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合集下载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摘要】二语学习是现代社会中一项备受关注的重要任务,而个体差异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探讨了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对二语学习的影响,以及学习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通过分析学习策略在二语学习中的应用和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个体差异对二语学习的影响。

最终,文章强调了个体差异因素在二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个性化学习与教学策略的建议,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促进二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二语学习中的各种挑战,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二语学习、个体差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社会因素、学习策略、教学策略、个性化教学、教学启示、个体差异因素。

1. 引言1.1 二语学习的重要性二语学习是指在母语基础上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对于个体的语言发展和跨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二语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学习第二语言,个体可以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从而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

二语学习可以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二语学习也有助于个体提高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自学和合作的意识,为个体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语学习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我们需要认真研究个体差异因素,制定个性化学习与教学策略,促进二语学习的有效进行。

1.2 个体差异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在二语学习中,个体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速度和学习动机。

这些个体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中的表现和成就。

个体差异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上。

一些学习者可能更适合通过听力和口语来学习语言,而另一些学习者可能更适合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学习语言。

论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论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的语 言 表 达 能 力 达 到 熟 练 程 度 的重 要 因素 。 总 的 来 说 ,产生 动 机 的因 素 大致 有 两种 。一种 是 个 人为 适 应 社 会 、文化 等方 面 的需 要 而 产生 的动 机 ;另 一种 是 出 自于 个体 本 身 ,并 与其 自尊 心 、上 进 心 、荣誉 、兴 趣
的进一步结合。目前 ,一个案例 中包含多个学科知识
的现象 已经 很普 遍 了 ,因此 ,可 以邀 请 不 同 专业 的老
师 同时分 析 ,以使 问题 得 到 更 妥善 地 处理 。此外 ,为
教 学 飓 考
彩 谭 社 西
£ C { { t £ }A { 1 W } { { : } { 矗 } S 《
论个 人差异对第 二语 言 习得
◇张 家 口职 业技 术 学 院外 语 系 康 宁
【 要】一般来讲 ,影响 学生 第二语言的 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不变因素,如教材 、教师 、教 学要 摘
4建 立授 课 者 的合 作 机 制 ,招 聘 具 有 企 业 经 营 经 .
【】 l隆瑞 等. 佛商 学 院M A 例全 书 【 】 京: 济 日报 出 哈 B 案 M. 北 经
版 社 。9 8 19.
验 的 管理 人 员和 《 市场 营 销学 》 教 师 同 台授课 ,使 学
生 们 既能 增 加 间接 的社 会 阅历 ,又 能 实现 理论 与 实 践
等联 系 在一 起 的 内在 驱 动力 前 者 比较稳 固 ,作 用 时 间较 长 :后 者作 用 直接 ,贴 近具 体 目的 。 因此应 该 把
当时 虽然 未 必 全懂 ,但 至今 还 能脱 口而 出 。另外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强 调模 仿 能 力 ,其 重 要 性 就 是 培 养 语 感 。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2020年12期New Generation学习者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白小平(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第二语言习得(SLA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含许多相互关联的因素,且不同因素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特别是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年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个性相关的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旨在对第二语言教学及第二语言学习提供指导。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体差异;意义一、引言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总称,它包括不接受指导的(或自然的)习得和接受指导的(或课堂)习得。

而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个体差异是我们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个体差异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有两种基本的可能。

一种可能是个体差异会导致学习者所经历的第二语言的习得途径不同。

另一种可能是这些因素是会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速度和最终的成功程度。

因此,研究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个体差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因素(一)年龄在年龄对二语习得影响的研究中,“关键期假说”认为,语言习得的发生在某一个时期是自然的而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

所谓“关键期”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特别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习得一门外语。

Lenneberg(1967)提供的一些证据支持了关键期假说,发展了该观点,认为自然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2岁开始至青春期之前,此阶段语言习得能轻松而自然进行。

二语习得速度因年龄不同而呈现差异,Krashen,Long and Scarcella(1979)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成人在二语习得速度上优于儿童,年长儿童习得速度优于年少儿童,Snow(1978)调查了英语母语者在荷兰语的习得情况,得到如下结论:年龄只有在词汇和句法方面才是一个影响因素,而在语音测试中年龄只带来很小的差别。

论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论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论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一般来讲,影响学生第二语言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不变因素,如教材、教师、教学要求、教学步骤、教学环境等;另一类为可变因素,如智力因素、年龄差异、个性因素、学习动机、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学习的策略等。

本文讨论可变因素中的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标签:个人差异第二语言习得影响(一)学习动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对学生来说,目的是为了掌握语言工具,也就是工具性动机。

即为了阅读外文资料、寻找职业、出国深造等等。

动机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熟练程度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产生动机的因素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个人为适应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动机;另一种是出自于个体本身,并与其自尊心、上进心、荣誉、兴趣等联系在一起的内在驱动力。

前者比较稳固,作用时间较长;后者作用直接,贴近具体目的。

因此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长期稳定的学习动力。

(二)智力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智力因素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来说,主要有强调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

中国语言教学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注重记忆、背诵。

记忆分为理解记忆和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指人体相关部位的肌肉在小脑的支配下,通过反复无数次的重复运动所形成的一种记忆,是战胜遗忘最有效的手段。

就像我们小时候背唐诗的过程,当时虽然未必全懂,但至今还能脱口而出。

另外,第二语言习得强调模仿能力,其重要性就是培养语感。

语感是言语能力的最高表现,是语言学习的最后成果。

它的形成经历了量到质的变化,是积累、渐进的过程,是在频繁、有序地接触活的语言材料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句话,语感需要积累,语感离不开语言实践,即记忆和模仿。

(三)人格特征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1.内向与外向。

外向型的学习者更容易同其他第二语言的使用者接触、交往,因而将会得到更多相关的信息。

同样,激情活跃的课堂气氛也会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而内向型的人通常在读写外语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二语学习中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其对学习和教学策略的影响。

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中,分析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学习的影响,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并探讨学习与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

结论部分将归纳个体差异因素在二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推荐的教学策略,同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二语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的影响,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二语学习,个体差异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社会因素,学习与教学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引言:二语学习是当今全球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不仅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语学习并非每个个体都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背景,个体差异因素成为影响二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有许多学者对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学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他们发现,个体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以及社会交往等因素,都会对二语学习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对二语学习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学习成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学习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二语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内容应该包括对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的解释,以及具体的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在研究目的部分要明确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比较等具体的内容,并说明其在二语学习领域中的重要性。

可以指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二语学习个体差异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以便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研究目的还应该突出提出解决问题或填补知识空白的意义,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认可。

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表征

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表征

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表征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个体差异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重点分析了学习者个体差异中语言学能、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风格、年龄因素、性格和情感因素等六个最主要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归纳了其中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体差异;影响二语习得指的是人们在习得母语后如何习得其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过程。

人们对这种过程进行研究,期望从中得出对语言教学有用的知识。

近年来,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从教学的客体转向主体,即从研究教学方法转向研究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学习者个人因素或自身特征的差异。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影响外语学习的个体差异因素主要包括语言学能、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风格、年龄因素、性格和情感因素等。

一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语言学能(language aptitude)指第二语言习得者所具备的一种自然的语言学习能力,即它是一种先天存在的可能发展出来的潜在能力。

一般认为学习能力与学习者的总体智力有关。

Carroll曾经界定过语言学能的几个部分:1)音位编码能力,即辨别,记忆所学外语因素的能力; 2)语法敏感性,即辨别句子中词的语法功能的能力; 3)归纳性语言学习能力,即辨别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对应关系模式的能力; 4)机械记忆能力,即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等的单纯重复的记忆能力。

他还认为,语言学能不仅在人的一生中相对稳定,而且很难以任何具体的方式改变,所以训练和实践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语言学能。

[1]国内外多年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学能在二语习得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衡量二语习得者成功与否的最为有效的预测器之一,目前检验语言能力倾向的主要方式是进行语言能力测试。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具有较高语言能力倾向的人会学得更快,更省力。

然而,这些成分在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中如何起作用还处于推测阶段。

二学习动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所谓学习动机就是唤起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引导行为向一定的学习目标行进、并对此学习活动加以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一种内在心路历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_毕业论文提纲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_毕业论文提纲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_毕业论文提纲论文导读::本文主要分析学习者个体差异中年龄、动机、语言学习能力、认知风格、性格等五个最主要的因素与而与习得的关系,从而为如何根据个体差异来采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促进二语习得做个参考依据。

论文关键词:个体差异,二语习得一、引言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学习者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一直被广泛关注毕业论文提纲,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也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线之一。

按照众多学者的共识,这些个体差异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如何学习外语所持的看法和观点;2)精神和心理状态;3)年龄因素;4)学习动机;5)语言能力倾向;6)认知风格7)性格因素。

本文主要探讨的时后四项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二、动机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动机指的是那些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因素免费论文下载。

其可分如下类型:1.内在激励,它指外语学习者从学习本身所获得的满足。

教师和学生保持和谐的关系是维持学生兴趣的关键。

2.结果动机毕业论文提纲,是指外语学习者由于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产生成就感而获得的满足。

动机与学习成绩是相辅相成。

3.综合动机,指的是由于外语学习者对其所学语言为母语的民族及其文化等怀有一种浓厚的兴趣二学期语言,以达到与其交往,甚至融于该社会文化之中的目的。

4.工具性动机毕业论文提纲,是外语学习者对外语本身并无兴趣或没有与讲母语的人进行焦急的条件,学习外语知识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或工具,如找工作,读原文报刊或通过考试等等,这样的动机成为工具性动机。

三、语言学习能力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语言能力倾向指外语学习者所具备的一种自然的语言学习能力毕业论文提纲,即它是一种可能发展出来的潜在能力。

一般认为语言能力倾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免费论文下载。

1.语言解码能力,即具有辨别、记忆所学外语音素的能力。

2.语法解码能力,有的学者亦称其为语法敏感性,这主要指学习者具有辨别句子中各个词所具有的语法功能的能力。

_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因素

_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因素

_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因素二语习得是指人们在习得了第一种语言之后所进行的第二种语言习得。

由于学习者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本族语的语言机制和本民族的心理文化特征,母语迁移现象不可避免。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从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二语习得中。

二语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因素有很多,如认知风格、个体智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性别差异、年龄因素、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等,但最基本的差异因素是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

三种个体差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二语习得的效果。

一、影响二语习得的主要个体因素(1)年龄。

年龄在二语习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事实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

有观点认为: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习得第二语言,他们更容易模仿当地人的语音语调,迅速地融入当地的语言群体,比成年人更容易适应这个语言的社会。

然而,一些研究者并不同意这个观点。

首先,什么是“更好的学习者”? 如果说学习速度是首要的衡量标准,那么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这个方面其实并没有优势。

另外,儿童和成人在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中也有也会各自的优势。

在诸如语言娴熟度方面的语言学习任务上儿童较有优势,但成人往往在形态学和句法学上学得更多。

(2)学习风格。

1954年,美国学者Herbert Thelen 首先提出学习风格这一概念。

该概念源于心理学中的认知风格,又与心理学中的潜在特质理论有诸多共通之处。

潜在特质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存在着相对持久的、可以确定的方面,如风格、特征和类型等,同时,由于特质的相对稳定性,因而是一种可靠的预测人类行为的方式。

后来,通过Gestalt心理学中场独立和场依赖两个对立的概念,学习风格被引入到第二语言的学习研究中来。

不同的学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理论框架下,都试图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每一个习得者个体也会体现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如场独立和场依赖、分析与综合、冲动与思考、具体顺序学习和抽象随机学习之间的差异与对立等。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尤其是学习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差异研究已经成为二语习得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着重分析,介绍了个体差异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年龄、学能、动机和学习策略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并讨论了这些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体差异,年龄,学能,动机,学习策略引言多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们一直在探讨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下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语言最终的学习成效上存在显著差异。

究其原因,在语言学领域可以是语言迁移现象,僵化,过度归纳等的影响;而在非语言学领域,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语言学习成效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这一点,本文着重讨论了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四个主要方面:年龄,学能,动机,及学习策略,以及它们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年龄关于二语习得年龄的研究一直致力于回答这样的问题:学习外语是否有最佳年龄---即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许多研究者都在考察一种普遍的观点,即儿童学习外语要优于成年人。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关键期假设理论,此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即人类只有在2岁到青少年初期这段时间具备学语言的能力,过了这段时期,这种学习语言的能力会明显减弱。

但有趣的是研究的结果却无法令人信服。

相反有些研究结果还证明年龄是一个优势。

如Harley(1986)研究中加拿大学生学习法语,Snow 和Hoefnagel(1978) 英语成人学习者和儿童学习者学习荷兰语的实验结果证明,如果成人和儿童用同样的方法在同样的环境下学习外语,成人在最初的语音规则和句法结构的掌握均优于儿童。

但这些研究所证明的是在语言习得初始速度上成人的表现优于儿童。

而在Johnson和Newport(1989)的研究中,46名受试者是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和韩国学习者,研究的结果是二语习得的起始年龄对最终的学习成效具有预测作用。

Singleton (1989)的研究证明习得起始年龄小的儿童二语习得更易取得更大的成效。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学习者个体差异是指不同学习者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差异,这些差异涉及到学习者的认知、情感、行为特征等方面。

这些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首先,认知差异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每个学习者都拥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策略,这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语言时所表现出来的效率不同。

例如,有些学习者可能比较擅长语音的感知和识别,而有些学习者则更注重语法规则的掌握。

因此,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不同的认知差异会影响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解析和理解,从而影响他们的习得效果。

其次,情感差异也对二语习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和情感体验在二语习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些学习者可能对学习二语感到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

而对于一些其他学习者来说,学习二语可能会带来焦虑、压力等负面情感体验,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习得效果。

最后,行为差异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二语习得效果。

例如,有些学习者更注重语言的应用和实践,会更愿意参与口语交流和听力训练,而有些学习者则更注重学习材料的理解和筛选,更愿意进行阅读、写作等活动。

因此,学习者的行为策略和习惯对于二语习得来说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在二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针对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效果和学习体验。

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个傩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昀e.4111N刘晓慧/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摘要]人类具有先天的语言学>-A能力,然而在第二语言学>--A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因素。

本文从性别、年龄、性格和态度与动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以供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者参考。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个体差异外语学习语言最终是被学习者个体习得的,学习者的个体因素会对其第二语言习得进程起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冈此,对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言习得的本质,有助于发现哪些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与习得成果相关。

一般个体差异因素多是较为稳定而不易改变的,如年龄、性别、性格、态度和动机等。

正因其不易改变,作为语言教师,就应更好地了解自己教学对象的这些特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第二语言教学水平。

一,性别对于语言发展中究竟有没有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屡见分歧。

支持性别差异的人认为差异出现在语言发展的早期,表现在词汇发展速度、理解能力、听力口头测试、阅读能力及对字或句子的记忆等方面j而反对者则提出种种证据表明差异并不明显,他们认为女性在语言上的优势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提出性别差异的发展有阶段性,l一3岁的女性也许比男性有优越性,但之后男性儿童就基本上可以赶上来。

风此,3—8岁时,性别差异很小。

而到了9岁以后,女性通常比男性有优势。

事实上,女性在语言能力上的优势似乎一直持续到中学甚至大学,许多专门的语言技能测试都表明女性学习者较占优势。

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发展过程中存有一定的性别差异,但性别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对学习者的口语成绩构成显著影响,即女性只在词汇能力、语音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利性等方面优于男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一般会觉得女性的表达能力比男性要强;而在其他方面,如语言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性别差异就消失了,如在精读成绩上我们就没有发现女性的优势。

个性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个性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望外部世界的认同和慰藉 ,这种类型 的的人 开 朗、热情 、自信、敢于挑 战、富于 冒险 ,
内向型 的特点是 心理 能量常 常寄托 于 内心 世界 的游离 ,这种类型的人不好 动、安静 、
方法的学科。 本文就主要更加侧 重于研究二 语 习得 中学习者是主线 ,从其年龄、动机、 性格 、情感等个体差异因素人手 。探讨其中
关键词 :二语 习 得 ;个性差异 ;学 习者;年龄 ;性格;动机 ;情感
二 语 习得 指的是 人们在 习得母 语后 如 何习得其第二语言或外语 的过程 。 人们对这 种过程进行研究 , 期望从 中得 出对语言教学 有用的知识 。 二语习得研究作为独立 的研究 领域至今 已有 4 0年的历史 ,随着研究领域 的扩大和不断深入 , 二语习得已逐步成 为成 熟 、多学科交叉 、 具有完整知识 体系和研究

三 、动机对二语习得影响
二语 习得 动 机研究在 国外 已有 四五 十 年的历史 , 传统心理学认 为 , 动机是个体内 驱力的表 现,通过激发和鼓励 , 使人们产生 种内在驱 动力 , 朝着所期待的 目 标前进 。 wi m锄 s 和B u r d e n 的社会建构主义动机模式 也有较大影响 , 他们认 为动机是一种认知和 情感的唤醒状态 , 学习者 的学 习动机 因为一 定 的原 因被唤 醒 ,继 而做 出采 取行 动的决 定 ,然后 为达到一定 目 标而不断努力。在二 语 习得 中, 个体学 习二语的动机不言而喻有 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 一旦学习者有了明确 的 动机 ,他们就会确定 目标 , 而有 了目标 , 学 习者就会制定 明确的学习计划 , 朝着 目 标前 进 ,这 种学 习动机 比老师 的影 响力强 大得 多 ,而且具有持久性 。 由于个体 动机不 同, 学 习语言的动力和 态度便不同 , 学习的持久性和 自 觉性也 自然 不 同,导致了二语 习得 的效果产生差异。探 索激发学生二语习得动机 的途径与方法 , 激 发学习者学习动机 , 提高二语教学效率 , 是 我们进行二语 习得动机研究 的 目的。

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

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

三、学习者个体差异与二语习得 的关系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速度:不同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速度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学习者 可能很快就能掌握第二语言,而有些学习者则需要更长时间。这种差异可能与学 习者的年龄、智力、学习风格等因素有关。
2、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可能不同。例如,有些学习者可 能更喜欢通过视觉学习,而有些学习者则更喜欢通过听觉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 差异可能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
学习者个体差异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主题。了解学 习者个体差异及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希望广大教 育工作者能够这个主题的研究和发展,为推动二语习得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引言:
2、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不同特点的学习者分组合作,通过合作学习的方 式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培 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3、激励和评估:教师需要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激励和评估,以帮助他们保持 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评估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帮 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之处。
2、增强学习动机:学习者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寻找学习的乐趣 和挑战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
3、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学习者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以更好地 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环境。例如,对于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可以尝试采用 归纳整理的方式来提高记忆效果。
4、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利用技术手 段等方式来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以更好地应对个体差异带来的挑战。例如, 可以使用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软件等工具来辅助学习。

地方高校大学生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研究

地方高校大学生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研究

地方高校大学生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以英语学习问卷形式对徐州医学院126位大二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生源是不变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

中间因素认知风格为诸多可变因素的显著差异提供合理解释。

认知协调的受试普遍获得较高二语水平,认知偏误是导致受试二语习得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可变因素焦虑对二语习得无显著影响,动机未必促进二语学习,态度与其他可变因素相互作用最终显著影响二语习得。

个体差异二语习得大学英语一、引言学习者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水平产生很大影响。

根据Ellis的观点,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般因素可以看作是由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构成的连续体。

不变因素指那些不被外部环境控制的因素,如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年龄、性格、语言学能等。

可变因素指那些因外部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因素,如态度、动机等。

还有一些因素介于二者之间,如学习者的认知风格。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研究人员对学习者个体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二语学习的动机、态度、自我认同等都是较为典型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局限性在于,针对的主要是学习者个体差异中的可变因素,忽略了学习者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成长历程等不可变因素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因素。

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项研究涉及较多个人信息,为了减少研究对象不愿公开的顾虑,及增强对调查者的信任,根据便利抽样的原则,以地方高校徐州医学院,笔者任教的2011级预防,药学及公共卫生管理三个自然班共12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发放调查问卷126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

为了便于量化分析,按照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成绩高低对研究对象进行排序分组,以首尾33%作为划分标准,取总分最高的前39名研究对象代表二语习得水平高者,取总分最低的后39名研究对象代表二语习得水平低者。

经过t检验,确认两组成绩存在明显差异,分属于两个不同群体。

2.研究工具本文数据来自调查问卷。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摘要二语的习得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学习者个体自身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效果和影响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体差异;启示引言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的因素众多,主要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指学习者个体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机、认知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态度等。

外因主要指社会语言环境、教育教学环境、教师等因素。

本文主要探究学习者个体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为了顺利习得二语,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不同学者将动机分为了不同的类型,如融合性动机、工具性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等。

虽然每种动机的定义和范围划分不一样,但总体来说,二语的习得并不取决于某一单项动机。

韩海华(2011)主张在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条件下,一个人的学习动机越强烈,他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就越多,对二语习得的成功也越有帮助。

如果学习的行为是自发的,那么学习者对学习的热情则会更持久,从而引起的学习动机也更为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使学生能够保持对二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刘璐(2019)提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二语学习动机:强化学生对目标语言的了解;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保持教学的多样性;提倡以引导式教学为主;及时鼓励,适当表扬;设置合理的期望值;创造舒适、良好的外部课堂环境。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二语习得。

2、年龄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最为著名的是Lenneberg提出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特定的年龄前学习第二语言,那么会由于大脑的成熟,发音器官的改变等生理因素,使得第二语言学习变得困难。

个体因素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

个体因素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

个体因素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作者:胡依琳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4期一,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跨文化的普及,学好并熟练的掌握一門外语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门技能。

大部分初高级中学都开设了外语课,但似乎学习了十多年的外语仍然学来的是哑巴式英语。

了解英语的同时却始终无法开口讲英语。

在已经熟练掌握母语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而影响二语习得进程和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个体因素的差异性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个体因素差异个体因素差异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会发现在同一教室里,同一老师教授同样的内容,可是一些学生的接受能力非常高,而一些学生接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缓慢,语言进度也比较缓慢。

因此研究表明不同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贾冠杰指出学习者多种自身因素都会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例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品格,学习者年龄因素等等。

而Skehan认为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包括内外向性格,冒险精神,智力,场独立的认知方式,焦虑感等。

笔者在本文中将会选取学习者年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2.1学习者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或者幼儿园之前就开始接触英语学习英语。

但是研究表明,这只在英文发音上帮助较大,而在语法规则,句型结构等方面并没有展现出过多的优势,反而是青少年时期才开始接触外语的孩子掌握的更加牢靠,使用的更加符合语法规则。

Snow和Hoefuagel-Hohle在调查中发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有较明显进步的多为青少年,并且在第二语言学习进步的速度上青少年要优于成年人,成年人又优于儿童。

辛柯等也分析了学习者的年龄因素,认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年龄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也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关键点。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任何年龄段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从理论上都是可以取得一定进步的。

区别在于语音语调方面儿童的习得效率与相似度较高,因为儿童在说英语时类似于母语习得,不会顾及过多的语法规则和法结构。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一、引言二语学习是指在第一语言以外学习的语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二语学习者越来越多。

然而,二语学习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探讨二语学习的主要个体差异因素以及学习与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二语学习的主要个体差异因素1.年龄年龄是影响二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儿童较成年人容易掌握语音、语法等语言结构,并能很快形成正常的语言习惯,成人学习二语时与其母语系统的差异会对其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2.语言能力与习惯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母语习惯也会影响其二语学习效果。

如在二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差或者母语习惯强,那么他们在学习新语言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困难,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

3.认知能力二语学习过程需要思考与记忆,因此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些学习者可能因为自身认知能力的不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方式。

4.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影响语言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学生是否有积极的学习动机,以及他们使用的学习策略是否恰当,也会对二语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三、二语学习的教学策略1.教师掌握二语教育学科知识教师需要能够了解二语学习者的背景,以及其个人差异和需求。

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教师需要有相应的教学策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有趣的图片、视频和语言材料,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

四、结论以上所述,二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是影响二语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个体差异及影响

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个体差异及影响

2010年第9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9,2010第26卷JO UR NAL O F ED UCAT I O NAL INST ITUT E O F J I L IN PRO VINC EVol 126(总249期)To t a l No 1249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英杰(—),女,辽宁朝阳人。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公外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

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个体差异及影响刘英杰(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公外部,辽宁大连116052)摘要:随着语言的发展,第二语言的习得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研究。

本文在对二语习得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之余,着重分析了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各个因素,浅要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或发展趋势,由于它们在二语习得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二语习得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本文的分析对二语习得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个体差异;影响因素;二语习得;外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0)09—0087—02 二语习得理论是在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语习得理论对当今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早在20世纪初,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将言语看成是由言语器官活动组成的习惯系统。

他认为,言语行为是由有机体自动地发出的一种操作行为,说话人言语由于听话人的反应而得到强化;儿童正是通过这种途径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

上述行为主义理论,过分强调了语言环境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并且把语言习得看成是言语习惯形成的机械过程。

一、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的方法根据思科汗的观点,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主要有两种方法:级差法和连接法。

这两种方法的划分是依据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的关系。

级差法是先形成理论,然后通过理论来预测特定的个体差异如何影响学习。

这些预测是以假设的形式而存在,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但是如思科汗所指出,这种方法在个体差异研究中没有多少用途,因为个体差异研究中尚未形成充分而又详细的理论。

论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论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论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摘要] 近50年以来,第二语言习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关注。

随着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深入,学者对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颇感兴趣。

二语习得的过程涉及了许多相关因素,其中学习者个人因素特别受人瞩目。

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效果不同,与学习者自身存在的个人差异有相当大的关系。

本文将从学习者的智力、年龄、性格、习惯和情感因素共五个方面来论证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有何影响。

[关键词] 个人差异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是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聚焦于第二语言习得,因此二语习得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

二语习得不仅与语言学有关,还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二语习得的研究呈跨学科、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的获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语言学习环境、学习者的个人差异以及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涉及的许多相关因素,既有外部因素(External Factors),即社会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民族等)、语言输入及其与语言习得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有学习者内部因素(Internal Factors),尤其是学习者的个人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

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在众多因素中,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个人差异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一、智力因素;二、年龄;三、性格;四、习惯;五、情感因素。

一、智力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智力影响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这是所有研究者已经达成的共识。

这里所说的智力,并非单指平常用智力考试测试出来的成绩,而是指学习的潜在能力,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之为学习语言的天赋。

虽然智力对外语学习有影响,但是其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arrol和Sapon(1959)两位研究者认为智力有三个部分组成;一、语音编码能力,即接受和记忆新语音的能力;二、语法敏感度,即个人对语句中的句法知识的认识;三、归纳能力,即对语言中的语法和语义之差异与相似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摘要] 人类具有先天的语言学习能力,然而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因素。

本文从性别、年龄、性格和态度与动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以供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者参考。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个体差异外语学习
语言最终是被学习者个体习得的,学习者的个体因素会对其第二语言习得进程起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对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言习得的本质,有助于发现哪些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与习得成果相关。

一般个体差异因素多是较为稳定而不易改变的,如年龄、性别、性格、态度和动机等。

正因其不易改变,作为语言教师,就应更好地了解自己教学对象的这些特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第二语言教学水平。

一、性别
对于语言发展中究竟有没有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屡见分歧。

支持性别差异的人认为差异出现在语言发展的早期,表现在词汇发展速度、理解能力、听力口头测试、阅读能力及对字或句子的记忆等方面。

而反对者则提出种种证据表明差异并不明显,他们认为女性在语言上的优势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提出性别差异的发展有阶段性,1—3岁的女性也许比男性有优越性,但之后男性儿童就基本上可以赶上来。

因此,3—8岁时,性别差异很小。

而到了9岁以后,女性通常比男性有优势。

事实上,女性在语言能力上的优势似乎一直持续到中学甚至大学,许多专门的语言技能测试都表明女性学习者较占优势。

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发展过程中存有一定的性别差异,但性别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对学习者的口语成绩构成显著影响,即女性只在词汇能力、语音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利性等方面优于男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一般会觉得女性的表达能力比男性要强;而在其他方面,如语言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性别差异就消失了,如在精读成绩上我们就没有发现女性的优势。

女性在语言意识上强于男性,她们对语言项目难易程度的敏感度比男性更高,因而其主观意识中的习得顺序与真正客观体现出的习得顺序更为一致。

但教师必须意识到,性别因素的影响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习者内在的习得顺序。

二、年龄
过去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是越小越学得快,年龄越大就越难学。

甚至有些人还提出了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为五岁,并认为过了青春期之后人就得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才能学到一门外语。

语言习得确实存在“关键期”(critica l period,也称“临界期”)。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2-13岁(青春期),以5-12岁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

这时人的大脑有可塑性能使儿童习得母语。

青春
期以前,儿童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如果遇到意外事故,该语言区会从左脑转移到右脑,恢复儿童的语言能力。

但是到了青春期,人的大脑语言功能的侧向已经完成并固定在大脑的右侧,语言功能一旦丧失便难以恢复。

青春期以后,学习语言必然很费劲。

许多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认为,它对于第二语言习得也同样适用,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应是在大脑语言功能发育完成以前,特别是第二语言,过了关键期,语言学习的速度减慢,学习成功率降低。

儿童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自然习得环境中,比成人更有可能习得第二语言,尤其表现在语音方面;成人短期内可能比儿童进步要快,成年人比小孩能更快的接受各种信息,如语法规则、语言规律等,但长期的优势不明显。

既然年龄对语言学习者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在习得外语的语音、语调方面),那么语言学习就应该尽早开始。

两人在智力等同的情况下,如果开始学习外语的年龄不同,则学习效果将有相当的差别。

开始学习外语较早者在语音语调方面更接近该语言的母语者,而较迟学习者则会在外语会话中夹杂有自己本族语言的语音语调,从而影响到最终的语言交际。

总而言之,从外语学习和教学的角度来看,问题不在于寻找最佳的年龄,而在于了解不同年龄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从而达到高效地习得第二语言的目的。

三、性格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对性格的研究与普通心理学家对性格的研究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主要研究性格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尤其着重研究性格的外倾向(extroversion)和内倾向(introversion)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研究者认为性格外向的学习者比性格内向的学习者能更快更成功的学习外语。

性格外向的学习者不论在自然语言习得的环境或课堂学习环境中都能更好的把握住接受更多输入语的机会,能积极的运用所学的外语,抓住与母语者进行交流的机会。

而且性格外向的学生还比性格内向的学生更积极的回答老师的提问,也能积极向教师及周围的人提问,因而能更快的充实自己的语言材料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

这些人通常社会活动能力强,通过一段学习后便可顺利的用外语交流,而那些性格内向,社会活动能力差的学生进步却不大,无法用外语进行交流,甚至学不到什么东西。

这表明第二语言发展过程中确实存有性格差异,性格对第二语言习得效果构成显著影响。

具体说就是,成人习得第二语言时,性格越趋于外向,越有利于语言习得。

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必须具备外向的性格和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当然,仅有这些素质不作任何努力也是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

四、态度和动机
态度与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之大是人所共知的。

态度、动机属于学习者的内因,是学习者的一种情感体验。

关于“态度”,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态度本身受到情感、认知和行动倾向等各方面的影响。

态度对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特点是群体特殊性,即第一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群体所抱的态度,如想了解他们的愿望,和它们在感情上融为一体愿望等。

学习者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成长,这使它们对
自身的文化产生一种亲切感,进而形成对其他文化的鄙视或敌对情绪,从而对目标语的学习持消极态度;也有可能是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非常崇拜,从而对目标语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持积极的态度。

动机对学习者语言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和调节作用。

一些学者根据不同的态度将动机分成两类,即工具型(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综合型(integrative motivation)。

工具型动机是指把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获得某种目标的手段如职业、阅读技术资料、翻译等。

综合型则指外语学习者想通过某种外语把自己融入该语言文化并成为其中一员。

一般情况下,在外语语言测试中具备综合型动机的学习者比工具型外语学习者取得更佳的成绩。

但是一些研究者指出工具型动机和综合型动机虽然在含义作用上各不相同,但两者并不一定相互排斥。

当第二语言作为一种外国语起作用时(即对学习者而言,第二语言在教室以外的地方并不重要),综合型动机作用要大;当第二语言作为课堂外广泛交际的工具时,工具型动机起作用更大。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很少可能只有综合型动机或只有工具型动机。

在多数情况下,两种动机总是同时存在并起作用。

因此在外于学习中,外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应该让学习者明白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各有特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帮助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第二语言的学习。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强调学习者的个人价值,培养和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

五、结束语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涉及面比较广,上面提到的仅仅是该领域的几个侧面,探讨的深度和广度均有一定的局限。

在第二语言习的研究理论中对个人差异因素的研究并非易事,许多研究成果也不那么令人满意。

因为在研究过程中许多概念本身就很模糊,如学习时间、态度和动机、才能等。

到目前为止,许多问题还在争论之中。

因此,本文只能针对一些对第二语言习的影响较大、较明显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ergamon Press, 1981.
[2] Rod Ell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 刘润清,胡状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何兆熊,梅德明,《现代语言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 蒋剑云,戴运财,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