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合集下载

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指南

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指南

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指南1. 引言引流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引流体液或气体出体外,常见于手术后等情况。

正确观察和护理引流管对预防感染和保证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本指南将介绍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方法,以帮助医护人员有效管理引流管,提高治疗效果。

2. 引流管的观察在观察引流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1 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每隔一段时间,通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可以了解患者情况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引流液的量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不宜过多或过少。

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和浑浊度等特征,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2 引流管的通畅性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轻轻按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液是否能够顺畅排出;- 给引流管进行轻轻的抽吸,检查是否有阻塞或积液现象;- 观察引流管是否有悬浮物或血块等。

如发现引流管有堵塞或者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 引流管的护理在护理引流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 保持引流口清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是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需要保持引流口周围清洁干燥。

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期更换引流口周围的敷料,并注意清洁引流口。

3.2 注意引流管的固定和安全引流管需要正确固定,以免移位或者拉扯导致引流功能受阻。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并确保引流管与皮肤之间有适当的松紧度。

3.3 定期更换引流管和敷料引流管和敷料的更换应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建议每隔一定时间或者引流液颜色、性质发生变化时更换引流管和敷料。

3.4 触摸引流管前注意手部卫生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手部卫生。

在更换引流管和敷料之前,请先依照手卫生要求洗手或进行手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4. 总结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对于患者恢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确观察引流液的变化、保持引流口清洁、注意引流管的固定和安全、定期更换引流管和敷料以及注意手部卫生,都是有效进行引流管护理的关键。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各种常见引流管得护理ﻫ各种引流管得护理:普通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一、目得:1、引流气体,液体(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掖)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粘连,促进癒合2、作检测,治疗途径。

二、用物: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1把,别针1只,一次性引流袋(瓶)1只,污物桶1只,消毒弯盘2只(内放消毒纱布1块,镊子1把)5%PVP碘液,棉签。

三、操作步骤:1、戴口罩,洗手、2、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冬天关好门窗,安置病人体位(低半卧或平卧位)3、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松开别针,注意保暖、4.检查无菌引流袋就是否密封,过期。

打开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将引流管挂于床沿,再将引流袋外包装垫在引流管接口下面。

5。

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尾端上3厘米处、6、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行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厘米。

7.用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得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处。

8。

再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得管口。

9。

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观察就是否通畅,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10.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11、严格记录引流液量与性质。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可1周更换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得需每日更换)、2。

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3、观察引流液得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就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

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5、负压引流瓶更换方法相同、胸腔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一、目得:排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二、用物: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巾,消毒水封瓶,弯盘2只(一底一盖),内装无齿镊2把,PVP碘棉球3颗(或2%碘酒,75%酒精棉球各3颗,纱布一块),血管钳2把,外用生理盐水,开瓶器,胶布,别针,污物桶。

引流管的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引流管的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引流管的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护理步骤:1. 消毒:在进行任何引流管护理之前,必须先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然后,使用消毒剂清洁引流管附近的皮肤。

2. 固定引流管:确保引流管在正确的位置,并使用固定器(如胶布或透明敷料)固定在患者身上,以防止移动或滑脱。

3. 监测引流液:定期检查引流液量和性质,记录有关引流液的颜色、气味和数量。

立即报告任何异常或变化。

4. 清洗引流管: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定期冲洗引流管,以防止堵塞。

使用温盐水冲洗,不要强力摇晃或揉搓引流管。

5. 更换敷料: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示,定期更换引流管周围的敷料。

确保清洁和干燥的敷料,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注意事项:1. 注意观察:经常观察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是否有红肿、渗液或温度升高等感染迹象。

及时报告给医生或护士。

2. 洗手和消毒:在每次接触引流管或进行护理操作之前,务必正确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避免拉扯:避免不必要的拉扯引流管,以免引起疼痛或滑脱。

患者应避免腾跃或过度活动,以保持引流管的稳定。

4. 注意固定:确保引流管适当固定,以防止移动或滑脱。

定期检查固定器的紧密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5. 注意自身安全: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注意自身的安全。

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并确保不会对自己或患者造成伤害。

以上是引流管的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示进行适当的护理,并在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

保持引流管的干净和正常,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
1/39
外科常见引流管
• 胃肠减压管 • 十二指肠营养管 • 腹腔引流管 • T型引流管 • PTCD引流管 • 胸腔闭式引流管 • 导尿管 • 负压球引流管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
2/39
什么是引流?
• 引流:将器官、体腔或组织间液排出 体外或引离原处方法
10/39
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
3 肠内营养输注时机 术后第2天开始输注生理盐水250 ml、10%葡萄糖250 ml,患者
无不适反应,次日开始输注肠内营养液百普力等,或富含优质蛋白、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食物,如:鸡汤、牛奶、新鲜果汁、菜汁等。 输注营养液同时,继续行胃肠减压,等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肠减压 管。 4 输注液温度、速度
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担心情绪,使其配合治 疗。治疗中经常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2 置管
术前将营养管末端插入胃管侧孔,按常规将胃管,营 养管一同经鼻腔插入胃内。术中将糖球缝于营养管末端推 入空肠,并分别将营养管及胃管妥善固定好,以防脱落。如 有管道脱出,不要盲目插入。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
引流顺利通畅 • 引流管口必须用无菌纱布覆盖,也可使用无菌伤口敷料如
水胶体敷料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
6/39
胃肠减压管护理
1.连续胃肠减压可减轻胃内气液体潴留,预防胃过分膨胀, 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吻合口愈合。
2.妥善固定胃管,预防松动和脱出,如管道脱出,不应盲目 插入。
3保持胃管通畅,使之连续处于负压状态。 4.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质并准确统计。术后6-12小
时可从胃管内吸出少许血性或暗红色胃液,以后逐步变浅, 若引流出大量鲜血,病人出现烦躁、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尿量降低,应考虑出血,应马上通知并配合医生紧急处理。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引流管是由医生在手术或创伤处理过程中植入患者体内的管道,用于引流体液、气体或血液,以减少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外科常见的引流管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护理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方法。

1.胃管护理胃管是一种通过鼻孔或口腔插入患者胃内,用于排出胃液、食物残渣或药物的管道。

胃管护理要点如下:-定期检查胃液的颜色、气味和量,以及引流管的通畅性。

-每次引流后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进行冲洗,以防止管道堵塞。

-定期更换引流袋,并注意清洁引流袋和引流管,并避免拉扯引流管。

-监测患者的体温和肠鸣音,以及胃液中的潜血。

2.导尿管护理导尿管是一种插入患者尿道,用于排尿的管道。

导尿管护理要点如下:-每天定时清洁外阴部和导尿管管口,以预防感染。

-监测尿液颜色、气味和量,及引流管的通畅性。

-定期更换导尿袋,并注意清洁导尿袋和导尿管,并避免拉扯导尿管。

-监测尿液中的潜血和质地。

引流管是一种直接插入伤口或手术切口,用于排出伤口分泌物或血液的管道。

引流管护理要点如下:-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每天检查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情况,保持患者伤口周围的干燥和清洁。

-根据医嘱定期更换引流袋,并注意清洁引流袋和引流管,并避免拉扯引流管。

胸腔引流管是一种通过胸壁插入胸腔,用于排出胸腔积液或气体的管道。

胸腔引流管护理要点如下:-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检查引流管的负压设备,确保负压恰当且稳定。

-定期更换引流瓶,并注意清洁引流瓶和引流管,并避免拉扯引流管。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音。

以上是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方法,每种引流管的护理都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操作和监测。

护士应定期评估引流管的通畅性和引流液的性质,及时报告医生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护士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操作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1、接管:(1)接病人后先查引流管数量及名称。

(2)先接管后放松并挤压,保持通畅。

(3)用别针固定床旁,并注明引流管名称。

2、观察:(1)及时倾倒液体,并记录颜色、量、性质。

(2)首次接管量会大,颜色呈血性,以后量减少,色变浅。

(3)如突然增多,色变红,应及时报告医生。

(4)引流管不可超过病人切口高度,防止逆行感染。

3、更换:(1)每日更换引流管一次并记录。

(2)翻身时应先松开引流管,置对侧,防止牵拉、脱出。

(3)注意体温变化。

(4)倾听病人主诉。

胃肠减压护理胃肠减压是通过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内的压力。

1、固定妥善:避免翻身及活动时牵拉脱出。

2、保持负压引流通畅(1)插管后接好接头,注意连接管是否粘连,调节器是否打开(2)防止扭曲,受压。

(3)经常检查胃管有无阻塞,如果阻塞,先查负压装置,调整胃管位置或用20cm盐水冲洗胃管,抽吸胃液(如胃部手术应轻冲轻抽)。

3、每日口护Bid,必要时雾化,减轻咽痛。

4、观察胃液颜色、量、性质,负压内液体及时清到。

5、鼻饲或进食前后应用温开水冲管,抽胃液,确保在胃内用药后,闭管1h,或遵医嘱闭管。

6、每周更换一次胃管。

7、观察排气情况并记录。

8、遵医嘱闭管,拔管,拔管后指导患者正确饮食。

“T”管护理目的是:引流胆汁,支撑胆道,引流残石。

1、妥善固定:在体外管道与皮肤连接处做标记,防止脱出(造成二次手术)烦躁病人用约束带。

2、有效引流:平卧时不超腋中线,站立时不超切口,防止胆汁反流造成感染。

3、保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应经常挤压。

4、每日更换引流袋。

5、如实记录颜色、性质、量,有无鲜血或碎石,沉淀物,同时观察体温及皮肤颜色(有无发黄)、正常人每日胆汁量800~1200ml,呈黄色或黄绿色,清亮无沉渣,一般术后24h “T”管量约300~500ml,进食后可增至600~700ml,以后逐渐减至24h200ml左右,术后前几天可呈混浊、淡黄色,以后逐渐变色深、清亮、呈黄色各种导尿管护理1、妥善固定,告知患者管道的目的及护理方法,防止脱管,烦躁者给予约束。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_护理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_护理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_护理引流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如血液、尿液、胃液等。

根据引流管的不同类型和使用目的,其护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对常见的引流管进行详细介绍和护理指导。

一、导尿管护理导尿管是用于引流患者的尿液的一种管道。

导尿管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观察排尿情况:应每6-8小时观察一次尿液排出情况,注意尿液量和颜色的变化。

2.保持导尿管通畅:每日至少推注3-5ml无菌生理盐水,以保持导尿管通畅。

3.保持导尿管周围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浓度适宜的抗菌溶液清洁外固定体,避免污染。

4.固定导尿管:儿童应在腹部或大腿内侧固定导尿管,成人可用阴囊固定器固定,以避免导尿管患者因活动过度导致导尿管脱出。

5.注意患者的饮水情况:保证患者在正常范围内饮水,以维持适当的尿量。

二、胃Tube护理胃Tube是一种用于引流胃液的管道,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胃Tube排液情况:应每6小时记录一次胃液的排出情况,注意量的变化。

2.保持引流通畅:每6小时用10ml生理盐水冲洗一次胃Tube,不可用力冲洗。

3.保持周围皮肤干燥清洁:每日用清水轻拭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和干燥。

4.胃总管预防结痂:每日用0.9%生理盐水冲洗大于12小时未排液者。

5.固定胃Tube:将胃Tube用细胃Tube或胶布固定在患者的鼻孔上,以防止胃Tube脱出。

三、引流管护理引流管是用于引流体液的一种管道,包括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

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的变化:每小时观察引流液的排出情况,注意颜色和量的变化,如有明显异常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保持引流通畅:每2-4小时将引流管内的液体抽取出来,同时记录排液量。

3.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或适当浓度的抗菌溶液清洗引流口周围皮肤,避免污染。

4.固定引流管:根据引流管的位置和使用需求,使用专用固定器或湿纱布固定引流管,防止管道脱落。

5.防止引流管结扎:引流管应保持通畅,防止扎紧或压迫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堵塞。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1.观察引流情况: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以及T管的位
置和固定情况。

一旦发现引流液量明显减少或引流液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2.定期更换引流瓶:T管引流的患者一般会配备引流瓶,应定期更
换,通常为每4-8小时更换一次。

更换引流瓶时要注意保持引流系统的无菌状态。

3.注意皮肤护理:由于T管需要通过切口插入体内,因此周围皮肤
需要定期清洁、消毒。

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者酒精棉球擦拭T管周围的皮肤,并注意保持T管周围干燥清洁。

4.防止导管脱落:要将导管妥善固定,观察导管的位置,以防导管
脱落导致引流失败,或引起创面感染。

5.保持管周卫生:保持置管周围皮肤清洁卫生,不可长期处于潮湿
环境下,以防继发感染。

6.保持休息:对于T管引流的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
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引流通畅。

7.饮食注意:带管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8.保持引流管通畅:平时注意引流袋位置勿高于引流口,平卧时不
高于腋中线,勿打折,勿堵塞,防止逆流及感染。

9.淋浴时的保护:沐浴时应采用淋浴方式,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
伤口处,敷料被渗湿时,应及时更换,以防感染。

禁止盆浴。

10.标记和观察:可在T管上标明记号,以便观察T管是否脱出。


发现胆汁引流不通畅,则要看管道内部是否发生堵塞,可以尝试挤压T管,同时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11.注意保暖:注意腹部保暖勿受凉。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及操作标准。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及操作标准。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及操作标准。

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及操作標準。

普通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一目的: 1.引流气体,液体(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掖)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粘连,促进癒合 2.作检测,治疗途径。

二用物: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把,别针,只,一次性引流袋(瓶)1只,污物桶1只,消毒弯盘2只(内放消毒纱布1块,镊子1把)5%PVP碘液,棉签。

三,操作步骤:1.戴口罩,洗手。

2.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冬天关好门窗,安置病人体位(低半卧或平卧位)3.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松开别针,注意保暖。

4.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过期。

打开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将引流管挂于床沿,再将引流袋外包装垫在引流管接口下面。

5.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尾端上,厘米处。

6.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行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厘米。

7.用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处。

8.再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的管口。

9.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观察是否通畅,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10.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

11.严格记录引流液量和性质。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可1周更换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的需每日更换)。

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5.负压引流瓶更换方法相同。

胸腔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一目的:排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二用物: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巾,消毒水封瓶,弯盘2只(一底一盖),内装无齿镊2把,PVP碘棉球3颗(或2%碘酒,75%酒精棉球各3颗,纱布一块),血管钳2把,外用生理盐水,开瓶器,胶布,别针,污物桶三操作步骤:1.戴口罩,洗手。

各种常见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各种常见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5
引流管的分类
1、按引流的作用原理分为
被动引流:引流物凭借体内液体与大气压间的压力差或依靠体位及毛细管
作用和虹吸作用使液体排出体外。
主动引流:将引流管连接于减压器,借助负压作用吸出伤口内液体
2、按引流的目的分为:
预防性引流:适用于虽经外科治疗但易继发感染、出血、消化道瘘所积
液、积气等时。放置时间短,术后几天可拔除 ①局限性的脓肿、病理性积液等;②消化道瘘;③为了 减轻张力压迫,如气体、液体的积聚或组织水肿等.引流时间较长,可长达数月
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患者和家属防止胃管脱出的措施
ppt课件
14
胃肠减压
注意事项:
1、昏迷患者的置管 2、插管中的注意点 3、口服给药,注入药物后须夹管30分钟 4、定期更换引流装置,口腔护理Bid 5、长期置管者,每月更换胃管一次,从另一侧鼻腔插入 6、导管滑脱的处理。
ppt课件
治疗性引流:
ppt课件
6
引流管护理的目标
保持引流通畅、有效 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舒适状态
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促进局部伤口及疾病康复 降低护理成本
ppt课件
7
人体常见的引流管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引流管的一般护理要点
固定好引流管,留 足长度防止牵拉, 防止引流管脱出。 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 流管反折、受压,经常 挤捏引流管,防止引流 管堵塞。
ppt课件
12
胃肠减压
评估和观察要点
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和相关病史。 口腔、鼻腔粘膜粘膜和插管周围的皮肤情况 胃管的位置,固定、及负压装置的连接情况 评估腹部体征及胃肠功能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
精品课件
• 胃管插入长度要合适,如过深,胃管在 胃内盘绕打折,过浅则接触不到胃液, 均会影响减压效果
• 一般成人应插入45-55cm,即胃管头端应 插至胃幽门窦前区
精品课件
• 胃管应固定牢靠: 尤其是外科胃手术后的胃肠减压,胃
管一般放置在胃肠吻合的远端,如固定 不牢靠,一旦胃管脱出,再次下管时可 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
精品课件
胃肠减压的护理
精品课件
胃肠减压的作用
• 可将积聚在胃肠道内的气体液体吸出, 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轻腹涨,有利 于胃肠吻合术中吻合口的愈合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拔管指征: 1. 无腹痛、发热,黄疸消失,血象正常; 2. 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日、清亮无
脓液、结石、沉渣、异物等; 3. T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 4. 夹管试验无不适;
精品课件
☺夹管试验: 开始时:每日2~3小时,逐步延长时间
至全天 ※T管造影后应开放引流2日,使造影剂
完全排出,避免逆行感染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3201医院普外科三病区
精品课件
外科引流技术
引流:将器官、体腔或组织间液 排出体外或引离原处的方法
精品课件
引流的目的
• 排除脓肿或其它化脓性病变的脓液或 坏死组织
• 预防血液、渗出液或消化液在体腔内 蓄积,预防继发感染、组织损害
• 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 • 解除胆道、消化道的梗阻症状
精品课件
六、T管
• 作用:引流胆汁和残余结石,防止发 生胆道梗阻和胆汁外漏引起的腹膜炎
精品课件
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1. 作好心理护理 2. 妥善固定导管 3. 保持引流通畅 4. 加强无菌管理 5. 注意观察记录

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管的护理

第六页,共18页。
·1
管道类型
建议标识位置
体外引流管(伤口引 引流管末端,距引流
引流
袋(瓶)接口5cm处
流 管、腹腔引流管、)


胃管、
距鼻或口腔出口5

至10cm处

导尿管、
水囊或气囊尾端
第七页,共18页。
管道类别
引 胃管



导尿管


腹腔引流管
方式
使用“工”或“Y”行3M 胶带
男病人固定在腹部 女病人固定在大腿
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第十七页,共18页。
谢谢各位的聆听
第十八页,共18页。
更换,严格无菌操作,倾倒引流液前,先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造成逆行 感染,接口处消毒后倾倒
5、拔管:引流液较少或无引流液时,病人无其他不适时,可考虑拔管,拔管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敷料
是否清洁干燥
第十六页,共18页。
我们始终相信
只有规范、专业的护理才能保证病人安全, 只有不断改进、不断提出更高要求,护理
确记录、损伤若出胃血液量过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避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一般胃肠手术后小 时内胃管可引流出少量血液或咖啡样液体,多呈暗红色,天逐渐减少渐减少
3、观察引流液的色泽、性质和引流量并正确记录、若胃液量过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避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一般胃肠手术后二十四
小时内胃管可引流出少量血液或咖啡样液体,多呈暗红色,两三天后逐渐减少、若引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说明术后有出血,应立即报告 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
⑴松别针,铺治疗巾于引流管连接处,置弯盘,挤压引流管 (挤压方法为:双手由上 而下交替挤压,以保持引流通畅。

各种常见引流管护理

各种常见引流管护理

胃肠减压
操作要点: 取舒适卧位--清洁鼻腔--测量长度--润滑前端轻轻插入( 咽喉部)--证实在胃内--固定(标记)--连接负压球--保持 通畅
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患者和家属防止胃管脱出的措施
胃肠减压
注意事项: 1、昏迷患者的置管 2、插管中的注意点 3、口服给药,注入药物后须夹管30分钟 4、定期更换引流装置,口腔护理Bid 5、长期置管者,每月更换胃管一次,从另一侧鼻腔插入 6、导管滑脱的处理。
拔管后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日,窦道可自行闭合。
腹腔引流管
腹腔引流的目的: 引流出腹腔内积血
、积液、渗出物,防 止继发感染。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防止牵拉,防止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经常挤捏引流管,防止管道堵塞、反折、 受压。 3、防止感染:引流袋应低于引流口,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 无菌操作。 4、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如引流液为鲜红色且流速 快时,提示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处理。 5、拔管:引流液较少或无引流液时,病人无其他不适时,可 考虑拔管。
胆道T管
T管引流的目的:
引流胆汁 引流残余结石 支撑胆道 进行T管胆道造影 进行二次取石术
胆道T管的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防止牵拉,防止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反折,经常挤捏引流管,防止 残余结石堵塞。
3、防止感染:引流袋应低于引流口,防止逆行感染;每日更 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采用淋浴,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 管处,避免感染。
4、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正常尿液:呈淡黄色, 1500-2000ml/d;多尿:>2500ml/d;少尿:<400ml/d 。当出现尿量增多、减少、颜色异常或混浊时,应及时报告 。

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二、负压引流球的护理
2.做好引流管的固定 因采用双固定;有腹带者负压球的近体端及球体均以皮
筋;别针固定于腹带上;无腹带者;负压球的近体端及球体固 定于适当部位&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脱落;在搬运和翻身过程中;不 应予别针固定;可在床边两侧固定一段绷带再将引流管固定 在绷带上;这可增加患者的活动度;固定的高度均要低于引 流口20-30 cm;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 重要性;强化医疗安全意识;防止高龄患者及麻醉未清醒患 者将引流管拔除;若发现引流管脱落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 处理&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2.3 女病人由于生理的原因;更不容易保持会阴部的清洁; 因此要求做好前期的准备;会阴的冲洗和两次消毒&高龄女 病人由于肌肉结缔组织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尿道口使之陷 于阴道壁之中;同时又因阴道黏膜缺乏雌激素作用而显的苍 白;光滑;阴道口也变小;更使这些病人的尿道口暴露困难;对 于这些病人应该在消毒好会阴之后戴好无菌手套;左手食指、 中指并拢;伸于阴道2cm;屈曲远端指间关节;将阴道前壁拉紧 外翻;并可以调整手指的位置;可以见到阴道前壁的所有黏膜; 即可以找到尿道口;然后便可以插管&
二、负压引流球的护理
4.保持无菌密闭 经常检查引流管各连接处;确定其连接紧密;要防止漏
气或脱落造成逆行感染& 5.拔管指征
拔管时间一般视引流量而定;一般24小时内引流量少于 5 ml即可拔管;置管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拔管时应严格按照 无菌操作规程;防止逆行感染;引流管拔出后适当按压引流 管周围的皮肤;以排除皮下积血&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4 拔除尿管的方法 拔除尿管也是留置导尿管护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气囊尿管以 固定牢靠、方便、置于会阴部清洁之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 于其结构、质量、患者自身原因及护士操作技巧等因素;致使部分 病人在留置气囊尿管拔管时发生困难;增加了病人痛苦&拔管时遇 患者精神紧张;气囊回缩不良及尿垢形成等因素致拔管困难者;不得 硬行拔出&应先安慰病人;使其情绪稳定&护士本身保持冷静;分析 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不要强行拔管从而损伤尿道&患者精神紧张导 致尿道痉挛应该先让病人平静5~10min;或请示医生使用解痉剂 &气囊回缩不良的可以在排空小便后使用石蜡油或者是利宁从尿管 开口处往膀胱内注入;润滑尿道后用拇指与食指将外露尿管拧搓数 遍;然后将注射器乳头插于气囊外口部;注入5ml气体后再慢慢抽吸 或者剪断尿管让气囊内液体或空气自行排出&拔管后应该早让病人 自行解小便;避免尿储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普通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一、目的:1.引流气体,液体(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掖)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粘连,促进癒合2.作检测,治疗途径。

二、用物: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1把,别针1只,一次性引流袋(瓶)1只,污物桶1只,消毒弯盘2只(内放消毒纱布1块,镊子1把)5%PVP碘液,棉签。

三、操作步骤:1.戴口罩,洗手。

2.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冬天关好门窗,安置病人体位(低半卧或平卧位)3.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松开别针,注意保暖。

4.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过期。

打开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将引流管挂于床沿,再将引流袋外包装垫在引流管接口下面。

5.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尾端上3厘米处。

6.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行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厘米。

7.用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处。

8.再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的管口。

9.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观察是否通畅,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10.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

11.严格记录引流液量和性质。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可1周更换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的需每日更换)。

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5.负压引流瓶更换方法相同。

胸腔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一、目的:排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二、用物: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巾,消毒水封瓶,弯盘2只(一底一盖),内装无齿镊2把,PVP碘棉球3颗(或2%碘酒,75%酒精棉球各3颗,纱布一块),血管钳2把,外用生理盐水,开瓶器,胶布,别针,污物桶。

三、操作步骤:1.戴口罩,洗手。

2.在治疗室内检查消毒日期,打开消毒水封瓶包,检查水封瓶有无破损,连接是否准确。

3.向瓶内倒入外用生理盐水,盖紧瓶塞,长玻璃管置在液面下,保持直立位,并用胶布在瓶外做好水平面标记。

4.将所备用物放置在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5.正确放置引流瓶,瓶的位置与胸腔间距60-100厘米。

6.检查伤口,松开别针,注意保暖,挤压引流管,暴露胸腔引流管接口处,并接弯盘用2把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近端。

7.消毒接口处,并正确连接引流管。

8.检查引流装置是否正确,放开血管钳,再次挤压胸腔引流管,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9.妥善固定,安置病人,整理用物,记录引流液量,色,性状.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水封瓶每日更换.2.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能高于病人的胸部.3.要避免引流管受压,折曲,滑脱及阻塞,保持引流通畅.4.要保持引流系统密封,胸壁伤口在引流管周围要用凡士林纱布包盖严密.如水封瓶破损,要立即夹注引流管,另换水封瓶,如胸管不断排出大量气体时水封管爆破,不要夹闭胸管,可立即换一水封瓶,以免造成气胸.5.如病人呼吸改善引流管无气体排出,8小时内引流液少于50毫升,肺完全复张,可考虑拔管.6.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气急情况,皮下气肿或气胸.7.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方法同前,并参考说明书.三腔二囊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一、目的:1.抽吸尽胃管内积液(血),积气,减轻胃扩张。

2.肝硬化病人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压迫止血。

3.了解胃液的量及性质,为临床上判断疾病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用物:治疗盘,治疗巾,三腔二囊管,石蜡油,纱布,棉签,5.毫升注射器,血管钳2把,沙袋(0.5kg),胶布,治疗碗内盛开水,胃肠减压器,滑车牵引固定架,绳,剪刀。

三、操作步骤:1.戴好口罩,洗手。

2.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3.将三腔管的三个腔分别做好标记,用5.毫升注射器抽瘪胃及食管气囊内气体,然后往胃气囊注气200毫升,食管气囊150毫升,放在水中观察气囊有无漏气变形。

4.石蜡油润滑胃管及双气囊,同鼻饲插胃管法插入三腔管(胃管),抽吸胃液,有胃液抽出时,证明在胃内。

5.先在胃气囊内注气200毫升,用夹子夹紧胃气囊开口端,并作好标记,向外牵拉三腔管至有轻度弹性阻力感,然后用胶布固定三腔管,在管尾扎一根粗纱绳,用0.5kg沙袋,通过滑车装置牵引三腔管压迫胃底,梢抬高床脚。

6.牵引方向应顺身体纵轴与鼻唇部呈45度角,再用注射器往食管气囊注气150毫升,用夹子夹紧食管气囊开口端,并作好标记。

7.胃管腔接胃肠减压器,负压调至8kPa,定时抽吸。

8.整理用物,安置病人。

四、注意事项:1.放置三腔管气囊压迫时间不超过48h,每隔12h 气囊放气5-10毫升,以防食管胃底黏膜发生糜烂,坏死。

2.气囊压迫12h后,应放气一次。

气囊压迫48h后胃管内仍有鲜红血液吸出,说明气囊压迫止血无效,应立即报告医生。

3.记录每日胃液吸出量及性质,以供每日补充水,电解质时参考。

4.每日口腔护理2-4次,从鼻腔沿三腔管滴石蜡油数滴。

5.防止过度牵拉或滑脱而造成食管气囊阻塞咽喉导致窒息,特别在气囊注气牵引时,如病人发生呼吸困难,要立即放松牵引和抽出食管气囊内空气,如发生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剪断二囊管。

6.胃肠减压器负压维持在8kPa以利引流,用毕要清洗消毒。

7.出血停止12h后,方可从胃管内注入药液,注入前要认清标记,严防灌错到食管气囊或胃气囊,引起气囊破裂。

8.肝病病人为避免诱发肝昏迷,可通过胃管注入药液,促使肠道内积血和其他含氮物质排出,同时抑制肠道细菌以减少氨的产生。

9.出血停止48-72h后,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完全抽去气囊内空气,继续观察12h,如无出血,吞服石蜡油30-50毫升,润滑胃壁后再拔管,以免因血块的粘滞拉破黏膜再次出血。

胃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

A.固定胃管应用白色橡皮胶布贴于鼻尖部,胶布应每天更换。

B.胃管插入的长度要合适,成人一般约45—55cm.若怀疑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

此时鼻饲者应暂时停止,待确定胃管在胃中方可进行鼻饲。

[注]判定胃管在胃内的方法:用注射器回抽可从胃管内抽出胃内容物。

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打气,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

将胃管插入水中无气泡溢出。

C.保持胃管的通顺,防止打折。

搬动或翻动病人时应防止胃管脱出或打折。

2.保证胃管的通畅,定时冲洗、抽吸胃液。

A.定时冲洗,每4小时一次。

冲洗时应根据胃管的型号,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选择5或10ml注射器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

若有阻力不可硬冲,以免损伤胃壁或吻合口,造成出血或吻合口瘘。

冲洗时若有阻力应先回抽胃液,如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通畅,可再冲洗。

若抽不出胃液、冲洗阻力大,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B.根据胃液分泌的情况定时抽吸胃液,一般每4小时一次。

抽吸胃液时吸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胃壁,造成粘膜损伤出血。

3.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A.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胃液颜色一般为墨绿色(混有胆汁)。

若颜色为鲜红色,提示胃内有出血。

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内有陈旧性血液。

胃液出现颜色或性质的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B.准确记录胃液的量:若胃液量过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避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4.插有鼻饲管、胃管或禁食的病人口腔清洁由为重要(口腔護理)。

鼓励病人刷牙漱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昏迷的病人给予口腔护理。

5.鼻饲的护理:A.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涨、胃储留之症状后,再行鼻饲。

B.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病人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

鼻饲后用温开水冲净鼻饲管,并把管安置好。

持续鼻饲应均匀灌入。

C.鼻饲温度要适宜,以35℃左右为宜。

持续灌入时鼻饲液温度应与室温相同。

过热易烫伤胃壁粘膜,过凉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

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

D.鼻饲开始时量易少,待病人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

[注]:1)食道术后冲洗胃管:用10ml注射器抽3—5ml 生理盐水缓慢冲洗。

若遇有阻力,先回抽,抽出胃液表示胃管通畅。

若冲洗阻力大或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

2)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冲洗胃管:用5ml注射器抽1—2ml生理盐水,先回抽若有胃液抽出,再缓力冲洗胃管。

冲洗后应将冲入生理盐水抽出。

若冲洗阻力大或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

3)结肠、直肠术后冲洗胃管:用5—10ml注射器抽5ml左右生理盐水缓力冲洗。

若冲洗不畅,可适当调整胃管位置。

4)幽门梗阻病人胃管冲洗:需洗胃病人应遵医嘱定时给予3%盐水每次200ml打入胃管,夹闭胃管半小时后用负压吸引将胃内容物吸出。

冲洗时若遇阻力,可稍用大力点冲,切记不可暴力冲洗。

若胃管堵塞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胃管。

6.健康宣教:A.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放置胃管的目的及重要性。

B.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护理胃管:活动、翻身时注意保护胃管,防止脱出、打折。

腰穿持续外引流的护理腰穿置管方法病人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见脑脊液流出后,硅胶管放人腰椎管蛛网膜下腔内4—6cm,观察管内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后,在穿刺局部缝1针,将硅胶管予以固定,以防脱出,将该管外接于引流瓶即可。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及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术中的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也应说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让家属签字。

2.术前用药术前30分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以降低颅内压,预防术中脑疝的发生。

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引流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正确区分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性头痛。

颅内低压综合征头痛的特点是:在抬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

给予放低床头及停止、放侵引流速度的处理后,头痛得到缓解。

在腰穿持续外引流的治疗过程中,还应观察局部体征的变化。

2.预防引流感染由于腰穿持续外引流在一定程度上使颅腔与外界相通,增加了颅内感染的机会,因此护理上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

(2)置管部位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异常现象。

(3)对暴露在皮肤外端的引流装置每日用75%的酒精消毒3次。

(4)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开关再搬动,防止引流液逆流。

(5)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在更换引流瓶、测颅内压、椎管内注射药物等,按照无菌原则进行。

(6)每日更换引流瓶时,留取少量引流液标本做脑脊液检查,查脑脊液糖、蛋白、细胞记数,或送细菌培养,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颅内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