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吟诵调
中国传统吟诵音乐及其唱法
中国传统吟诵音乐及其唱法--李明2012-06-22 11:53:32【读、吟、唱】中国传统吟诵音乐,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特有的音乐,文人音乐。
吟诗和弹古琴,是古代文人的绝活,琴不一定人人会弹,诗却是每个读书人都会吟的,吟诗是古代文人音乐生活的一个重要部份。
我国传统读书人,常用朗诵(默诵)、吟诵和歌唱三种方法,去体味和欣赏古诗词,对各类古文,则只用朗诵和吟诵二法,鲜闻有歌唱的。
轻读默念乃至高声朗诵,都不超出语言音调范围。
虽说中国语言音乐性很强,有平、上、去、入声调变化,但毕竟不是音乐,很难用乐谱记录。
吟诵虽然注重语音因素,接近语言音调,但只要略为夸张,就音记谱,削语音之足适音乐之履,就可以合乐。
吟诵音调大多是一字一音,即使多音,也是语音范围内的音,为了突出语言效果,才作较大的音程跳动。
严格地说,吟诵可细分两种,一种接近语言,近似速度缓慢的朗读,另一种音乐性强,吟诵音调其实就是一首歌曲。
歌唱音调完全可以合乐,节奏、旋律性强,乐曲形式的起、承、转、合、变化、终止,也比较完整。
朱自清在《论朗读》一文中说:「古文和旧诗词等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能知道它们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不像白话诗文,有时只听人家读或说就能了解欣赏,用不着看。
吟好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将那些不自然的语言的口气慢慢显示出来,让人们好捉摸着。
桐城派的因声求气说该就是这个意思。
」他又引近人黄仲苏在《朗诵法》一文中的话:「所谓吟者……声韵应协,音节和谐。
吟哦之际,行腔使调,至为舒缓,其抑扬顿挫之间,极尽委婉旋绕之能事……盖吟读专以表达神韵为要。
……吟读较咏读为速,而比之诵读则较缓。
」他又举钱基博在《朗诵法》序中,论因声求气法,引曾国藩的话说:「如四书,诗、书、易、左传、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
」这里说到朗读、吟诵、歌咏的区别和功用,非常精要。
所谓「因声求气」,就是通过人声演绎,表达诗文内在的气韵和精神。
06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讲解
基本调与吟诵调徐健顺一、中国音乐的创作顺序我们中国人的音乐传统,是先词后曲。
《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这段文字,到了《礼记》则表述为: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
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礼记·乐记》《毛诗大序》又表述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些话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即诗歌舞的顺序是:情——言——诗——歌——舞先有感情,心动了,有了感情,于是有话要说;话说出来,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拖长它;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加上叹词;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和上音律歌唱;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手舞足蹈,这就是古代的跳舞了。
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点,一切都是从感情出发的。
志者,心之所之也,心所向往的地方,也是感情的意思。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也没有舞蹈。
诗歌、音乐、舞蹈,都是从感情里自然生发出来的。
今天的流行歌曲和所谓舞蹈,都是表演的。
甚至很多人以为艺术就是表演艺术。
岂不知,生活艺术才是艺术。
艺术就是在生活中,感情来了,挣脱了动物性的羁绊,绽放出人性的光辉,就是艺术了。
表演艺术永远是二流的。
表演就是假装。
为什么每次演出都要这样唱?为什么每次到这里都要这样跳?难道感情没有任何变化?以前的艺人都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要钩脸儿,把自己藏在脸谱的后面,还要出场先亮相,表示自己不是那个角色。
也正因如此,以前的艺人严于修身,有气骨有艺德。
现在从大众到艺人,都以为演艺明星是艺术专业户,艺人就只有离艺术更远了。
生活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宗教艺术,是那人真的信仰。
剪纸艺术,是那人真的那么想。
这些都不是表演。
歌唱,是有话要说才唱的。
唱的是自己的词,唱给自己或者他想告知的对象,不是不认识的人,不是虚空的大众。
舞蹈,是身体自然的动作,用以表达他的感情。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一、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一本:声韵涵义。
吟诵之本,即吟诵的目的、归宿,是把诗文的涵义真实完整深刻地传达出来。
吟诵的时候,尤其要运用声韵手段,传达声韵涵义。
九法:1、依字行腔:就是依普通话的四声调来进行~即字的乐音要按照字音的声、韵、调进行,字正腔圆,不倒字~平(阴平、阳平)、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声。
2、依义行调:依义行调,说的是一句话怎么唱,这个旋律的由来。
旋律从哪里来?从字音声调来。
怎么组合?根据句意进行组合,这就是依义行调。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乃至旋律,由表达的涵义决定。
(按照诗文的涵义来安排旋律)(汉诗文的涵义的四个层次:字义:字面的意思。
音义:读音的意思、读法的意思。
意象:经典的意思。
文化:精神的内涵。
)3、入短韵长:即入声字要短促有力,韵字要拖长。
4、平长仄短:普通话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入声字归仄。
(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5、平低仄高:平声“-”低,仄声“|”高。
(诗歌每句中的高低起伏就出来了)6、文读语音: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普通话吟诵基本上都是按照普通话的声、韵、调来吟诵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字音都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的,部分字音需要文读。
文读是吟诵的传统,就是某些字要按照古音或官话来读。
文读系统是一种介于古音与当地口语之间的语音系统,是文人努力想保留古音、模仿官话而又未能完全做到所产生的语音系统。
普通话的文读分三种情况:一是入声字要读短音;二是韵字一定要押韵,因为古今语音的变化,某些句尾押韵的字已经不押韵了,但是在吟诵的时候,要尽量参照古音使之押韵;三是个别字要文读,这种字都是传统上就是要文读的,比如“秋思”的“思”读四声,“遥看瀑布”的“看”读一声等,这些读音往往与平仄格律有关,读错了就乱了格律,失了韵味,所以要文读。
7、腔音唱法:腔音是中国音乐体系的特征,与西方音乐体系相反。
吟诵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随时变化大小,声断意连,以传情达意。
中国民歌的调式
中国民歌的调式
中国民歌的调式丰富多样,其中宫调、商调、角调、徵调、羽调是最常见的调式之一。
宫调以宫音为基础,属于大调音阶,音域较为广泛。
宫调的音色明亮、舒展,给人以开放、宽广的感觉。
在欢快的场合,如庆祝活动和婚礼等,宫调的节奏明快,常用于表达欢乐和热烈的气氛。
商调以商音为基础,属于小调音阶,音域相对较窄,音色较为凄婉、悲哀。
商调的快节奏曲调多用于表达磨难、悲痛或战乱等困境下的坚强和抗争精神。
商调的慢节奏曲调则更多地表达了深沉、内敛的情感,如对亲情、友情或爱情的思念和祝福。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调式外,中国民歌中还有许多其他调式,如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等。
这些调式都以五声音阶为基础,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排列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力。
五声调式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基本的调式之一,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组成。
五声调式的音乐风格纯朴、简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六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清角或变宫两个音级,形成了宫、商、角、徵、羽、清角或宫、商、角、徵、羽、变宫的音级组合。
六声调式的音乐风格比五声调式
更加丰富多样。
七声调式是在六声调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偏音,形成了宫、商、角、徵、羽、清角、变宫或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的音级组合。
七声调式的音乐风格更加复杂多样,具有更高的艺术表现力。
华调格律诗吟诵的特色
华调格律诗吟诵的特色:一、腔格化的八大调。
华调将格律诗分为八种形式,平起五绝、平起五律、平起七绝、平起七律、仄起五绝、仄起五律、仄起七绝、仄起七律。
平起和仄起一般看首句的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是平声就是平起,是仄声就是仄起。
无论是平起或者仄起的格律诗,每句都只有一个节奏点。
平起绝句节奏点一般是首句的第二个字,次句的第四个字,第三句的第四个字,第四句的第二个字,简称二四四二,律诗重复一遍。
仄起绝句节奏点一般是首句的第四个字,次句的第二个字,第三句的第二个字,第四句的第四个字,简称四二二四,律诗重复一遍。
按照这种方法可以顺利吟诵所有的格律诗,例如会吟诵七言仄起绝句李白的《赠汪伦》就会吟诵同样体裁的《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等所有的七言仄起绝句。
二、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每句都只有一个节奏点,节奏点上的字亦必须长吟。
华调认为,标准格律诗节奏点上的字都是平声字,节奏点上的字必须长吟。
格律诗的吟诵目前有两种吟诵模式:第一种观点认为一句只能有一个节奏点;第二种观点认为格律诗每句都是两字一顿,五言诗每句有两个节奏点,七言诗每句有三个节奏点。
我们认为,无论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只要两字一顿,必将有一个停顿处是在仄声字上,平长仄短是汉语发音的客观规律,是传统吟诵两千多年自然形成的,也是老师在教授弟子读书时约定俗成的,不是某个人制定的原则。
如果吟诵时打破了平长仄短的原则,吟诵也就没有原则了。
所以我们认为格律诗的吟诵每一句只能有一个节奏点。
当然,格律诗一句有一个节奏点也存在争议。
有专家认为,七言格律诗吟诵时一律是“前四后三”,这种吟诵方法也有问题,如果第四个字是仄声字是否还长吟?如果不长吟了,那就违背自己的吟诵理念;如果吟诵了,就违背了平长仄短的原则。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格律诗每句应该只有一个节奏点,节奏点应该在第二个或者第四个平声字上。
三、学会八大调,还能扩展吟诵的空间。
古人写诗并不一定完全按照规则创作,兴之所来,挥笔而就,不按规则的创作比比皆是。
关于吟诵的规则
关于吟诵的规则一、吟诵的方法分两大类。
有格律者(近体诗词曲、律赋、骈文、时文等)为一类,依格律而吟诵;无格律者(古体诗、古文等)为一类,多有上中下几个调,吟诵时每句或做微调,组合使用,以求体现诗情文气。
二、吟诵者有一些基本调。
这些调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这些调来自师承家传,或旁人之调,或自采别调,都经自己的语感改造过。
这些调一般为古体诗的几个调(有上中下之分),近体诗的平起、仄起各数调,读文则与此接近。
三、吟诵者可以用基本调吟诵任何诗词文赋。
只依字句和情绪做微调而已。
但是,这不是好的吟诵。
真正好的吟诵是吟诵自己喜欢的诗文,因为吟诵是自娱,没有感觉的诗文是不去主动吟的。
这些喜爱的诗文经过反复吟诵,琢磨烂熟,在基本调的基础上,会又有改进,形成独特的曲调。
四、吟诵的要求有高低之别。
其初级要求为:1.平长仄短。
此指格律诗文的音步所在,即二、四、六字(词中一字逗当不计)中的平声长。
此外平声韵脚当长。
其余的字,原则上都是短的。
2.多调回环。
非格律诗文,一般都是有上中下等几个曲调,曲调之间以模进的比较多,微调以合字声,组合使用以求文气。
3.依字行腔。
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严。
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涵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近。
因此,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
4.文读语音。
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
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
北方也有,而又以入声字的处理最为突出。
综合以往的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也须文读。
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
押韵的字要尽量按平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
平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
其余如车读如驹等,因与吟诵调关系不大,似可不必太严。
符合此四条要求的,方为吟诵。
掌握此方法的人,可以吟诵任何作品。
五、吟诵的中级要求为:1.运气发声。
吟诵当使用腹式呼吸,以丹田气发声,因而气度平和,意蕴深广,有彬彬君子之风。
唐调:桐城派吟诵法之代表
唐调:桐城派吟诵法之代表作者:朱立侠《光明日报》(2016年04月14日08版)“唐调”是中国第一个以姓氏命名的吟诵调,由清末理学家、古文家、教育家唐文治(1865—1954)先生所创。
唐先生做过清代农工商部署理尚书,是一位在外交、民族工商业等方面政绩卓著的清官。
后来他掌管南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提倡“教育救国”“国学救国”,培养了大批工科、文史方面的人才,是一位胸怀天下的教育家,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国学大师。
其治学淹贯汉宋,融通经史百家,尤其在理学、文学上成就最大,弟子推之为“性理兼考亭姚江之长,文章继昌黎庐陵而起”。
然而,在唐先生众多成就中,最为独特且备受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其根据清代第一文派——桐城派古文理论创造的读文法——唐调。
早在1901年,唐文治就以文章请教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桐城派大师吴汝纶。
吴先生讲授了“阴阳刚柔”之道和“因声求气”之说,并亲自示范了吟诵法。
唐先生大受启发,潜心研究,数年后终于在原有江南吟诵调的基础上结合桐城派理论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唐调”,并长期在上海交大、无锡国专开设“读文法”课,又于1924年出版了专著《读文法》,更在1934年和1948年两次录制了中国最早的吟诵专辑,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发行海内外,将唐调推广到全世界,使之成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吟诵调。
唐调被称为“近现代吟诵第一调”,唐文治被称为“近现代吟诵第一人”。
“唐调”在传统吟诵调中颇有特色,别具一格。
一、细分文体。
唐文治先生有很强的文体意识,他用不同的吟诵来展现不同的文体特征。
他的吟诵录音包括古文、《诗经》、《楚辞》、儒经、诗、词、曲等七种文体,比较全面,时间跨度从先秦直至清代,可谓历代文学作品吟诵的一个集成。
这些作品的吟诵分为四大类。
《诗经》、《楚辞》、古诗,属于古体,不拘声律,用简单旋律重复吟唱,体现出韵味和章法;格律诗词曲按照四声、平仄、阴阳等特性依字行腔,展现出声律的长短高低错落之美;先秦散文庄重古朴,吟诵起来也不花哨,不用较长尾腔;后世古文则重气势、讲神情,吟诵旋律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并辅以较长的特殊尾腔,将神气表现得酣畅淋漓。
吟诵规则
吟诵规则一、吟诵的方法分两大类。
有格律者(近体诗词曲、律赋、骈文、时文等)为一类,依格律而吟诵;无格律者(古体诗、古文等)为一类,多有上中下几个调,吟诵时每句或做微调,组合使用,以求体现诗情文气。
二、吟诵者有一些基本调。
这些调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这些调来自师承家传,或旁人之调,或自采别调,都经自己的语感改造过。
这些调一般为古体诗的几个调(有上中下之分),近体诗的平起、仄起各数调,读文则与此接近。
特别注意,自己不能随便编调,如果走音的话后果自负三、吟诵者可以用基本调吟诵任何诗词文赋。
只依字句和情绪做微调而已。
但是,这不是好的吟诵。
真正好的吟诵是吟诵自己喜欢的诗文,因为吟诵是自娱,没有感觉的诗文是不去主动吟的。
这些喜爱的诗文经过反复吟诵,琢磨烂熟,在基本调的基础上,会又有改进,形成独特的曲调。
四、吟诵的要求有高低之别。
其初级要求为:1、平长仄短。
其中平声指1、2声,仄声是3、4声。
五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平声),则第1、4行第二个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
若为仄起诗,则相反。
七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则第1、4行2、6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
若为仄起诗,则相反。
注意:1.除入声字外所有行的尾韵拖长。
2.入声字在古代有许多,例如月等,必须读的短而快。
3、依字行腔。
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严。
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涵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近。
因此,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
4、文读语音。
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
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
北方也有,而又以入声字的处理最为突出。
综合以往的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也须文读。
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
押韵的字要尽量按平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
平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
其余如车读如驹等,因与吟诵调关系不大,似可不必太严。
华调吟诵简介
华调吟诵简介
格律诗根据每句字数分为五言、七言;根据句数分为绝句、律诗;又根据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分为平起、仄起。
(通常情况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
古诗75首涉及到的格律诗分为平起五言绝句,平起七言绝句,仄起五言绝句,仄起七言绝句,四种。
每种调子吟诵时遵守平长仄短,韵字拖长的规则,加上固定的停顿点。
平起的古诗每句的停顿点在第二四四二个字后,仄起的古诗每句的停顿点在第四二二四个字后。
学会这四种调子后,凡是同一种类型的古诗调子、停顿基本一致,可以套用。
如:
平起五言绝句
池上
小娃/撑小艇(二)
偷采白莲/回(四)
不解藏踪/迹(四)
浮萍/一道开(二)
仄起五言绝句
绝句
迟日江山/丽(四)
春风/花草香(二)
泥融/飞燕子(二)
沙暖睡鸳/鸯(四)
平起七言绝句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二)
万里长征/人未还(四)
但使龙城/飞将在(四)
不教/胡马度阴山(二)
仄起七言绝句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四)
万条/垂下绿丝绦(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
二月春风/似剪刀(四)。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一、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一本:声韵涵义。
吟诵之本,即吟诵的目的、归宿,是把诗文的涵义真实完整深刻地传达出来。
吟诵的时候,尤其要运用声韵手段,传达声韵涵义。
九法:1、依字行腔:就是依普通话的四声调来进行~即字的乐音要按照字音的声、韵、调进行,字正腔圆,不倒字~平(阴平、阳平)、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声。
2、依义行调:依义行调,说的是一句话怎么唱,这个旋律的由来。
旋律从哪里来从字音声调来。
怎么组合根据句意进行组合,这就是依义行调。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乃至旋律,由表达的涵义决定。
(按照诗文的涵义来安排旋律)(汉诗文的涵义的四个层次:字义:字面的意思。
音义:读音的意思、读法的意思。
意象:经典的意思。
文化:精神的内涵。
)3、入短韵长:即入声字要短促有力,韵字要拖长。
4、平长仄短:普通话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入声字归仄。
(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5、平低仄高:平声“-”低,仄声“|”高。
(诗歌每句中的高低起伏就出来了)6、文读语音: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普通话吟诵基本上都是按照普通话的声、韵、调来吟诵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字音都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的,部分字音需要文读。
文读是吟诵的传统,就是某些字要按照古音或官话来读。
文读系统是一种介于古音与当地口语之间的语音系统,是文人努力想保留古音、模仿官话而又未能完全做到所产生的语音系统。
普通话的文读分三种情况:一是入声字要读短音;二是韵字一定要押韵,因为古今语音的变化,某些句尾押韵的字已经不押韵了,但是在吟诵的时候,要尽量参照古音使之押韵;三是个别字要文读,这种字都是传统上就是要文读的,比如“秋思”的“思”读四声,“遥看瀑布”的“看”读一声等,这些读音往往与平仄格律有关,读错了就乱了格律,失了韵味,所以要文读。
7、腔音唱法:腔音是中国音乐体系的特征,与西方音乐体系相反。
吟诵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随时变化大小,声断意连,以传情达意。
06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讲解
基本调与吟诵调徐健顺一、中国音乐的创作序次我们中国人的音乐传统,是先词后曲。
《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这段文字,到了《礼记》则表述为: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
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礼记·乐记》《毛诗大序》又表述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些话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即诗歌舞的序次是:情——言——诗——歌——舞先有感情,心动了,有了感情,于是有话要说;话说出来,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拖长它;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加上叹词;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和上乐律歌唱;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载歌载舞,这就是古代的跳舞了。
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点,全部都是从感情出发的。
志者,心之所之也,心所神往的地方,也是感情的意思。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也没有舞蹈。
诗歌、音乐、舞蹈,都是从感情里自然生发出来的。
今日的流行歌曲和所谓舞蹈,都是表演的。
甚至很多人认为艺术就是表演艺术。
岂不知,生活艺术才是艺术。
艺术就是在生活中,感情来了,挣脱了动物性的羁绊,绽放出人性的光辉,就是艺术了。
表演艺术永久是二流的。
表演就是假装。
为何每次演出都要这样唱?为什么每次到这里都要这样跳?难道感情没有任何变化?从前的艺人都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要钩脸儿,把自己藏在脸谱的后边,还要出场先亮相,表示自己不是那个角色。
也正因这样,从前的艺人严于修身,有气骨有艺德。
此刻从大众到艺人,都认为演艺明星是艺术专业户,艺人就只有离艺术更远了。
生活艺术才是真实的艺术。
宗教艺术,是那人真的信奉。
剪纸艺术,是那人真的那么想。
这些都不是表演。
歌唱,是有话要说才唱的。
唱的是自己的词,唱给自己也许他想见告的对象,不是不认识的人,不是虚空的大众。
舞蹈,是身体自然的动作,用以表达他的感情。
各类文体的吟诵音调(上)
各类文体的吟诵音调(上)秦德祥【摘要】音乐是古典诗词文章吟诵的三要素之一.不同吟者吟同一文体作品的音调,通常具有不同于其他文体吟诵音调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样式.文章着重透过"常州吟诵",次及其他地区的实例,论述各种文体吟诵音调的基本结构样式,进而从总体上探讨吟诵音调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样式.【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8)004【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吟诵音调;基本特点;结构样式;近体诗;词【作者】秦德祥【作者单位】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常州,21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7;H104以吟诵音调的总体格局而言,近体诗、词、古体诗、文言文四大类的吟诵音调各具基本特点和结构样式。
近体诗与词格律都相当严格,吟诵音调多有共同之处。
古体诗与古文格律都较自由,吟诵音调亦较多共同之处。
现以两文分述之,本文先述前者。
一、近体诗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其文学特点主要是:1.每首诗的句数固定:律诗8句,绝句4句;2.一律为齐言句,每句字数固定为五言或七言。
句数与字数结合起来,便形成了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四种诗体;3.对于句中用字的平仄声调(特别是七言诗的第二、四、六字)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即平仄格律,按首句第二字的声调分为平起与仄起两类;4.通常押平声韵,按首句末字又分为入韵(平声字)与不入韵(仄声字)两类。
近体诗吟诵音调的基本特点:1.比较严格地遵循着“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或“平高仄低”)和“平直仄曲”三条基本规律;2.“诵”与“吟”的音乐形态有规律地交错进行,每句中都会有二三个字取“吟”的方式,句末押韵字通常以“尾腔”作吟,总体上吟味突出;3.音调较高昂,音区较高,音域较宽广,曲折起伏较大;4.在“平长仄短”的基础上,节奏变化较丰富;5.曲调比较优美动听,风格较为华美;6.有“慢吟”与“快读”两种方式;7.对于同一格律的不同作品,吟诵音调大致相同,学习者易于掌握和运用,但听者易感单调乏味。
名词解释吟诵的句调
名词解释吟诵的句调吟诵,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其句调与情感的融合,引人注目。
它不仅在文学创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吟诵的句调,并解释它的定义和内涵。
吟诵,顾名思义即指通过朗诵或吟唱的方式将文字表达出来。
它通常用于吟唱古典诗词、诗歌、以及某些戏剧作品。
吟诵注重音律、韵律和意境的结合,将文字的情感与声音的表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特定的韵律和节奏,吟诵能够使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的内涵。
吟诵的句调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
句调指的是一首作品中每个诗句的音高、音调和语调的变化。
吟诵员通过调整发声的方式,通过升高或降低音高、加重或轻柔音调的力度,以及改变语气和语速来创造丰富多样的句调。
这些变化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在吟诵中,句调的运用是非常关键的。
它能够赋予作品以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个性。
例如,在吟诵一首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时,吟诵员可以运用起伏跌宕的音乐性句调来强调诗人表达的情感冲动;而在吟唱一首古代戏剧时,吟诵员则可以运用平稳而庄重的句调来传达角色的内心状况。
通过准确运用句调,吟诵能够将文字中的情感和意蕴传递给听众,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吟诵的句调也与地域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传统塑造了各自独特的句调风格。
例如,在中国,古琴吟唱的句调风格常常是悠扬而含蓄的,它能够打动人心,为听众带来深沉的情感体验;而在印度,卡鲁什梵雅中的吟诵句调则强调了语音的韵律和音高的变化,具有旋律上的美感。
这些不同的句调风格使各种文学作品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吟诵的句调不仅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价值,也在现代文化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现代诗歌和音乐的结合,如说唱音乐、嘻哈音乐等,都体现了吟诵句调的运用。
通过调整音调、节奏和语气,这些音乐形式将词句的情感和意义更加直接地传递给听众,达到与观众情感的共鸣。
这一句调的运用不仅丰富了现代音乐的表达形式,也使得听众更易于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信息。
4徐健顺 普通话吟诵的规则
普通话吟诵的规则徐健顺吟诵历来有雅言的传统。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孔子在吟诵诗文的时候都是使用雅言的。
在我们采录的两千多个吟诵调中,绝大多数吟诵都不是使用纯粹的方言的,而是使用方言的文读系统的。
文读系统,是一种介于官话和方言之间,介于古音和今音之间的语音系统,它说明了古代文人力图使用雅言吟诵的努力。
文读的比例,最大的如闽南语吟诵,可以达到60%—80%,最低的也有10%左右,比如北方地区的吟诵也要单独处理入声字。
有个别的吟诵是完全使用方言的,这种吟诵经过考查,都不是正宗的吟诵。
吟诵人或接受吟诵训练的时间不长,或未能遵守老师的教导,或其师承也学养不深。
因为吟诵有文读的现象,说明了吟诵使用雅言的传统,所以今天我们要推广普通话吟诵。
普通话吟诵,就是普通话的语音,加上吟诵的规则。
然而,有时吟诵的规则和普通话的语音是有冲突的,这时候,就要斟酌损益了。
以下是我根据这些年自己对传统吟诵的研究,加上普通话吟诵推广实践的经验,提出的普通话吟诵的几条规则,属于建议的性质,不是定论。
其中,关于吟诵规则的论述,因为在其他文章中写过,在此就不多重复了。
有兴趣者可参看我关于吟诵方法的论文。
一、平长仄短平长仄短是吟诵的音长方面的要求。
为什么要平长仄短?因为古诗文就是这么创作出来的。
怎么创作的就该怎么诵读,不然怎么能体会意义?古人为什么要平长仄短?这个原因在论吟诵方法的论文中已讲过,在此不述了。
平长仄短的规则仅限于吟诵格律诗文。
吟诵的时候,音长分长、中、短三种:诗文的句子中的第二、四、六等偶位字,如果是平声字,则是长音。
句尾的韵字,是长音。
入声字一律读短音。
其余的字是中音。
比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中白、一、日、不为入声字,读短音。
间、还、山为韵字,读长音。
辞、云、陵、声、舟、重为偶位字的平声字,读长音。
徐健顺:细说吟诵调
徐健顺:细说吟诵调小编说“以中华文化精神做教育”,欢迎大家来到“歌行天下”国学教育社群平台微信课程。
本平台由北京歌行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起建立,志在推动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推广传播。
本次系列微信课程,我们邀请到了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徐健顺老师讲授《吟诵》系列课程。
下面奉上第一讲《吟诵调》内容和录音,和新朋友一起学习,和老朋友温故知新。
第一讲:吟诵调大家好,今天我想聊一聊吟诵调这个话题,因为学吟诵的老师们当中,很多人都是非常关心调子的,关心自己怎么创调,关心怎么学调,怎么形成自己的吟诵调,还有传统的吟诵调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就想综合的说一说这方面的一些个人的想法。
何为吟诵调首先是什么是调,调就是字和字的关系,它和旋律是不完全一样的,旋律除了调之外还有腔,腔就是每个字的唱法,就是每个字的音程是什么,调只是字和字的关系,就是前面的字高还是后的字高,高多少,前面的字重还是后面的字重,这个叫做调。
吟诵调就是吟诵的时候,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大概近似的一个调,它会表现在不同的文体当中。
每个人的吟诵调虽然是不一样的,但是在每个地区来说,吟诵调也有一定的近似性,每个人来说,吟诵调也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这并不表示它每一次吟诵的调都是一样的,更不用说旋律是一样的,旋律受到依字行腔的影响,只要字一变旋律就会变,但是调来说,也不是说就是稳定的,就是每个人每一次都得是同样的文体同样的调,不是这样的,其实每一次都有一些微小的变化,这些微小的变化积累起来也许就会变成比较大的变化。
各地的吟诵调都和各地的音乐是同一个系统,也就是说西北地区的吟诵调和秦腔和花儿和信天游等等,是一个系统,广东地区的吟诵调和花鼓和粤剧和歌仔戏等等这个都是一个系统。
在音乐上一个地方音乐基本上就是一个系统,吟诵调也属于地方音乐。
但是这些调虽然各地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也都有差异,甚至每个人自己也不是说就是恒定的,但是这些吟诵调之间它们有共通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吟诵的规矩,或者叫读法,就是读诗词文赋的方法。
圣咏八大调式简介
圣咏八大调式简介圣咏八大调式简介Bishop ly圣咏吟唱是教会最古老的传统,在今日的礼仪中,几乎无不都有圣咏或圣歌,在隆重的礼仪中常以咏唱的方式表达。
俄咏八大调是最理想的咏唱方式,既易学会,又能适应长短不齐的诗句,既庄严悦耳,又能引人入“圣”,还能表达多种多样的不同情感,我们不可不知。
吟唱圣咏有八个大调,表示不同情感,以罗马数字,,,,,,,,分别表示。
每个调除了主旋律外,还有开始,换气,中停,和结尾四个部分。
今分别介绍如下:八大调第个调式都由开头、主音、换气、中停和结尾组成。
分小调与花调两种:第壹调式:主音是中音3(有三式)庄严伟大,速度较慢,音色郑重响亮,有哀怜呼求之感。
第贰调式:主音是中音4严肃忧郁,速度缓慢,音色凄凉悲恸,隐含哭泣声。
第参调式:主音是高音1(有三式)蕴奥神秘,有超然飘逸,引人进入仙境之感。
第肆调式:主音为中音6和谐圆润,有点象第三调式,但神秘气氛不及第三调式。
第伍调式:主音是高音1喜乐欢跃,节奏明快,含有快慰兴奋情绪。
第陆调式:主音为中音3(有三式)热心虔诚,幽静雅丽,含有爱情奉献祈祷,依恃情绪。
第柒调式:主音为高音2(有三式)清脆欢乐,步伐轻松,有如天使高空奏乐。
第捌调式:主为高音1(有三式)从容顺和,婉转动听,完整和谐,充满信心。
八大调的唱法说明:1、开头(Initium)各调都是三个字开头,前两字的音定调,第三个字的音贯穿全调的主音。
吟唱时,由领唱员(Cantores)启唱开头,歌咏队甲班接唱下去。
乙班唱第二诗句时,由主音启唱,不唱开头定调的两个音。
2、换气本叫折转(Hexa)是有些诗句较长,需要换气处,以十字“,”号为记,主音唱到“,”号处,最后一个字降低一个音,换气,后接唱主音。
3、中停(Mediatio)这是决定一个调式情感的关键部分,以星号“ *”为记。
有两个字中停的(如:二、五、八调),有四中停的(如:一、二、三、四、六、七调)。
两个字中停的第一个字重读,四个字中停的,倒数第二个字重读。
古诗朗诵中的语调
1.诗词的朗读和平仄有什么关系阴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
对朗读影响不大,最多听着抑扬顿挫一点,我个人觉得对歌唱有关系(尤其是词),受到音符限制有的音平仄用的不对就会很别扭(要么造成歧义,要么唱着别扭,不信看看现在的流行歌曲,肯定有别扭的)。
阴声听着比较凄凉。
(风凄凄)(我个人认为阴声和去声听着都很清脆,比较有凄意,但他们分属平仄。
所以我很郁闷。
我觉得歌词里是可以通用的——尤其是现代歌曲)古代一些送别词(名字忘了)连用阴声会有凄凉的效果。
上声比较婉转(也和韵有关,比如老、好,忘了这是哪个韵了,我只知道他们是一个韵)。
但是一般不用在韵脚时对诗词情感的影响我觉得真的不是很大。
诗句有平有责听上去才和谐,造成汉语的音乐美(一句诗全是一个声调你不觉得别扭吗?连用阴声的例子除外)你说的我不太明白,不知道我说的你明白了没有。
2.古诗词的朗读技巧《水龙吟》词牌的格律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
【定格】仄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中仄(增韵),仄平平、中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变格】中平平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韵)。
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中仄(增韵),仄平平、中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鹿港调:鹿港调的声韵传至中原古韵,由河洛传至福建
泉州,越海再传至鹿港,至今已历数百年。
鹿港调尾韵悠扬,
音韵浑厚极富感情,适合抒情诗词的吟唱。
二、天籁调:
天籁调发源于福建,传至台湾后,由台北天籁诗社林述三
先生定名,其音韵极富抑扬顿挫之变化,尾韵简洁明快,适合
激昂雄壮诗词的吟唱。
三、宜兰酒令:
宜兰酒令系宜兰地区诗人乘着酒兴所吟唱的调子,故称“酒令”,最具本土色彩。
音韵轻快活泼,以吟唱五言绝句为主。
四、闽南调:
流传于福建与台湾南部,其声调低柔浑厚富情感,适合哀怨
凄凉诗歌的吟唱。
另外:福建流水调、江西调、歌仔戏调、黄梅调、常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