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在晚期肺癌中的应用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新型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肿瘤。
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激活,从而阻止肿瘤血供和抑制肿瘤生长。
阿帕替尼被广泛应用于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阿帕替尼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等。
高血压是阿帕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约为53.6%。
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与阿帕替尼剂量相关,剂量越高,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越大。
为了预防和纠正阿帕替尼引起的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进行血压监测,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物调整或联合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手足综合征是阿帕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研究表明患者中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约为42.2%。
手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手掌和脚底出现红、肿、疼痛、起泡和脱皮等症状。
为了减轻手足综合征的症状,患者需要采取一些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保持手足清洁,避免过度摩擦和压迫,使用保湿剂和局部皮质类固醇等。
此外,阿帕替尼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头痛和乏力等。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生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处理。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严重的高血压、休克、应激性胃溃疡等,需要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
总体而言,阿帕替尼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但它也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为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并按医嘱进行处理。
此外,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剂量调整和联合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的效果观察
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的效果观察朱双媚;孙晓南【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的晚期肺癌予阿帕替尼口服治疗(500mg/次,1次/d),直到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停药.治疗第4周评价疗效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随访至患者疾病进展或病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完全缓解(CR)0例(0.0%);部分缓解(PR)5例(22.7%),疾病稳定(SD)14例(63.6%),疾病进展(PD)3例(13.6%).22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5(2.0,12.3)个月.不同年龄、疗效评价的患者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吸烟情况、PS评分、转移灶数目的患者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期间出现疲劳17例(77.3%),血压升高12例(54.5%),蛋白尿6例(27.3%),手足综合征7例(31.8%),骨髓抑制8例(36.4%),口咽黏膜炎5例(22.7%),血小板减少伴上消化道出血1例(4.5%);仅1例患者为Ⅳ度不良反应,其余均为Ⅰ~Ⅲ度不良反应,患者耐受良好.结论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患者可耐受不良反应.【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9(041)002【总页数】3页(P167-169)【关键词】阿帕替尼;晚期肺癌;疗效;不良反应【作者】朱双媚;孙晓南【作者单位】31001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放疗科;丽水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31001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在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肺癌居首位[1]。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85%,经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仍低于15%[2]。
对于无驱动基因的晚期肺癌,一线标准治疗采取含铂类两药联合化疗,但仍有很多患者对化疗药或靶向药耐药而需更换方案[3]。
阿帕替尼治疗三线或以上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治疗三线或以上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聂芳;王颖;王剑英;王丽萍【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26【摘要】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8例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500毫克/次,1次/天,口服,若出现严重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改为250 mg/d,并维持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28例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晚期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14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为28.6%(8/28),疾病控制率78.6%(22/28).且肺癌不同转移部位对预后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及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67.9%和46.4%.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三线或以上晚期肺腺癌患者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及控制,可在临床使用并研究其长期疗效及远期不良反应.【总页数】3页(P157-159)【作者】聂芳;王颖;王剑英;王丽萍【作者单位】包头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40;包头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40;包头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40;包头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晚期胃腺癌的临床观察 [J], 张从军;孙国平;郝吉庆;熊福星;彭万仁;刘加涛;范璐璐2.阿帕替尼治疗三线及以上晚期实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轼3.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三线或以上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影响 [J], 黄芳4.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恶性肿瘤52例疗效观察 [J], 刘宏杰;张宁;李凌云;解华5.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三线或以上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影响 [J], 黄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45例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21Mar,25(3)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45例刘飞1,赵文英2,陈小雪1作者单位:1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安徽池州247000;2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肿瘤内科,安徽芜湖241000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708085MH202)摘要:目的探讨在晚期恶性肿瘤病人中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7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单药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或联合化疗方案的51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近期疗效及生存状况进行评估,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45例病人可评估疗效,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5例和进展(PD)18例,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6.67%和60.0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4个月,中位总生存(OS)7个月;不良反应有高血压(44.44%)、蛋白尿(31.11%)、手足综合征(26.67%)、胆红素升高(22.22%)、转氨酶升高(20.00%)及胃肠道反应(11.11%)等,大多为1~2级,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结论针对晚期恶性肿瘤应用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病人能够耐受,安全性高。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疗效;安全性Treatment of45patients with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 with apatinib mesylateLIU Fei1,ZHAO Wenying2,CHEN Xiaoxue1Author Affiliations:1Department of Oncology,Ch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Chizhou,Anhui,247000,China;2Department of Oncology,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Anhui,24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patinib mesylat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Meth⁃ods51patients with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 were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August1,2017to July31,2019in Ch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They were treated with single drug apatinib mesylate,or combined chemotherapy.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survival status were evaluated,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observed.Results45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curative effect.There were no CR cases,12PR cases,15SD cases and18PD cases.ORR and DCR were26.67%and60.0%re⁃spectively.The median PFS was4months and the median OS was7months.Adverse reactions included hypertension(44.44%),protein⁃uria(31.11%),hand-foot syndrome(26.67%),bilirubin elevation(22.22%),transaminase elevation(20.00%),an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11.11%),etc.Most of them were1-2levels,and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Conclusion Apatinib mesyl⁃at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The patient can tolerate.Key words:Apatinib mesylate;Neoplasms;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Efficacy;Safety甲磺酸阿帕替尼于2014年10月被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用于三线及以上治疗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以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1]。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疾病预后研究
表 3 两组治疗后 的不 良反应 情况比较『I1(%)】
般 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 纯化疗 治疗 ,化疗方案如下 :口服替
吉 奥 胶 囊 (江 苏 恒 瑞 医 药 公 司 ; 规 格 :20r ag; 国 药 准 字
H201001 35)60r ag/次 ,2次/d,第 l~28(t,42(t/周 期 ,化疗 4个周
期 ,化 疗 4个 周 期 。
放化疗或者靶 向治疗 成为肺癌 治疗 的一个重要手 段 。阿
1.3观察指标 :① 比较两组疗 效:② 比较两组预后。③ 比较两组 帕替尼为m管 内皮生长 因子靶 向药物 ,较其他基础化疗 药物显
不 良反 心
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Tanigawa N等㈣分析 1 20例化疗 失败 晚
表 2 两 组 PFS、OS和 qol 分 析 ( ±s)
临床上较为常见 的癌症 ,严重影 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 健
康 。尽管临床上有较多化疗方 案针对 晚期肺癌进行化疗 治疗 ,
但效果未得到循证 医学 的证实 ,而且单纯 的化疗治疗效 果并不
理想 ,且存在较高的肿瘤复发率 I。药理学证实阿帕替尼可 以抑
关键 词 :阿 帕 替 尼 肺 癌 疗 效 预 后
中 图 分 类 号 :R734.2
文 献 标 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1 672—8351(201 9)01—0070—02
近年来 ,我 国的肿瘤分子生物学技 术得 到了快速发展 ,越来 组 (P<0.05),见表 2:
越多的研究者对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进行 深入研究…:肺癌 是
70
阿帕替尼在进展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55 期2019 Vol.6 No.55195阿帕替尼在进展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胡伟杰(江苏省宜兴市肿瘤医院内科,江苏 无锡 214206)【摘要】阿帕替尼属于一种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本文首先分析了阿帕替尼在进展期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机理,其次分析了阿帕替尼在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阿帕替尼在进展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意见,以此来延长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
【关键词】阿帕替尼;进展期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5.195.01进展期恶性肿瘤扩散的主要原因是新生血管形成,阿帕替尼则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因此具备十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目前的临床医学实验研究结果证实,阿帕替尼针对胃癌、肺癌、乳腺癌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1 阿帕替尼在进展期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机理新生血管形成会为肿瘤细胞的扩散和增殖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要想抑制进展期恶性肿瘤,应当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两方面出发,前者主要通过调节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新生血管形成的方式来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时刺激内皮细胞生长。
阿帕替尼在进展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相结合,进而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结合,同时抑制了信号的传导,进而发挥抗肿瘤效果[1]。
此外,目前的医学临床研究结果还显示,阿帕替尼在进展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还能够抑制PDGFR-β、c-src 、c-Kit 等酪氨酸激酶,这样便可以降低肿瘤微血管的密集程度,进而对肿瘤细胞进行有效阻止;同时阿帕替尼还能够做到上调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p27,下调细胞素CyclinB1、cdc2。
阿帕替尼治疗12例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中国医药导报2019年6月第16卷第17期•药物与临床•阿帕替尼治疗12例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评价李超群王秀明朱凌燕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目的评价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0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晚期肺癌并采用阿帕替尼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每4周为1周期,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并指导防治,连续评价3周期。
结果1周期后疾病控制率为91.67%,2周期时疾病控制率为63.64%,3周期时疾病控制率为42.86%,不良反应中以蛋白尿和痰中带血最常见,以痰中带血最严重。
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近期效果显著,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效果呈下降趋势。
不良反应一般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帕替尼;晚期肺癌;抗血管生成;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9)06(b)-0137-04Evaluation of short-term efficacy of Apa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12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LI Chaoqun WA NG Xiuming ZHU Lingyan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Wuhu,Anhui Province,Wuhu24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pa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lung cancer.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12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Apatinib from June2017to October2018i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Wuhu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4weeks for one cycle.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were guided,and3consecutive cycles were evaluated.Results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was91.67%after one cycle,63.64%at two cycles and42.86%at three cycles.Proteinuria and blood in sputum were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and blood in sputum was the most serious.Conclusion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Apa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lung cancer is remarkable.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reatment time,the efficacy shows a downward trend.Adverse reactions are generally tolerabl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Apatinib;Advanced lung cancer;Anti-angiogenesis;Clinical efficacy;Adverse reactions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迅速攀升,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任磊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任磊发表时间:2019-07-01T11:42:25.5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作者:任磊[导读]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任磊(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我院2017年3 月至2018年7 月收治的6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33例,参照组32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添加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分析不同用药后患者治疗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研究组为78.79%,显著多于参照组56.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肠道反应、白细胞降低与血小板降低等情况发生率上,研究组各项明显少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与安全更为理想。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肺癌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高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且其治疗难度大。
非小细胞肺癌较为常见,约占全部肺癌种类的五分之四,由于此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进展隐匿,发现时多已进入中晚期。
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根治非小细胞肺癌的措施,多用放化疗延缓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抗肿瘤药物,可用于治疗胃癌、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肝癌。
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观察并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该院我院2017年3 月至2018年7 月间收治的6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标准:①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临床分期为III B 期、IV 期;②行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血红蛋白(Hb)≥80 g/L、白细胞(WBC)≥4×109L,血小板(PLT)≥80×109;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30例)和研究组(阿帕替尼治疗30例)。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相对比参照组,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更低,生活质量更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P<0.05。
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采用阿帕替尼治疗,有利于最大限度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阿帕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141-02非小细胞肺癌最为肿瘤科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其在我国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一[1]。
根据临床中的患者发病情况及临床研究,该疾病分为腺癌、大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而且相对比临床中小细胞癌,非小细胞癌生长分裂速度较慢,转移扩散较晚。
当患者患此病并发展至晚期阶段,患者身体各项功能均受到影响,导致患者身体虚弱异常,疾病程度已经趋向于严重化,所以临床中急需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
与此同时,根据相关文献研究非小细胞癌发病率在所有肺癌中占据4/5,其中3/4的患者病情发现时,病情发展至中晚期,生存率低[2]。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以放化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为主,但是经过治疗后,患者病情还是无法得到显著的控制,所以采用临床中的新治疗方法能够靶向药物或者姑息治疗。
而阿帕替尼作为一种新型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小分子的药物,同时对该受体分子的激活作用也进行限制,以便组织肿瘤因子之间的信号传导,让肿瘤学管生成效果等到控制。
临床学中对该药物已经审核并允许在临床晚期胃癌中治疗,这引起国内医学界学者、研究人员纷纷开展肺癌、食管癌等研究[3]。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分析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2021年1月-2022年8月进行,共有观察对象80例入组,均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后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40例患者予以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观察组),一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化疗治疗(对照组),对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0.00%(28/40),(p<0.05)。
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肿瘤,相较于其他肿瘤,肺癌对机体的危害程度,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明显更高。
肺癌的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咳血以及胸痛等,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早期病情较为隐匿,导致大部分患者在最终确诊时病情以至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治疗的时机,此时只能通过化疗、放疗控制病情,延缓病情进展[1]。
本次研究由此展开,综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应用优势,以对比模型的形式,入组案例对象(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2021年1月-2022年8月进行,共有观察对象80例入组,均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后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40例患者予以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观察组),一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化疗治疗(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4-80岁,平均(65.56±3.44)岁,周围型肺癌22例,中央型肺癌18例,腺癌29例,鳞癌1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8-78岁,平均(65.75±3.55)岁,周围型肺癌21例,中央型肺癌19例,腺癌27例,鳞癌13例,输入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无意义,统计学结果可比较(p>0.05)。
阿帕替尼 (Apatinib)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
阿帕替尼 (Apatinib)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阿帕替尼 (Apatinib)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阿帕替尼是一种口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已被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该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然而,随着阿帕替尼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其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的重要性。
一、阿帕替尼治疗的疾病阿帕替尼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等肿瘤。
研究显示,阿帕替尼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抑制新血管生成,并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阿帕替尼还可以作为单药或联合化疗药物来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肿瘤,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阿帕替尼的副作用尽管阿帕替尼在肿瘤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皮疹和蛋白尿等。
其中,高血压是阿帕替尼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大约有5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手足综合征表现为手掌和脚趾的疼痛、红肿、起泡和脱皮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皮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脱屑和干燥等,同时伴随着轻度发热和全身不适。
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在使用阿帕替尼时会出现蛋白尿,这可能会引发其他肾脏相关疾病。
三、阿帕替尼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在使用阿帕替尼前,医生应该先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排除禁忌症。
阿帕替尼禁忌于怀孕期间和哺乳期妇女,因为该药物可能对胚胎和婴儿造成损害。
此外,对于存在严重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的患者,以及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都不适合使用阿帕替尼。
在使用阿帕替尼期间,患者应该定期检查血压、肾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以及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
四、结语阿帕替尼作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在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然而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在使用阿帕替尼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副作用发生情况,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阿帕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探索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胸腺癌1例报告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胸腺癌1例报告发表时间:2018-12-24T11:33:18.3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1期作者:张建波[导读](南京扬子医院内二科 210048)关键词:胸腺癌;阿帕替尼胸腺癌是一类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疾病进展隐匿,发病时多已达晚期,长期以来,因其发病率较低,报道有限,尚无标准治疗模式,规范和指南中推荐的治疗方案疗效有限,影响了胸腺癌的疗效及预后,对于胸腺癌的治疗期待新的药物和新的治疗模式的加入。
现将我院治疗的1例晚期胸腺癌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吴XX,男性,55岁,2016年5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伴有干咳,查胸部CT提示上纵隔占位,肺内占位及右侧肋骨转移可能,进一步行纵隔占位穿刺活检病理示胸腺癌,建议患者行化疗,当时患者惧怕化疗反应,放弃化疗,仅口服中药治疗。
2016年7月出现双下肢浮肿,胸闷气喘、干咳较前加重,查胸部CT示纵隔占位,临近肺组织及纵隔血管受累可能,胸膜多发转移结节,左上肺多发结节,心包及胸腔积液,右侧第三后肋转移,行心包及胸腔穿刺,并予以重组人白介素-2心包及胸腔灌注,患者仍拒绝化疗,于2016-07予以阿帕替尼250mg,QD,患者胸闷气喘、干咳明显减轻,后定期复查病情稳定。
2017年1月患者出现面部浮肿,复查胸部CT纵隔占位较前增大,将阿帕替尼加量至500mg,QD,患者症状面部浮肿缓解,同时出现手部皮肤轻微皲裂,予以尿素软膏外涂后缓解。
2017年7月复查颈胸部CT提示纵隔病灶增大并侵犯前胸壁,心包积液增多,予以阿帕替尼750mg,QD口服,病情基本稳定。
2017年12月患者胸闷较前明显,复查时发现脑转移,拟行全脑放疗,但患者因胸闷无法耐受放疗,仅累计放疗6Gy,予以阿帕替尼维持治疗,定期复头颅、胸部CT,胸腔积液较前增加,肺部转移灶增多,心包积液减少,患者胸闷气喘逐渐加重,体力明显下降,予以对症治疗,病情逐渐进展,于2018年6月患者死亡。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胃癌是一种致命的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其治疗难度较大。
近年来,替吉奥和阿帕替尼作为治疗晚期胃癌的新药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
本文主要就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总结。
替吉奥,又称吉西他滨,是一种新型的化疗药物,通过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和修复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替吉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胃癌的治疗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而阿帕替尼则是一种靶向性抗肿瘤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的多种信号传导通路,阻断肿瘤生长和转移。
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在治疗胃癌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针对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单一的治疗方案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以替吉奥为代表的化疗药物联合阿帕替尼这样的靶向治疗药物成为了目前治疗晚期胃癌的新思路。
这一联合治疗方案的提出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其疗效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针对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我们选取了100名晚期胃癌患者进行了一项为期半年的研究。
这100名患者中,60人接受了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的治疗,而另外40人只接受了常规的化疗治疗方案。
我们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经过半年的治疗观察,我们发现接受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在肿瘤缩小率、生存率、生存质量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接受常规化疗的患者。
具体来说,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5%,而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5%。
而且,在生存率方面,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4个月,明显长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11个月。
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生存质量、肿瘤相关症状的缓解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在观察不良反应方面,我们发现接受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在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常见化疗不良反应方面的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相当,且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而在其他更严重的不良反应中,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出现的情况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价值探讨
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非常高。
据相关统计调查显示[1],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中占比超过85%,患者存在胸痛、咯血、咯痰、咳嗽等多种临床表现。
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此病症已经严重威胁了居民身体健康,所以必须提高重视程度。
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隐匿,因此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2]。
目前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采用含铂类药物两药联合方案,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是有研究DOI:10.16662/ki.1674-0742.2020.35.075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价值探讨王彦超,郑艳清,李清琛,孙莹,张文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化疗科,山东济南250010[摘要]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该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11月,共方便选择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将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与参照组16.00%对比明显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332,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治疗总缓解率74.00%与参照组52.00%对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0,P<0.05);研究组患者内皮生长因子(296.35±24.31)ng/L、基质金属蛋白酶-9(1018.96±74.03)ng/mL、癌胚抗原(14.32±0.92)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指标水平(4.29±0.44)ng/mL与参照组(500.97±46.01)ng/L、(1461.23±108.31)ng/mL、(18.21±1.74)ng/mL、(5.66±0.87)ng/mL对比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04、23.837、13.975,9.936,P<0.05)。
阿帕替尼的功能主治
阿帕替尼的功能主治什么是阿帕替尼阿帕替尼是一种治疗肺癌的药物,属于一种靶向治疗药物。
它通过干扰肿瘤细胞中的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从而起到治疗肺癌的作用。
阿帕替尼的功能阿帕替尼的主要功能是针对肺癌的基因突变,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下面是阿帕替尼的几个主要功能:1.抑制肿瘤生长:阿帕替尼作用于肺癌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从而减小肿瘤的大小。
2.阻断肿瘤血管生成:阿帕替尼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阻断肿瘤对血液供应的依赖,从而限制肿瘤生长。
3.减少转移和扩散:阿帕替尼可以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少肿瘤的转移和扩散,从而遏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4.延长生存期:由于阿帕替尼的抗肿瘤效果,它可以有效地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阿帕替尼的适应症阿帕替尼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的肺癌患者:•ALK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阿帕替尼适用于ALK融合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作为单药治疗或联合化疗的辅助治疗。
•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阿帕替尼可以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
•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对于ROS-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阿帕替尼也可以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
•MET表达高的非小细胞肺癌:对于MET表达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阿帕替尼可以作为治疗的选择。
使用注意事项使用阿帕替尼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遵医嘱使用: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帕替尼,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方案和剂量进行使用。
2.不良反应监测:使用阿帕替尼期间,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等,以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3.孕妇慎用:阿帕替尼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孕妇慎用;同时,在使用阿帕替尼期间需要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4.药物相互作用:使用阿帕替尼期间需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特别是与具有肝代谢酶抑制作用的药物合用时要格外注意。
结论阿帕替尼是一种治疗肺癌的靶向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喉癌肺转移1例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喉癌肺转移1例发表时间:2019-03-26T15:42:28.7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作者:夏晓婷张士强杨蕴蒋海燕钟薏[导读] 阿帕替尼喉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82)【关键词】阿帕替尼喉癌[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433-01 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年龄63岁,患者2014年初因声音嘶哑于五官科医院查喉镜提示喉癌,2014.4.30全麻下行右喉部分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诊断:喉癌声门型T2N0M0,术后病理:1.鳞癌II级,肿瘤主要位于右侧声带近全程及声门下区,距下切缘0.2cm、后切缘0.7cm,向前到后联合,向深部达粘膜深层,肿瘤大小:1.5*1.5*0.3cm,对侧声带未见肿瘤累及 2.(左前切缘)粘膜慢性炎 3.(右后切缘)粘膜慢性炎,鳞形上皮增生。
患者术后未行放化疗,定期门诊随访。
2016年3月患者出现左下肢疼痛,行骨扫描检查提示:腰骶部骨转移;患者于2016年4月行骨转移放疗3Gy/Fx,DT 30Gy/10Fx。
2016年3月患者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占位,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性肺癌可能。
2016年4月患者于我科行左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术,活检病理提示:鳞癌,结合病史,考虑转移。
2016年4月起行化疗,DP方案:多西他赛100mg d1+顺铂40mg d1-3共6疗程,每三周重复一次。
每疗程复查肿瘤指标,每两个疗程复查胸部CT,2016年8月评估肿瘤指标升高,肺部病灶进展,化疗无效,且患者精神萎软,纳差,自诉化疗不能耐受。
2016年9月起,患者行甲磺酸阿帕替尼(艾坦)850mg po qd 方案治疗,每28天为一周期。
患者服药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有时恶心呕吐,无手足综合征,未出现蛋白尿。
口服一月后患者复查胸部CT 肺脏转移灶大小较基线期相仿,疗效评估SD;第四周期(2017年1月)后再行CT检查做疗效确认,仍为SD;第五周期(2017年2月)复查CT,病灶明显退缩,形成空洞(见图1、图2)。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1例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76期2019 Vol.6 No.76170・病例报告・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1例侯娟,马德,冯飞,吴志伟,孙燕(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 214500)【关键词】阿帕替尼;替吉奥;晚期胃癌【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6.170.01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年龄58岁,已婚孕有2子,4年前主因上腹部胀痛持续1年,于当地市医院就诊,接受胃镜检查反馈显示于胃小弯可见大片溃疡区域,病理确诊为胃腺癌,患者确诊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采用胃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于术后病理表现为胃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伴有粘液细胞癌,癌细胞病灶面积大小为4 cm×4 cm,累及周围软组组,淋巴结:33/41,下残(+);分期显示为T4bN3bM0及ⅢC;免疫学检测显示:EGFR(++)、p53(70%)、HER2(-)。
术后患者接受医生建议接受化疗辅助:化疗药物选择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XELOX),首次化疗持续时间为5个周期,患者在经济压力以及无法耐受消化道应激反应后放弃继续化疗,居家进行药物维持,于术后14个月自觉右侧淋巴结肿大,未给予重视,3个月后自觉淋巴结增长,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内科,给予患者右锁骨上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CT检查,检验结果反馈显示:于右锁骨上侧可见显著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ER2(+)。
患者遵医嘱接受一线化疗:采用希罗达、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DOX)治疗方案持续3个周期。
经科室医生判定放疗效果为疾病稳定,再次因经济负担及无法耐受消化道应激反应等因素,自愿放弃继续治疗。
综合患者病情及治疗需求,医师建议实施三线治疗方案,给予患者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阿帕替尼治疗初始剂量建议为500 mg/d;替吉奥治疗剂量60 mg,2次/d,初始1个治疗周期为28天,持续用药治疗8个月后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将1个治疗周期调整为45天;患者在持续治疗6周后自觉右锁骨上侧淋巴结明显缩小,于2018年1月到院复查接受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较之前明显减小,未发现新发病灶,经科室内医师判定疗效为部分缓解。
阿帕替尼辅助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hCAP18和Pokemon表达的影响
65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年第62卷第1期㊀J o u r n a l o fN a n c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2022,V o l.62N o.1阿帕替尼辅助D 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h C A P18和P o k e m o n表达的影响朱㊀娜,胡㊀鑫,杨春燕(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呼吸内科,江西九江332000)摘要:目的㊀探讨阿帕替尼辅助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 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18(h C A P18)及P o k e m o n表达的影响.方法㊀将1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D P方案,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辅助D P方案,21d为1个疗程,随访2年.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血肿瘤标志物(C Y F R A21G1㊁V E G F以及C E A)水平㊁血清h C A P18和P o k e m o n水平㊁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心脏毒性㊁血小板减少㊁肝肾功能损害㊁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 R R)(70.18%)和疾病控制率(D C R)(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O R R:50.88%,D C R:7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血清h C A P18和P o k e m o 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期[(11.19ʃ2.57)年比(9.48ʃ2.12)年]和1年生存率(54.39%比35.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㊀阿帕替尼联合D P治疗可能发生协同作用,增强抗肿瘤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西他赛;顺铂;阿帕替尼;血清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18;血清P o k e m o n中图分类号:R734.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G4727(2022)01-0056-05D O I:10.13764/j.c n k i.n c d m.2022.01.011E f f e c t o fA p a t i n i bGA s s i s t e dD PR e g i m e no nS e r u mh C A P18a n dP o k e m o nE x p r e s s i o n 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A d v a n c e dN o nG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Z H UN a,H UX i n,Y A N GC h u nGy a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L u s h a n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C e n t e r,J o i n tL o g i s t i c sS u p p o r tF o r c e o f t h eP L A,J i u j i a n g332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㊀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a p a t i n i bGa s s i s t e dd o c e t a x e lGc i s p l a t i n(D P)r e g iGm e n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d v a n c e dn o nG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N S C L C)a n d i t s e f f e c t o n r e r u mh uGm a nc a t h e l i c i d i n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p r o t e i n18(h C A P18)a n d p o k e m o n e x p r e s s i o n.M e t h o d s㊀At o t a l o f 114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d v a n c e dN S C L Cw e r e r a n d o m l y t r e a t e dw i t h e i t h e rD P r e g i m e n(c o n t r o l g r o u p, n=57)o r a p a t i n i bGa s s i s t e dD P r e g i m e n(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n=57).Ac o u r s e o f t r e a t m e n tw a s21d a y s.P a t i e n t sw e r e f o l l o w e du p f o r2y e a r s.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t u m o rm a r k e r s(C Y F R A21G1,V E G F a n dC E A),s e r u mh C A P18a n dP o k e m o n l e v e l s,s u r v i v a l r a t e,a n d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c a r d i o t o x i c iGt y,t h r o m b o c y t o p e n i a,h e p a t o r e n a l i m p a i r m e n t,l e u k o p e n i aa n d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r e a c t i o n s)w e r e c o m p a r e d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R e s u l t s㊀T h eo b j e c t i v e r e s p o n s e r a t e(O R R)a n dd i s e a s ec o nGt r o l r a t e(D C R)i n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70.18%a n d92.98%,r e s p e c t i v e l y)w e r er e s p e c t i v e l y收稿日期:2021G03G05作者简介:朱娜(1976-),女,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临床的研究.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50.88%a n d77.19%,r e s p e c t i v e l y)(P<0.05).A f t e r t r e a tGm e n t,t h e l e v e l so fC Y F R A21G1,V E G F,C E A,h C A P18a n dP o k e m o nd e c r e a s e d i nb o t h g r o u p s, a n d t h e d e c r e a s e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m o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P<0.05).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m e a n s u r v i v a l t i m e a n d1Gy e a r s u r v i v a l r a t ew e r e s i gGn i f i c a n t l y i n c r e a s e d i n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11.19ʃ2.57)y e a r sv s(9.48ʃ2.12)y e a r sa n d 54.39%v s35.09%,r e s p e c t i v e l y;P<0.05).T h e r ew 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P>0.05).C o n c l u s i o n㊀A p a t i n i ba n dD Ph a v e a s y n e rGg i s t i c e f f e c t t oe n h a n c e t h ea n t iGt u m o ra c t i v i t y.T h ec o m b i n e dt r e a t m e n t 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i n c r e a s e t h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a n dd o e s n o t i n c r e a s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Gt i o n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d v a n c e dN S C L C.K E Y W O R D S:a d v a n c e dn o nG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d o c e t a x e l;c i s p l a t i n;a p a t i n i b;s e r u mh u m a nc a t h e l i c i d i n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p r o t e i n18;s e r u m P o k e m o n㊀㊀近年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日益增加[1G2],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致死率极高,原因可能是该病隐匿性较好,患者就医诊治时大多是晚期,因此临床常采用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发现化疗的治愈率较低,急需联合其他药物提高疗效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抗癌药物的细胞毒性比较强,靶向药物因其毒副作用小㊁药物效率高,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热点.其中,阿帕替尼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G2(V E G FG2)抑制剂[4G5],可有效抑制肺部肿瘤血管生成,具有抗肿瘤作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无明显特征,因此监测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发现,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18(h C A P18)[6]和P o k e m o n[7]在肿瘤患者中表达水平异常.因此,本研究采用阿帕替尼辅助D 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探讨其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机制.1㊀对象与方法1.1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年龄55~75岁.2组患者的年龄㊁性别以及临床分期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表1㊀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别n年龄(xʃs)/岁性别/例临床分期/例分类/例男女ⅢB期Ⅳ期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鳞癌对照组5759.13ʃ11.82312625321321815观察组5756.72ʃ10.99302723341418916t/χ21.1270.0350.1440.359P0.2620.8510.7040.9491.2㊀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经医学影像学检查已确诊患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白细胞计数ȡ4.0ˑ109L-1,血小板计数ȡ80.0ˑ109L-1;3)对治疗药物无过敏史;4)存活期>3个月,卡氏评分>60分;5)患者及其家属已签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恶性肿瘤和精神病;2)无法接受化疗;3)合并肝肾功能受损;4)患认知和社交障碍.1.3㊀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监护治疗㊁辅助治疗,主要包括常规抗菌治疗㊁营养支持㊁内环境平衡㊁液体补充治疗和辅助呼吸等.化疗前服用昂丹司琼(规格:4m g 片-1,生产厂家:山东益康药业,批号:20161229)止吐,治疗期间每周1次检查血常规㊁肝肾功能以及内环境电解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 P方案)治疗,D P治疗前1d口服地塞米松(规格:0.75m g 片-1,生产厂家:厦门星鲨制药,批号:20170122)4m g,2次 d-1,以防止体液潴留,给药期间根据患者的心电监护情况调整地塞米松用量,疗程为3d.D P方案如下:取75m g m-2多西他赛(规格:20m g/0.5m L,生产厂家:江75朱娜等:阿帕替尼辅助D 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h C A P18及P o k e m o n表达的影响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61228)注入250m L0.9%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匀后静脉滴注.静脉滴注顺铂(规格:6m Lʒ20m g ˑ5瓶,生产厂家: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70121)75m gm -2,D P 疗程为21d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帕替尼辅助D P 方案,D P 方案同对照组,加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规格:0.25g 片-1,生产厂家: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70111)850m g,口服,1次 d -1,疗程为21d .1.4㊀观察指标评价及检测方法1.4.1㊀临床疗效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8]中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完全缓解:治疗2个疗程后,肿瘤完全消失,1个月后无新生肿瘤;部分缓解:治疗2个疗程后,肿瘤缩小一半以上,1个月后肿瘤大小无变化甚至减少;稳定:治疗2个疗程后,肿瘤增大25%以下或缩小一半以下;进展:治疗2个疗程后,肿瘤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生肿瘤.客观缓解率(O R R )=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控制率(D C R )=客观缓解率+稳定率.1.4.2㊀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1d 后测定2组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取患者早晨空腹后静脉血5m L ,4ħ离心10m i n (3000rm i n-1),取上层血清通过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均来自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测定癌胚抗原(C E A )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试剂来自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定血清细胞角蛋白19(C Y F R A 21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 G F )水平.1.4.3㊀血清h C A P 18和P o k e m o n 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1d 后取患者早晨空腹后静脉血5m L ,4ħ离心10m i n (3000r m i n-1),取上层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 C A P 18(检测试剂来自武汉云克隆科技股份公司)和血清P o k e m o n (检测试剂来自英国A b c a m 公司)水平.1.4.4㊀远期生存情况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每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每年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若患者无法回本院复诊可进行外院随访,以达到无脱落病例.于治疗后1~2年记录2组的1年生存率以及平均生存期.1.4.5㊀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心脏毒性㊁血小板减少㊁肝肾功能损害㊁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1.5㊀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2.1㊀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42d 后,观察组的O R R (70.18%)和D C R(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O R R :50.88%,D C R :7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表2㊀2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n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O R RD C R例%例%例%例%例%例%对照组5723.512747.371526.321322.812950.884477.19观察组5747.023663.161322.8147.024070.185392.98χ24.4435.600P0.0350.0182.2㊀2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C Y F R A 21G1㊁V E G F 和C E A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1d 后2组的C Y F R A 21G1㊁V E G F 以及C E A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 <0.05).见表3.表3㊀2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x ʃs组别nC Y F R A 21G1/(n g m L -1)V E G F /(p gm L -1)C E A /(n gm L -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78.74ʃ2.516.05ʃ1.19∗301.15ʃ56.31222.67ʃ43.95∗26.81ʃ4.2318.16ʃ3.68∗观察组578.19ʃ2.364.58ʃ1.22∗292.47ʃ54.52175.53ʃ38.79∗25.35ʃ4.3715.90ʃ3.14∗t 1.2056.5120.8366.0711.8123.527P 0.231<0.0010.4050.0000.0730.001㊀㊀㊀㊀㊀㊀∗P <0.05与治疗前相比.85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年2月,第62卷第1期2.3㊀2组治疗前后血清h C A P 18和P o k e m o n 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的血清h C A P 18和P o k e m o n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1d 后2组的血清h C A P 18和P o k e m o n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 <0.05).见表4.表4㊀2组治疗前后血清h C A P 18和P o k e m o n 水平比较x ʃs组别nh C A P 18/(μg L -1)P o k e m o n /(n gm L -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76124.87ʃ852.271233.21ʃ391.78∗182.90ʃ46.11102.90ʃ26.85∗观察组575928.45ʃ793.16782.18ʃ213.25∗176.73ʃ45.6381.79ʃ17.03∗t 1.2747.6340.7185.013P0.295<0.0010.474<0.0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P <0.05与治疗前相比.2.4㊀2组远期生存情况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5.2.5㊀2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2组心脏毒性㊁血小板减少㊁肝肾功能损害㊁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6.表5㊀2组远期生存情况比较组别n平均生存期/年1年生存率/n (%)对照组579.48ʃ2.1220(35.09)观察组5711.19ʃ2.5731(54.39)t/χ23.8754.293P<0.0010.038表6㊀2组不良反应比较组别n心脏毒性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例%例%例%例%例%对照组57610.531729.821119.302340.351933.33观察组57712.281526.32915.792136.842238.60χ20.0870.1740.2430.1480.343P0.7680.6770.6220.7000.5583㊀讨论㊀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致死率极高,已位居中国恶性肿瘤患病率第一[9].临床上大多采用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但是单一使用化疗治愈率极低,因此近年来临床常采用铂类药物联用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通过协同作用加强抑制肿瘤细胞恶性增殖,提高疗效.此外,靶向治疗成为近年来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热点,其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类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成为近来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药物[11].本研究采用阿帕替尼辅助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 P )方案,通过多种协同作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O R R 为50.88%,观察组O R R 为70.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对照组的D C R 为77.19%,观察组D C R 为92.9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这是因为多西他赛作为紫杉醇类化合物,可有效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12];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可加强其抗肿瘤作用,从而显著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这一结果与杜海燕等[13]的研究一致;阿帕替尼可高选择性结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而抑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机体T 细胞[14],刺激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联用阿帕替尼可起到更好的抗肿瘤作用.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C E A ㊁V E G F 和C Y F R A 21G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重要作用.C E A 作为一种非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15],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异常.V E G F 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增殖[16],促进生成肿瘤血管,加快肿瘤增殖和转移.C Y F R A 21G1是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在健康机体中含量极低[17],患有癌症后人体体内C Y F R A 21G1水平异常增高,因此临床上采用C Y F R A 21G1作为肺癌诊断的常用标志物.本研究发现,治疗后2组的C E A ㊁V E G F 和C Y F R A 21G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05).这说明D P 治疗和阿帕替尼辅95朱娜等:阿帕替尼辅助D 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h C A P 18及P o k e m o n 表达的影响助D P方案均可有效降低这3种肿瘤非特异性细胞因子水平.此外,阿帕替尼通过抑制C E A合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通过抑制V E G F表达水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这提示阿帕替尼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协同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效果.h C A P18作为一种特异性组织肿瘤细胞因子,可通过E G F R途径刺激肿瘤恶性增殖[18].P o k eGm o n与恶性肿瘤的增殖与转移也息息相关.此外,有研究[19G20]发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血清h C A P18和P o k e m o 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且血清h C A P18和P o k e m o n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治疗后2组的血清h C A P18和P o k e m o 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 C A P18和P o k e m o n水平变化幅度大,提示血清h C A P18和P o k e m o n可作为临床监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说明化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联合治疗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抗肿瘤作用,提高患者生存率.本研究治疗后2组间心脏毒性㊁血小板减少㊁肝肾功能损害㊁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疗法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难以治疗,治疗过程需结合患者情况实时调整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阿帕替尼辅助D P方案提高治疗效果.结果发现联合治疗可能发生协同作用,增强抗肿瘤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肿瘤细胞因子以及血清h C A P18和P o k e m o n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此外,阿帕替尼作为靶向药物,较小药量即可发挥显著抗肿瘤作用,联合用药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参考文献:[1]㊀谷牧人,李骏白,徐杰,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37G39,50.[2]㊀S O R I AJC,O H E Y,V A N S T E E N K I S T EJ,e t a l.O s i m e r t i n i bi n u n t r e a t e d E G F RGm u t a t e d a d v a n c e d n o nGs m a l lGc e l l l u n gc a n c e r[J].NE n g l JM e d,2018,378(2):113G125.[3]㊀宋燕,陈金华,付曦.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8):25G28.[4]㊀肖敏,杨全良,马剑,等.阿帕替尼联合三线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14):2497G2501.[5]㊀L I USL,S ULF,MUXR,e t a l.A p a t i n i b i n h i b i t sm a c r o p h a g eGm e d i a t e d e p i t h e l i a lG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i n l u n g c a n c e r[J].R S CA d v,2018,8(38):21451G21459.[6]㊀臧晔,丁丽芳,姜藻.D CGC I K联合F O L F O X6化疗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清h C A P18和A P E1自身抗体的影响[J].实用肿瘤杂志,2019,34(5):449G453.[7]㊀王泽新,赵喜兰.P O K红系髓性致癌因子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8,40(9):1086G1090.[8]㊀T S U C H I D A Y,T H E R A S S EP.R e s p o n s e e v a l u a t i o nc r i t e r i a i n s o l i d t u m o r s(R E C I S T):n e w g u i d e l i n e s[J].M e dP e d i a t rO n c o l,2001,37(1):1G3.[9]㊀张玉双,李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真实世界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1):2607G2614.[10]㊀白云鹏,许顺.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一线药物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48(5):469G471.[11]㊀Y A N G C X,F E N G W,WU D.A p a t i n i bf o ra d v a n c e dn o n sGm a l lG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c a s e s e r i e s a n a l y s i s[J].JC a n c e rR e sT h e r,2018,14(1):159G162.[12]㊀MA Y T,Y A N G Y T,C A IP,e t a l.As e r i e so f e n t h a l p i c a l l y o p t i m i z e dd o c e t a x e l a n a l o g u e s e x h i b i t i n g e n h a n c e da n t i t u m o ra c t i v i t y a n dw a t e r s o l ub i l i t y[J].J N a t P r o d,2018,81(3):524G533.[13]㊀杜海燕,杨春梅,徐寿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8,46(6):632G634,638.[14]㊀张智显,顾后,林劼,等.阿帕替尼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常规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40(2):123G127.[15]㊀李品宏,王云龙,吴立翔,等.多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动脉灌注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20,25(5):734G739.[16]㊀G A O H Q,X USD,L I JR,e t a l.T i r o f i b a n p r o m o t e s t h e p r oGl i f e r a t i o no f h u m a nu m b i l i c a l v e i n e n d o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i nv i t r o v i ae n h a n c e dv a s c u l a r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e x p r e s s i o n[J].T r a n s p l a n t P r o c,2020,52(1):419G422.[17]㊀穆亚,高斌,张宇东,等.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 E A㊁C Y F R A21G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4):597G602.[18]㊀秦凤,樊建民.血清h C A P18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8):1168G1170.[19]㊀宁瑞玲,于起涛,曾爱屏,等.血清C E A㊁C A211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疗效㊁预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18):3527G3530.[20]㊀王丽红,窦亚平,韩双双,等.非小细胞肺癌中P o k e m o n与P14A R FGM D M2Gp53通路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20,40(4):279G284.(责任编辑:钟荣梅)06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年2月,第62卷第1期。
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 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包头市肿瘤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摘要】目的观察信迪利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一线治疗失败的EGFR、ALK、ROS-1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28例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信迪利单200mg q21d;甲磺酸阿帕替尼250mg/次,1次/日,口服。
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近期疗效。
结果 28例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8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为53.6%(15/28),疾病控制率82.1%(23/28)。
且肺癌不同转移部位对预后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主要不良反应是高血压及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67.9%和46.4%。
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EGFR、ALK、ROS-1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患者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及控制,可在临床使用并研究其长期疗效及远期毒副反应。
【关键词】信迪利单抗;阿帕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毒副反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统计,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各种肿瘤之首,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9%,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占70%-80%。
由于2/3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1/2伴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多数患者一般状况欠佳[1]。
在我国,晚期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
近2-3年来,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中的应用如火如荼,成为研究热点。
以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一线研究数据令人瞩目,并已成为无驱动基因、PD-L1高表达(>50%)、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或转移性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之一。
而多项研究证实二线免疫治疗有效率仅为20%左右,联合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息 微转移
远端器官种植
明显 转移灶
继发血管形 成
血管形成在肿瘤进展中发挥作用的阶段
Clin Oncol,2001;19:1207-1225.
抗血管生成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诱发新生血管
细胞癌变 小肿瘤
肿瘤生长
肿瘤休眠
分泌生长因子 诱发新生血管 血管 血管
阻断血管生成
新生血管向肿瘤供养 血管 癌细胞通过血管扩散
Ramucirumab
三线治疗
11
阿帕替尼的研究背景
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热点 高度选择性的VEGFR2小分子抑制剂(化学1.1类新药)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获得II/Ⅲ期临床研究批件(2009年),批件号2009L03464 第一个适应症(晚期胃癌),获得CFDA上市批准(2014年)
抗肿瘤血管生成示意图
Folkman J. N Engl J Med. 1971;285:1182-6.
VEGF/VEGFR2是血管生成的重要通路
VEGFR1 VEGFR3
VEGFR1 主要负责对单核细胞和巨
噬体迁移的正调控。
VEGFR3 主要与淋巴管的生成相关。
VEGFR2
VEGFR2 在血管内皮激活的下游 效应包括细胞增殖,迁移,通透 性和生存,在血管发生和血管生 成中起首要作用。
12
药物作用机制
可溶性 VEGFR VEGF捕获 抗VEGF 抗体
抗VEGF-1 抗体
适配体 抗VEGF-2抗体
阿帕替尼
13
阿帕替尼作用机制
高度选择性VEGFR-2抑制剂
通过抗肿瘤血管新生发挥抗肿瘤作用 细胞毒作用低,体外多种肿瘤细胞及正常 细胞增殖抑制IC50>10 μ M
阿帕替尼体外对VEGFR-2激酶活性产生高度、选择性抑制
代表制剂
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 IMC-1121B (Ramucirumab) VEGF Trap (AVE0005 Aflibercept) BAY 43-9006(索拉非尼) SU11248(舒尼替尼) Regorafenib(瑞格非尼) Apatinib(阿帕替尼)
小分子TKIs
− 进食影响
18
Ⅰ期耐受性研究
DLT: MTD
高血压3度1例、4度1例;手足综合征3度1例。
1000mg/天,N=3
未出现DLT
850mg/天,N=6
改良 Fibonacci 法
750mg/天,N=3
500mg/天,N=3
起始剂量
250mg/天,N=4*
*:1例患者服药后第10天即进展而出组, 故增入1例。
阿帕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 抗血管生成治疗探索
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二、阿帕替尼临床研究进展 三、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Ⅲ期 四、阿帕替尼临床实践分享
研究背景
3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关键机制
血管生成是肿瘤恶性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
持续的 增殖信号 细胞能量异 常 逃避 生长抑制 避免 免疫摧毁
抵抗 细胞死亡
Anna-Karin Olsson et al.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7, 359-371 (May 2006)
VEGFR2在血管生成中起首要作用
•VEGF与VEGFR2的胞外区特异性结合,激活MAPK、PI3K、PKC、FAK等多条下游信 号通路,参与了内皮细胞芽生、迁移、血管通透性、肿瘤细胞存活。
晚期实体瘤患者,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为轻度到中度;
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白细胞降 低、血小板降低、疼痛腹泻、食道炎、恶心、乏力等,绝大多数为轻度到中度.
19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
无限复制
基因组不稳 定性和突变 持续 血管生成
Hanahan D, et al. Cell. 2011 Mar 4;144(5):646-74.
促进肿瘤 的炎症 侵袭& 转移
持续血管生成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相关
肿瘤前期
无血管期
恶性肿
血管形成 开关开启
肿瘤生长
肿瘤血管化
瘤
血管 侵犯
肿瘤细胞 侵犯血管
16
阿帕替尼在肺癌中的临床研究介绍
17
Ⅰ期临床研究
临床前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支持进入临床研究 Ⅰ期的临床研究设计 耐受性研究:考察耐受性、安全性,为II期推荐最佳剂量
药代动力学研究:考察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健康受试者 − 单次给药 − 代谢、排泄 实体瘤患者 − 单次给药
− 多次给药
阿西替尼
1.0 0.1 -28.6 9.8 --14
阿帕替尼对EGFR野生型肺癌的抗肿瘤活性
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
10
相对肿瘤体积(RTV)
8 6 4 2 0 0 2
对照 YN968D1 50mg/kg YN968D1 100mg/kg YN968D1 200mg/kg PTK787 200mg/kg
作用强
注:A549、NCI-H441为 EGFR野生型肺腺癌细胞
阿帕替尼 2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 12 10 8 6 4 2 0 0
mg/kg
2
4
6
8
10
12
14
时间(天)
15
小 结
阿帕替尼高度选择性抑制剂VEGFR-2,避开其他血管靶向小分子抑制剂的 脱靶效应(如由于对c-KIT, FLT3抑制而产生的骨髓抑制) 体外细胞毒性低,预示临床中骨髓抑制作用可能较低 体内对EGFR野生型肺腺癌裸鼠抑制瘤抗肿瘤作用显著 通过抗肿瘤新生血管发挥抗肿瘤作用
抗VEGF/VEGFR的主要药物概览
制剂类型
抗VEGF 抗体 抗VEGFR 抗体 可溶性VEGFR
作用
结合和中和游离的 VEGF 通过与受体结合阻 断 VEGF 结合和中和游离的 VEGF 直接作用于VEGFR 酪氨酸激酶,阻断 VEGFR信号传递
主要靶点
VEGF VEGFR-2 VEGF, PIGF VEGF-B VEGFR-1 VEGFR-2 PDGFR-ß c-kit, Flt-3
Holmes K, et al. Cell Signal. 2007;19(10):2003-12.
与传统治疗相比,通过多项作用从而 提高化疗疗效
现有肿瘤血管系统1–3
退化
新生血管生长1–3,8
抑制
现存血管系统11–13
抗通透性
持续提高缓解率 持续控制肿瘤生长 减少胸水和渗出液
1. Hurwitz H, et al. N Engl J Med 2004; 350:2335-2342. 2. Jain RK. Nat Med 2001; 7(9):987-990. 3. Margolin K. Curr Oncol Rep 2002; 4:20-28. 4. Hu L, et al. Am J Pathol 2002; 161(5):1917-1924. 5. Kaya A, et al. Respir Med 2004; 98:632-636. 6. Des Guetz G, et al. Br J Cancer 2006; 94:1823-1832. 7. O'Byrne KJ, et al. Br J Cancer 2000; 82(8):1427-1432. 8. Yuan A, et al. Int J Cancer (Pred Oncol) 2000; 89:475-483. 9. Escudier B, et al. Lancet 2007; 370:2103-2111. 10. Dickson PV,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7; 13:3942-3950. 11. Sandler A, et al. N Engl J Med 2006; 355:2542-2550. 12. Miller K, et al. N Engl J Med 2007; 357:2666-2676. 13. Gerber HP, Ferrara N. Cancer Res 2005; 65:671-680. 14. Mabuchi S,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8; 14:7781-7789. 15. Wild R, et al. Int J Cancer 2004; 110:343-351. 16. Mesiano S, et al. Am J Pathol 1998; 153(4):1249-1256. 17. Willett CG, et al. Nat Med 2004; 10(2):145-147. 18. O’Connor JPB,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9; 15:6674-6682. 19. Prager GW, et al. Mol Oncol 2010; 4:150-160. 20. Ribeiro SCC, et al. Respirology 2009; 14:1188-1193. 21. Watanabe M, et al. Hum Gene Ther 2009; 20:598-610. 22. Bellati F, et al. Invest New Drugs 2010; 28:887-894. 23. Huynh H, et al. J Hepatol 2008; 49:52-60. 24. Ninomiya S, et al. J Surg Res 2009; 154:196-202. 25. Bergers G, Benjamin LE. Nat Rev Cancer 2003; 3:401-410. 26. Kim KJ, et al. Nature 1993; 362(6423):841-844. 27. Folkman. In: DeVita, Hellman, Rosenberg, eds. Cancer: Principles & Practice of Oncology. Vol 2. 7th ed.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5. 28. Ferrara N, et al. Nat Med 2003; 9(6):669-676. 29. Inoue M, et al. Cancer Cell 2002; 1:193-202. 30. Melnyk O, et al. J Urol 1999; 161:96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