板书内容。

学生:纸、铅笔、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1. 知识点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字序列(如1, 3, 5, 7, 9...)并问学生如何判断它们是否为等差数列。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

2.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教师将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 a1 + (n-1)d。

3.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和值,并引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Sn = n/2 (a1+an)。

4. 例题演练教师出示一个等差数列的例题,引导学生使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计算数列的某一项和总和。

全班共同讨论,并解释结果的意义。

5. 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教师将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 a1 * r^(n-1)。

6.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等比数列的和值,并引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Sn = a1 * (1 - r^n) / (1 - r)。

7. 例题演练教师出示一个等比数列的例题,引导学生使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计算数列的某一项和总和。

全班共同讨论,并解释结果的意义。

8. 综合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9.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数列求和在数学及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巩固练习教师布置相关题目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独立解答,并在下节课前交给教师检查。

五、教学拓展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竞赛、参观数学实验室等拓展活动,加深对数列求和的理解和应用。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目标: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2、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模型与方法重点:掌握由数列通项公式求数列的前几项和的方法难点: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如何化归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以及应用。

利用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几项和;高考定位:知识梳理:一、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 )2=______________;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 na 1,q =1,a 1-a n q 1-q=a 1(1-q n )1-q ,q ≠1.2.分组转化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几项,使其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再求解. 3.裂项相消法(1)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2)裂项时常用的三种变形:①1n (n +1)=1n -1n +1; ②1(2n -1)(2n +1)=12⎝ ⎛⎭⎪⎪⎫12n -1-12n +1; ③1n +n +1=n +1-n .4.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可用错位相减法求解.5.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的前n项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求解.6.并项求和法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 n=(-1)n f(n)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例如,S n=1002-992+982-972+…+22-12=(100+99)+(98+97)+…+(2+1)=5 050.一、公式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高考链接例(2016·北京高考改编)已知{a n}是等差数列,{b n}是等比数列,且b2=3,b3=9,a1=b1,a14=b4.(1)求{a n}的通项公式;a n=2n-1,b n=3n-1.(2) 求数列{a n},{b n}的前n项和;(3)设c n=a n+b n,求数列{c n}的前n项和;例题第二问主要考察的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故而让学生快速计算,要求算的要快,要准确。

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数列求和公式教案教案标题:数列求和公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复杂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材、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示例引入数列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数列的特点。

Step 2: 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15分钟)2.1 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数列,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并引导学生尝试推导数列求和公式。

2.2 教师给出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逐步解释每个步骤的原因和意义。

2.3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尝试推导其他数列的求和公式,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思路和答案。

Step 3: 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20分钟)3.1 教师通过多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列求和公式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解决与数列求和相关的问题。

3.3 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比较。

Step 4: 拓展与延伸(10分钟)4.1 教师提供一些复杂的数列求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决。

4.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探究,解决更具挑战性的数列求和问题。

4.3 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比较。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推导其他类型的数列求和公式,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数学文献或书籍,了解更多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领域。

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教材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示例和推导过程等。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数列求和免费教案

数列求和免费教案

数列求和免费教案教案标题:数列求和免费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应用递推公式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与数列求和相关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数列的应用领域,如金融、物理等。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数列的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数列的性质,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

步骤三:数列求和方法介绍(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包括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

步骤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并在解答完成后进行讨论和答疑。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列求和的方法解决问题。

步骤五: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数列求和问题,如求解部分项和、求解无穷级数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步骤六:总结与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数列求和的方法和应用,并提醒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列求和的知识。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练习数列求和的应用,并在下节课前完成。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进一步巩固数列求和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可以研究更复杂的数列求和问题,如级数求和、递归数列求和等,拓展数列求和的应用领域。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观察学生对数列求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师可以布置作业来评估学生的数列求和能力,并及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数列求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数列求和公式,能够熟练应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求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发现数列求和的有趣之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求和公式;(2)运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问题分析和求解的过程;(2)运用数列求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10分钟)(1)向学生提问:“在做加法运算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从1开始的连续整数相加的问题,你们知道如何快速求和吗?”(2)引导学生思考,并提示“等差数列”的概念。

(3)分享一个有趣的问题:“小明和小红相约去打篮球,每天他们都会增加一个篮球的练习量,小明从第一天开始每天练习一个篮球,小红从第一天开始每天练习两个篮球,问他们练习30天后总共练习了多少个篮球?”(4)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板书设计(5分钟)根据导入新课的内容,板书“等差数列”和“数列求和”的概念。

3.概念讲解(20分钟)(1)对等差数列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和举例。

(2)引入数列求和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求和的含义。

(3)介绍数学家高斯的求和故事,引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4.基本求和公式(20分钟)(1)教师讲解等差数列求和的基本公式S_n=(a_1+a_n)*n/2,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练。

(2)介绍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通过几个简单例子进行说明。

5.应用题训练(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应用题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常见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并由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6.拓展练习(15分钟)(1)给出一些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答案的交流和讨论。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1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数列求和》
学科年级:
高 一
教材版本:
人教A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前几节课已经对数列的概念和基本公式进行了学习,但是出现非特殊数列,还无法用以前的知识求出数列的和,而这个知识综合性较强,也是高考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非特殊数列求其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
2.通过把某些非特殊数列用分组求和,裂项法和错位相减法求和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生自我评价:(每一项20分,总分100分)
熟练等差、等比数列进行求和
基本掌握分组求和方法
基本理解裂项求和的方法
基本理解错位相减的方法
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总评
七、教学板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复习: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一.公式法
例1.
二.分组求和
例2.
三,裂项求和
例3.
三.错位相减
例4.
四.小结
练习:
裂项公式:
三.错位相减法:
例2、求
解: ①

两式相减:
小结:在数列 中,若 数列分别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简称差比数列,则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练习:求
四.总结:
1.裂项求和法:形如
2.错位相减法:数列是 的形式,其中 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
作业布置:《点金训练》46页到47页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先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在熟悉等差、等比数列进行求和的基础上,以简单的数列求和(公式法和分组求和)引入,再到裂项和错位相减的方法。

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是知识掌握的重点,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数列求和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数列求和教案篇一汉滨高中李安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复习等差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回忆公式推导过程所用倒序想加和错位相减的思想方法,及用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应弄清基本量中各基本量的值,特别是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应关注公比q是否为1;②记住一些常见结论便于用公式法对数列求和;③学会分析通项的结构并且对通项进行分拆;能运用拆并项求和思想方法解决非特殊数列求和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结合转化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从而帮助他们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及特殊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教学难点分析具体数列的求和方法及实际求解过程.教学方法、手段通过设问、启发、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采用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幻灯片辅助教学,达到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法指导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了三种学法(1)自主性学习法,(2)探究性学习法,(3)巩固反馈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回顾: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n(a1?an)n(n?1)?na1?d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22(q?1)?na1?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1(1?qn)a1?anq ?(q?1)?1?q?1?q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列几种常见的求和方法?①公式法②分组求和法③裂项相消法④错位相减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二)自学指导若已知一个数列的通项,如何对其前n项求和?①an?3n ②an?3n?2n?1 ③an?n(n?1)④an?1 ⑤an?n?3n n(n?1)(通过学生对几种常见的求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结合具体的实例、简单回忆各方法的应用背景.把遗忘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检测题(1) a?a2?a3?an?________(2) 1+3+5+?+(2n+1)=(3)12?22?32n2?(复习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1)中易忘讨论公比是否为1(2)中易错项数(3)与(4)是为用公式法求和作铺垫.)(三)例题展示例设Sn=1-3+5-7+9++101 求Sn分析: 拆并项求和思路? Sn=(1-3)+(5-7)+(9-11)+(97-99)+101=?Sn=1+(-3+5)+(-7+9)+(-11+13)+(-99+101)=? Sn=(1+5++101)-(3+7++99)=意图通过一题多解,开阔学生的思维.,分析①②③培养学生的拆项求和与并项求和的意识, 比较分析①②思考应留下。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掌握数列求和公式;4.能够应用数列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求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1.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然后,教师介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其中,a 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1表示等差数列的第一项,d表示等差数列的公差。

2.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然后,教师介绍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q n−1其中,a 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a1表示等比数列的第一项,q表示等比数列的公比。

3. 数列求和公式3.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师介绍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 n=n2(a1+a n)其中,S 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师介绍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 n=a1(q n−1) q−1其中,S 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4. 应用教师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五、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列求和公式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完成课后作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能介绍一些基本的应用,没有涉及到更复杂的应用。

下次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设计4:6.4 数列求和

教学设计4:6.4 数列求和

6.4 数列求和【考纲要求】1.考查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2.通过数列求和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复习指导】1.熟练掌握和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熟练掌握常考的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以及分组求和这些基本方法,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方法选择的灵活性. 【基础梳理】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求和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 =⎩⎪⎨⎪⎧na 1,q =1,a 1-a n q 1-q =a 1(1-q n )1-q ,q ≠1.2.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 }的前n 项中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即是用此法推导的. 3.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就是用此法推导的. 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 5.分组转化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而后相加减. 6.并项求和法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 n =(-1)n f (n )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例如,S n =1002-992+982-972+…+22-12=(100+99)+(98+97)+…+(2+1)=5 050.【助学微博】 一种思路一般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与特殊数列有关或具备某种方法适用特点的形式,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和. 两个提醒在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应注意:(1)在把通项裂开后,是否恰好等于相应的两项之差;(2)在正负项抵消后,是否只剩下了第一项和最后一项,或有时前面剩下两项,后面也剩下两项. 三个公式(1)1n n +1=1n -1n +1;(2)12n -12n +1=12⎝⎛⎭⎫12n -1-12n +1; (3)1n +n +1=n +1-n .【考向探究】考向一 公式法求和【例1】►已知数列{a n }是首项a 1=4,公比q ≠1的等比数列,S n 是其前n 项和,且4a 1,a 5,-2a 3成等差数列. (1)求公比q 的值;(2)求T n =a 2+a 4+a 6+…+a 2n 的值.【训练1】 在等比数列{a n }中,a 3=9,a 6=243,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及前n 项和公式S n ,并求a 9和S 8的值.考向二 分组转化求和【例2】►(2012·包头模拟)已知数列{x n }的首项x 1=3,通项x n =2n p +nq (n ∈N *,p ,q 为常数),且x 1,x 4,x 5成等差数列.求:(1)p ,q 的值;(2)数列{x n }前n 项和S n 的公式.【训练2】 求和S n =1+⎝⎛⎭⎫1+12+⎝⎛⎭⎫1+12+14+…+⎝⎛⎭⎫1+12+14+…+12n -1.考向三 裂项相消法求和【例3】►在数列{a n }中,a 1=1,当n ≥2时,其前n 项和S n 满足S 2n =a n ⎝⎛⎭⎫S n -12. (1)求S n 的表达式;(2)设b n =S n2n +1,求{b n }的前n 项和T n .【训练3】 在数列{a n }中,a n =1n +1+2n +1+…+n n +1,又b n =2a n ·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项和S n .考向四 错位相减法求和【例4】►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2=0,a 6+a 8=-10.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n 2n -1的前n 项和.【训练4】 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32a 3+…+3n -1a n =n 3,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n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专题突破】未对q =1或q ≠1讨论出错【问题诊断】 错位相减法适合于一个由等差数列{a n }及一个等比数列{b n }对应项之积组成的数列.考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都知道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也都能写出此题的解题过程,但由于步骤繁琐、计算量大导致了漏项或添项以及符号出错等.【防范措施】 两边乘公比后,对应项的幂指数会发生变化,应将相同幂指数的项对齐,这样有一个式子前面空出一项,另外一个式子后面就会多了一项,两项相减,除第一项和最后一项外,剩下的n -1项是一个等比数列.【示例】►(2010·四川)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3项和为6,前8项和为-4.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4-a n )q n -1(q ≠0,n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 错因 未对q =1或q ≠1分别讨论,相减后项数、符号均出现了错误. 实录 (1)由已知得⎩⎪⎨⎪⎧a 1+a 2+a 3=6,a 1+a 2+…+a 8=-4, 即⎩⎪⎨⎪⎧3a 1+3d =6,8a 1+28d =-4, 解得a 1=3,d =-1,∴a n =4-n . (2)由(1)知b n =n ·q n -1,∴S n =1+2·q 1+3·q 2+…+n ·q n -1, qS n =1·q +2·q 2+3·q 3+…+n ·q n ,两式相减得:(1-q )S n =1+q +q 2+…+q n -1+n ·q n =1-q n 1-q +n ·q n .∴S n =1-q n 1-q 2+n ·q n 1-q . 正解 (1)设{a n }的公差为d ,则由已知得⎩⎪⎨⎪⎧ a 1+a 2+a 3=6,a 1+a 2+…+a 8=-4,即⎩⎪⎨⎪⎧3a 1+3d =6,8a 1+28d =-4,解得a 1=3,d =-1,故a n =3-(n -1)=4-n . (2)由(1)知,b n =n ·q n -1,于是S n =1·q 0+2·q 1+3·q 2+…+n ·q n -1, 若q ≠1,上式两边同乘以q .qS n =1·q 1+2·q 2+…+(n -1)·q n -1+n ·q n , 两式相减得:(1-q )S n =1+q 1+q 2+…+q n -1-n ·q n =1-q n 1-q-n ·q n . ∴S n =1-q n 1-q 2-n ·q n 1-q =n ·q n +1-n +1q n +11-q 2.若q =1,则S n =1+2+3+…+n =n n +12,∴S n=⎩⎪⎨⎪⎧n n +12 q =1,nq n +1-n +1q n +11-q2q ≠1.【试一试】已知数列{a n }是首项为a 1=14,公比q =14的等比数列,设b n +2=3log 14a n (n ∈N *),数列{c n }满足c n =a n ·b n .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S n .答案【例1】[审题视点] 求出公比,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直接求解. 解 (1)由题意得2a 5=4a 1-2a 3. ∵{a n }是等比数列且a 1=4,公比q ≠1, ∴2a 1q 4=4a 1-2a 1q 2,∴q 4+q 2-2=0, 解得q 2=-2(舍去)或q 2=1,∴q =-1.(2)∵a 2,a 4,a 6,…,a 2n 是首项为a 2=4×(-1)=-4,公比为q 2=1的等比数列,∴T n =na 2=-4n .应用公式法求和时,要保证公式使用的正确性,尤其要区分好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 【训练1】解 在等比数列{a n }中,设首项为a 1,公比为q ,由a 3=9,a 6=243,得q 3=a 6a 3=2439=27,∴q =3.由a 1q 2=a 3,得9a 1=9,∴a 1=1.于是,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3n -1=3n -1, 前n 项和公式为S n =1×1-3n 1-3=3n -12.由此得a 9=39-1=6 561,S 8=38-12=3 280. 【例2】[审题视点] 第(1)问由已知条件列出关于p 、q 的方程组求解;第(2)问分组后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解.解 (1)由x 1=3,得2p +q =3,又因为x 4=24p +4q ,x 5=25p +5q ,且x 1+x 5=2x 4,得3+25p +5q =25p +8q ,解得p =1,q =1.(2)由(1),知x n =2n +n ,所以S n =(2+22+…+2n )+(1+2+…+n )=2n +1-2+n n +12. 对于不能由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直接求和的问题,一般需要将数列通项的结构进行合理的拆分,转化成若干个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 【训练2】解 和式中第k 项为 a k =1+12+14+…+12k -1=1-⎝⎛⎭⎫12k1-12=2⎝⎛⎭⎫1-12k .∴S n =2⎣⎡⎦⎤⎝⎛⎭⎫1-12+⎝⎛⎭⎫1-122+…+⎝⎛⎭⎫1-12n =2⎣⎡⎦⎤1+1+…+1n 个-⎝⎛⎭⎫12+122+…+12n =2⎣⎢⎡⎦⎥⎤n -12⎝⎛⎭⎫1-12n 1-12=12n -1+2n -2. 【例3】[审题视点] 第(1)问利用a n =S n -S n -1(n ≥2)后,再同除S n -1·S n 转化为⎩⎨⎧⎭⎬⎫1S n 的等差数列即可求S n .第(2)问求出{b n }的通项公式,用裂项相消求和. 解 (1)∵S 2n =a n ⎝⎛⎭⎫S n -12,a n =S n -S n -1(n ≥2), ∴S 2n =(S n -S n -1)⎝⎛⎭⎫S n -12, 即2S n -1S n =S n -1-S n ,① 由题意S n -1·S n ≠0,①式两边同除以S n -1·S n ,得1S n -1S n -1=2,∴数列⎩⎨⎧⎭⎬⎫1S n 是首项为1S 1=1a 1=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S n =1+2(n -1)=2n -1,∴S n =12n -1. (2)又b n =S n 2n +1=12n -12n +1=12⎝⎛⎭⎫12n -1-12n +1,∴T n =b 1+b 2+…+b n=12⎣⎡⎦⎤⎝⎛⎭⎫1-13+⎝⎛⎭⎫13-15+…+⎝⎛⎭⎫12n -1-12n +1 =12⎝⎛⎭⎫1-12n +1=n2n +1.使用裂项法求和时,要注意正负项相消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切不可漏写未被消去的项,未被消去的项有前后对称的特点,实质上造成正负相消是此法的根源与目的. 【训练3】解 a n =1n +1+2n +1+…+n n +1=1+2+…+n n +1=n n +12n +1=n2. ∴b n =2a n ·a n +1=2n 2·n +12=8nn +1=8⎝⎛⎭⎫1n -1n +1.∴S n =8⎣⎡⎦⎤⎝⎛⎭⎫1-12+⎝⎛⎭⎫12-13+…+⎝⎛⎭⎫1n -1n +1 =8⎝⎛⎭⎫1-1n +1=8nn +1. 【例4】[审题视点] 第(1)问列出关于首项a 1与公差d 的方程组可求解;第(2)问观察数列⎩⎨⎧⎭⎬⎫a n 2n -1的通项采用错位相减法.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已知条件可得⎩⎪⎨⎪⎧ a 1+d =0,2a 1+12d =-10,解得⎩⎪⎨⎪⎧a 1=1,d =-1.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2)设数列⎩⎨⎧⎭⎬⎫a n 2n -1的前n 项和为S n ,∵a n 2n -1=2-n 2n -1=12n -2-n 2n -1, ∴S n =⎝⎛⎭⎫2+1+12+122+…+12n -2-⎝⎛⎭⎫1+22+322+…+n 2n -1.记T n =1+22+322+…+n2n -1,① 则12T n =12+222+323+…+n2n ,②①-②得:12T n =1+12+122+…+12n -1-n 2n ,∴12T n =1-12n1-12-n 2n. 即T n =4⎝⎛⎭⎫1-12n -n 2n -1. ∴S n =2⎣⎡⎦⎤1-⎝⎛⎭⎫12n 1-12-4⎝⎛⎭⎫1-12n +n2n -1=4⎝⎛⎭⎫1-12n -4⎝⎛⎭⎫1-12n +n 2n -1=n 2n-1.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应注意(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2)在写出“S n ”与“qS n ”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 n -qS n ”的表达式. 【训练4】解 (1)a 1+3a 2+32a 3+…+3n -1a n =n 3,①∴当n ≥2时,a 1+3a 2+32a 3+…+3n -2a n -1=n -13, ②①-②得:3n -1a n =n 3-n -13=13,∴a n =13n .当n =1时,a 1=13也适合上式,∴a n =13n .(2)b n =na n=n ·3n ,∴S n =1×3+2×32+3×33+…+n ·3n , ③ 则3S n =32+2×33+3×34+…+n ·3n +1, ④∴③-④得:-2S n =3+32+33+…+3n -n ·3n +1 =31-3n 1-3-n ·3n +1=-32(1-3n )-n ·3n +1.∴S n =34(1-3n)+n ·3n +12=34+2n -1·3n +14. 【试一试】[解答] (1)由题意,知a n =⎝⎛⎭⎫14n(n ∈N *), 又b n =3log 14a n -2,故b n =3n -2(n ∈N *).(2)由(1),知a n =⎝⎛⎭⎫14n,b n =3n -2(n ∈N *),∴c n =(3n -2)×⎝⎛⎭⎫14n(n ∈N *).∴S n =1×14+4×⎝⎛⎭⎫142+7×⎝⎛⎭⎫143+…+(3n -5)×⎝⎛⎭⎫14n -1+(3n -2)×⎝⎛⎭⎫14n , 于是14S n =1×⎝⎛⎭⎫142+4×⎝⎛⎭⎫143+7×⎝⎛⎭⎫144+…+(3n -5)×⎝⎛⎭⎫14n +(3n -2)×⎝⎛⎭⎫14n +1, 两式相减,得34S n =14+3⎣⎡⎦⎤⎝⎛⎭⎫142+⎝⎛⎭⎫143+…+⎝⎛⎭⎫14n -(3n -2)×⎝⎛⎭⎫14n +1=12-(3n +2)×⎝⎛⎭⎫14n +1, ∴S n =23-3n +23×⎝⎛⎭⎫14n (n ∈N *).。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第四章数列《数列求和》教学设计1.理解一些常见数列的求和方法.2.会求一些常见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重点:常见数列的求和方法.教学难点:错位相减法求一类数列的和.PPT课件.【新课导入】问题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温故知新.问题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回顾公式并回答.预设的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公式,引入新课.问题3:如果一个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如何求它的前n项和呢?常见数列的求和方法有哪些?设计意图:通过该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的特殊数列求和.【探究新知】知识点一 错位相减法一般地,如果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时,可采用错位相减法求和,一般是和式两边同乘以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然后作差求解. 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求和时一般在已知和式的两边都乘以组成这个数列的等比数列的公比;然后再将得到的新和式和原和式相减,转化为同倍数的等比数列求和,这种方法就是错位相减法.知识点二 裂项相消法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知识点三 分组求和法对于求数列的和,其中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考虑用拆项分组法求和.知识点四 倒序相加法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知识点五 并项求和法奇偶并项求和的基本思路:有些数列单独看求和困难,但相邻项结合后会变成熟悉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但当求前n 项和而n 是奇数还是偶数不确定时,往往需要讨论. 并项求和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巩固练习】例1 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2)·2n ,求该数列前n 项和S n .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讲解. 预设的答案:S n =5×2+8×22+11×23+14×24+…+(3n -1)·2n -1+(3n +2)·2n ……① 2S n =5×22+8×23+11×24+14×25+…+(3n -1)·2n +(3n +2)·2n +1……② ①-②得:-S n =5×2+3×22+3×23+3×24+…+3·2n -1+3·2n -(3n +2)·2n +1 =10+3(22+23+24+…+2n -1+2n )-(3n +2)·2n +1=10+3(2n +1-4)-(3n +2)·2n +1q {}n n a b ±{}{},n n a b 1()n a a +(1)()nn a f n =-=3·2n +1-(3n +2)·2n +1-2 =(1-3n )·2n +1-2故S n =(3n -1)·2n +1+2. 设计意图:通过该题让学生理解乘公比错位相减法的应用及步骤.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易错点剖析: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应注意的问题:(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2)在写出“S n ”与“qS n ”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 n −qS n ”的表达式;(3)两式相减时最后一项因为没有对应项不要忘记变号;(4)对相减后的和式的结构要认识清楚,中间是n -1项的和;(5)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例2 已知等差数列为递增数列,且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为数列的前n 项和,求.师生活动:学生分析题意,完成(1);师生一起完成(2).预设的答案:(1)由题意知,或为递增数列,,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 设计意图:通过该题让学生理解裂项相消法的应用及相消规则.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方法总结: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积的倒数构成的数列求和用裂项相消法;常见的通项分解(裂项)有: (1) [一般] {}n a 12a =222435a a a +={}n a *1()(1)(1)n n n b n N a a =∈+-n S {}n b n S 222(22)(23)(24)d d d +++=+23440d d ∴--=2d ∴=23d =-{}n a 2d ∴={}n a 2.n a n =1111()(21)(21)22121n b n n n n ==-+--+11111111[(1)()()...()]2335572121n S n n ∴=-+-+-++--+11(1)221n =-+21nn =+111(1)1n a n n n n ==-++1111()()n a n n k k n n k==-++(2)(3) (4)(5)例3 求和:.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完善.预设的答案:原式. 设计意图:通过该问题让学生理解分组求和法,让学生会求一类可转化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的数列求和问题.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方法总结:分组分解求和的基本思路:通过分解每一项重新组合,化归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例4求和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完善.预设的答案:设 ①②①+②得,所以.设计意图:通过该题让学生理解倒序相加法.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方法总结:如果一个数列距离首末两项的和相等,就可以采用倒序相加法. 例5求和12-22+32-42+…+992-1002.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板演,教师完善.预设的答案:12-22+32-42+…+992-1002=(12-22)+(32-42)+…+(992-1002)1111()(21)(21)22121n n n n =--+-+2(2)1111()(21)(21)22121n n a n n n n ==+--+-+1111[](1)(2)2(1)(1)(2)n a n n n n n n n ==--++++n a ==()()()12235435235n n ----⨯+-⨯+⋅⋅⋅+-⨯()()122462353535n n ---=+++⋅⋅⋅+-⨯+⨯+⋅⋅⋅+⨯()()()1215152233152154nn n n nn -----+=-⨯=+---︒++︒+︒+︒89sin 3sin 2sin 1sin 2222 ︒++︒+︒+︒=89sin 3sin 2sin 1sin 2222T ︒++︒+︒+︒=1sin 87sin 88sin 89sin 2222 T ︒++︒+︒+︒=89cos 3cos 2cos 1cos 2222 T 289T =44.5T ==(1-2)(1+2)+(3-4)(3+4)+…+(99-100)(99+100)=-(1+2+3+4+…+99+100)=-5 050.设计意图:通过该题让学生理解并项求和法.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方法总结:通常数列中的项是正负交替或奇偶项各有规律的,往往采用并项求和法.【课堂总结】1.板书设计:2.总结概括:师生活动:学生总结,老师适当补充.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3.课堂作业:目标检测题【目标检测设计】 1.已知若等比数列满足则( )A .B .1010C .2019D .2020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错位相减法.本题综合考查函数与数列相关性质,需要发现题中所给条件蕴含的倒数关系,寻找规律进而求出答案. 2.求数列的前n 项和.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错位相减法.该数列为两个数列的积,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故可考虑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3.求数列前n 项的和.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裂项相消法. 参考答案: 1.D等比数列满足即2020故选D. 2.①, ②, 22()(),1f x x x=∈+R {}n a 120201,a a =122020()()()f a f a f a +++=201922n n ⎧⎫⎨⎬⎩⎭n S {}n 12n ⎧⎫⎨⎬⎩⎭()()32121n n ⎧⎫⎪⎪⎨⎬-+⎪⎪⎩⎭22()(),1f x x x =∈+R 22222122()11122211f x f x x x x x x⎛⎫∴+=+ ⎪+⎝⎭⎛⎫+ ⎪⎝⎭=+=++{}n a 120201,a a =120202019220201...1,a a a a a a ∴====()()()()()()120202019202012...2f a f a f a f a f a f a ∴+=+==+=122020()()()f a f a f a +++=231123122222n n n n n S --=+++⋅⋅⋅++234111*********n n n n nS +-=+++⋅⋅⋅++①-②得, . 3.∵, .23411111112222222n n n n S +=++++⋅⋅⋅+-1111221212n n n +⎛⎫- ⎪⎝⎭=--111,22n n n +=--11222n n nnS -∴=--()()3311212122121n a n n n n ⎛⎫==-⎪-+-+⎝⎭3111111131311233557212122121n S n n n n ⎡⎤⎛⎫⎛⎫⎛⎫⎛⎫⎛⎫∴=-+-+-+⋅⋅⋅+-=-= ⎪ ⎪ ⎪ ⎪ ⎪⎢⎥-+++⎝⎭⎝⎭⎝⎭⎝⎭⎝⎭⎣⎦。

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教案

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教案

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教案教案标题: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推导数列的求和公式。

3. 学生能够应用数列的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能够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包含数列的相关知识和例题。

2. 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3. 计算器。

4.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和常见类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求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吗?探索(15分钟):1. 给出一个等差数列的例子,如2, 5, 8, 11, 14,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

3. 鼓励学生尝试列出数列的前几项,并观察数列的规律。

解决问题(20分钟):1. 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平均值乘以项数得到。

2. 引导学生推导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

3. 提供几个例子,让学生应用求和公式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

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 引导学生推导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a1 * (1 - r^n) / (1 - r),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

3. 提供几个例子,让学生应用求和公式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总结(5分钟):1. 归纳总结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 强调数列的求和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关注数列的性质和规律。

作业: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应用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前n项和。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主动发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列求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拓展问题,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教案标题:数列求和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数列求和的方法和技巧。

3. 运用数列求和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步骤:1. 引入数列的概念和性质a. 使用具体生活例子引起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如斐波那契数列、等差数列等。

b. 解释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的集合。

c. 解释数列的基本性质,如公差、首项、通项公式等。

2. 解决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a. 解释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公差和通项公式。

b. 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c. 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3. 解决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a. 解释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公比和通项公式。

b. 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c. 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解决其他类型数列求和的问题a.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类型数列的求和方法,如斐波那契数列、等差数列的和等。

b. 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其他类型数列求和问题,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和拓展a. 总结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b. 提供更多的数列求和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c. 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数列求和的应用,如数学竞赛等。

扩展练习:1. 对于等差数列 {3, 7, 11, 15, ...},求前10项的和。

2. 对于等比数列 {2, 4, 8, 16, ...},求前5项的和。

3. 对于斐波那契数列 {1, 1, 2, 3, 5, ...},求前8项的和。

评估方式:1. 在课堂上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数列求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考察学生解决数列求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编写文章或讲解视频来展示对数列求和知识的理解深度。

教案提供的专业指导将帮助教师详细规划教学内容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列求和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高中数学教案数列求和

高中数学教案数列求和

高中数学教案数列求和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列求和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常见数列求和公式和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等差数列求和;
2. 等比数列求和;
3. 数列求和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引入数列求和的概念,让他们思考什么是数列求和,为什么要学习数列求和。

2. 等差数列求和(15分钟):
a. 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b. 讲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2(2a1 + (n-1)d);
c. 给学生几个例题进行练习,让他们掌握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

3. 等比数列求和(15分钟):
a. 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b. 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1(1-q^n)/(1-q);
c. 给学生几个例题进行练习,让他们掌握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

4. 数列求和的应用(15分钟):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列求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等差数列模型、等比数列模型等。

5. 练习与总结(10分钟):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总结,梳理数列求和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馈:
安排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在下节课进行答疑与复习。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
1. 数列的概念及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
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3.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4. 各种数列求和的实际应用问题解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问题:通过展示一段数列并让学生猜测下一个数的规律,引出数列求和的概念。

2. 探究数列求和方法: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推导相应的求和公式并演示应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数列求和的运算技巧。

4. 实际应用:设计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数列求和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数列求和方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教学资源:教材、练习题、黑板、彩色粉笔
评估方式:开展小测验或出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检测他们对数列求和方法的
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行搜索一些其他类型的数列求和方法,并进行分享,拓展学生的数学
思维。

教学反思:及时寻找学生在数列求和方法中的困难点并进行讲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本教案仅作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高中数学教案 第5讲 数列求和

高中数学教案 第5讲 数列求和

第5讲数列求和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掌握非等差数列、非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1.公式法(1)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1n (a 1+a n )2=□2na 1+n (n -1)d2.(2)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2.几种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分组转化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或等比或其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的,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相加减.(2)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前n 项和.(3)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错位相减法求解.(4)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求解.常用结论1.一些常见的数列的前n 项和(1)1+2+3+…+n =n (n +1)2;(2)2+4+6+…+2n =n (n +1);(3)1+3+5+…+2n -1=n 2.2.几种常见变形(1)1(2n -1)(2n +1)=12(12n -1-12n +1);(2)等差数列{a n }(a n ≠0)的公差为d (d ≠0),则1a n a n +1=1d (1a n -1a n +1);(3)1n (n +1)(n +2)=121n (n +1)-1(n +1)(n +2);(4)2n (2n -1)(2n +1-1)=12n -1-12n +1-1.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不等于1,则其前n 项和S n =a 1-a n +11-q.()(2)当n ≥2时,1n 2-1=)(3)求S n =a +2a 2+3a 3+…+na n 时只要把上式等号两边同时乘以a 即可根据错位相减法求得.()(4)若数列a 1,a 2-a 1,…,a n -a n -1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3n -12.()答案:(1)√(2)√(3)×(4)√2.回源教材(1)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n =1n (n +1),则S 5等于()A.1B.56C.16D.130解析:B因为a n =1n (n +1)=1n -1n +1,所以S 5=a 1+a 2+…+a 5=1-12+12-13+…+15-16=56.(2)已知a n =2n +n ,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解析:S n =(2+22+ (2))+(1+2+…+n )=2(1-2n )1-2+12n (n +1)=2n +1-2+12n 2+12n .答案:2n +1-2+12n 2+12n(3)数列{(n +3)·2n -1}前20项的和为.解析:S 20=4·1+5·21+6·22+…+23·219,2S 20=4·2+5·22+6·23+…+23·220,两式相减,得-S 20=4+2+22+…+219-23·220=4+2(1-219)1-2-23·220=-22·220+2.故S 20=22·220-2.答案:22·220-2分组(并项)法求和例1(2024·菏泽模拟)已知数列{a n }中,a 1=1,它的前n 项和S n 满足2S n +a n +1=2n +1-1.(1)n (2)求S 1+S 2+S 3+…+S 2n .解:(1)证明:由2S n +a n +1=2n +1-1(n ≥1),①得2S n -1+a n =2n -1(n ≥2),②由①-②得a n +a n +1=2n (n ≥2),得a n +1=-a n +2n⇒a n +1-2n +13=-(a n -2n 3)(n ≥2),又当n =1时,由①得a 2=1⇒a 2-223=-(a 1-23),所以对任意的n ∈N *,都有a n +1-2n +13=-(a n -2n 3),故{a n -2n 3}是以13为首项,-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由(1)知a n -2n 3=(-1)n -13⇒a n =2n +(-1)n -13,所以a n +1=2n +1+(-1)n 3①得S n =2n +13-(-1)n 6-12,所以S 1+S 2+…+S 2n =13(22+23+…+22n +1)-16[(-1)+(-1)2+…+(-1)2n ]-2n 2=13×22-22n +21-2-0-n =22n +2-3n -43.反思感悟1.若数列{c n }的通项公式为c n =a n ±b n ,且{a n },{b n }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2.若数列{c n }的通项公式为c n n ,n 为奇数,n ,n 为偶数,其中数列{a n },{b n }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c n }的前n 项和.训练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1,S 3+S 4=S 5.(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令b n =(-1)n -1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解:(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S 3+S 4=S 5可得a 1+a 2+a 3=a 5,即3a 2=a 5,∴3(1+d )=1+4d ,解得d =2.∴a n =1+(n -1)×2=2n -1.(2)由(1)可得b n =(-1)n -1·(2n -1).当n 为偶数时,T n =1-3+5-7+…+(2n -3)-(2n -1)=-n .当n 为奇数时,T n =T n -1+b n =-(n -1)+(-1)n -1(2n -1)=-(n -1)+(2n -1)=n .综上,T n =(-1)n +1n .裂项相消法求和例2(2023·南京一模)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S n +1+2S n-1=3S n (n ≥2).(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令b n =a n +1S n S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解:(1)当n ≥2时,S n +1+2S n -1=3S n ⇒S n +1-S n =2S n -2S n -1即a n +1=2a n ,∵{a n }是等比数列,∴q =2,又a 1=1,∴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n ∈N *.(2)由(1)知,S n=1×(1-2n)1-2=2n-1,∴b n=2n(2n-1)(2n+1-1)=12n-1-12n+1-1,∴T n=b1+b2+…+b n=1-122-1+122-1-123-1+…+12n-1-12n+1-1,即T n=1-12n+1-1.反思感悟1.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基本步骤2.裂项相消法的原则及规律(1)裂项原则一般是前面裂几项,后面就裂几项,直到发现被消去项的规律为止.(2)消项规律消项后前面剩几项,后面就剩几项,前面剩第几项,后面就剩倒数第几项.训练2已知S n是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n2.(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1a n a n+1}的前n项和T n.解:(1)当n≥2时,由S n=n2,得S n-1=(n-1)2,则a n=S n-S n-1=n2-(n-1)2=2n-1.当n=1时,有S1=a1=1,符合上式.综上,a n=2n-1.(2)由(1)得,1a n a n+1=1(2n-1)(2n+1)=12(12n-1-12n+1),则T n=12(11-13+1 3-15+15-17+…+12n-1-12n+1)=12(1-12n+1)=n2n+1.错位相减法求和例3(2024·盐城模拟)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a n+1>a n,4S n=a2n+4n.(1)求{a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n2n+1}的前n项和T n.解:(1)∵4S n=a2n+4n,①∴n≥2时,4S n-1=a2n-1+4(n-1),②①-②得4a n=a2n-a2n-1+4,∴(a n-2)2=a2n-1(n≥2),在①式中令n=1,a21-4a1+4=0,(a1-2)2=0,a1=2,∵a n+1>a n,∴数列{a n}为单调递增数列,∴a n≥2,∴a n-2=a n-1,a n-a n-1=2,∴{a n}为等差数列且首项为2,公差为2,∴a n=2+2(n-1)=2n.(2)a n2n+1=2n2n+1=n2n,∴T n=121+222+323+…+n2n,③1 2T n=122+223+…+n-12n+n2n+1,④③-④得12T n=12+122+…+12n-n2n+1,1 2T n=12[1-(12)n]1-12-n2n+1,1 2T n=1-n+22n+1,则T n=2-n+2 2n.反思感悟1.如果数列{a n}是等差数列,{b n}是等比数列,求数列{a n·b n}的前n项和时,常采用错位相减法.2.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应注意:(1)在写出“S n”与“qS 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于下一步准确地写出“S n-qS n”的表达式.(2)应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公比q是否等于1,如果q=1,应用公式S n=na1.训练3已知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a1=2,S3=a3+6.(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设b n=log2a n,求数列{a n b n}的前n项和T n.解:(1)设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q.由a1=2,S3=a3+6,得a1(1+q+q2)=6+a1q2,解得q=2,所以a n=2n.(2)由(1)可得b n=log2a n=n,所以a n b n=n·2n,T n=1×2+2×22+3×23+…+n×2n,2T n=1×22+2×23+…+(n-1)2n+n·2n+1,所以-T n=2+22+…+2n-n·2n+1=2(1-2n)1-2-n·2n+1=2n+1-2-n·2n+1,所以T n=(n-1)2n+1+2.限时规范训练(四十四)1.(2023·全国乙卷)记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已知a2=11,S10=40.(1)求{a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n|}的前n项和T n.解:(1)设{a n}的公差为d,2=a1+d=11,10=10a1+45d=40,解得a1=13,d=-2.所以{a n}的通项公式为a n=13+(n-1)·(-2)=15-2n.(2)由(1)得|a n|-2n,n≤7,n-15,n≥8.当n≤7时,T n=13n+n(n-1)2×(-2)=14n-n2,当n≥8时,T n=T7+1+3+5+…+(2n-15)=T7+1+3+5+…+[2(n-7)-1]=14×7-72+(n-7)[1+2(n-7)-1]2=98-14n+n2.综上,T n n-n2,n≤7,-14n+n2,n≥8.2.已知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S4=20,a2,a4,a8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若b n=2a n+1-3n+2,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解:(1)设数列{a n}的公差为d(d>0),4=20,24=a2·a8,a1+4×32d=20,a1+3d)2=(a1+d)(a1+7d),1=2,=21=5,=0(舍),所以a n=2+(n-1)·2=2n.(2)由(1)得,a n=2n,所以b n=4(n+1)-3n+2,所以T n=4×2-33+4×3-34+…+4(n+1)-3n+2=4[2+3+…+(n+1)]-(33+34+…+3n+2)=4n·2+n+12-27(1-3n)1-3=2n2+6n+272-3n+32.3.在①S5=50,②S1,S2,S4成等比数列,③S6=3(a6+2)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两个,补充到下面问题中,并解答本题.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d≠0),前n项和为S n,且满足.(1)求a n;(2)若b n-b n-1=2a n(n≥2),且b1-a1=1,求数列{1b n}的前n项和T n.注:如果选择不同的组合分别解答,则按第一个解答计分.解:(1)选择条件①②.由S5=50,得5a1+5×42d=5(a1+2d)=50,即a1+2d=10.由S1,S2,S4成等比数列,得S22=S1S4,即4a21+4a1d+d2=4a21+6a1d,即d=2a1,解得a1=2,d=4,因此a n=4n-2.选择条件①③.由S5=50,得5a1+5×42=5(a1+2d)=50,即a1+2d=10.由S 6=3(a 6+2),得6(a 1+a 6)2=3a 1+3a 6=3a 6+6,即a 1=2,解得d =4,因此a n=4n -2.选择条件②③.由S 1,S 2,S 4成等比数列,得S 22=S 1S 4,即4a 21+4a 1d +d 2=4a 21+6a 1d ,则d=2a 1.由S 6=3(a 6+2),得6(a 1+a 6)2=3a 1+3a 6=3a 6+6,即a 1=2,解得d =4,因此a n =4n -2.(2)由a 1=2,a n =4n -2可得b 1=3,b n -b n -1=2a n =8n -4.当n ≥2时,(b n -b n -1)+(b n -1-b n -2)+…+(b 2-b 1)=(8n -4)+(8n -12)+…+12=[(8n -4)+12](n -1)2=4n 2-4,即b n -b 1=4n 2-4,则b n =4n 2-1.当n =1时,b 1=3,符合b n =4n 2-1,所以当n ∈N *时,b n =4n 2-1,则1b n =14n 2-1=12(12n -1-12n +1),因此T n =12(11-13+13-15+…+12n -1-12n +1)=12(1-12n +1)=n 2n +1.4.(2024·扬州模拟)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4且a n +1=S n +4(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1)n +12n +1n log 2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解:(1)因为a n +1=S n +4,当n =1时,a 2=S 1+4=8,当n ≥2时,a n =S n -1+4,所以a n +1-a n =a n ,即a n +1=2a n (n ≥2,n ∈N *),又a 2a 1=84=2,满足上式,所以{a n }是以4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a n =4×2n -1=2n +1.(2)因为b n =(-1)n +12n +1n log 2a n =(-1)n+12n +1n (n +1)=(-1)n +1(1n +1n +1),所以T n =(11+12)-(12+13)+…+(-1)n +1(1n +1n +1)=1+(-1)n +1n +1.5.(2024·宁波模拟)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2n 2(a n +1-a n )+1=0,且a 1=1.(1)求出a 2,a 3的值,猜想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b n =S na n ·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解:(1)由已知得,当n =1时,a 2a 1-2(a 2-a 1)+1=0,又a 1=1,代入上式,解得a 2=3,同理可求得a 3=5.猜想a n =2n -1.(2)由(1)可知a n =2n -1,经检验符合题意,所以S n =n 2,则b n =n 2(2n -1)(2n +1)=14[1+1(2n -1)(2n +1)]=14+18(12n -1-12n +1),所以T n =[14+18(1-13)]+[14+18(13-15)]+…+[14+18(12n -1-12n +1)]=n 4+18(1-12n +1)=n 2+n 4n +2.6.(2023·广西联盟校检测)已知数列{a n }和{b n }的项均为正整数,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且S n =12n -T n+n 2(n ∈N *).(1)求{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解:(1)因为{a n }和{b n }的项均为正整数,所以前n 项和S n ,T n 也是正整数,又S n =12n -T n+n 2(n ∈N *),所以(S n -n 2)(2n -T n )=1,n -n 2=1,n-T n =1n -n 2=-1,n -T n =-1.若S n -n 2=-1,则a 1=S 1=0,与{a n }的项均为正整数相矛盾,故不符合题意,所以S n =n 2+1,T n =2n -1.当n=1时,a1=S1=2,当n≥2时,a n=S n-S n-1=2n-1,所以a n ,n=1,n-1,n≥2,同理,b n=2n-1.(2)记数列{a n b n}的前n项和为C n,当n=1时,a1=2,b1=1,所以C1=a1b1=2.当n≥2时,C n=2×1+3×2+5×22+…+(2n-1)·2n-1,①①×2,得2C n=2×2+3×22+5×23+…+(2n-1)·2n,②①-②,得-C n=4+8(2n-2-1)-(2n-1)·2n,化简得C n=(2n-3)·2n+4.综上,数列{a n b n}的前n项和C n=(2n-3)·2n+4.。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可以用来加深对数列的理解和运算规律的掌握。

下面是一个关于数列求和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列求和的概念;2. 掌握常见数列的求和方法;3. 能够应用数列求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列求和的概念;2.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3. 应用数列求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数列求和的教学课件;2. 相关的练习题目和解答;3.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利用一道简单的题目引入数列求和的概念,如:已知数列的前5项为1、3、5、7、9,求这5项的和。

第二步:讲解1. 介绍数列求和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引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2. 通过一些例题,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解释推导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3. 引入数列求和的一般方法: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列规律,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进而应用相应的求和公式计算出数列的和;4. 强调数列求和中需注意的细节和常见错误,如求和的范围、数列的序号等。

第三步:练习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批改;2. 在全班讲解练习题目的解答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

第四步:拓展1. 利用一些应用题目,引导学生将数列求和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班级人数、得分等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数列求和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数列求和的应用领域。

第五步:总结1. 总结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2.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应用数列求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活跃度和学习效果。

数列求和专题教案

数列求和专题教案

数列专题复习-----数列求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2.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经典的实例,利用求和公式及特殊数列的求和方式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数列求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学,勤想,勤动脑的数学学习理念,更多地接触知识才会站在更高的位置看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及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的应用.教学难点: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教学方法:边讲边练教学过程:一.数列求和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二、学生活动1.等差、等比数列直接运用公式求和(直接利用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的方法)2.分析、概括各种数列的特征,从特征中寻求解决的方法.三、数学运用 1、错位相减法求和{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1122n n n S a b a b a b =+++例1. 求和:132)12(7531--+⋅⋅⋅++++=n n x n x x x S解:由题可知,设132)12(7531--+⋅⋅⋅++++=n n x n x x x S ………………………①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②(设制错位)①-②得 n 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错位相减)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 n n x n xx x S x )12(1121)1(1----⋅+=--。

练习: 求数列⋅⋅⋅⋅⋅⋅,2,,2,2,232n 前n 项的和.解:由题可知,{n n 22}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的通项与等比数列{n 21}的通项之积设n n nS 2226242232+⋅⋅⋅+++=…………………………………①14322226242221++⋅⋅⋅+++=n n nS …………② ①-②得1432222222222222)211(+-+⋅⋅⋅++++=-n n n nS 1122212+---=n n n∴ 1224-+-=n n n S2、倒序相加法求和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例2.求证:n nn n n nn C n C C C 2)1()12(53210+=++⋅⋅⋅+++ 证明: 设nn n n n n C n C C C S )12(53210++⋅⋅⋅+++=………………………….. ①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0113)12()12(n 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 又由m n n m n C C -=可得:n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1103)12()12(…………. ② ①+②得: n nn n n n nn n C C C C n S 2)1(2))(22(2110⋅+=++⋅⋅⋅+++=- ∴ n n n S 2)1(⋅+= 3、分组法求和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例3. 求数列的前n 项和:231,,71,41,1112-+⋅⋅⋅+++-n aa a n ,…解:设)231()71()41()11(12-++⋅⋅⋅++++++=-n aa a S n n将其每一项拆开再重新组合得)23741()1111(12-+⋅⋅⋅+++++⋅⋅⋅+++=-n a a a S n n (分组)当a =1时,2)13(n n n S n -+==2)13(nn +(分组求和)当1≠a 时,2)13(1111n na S n n -+--==2)13(11n n a a a n-+---4、裂项法求和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 (1){}n a 为等差数列,111111n n n n a a a a d++⎛⎫=- ⎪⎝⎭ (2)n n n n a n -+=++=111例4. 求数列⋅⋅⋅++⋅⋅⋅++,11,,321,211n n 的前n 项和.解:设n n n n a n -+=++=111,则11321211+++⋅⋅⋅++++=n n S n )1()23()12(n n -++⋅⋅⋅+-+-=11-+n练习:在数列{a n }中,11211++⋅⋅⋅++++=n nn n a n ,又12+⋅=n n n a a b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的和.解: ∵ 211211nn n n n a n =++⋅⋅⋅++++=∴ )111(82122+-=+⋅=n n n n b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111()4131()3121()211[(8+-+⋅⋅⋅+-+-+-=n n S n =)111(8+-n =18+n n四、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 公式法.直接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2. 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n a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3. 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4. 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常见的拆项公式有:1()n n k =+ ,= ,1(21)(21)n n =-+ ,等等.5. 分组求和法:需要熟悉一些常用基本式的特点与规律,将同类性质的数列归于一组,便于运用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五、课时作业1.(理)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121+=n n S a 。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教案: 数列求和教学目标:-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数列的和-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准备:- PowerPoint演示文稿- 白板和黑板- 教学素材: 包含不同类型数列的练习题教学过程:步骤1: 引入数列的概念-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引入数列的概念,解释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强调数列的和是指数列中所有数字的总和。

步骤2: 简单数列的求和方法- 介绍最简单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

例如: 1, 2, 3, 4, 5... 求和公式为(n+1) / 2 * n。

- 示范一些简单数列的求和过程,并要求学生跟随计算。

步骤3: 不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 介绍不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

例如: 1, 3, 5, 7, 9... 这种数列无法使用简单的求和公式,需要使用其他方法求解。

- 解释如何找到数列中的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进行计算。

例如,这个数列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2,因此可以通过求得数列中最后一项的值来计算总和。

- 示范一些不等差数列的求和过程,并要求学生跟随计算。

步骤4: 特殊数列的求和方法- 介绍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方法,如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 解释如何找到数列中的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进行计算。

示范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过程,并要求学生跟随计算。

步骤5: 练习题- 给学生分发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解答。

包括简单数列、不等差数列和特殊数列。

- 强调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解题思维的不同。

步骤6: 总结和反思-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列求和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让学生回顾他们所学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列求和的方法,如数学归纳法、求和公式的推导等。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自己提出一些数列求和问题并解答。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解答练习题的过程,并提供相关反馈和指导。

- 让学生完成一份小测验,检验他们对数列求和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求和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
⎨⎧≠--=--==)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例1] 已知3
log 1log 23-=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
1
2log log 3log 1log 3323
=⇒-=⇒-=
x x x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n n
x x x x S +⋅⋅⋅+++=32 =
x
x x n
--1)
1(=
2
11)211(21--n =1-n 21
[例2] 设S n =1+2+3+…+n ,n ∈N *,求
1
)32()(++=
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
n n S n , )2)(1(2
1
++=n n S n ∴
1)32()(++=
n n
S n S n f =64342++n n n =n
n 64
341++=
50
)8(12+-
n
n 50
1≤ ∴ 当
8
8-
n ,即n =8时,
50
1)(max =n f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3] 求和:132)12(7531--+⋅⋅⋅++++=n n
x n x x x S ………………………①
解:由题可知,{
1)12(--n x 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n x }的通项之积:设
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②(设制错位)
①-②得
n 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 (错位相减)再利












n
n n x n x
x x S x )12(1121)1(1
----⋅+=--。


2
1)1()
1()12()12(x x x n x n S n n n -+++--=
+ [例4] 求数列⋅⋅⋅⋅⋅⋅,22,,26,24,2232n n 前n 项的和.解:由题可知,{n n 22}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的通项与等比数列{n 21}
的通项之积
设n n
n
S 2226242232+⋅⋅⋅+++=
…………………………………① 14322
226242221++⋅⋅⋅+++=n n n S …………② ①-②得
14322
22222222222)211(+-+⋅⋅⋅++++=-n n n n
S 1
122212+---=n n n ∴
1
2
2
4-+-
=n n n S 三、倒序相加法求和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 [例6] 求
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的值
解:设 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S
…………. ①
将①式右边反序得: 1sin 2sin 3sin 88sin 89sin 22222+++⋅⋅⋅++=S
……② 又因为
1
cos sin ),90cos(sin 22=+-=x x x x ,

+



)89cos 89(sin )2cos 2(sin )1cos 1(sin 2222222 ++⋅⋅⋅++++=S =89 ∴ S =44.5
四、分组法求和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7] 求数列的前n 项和:231
,,71,41,
1112-+⋅⋅⋅+++-n a a a n ,… 解:设)231
()71()41()11(12-++⋅⋅⋅++++++=-n a
a a S n n
将其每一项拆开再重新组合得)23741()1
111(12-+⋅⋅⋅+++++⋅⋅⋅+++=-n a
a a S n n (分组)
当a =1时,
2
)13(n
n n S n -+
==
2
)13(n n +(分组求和)当
1≠a 时,
2)13(1111n n a
a S n n -+--
==
2
)13(11n
n a a a n -+---
[例8] 求数列{n(n+1)(2n+1)}的前n 项和.
解:设k k k k k k a k
++=++=2332)12)(1(∴ ∑=++=n k n k k k S 1
)12)(1(=)32(231
k k k n
k ++∑=
将其每一项拆开再重新组合得:
S n

k
k k n
k n k n k ∑∑∑===++1
2
1
3
1
32

)21()21(3)21(2222333n n n +⋅⋅⋅++++⋅⋅⋅++++⋅⋅⋅++
= 2)
1(2)12)(1(2)1(22++++++n n n n n n n =2
)
2()1(2++n n n
五、裂项法求和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1)
)()1(n f n f a n -+=
(2)
n n n n tan )1tan()
1cos(cos 1sin -+=+ (3)111)1(1+-=+=n n n n a n (4))1
21
121(211)12)(12()2(2+--+=+-=n n n n n a n
(5)])
2)(1(1
)1(1[21)2)(1(1++-+=+-=
n n n n n n n a n
n
n
n n n n n n S n n n n n n n n n a 2)1(1
1,2)1(12121)1()1(221)1(21+-=+-⋅=⋅+-+=⋅++=
-则
[例9] 求数列
⋅⋅⋅++⋅⋅⋅++,1
1,
,321,
211n n 的前n 项和.
解:设n n n n a n
-+=++=
11
1,则
1
13
212
11+++
⋅⋅⋅+++
+=
n n S n )
1()23()12(n n -++⋅⋅⋅+-+-=
11-+n
[例10] 在数列{a n }中,11211++⋅⋅⋅++++=
n n n n a n
,又1
2
+⋅=n n n a a b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的和.
解: ∵
211211n n n n n a n =++⋅⋅⋅++++=
∴ )111(82
122+-=+⋅=n n n n b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
)]111()4131()3121()211[(8+-+⋅⋅⋅+-+-+-=n n S n =)111(8+-n = 1
8+n n
六、利用数列的通项求和
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的通项及其特征,然后再利用数列的通项揭示的规律来求数列的前n 项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例15] 求
1
1111111111个n ⋅⋅⋅+⋅⋅⋅+++之和.解:由于)110(9199999111111
1
-=⋅⋅⋅⨯=⋅⋅⋅k k k 个个 ∴
1
1111111111个n ⋅⋅⋅+⋅⋅⋅+++=
)110(9
1
)110(91)110(91)110(91321-+⋅⋅⋅+-+-+-n =)1111(91)10101010(911
321 个n n
+⋅⋅⋅+++-+⋅⋅⋅+++=9110)110(1091n n ---⋅=)91010(8111n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