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学案(原子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二元素周期表第4课时(学案)

高中化学二元素周期表第4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掌握原子结构,明确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9至P10,学习原子结构的特点(1)请画一个图表示原子的组成结构特点【合作学习】原子结构中的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1)请用等式表示原子结构存在的电性关系若为阳离子呢?若为阴离子呢?(2)请用等式表示原子结构中存在的质量关系【自主学习】2、阅读课本P10,学习核素和同位素相关知识(1)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核素?什么是同位素?(2)举例说明表示一种核素的方法【合作探究】了解质量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知识已知:某文献资料上记载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摘录如下:35Cl34。

96975.77%35Cl3575.77%37Cl3724.23%37Cl36。

96624。

23%平均35.453平均35。

485(1)34.969是表示_______________;(2)35.453是表示_______________;(3)35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4)35。

485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5)24。

23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下列各组粒子,属于同一种原子的是 ,互为同位素的是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填编号)A 。

红磷、白磷 B. 核外电子数是10的甲乙两种粒子C.R 3015和+15285(核内15个中子)D. T D H 、、11E. 中子数相同的甲乙两种粒子 2、 某元素的阳离子+n R ,核外共用x 个电子,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 )A .n x --AB .n x +-AC .n x -+AD .n x ++A3、硼有两种天然同位素105B 和115B ,已知硼元素的原子量为10.8。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分布和组成,以及原子能级的概念和排列规律。

2.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式、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记忆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记忆方法。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探究法:通过探究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练习法:通过练习元素周期表的使用和记忆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相关实验操作,导入本课的主题——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2.讲解概念:通过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分布和组成,以及原子能级的概念和排列规律等。

3.探究应用:通过探究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包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记忆方法,以及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反应、材料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等。

4.课堂练习:通过练习元素周期表的使用和记忆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包括填写元素周期表中的空格、记忆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等。

5.小结与作业:通过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2.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2. 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基本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电子云等。

2.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律、主族元素、副族元素、0族元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2.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原子的发现和历史,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好奇心。

2. 讲解原子结构:介绍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概念,讲解电子云的概念。

3. 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律、主族元素、副族元素、0族元素等。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为什么钠元素性质活泼等,引导学生运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进行分析。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程度,包括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概念的认识。

2. 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掌握情况,包括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律、主族元素、副族元素、0族元素等。

3. 评价学生运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来进行评估。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原子的内部结构,包括原子核的组成、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等。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史,介绍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在元素周期表发展中的贡献。

3. 探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苏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课标要求】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能从原子外围电子排布认识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教学内容展现】1.认识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2.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族划分的关系【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使学生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3、使学生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划分的原因,族的划分与原子中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

4、使学生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

第一课时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温故知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由哪几个方面决定的?2、写出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述此原子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意义。

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否完整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3、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第n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课前预习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2.3.4.【课堂互动区】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轨道能量高低的规律①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 np nd nf。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1s 2s 3s 4s…… ;2p 3p 4p 5p……③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2p x = 2p y =2p z 。

④阅读右图:原子轨道能量顺序图,填写下空[说明]自左而右、自上而下,轨道能量依次递增。

1s﹤2s﹤2p﹤3s﹤3p﹤…。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案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4)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原子结构及周期表的结构。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教学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师】播放PPT 【师】这里有一份手稿,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表示疑问【师】播放PPT,展示最初的元素周期表【师】元素周期表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原子结构质量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即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并有以下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把不同的区域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分别用n=1,2,3,4,5,6,7或K、L、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高。

【思考·讨论】P87页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一般总是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填满之后再填充下一层。

【思考·讨论】P89页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常见族的特别名称:第ⅠA族(除氢):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的意义四.板书设计原子结构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比较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异同。

高中化学必修2学案第1章原子结构12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

高中化学必修2学案第1章原子结构12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

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族划分的关系,并能解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原子半径的意义及其测定方法,知道原子半径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并能解释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1)填写下表:①根据能级能量的差异,可将能量相近的能级分为七个能级组,同一能级组内,各能级能量相差______,各能级组之间能量相差______。

②每一个能级组对应一个周期,且该能级组中最大的电子层数等于____________。

③一个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等于______________。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1)将下列各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价电子排布式填入表中:(2)(3)族的划分依据与原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密切相关。

①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______,价电子全部排布在最外层的________________轨道上。

族序数与价电子数______。

②稀有气体的价电子排布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Ⅷ族)同一纵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基本相同。

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B~ⅦB族的族序数与价电子数______,第ⅠB、ⅡB族的族序数=______轨道上的电子数,第Ⅷ族的价电子数分别为8、9、10。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区的划分1.(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周期元素数目=相应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关系族序数由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决定。

(1)主族(ⅠA~ⅦA)的族序数=价电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0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或2。

(3)ⅠB、ⅡB族: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4)ⅢB~ⅦB族:族序数=价电子数=原子最外层n s电子数+次外层(n-1)d电子数=最高正价。

原子结构导学案

原子结构导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结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能够正确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习重点】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课前预习】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1)原子⎩⎪⎨⎪⎧原子核⎩⎨⎧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关系: (电中性原子中)。

2.质量数(1)概念: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 和 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作质量数。

(2)关系:质量数(A )= (Z )+ (N )。

二、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 的区域简化为 ,称作电子层。

(2各电子层由内到外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字母代号离核远近 由 到 能量高低 由 到2.电子分层排布 (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 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 的电子层里,即按K→L→M→N……顺序排列。

(2)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①第n 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

如K 、L 、M 、N 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 。

②最外层电子数目最多不能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 个)。

③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 个。

3.(1)原子(离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所示(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

如:阳离子: 。

阴离子: 。

【问题探究】一、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二、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推断元素特殊关系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4倍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最外层有1个电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内层电子数之和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1)利用元素排布寻找“10电子”粒子的方法(2)利用元素排布寻找“18电子”粒子的方法【课堂成果验收】1.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2.核电荷数小于或等于18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余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种类有()A.1种B.2种C.3种D.4种3.与O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A.H2O B.F-C.Na+D.NH3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中的下列粒子数可能发生改变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质量数D.电子数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B.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例如只有M层排满后才排N层C.某原子M层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学案3: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学案3: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标要求]1.熟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进一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

一、元素周期系【自主落实】1.碱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2(1)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每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从元素开始到元素结束,外围电子排布从递增到,但元素周期系的周期不是单调的,每一周期里元素的数目不总是一样多。

(2)元素形成周期系的根本原因是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3.周期、能级组和元素数目的对应关系(1)原子的电子层数=能级中最高能层序数=周期序数。

(2)主族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数=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主族序数。

【题组冲关】1.外围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四周期第ⅤA族B.第五周期第ⅢA族C.第五周期第ⅠA族D.第四周期第ⅢA族2.已知某元素+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A.ⅤB族B.ⅡB族C.Ⅷ族D.ⅡA族二、元素周期表的分区【自主落实】1.元素周期表的分区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

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

2.各区外围电子排布特点分区外围电子排布s区p区(除He外)d区(n-1)d1~9n s1~2(除钯外)ds区(n-1)d10n s1~2f区(n-2)f0~14(n-1)d0~2n s2思考发现1.P、Ga、Cr元素的最高正价是多少?2.Fe、Cu、Zn的常见化合价是多少?系统认知外围电子排布与元素最高正价数的关系(1)当主族元素失去全部价电子后,表现出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

(2)ⅢB~ⅦB族可失去n s2和(n-1)d轨道上的全部电子,所以,最高正价数=族序数。

(3)Ⅷ族可失去最外层的s电子和次外层的部分d电子,所以最高正价低于族序数(8),只有Ru和Os可表现8价。

高二化学 物质与结构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学案

高二化学 物质与结构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学案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会书写1~36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会利用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正确表示核外电子排布。

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族划分关系的学习,能解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3.通过原子半径的意义及其测定方法的学习,知道原子半径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并能解释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1.能量最低原则(1)能量最低原理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各个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方式应使整个原子体系的能量。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列顺序: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如图所示顺序。

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2s、2p、3s、3p、4s、、4p、5s、、5p、6s、、、6p、7s……,这是从实验得到的规律,适用于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内容: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个电子,而且这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用“↓”“↑”表示)。

例如,基态氦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可以获得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每一种运动状态的电子只能有个。

(2)由于每一个原子轨道包括两种运动状态,所以每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自旋方向的电子。

(3)因为s,p,d,f能级的原子轨道数分别为个,所以s,p,d,f各原子轨道分别最多能容纳个电子。

(4)每个电子层中原子轨道的总数为个,因此,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个电子。

3.洪特规则(1)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分占并且自旋方向.这就是洪特规则。

如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不是,而是。

(2)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如p6和d10)、(如p3和d5)和(如p0和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这称为洪特规则特例。

如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书写:错误正确铬原子1s22s22p63s23p63d44s2铜原子1s22s22p63s23p63d94s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三个原则(1)能量最低原则: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要尽可能地使原子的能量最低。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使学生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等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

②使学生能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③使学生知道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中周期,族划分的关系。

④使学生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并能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微观世界中核外电子所奉行的“法律”---电子排布原则的认识,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周期表中周期,族划分的关系。

核外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学案导学法,联想比照法,自学阅读法,图表法等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新课引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自己的规律和规则,我们可以简单看这几张图片,交通有交通规则,停车场有停车场的规矩,就连一个小小的鞋盒,也有自己的规矩。

通过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核外有不同的原子轨道,那么电子在这些原子轨道上是如何排布的呢?有没有自己的规则和规矩呢?当然有,是什么呢?通过我们教材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家就会了解这一微观世界的“法律”。

[活动探究]1-18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提问]为什么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是这样排布的,排布原则是什么?[自学阅读]阅读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5分钟。

[学案导学]见附页[设问]为什么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要符合此三原则呢[师讲]自然界有一普遍规律:能量越低越稳定,不管是能量最低原理还是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它们的基本要求还是稳定。

[投影]耸入云天的浮天阁[师讲]通过这张图片,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生活中随处都有类似的例子,和我们微观世界的规则不谋而合。

最新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学案 精品

最新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学案 精品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建议
利用【新知导学·夯基础】,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练一练”,解决学生存在的难点、障碍点和辨析清相关的概念等问题。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层状图,引导学生思考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据此探讨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之间的关系。

结合例题和变式训练巩固基础知识。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图,利用思考题明确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关系,及各区元素性质的主要特点。

结合例题和变式训练巩固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
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观察电子移动
某跨国合作小组的科学家发展出一项可以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观察到电子移动的新技术。

化学其实就是研究电子如何移动,而化学反应就是电子云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因此,如果可以直接得到电子云影像,将使得我们对周遭的分子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合作小组的研究人员利用极短的脉波雷射将氮气分子上的电子短暂游离。

当电子弹回分子时会发出光,并与雷射脉波光相干涉,干涉的方式与电子的位置及雷射在哪里打到分子有关。

测量几千个干涉的结果,科学家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去重建氮气分子最外层的电子轨
道形状。

由于该技术利用了2飞秒的脉波雷射,其速度足以捕捉到正在进行化学反应的电子。

研究小组成员表示,该技术可以观察到当两个原子靠近时电子是如何分布的。

虽然目前科学家们只看到最简单的氮气分子,但是对较复杂的分子的观察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这个技术可以帮助化学家改善现有的化学反应机制,设计新的催化剂,甚至了解生物反应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精品教案)

 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精品教案)

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课题2019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2 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程性质课堂教学,新课课时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熟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发展的了解,认识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经历的探索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分区关系的分析,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微观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宏观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

教学方法介作法探究法教学手段板书讲授多媒体影音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知识课程知识讲述课程知识总结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新课讲授】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周期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呈现元素周期系的表格。

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

【过渡】任务二:元素周期表与构造原理【讲解】【总结】①价电子。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为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如碱金属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1。

副族元素的价电子与其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电子有关(镧系、锕系元素还与次次外层的f电子有关)。

如铁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②主族元素。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相同,价电子全部排布在ns或ns、np能级上(如下表所示)。

主族序数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价电子构型n s1n s2n s2n p1n s2n p2n s2n p3n s2n p4n s2n p5③稀有气体元素的价电子排布为ns2np6(He为1s2)。

④副族元素:族序数ⅢBⅣB…ⅦB价电子构型(n-1)d1n s2(n-1)d2n s2…(n-1)d5n s2族序数ⅧⅠBⅡB价电子构型(n-1)d6~8n s2(n-1)d10n s1(n-1)d10n s2分区元素分布外围电子排布元素性质特点区第ⅠA族、第ⅡA族n s1~2除氢外都是活泼金属元素区第ⅢA族~ⅦA族、0族n s2n p1~6(He除外) 最外层电子参与成键(0族元素一般不考虑)区第ⅢB族~ⅦB族、第Ⅷ族(n-1)d1~9n s1~2(Pd除外) 次外层d能级中的电子不同程度地参与化学键的形成ds区第ⅠB族、第ⅡB族(n-1)d10n s1~2金属元素区镧系、锕系(n-2)f0~14(n-1)d0~2n s2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近;锕系元素化学性质相近(3)处于非金属与金属分界线上的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类金属,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锂和镁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均生成正常氧化物,而不是过氧化物),这种相似性称为对角线规则。

初高中化学衔接学案(1)元素、原子结构

初高中化学衔接学案(1)元素、原子结构

初高中化学衔接(1):元素、原子结构学案编写:余辉远班级:姓名一、填空1、(熟记1—20号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先默背1—20号元素,然后在下表填写1—20号元素的有关内容: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正确写法)画出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3、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较容易最外层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电子,使最外层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的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

4、(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正确写法)写出下列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氟离子:硫离子:5、组成最轻单质气体的元素是(填名称);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填元素符号);原子结构中有两个电子层且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原子结构中有两个电子层,第二层上的电子数是第一层的三倍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1—20号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填元素符号);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四排(从上往下数)第二行(从左往右数)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其原子序数是。

6、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1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D元素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所得粒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写出:(1)上述四种元素的符号:A: B: C: D:(2)B、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3)A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二、课堂检测:1、根据元素符号默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S:C:F:Ca:2、根据原子序数默写元素符号:11: 12: 6: 16: 8: 7:3、默写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F: ;g:4、根据要求写化学式:(1)氢与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最轻的气体与8号元素的单质燃烧生成的物质:;(3)氧与13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

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

(人教版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学设计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情景导入】元素的性质跟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相应的关系,所以要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首先得研究元素周期表。

本节课我们将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做进一步探究。

【板书】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板书】活动一、周期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思考】阅读教材P13页内容,根据构造原理和碱金属元素原子电子排布式特点,思考元素周期系的形成及原因是什么?【交流1】碱金属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材P13页:【投影】碱金属原子序数周期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锂 3 二1s22s1或[He]2s1钠11 三1s22s22p63s1或[Ne]3s1钾19 四1s22s22p63s23p64s1或[Ar]4s1铷37 五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5s1或[Kr]5s1铯55 六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6s1或[Xe]6s1【交流2】(2)周期系的形成: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循环往复形成了周期系。

【交流3】(3)原因: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投影】【讨论1】(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划分的关系是什么?【交流1】①根据构造原理,将能量相近的能级分为一组,按能量由低到高可分为七个能级组,同一能级组内,各能级能量相差较小,各能级组之间能量相差较大。

【交流2】②每一能级组对应一个周期,且该能级组中最大的能层数等于元素的周期序数。

【交流3】③周期的划分取决于元素原子的能层数(电子层数),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能层数(电子层数)相同。

【讨论2】元素周期系中各周期所含元素种类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交流】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在能级里的填充顺序遵循构造原理;元素周期系的周期不是单调的;每一周期里元素的数目并不总是一样多,而是随周期序号的递增渐渐增多,同时,金属元素的数目也逐渐增多。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构成,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2)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划分。

(4)能够根据原子结构推导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之亦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的基本构成和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周期、族的特点。

2、教学难点(1)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联系。

(2)运用原子结构知识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和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练习巩固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以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铁用于制造钢铁、氧用于呼吸等,引发学生对元素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2、讲授新课(1)原子结构①介绍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②讲解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③举例说明不同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差异。

(2)元素周期表①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和族的概念。

②讲解周期表中横行(周期)和纵列(族)的排列规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2. 让学生掌握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能应用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

3. 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理解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

4. 让学生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信息,了解元素周期律。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原子序数、质量数电子云:能级、轨道、电子云的形状2. 电子排布规律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上的电子数不超过两个,且电子自旋相反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填满能量低的轨道,再填满能量高的轨道洪特规则:等价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的状态下能量较低3.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构成:横行(周期)、竖列(族)、过渡元素、镧系和锕系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主族元素、副族元素、0族元素、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周期数代表电子层数,族数代表最外层电子数4. 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电负性的变化规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原子结构、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展示原子结构模型、电子排布图、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3.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4.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2. 原子结构模型、电子排布图3. 元素周期表及相关资料4. 练习题五、教学进程1. 导入:通过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引起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好奇心。

2. 讲解原子结构,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电子云的概念。

3. 讲解电子排布规律,让学生掌握原子的电子排布原理。

4.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让学生熟悉周期表的分类和分组。

5. 讲解元素周期律,让学生了解周期表中元素的规律性。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提出问题并解答。

化学教案:认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化学教案:认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化学教案:认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一、认识原子结构的重要性原子结构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对于学习化学的同学来说,了解原子结构的概念和组成是非常重要的。

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它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我们才能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反应机理。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着核心的轨道运动。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使得质子和电子保持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原子。

二、原子结构的组成和特点1. 质子(p):质子是原子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具有正电荷。

质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它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核电荷数。

2. 中子(n):中子也是原子中的基本粒子,它没有电荷。

中子的质量约为质子的1.001倍,即质量相对较大。

中子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原子的质量,并保持原子核的稳定。

3. 电子(e):电子是原子中的负电荷带载粒子,质量非常轻,约为质子的1/1836。

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外层的轨道上,形成电子云。

电子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三、基本粒子和原子质量数原子的质量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amu),它是以氢原子质量为标准来进行计算的。

氢原子的质量为1.007 amu,其他元素的原子质量相对于氢原子来说都是有所增加的。

1. 原子序数(Z):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化学性质越活泼。

2. 相对原子质量(A):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它反映了原子中核子的总和。

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质量单位。

3. 原子核符号:原子核符号是用来表示一个特定元素原子核的方式。

原子核符号的写法为,A为相对原子质量,Z为原子序数,X为元素符号。

四、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使得我们能够方便地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学习任务单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学习任务单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电子、质子和中子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2、掌握原子序数、质量数、同位素等重要概念。

3、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够书写常见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4、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划分和特点。

5、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如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二、学习重点1、原子结构的相关概念,特别是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三、学习难点1、理解电子排布的原理和规律,并能正确书写复杂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解释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

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练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题和相关习题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学习过程(一)原子结构1、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的质量几乎占据了整个原子的质量,但体积却非常小。

2、电子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带负电荷。

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 1/1836。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

3、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4、质量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5、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但物理性质可能有所差异。

(二)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核外电子按照能量的高低分层排布,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层能量越低。

电子层分别用 K、L、M、N、O、P、Q 等表示。

2、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 2n²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学案(一)
原子结构
一、原子结构
1、原子核的结构
(1)原子核由 和 构成
(2)核电荷数指 。

(3)质量数指 。

(4)关系:质子数== == == 质量数== ,即 【练习】 1、 16号元素的名称是 ,元素符号是 ,1mol 该原子质子数是 ,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2、Cl -的核内有 个质子,核外有 个电子。

3、0.5N A 的Na +核内有 个质子,核外有 个电子。

2、核素
氢元素有 种原子,名称分别是 。

原子的表示: 可简化为
【小结:】
原子
(1)核素:
(2)同位素:
(3)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

(4)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1、在离子NH3D+中,电子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

2、已知R2+核内共有N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A,确定mgR2+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3、12C18O2分子中的中子数N== .分子量为。

4、现有下列基本粒子:1H 、2H 、3H 、1H+、234U、235U、238U、40K 、40Ca 、14N 、14C,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它们分属种元素,属于氢元素的核素有种,属于铀元素的核素有种。

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分别为、。

(2)质量数相等的粒子为、、(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3)氢的同位素1H 、2H 、3H 与氧的同位素16O、17O、18O互相结合为水,可得水分子的种数为;可得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水分子种数为。

5、Na218O2与CO2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的摩尔质量为,氧气的的分子量为。

6、氯有两种核素35Cl、37Cl,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则这两种核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核外电子排布
(1)、多电子原子,电子的能量,能量低的在离核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的区域运动。

(2)把核外不同的区域简化为的壳层,称为电子层。

用n表示。

按离核由近至远分别为n== ,也常用来表示。

按此顺序,能量。

(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a、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如:L层最多,N层最多。

b、最外层不超过,K层不超过。

次外层不超过,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c、电子总是按能量由低到高依次排布,即按顺序排列。

(4)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

【练习】1、请完成下表:
2、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出其质子数,请
根据下面的提示做出自己的判断。

(1)该微粒是中性微粒,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2)该微粒的盐溶液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3)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这种微粒的名称是。

(4)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关系密切。

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
一般易,表现性,实质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表现性,实质就是我们常说的性;若最外层,K层为最外层时,称为稳定结构,其化学性质。

2、碱金属元素(R)
(1)碱金属包括:名称;符号。

(2)原子结构特点:相同点:。

按原子序数递增,递变点:。

(3)碱金属的性质
a、与氧气反应
锂与氧气反应:
钠与氧气反应;
b、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
钾与水反应:
碱金属与水反应的通式
【小结】1、碱金属(R)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化合价由变为,表现性,是常见的强剂。

原因是。

2、按Li、Na、K、Rb、Cs的顺序,其与氧气反应所得氧化物越来越;与水反应越来越,生成的碱都是,其碱性越来越,说明其,原因是。

3、由此可见,元素的性质除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还与原子有关。

半径越大,对有利,对不利;半径越小,对有利,对不利。

4、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

3、卤族元素(X)
(1)卤族元素包括:名称;符号。

(2)原子结构特点:相同点:。

按原子序数递增,递变点:。

(3)卤族单质(X2)的性质
b、化学性质:
与H2反应
【小结】1、按F2、Cl2、Br2、I2的顺序,①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
②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HX溶于水称为氢卤酸,除为弱酸外,其余均未强酸,且酸性依次。

2、由此说明按F2、Cl2、Br2、I2的顺序,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小结】1、由此说明按F2、Cl2、Br2、I2的顺序,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原因是。

如与变价金属Fe反应,Cl2、Br2生成;I2生成。

2、反之,F-、Cl-、Br-、I-的还原性依次,其中Br-、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3、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LiOH>NaOH>KOH>RbOH
B、金属性:Rb>K>Na>Li
C、和酸反应时Fe能失2个电子,Na失1个电子,所以Fe的金属性强于Na
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2
2、将0.01molCl2通入含0.03molBr-和0.03molI-的混合液中,再加CCl4溶液,最后CCl4层的颜色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