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阐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接第 38 页 ) 透过郭良蕙引发1960 年代台湾文坛轩然大 波的小说 《心锁》,来看男女两性 婚姻与性爱悲剧的内 因,对台湾社会转型之初打不开的心之 “隔膜”进行了深 入阐释; 张沛从欧阳子小说中的畸形婚恋状态入手,透过 人性、欲望和性心理的角度剖析了畸恋悲剧的成因,让人 看到了 1960 年代西方现代派女作家对婚姻恋爱的另类解 读方式; 于爱芹走进季季 1970 年代的小说世界,直面其 笔下充满冷漠、怀疑、疏离色彩的两性关系,揭示出女 性 在 家 庭 婚 姻 中 的 创 伤 性 经 验 。同 样 面 对 1980 年 代 的 新 女
关键词: 台湾女性文学; 婚恋形态; 两性关系; 女性命运 中图分类号: I206. 7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1671—1440 ( 2010 ) 03—0038—02
1949 年迄今的台湾文坛上,女性文学已经走过了半 个多世纪的道路。台湾女作家不仅以其人数众多、创作丰 富、文学形态自成格局而引人瞩目,而且每每引领文坛艺 术风向,对台湾文学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99
收稿日期: 2010—06—20 作者简介: 樊洛平( 1956 - ) ,女。山西沁县人,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台湾文学、女性文学研究。
38
化身,人性禀承天赋虽或有不同,但人人具有道德情感,有 识别善恶和弃恶从善的潜在能力和愿望。通过这样的比附, 儒家为中华民族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宗教却等同其作用的, 获 得 更 高 人 生 价 值 的 现 实 途 径 ———“修 身 ”。通 过“修 身 ”既 可以有现实的作为,实现现实的利益,又可以最终达到“与 天 地 参 ”,与 天 地 合 而 为 一 的 超 越 的 人 生 境 界 。同 时 人 道 在 天道之中,人类的所作所为受到上苍无时不在的监督和审 视。除非以德配天,否则一旦天怒人怨,就一定会受到上天 的惩罚。在这一层意义上,儒家思想强调普遍的道德义务和 道德自觉,客观上起到了限制统治阶级的剥削程度和安抚 被 统 治 阶 级 ,淡 化 阶 级 矛 盾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的 作 用 。另 一 方 面,就道德主体而言,在性善论那里,“人道”来自“天道”,体 现为德性禀于天命( “天命之谓性”、“性即理”) 。反过来,在 道 德 修 养 中 ,通 过“尽 心 ,知 性 ,知 天 ”或“居 敬 穷 理 ”、“复 性 ”,在 内 心 中 达 到“天 人 合 一 ”,即 所 谓“万 物 皆 备 于 我 ”, “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就成了主体的至善极境。
基于这种创作现象,郑州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 2008 ~ 2009 级研究生,在 《台湾文学研究》课程的学习 中,集中思考了台湾女性文学中的家庭婚恋议题书写。本 期发表的专栏文章,选取不同时代的六位代表性作家展开 论述,是散点透视中的个案研究,又有纵向观照中的系列 研究意义。这些作家创作以及对她们的文学诠释贯通下 来,勾勒的正是 1949 年以来半个多世纪台湾女性文学的 重要面向。梁静方对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者林海音的研 究,重在发掘其笔下的旧式婚姻、新式婚姻、婚外恋三种 婚姻形态,特别揭示了男权文化传统下 “女人不幸”这一 命题的历史生存真相; 张恩丽的论文, ( 下转第 99 页 )
中国·包头
职大学报
2010 年 第 3 期Βιβλιοθήκη 开拓台湾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台湾女性文学研究专版前言 樊洛平
(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 台湾女性文学研究,是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专栏论文,选取七位代表性女 作 家 进 行 个 案 分 析 ,集 中 思 考 了 台 湾 女 性 文 学 中 的 家 庭 婚 恋 议 题 书 写 ,由 此 勾 勒 出 1949 年 以 来 半 个 多 世 纪 台 湾 女 性 文 学 的重要面向。
事实上,当代台湾文学发展的每一时期,无论是新移 民女作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坛上的乡愁诉说和家庭 题材关注,还是学院派女作家在 1960 年代西风东渐背景 下的人性发掘与家国议题; 无论是台湾本土女作家于 1970 年代乡土文学潮流中的人生守望,还是新女性主义 女作家走在 1980 年代文学前沿的群体身影,抑或 1990 年 代以来表现出多元创作取向的不同世代的女作家,她们都 以自己带有时代印记和生活气息的创作,共同打造了台湾 女性文学的历史。
性 主 义 作 家 ,邓 一 梅 选 择 了 最 具 文 坛 冲 撞 力 的 作 家 李 昂 , 以“性 ”角 度 切 入 ,直 陈 强 大 而 顽 固 的 男 权 中 心 话 语 遮 蔽 下,女性无以逃脱的悲剧性命运;
《职 大 学 报 》“女 性 文 学 研 究 ”专 栏 主 持 人 周 晓 宁 教 授 , 有意拓展学报的女性文学研究视野,热情关注学界的最新 研 究 成 果 ,特 别 是 对 年 轻 的 研 究 生 队 伍 寄 予 厚 望 ,搭 建 平 台 ,显 示 了 富 有 创 意 的 办 刊 理 想 。在 此 ,谨 对《职 大 学 报 》以 及周晓宁教授表示真诚感谢。
中 国 儒 家 传 统 的 道 德 修 养 是 以 个 体 道 德 为 起 点 的 ,它 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强调“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在个人与整体、个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上,突出个 体 的 为 善 的 主 动 性 ,“我 欲 仁 ,斯 仁 至 矣 ”。重 视 在 个 人 道 德 主动性的发扬中来完善人格,享受至高无上的幸福,从而达 到 君 主 、圣 人 、成 人 、完 人 的 境 界 。正 是 从 这 一 点 出 发 ,它 极 力从人的善良本性出发,强调人的“本心”、“初心”、“良知”、 “良能”的重要作用,高扬“良知”,发扬“本心”,宣扬性善,注 重 修 身 ,应 该 说 ,这 类 似 于 一 种 最 高 级 的“宗 教 精 神 ”。一 种 道德能否有改造世界的生命力,除了它的原则、规范是否符 合 社 会 的 要 求 外 ,就 在 于 它 能 否 使 这 种 道 德 成 为 人 们 实 际 奉 行 的 原 则 ,中 国 儒 家 传 统 道 德 思 想 正 是 在 这 方 面 为 道 德 的修养和践履找到了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另外,由于 儒 家 多 为 教 育 实 践 家 ,这 就 使 得 儒 家 的 道 德 修 养 论 具 有 许 多合理的成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 1 ) [ 宋 ] 朱熹集注. 论语·孟子,北京: 远方出版社,1995. ( 2 ) 朱 贻庭. 中 国传 统伦 理思 想史 ,上海 : 华 东师 范大 学出 版 社,1994. ( 3 ) [ 唐 ] 孔颖达. 十三经注疏,北京: 中华书局,1982. ( 4 ) 任继愈. 中国哲学发展史( 先秦)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3.
我们注意到,无论哪个阶段的台湾女性文学创作,都 鲜明地贯穿了对家庭婚恋题材的关注。家庭作为社会组织 的最小细胞,婚恋作为两性相处和人类生存的基本形态, 它们不仅大量传递着 “家国同构”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 信息,还特别蕴含了丰富的人性内容和社会性别意识。因 而,家庭婚恋题材不仅成为女作家题材选择的重镇,她们 对婚姻表现形态、两性关系模式、家庭生活现实的表现, 更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缩影,历史文化心理的一种发掘。 透过林海音的 《金鲤鱼的百裥裙》、郭良蕙的 《心锁》、 欧阳子的 《花瓶》、季季的 《塑胶葫芦》、李昂的 《杀 夫》等一系列经典作品,不同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婚姻故 事,特定年代里的女性情感境遇和现实命运,一一呈现出 来。
理 纲 常 从 外 在 的 规 范 的 约 束 变 成 了 人 心 的 内 在 要 求 ,把 僵 硬 的 强 制 规 定 ,提 升 成 了 生 活 的 自 觉 理 念 。就 这 样 ,无 论 是 孟子的“性本善”,还是荀子的“性本恶”强调后天学习,最终 都是说道德情操乃是具体化的人性意识,人只要发扬光大 这 种 人 性 意 识 ,便 能 成 就 人 格 的 伟 大 ,成 为 圣 人 。中 国 的 情 感 心 里 在 以 亲 子 关 系 为 核 心 的 人 与 人 的 世 间 关 系 中 ,便 能 得 到 充 分 的 满 足 ,不 需 要 去 寻 求 外 在 的 崇 拜 对 象 和 神 秘 境 界。
六、重视道德教化功能 中国古代的教育,实即道德———政治教育为主。说教育 即“教化”,虽言过其实,但教育以德教为主,却是事实。而德 教 的 关 键 在 于 启 发 人 们 内 在 的“良 心 ”、“良 知 ”,因 此 ,德 教 目的的实现,必须通过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中国传统道德 教化的基本思想是,重视内心的理性自觉。这个思想在孔夫 子那里已形成。在孔子看来,“道”和“德”是两个既有关系但 又 有 区 别 的 概 念 。“道 ”,指 一 定 的 行 为 规 范 。所 以 他 讲 的 是 要“守道”,“适道”,“学道”,而“德”则是内心的情感和信念, 同“道”相比,“德”属于主观方面的东西,所以,他在“德”的 要求上提倡“修”。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既要遵循社会 规范,又要遵循社会规范的情操,二者缺一不可,如要分主 次 的 话 ,“德 ”比“道 ”更 重 要 。在 孔 子 那 里 ,伦 理 学 和 心 理 学 已紧连在一块,他为伦理纲常找到了心理依靠和基础,把伦
台湾女性文学的当代出发,缘起于 1949 年大陆迁台 女作家的人生流寓与文学聚合。在特定社会背景与文艺生 态环境中,大陆迁台的新移民女作家把握女性文学崛起的 历史机遇,承担了台湾女性文学拓荒者的角色,并由此打 破了一向由男作家主宰台湾文坛的事实。新移民女作家与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创作所表 现的反封建精神、人间悲悯情怀特别是女性独立意识,以 及立足脚下土地、多方面反映台湾社会变迁和现实人生命 运的努力,是以大陆女性文学过渡到台湾女性文学的桥 梁,成为 20 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文学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 分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