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木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木笛》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木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4.木笛》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民族音乐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小木匠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和传承。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兴趣浓厚。
但是,对于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同时,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民族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和引导。
3.欣赏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看法,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4.木笛》•民族音乐的故事–小木匠的成长历程–民族音乐的魅力和传承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木笛》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木笛》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木笛》的故事情节,并能正确复述。
2.掌握《木笛》中的关键词语及生字词的意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旨。
4.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准备《木笛》的课文材料。
2.准备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辅助教学。
3.提前准备好教学稿、板书内容等。
4.确保教室环境整洁,教学设备完好。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一些与“木笛”相关的图片或故事引入,让学生产生兴趣。
•听一段描写《木笛》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第二步:学习课文•分段教学《木笛》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解释生字词的意义,让学生掌握关键词语。
第三步:阅读理解•设计一些针对《木笛》故事的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并展示他们的答案。
第四步:讨论与表达•引导学生谈谈故事中的感想和体会,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
•让学生就“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
第五步:总结•综合课上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思维,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对《木笛》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扩展延伸•邀请学生自己编故事,围绕音乐和乐器展开,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鼓励学生用音乐或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木笛》的感受,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木笛》。
此课文是一篇描写少年小波感受父亲制作木笛过程的文章,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亲情的温暖和父子之间的深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掌握词语语音、字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亲情之美,增强对家庭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部分生僻词语的意义。
•难点:学生理解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感悟文章蕴含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准备•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木笛实物等。
•学生复印材料:包括课文、课后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对“木笛”这个词的好奇与兴趣。
第二步:课文讲解(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词和理解课文意思。
2.教师解释课文中涉及的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课文更深入。
第三步:课文朗读(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步:课文理解(2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父子情感、木笛的象征意义等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第五步:音乐体验(10分钟)教师播放关于木笛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美,加深对木笛的印象。
第六步:课文赏析(15分钟)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谈论文章中亲情的体现。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或要求学生带一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进行分享。
七、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反思与总结,思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调整下节课的教学策略。
以上是本节课《木笛》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木笛》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故事。
故事主要围绕一个年轻的木匠,他以制作木笛为生,并通过制作木笛来传承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故事描述了他的制作过程,以及他在制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理解一些文化和传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情境教学法。
问题驱动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文化和传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和交流。
5.情境教学: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文化和传统。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 木笛 第一课时课件
很久,很久,考场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考试吧?” 朱丹说:“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应该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 应当懂得珍惜艺术前途。”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挥手,果 断而又惋惜地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在这沉默的片刻之中,朱丹 内心是怎么样的?你能根据你对 课文的理解猜一猜吗?
部编版 语 文 课 件
第十四课 木笛
第一课时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
词语积累
kē
严苛
jiē
阶梯
qī
亲戚
liàng
体谅
bèi lěi
蓓蕾
qǐng
顷刻
kǎ
卡片
bēi
石碑
yàn
火焰
sè
苦涩
méng
萌芽
仔细阅读这三组词语, 你有什么发现吗?
要求苛刻 竞争激烈 乐坛高手(考试/面试)
考场寂静 闪过悲戚 深鞠一躬 闷雷爆裂
泪水苦涩 (考场上/放弃比赛)
悲凉凄切 脉管滴血 翩然回旋 如泣如诉 (笛声/吹奏木笛)
朱丹在考场上做了一个怎样 的决定?
这是一场在朱丹艺术生命中多么重 要的面试啊,他为什么放弃了呢?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南京沦陷后,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 杀开始了。侵华日军把南京变成了屠杀 场,日军对成千上万的难民,对无数的 男女老幼用机枪扫射,用火焚烧,甚至 用中国百姓的头颅做赌注,展开杀人比 赛。孩子在这天永远地失去了父母,甚 至有的还没享受幸福的呵护,就惨死在 日军的刀下。东京在庆功,南京却成为 人间地狱。
读完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你 有什么感受?
鲜血、仇恨、耻辱、国耻
朱丹眼前仿佛出现了南京大屠杀的那 悲惨的一幕幕,想到那些无辜被害的同胞 们,他又怎能吹奏欢快的曲目呀!
2019年秋新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木笛教学设计及反思
14.《木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木笛》文章主要讲述了木笛手朱丹参加乐团面试,由于当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而拒绝吹奏欢快的乐曲被淘汰。
后来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在自发聚集悼念的孩子们面前吹奏哀乐,又被破格录取的故事。
文中通过对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他那如泣如诉的笛声表达,可以感悟到朱丹的爱国情怀。
【设计理念】这是一篇选读课文,因此只安排一个课时的教学。
在课前让学生完成导学案,做到对课文字、词、句和课文内容的掌握,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加之现在在课改的趋势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现高效课堂为目标,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再交流探究感悟到一个的朱丹。
重点是朱丹那如泣如诉的笛声,通过直观感知画面,倾听笛声,抓关键词,指导朗读,诗歌诵读等形式,达到情感升华,最后落到“爱国心”,说感悟,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2.抓住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表现的如泣如诉的内心情怀。
3.在读中提升感情,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朱丹不忘历史、铭记国耻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丹及孩子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感悟朱丹用笛声的如泣如诉的情怀,唤起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整理南京大屠杀资料;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直奔课题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支木笛,它是普通的,因为它和其它乐器一样可以发出美妙的旋律,它又是不平凡的,因此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散文《木笛》,作者赵恺。
(板书:课题)能否被感动,请同学们翻开课文朗读就能知晓。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72页,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请看大屏幕,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经过重重测试,终于(进入终试),因为当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资格),后来又被(破格录取)的感人故事。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木笛》优秀课件PPT
←把活人当靶子 ↓杀人取乐
悬 挂 被 杀 者 头 颅
↙
水沟中的尸体
江边尸骨成山
屠杀持续 了40多天,近 1000个小时, 大约60000分 钟。遇难同胞 超过300000 人,大约每12 秒钟就有一个 生命消失。
国人沉痛悼念遇难同胞
为了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南京市政府于
1985年修建了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每逢12月13日这一 天,上午10点,南京城里警报长鸣,提醒人们永远记住 这个悲惨的日子 。
吹奏从而放弃考试?为什么放弃?
请你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边读边想答案,并用简单词句写出 感受。
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 纪念碑吹奏悲乐 破格录取
过了一会,大师冷峻的问:“为什么?” 朱丹回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的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说:“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很久,很久,考场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考试吗?” 朱丹说:“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应当懂得珍 惜艺术前途。”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挥手,果断而又惋 惜地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背景: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决绝吹奏,
线索: 进入终试 ( 取消资格 )
( 破格录取 ) 纪念碑前吹奏悲乐
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
讨论交流
纪念碑吹奏悲乐 破格录取
内容提示:
浏览全文,在考场上,朱丹 纪念碑吹奏悲乐 破格录取
思考提示: 浏览课文,朱丹是在什么情况下拒绝
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 纪念碑吹奏悲乐 破格录取
自学提示: 浏览课文,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画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4课,课文内容为《木笛》,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病失明,但通过学习木笛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这篇文章富有感情共鸣,适合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与珍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读懂课文《木笛》,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2.难点:能够自主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小女孩学习木笛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女孩学习木笛?她的生活如何改变?2. 预习导入(10分钟)师生共同读课文《木笛》,学生跟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记录生字词,预习生字词和生词解释。
3.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小女孩学习木笛前后生活的变化,如何理解文章中的“琴瑟和鸣、木铃和鸣、金钗和翠”的比喻?每组选择一段进行朗读。
4. 集体讨论(10分钟)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文章中的意义,让学生理解诗歌特有的表达方式。
5. 知识运用(1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巩固词汇。
6. 情感体验(15分钟)播放木笛音乐,让学生闭目细细聆听,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
7.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写一篇感悟文章标题为《木笛》,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诗意表达理解不深,下节课需要加强对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讲解,提升学生文学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堂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9-2020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木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14课《木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考试,后来又为什么被破格录取。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教导学生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电教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个叫朱丹的木笛手到乐团去参加最后一轮考试,这是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争之后的终试。
但是在考场上,朱丹却放弃了考试。
而当晚又被破格录取,(板书:终试放弃录取)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回到12月13日这一天,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二、新授:1.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想想朱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默读课文,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朱丹的爱国之情的?请边读边划细细品味。
出示幻灯:“看过卡片……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
体会出在这个悲伤的日子里抽到这个题目而难过;他知道拒绝后意味着失去这宝贵的机会,甚至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他可能会想到,在这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出这样的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3.指导朗读4.就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
这是为什么?(1)出示幻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窃窃私语起来。
”体会这一段的意思,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闷雷突然爆炸的情景。
然后可以联系课文第一部分——机会来之不易。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教师适时引导,“也许有人认为爱国和比赛是两码事。
(3)多么难得的机会却被他却放弃了,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5.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名士,但他的做法却令我们肃然起敬,此时,我们再读他与大师的对话,该怎样读呢?同桌互读——指名读师:一边是自己的前途,一颗有良知的心,让朱丹选择了放弃。
6.还从哪能够看出朱丹强烈的爱国之情?(1)(出幻灯“朱丹伫立雪中……天地间翩然回旋”)(2)此时朱丹又在想些什么?(体会朱丹对自己的做法无怨无悔和对遇难同胞的深深缅怀。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木笛》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作品。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民族音乐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小木笛手在比赛中的坚持和努力,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和传承。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和民族风情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他们通常比较感兴趣。
然而,课文中涉及的音乐知识和民族风情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中的音乐知识和民族风情;学会欣赏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音乐知识和民族风情;欣赏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音乐氛围和民族风情。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3.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教师演奏民族乐器,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音乐知识、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展示。
2.民族乐器:准备一些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等,用于课堂教学演示。
3.课文音频:准备课文的音频文件,以便学生欣赏和模仿。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14《木笛》课件(公开课,含视频)
⑩这轻轻地一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一时 间,所有主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
“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 “为什么?” “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 “为什么?” “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你没有忘记今天是考试吗?” “没有忘记。” “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应当懂得珍惜艺术前途。” “请原谅……” “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考试要求苛刻,竞争激烈,应聘者 都是乐坛高手。招考要经过初试、复试 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 剩下两名乐手。
⑧卡片上写着:第一项,任选一首乐曲表现欢乐。
qī
⑨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 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轻 轻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 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 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 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遗忘苦难,因而遗忘尊严。 一个民族不会毁灭于苦难,而只 会毁灭于遗忘苦难。
———赵恺
阅读视角:
谢谢
⑩这轻轻地一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一时 间,所有主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 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 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诉,他们似 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那幽幽的笛声仿佛在叹息,在哭泣, 在呐喊,在控诉:_____________________
屠杀持续 40多天 近1000个小时 大约60000分钟 屠杀了300000人 大约是每1分钟杀6个人 每12秒 消失1个生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名师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名师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木笛》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4课,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儿童成长的小说。
课文以木笛为线索,讲述了主人公小冬在战争环境中,坚持民族气和节,保持乐观、勇敢精神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儿童的艰难生活,感受到小冬身上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战争题材的课文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与战争时期的差异,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情境和情感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战争时期儿童的艰难生活,理解小冬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儿童的艰难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冬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儿童的艰难生活。
2.教学难点:感受小冬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培养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战争时期的环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小冬的生活,感受其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包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料,营造战争时期的环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简介课文作者及课文内容,提出学习要求。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冬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课堂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木笛》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民族感情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述主人公小男孩木笛,在民族灾难面前,坚定信念,用木笛吹奏出感人至深的乐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音乐的执着追求。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但学生在民族文化和音乐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此外,学生对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民族音乐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民族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
2.难点: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学生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景教学、情感教育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乐素材、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民族音乐,引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木笛》。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探讨民族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补充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分享自己在课文中的感悟和感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木笛》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木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4.木笛》是一篇描写我国农村生活的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农村孩子用木笛吹奏美妙的音乐,吸引了众人的故事,展现了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对音乐的热爱。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感受农村生活的美好,理解主人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学生在音乐方面可能认知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课文中的角色及其特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理解主人公对音乐的追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角色特点;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音乐教学法:结合音乐元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音乐器材(如笛子、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在农村的田野上,一个孩子正在吹奏木笛,吸引了路过的行人,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流利朗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角色特点。
新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木笛》 课件12 张
木笛
要求苛刻 竞争激烈 乐坛高手(考试/面试) 闪过悲戚 深鞠一躬 闷雷爆裂 泪水苦涩
(考场上/放弃比赛)
悲凉凄切 脉管滴血 翩然回旋 如泣如诉
(笛声/吹奏木笛)
破格录取 (最终结果)
课文主要内容: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 加终试时,因拒绝演奏欢乐的曲目而被取消考试 资格,后又被破格录取的感人故事。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笛声, 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 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 笛声。
笛声在向人们倾诉:?
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虽然没有 参加终试,但已被乐团录取了。
2014年起, 每年的12月13日 为“国家公祭日”
过了一会儿,大师冷峻地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为什么朱丹又被“破格录取”?
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 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 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 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 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 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朱丹为什么要“拒绝演奏”?
过了一会儿,大师冷峻地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很久,很久,考场一片沉寂。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木笛》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作品。
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家门口的柳林中吹奏木笛,引发了一场奇妙的故事。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童真童趣,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课文中的一些描述较为细腻,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
同时,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情感体验需要进一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欣赏课文中的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世界。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教学用具:木笛、图片等。
3.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悠扬的木笛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提问:“你们听说过木笛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木笛有关的课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课文中的作者为什么喜欢吹奏木笛?他吹奏木笛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语气、表情、动作等表现人物心情。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木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木笛》14.木笛课型:讲读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8个字。
能力目标: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能够独立收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整理之后在小组中交流。
2.默读课文,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
3.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情感目标: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在体验中主动进入文本(5分钟)1.创设情境:有一个优秀的木笛手(板书:木笛)正在参加一个乐团的考试,经过激烈竞争他进入了终试。
在考场上,他抽到了这样一个题目:请从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中任选一首乐曲表现欢乐。
但是这一天正逢“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是全中国人民无比悲痛的日子。
这位木笛手选择了什么?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书,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受文中动人的情景。
2.说一说,此时有什么感受?(生回答)的确,这是一个令人感动并令人深思的故事。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走近故事的主人公。
二、熟读课文,在体会中读懂终试过程(35分钟)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解决字、词、句疑难。
(1)重点生字出示:苛苟(字形区别)卡(笔划笔顺)绽竞萌顷(读音)组词:苛刻不苟言笑(2)词语出示:晕染冷峻悲戚歉疚翩然苦涩如泣如诉曙色萌动蓓蕾初绽悲凉凄切脉管滴血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自由读,读准字音“脉管滴血(xiě)”;指名读,想想词语的意思,该怎么读?练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哪些词语描写了心情、表情?哪些词语描写了木笛声?(3)句子出示: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木笛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考试,后来又为什么被破格录取。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教导学生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电教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个叫朱丹的木笛手到乐团去参加最后一轮考试,这是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争之后的终试。
但是在考场上,朱丹却放弃了考试。
而当晚又被破格录取,(板书:终试放弃录取)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回到12月13日这一天,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二、新授:
1.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想想朱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默读课文,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朱丹的爱国之情的?请边读边划细细品味。
出示幻灯:“看过卡片……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
体会出在这个悲伤的日子里抽到这个题目而难过;他知道拒绝后意味着失去这宝贵的机会,甚至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他可能会想到,在这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出这样的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3. 指导朗读
4. 就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
这是为什么?
(1)出示幻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窃窃私语起来。
”
体会这一段的意思,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闷雷突然爆炸的情景。
然后可以联系课文第一部分——机会来之不易。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教师适时引导,“也许有人认为爱国和比赛是两码事。
(3)多么难得的机会却被他却放弃了,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5. 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名士,但他的做法却令我们肃然起敬,此时,我们再读他与大师的对话,
该怎样读呢?同桌互读——指名读
师:一边是自己的前途,一颗有良知的心,让朱丹选择了放弃。
6. 还从哪能够看出朱丹强烈的爱国之情?
(1)(出幻灯“朱丹伫立雪中……天地间翩然回旋”)
(2)此时朱丹又在想些什么?(体会朱丹对自己的做法无怨无悔和对遇难同胞的深深缅怀。
)
(3)同学们你们听,(放音乐)这是怎样的笛声啊,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对亡灵深切哀思。
)
(4)这一天,朱丹内心很痛苦,他的装束表示出对亡灵的哀悼;一身黑色,衣衫上的梅花,也表示
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朱丹这样一位热血青年,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对环境的描写,使朱丹的形象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
7. 故事的结尾让我们大家如释重负,朱丹被破格录取,如果你是那位主考官,你会对朱丹说什么?
写下来,同桌交流,推荐。
三、巩固:
师:其实在12月13日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还有很多人和朱丹一样怀着沉痛的心情。
文中有没有提到?
1.出示幻灯:临近石碑……红宝石般的泪。
抓住三个“像……”四个“有”两个“他们”还有“流出红宝石般的泪”体会想象
2.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纪念活动。
3.教师幻灯片简单介绍,学生默读。
板书
朱丹终试
木笛放弃忠诚热爱
录取
中国人不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