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单元 测试卷
历史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综合检测.doc
是 为 了 纪 念人教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综合检测(测试时间:50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第I 卷选择题(60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 (2010年浙江宁波模拟)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 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
”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 )A.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九国公约》2. (2009年江苏徐州模拟)美国《纽约时报》在清朝咸丰年间曾以《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 起英法旗》为题大幅报道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应为( )A. 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 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B.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C. 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形势D.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4. (2010年安徽巢湖模拟)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
(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 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 (2010年广东广州模拟)下图中的现象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6. 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 “扶清灭洋”B. “驱除靶虏,恢复中华”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打倒列强,除军阀”7. (2009年福建厦门模拟)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
“碧净南湖水,峥崂烟雨楼。
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做好每份历史试题不仅是对学生历史学问把握的一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一些遗漏的地方。
所以,你预备好了做这一份试卷吗?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以供大家去学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ZG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真就到来了。
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确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这说明,英国对ZG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缘由是( ) .英国决心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B.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影响了东西方贸易关系C.英国要用武力打开ZG市场以倾销商品D.林则徐禁烟措施过激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2.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业。
〞对这种“奇局〞应理解为( ).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B.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入侵C.外国资本主义的枪炮利器是前所未有的D.面临资本主义制服世界的不行抗拒的潮3.有学者将ZG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合,把ZG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ZGRM抵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根据其观点,可能会对1840~1912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①鸦片战争②太平天国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辛亥革命.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做好每份历史试题不仅是对学生历史学问把握的一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一些遗漏的地方。
所以,你预备好了做这一份试卷吗?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除了背之外,还要多做练习!所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右图所示地图可以用来研究( )。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国民大革命D.抗日战争2.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林(则徐)的方法是否过激,而在于其方法是否有效……只要英国商人在鸦片贸易中遭受损失,英国政府就必然会作出强烈反应。
”(《天朝的崩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行为过激,负有全部战争责任B.英国政府维护本国资产阶级利益C.英国侵华是偶然的D.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没有任何责任3.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城市急剧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形成了清朝县衙、外国租界、青红帮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同样开埠的广州却没有此类现象。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列强完全控制上海B.清政府放弃了上海的行政权C.太平天国占领上海D.上海原有的地方机构级别过低,无法承担城市发展的职能4.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
”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
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1877年,何如璋出任清政府第一任驻日使臣。
他指出,日本政府对欧美各国的“新拟约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欲加外货进口之税,一欲管外国流寓之人。
”为此中国应当“窃拟日本改约之时,我国亦当及此”。
在他看来不平等条约中危害最大的内容是( )。
①准许取得居住权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单元达标检测4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
为解决这一问题,朱元璋( ) A.废除宰相B.设立殿阁大学士C.设立南书房D.设立军机处【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感慨反映了朱元璋废除宰相后,政务繁忙,为此,他设立了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故B项正确。
2.下面是有关明朝政治制度的一幅图示。
据此图可知明朝( )A.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B.内阁与宦官既斗争又合作C.君主专制体制的弊端凸显D.内阁首辅限制着皇权膨胀【答案】A 【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内阁首辅和司礼监太监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力制衡,说明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3.“生我兮父母,长我兮疆土,我生不逢时兮,疆土多遭倭寇侵辱,救我再生兮,就是戚继光。
”该诗歌主要颂扬了戚继光( ) A.平定了准噶尔叛乱B.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答案】B 【解析】明代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故B项符合题意;平定了准噶尔叛乱、打败了沙俄侵略军是在清朝初年,故A、D两项错误;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故C项错误。
4.郑和下西洋,中国以金银钱财、陶瓷、绸缎等换得了西洋各国的珍珠、宝石、珊瑚、玛瑙,长颈鹿、狮子等各种珍禽异兽以及槟榔、椰子等热带植物。
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有限B.对外交往不计经济利益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互补D.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郑和的远洋活动只是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有限,故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采取商品交换的方式,并非完全不计经济利益,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控(人教版必修1)单元知识结构单元测控一、选择题1.《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落后性。
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本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体现的是农民阶级的意志,因而它的革命性和落后性都是由农民阶级的本性决定的。
农民的生活环境更加恶化,促使农民不断起来革命;又由于农民受自然经济的影响,决定了农民的落后性。
C、D两项都是单方面的原因,不能决定其双重性。
答案:B2.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是因为()A.规模大、时间长 B.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C.制定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解析:本题解题关键词是“主要”。
太平天国制定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其内容明确表明要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及的。
A、B、D三项也都是原因,但C项是主要的。
答案:C3.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是指()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C.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解析:“宗教”“天国”和“民国”三词所体现出的是思想上的差异,即理论上的不同,而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A项是实质性的问题,不是直接反映出的问题。
B项的内容在材料中根本没有涉及。
在太平天国的斗争中,与中外反动势力始终没有妥协,并对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故D项也是错误的。
答案:C4.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A.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有明确的革命纲领、章程、公认的领袖D.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解析:中国同盟会有总章,有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有公认的领袖,建立了国内支部和国外支部,具备革命政党的基本特征。
必修1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有解析人教版)
必修1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有解析人教版)单元综合检测(四)[学生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江苏宿迁高一期末考试)“战争本身到没有什么了不得之处,但这是第一次戳破‘天朝’的威严门面。
”这里的“战争”指()A.第一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选A。
“天朝”是清朝自以为是的说法,“第一次戳破‘天朝’的威严门面”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故A项正确;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第四次大规模战争,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以后的继续和扩大,不符合题意,故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甲午战争后,不符合题意,故D 项错误。
2.(2016•福建师大附中高一期中考试)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五口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协定D.赔款2 100万银元解析:选。
A项的危害是不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B项的危害是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项的危害是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
题目要求选择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条款,故正确答案为。
D项的危害是不仅对中国人民的无耻掠夺,而且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3.(2016•江苏徐州高一期末考试)如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的一些信息。
据此推断该事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解析:选A。
根据材料“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基督教明与中华本土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与太平天国运动由农民阶级借助拜上帝教发起,以反对清王朝统治为目标相一致,故A 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借助本土宗教发起,且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与材料相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结合所学,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由资产阶级、学生发动,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课后习题 第四单元测评
第四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明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承元制,设行省统驭郡县;洪武九年,改行省为布政使司,确立了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三司并立的体制;自宣德以后,陆续向各地派驻的巡抚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并节制三司。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明代( )A.实践了权力“制衡”理论B.地方行政发生重大变革C.重视对地方的控制D.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明代在地方行政的调整都是为了维护地方政权的稳定,适应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故C项正确;制约与均衡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各自分立而又相互制约和协调的原则,体现的是近代西方民主启蒙思想,明代政策调整是为实施有效管理,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元朝创立行省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排除B项;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
2.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
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财政压力B.践行儒家仁政C.实行闭关政策D.推动民族交融,明成祖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遣郑和下西洋,都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暂停上述活动的目的是缓解财政压力,A项正确。
3.(山东潍坊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三年,置惠民药局,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
凡军民之贫病者,给之医药”;《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丁丑,命五城粥厂再展三月,遣太医官三十员分治饥民疾疫”。
这说明明清时期( )A.政府主导社会保障B.医疗保障体系完善C.传统医学发展较快D.灾异贫病发生频繁,明朝“置惠民药局,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清朝“命五城粥厂再展三月,遣太医官三十员分治饥民疾疫”可知明清时期,政府在社会救济中起主导作用,故选A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在明清时期的社会保障中由政府主导,未涉及保障体系完备,排除B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传统医学发展,排除C项;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明清时期灾异贫病的次数,不能推断出灾异贫病发生频繁,排除D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我们都要学会去做试题卷,因为它不仅能够检测出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能够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接下来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相信这些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一、选择题1.从下列材料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不包括年代中国商品出口总额英国商品人口总额鸦片走私总额1821年14 757 132元13 693 213元 225 780元1833年 17 814 260元10 119 655元 12185 100元A、1821年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B、1833年中英贸易中白银流向中国C、1833年英国对华正常贸易是入超D、1833年鸦片贸易额较1821年激增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上述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4.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③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④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5.(2007•深圳模拟)“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一)1.“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下列对材料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2.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
该条约是()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3.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下列四幅地图中,显示地区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被割占的是()A B C D 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5.近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地灾难和创伤,有人咏叹一场战争时说:“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
”这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7.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文中的“好处”是指俄国()A.得到大量战争赔款B.取得许多通商口岸C.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8.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A.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9.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A.宗教迷信严重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C.阶级矛盾尖锐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10.“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特别是在历史考试之前认真做好每份试题的复习,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份好的试题卷将能够有效的去检测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希望对你有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②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③中国军事装备落后,英国武器先进④中国闭关自守,英国已在东方建立起殖民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2. 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D.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4.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5.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黩者不理”。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B.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C.农民拥护太平天国“有饭同食”的原则D.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6.经过义和团运动,瓦西德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A. ①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7.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史上开放为商埠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厦门②天津③杭州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①③D. ③②①8.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是( )A.反清复明B.反满崇汉C.反对民族压迫D.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9.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单元检测卷(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如下图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鸦片战争答案 D解析图中材料形象地反映了清朝所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
2.以下图片是1924年在天津海河两岸拍摄的老照片,海河两岸出现这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开始于( )海河西岸海河东岸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答案 B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1924年,天津海河西岸已经出现了西式建筑,这与西方侵略势力的侵入有关。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被开放为商埠。
故A、C、D三项结论均不符合题意。
3.某市历史工作者发现一太平天国时期的宣传标语:“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胡儿:指满洲贵族)呆如寒鸡。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标语大致出现于( )A.太平军东征时B.太平军沿江东下进攻南京时C.太平军西征时D.太平军挥师北伐攻占汉口时答案 C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天京”“汉口”等关键信息。
“天京”一词出现说明当时处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可排除B项。
“汉口”位于天京以西,排除A项。
D项本身说法错误。
4.从下列两幅图片可以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 )洪秀全故居天王府的石舫A.始终代表着最广大农民的利益B.一直保持着农民革命本色C.不能摆脱专制皇权体制的窠臼D.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团结答案 C解析仔细观察图片,提取有效信息。
从故居的破败到天王府的奢华,反映了洪秀全思想的蜕变,天王府的奢华和封建帝王相比毫不逊色,说明其不能摆脱专制皇权体制的窠臼。
5.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都制定了各自的革命纲领。
下列属于农民阶级革命纲领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三民主义D.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答案 A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治国纲领,不属于革命纲领。
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评:第四单元 含解析 精品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大西洋塞内加尔海域的戈雷岛,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展现了非洲黑人的悲惨命运和殖民主义的罪恶,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
15~19世纪至少有2 000万黑人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死于途中。
你认为下列遗迹中,可以与戈雷岛并列的是()。
A.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B.长城、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C.北京的圆明园遗址D.河南安阳的殷墟2.纪念碑、纪念实物等都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下列纪念碑、纪念舰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定远”号铁甲纪念舰A.抵制西方文明B.发展资本主义C.反对封建统治D.反对外来侵略3.“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这说明洪秀全要求()。
A.消灭私有制B.消灭剥削制度C.实现社会平等D.发展资本主义4.下列人物中,促使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是()。
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其突出体现了()。
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D.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6.20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
……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
稍有拦阻,即被戕害”。
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
A.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罪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罪行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的罪行D.鸦片战争中英军在广州的罪行7.“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评
第四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据学者统计,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
他工作如此之多的制度原因是()A.中央机构效率低B.宰相制度的废除C.宦官专权的出现D.内阁制度的形成2.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
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
这反映了明朝()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3.《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据此判断,郑和下西洋的初衷是()A.了解海外形势B.开拓贸易市场C.彰显明朝国威D.加强友好往来4.明朝洪武年间,严格海禁,“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某些官员也不顾禁令,进行走私活动。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海禁政策名存实亡B.明朝政治黑暗腐败C.民间贸易并未断绝D.官府独占海外贸易5.下图为《明太祖实录》中的部分记载。
据此推断,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A.防御倭寇骚扰B.封锁日本经济C.限制海外贸易D.打击走私活动6.明朝在长城沿线的军镇辽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展开贸易。
同时,中原地区还通过茶马贸易与西藏进行经济交流。
由此可知()A.明朝为了获取优良战马开放马市B.明朝民族交融的方式以战争为主C.经济互补是民族交流的重要原因D.游牧民族在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7.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明朝在藏族地区设置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清朝设置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这些机构的设置()A.推动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C.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D.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8.一位日本学者认为:(雍正帝)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检测(基础过关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原创)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上说:“这一伟大行动……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少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
”相关的“行动”应是( )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材料中的“第一次”“纯洁的道德心”等信息表明,范文澜评价的是禁烟运动。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回合,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答案:A2.史学界普遍认为:“如果(将鸦片战争)称为商务战争,中国并未禁止任何正当商务,只是禁止走私,而且禁止的是毒物走私。
”由此可见,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 )A.与鸦片战争的发生无任何关系B.是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C.是导致中英之间战争的直接原因D.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解析:题干提供的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禁止的是英国对华进行鸦片毒品贸易,而不是禁止正当的商务贸易。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行为是一种非人道的行为,也是一种侵略行为,因此,中国的禁烟运动是正义的反侵略行为。
由此可判定B、C两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鸦片战争前,在工业资本主义的推动下,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鸦片输入、鸦片战争都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禁烟运动仅是英国政府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寻找的借口而已。
因此,A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3.鸦片战争时期,清朝一官员曾就某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发表了如下的评价,“该夷一入京师,则一切政今,必多牵制”,会带来“肘腋之变”。
他所评价的是(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清朝官员害怕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会使清政府的内政受到干涉,引发所谓的“肘腋之变”。
近代中国,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1)
课堂互动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知能优化提升一、解放战争期间,中共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了怎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例1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A.粉碎全面进攻B.实施战略反攻C.粉碎重点进攻D.进行战略决战[剖析][题组冲关]1.毛泽东在其诗作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反映的史实有()①渡江战役②挺进大别山③解放南京④三大战役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指渡江战役,“虎踞龙盘今胜昔”指解放南京。
其余两项诗中没有体现。
答案A2.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解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过渡时期的土地改革等就是反封建的继续。
答案A二、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异同例2蒋介石于1945年和1949年两次提出和谈的目的是() A.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B.努力把自己打扮成和平使者C.真诚希望国共合作、和平建国D.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剖析]A只是其提出和谈的背景而非目的×B是表面现象而非目的×C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真诚希望和平建国×D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继续维持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为此就要消灭以中共为代表的和平民主力量,因此他提出和谈都是缓兵之计以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题组冲关]3.这幅漫画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①中共争取和平民主②蒋表现出和平的诚意③全国人民期盼民主机遇④蒋“假和平,真内战”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③解析要注意右侧人物桌上谈判的握手及桌下拿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范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25×2=50分)1、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该诗反映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土地兼并严重C.清政府政治腐败D.自然灾害频繁2、近代西方侵略者获得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的权利是根据下列哪个条约A. 《南京条约》B. 《虎门条约》C. 《黄埔条约》D. 《天津条约》3、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
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
”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A.近代国家思想B.屈辱外交思想C.传统夷夏思想D.殖民外交思想5、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迪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
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
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
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迪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D.八国联军屠杀北京居民6、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7、19世纪末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2.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
下列表述中属于其布局和特点的是( )①由南向北,由东向西②由沿海、沿江深入内地③遍布全国各地④台湾已经开放通商口岸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赌王何鸿燊博士以6 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上图),并决定将铜像捐赠给国家。
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A.日本军队B.俄国军队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4.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5.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其中“割地”是指( )A.《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 B.《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C.《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辛丑条约》划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6.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辞严地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请问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D.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方案8.“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单元 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以某人关于列强侵华特权认识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一国所得”“诸国……享之”“一国所求”“诸国……助之”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针对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故B项符合题意。
领事裁判权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A项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不符;“门户开放”政策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内,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D项错误。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为A项;B项是《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影响,C项是辛亥革命的成果,D项与之不符。
3.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可知,此次战争的主要参与者是英国和法国,但是最大获利者却是俄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以某人关于列强侵华特权认识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一国所得”“诸国……享之”“一国所求”“诸国……助之”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针对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故B项符合题意。
领事裁判权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A项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不符;“门户开放”政策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内,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D项错误。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为A项;B项是《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影响,C项是辛亥革命的成果,D项与之不符。
3.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可知,此次战争的主要参与者是英国和法国,但是最大获利者却是俄国。
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并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由此判断B项正确。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是英法得利,排除A项;甲午战争发生在中日之间,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不能体现出俄国得利多于英法,排除D项。
4.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这一规定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B.有利于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更加恶劣D.日本建立起对中国的经济控制答案:C解析:《马关条约》是列强侵华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最终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面临更加恶劣的环境。
5.《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入国库,有婚嫁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
该制度()A.满足了农民渴望平均的愿望B.成为太平天国上层建筑的基础C.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模式D.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答案:D解析:《天朝田亩制度》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真正实施,排除A、B、C三项;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调动其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答案为D 项。
6.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B.辛亥革命中C.义和团运动中D.新文化运动中答案:C解析:鲁迅先生的描述,是“盲目排外”思想的典型体现,应该出现在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中,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对西方的侵略和西方的文明分不清。
7.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呈,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
”该公呈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香港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C.甲午战争——台湾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惟有死守,据为岛国”“图固守以待转机”可以判断材料说的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故C项正确。
8.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
下图中的租界和使馆区分别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之后()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后,英美法等获得在通商口岸居住、租地的权利并在上海建立了租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9.近代以来的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
下列有关南京的叙述中正确的有()①太平天国建都②《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③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④见证蒋家王朝的覆灭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不包含南京,②错误,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
10.“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A.限制袁世凯B.维护共和制C.扩大内阁权力D.反对封建专制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参议院弹劾总统的权力,从直接目的来看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其独裁,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
11.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答案:C解析:由“1925年”“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莫斯科中山大学”等可知,此时的中国,国共处于合作的状态;由“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可知此时苏联关注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而非国共合作。
再结合时间“1928年9月”可知此时中国国民党右派已叛变革命。
综上分析可知C项符合题意。
12.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坚持国民革命路线B.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D.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答案:B解析:本题以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左”倾错误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干中“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把民族资产阶级也作为革命对象,这是“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故选B。
A、C两项内容都不属于“左”倾错误,排除;D项内容是右倾错误的表现,排除。
13.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①提出了领导工人运动,坚持城市斗争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已经告别之前的“领导工人运动,坚持城市斗争”,他们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力量来自于广大的农民,农村更适合隐藏和积蓄实力。
所以排除①,选择C。
②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体现,③是在遵义会议上,④是面对日本侵华加剧提出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
14.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第十五题图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答案:C解析:本题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题干中的“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民族矛盾的加深,中国共产党调整对国民党的政策,目的在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正确答案为C项。
A、D两项与材料反映的历史阶段不符;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5.历史价值观的变化决定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评判标准和视角的变化,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由严厉批判到极力称赞,而蒋介石对太平天国运动却由肯定到大力批评。
二者对农民运动褒贬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国共合作形成B.农民运动的高涨C.政策导向需求D.民族主义成主流答案:C解析:孙中山对农民运动评判标准发生变化是因为孙中山由单纯领导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演变为联合中共领导的工农大众共同反帝反封;而蒋介石对太平天国运动由肯定到批评则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蒋介石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与工农群众关系的变化,因此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政策导向的需要。
答案为C。
16.2014年底,台湾军方推出的抗战殉职将官名录中列有1942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而2014年9月份中国大陆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1943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一五零师师长许国璋名列其中。
这说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B.国共联合抗战增强了民族观念C.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的历史事实D.国共两党对抗战评价高度一致答案:C解析:题干的核心意思为,台湾军方将八路军领导人列入抗战殉职将官名录,大陆民政部公布的抗日英烈名录包括牺牲的国民党将领,说明大陆和台湾当局都承认国共两党积极抗日的史实,因此选C。
A、B两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而材料却是当代的事实,排除。
D项的表述不符合事实。
17.2015年9月,中俄双方将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国还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B.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C.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D.美国出兵中国东北,牵制了日本绝大多数兵力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并且它们也没有牵制日本绝大多数兵力,故答案为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