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脑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i n f a r c t i o n w 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g r o u p A a n d B,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r o u t i n e t r e a t me n t , g r o u p A w a s t r e a t e d wi t h l o c a l
【 关键词 】 局部亚低温;脑梗死;神经保护
C l i n i c a l s t u d y o n l o c a l b r a i n mi l d h y p o t h e r mi a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a c u t e c e r e b r l a i n f a r c t i o n s HU Yi — h u i . Z H U
w e r e a l l e v a l u t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w i t h c l i n i c a l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d e i f c i t s c a l e( N I H S S ) a n d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d a i l y l i v i n g
亚低温对急诊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
较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 1 5 d以及 3 0 d两 组大面积梗死患者数量 以及 N I HS 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
降 ,但是亚低温 组改善情况更 明显 ,随着 治疗时间的延长 ,两组患者的 I L 一 6以及 s l C AM一 1 水平均呈 递减的趋势 , 且在发病不 同时间点亚低温 组的 I L 。 6以及 s I C A M- 1水平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组间 比较
病程、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P >
0 . 0 5 ) ,具有 可 比性 。 2 .方法 :入 院后两组 均进 行抗 凝 、降颅压 、补
液 等 对症 处理 。在此 基础 上 亚低温 组 给予 冬 眠合剂 应 用 微量 泵持 续泵 A t 4 1 ,其 成分 为 生理 盐水 5 0 I n l +
・
短篇论著 ・
亚低 温对 急诊 脑梗 死患者 治疗后梗死 面积 、神经功 能
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
许 洪 军 张立 志 黑君 华
【 摘要 】 目的 探讨 亚低温对 急性 脑梗 死患者治疗后梗死面积 、 神经功能及 炎症 反应 的影 响。 方法 选 取发病 2 4 h内入院治疗 的急性脑梗死 患者 5 O例 ,将 其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5例,将其分别置于冰毯机 以及常温床上 ,使其肛温 保持在 ( 3 3 . 5 ±1 . 0 )℃以及 ( 3 7 . 0 ±0 . 5 )℃,
3 . 观察指标 :由专人在统一标准的指导下 ,在 患者入 院第 1 ‘ 天 、第 1 5天 、第 3 O天 时 ,采用 美 国 国立卫 生研 究 院脑 卒 中量表 ( Nm S S )对其 进行 神
经 功 能缺损 程 度评 定 ,评 定标 准依 据全 国第 四届脑
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OD的影响
・ 661 ・
・
专题 ・
亚 低 温 对 脑 梗 死 患 者 血 清 NS 和 S E OD 的 影 响
张 敏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龙 何
[ 要 ] 目的 探 讨 亚低 温 对 大 面 积脑 梗死 患 者 血 清 神 经 元 特 异性 烯 醇 化 酶 ( E 和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 ( 的 影 响 及 临 床 意 摘 NS ) s) D) 义 。方 法 1 0例 大 面 积 脑 梗 死 患 者 分 为治 疗 组 和对 照组 各 8 6 0例 , 照 组 采 用 常 规 治 疗 . 疗 组 在 此 基 础 上 进 行 亚 低 温 治 疗 , 组 对 治 两 患 者均 在 治 疗 前 和治 疗 后 第 7天 、 1 第 4天 和 第 3 0天 进 行 NI S神 经 功 能 评 分 , 检 测 NS HS 并 E浓 度 和 S OD活 力 。结 果 治疗 组 患 者 治疗后第 1 4天 和 第 3 0天 的 NI S评 分 明 显 低 于 对照 组 (尸 < 0 0 ) 且 NS HS .5 , E浓 度 降 , OD 活 力 升 高 ; 组 患 者 治 疗 后 的 呼 吸 、 S 两 脉 搏 、 钾 等 指 标 无 显著 性 差 异 (尸 > 0 0 ) 血 . 5 。结 论 亚 低 温 治疗 可促 进 大 面 积 脑 梗 死 患 者 神 经 功 能 的 恢 复 , 善 预 后 。 改 [ 键 词 ] 亚 低 温 ; 面 积 脑 梗 死 ; 经元 特 异性 烯 醇化 酶 ;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关 大 神 超
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
【 关键词 】 大面积脑梗死 ; 局 部亚低温 ; 超氧化物歧化酶 ; 一氧化氮
中图分类号 : R 7 4 3 . 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3 5 1 X( 2 0 1 8) 0 l 一 0 0 2 6 — 0 4
An a l y s i s o f e fe c t s a n d s e r u m c o n t e n t s o f p a t i e n s t wi t h a c u t e ma s s i v e c e r e b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t r e a t e d wi t h l o c a l
局部亚低温条件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保护机制
1)郑州市第七人 民 医院神 经 内科 ,河 南 郑 州 450000 2)新 乡 医 学 院,河 南 新 乡 453000 3)河 南省 人 民 医 院,河 南 郑
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 亚低 温 条件 下急 性 脑梗 死 患者 血 清 NSE和 S一100蛋 白水 平 变化 及 其 保护 机 制 。方 法 搜集 2015一o2 2o17一O2于郑州市第七人 民医院进行诊 治的急性脑梗死患 者 120例为研究对象 ,并 按照 随机数字 表法分 为实验 组和对 照组各 6O例 。对照组 给予 常规标 准 内科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此基础 上联 合局部亚低温治疗 。观察 并 比较 2组临床疗 效 ;检测并 比较 2组不 同时间点血清 NSE和 S-100蛋 白水平变 化 ;采用美 国国立卫生研究 院卒 中量表 (NIHSS)评价 2组神经 功能变化 ;评 估 2组脑梗 死体 积变化 。结果 实验组 临床 治疗有效率显著高 于对 照组 ,差 异有统计 学意 义(P<O.05)。治疗前 及治 疗第 5天 2组脑梗死体 积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O5)。治疗后第 7~l4天 2组 NIHSS评分 均显著低 于治疗 前 (PG0.01),且治疗 第 14天实验组 NIHSS评分显著低 于对照组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G0.01)。治疗 后第 3~14天 2组血清 NSE和 S一100蛋 白水 平均显 著低 于治疗前 (PG0.01),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 照组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PG 0.05或 PG0.01)。结论 急性脑 梗死 在 常规治疗 的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 温治疗可明显改善其 临床 特征 ,能够有效 保护机 体神经 细胞 ,促 进其 神经 功能恢 复 ,效果 确切 , 值 得 临 床 推 广 应 用 。
观察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302.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 Jan 31(2)手术下可以较好地保护椎旁软组织,减少损伤,以避 免发生腰背痛等症状。
同时,在微创融合手术中可以 保持有效地血供,提高融合度。
所以,相比于传统腰 椎融合术,直视下微创融合术的优势更加明显,不仅 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地给予神经减压,还可 以有效地恢复脊柱功能[11]。
另外,微创手术需要较好 的设备支持以及医师的熟练能力,还有患者的身体素 质要求等,所以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12]。
但是,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的优越性是毋庸置疑 的。
从本研究中结果也可知,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 具有住院时间短(fk o.os)、术中出血量少(Pco.os),腰椎J0A评分更高(P<0.05)的特点。
综上所述,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直视下 微创腰椎融合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很好的地 改善病情的恢复情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蔡奋忠.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43-45.[2] 史腾,李广润,刘晓阳,等.导航下微创P U F与传统P L I 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比较实用骨科杂志,2018,24⑴:5-9.[3] 刘辛亥.微创椎间口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型病变的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0):122-123.[4] 罗志平,饶海群,黄大江,等.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3): 2681-2685.[5] Chen X L,Guan L,Liu Y Z,et al.Interspinous dynamic stabilizationadjacent to fusion versus double-segment fusion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with a minimum follow-up of three years[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2016,40(6): 1275-1283.[6] 田俊华,袁宏伟.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及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9): 70-72.[7] 王烨锋,部天明.Quadrant通道下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6,8(5):304- 308.[8] 高爱国,赵鹏,庞中状,等.Wiltse人路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比较[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〇16,21(5):437-441.[9] 荚龙,曾至立,于研,等.固定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J].中华骨科杂 志,2018,38(20):1258-1265.[10] 彭昊,张雷,廉凯.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与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分析[J].临床 外科杂志,2017,25(8):590-593.[11] 邓桂,李宁,梁届东.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 床医药杂志,2016,20( 13):101 -103.[12 ]杨战锋.微创经椎间孔人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4):2696-2698.收稿日期:2019-10-20观察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邵明辰(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焦作454000)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局部亚低温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制。
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李钱【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颅内压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亚低温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颅内压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7%(51/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9%(4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压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亚低温疗法可明显提升治疗有效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患者颅内压,且具有安全性.【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9(031)009【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亚低温;颅内压;氧化应激反应【作者】李钱【作者单位】许昌市立医院,河南许昌 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临床多发危重急症,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ACI最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治疗时间窗狭窄、禁忌证较严格等局限,大部分ACI患者已失去溶栓治疗机会,故脑保护治疗对此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
亚低温属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加速脑细胞能量代谢、减少氧自由基形成、阻止神经元坏死与衰亡,从而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起到脑保护及神经保护作用[2]。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PAF的影响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 P A F 的影 响
侯 丹 余
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意义及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丹
将发病 2 4 h 内入院的急性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5 O 例
【 摘要】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 P A F ) 水平。 探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规治疗组, 亚低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治疗4 8 h , 并在治疗
o f mi l d h y p o t h e r m i a t h e r a p e u t i c( MH T )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a s s i v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 a n d t h e me c h a n i s ms t h e r e o f , Me t h o d s
4 8 h o u r s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 T h e U . S .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s o f H e a l t h S t r o k e S c a l e( N I H S S ) W a S u s e d t o me a s u r e t h e n e u r a l f u n c t i o n
局部亚低温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
局部亚低温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96例因急性重症脑梗死而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选取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48例患者,在采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应激激素的改变。
结果在本次探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没有明显差距,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重症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局部亚低温疗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对于神经系统以及神经功能的损伤,同时还降低了应激激素的水平,效果理想。
【关键词】局部亚低温急性重症脑梗死应激激素【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2-0181-01急性重症脑梗死不仅给患者的神经功能带来了极大的损伤,而且会影响患者体内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体内的应激激素出现异常。
而应激激素作为一个影响病情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寻找一种可以改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应激激素水平异常情况的方法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十分重要。
近年来有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局部亚低温(32℃-34℃)可以降低患者脑部的新陈代谢,对保护因急性重症脑梗死导致的脑组织死亡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探究中,我们探究了局部亚低温对于急性重症脑梗死的应激激素的影响以及对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作用,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在本次的探究中选取了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的96例因急性重症脑梗死而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选取的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意义
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意义吴孟章;欧阳荡玉【摘要】近年来随着对急性脑梗死( ACI)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炎性细胞因子作用备受关注,炎症和免疫反应在ACI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炎症介质水平升高被认为是此类疾病的危险标志.本研究应用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ACI患者,观察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及功能缺损评分,探讨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ACI 患者的作用机制.【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2(027)001【总页数】2页(P63-64)【关键词】脑梗塞;C反应蛋白质;低温【作者】吴孟章;欧阳荡玉【作者单位】岳阳市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南岳阳414000;岳阳市二人民医院儿科,湖南岳阳4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近年来随着对急性脑梗死(ACI)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炎性细胞因子作用备受关注,炎症和免疫反应在ACI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炎症介质水平升高被认为是此类疾病的危险标志。
本研究应用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ACI患者,观察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及功能缺损评分,探讨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ACI患者的作用机制。
1.1 病例选择收集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 月ACI患者46例,全部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确诊,发病后病情进展符合进展性脑梗死的标准。
根据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2],所有患者评分≥31分,均符合重症ACI标准。
排除有出血倾向、消化道溃疡、心源性脑梗死患者。
入院后按随机数子表分为2组。
常规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55~78岁,平均(65.6±9.7)岁,基底节区5例,脑叶4例,脑干11例,小脑3例;治疗组23例,男14 例,女9例,年龄56~77岁,平均(64.9±8.7)岁;基底节区3例,脑叶7例,脑干13例。
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
效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
亚低温疗法是在正常体温下
降到35℃以下,使身体处于一种低温状态,通过减缓细胞新陈代谢、减少氧需求、减轻神经元损伤,从而保护脑细胞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亚低温疗法能够
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炎症反应、减少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和减缓神经元损伤,从而改
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通过溶解栓子来恢复脑血流,从而缓解脑梗死症状的治疗方法。
静脉溶栓治疗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溶栓时间窗狭窄、出血并发症等问题。
如何提高
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成为了临床治疗的热点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亚低温疗法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亚低温疗法可以改善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减少血
管内血栓的形成,同时也可减轻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脑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改善患者的
预后。
也有一些研究指出,亚低温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因此对于亚低
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于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的疗效分析,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一些研究认为,在开始静脉溶栓治疗后立即进行
亚低温疗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亚低温疗法的保护作用,减少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元损伤和
并发症的发生。
而也有研究认为,延迟开始亚低温疗法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体温,避免
过度降温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
亚低温对脑血栓溶栓治疗时NO和NOS的影响
亚低温对脑血栓溶栓治疗时NO和NOS的影响
宋祖军;余厚友
【期刊名称】《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001)001
【摘要】目的研究在尿激酶溶解脑血栓治疗过程中,亚低温对大鼠NO和NOS 的影响。
方法应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用光化学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血栓形成后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结合亚低温治疗,以观察溶栓治疗时,亚低温对NO和NOS影响及对缺血半影区的保护作用。
结果亚低温能明显降低MCAO大鼠溶栓治疗后脑组织中NOS的高表达,降低血清和脑组织中NO的含量,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
结论亚低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NO和NOS的表达而实现的。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宋祖军;余厚友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陕西西安710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相关文献】
1.健康宣教对脑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疗效的影响 [J], 高凤荣;赵彤;教伟
2.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 [J], 吴达荣;陈世文;曾志芬;陶恩祥
3.健康宣教对脑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疗效的影响 [J], 高凤荣;赵彤;教伟
4.局部亚低温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J], 蔡毅;刘庆林
5.局部亚低温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影响 [J], 张鑫宇;赵鑫;张重阳;王耀辉;刘宇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及临床意义王慧霞;赵建华【期刊名称】《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8)001【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分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和亚低温组),各48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亚低温组治愈率均优于常规组,致残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同时亚低温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应激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亚低温组患者应激激素水平除CRH外其他应激激素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同时还能明显减少应激激素水平,其值得推广借鉴.【总页数】3页(P1-3)【作者】王慧霞;赵建华【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0;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对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及应激性疾病的影响 [J], 李欣;张春野;汪麟2.乌司他丁联合抗生素对急性重症肺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及应激激素分泌的影响[J], 沙静;杨晓宁;刘哲3.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 [J], 刘雪平;张秀洲;王敏忠;马春燕4.局部亚低温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影响 [J], 张鑫宇;赵鑫;张重阳;王耀辉;刘宇鹏5.局部亚低温和TTM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PAF、NSE的影响 [J], 缪小莉;叶纪录;濮雪华;陈小枫;侯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OD的影响
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OD的影响张敏;何文龙【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06(012)008【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1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进行NIHSS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NSE浓度和SOD活力.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和第30天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NSE浓度降,SOD活力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脉搏、血钾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促进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总页数】2页(P661-662)【作者】张敏;何文龙【作者单位】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新乡市,453000;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新乡市,4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R454.5【相关文献】1.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血NSE、SOD、NO、E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J], 孙宏侠;付铁娟;白信花;张淑琴2.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并术后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蛋白的影响 [J], 谷强;张津3.亚低温联合降纤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SOD水平的影响 [J], 张子斌;于东珍;王平凡;郝强;杨延芳4.局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及血清MDA、SOD 水平变化的影响 [J], 杨玉强5.局部亚低温和TTM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PAF、NSE的影响 [J], 缪小莉;叶纪录;濮雪华;陈小枫;侯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对脑挫裂伤急性期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亚低温对脑挫裂伤急性期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黄志刚;曾宪根【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04(025)005【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对脑挫裂伤急性期脑脊液NO含量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脑挫裂伤急性期患者48例,28例行亚低温治疗,20例常规治疗,Griess法测定受伤1,3,5,7 d脑脊液中NO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亚低温治疗组NO峰值(8.59±3.11)μmol/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1.12±3.83)μmol/L;常规治疗组NO 含量在受伤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至第7天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在此时间窗内NO含量较常规治疗组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亚低温能够减少脑挫裂伤急性期脑脊液NO含量,对创伤性脑水肿有一定保护作用,这对探索颅脑损伤新的治疗途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为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总页数】2页(P564-565)【作者】黄志刚;曾宪根【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医院创伤外科,52821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医院创伤外科,528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相关文献】1.通脑灵合剂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J], 郑开明;杨延光;朱永忠;孙益平2.五鹤续断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各脑区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J], 谭文波;陈龙菊3.亚低温对脑外伤急性期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及意义 [J], 叶东彪;裴心恒;肖丽;冯春颜;丁文学;梁碧先4.血塞通及L-硝基精氨酸对脑纹状体出血家兔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J], 王崇甫;尹逊河;邱建华;祝仁铸;王倩5.2,6-二甲苯胺噻嗪对大鼠不同脑区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J], 牟婵;尹柏双;李静;张帆;高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低压缺氧对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急性低压缺氧对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王昊;张慧;沈俊
【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2(023)0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低压缺氧时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 000 m低压缺氧组、8 000 m 低压缺氧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ET含量.结果: 5 000 m、8 000 m急性低压缺氧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ET含量显著升高(P< 0.05或P<0.01);5 000 m组与8 000 m组比,NO、ET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氧后机体发生病理改变与NO合成下降、ET合成增加导致功能失衡有关.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王昊;张慧;沈俊
【作者单位】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200433;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200433;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64.4
【相关文献】
1.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影响 [J], 谷藏言;田惠玉
2.急性低压缺氧对大鼠血浆内皮素前体原的影响及其意义 [J], 郝唯蔚;俞启福
3.内皮素、一氧化氮对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影响 [J], 王晓川;丁劲松
4.大鼠急性低压缺氧时心肌和血清一氧化氮及相关自由基损伤指标的改变 [J], 刘志发;吴醒身;周正谋;赵力;王大鹏
5.慢性宫内缺氧对子代大鼠心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血清内皮素1的影响 [J], 应红安;黄子扬;王振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及血清NSE、S-100蛋白的影响
亚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及血清NSE、S-100蛋白的影响吕风亚【期刊名称】《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年(卷),期】2004(004)006【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MHT)技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8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随机份如治疗组合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MHT治疗技术,在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NSE、S-100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在治疗后7 d、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在治疗后3 d、7 d、14 d治疗组血清NSE、S-100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MHT治疗技术可改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对神经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总页数】3页(P435-437)【作者】吕风亚【作者单位】274031,山东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S-100蛋白的影响 [J], 王荔;朱爱萍;李光来2.大骨瓣减压联合亚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病人血清hs-CRP、NSE、S100-β3蛋白水平的影响 [J], 郭清保;谢曼丽;杨彦龙;马涛;李立宏3.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并术后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蛋白的影响 [J], 谷强;张津4.亚低温治疗对机械取栓术后急性大面积半球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J], 薛萌;程涛;陈丽薇;杨延洁;刘亮;杨静志5.局部亚低温和TTM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PAF、NSE的影响 [J], 缪小莉;叶纪录;濮雪华;陈小枫;侯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亚低温疗法是一种通过降低患者体温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
在近年来,亚低温疗法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减少细胞凋亡、降低脑组织的代谢率等途径,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
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亚低温疗法也常常被应用,以提高治疗的疗效。
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究竟有何影响?这一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静脉溶栓治疗可以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减轻脑损伤。
静脉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等并发症。
在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亚低温疗法的应用是否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亚低温疗法的持续时间也对于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亚低温疗法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具体治疗方案来确定。
研究表明,较长时间的亚低温疗法可以更好地缓解脑组织的炎症反应,降低脑组织的代谢率,从而减轻脑损伤。
较长时间的亚低温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和适当延长的亚低温疗法可以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降低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以提高治疗的疗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带来福音,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亚低温疗法是一种通过将患者体温降至37℃以下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包括心脏病和急性脑梗死。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静脉溶栓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而亚低温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其治疗时间的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
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它能够通过减缓脑组织的新陈代谢、降低脑组织对氧的需求、减少细胞凋亡和减轻神经炎症反应等方式,保护受损的脑组织,减轻脑梗死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
而在静脉溶栓治疗中,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可以更好地挽救患者的神经功能。
将亚低温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结合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在选择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出现大面积脑梗死、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早期治疗可能会更加适合,以尽快地保护受损的脑组织。
而对于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可以适当延迟亚低温疗法的开始时间,以更好地配合静脉溶栓治疗。
需要考虑亚低温疗法对于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
在静脉溶栓治疗后立即开始亚低温疗法可能会影响溶栓药物的代谢和清除,从而降低溶栓效果。
在选择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时,需要考虑到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点和药物的作用时间,以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
还需要考虑亚低温疗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早期治疗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并发症风险,而延迟治疗则可能会因为诸如反复梅奥期间长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有关亚低温疗法治疗时间选择的临床研究也日渐增多。
这些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式,探讨了亚低温疗法不同治疗时间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其中一些研究发现,早期亚低温疗法能够更好地保护脑组织,减轻脑梗死损伤,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影响杨健军程林赵修敏卢英云杜怡峰1房淑欣(山东省交通医院血栓病房,山东济南250031)〔摘要〕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 )和内皮素(ET )的含量变化。
方法随机将收治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在发病后1、3、7、14d 进行NO 、ET 的测定,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0d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采用Fugl Meyer 评价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thel 指数评分。
结果在治疗后第3、7、14天亚低温组NO 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为P <0.01),在治疗后第7天亚低温组ET 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5),第3、14天亚低温组ET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Bathel 指数和Fugl Meyer 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
治疗1个月后,亚低温组NIHSS 评分比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亚低温组Bathel 指数和Fugl Meyer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
〔关键词〕脑梗死;亚低温治疗;一氧化氮;内皮素〔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20-4369-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0.004Influence of local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on the serum contents of nitric oxide and endotheli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tionYANG Jian-Jun ,CHENG Lin ,ZHAO Xiu-Min ,et al .Department of Thrombosis ,Traffic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31,Shandong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ocal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serum contents of ni-tric oxide (NO )and endothelin (E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Methods 66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the treatment (33cases )and control groups.Drugs were used in both groups ,and local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was only applied in treat-ment groups.The recovery situation of nerve function defect was scored by NIHSS ,Fugl Meyer Assessment Method and Bathel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30d.The serum contents of NO and ET were observed after stroke for 1,3,7and 14d.Results Serum NO level of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0.01)on the 3rd ,7th ,14th day after onset.Serum ET level of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0.01,P <0.05)on the 3rd ,7th ,14th day after onset.There were not differences on NIHSS ,Bathel index and Fugl Meyer assess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before treatment.1month after therapy ,NIHSS assessmen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hile Bathel index and Fugl Meyer assessment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0.01).Conclusions Local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could protect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nd improve the ner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I.【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Local mild hypothermia ;Nitric oxide ;Endothelin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06GG2202036)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第一作者:杨健军(1979-),男,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已在急性脑血管病、颅脑损伤等临床疾病中广泛应用,但对其脑保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的报道较少。
一氧化氮(NO )和内皮素(ET )作为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因子,具有重要的器官局部血流调节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在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脑卒中后NO 、ET 浓度的变化对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几乎都是通过这些因子发挥作用的〔1〕。
本研究通过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 和ET 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对山东省交通医院血栓病房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 或MRI 证实;发病时间为24h 内;年龄在45 88岁之间;首次发病或未留下后遗症的再发者;有肢体瘫痪且瘫痪肢体肌力在Ⅲ级以下。
66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平均(63.54ʃ13.26)岁,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平均为(12ʃ9)h ,NIHSS 评分为(17.22ʃ1.91)分;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平均(62.76ʃ13.68)岁,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平均为(13ʃ8)h ,NIHSS 评分(17.37ʃ2.44)分。
两组在年龄、性别比、病情严重程度、开始治疗时间、伴随疾病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对于既往有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病史的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及肺部感染,以及已采用动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不予入选。
1.2方法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吸氧、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剂、活血化淤、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采用SDL-V 型双控颅脑降温仪(唐山市北方医用设备有限公司)行局部亚低温治疗,采用欧姆龙红外线耳式温度计(大连欧姆龙有限公司)测量鼓膜温度,先在头盔内部装入导冷枕垫,然后在病人头部套上衬套,将头盔置于病人头部,头盔与医用低温治疗仪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安放。
冰帽温度设置在-2ħ 4ħ,使脑温维持在33ħ 35ħ,自动调温,亚低温维持时间为48 72h,同时进行心电、血压、呼吸、脉搏、瞳孔、血钾等监测。
复温:采用每1 2d恢复1ħ的缓慢升温方式,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0.1ħ。
观察指标:在发病第1、3、7、14天所有入组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3000r/min离心后分离血清,放置在-70ħ冰箱中待测。
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采用放免分析方法测定血清中ET的含量。
ET试剂盒用自上海工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O试剂盒用自上海一基实业有限公司。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评分,最高分22分;采用Fugl Meyer评价法评价运动功能,最高分100分,Bathel指数评分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高分100分。
两组病人都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0d进行评分。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均以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2.1治疗组、对照组血清NO、ET含量治疗后第3、7、14天治疗组N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见表1;在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E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第3、14天治疗组E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两组患者血浆NO浓度比较(xʃs,μmol/L,n=33)组别治疗前第3天第7天第14天对照组26.48ʃ4.2322.91ʃ6.261)36.75ʃ4.641)41.36ʃ9.921)治疗组27.83ʃ6.3738.88ʃ7.361)3)51.31ʃ10.422)3)55.08ʃ6.572)3)与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比较:3)P<0.012.2治疗组、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组Bathel 指数和Fugl 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2两组患者血浆ET浓度比较(xʃs,pg/ml,n=33)组别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对照组89.85ʃ10.3692.24ʃ8.621)76.37ʃ5.161)67.52ʃ10.422)治疗组91.88ʃ3.7180.73ʃ5.541)4)70.05ʃ6.882)3)52.63ʃ4.572)4)与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比较:3)P<0.05,4)P<0.01表3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比较(分,xʃs,n=33)组别NIHSS BI FMA治疗组治疗前17.22ʃ1.9125.85ʃ6.3716.72ʃ5.231个月后9.76ʃ3.231)66.62ʃ11.241)55.67ʃ8.371)对照组治疗前17.37ʃ2.4424.55ʃ1.8116.33ʃ7.651个月后13.42ʃ2.6156.72ʃ10.8646.24ʃ3.91与对照组比较:1)P<0.013讨论NO是新被发现的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分子,也是一种内皮舒张因子,由内皮细胞产生并持续释放,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受到它的调节和参与,NO具有扩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缓解血细胞间及其与血管内皮之间的粘连,有助于改善血流,在病理情况下可被异常表达,介导广泛的毒性作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