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学理论
西方现代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的整合趋势
▪一、社会学理论及多元范式▪1、学派归纳方法▪(1)索罗金1928年在《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分类:机械论学派,地理学派,生物学学派,生物—社会学学派,生物—心理学学派,社会学学派,心理学派和心理—社会学学派。
▪(2)马丁代尔1960年在《社会学理论的性质和类型》的分类,实证主义的有机论、冲突理论、形式学派、社会行为主义和社会学功能主义五大学派。
▪(3)特纳(1987)的分类: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互动理论和结构理论。
▪2、理想类型方法▪(1)卡顿在1966年将社会学理论划分为泛灵论社会学和自然主义社会学。
▪(2)马丁代尔在1974年的分类,人文主义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
▪(3)吉登斯在1976年的分类,实证主义社会学和解释性社会学。
▪(4)卡茨在1971年的分类,宏观和微观两个类型,并从结构、模式和具体化三个层面对社会学理论做出讨论。
▪3、理论范式方法▪(1)瑞泽尔在《社会学:一门多重范式的科学》的分类:社会事实范式,社会释义范式和社会行为范式。
▪分类根据是不同理论在有关社会现实的性质的基本假设方面的差异,而社会批判理论则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
▪二、四种主要的理论范式▪1、分类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对宏观—微观的区分,这是探讨社会学家对人性和社会秩序及相互关系所坚持的基本看法,宏观视角将宏观过程放在首位,并认为社会秩序是制约人性或人类行为的突生现实;微观视角则认为社会秩序或社会结构则是由人类行为建构起来的。
▪第二个标准是对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区分,主张人文主义的学者则认为人类能够将意义或价值附着在事物之上,社会秩序是由人的有意义的行为建构起来的;主张自然主义的学者则将社会事实或人的行为看做物体,并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受某种客观规律的支配▪3、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四种分类:▪(1)社会事实范式▪ 1.1研究目的:理解社会事实,进而控制和预测社会事实;关注点是宏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社会结构包括社会制度、科层制组织和风俗文化等。
社会学理论10条
社会学理论10条
1. 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这些部分合作共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顺畅运转。
2. 冲突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推动发展的,社会变革由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斗争而来。
3. 互动主义理论:
该理论注重社会中的个体互动和彼此影响,并认为社会是由这些微观的互动构成的。
4.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
该理论强调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历史和背景。
5. 结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注重对社会结构的研究,强调社会结构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和有机结合。
6. 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个人特征和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社会互动的方式获得的,人的行为和观念是通过学习来塑造的。
7. 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资源和信息才能良好运转。
8. 现代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向发展,这些变化会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9. 统计理论:
该理论注重社会现象的数量统计和分析,并认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10. 社会模拟理论:
该理论利用计算机模拟社会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变化。
现代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
解释性
创新
• (2)多维的社会结构观
• 应变行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集体性结构 环境之中。而构成行动环境的要素或系 统有三种:人格、文化和社会。
人格
行动的内部环境
文化
社会
行动的外部环境
行动是在心理、文化和社会环境之间的流动(flow)
行动具有权变的特性。 提供真实的目标:
社会系统 文化系统
a.政治权威机构和劳动分工; b.团结的成分; c.规范
• 在现代法人结构中,由于各种职位之间缺乏沟通和共 识,个人依据理性选择原则很有可能采取相互不合作 的行动,例如在金融危机时,股东和储户竞相抽回资 金。
• (2)公共物品困境
• 公共物品困境是指某些成员缺乏动机为创造公共 物品或消除公共灾难做出贡献,他们宁愿坐享其 成。
• 这种困境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公共物品的性质 使它不能被私人占有,而只能共享(由此产生了 “搭便车”、“损害公共财产”等现象),另一 方面是由于随着法人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平均 每个人在公共物品中蕴涵的利益越来越少,这使 个人对公共事务越来越缺乏控制(由此产生了“ 参与动机减弱”、“政治冷淡”等现象)。
当代社会学
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
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特点
(一)行动的权宜性
• 常人方法学关于日常生活实践活动的第一个发现 是行动的权宜性,即行动者的行动并非按照事先 规定的规则进行,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根 据场景条件,依赖自身“永无止境”的努力完成 的。
(二)行动的局部性(行动的场; b.认知参照、道德和价值分类; c.符号系统
人格系统
a.解释性; b.算计性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论
• 理性选择的基本含义:
• 在特定情境中,虽然有不同的行为策略 可供选择,但理性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 优策略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以最小代 价取得最大收益。
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
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1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旨在探讨人及其他生物如何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相互作用。
即在社会学理论中,研究者会研究社会中的不同层次、群体和机构,以揭示人类生活的形式。
社会学理论的精神是基于对社会物种本质的好奇心。
社会学理论拥有多样化的分支,如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认知主义等等,这些侧重于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复杂过程,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进行系统性研究。
2古典社会学理论古典社会学理论的历史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社会学思想。
开发古典社会学理论的主要思想者当时发明了某些定义,他们把人的行为称为“自然”,把此类行为的原因归因于客观的社会原则。
古典学者认为,客观的社会原则可以尽可能地解释社会行为。
传统的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像亚里士多德、爱德华·坎纳以及汉娜·伯特利之言现今仍然被广泛引用。
3现代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拥抱了建构主义、文化语境主义和认知结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多种思想。
现代社会学理论着力于揭示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同时也研究了社会变革和社会秩序的源泉。
特征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是,它不单简单探究社会行为乃至社会性质,而且会探究变革和变迁的原因及其过程。
社会理论家汉娜·普勒和路德维希·佩洛西都发展出来清楚的现代社会学理论。
4结论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社会学理论有着丰富多彩的发展史,既有古典根源也有现代思维。
不仅涉及到许多关于人类行为的解释,也涉及到关于社会变革及其机制的探索。
社会学理论的跨学科性奠定了其发展的基础,使社会研究可以从更高的层次和视野进行,而且也可以深入到更复杂的部分中。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社会学理论始终紧贴着发生在当代社会中的各种变化,以更好地解释社会现实,从而帮助社会研究者更好地处理社会中的日常挑战。
社会学中关于现代化的理论
社会学中关于现代化的理论社会的现代化1.定义现代化是指十七八世纪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从传统社会向这种新型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转变的过程。
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现代化是一个剧烈的转变过程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变革过程它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变,一旦某个领域开始了现代化的过程,就必然会要求或导致其他领域的现代化过程发生。
现代化是一个由于某些偶然的因素而首先在西方国家发生的过程,然而由于它所创造的生存方式在许多方面与传统生存方式相比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它一旦出现就以各种方式不断地扩散到全世界。
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过程它通过向世界各个地方扩散而逐渐将整个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联结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
现代化是一个趋同化的过程卷入现代化过程的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技术、制度、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相似性日益增加。
现代化是一个功过并存的过程现代化增加了人类的福利,但从另一方面,即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活意义的失落,监督机制的严密,人类自我毁灭的可能性增强来看,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
2.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模式现代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与工业生产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但也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重大限制,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阻碍了劳动过程的合理化趋势,造成了劳动者的异化状态,导致了社会日益向两极分化以及工人阶级的普遍贫困化,从而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必然导致工人阶级起来革命。
工业社会理论模式工业社会理论模式滥觞于孔德,经过斯宾塞、迪尔凯姆、帕森斯等人的发展而完善。
孔德认为现代化最根本的特征是工业化,并相信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是知识的进步。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阶段即……迪尔凯姆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变的过程。
当旧的团结类型相应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已经衰退,新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尚未建立起来之时,社会就可能出现失范现象,从而引起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了解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较成熟的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及互动理论。
1.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历史最长的重要的理论方法。
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Parsous,1902—1979)。
他通过对社会功能系统的假定以及人们行为系统和控制人们行动的系统分析,为整个社会达到均衡、稳定规划了一个模式。
他的观点也是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直争论的焦点。
2.冲突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源于结构功能主义内部的列维斯·科塞尔和兰德尔,还有自称受到马克思主义启发的拉尔夫·达伦道夫和怀特·莫尔斯。
冲突论者认为,社会不可能仅仅是平衡与和谐。
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而且长期存在着并非对社会只产生破坏作用的冲突,这是社会运行十的持续的必然现象。
冲突并不一定指公开的暴力,也包括紧张、敌意、竞争和在目标与价值标准上的分歧。
冲突的产生是因为资源的稀有使其社会关于它的分配允满着不平等现象。
3.交换理论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和彼得·布劳。
关于人们的社会行为,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从个人、心理出发的微观社会学理论。
中心论点是将人的社会行为视为相互酬劳的交换行为,包括物质的、权力的、精神的交换,其思想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商品化倾向假设。
此外,霍曼斯还认为,在这些交换过程中贯穿着“对等原则”的社会交换是公平的交易。
布劳利用霍曼斯的微观社会学中的交换概念与权利概念这样的宏观问题结合起来,以填补微观与宏观的鸿沟。
他进一步指出交换并非都是平等的,作为交换论者,他也发展了霍曼斯关于社会行为的交换原则。
4.社会互动理论以库恩(M.Kuhn)、布卢默(H.G。
Blumer)和米德(R.H。
Meed)的学说和著作为代表。
互动理论观点庞杂,有符号互动论、拟剧理论、现象互动论、本土方结论等。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因素的简单反应,而是会根据环境中的客体来调整自己的 自我观念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他必须从他人的评价中 获得。而正是语言符号才使得一个人有可能站在他人的立 场上,从他人的观点出发将自己视为一个客体,进行自我 观察、自我反省,因此,自我与社会是不可分开的;人们 的互动与自我观念的形成啊依赖于心灵的存在,因为有了 心灵,人们才具有理解和运用象征符号的能力,有了心灵 的支持,人们才能对外界的反应有所选择。 布鲁默,是自米德以后符号互动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 物,他最早明确提出了“符号互动论”这一名称,并将该 论加以体系化,其代表性的著作是《符号互动:观点与 方法》,布鲁默在该书中对符号互动论作了全面归纳, 他理论有三个前提:(1)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所采取的行 动,主要是根据他们对该事物所赋予的意义;(2)人们 赋予事物的意义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之中; (3)事物的
(3 )整合功能,即系统必须协调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 系,以维持整体功能的发挥; ( 4 )模式维持功能,即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经常维护 处于潜在状态的模式。 上述四种功能要求在各层次的子系统中都存在。一个系 统是否稳定,不仅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满足一般功能要求子 系统,而且还取决于这些子系统之间是否存在着跨越边界 的对流式交换关系。 3 、均衡论。帕森斯系统功能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社会系 统的整合与均衡。他认为,任何社会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自 给自足,这主要依赖于社会内部的整合以及各部分之间的 和谐关系。在一般情况下,系统总是趋于稳定与均衡状态 的,一旦产生反常现象,原有的均衡遭到破坏,社会系统 就会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自我调节,自发地返回到均衡,均 衡是社会系统运行的最终目标。
(3)功能不可或缺性假设,即认为特定的社会结构与制 度化形式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默顿认为,这一假设可以 表述为两种意思,一是指功能不可缺少,二是指履行功能 的事项即结构不可缺少。对于第一种意思,他认为功能需 求不能随意确定,在将某种功能纳入理论以前,必须用经 验加以检验。对于第二种意思,他认为没有什么证据支持 某一文化项目对于满足特定功能需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 一观点。经验表明,尽管有些社会系统具有大体相同的功 能需求,但它们用来满足功能需求的具体项目却可能迥然 有别,某些功能需求的满足可以通过功能替代来实现。 再次,默顿对社会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后果做了区分, 认为功能分析重点应放在客观社会后果上,而以往的理论 往往只从主观动机的角度考察功能问题,这是不恰当的。 默顿用“显功能”与“潜功能”来说明社会行动的主观动 机与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社会是人们共同建构的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社会是人们共同建构的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社会是人们共同建构的社会建构主义是现代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的是社会的建构是由人们共同完成的。
社会建构主义在社会学领域内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关注的是人们如何共同协作来创造并维持社会现实,以及我们如何感知这个社会现实。
本文将论述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对于社会学的重要性。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社会并非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一种主观的创造和建构,它的存在和性质是由社会成员共同建构的。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的价值观、经验和文化背景都会影响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和理解,同时也影响他们如何行动和与他人交往。
由此可见,社会建构主义把人看作是社会建设的创造者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我们可以以身边的一个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说,有人认为现代社会是封闭和孤立的,而另一个人则认为它是开放和多元化的。
这样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人对于社会现实的认知和理解不同所致。
有人可能会认为同性恋人士是道德败坏的,而另一个人则认为他们有权利享受同样的幸福和权益。
这种差异也是建立在个人价值观、文化、认知和经验的基础上的。
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社会现实是我们的主观构造。
我们的认知和理解来自于我们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周围人的影响。
同样的,我们的行动和交往也受到相同的影响,而这些行动和交往又构成了社会现实的一部分。
因此,社会现实并非是一个固定和普遍的存在,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演化的过程。
我们的行为和想法对于社会的演化具有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演化的影响。
在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中,社会现实是动态的、多重的和相对的。
这意味着不同的人会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和经验看到不同的事情。
它们的实际经验往往影响了他们的主观看法,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行动和交往。
同时,我们在想法、习惯、信仰方式或价值观这些方面的不同也会对社会演变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中,我们不能确认一种受人欢迎的观点是坚实而正确的,而仅仅是因为它被社会中的许多人支持。
4·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思考题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4学时)(一)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提出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按其性质可具体分为五类,与此相应地,他将科学也划分为五种:天文学,研究天文现象;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化学,研究化学现象;生物学,研究生物现象;最后,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
前四种科学在他之前已经有了专门研究,成为独立的学问,惟有关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尚未进入实证阶段,成为真正的科学。
孔德把这门科学最初命名为“物理社会学”,后来改名为社会学。
(二)社会秩序论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
它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
孔德试图借助对人的本性的解释去了解社会历史,并人性中找到社会秩序的根基,找到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力量。
孔德认为,宗教缔造社会秩序。
语言、所有制和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分工)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变迁论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另一部分内容是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孔德根据他的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度阶段、工业阶段。
智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除此之外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
【思考题】1、孔德的科学分类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孔德把社会学分作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3、如何评价孔德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2学时)(一)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认为宇宙间一切都在进化,上至天体的形成,下至物种、人种的起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领域到人类社会,均受进化规律的支配。
社会学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
社会学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它主要研究社会的机构、文化和人类行为的交互。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学也在不断地现代化和后现代化。
现代化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结构和功能,而后现代化社会学则更加注重文化、语言和符号的研究。
一、现代化社会学现代化社会学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它主要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社会现象的普遍规律。
现代化社会学强调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目的是构建一个可观测和可验证的理论框架。
现代化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有康特、马克斯·韦伯和杜尔凯姆等。
康特认为社会是一种“自然事实”,可以通过科学方法独立于价值评价和意识形态加以研究。
马克思·韦伯则将社会与经济市场、政治机构和文化传统等相互关联的社会结构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
杜尔凯姆则强调社会是一个自己的、特殊的领域,拥有自己的法律性和权威性。
他还提出了社会结构的概念,研究了社会规则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等。
现代化社会学主要应用系统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社会交往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方法研究社会系统,例如家庭、组织、政治制度、人口、重要伦理标准等等。
现代化社会学强调理性、分析和客观性,旨在找出社会现象的普遍规律,以此指导公共政策和社会制度的设计和改革。
二、后现代化社会学后现代化社会学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它主要研究文化、语言和符号等非物质事物,以及人们在这些事物中交往的方式。
后现代化社会学不再强调普遍规律,而是强调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理解和经验,并提供更多个人化、主观化和文化化的理解方式。
后现代化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有福柯、波特曼、鲍曼等。
福柯提出了权力与知识的概念,认为知识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被建构和重新建构,而这种知识的产生和流动是权力的表现。
波特曼则从语言学和符号学的角度研究了社会交往和文化生产等问题。
他认为社会是一个符号系统,个体通过语言和符号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
鲍曼则提出了个体化和流动性的概念,研究了后现代社会中人类身份和身份认同方面的问题等。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身份理论——对身份的个人、文化和社会的理解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身份理论——对身份的个人、文化和社会的理解社会身份理论是现代社会学研究的一种理论,它强调了身份是个人和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从个人、文化和社会三个层面理解身份,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人们如何获得身份,以及身份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产生的作用。
首先,从个人层面理解身份。
个人身份是指个体在社会角色层级中所处的位置。
个体通过自己的能力、素质、社会地位、财富以及影响力等多种因素形成自身的身份认同。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身份认同常常受到性别、种族、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身份和社会角色密不可分,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身份象征性,如医生、教师、工人等这些角色,都与职业身份相联系。
个人身份的认同和维护是个人自我价值的体现,同时也塑造个人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
其次,从文化层面理解身份,文化identity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所持有的文化能力和价值观。
文化是人类行为的一种通过传统、仪式、语言、思想、习惯等方式表达的行为方式,每个人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身份认定。
文化的特征塑造了人们的身份意识,如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孝道文化对亚洲文化的影响等。
而文化身份的意识和认同,也对于社会群体和个体所选择的行为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文化身份的认同和维护,有助于维护一个社会的文化秩序和生活方式。
最后,从社会层面理解身份。
社会identitiy是指一个人所属的社会团体或群体,在社会角色层次中所处的位置,如社会阶级、职业身份、年龄、性别、人际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身份的认定。
身份的社会性、稳定程度和认同度都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现代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权、机会都不同,这就导致了人们的社会身份认同差异。
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对于个人的生活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对于社会身份的认同和维护,不同的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互动都形成了独特的特征。
总之,身份是一个人在社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其由个人、文化和社会三个层面相互影响的因素构成。
现代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理论流派
现代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理论流派简介:现代社会学是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
社会学利用各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来探索社会现象、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
在现代社会学中,存在着多个主要的理论流派,这些流派各有其独特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论。
1.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现代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强调社会系统的运行和维持。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整体,每个部分在社会系统中发挥着特定的功能。
例如,家庭的功能是培养下一代,政府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
功能主义研究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功能和效能,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2. 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主义是社会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社会行为的意义。
符号互动主义认为,人们通过诠释符号来塑造和理解社会现象。
符号可以是语言、手势、表情等,它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产生意义。
符号互动主义研究关注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实际过程,探索人们如何通过互动来建构共同的现实。
3. 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是一种关注社会现象如何被创造和塑造的重要理论流派。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由社会交往和共同理解所建构的。
社会建构主义关注人们如何赋予事物意义,并通过语言和符号来交流和传递理解。
社会建构主义研究关注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历史性,并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
4.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中的冲突和不平等。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利益和权力之间的不平等产生的激烈斗争组成的。
冲突理论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研究社会变革和社会冲突的过程。
它强调社会中的利益冲突、社会阶级和社会不平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的一种理论流派,综合了功能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过程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它们如何在社会中产生稳定和变化。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学史——从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学史——从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组织和现象的学科,在许多方面都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学理论知识是社会学经典著作的总和,代表了社会学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从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社会学的社会学史。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社会学思想的开创者。
他是希腊哲学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政治学》一书中提出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的概念。
他认为社会是人的本性,而人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他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德行高尚的共同体,而政治制度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义统治着欧洲,社会学思想的发展停滞了几个世纪。
到了现代,社会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欧洲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和卢梭,开始批判封建制度和教权,充分发挥了理性思维方式。
他们的思想启发了人们对政治权力的反思,对人的基本自由权利的探讨,对社会的公正和平等的解析。
这些思想成为了西方社会学思想的基石。
社会学批判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的欧洲。
它的先驱之一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带来的阶级矛盾。
他主张无产阶级就应该联合起来,通过革命手段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此外,批判理论强调了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重要性,从而揭示了隐含在当今社会中的不公和压迫。
在20世纪,社会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分裂与争议。
美国学者Parsons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系统,由互相依赖的部分组成。
永久与移动的社会运动理论则强调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及其影响力。
另外,社会学研究的重心也向群体动态、社交网络、社会心理学等方向发展,因此影响了社会学的发展与实践。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变化。
21世纪的社会学思想更加关注人类的多元性、环境问题、多元文化之间的协调,还探讨了网络社交、个性的进化等多方面的新话题。
总体而言,社会学发展历程中不同流派的理论和观念,整体上构成了我们对社会认识和理解的基础。
第十四章--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
15
4、“现代社会结构”理论。马里奥·列维是 该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特别对中、日、 美三国的现代化问题作了比较研究。为分 析和鉴定社会发展,他制定了包括六个方 面结构关系的模式变量。列维认为,运用 这六个模式变量可以对一个社会里的不同 类型的关系、不同社会里的类似关系、不 同社会里的不同类型关系进行分析比较。
2021/4/8
18
7、传统现代化理论的开拓。其中布莱克是该 理论方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现代 化研究有三个重点:第一,研究现代化的 根源;第二,研究参加现代化行列较晚国 家的现代化问题;第三,研究现代化的前 途问题。他认为,对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 社会可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为了有效地进 行比较研究,他提出了在五个方面进行比 较的重要性。
2021/4/8
5
一、 “人格现代化”理论
英克尔斯认为,个人的现代性是一个多种 性质的综合体。英克尔斯从态度、价值观 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给出了现代人格的特 征。
2021/4/8
6
二、 “现代社会结构”理论
几乎与英克尔斯同时,另一位美国社 会学家列维从社会结构角度对现代化进行 了研究。
2021/4/8
2021/4/8
2
一、 现代化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或思潮,成 为世界性的口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世界形势变化的产物。
2021/4/8
3
二、 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早期发展
18世纪,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出 现了三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即:英国工业 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 大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变革。
2021/4/8
9
二、 “后工业社会”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当人们围 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进行探讨和展开 争论时,在工业发达国家也开始发生了一 些深刻的变化。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规律的学科,其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社会学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一、早期社会学理论早期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关注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包括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经济制度等。
其中,马克思主义、涂尔干学派、韦伯学派等是早期社会学理论的代表。
这些理论强调了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更加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形成了许多新的学派和流派。
其中,符号互动论、社会认同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等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
这些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文化认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
三、不同学派和流派的发展脉络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推动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和流派。
2.涂尔干学派:涂尔干学派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学说。
涂尔干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涂尔干学派强调了社会规范、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3.韦伯学派:韦伯学派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思想。
韦伯认为,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是不同的,经济行为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而社会行为则是以情感、文化、人际关系等因素为目标的。
韦伯学派强调了经济制度、社会组织、文化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流派之外,现代社会学理论还包括了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分支和流派。
现代社会学理论基础
现代社会学理论基础(Iván Szelényi)霍布斯权力、人权与社会秩序霍布斯(Thomas Hobbes)最先奠定了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
背景:伽利略分析综合法:从演绎开始,从假设出发,然后开始(感官上的)观察,然后归纳总结;完成之后在检验你的假设。
笛卡尔笛卡尔主张二元论,二元论意味着他区分了肉体与灵魂。
而霍布斯反对二元论,霍布斯主张一定存在真正的客体,我们可以也确实能够看到它。
随后他写了哲学三部曲:论物体、论人、论公民。
霍布斯试图建立一种以生物学和生物进程为前提的社会理论,从生物学中逐渐建立起对社会和人本性的理解。
在政治上,霍布斯追随威廉·卡文迪许,是一个保皇党分子。
霍布斯曾经翻译过修昔底德的作品,主要是因为修昔底德对雅典民主有所质疑。
霍布斯对民主一直心存怀疑。
他相信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权威。
而当时正值乱世,宗教冲突频频发生。
1651年,他在巴黎写了《利维坦》。
直到十九世纪,政经学家们发现,托马斯·霍布斯时第一位理性选择理论家,他们发现霍布斯的思维非常清晰。
《利维坦》:人性本恶,我们需要一位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以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敌对状态。
利维坦是一个海怪,这里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君王,我们要借它来维持秩序。
《利维坦》结构:第一卷人类学、机械论、欲望与自愿行为理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状态论、两个自然第二卷论国家、政府和人民的责任、神学论第一:关于人性的理论;第二:关于自然和社会契约理论;第三,主权理论人性论:——人们通过熟知自身的好恶从而产生自觉行为。
“自主行为介于绝对的自由意志和完整权力之间。
这一行为被欲望和渴求驱使。
”——人性的本质就是我们对权力的渴望。
——为了生存,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
关于自主行为:霍布斯提出动物有两种特有的运动,一种是生存运动,吃饭的需要,自主运动实际上与欲望渴求和嫌恶有关,是一种如何应对这些情感的行为。
欲望和嫌恶:我们都有欲望和嫌恶,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总要有所付出。
社会学理论的现代应用
社会学理论的现代应用引言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工具。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学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基础理论的应用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社会结构的功能和互动对社会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育领域,结构功能主义指导着教育政策和机构的设计。
它认为教育系统是社会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传递社会价值观念和知识。
此外,在组织管理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优化组织的运作,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是社会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学派,它强调人们通过符号的交流和解释来构建社会现实。
在现代社会中,符号互动论的理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广告领域,符号互动论指导着广告的设计和营销策略。
广告通过符号的传播和解释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另外,符号互动论还在社交媒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人们交流和互动的渠道,符号互动论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和互动模式。
社会学理论在社会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社会学理论不仅仅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工具,更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社会不平等问题的解决社会不平等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社会学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和不平等现象的根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不平等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剥削和压迫。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社会不平等,例如实行土地改革、国有化和社会福利政策等。
另外,功能主义理论通过研究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减少社会不平等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一、结构,见书P7——P15页,,第二章,行动:社会安排中的意义和动机(构建理论),韦伯和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人类意图的产物。
,1、韦伯:德国社会学家。
是社会学的一位奠基性的人物,也是构建理论的奠基人。
认为人总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社会现实的行动者,其行动方式要看他们是以怎样的方式理解其行为的,以怎样的方式赋予行为以意义的。
将社会行动体系分为四类:工具理性行为、价值理性行为、情感行动和传统行动。
对于非理性行为我们可以用直接性观察理解其行为的意义,而对于理性行为,我们以说明性理解其行为意义。
对说明性理解要求在因果和意义两方面都必须是充分的。
,2、齐美尔:德国社会学家,与韦伯同为建构主义经典理论的奠基人。
认为社会的缘起在于其成员的心智中,考察的对象是个体的人及其境遇、行动。
,3、符号互动理论:齐美尔影响了20世纪早期的美国社会学思想,最突出的是由芝加哥大学米德发展起来的符号互动论。
符认为:社会是由代表心理过程的姿态和语言(符号)的交换构成的。
,4、米德: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分支——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其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人类在描述自我时,既用主我“I”也使用宾我“me”。
主我是思考着行动着的主体,宾我me是主我I所思考的那个客体的自我,是自我的一个面相,是他人对自我凝视的一种表达,社会经由宾我me进入个体,并且同时被主我I所建构和重构。
符号互动论者讨论的互动是主我与宾我之间的内在对话,社会期待与个体的要求和表达在其中进行协调。
一个发达完整的自我意味着,人们能够比较确信,自己赋予一个符号的意义与他人所赋予的意义大体一致。
,5、戈夫曼:符号互动论者,认为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主张一种拟剧视角,印象管理是其核心主张。
其核心理论概念仍是自我。
一是正式自我,它定位于社会情境中。
正式自我是外在于人的,并寓于社会控制模型中,又是在与个人的关联中发挥作用的。
第二是进行表演或印象管理的自我,这种自我是冲动的,情绪的和变动不居的。
社会生活也正是在正式自我和表演的自我之间不断协调的过程。
,6、现象学:现象学受韦伯的影响较大,代表人物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关注的是行动者通过哪些方式,将感觉材料转变成各种类型化或心智图像来解释社会世界。
, 舒茨对韦伯行动的意义与行动的动机是同一的观点提出的质疑,将行为的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因果动机和目的动机。
,7、常人方法学:想要用一种科学的方式将社会世界类型化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学家必须以与行动者的做事方式完全相同的方式来解释社会。
代表人物,[美]加芬克尔,致力于对日常生活中例行性的平凡活动进行直接经验性的研究,认为这些活动的核心特质是反身性。
,8、帕森斯:自愿行动。
,9、哈贝马斯:把行动分为两个主要类型:沟通行动和策略行动,但主张这两种类型的行动都是理性的,可以被观察者理解的。
沟通行动理性是为了平衡把理性行动仅看作目的性的或工具性行动的片面观点,沟通行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成理解。
,第三章,,理性:个人利益最大化,1、马歇尔:马歇尔体现了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功利主义社会学思想的基础。
马从需求、个人这个关欲望或目标的角度入手来说明人的活动,并引入效用键词来点明一个行动者可能追求的各种社会对象的相对价值。
,2、帕累托:与马歇尔同时代的意大利政治经济学家,帕累托最优:成功的公共决策应该建立起一种个体效用的计算方法,应该明确地以全部人口的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
,3、交换理论:关注的焦点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成本和收益。
其核心假设是,人们会理性行动,争求价值最大化。
,4、其他见书P95—96,第四章,,结构:决定经验的隐秘模式,,,,,1、弗洛伊德(略),2、列维:原始的思维(略),3、马克思:矛盾对立的思维(略),4、吉登斯:构建主义的说法(见后),5、帕森斯:功能主义的说法(见后),6、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说法,社会学中发展最完美的结构主义理论是由阿尔都塞提出来的。
阿尔都塞认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归根结底的决定作用”,同时中层建筑对基础有“相互作用”。
同时,强调主体性的无意义,着重从结构性矛盾在完成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效力。
,7、拉康(略),8、德里达(略),第五章系统:统领性的秩序,,,,1、涂尔干:(系统理论观点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如何以一种凝聚的、内部整合的方式实现给存,其答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有助于社会的整合和维持。
),涂尔干认为,社会实在的内容就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有三个特征:一是它独立于个体,二是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约束,三是社会事实独立于任何单一个体的行动,普遍渗透于一个社会群体或整个社会。
社会事实的功能是满足系统的需要。
,涂尔干关注的关键性系统需要社会团结把社会成员团结在一起,机械团结:由一种支配性的集体良知所产生的团结类型;有机团结:社会分工出现后,社会个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大大减少,维持团结的集体良知出现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少,这时出现了有机团结,使不同的社会单位为了整个系统的持续存在而相互依存,凝聚在一起。
为社会团结提供功能方面,发达的劳动分工并不能完全取代集体良知,必须保留一个统领性的宗教。
,仪式化的社会:区分了三种类型的宗教仪式:消极仪式(禁止做某事)、积极仪式(祭祀仪式)、禳解仪式(哀悼仪式),仪式的明显功能就是使信仰者更牢固地依附于他的神,同时切实使个体更牢固地依附于他所属的社会。
,涂把社会理解为由宗教赋予秩序的系统。
,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勾画出了分化理论的核心问题,即一个由各个专门化单元所组成的社会是靠一种“普遍化集体良知”而组合在一起的。
(在机械团结下,集体良知是高度具体的,其范围与每一个个体的良知实质上是一样致的,而分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集体良知变得更加抽象,以便涵括纷繁多样的人类经验。
), ,2、帕森斯(见后),第六章,,文化与意识形态,,,,,1、葛兰西:将阶级斗争观念化。
葛认为,组成现代国家的不仅包括政府机器,还包括“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之间的相互交叉。
政治社会:为取得大众顺服所需要的政府性手段;市民社会:教会、工会、学校和大众传媒等“民间”组织。
现代国家的兴起也恰恰在于国家的影响逐渐从政治社会领域扩张到市民社会领域。
国家的支配不仅要靠强制手段,还要通过劝说取得共识。
霸权能够渗入和控制“民间组织”,使知识、价值与标准可以遂社会群体或阶级的意愿而被加以操纵。
,2、卢卡奇:文化如何逐渐与基本人性相脱节或相分离,继而转过头来压迫它。
,商品形式普遍渗透于社会的总体性之中,以至于按其自身形象重塑了社会。
所有关系、所有价值和所有劳动都变成由商品形式所决定,即物化。
由于物化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生产系统中,产生了割裂的意识,使主观经验与客观条件相脱离。
, 唯一能把握现实的真实文化,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化知识体系,它把单个主体与客观存在条件系统地联系在一起。
,3、法兰克福学派:以“理性”为立足点,以理性为标准,从而对文化发展提出一般化的批判。
该理性的核心是:人类存在的终极目的就是人的自主。
因此凡是威胁到人类自由的文化以展都可以交付批判。
批判理性正逐渐为工具理性所取代,工具理性导致手段文化,而不是目的文化,即更注重实现结果的方式,而不是该结果的本身。
,技术化生产是对人类自由的双重威胁:从物质意义上说,随着生产系统控制并扼杀了人的创造性,自由也在车间中逐渐消失;从精神意义上说,随着人类变成消费的奴隶,自由也不复存在。
形成了一种注重工具理性的标准化的大众文化,它把大众整合在简单化的共同国家利益观念周围,从整体上压制和排斥了批判理性。
, 马尔库塞对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是悲观的,高度技术化,造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延续。
,本杰明:技术化的大众传媒,使艺术产品被大批复制,即时传播。
文化产品不再独一无二,变得世俗化、标准化。
但其却不是彻底悲观,他认为,可以通过技术化传媒,将种种批判性与革命性的观念传播给大众,以唤起他们的意识。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则不抱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通过技术化大众传媒将文化生产用于经济和政治目的,代表了一种文化工业的发展。
,4、哈贝马斯(见后),第七章,,权力与国家,1、福柯:(略),2、哈贝马斯(见后),3、帕森斯(见后),4、曼:权力的四来源:意识形态、政治、军事、经济,,第八章社会性别与女性主义(略),,第九章分化与分层,分化,1、概念:各种角色、集合体从它们对于系统的功能作用而言,逐渐趋于专门化。
各种角色和集合体彼此逐渐相互脱离,在形式上日渐取得自主地位,而在实质上越来越相互依赖。
分化理论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的背景下出现的。
,2、斯宾塞:随着社会的各个单元变得越来越专门化,每一个单元都变得没有能力执行由其它单元执行的功能,并且每个单元都变得依赖于其他单元。
各个部分之间生发出一种自然的和谐,并被约束进某种相互团结之中。
,3、涂尔干:(见第五章系统),4、马克思:分化被其认为是商品化,分化把工人与产品的控制分开,对异化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
,5、韦伯:分化导致理性化。
,6、分化,在结构功能主义那里,变成了现代化。
,,,,帕森斯(见后),分层:即描述和说明阶级、利益群体、地位、种族不平等、民族不平等、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实质现象。
即人们把社会的组织方式理解为以上下连续的等级秩序安排起来的各个层级。
这里主要讨论阶级和地位。
,分层的经典理论来自马克思和韦伯,在马克思看来,阶级是由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在资主义制度下,产生出两大代表历史趋势的阶级,即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与非所有者。
而韦伯认为,阶级分层的基础是市场能力,而不同的市场能力是由财产所有权和资格证书共同决定的。
,吉登斯:(见后),,,,,,,,,,,1、帕森斯:,A行动(第二章):认为人的行动受到一系列一般可能性和理念的限定,即行动始终是由规范来确定方向的。
同时,何种规范或价值在其做出自愿选择是是可资利用的。
可资利用的选择受到五种两难选择的联合限制即“模式变量”。
,B结构(第四章):社会的结构由系统所的有需要决定的,如果系统要维持下去,就要做出某些特定的社会安排。
(AGIL模式),C系统(第五章)帕是系统论者,其研究的主题是对行动系统的关注。
行动的概念把个体系统和社会系统事例在一个相互关联的模式中。
,一、行动系统:概念:定位在一个情境中的一个或多个行动者,而这个情境尚包括其他行动者、自然因素、以及符号、观念和信仰等文化客体。
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参照情境中的这些元素,把它们当作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手段与条件,并且在此过程中,建立与这些元素之间的稳定关系。
与行动理论和理性理论不同的是:体现出系统的内涵,即行动者在适应情境时,并不是依照一种具体情境而定的特定方式,而是根据有规可循的稳定的期待模式。
系统的特征:各部分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这种相互依赖是有序的,其一般趋势必定是朝着作为整体的系统的自我维持,即所谓的均衡趋势;这种均衡不一定是无限的,只会在一定的界限内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