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计算机世界说课稿

合集下载

走进计算机世界说课稿

走进计算机世界说课稿

《走进计算机世界》说课稿大阳镇影壁山小学:陈守家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走进计算机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第一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学习计算机最基本的知识点,从认识计算机的硬件入手,然后讲解如何开机与关机,让学生对计算机世界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和意识。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求知识,通过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来巩固知识内容。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互帮互助的团体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认知目标认识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学会开、关机步骤,掌握开、关机的方法;认识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鼠标;学会移动、单击鼠标。

现代的教育应该脱离以往的用知识灌输学生,然后让学生在知识的吸收过程培养情感的模式。

而要用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吸收知识,因此我将情感目标排在了第一位。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世界对于对于这些小学生而言或许是陌生的,这就使得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以及基本操作成为了本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学生高速有效的摄取信息的技能作为难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段,也是学生协作学习的新起点,因此在自主学习方面还很有欠缺;而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猜想、实践来突破这个难点。

活动1 走进电脑世界教案

活动1 走进电脑世界教案

七、板书设计
活动1 走进电脑世界——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输入设备CPU 存储器输出设备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组成、主机的硬件组成以及计算机硬件的分类,硬件的组成和分类是主要内容。

在介绍硬件组成时,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学会了内容,效果较好。

对于硬件的分类,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然后通过活动让学生结合刚才所学习的知识,拖动硬件到对应的矩形框中,可以说带着游戏学习知识,方法较合理。

4-1走进电脑世界

4-1走进电脑世界

第四单元活动一走进电脑世界太和五中付艳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安徽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装机历程活动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这些硬件是如何组装一起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装机。

二、学情分析本活动主要是针对非零起点的学生,因此学生应该对计算机的一般知识有所了解,能够简单地描述计算机的结构。

不过即使小学阶段没有接触或学过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前面对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能够对计算机的外部的一些特征和组成,进行简单总结和描述。

三、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

(2)了解计算机的组装过程。

2、过程性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计算机的组成。

(2)通过学习,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通过实践和学习,了解计算机的组装过程。

3、情感目标(1)通过对计算机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计算机连接的了解,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重难点分析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对计算机的硬件组装过程,特别是机箱中各部件在主板上连接。

难点: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上来分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的连接。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过程八、板书第四单元走进电脑世界•了解计算机组成•动手组装计算机九、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这些硬件是如何组装在一起的。

因此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硬件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计算机,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有哪些引入硬件知识,让学生通过日常使用计算机以及对计算机的了解,总结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知识库”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知识,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能够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互动较多,教学效果很好。

在学习组装计算机时,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装机过程,只能让学生看录像视频,然后教师总结装机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使用白模拟装机过程。

《走进计算机》参考教案

《走进计算机》参考教案

《走进计算机》参考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如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如量子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等。

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介绍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1.3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如Windows、macOS、Linux等。

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如启动计算机、关闭计算机、使用文件管理等。

第二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1 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讲解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输入设备的使用方法。

介绍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输出设备的使用方法。

2.2 文件的管理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如创建、删除、移动、复制文件和文件夹等。

介绍常用的文件管理工具,如资源管理器、文件搜索等。

2.3 常用软件的使用介绍文字处理软件Word、表格处理软件Excel、演示软件PowerPoint等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三章:计算机的网络应用3.1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作用,如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介绍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等。

3.2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讲解浏览器的使用,如打开网页、搜索信息等。

介绍电子邮件的使用,如发送、接收、管理邮件等。

3.3 网络安全的知识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预防措施。

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如密码保护、防火墙等。

第四章:计算机编程基础4.1 编程语言的概念讲解编程语言的分类和作用,如高级语言、低级语言等。

介绍常见的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C++等。

4.2 编程的基本概念讲解变量、常量、数据类型的概念。

介绍控制结构,如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4.3 简单的编程实践讲解简单的编程实践,如计算器程序、文本处理程序等。

第五章:计算机的应用领域5.1 计算机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讲解计算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模拟实验、数据分析等。

《走进计算机》教案

《走进计算机》教案

《走进计算机》教案教案:《走进计算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4.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5. 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软件系统及其应用领域。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原理及软件系统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硬件组成、软件系统等。

2. 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PPT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讨论法:针对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讲解计算机从古代算盘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演变过程。

3.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讲解计算机的五大硬件组成部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及其功能。

4.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以及常见的应用软件。

6. 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讲解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如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

7.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六、课后作业1. 请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请列举计算机的五大硬件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请简述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4. 请谈谈你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软件系统及其应用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第3课走进电脑世界教学文案

第3课走进电脑世界教学文案

1G=1024M
1M=1024KB
1个汉字=2Byte
1KB=1024Byte
360G=360*1024M=360*1024*1024KB
=360*1024*1024*1024Byte 360*1024*1024*1024/2=193273528320(个) 193273528320/30/40/100=1610612.736(本) 1610612.736/20/50=1610.612736(班) 1610.6127.36/24=67.108864(校)
一个360G的硬盘可以保存福州市区内所有
小学生一学期的课本和作业本!
电脑的硬件和软件
一个完整的电脑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顾名思义,硬件,就是电脑中那些看得见摸得 着的实物设备,如主机、显示器
而软件则是相对硬件所说的,它是指电脑上运 行所需的各种程序及其有关的文档材料,如一 个绘图软件或者一个五子棋小游戏。
创新活动
3、在信息的海洋里遨游,体验数字图书馆。
比一比
文字
第一组 输入设备
声音
图像
视频
命令(单击、 双击)
第二组 存储设备
第三组 输出设备
活动评价
了解电脑的基本硬件 能说出集中电脑输入、输出设备 知道集中存储设备 遇到困难是的表现
开阔视野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想一想
• 要记的东西很多的时候,我们会用笔记 本记录和存储起来,电脑用什么来记忆 和保存东西呢?
• 我们用嘴巴或手、脚等向外界反馈输出 信息,那电脑是用什么输出信息呢?
2、电脑的存放信息的仓库(存储器)
4、电脑输出信息的设备 输出文字、图像

七年级走进计算机说课稿

七年级走进计算机说课稿

七年级走进计算机说课稿对于我所合作的小学生而言是不是可以跳过这些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呢答案是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重点:信息的特征;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二、说目标:1、一个指导思想:“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4、多种收获: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1)、任务驱动: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2)、讲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图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也包括学生只要稍稍动脑就能马上反应过来的结合课本插图来共同讨论2、学法指导: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四、说教学程序: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信息的获取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最佳三是:“尝试”通过动手操作来体现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优越性过程设置分为:创设情境以境激趣————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体验成功1、创设情境:一公司贴出招聘广告广告上只有公司名称和该公司所需的聘用职位(仅限三人)其他的信息都没有如果你是一名应聘者你该如何处理呢目的:创设美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对虚拟生活情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从而乐学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本环节从三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交通标志、阅读等等)(2)、阅读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给出了些信息;(3)、投影一些图片:例如:xx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等等学生交流反馈信息(有的学生一眼就可看出有的只要“学生“掂掂脚”就可以达到)这一环节是课堂内容的中心部分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以前知识的迁移来发散思维真正体现信息的“无处不在”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2)、讲一个小故事来激趣:“包不掉毛和毛掉不包”说明怎样去识别信息的好与坏(3)、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些与此类似的事例;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第三层次:学生上网查找我们学校的主页(投影出上网的基本步骤和查找的关键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某些同学上机的操作姿势和不良习惯;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做科学有效的控制;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选择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辅导分层次的教学的运用使全体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突出了课堂的重点分散了难点特别是最后的上机操作让学生过了一把瘾3、总结归纳体验成功:(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些内容(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5、作业布置:课后调查:无论通过什么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五、设计理念: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走进计算机》参考教案

《走进计算机》参考教案

《走进计算机》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操作桌面等。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定义、功能、分类等。

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重要人物、我国计算机发展现状等。

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信息处理、教育、娱乐等。

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操作桌面、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基本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示范法: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计算机操作。

五、教学准备1. 硬件准备: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配备鼠标和键盘。

2. 软件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3.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小游戏或者故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导入新课《走进计算机》。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功能、分类等,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情况。

3.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讲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重要人物、我国计算机发展现状等,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历史。

4. 讲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介绍计算机在科学计算、信息处理、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5. 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示范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操作桌面、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等基本操作。

6. 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计算机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计算机操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掌握程度等,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走进计算机》参考教案

《走进计算机》参考教案

《走进计算机》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定义、功能、分类等。

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重要事件和人物。

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辅助设计、教育、娱乐等。

4.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5. 计算机的操作方法: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应用程序的使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原理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2. 软件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视频资料、实践案例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计算机有什么了解?计算机有哪些应用领域?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和分类。

2.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强调重要事件和人物。

3.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举例说明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

4.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计算机的了解。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启动操作系统、使用文件管理器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三课-走进电脑世界教学内容

第三课-走进电脑世界教学内容

电脑的硬件好比人的身体,也有它的
1、输入设备 2、中央处理器 3、输出设备 4、存储器
1、输入设备
键盘
鼠标
手写板
触摸屏
话筒
摄像头
扫描仪 读卡机
2、中央处理器
CPU是电脑最重要的部件,常比作电 脑的“大脑”,数据就在这里处理和运算。
不同品牌的中央处理器
3、输出设备
显示器 绘图仪
打印机
音箱
触摸屏既是输入设 备,又是输出设备
投影仪
触摸屏
4、存储器 内存条 软盘
光盘
硬 盘
移动 硬盘
U盘
(1)你见过哪些输出设备? (2)对于常见的显示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 (3)你见过哪些存储器吗? (4)我们经常使用的U盘,应该注意什么?
主机是电脑硬件的核 心部分,许多重要的部 件都装在它的“肚子” 里。
1.常比作电脑的“大脑”的部件是? 中央处理器(CPU) 2. 电脑存储数据的地方叫什么? 硬盘 3. 主机的外壳叫什么? 机箱 4. 电脑主机肚子里最大的部件叫什么? 硬盘 5. 最常用的电脑输出设备叫什么? 显示器 6. 常用的电脑输入设备有什么? 键盘、鼠标 7. 要想把显示器上的内容搬到纸上,要用到什么? 打印机
用 手 画 一 画
输出信息
用 口 说 一 说
用 脚 踢 一 踢
电脑王国
电脑王国里有硬件和软件两大家族。
硬件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 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等。 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工作的指令和数据; 如Windows、Word, QQ等。
硬件是计算机的身体,软件是计算机的 思想和灵魂,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三课-走进电脑世界
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 人工智能之父:艾仑 图灵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走进计算机》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走进计算机》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走进计算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知道计算机的用途。

2.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等。

3.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 计算机的用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看计算机的操作过程。

2.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如硬件、软件等。

3. 演示:教师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等。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7. 拓展:介绍计算机的其他用途,如网络、游戏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七、教学拓展1. 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互联网、局域网等。

2. 计算机软件: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3. 计算机硬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如CPU、内存、硬盘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走进计算机》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3. 计算机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计算机。

4.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如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

九、教学计划1. 节课安排:共10节课,每节课40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逐节课进行。

3. 实践环节:每节课安排10分钟实践操作时间。

1.1 走进计算机世界 教案

1.1 走进计算机世界 教案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理论授课教案(首页)课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题:1.1走进计算机世界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以及掌握计算机的信息表示和计量单位。

教学重点: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掌握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转换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转换。

授课方法:幻灯讲座;课堂讲授、范例讲解、网络交流、边讲边做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应用基础》高国红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版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第一次深入接触计算机,学生学习劲头足,课堂气氛良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组织教学3’新课导入5’讲授新课10’课堂练习与检验10’讲授新课15’1、上课要求:不迟到、早退,认真听讲,记好笔记。

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2、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作业,评定成绩: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作业记入平时成绩。

3、加强课堂互动性。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见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从今天开始,由大家和我共同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1.1走进计算机世界一、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由来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课堂练习与检验:根据所学内容,学生做教材P7的习题。

二、计算机的组成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都有着一此初步的了解,教师应在学生已知的范围内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细化(图1)。

图1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观看系统结构图(由此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分步进行讲解。

)(2)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运算器:负责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负责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要求提问总结引入新课课堂讲解书本知识教师提问,学生看书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独立做题,教师提问检验播放课件,总结重点内容,学生记笔记控制并协调输人、输出等操作。

单元一 任务一走进计算机世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基础》(高教版)同步教学

单元一 任务一走进计算机世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基础》(高教版)同步教学
(1)手机会不会代替微型计算机?
(2)根据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想象一下未来你的“数字生活”。
(3)想一想,说一说,你将来准备从事计算机行业哪一方面的工作?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
10min
4.巩固与提高
(1)计算机是如何理解人类情感的?
(2)计算机和计算器都是用于计算的电子产品,有什么区别?
组织学生完成思考与练习作业,巩固与拓展知识点。
10min
作业:1.整理笔记
2.完成课后作业
(1)查阅资料回答问题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计算机有何特点?
在哪些方面用到了计算机?
计算机未来将怎样发展?
(2)分组制作“计算机发展历程与展望”的电子小报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操作任务,加深学生的理解。
分组完成习
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定义、特点、分类、应用、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定义、特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
1.导入新课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今天我们先来了解有关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几个相关知识。
引入课程,以实例讲解引起学生兴趣。
5min
2.讲授新知
(1)计算机的定义
(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
(3)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4)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以及计算机的分类,发展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作适当的笔记。

大连理工版信息技术一上《走近计算机》说课稿

大连理工版信息技术一上《走近计算机》说课稿

大连理工版信息技术一上《走近计算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走近计算机》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的分类等基础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大连理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大一新生,他们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

2.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和实践教学平台。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详细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

3.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工作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计算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等内容,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走进计算机世界说课稿 2500字

走进计算机世界说课稿 2500字

三一文库()〔走进计算机世界说课稿 2500字〕《走进计算机世界》说课稿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走进计算机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第一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学习计算机最基本的知识点,从认识计算机的硬件入手,然后讲解如何开机与关机,让学生对计算机世界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和意识。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求知识,通过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来巩固知识内容。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互帮互助的团体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认知目标认识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学会开、关机步骤,掌握开、关机的方法;认识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鼠标;学会移动、单击鼠标。

现代的教育应该脱离以往的用知识灌输学生,然后让学生在知识的吸收过程培养情感的模式。

而要用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吸收知识,因此我将情感目标排在了第一位。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世界对于对于这些小学生而言或许是陌生的,这就使得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以及基本操作成为了本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学生高速有效的摄取信息的技能作为难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段,也是学生协作学习的新起点,因此在自主学习方面还很有欠缺;而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猜想、实践来突破这个难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走进计算机》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走进计算机》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走进计算机》(共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走进计算机》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走进计算机》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走进计算机》1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瑞安莘塍六小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计算机》,拿到课题,我在想,这节课有什么,我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完会觉得有价值。

接下来我将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望得到在座老师的多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堂课讲的是什么《走进计算机》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

它是六年级的开篇之作,介绍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一些知识和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那么,对于我所合作的小学生而言,是不是可以跳过这些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呢答案是“no”,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enjoy,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成果和应用,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在继学生各种软件学习之后,本节课的理论学习就开启了他们对计算机综合认识的大门,它不仅是知识链上的一个转折点,更是在整个计算机学习中起到了一个脊梁骨的重要作用。

面对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又要和一群怎样的学生合作呢?六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性格上开始叛逆,不喜欢听老师长篇大论的讲授,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

他们在接触了两年的软件学习后,初遇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时候,寻求创造性的叛逆与力求稳定性的枯燥开始碰撞,又会造就怎样的课堂,它将值得我们去期待!(一)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期待下,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争取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

2、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工作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计算机的强大能力,体验自主探索的快乐。

第一章走进计算机世界

第一章走进计算机世界

第一章走进计算机世界〖课题〗第一课〖教学内容〗第一章走进计算机世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阶段所学内容,让学生系统的接触信息和信息处理技术基础,并了解作为信息处理机的计算机的基本结构;2、了解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比较学习它们的优缺点;3、熟练的启动和退出Windows,并掌握键盘和鼠标的具体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了解信息基础相关知识、掌握并能熟练应用Windows 98的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1、分析以前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边学边忘、不会就算了、上机房课吃零食的现象),提出新学期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2、通过计算机的发展及构成的介绍,举例说明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信息与信息处理及计算机的组成结构;2、键盘和鼠标的操作;3、操作系统的发展及Windows98 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计算机软硬件组成;2、键盘和鼠标的正确操作方法;3、操作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启动和退出。

〖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举例法探究式教学法学法:来自不同学校的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回顾和整理旧的计算机知识,构建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培养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爱好,扎实的打好学习这们课的基础。

〖教学过程〗复习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划分层次,便于今后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

导入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因为信息技术课的教材不够统一,同学们现在的基础也就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教材和这学期的学习目标……新授一、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问题设计:1、你认为什么是信息,信息对你又用处吗?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二、信息与信息处理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生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内容。

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实物的属性。

走进电脑世界教学设计教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走进电脑世界教学设计教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飞塔第3课走进电脑世界【教学目标】1.认识电脑硬件。

2.知道电脑硬件和软件的区别,并能举例说明。

3.了解电脑输人、输出设备。

4.了解数字图书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了解电脑输入、输出设备。

2.教学难点。

知道电脑硬件和软件的区别,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述冯·诺依曼研制计算机的小故事,并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上节课学过的计算机发展历程。

2.讨论法:教师在课前搜集关于中央处理器的资料,并指导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3.实物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拆开的机箱,通过实物建立一个完整而形象的电脑硬件的概念。

【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

(1)硬件环境:多媒体控制系统。

(2)软件环境:WindowsXP。

2.教学资源。

课前搜集到的中央处理器的资料、幻灯片、已拆开的机箱。

【教学过程】导课(5分钟)1.复习回顾:上一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电脑操作?懂得了哪些电脑知识?2.提问:你知道电脑是谁发明的吗?3.幻灯片出示教材第14页冯·诺依曼以及他研制的计算机的图片,教师简要讲述冯·诺依曼研制计算机的小故事,并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上节课看过的计算机发展变化的图片。

4.学生针对教材第l4页的这些图片发表看法。

5.教师补充:虽然电脑从外观上看变化很大,但是从ENIAC到iPad,电脑的基本结构万变不离其宗。

6.小结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走进电脑世界,去了解电脑的组成。

了解硬件和软件(8分钟)1.幻灯片出示教材第13页的图示。

2.讲解:人通过眼睛或耳朵等从外界获取信息,大脑根据已有的知识处理信息、记忆信息,用口或手或脚向外界输出信息。

电脑的硬件好比人的身体,也有它的输人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和处理器。

3.让学生猜一猜:你觉得电脑的哪些部分是输入设备,哪些部分是输出设备,哪些部分是存储器和处理器。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猜想。

4.教师提示:在揭晓答案之前,我们先来学习电脑硬件和软件的知识。

5.幻灯片出示教材第15页上硬件和软件的图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计算机世界》说课稿
大阳镇影壁山小学:陈守家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走进计算机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第一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学习计算机最基本的知识点,从认识计算机的硬件入手,然后讲解如何开机与关机,让学生对计算机世界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和意识。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求知识,通过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来巩固知识内容。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互帮互助的团体精神。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认知目标
认识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学会开、关机步骤,掌握开、关机的方法;认识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鼠标;学会移动、单击鼠标。

现代的教育应该脱离以往的用知识灌输学生,然后让学生在知识的吸收过程培养情感的模式。

而要用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吸收知识,因此我将情感目标排在了第一位。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世界对于对于这些小学生而言或许是陌生的,这就使得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以及基本操作成为了本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学生高速有效的摄取信息的技能作为难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段,也是学生协作学习的新起点,因此在自主学习方面还很有欠缺;而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猜想、实践来突破这个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走进计算机世界,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掌握基本操作。

因此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并采用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学手段。

即: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上机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总结。

五、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

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
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程序及设想
这堂课我的设想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探索,期待寻找答案和理由的一个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如今的电脑已越来越普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计算机,了解了解电脑世界的神奇奥秘,好吗?
2、因此引出本节课新的知识点是:
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学习计算机最简单,最基本的操作。

3、提出问题并由学生探索总结
那电脑到底由哪些部分组成,又怎么正常使用呢?带着疑问,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索。

学生积极开动大脑,动手操作,寻找答案。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查看书本,有的请教同学,有的举手问老师。

同学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有些同学平时经常接触电脑,懂得较多,他们指导周围的同学共同学习,使得学生有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通过实践操作,讨论归纳得出: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几个部分组成。

要明确开机和关机的步骤,关机时要先由系统关闭各种打开的软件后才能关闭主机电源。

鼠标分单击、移动等操作。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观察,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指导,或者邀请周围的同学相互探讨乃至帮助解决问题,实现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4、在以上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让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于是,在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后,问同学们计算机除了基本组成以外,平时我们还见过哪些设备,个别同学会说出打印机、摄像头、数码相机等。

从而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些设备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按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分别都是什么?教师请同学回答。

最后由学生相互讨论结果的正确与否,由学生总结,而教师在其中只扮演“引路人”的角色。

从而达到把整堂课都还给学生的教学目的。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掌握信息技术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目标。

6、课堂训练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成功的欣慰与快乐,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胜利的信念和力量。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践认识水平,努力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以课堂练习的方式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具体内容是:让学生画一幅画来表示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标出名称,看谁画的好并能独立自主地正常开机,关机和运用鼠标操作,再让学生把知识讲给赵大爷听,演示给他看,让他评一下哪位同学画的好,讲的好。

从而培养学生绘画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养成尊敬老人的好品质。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过程中“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这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各位领导对本堂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