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摘要] 人类具有先天的语言学习能力,然而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因素。本文从性别、年龄、性格和态度与动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以供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者参考。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个体差异外语学习
语言最终是被学习者个体习得的,学习者的个体因素会对其第二语言习得进程起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对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言习得的本质,有助于发现哪些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与习得成果相关。一般个体差异因素多是较为稳定而不易改变的,如年龄、性别、性格、态度和动机等。正因其不易改变,作为语言教师,就应更好地了解自己教学对象的这些特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第二语言教学水平。
一、性别
对于语言发展中究竟有没有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屡见分歧。支持性别差异的人认为差异出现在语言发展的早期,表现在词汇发展速度、理解能力、听力口头测试、阅读能力及对字或句子的记忆等方面。而反对者则提出种种证据表明差异并不明显,他们认为女性在语言上的优势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提出性别差异的发展有阶段性,1—3岁的女性也许比男性有优越性,但之后男性儿童就基本上可以赶上来。因此,3—8岁时,性别差异很小。而到了9岁以后,
女性通常比男性有优势。事实上,女性在语言能力上的优势似乎一直持续到中学甚至大学,许多专门的语言技能测试都表明女性学习者较占优势。
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发展过程中存有一定的性别差异,但性别所
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对学习者的口语成绩构成显著影响,即女
性只在词汇能力、语音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利性等方面优于男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一般会觉得女性的表达能力比男性要强;而在其他方面,如语言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性别差异就消失了,如在精读成绩上我们就没有发现女性的优势。女性在语言意识上强于男性,她们对语言项目难易程度的敏感度比男性更高,因而其主观意识中的习得顺序与真正客观体现出的习得顺序更为一致。但教师必须意识到,性别因素的影响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习者内在的习得顺序。
二、年龄
过去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是越小越学得快,年龄越大就越难学。甚至有些人还提出了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为五岁,并认为过了青春期之后人就得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才能学到一门外语。语言习得确实存在“关键期”(critical period,也称“临界期”)。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2-13岁(青春期),以5-12岁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这时人的大脑有可塑性能使儿童习得母语。青春期以前,儿童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如果遇到意外事故,该语言区会从左脑转移到右脑,恢复儿童的语言能力。但是到了青春期,
人的大脑语言功能的侧向已经完成并固定在大脑的右侧,语言功能一旦丧失便难以恢复。青春期以后,学习语言必然很费劲。许多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认为,它对于第二语言习得也同样适用,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应是在大脑语言功能发育完成以前,特别是第二语言,过了关键期,语言学习的速度减慢,学习成功率降低。
儿童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自然习得环境中,比成人更有可能习得第二语言,尤其表现在语音方面;成人短期内可能比儿童进步要快,成年人比小孩能更快的接受各种信息,如语法规则、语言规律等,但长期的优势不明显。既然年龄对语言学习者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在习得外语的语音、语调方面),那么语言学习就应该尽早开始。两人在智力等同的情况下,如果开始学习外语的年龄不同,则学习效果将有相当的差别。开始学习外语较早者在语音语调方面更接近该语言的母语者,而较迟学习者则会在外语会话中夹杂有自己本族语言的语音语调,从而影响到最终的语言交际。总而言之,从外语学习和教学的角度来看,问题不在于寻找最佳的年龄,而在于了解不同年龄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从而达到高效地习得第二语言的目的。
三、性格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对性格的研究与普通心理学家对性格的研究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主要研究性格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尤其着重研究性格的外倾向(extroversion)和内倾向 (introversion)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研究者认为性格外向的学习者比性格内向的学习者能更快更成功的学习外语。性格外向的学习者不论在自然语言习得的环境或课堂学习环境中都能更好的把握住接受更多输入语的机会,能积极的运用所学的外语,抓住与母语者进行交流的机会。而且性格外向的学生还比性格内向的学生更积极的回答老师的提问,也能积极向教师及周围的人提问,因而能更快的充实自己的语言材料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这些人通常社会活动能力强,通过一段学习后便可顺利的用外语交流,而那些性格内向,社会活动能力差的学生进步却不大,无法用外语进行交流,甚至学不到什么东西。这表明第二语言发展过程中确实存有性格差异,性格对第二语言习得效果构成显著影响。具体说就是,成人习得第二语言时,性格越趋于外向,越有利于语言习得。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必须具备外向的性格和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当然,仅有这些素质不作任何努力也是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
四、态度和动机
态度与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之大是人所共知的。态度、动机属于学习者的内因,是学习者的一种情感体验。关于“态度”,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态度本身受到情感、认知和行动倾向等各方面的影响。态度对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特点是群体特殊性,即第一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群体所抱的态度,如想了解他们的愿望,和它们在感情上融为一体愿望等。学习者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成长,这使它们对自身的文化产生一种亲切感,进而形成对其他文化的鄙
视或敌对情绪,从而对目标语的学习持消极态度;也有可能是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非常崇拜,从而对目标语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持积极的态度。
动机对学习者语言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和调节作用。一些学者根据不同的态度将动机分成两类,即工具型(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综合型(integrative motivation)。工具型动机是指把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获得某种目标的手段如职业、阅读技术资料、翻译等。综合型则指外语学习者想通过某种外语把自己融入该语言文化并成为其中一员。一般情况下,在外语语言测试中具备综合型动机的学习者比工具型外语学习者取得更佳的成绩。
但是一些研究者指出工具型动机和综合型动机虽然在含义作用上各不相同,但两者并不一定相互排斥。当第二语言作为一种外国语起作用时(即对学习者而言,第二语言在教室以外的地方并不重要),综合型动机作用要大;当第二语言作为课堂外广泛交际的工具时,工具型动机起作用更大。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很少可能只有综合型动机或只有工具型动机。在多数情况下,两种动机总是同时存在并起作用。因此在外于学习中,外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应该让学习者明白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各有特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帮助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第二语言的学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强调学习者的个人价值,培养和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