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导学案[2]
《第2课时 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导学案 2022年最新word版

4.3 第2课时 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学习目标】1.掌握“角边角〞、“角角边〞作为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2.利用“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精读一遍教材P100-P101页,利用“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针对课前预习二次阅读教材,并答复以下问题.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随时记录在课本或导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质疑.【课前预习】1.以下三角形全等的是2.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或 3. 如图,,那么与相等吗?3.自主预习书本P100-P101页.【课堂探究】专题一、探究“角角边〞的判定方法1.假设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和,它们所夹的边为2。
你能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出这个三角形吗?4 2 44 2342 3(1)(2)(3) (4)2.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专题二、探究“角角边〞的判定方法1.假设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45°,且45°所对的边为3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3cm2.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由此我们得到两种新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规律整理表述:〔1〕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或“〞〔2〕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或“〞专题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应用例1: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O是AB的中点,∠A=∠B,△AOC≌△BOD吗?为什么?例2:如图,∠B=∠C ,AD平分∠BAC,你能证明△ABD≌△ACD?假设BD=3cm,那么CD有多长?【学习小结】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课堂检测】1.如以下列图,∠B=∠C,AB=AC,那么△ABE≌△ACD吗?请说明理由。
★2.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请说明理由。
★★3.如图,AC与BD交于点O,AD∥BC,且AD=BC,你能说明BO=DO吗?〔请用两种不同方法去说明〕【稳固作业】1.如右图,∠A=∠D ,∠1=∠2,那么要得到△ABC ≌△DEF ,还应给出的条件是〔 〕A .∠E=∠B B .ED=BC C .AB=EFD .AF=CD2.如上图,∠A=∠D ,∠1=∠2,要根据“AAS 〞得到△ABC ≌△DEF ,还应给出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白杨礼赞(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2、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
【难点】学习本文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预习板块】
1、你认为课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可以是修辞美、用词美也可以是句式美。
)
【探究板块】
2、重点语段赏析:朗读第七段,思考相关问题。
(1)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2)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
(3)作者展开联想的话共有几句?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属于什么句式?
【作业板块】
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3、最能表达这段文字的意思的词语是:()
A.笔直B.绝无旁枝 C.倔强挺立 D.力争上游
5、同学们,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朴素是一种美、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教师寄语: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巴尔扎克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放声朗读课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刚才为什么认为百草园是“美丽的”(或其他),三味书屋是“单调的”(或其他),并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3.作者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这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三、研读与赏析“百草园”1.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2.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有什么特点?3.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4.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5.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6.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7.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四、研读与赏析“三味书屋”1.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3.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内容上有哪些联系?4.阅读课文第七段,挑选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片段等,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案

1.课题名称: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第2课时)
2.学习任务:
(1)会写“主、住、以”3个字。
(2)正确、浏览、有感情地)通过课文,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对革命领袖产生敬爱之情。
3.学习准备:
(1)介绍毛主席的一句话。
(2)生字本。
4.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回顾课文,复习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时间地点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缺水困难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感激之情回顾课题,感恩他情认真观察,规范书写
第2课时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导学案

A B C A B C第2课时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学习目标:1、 我能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2、 我能掌握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作法;3、 我能应用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性质。
一、三角形的高1、在下列图形中,分别作出点A 到BC 的垂线段。
2、在上面图形中,分别连接AB 、AC ,得到△ABC ,是否影响过点A 作BC 的垂线段? 。
由此,我认为在△ABC 中过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段时,三角形中另外两边可 ,从而使图形变得简单。
3、三角形高的定义:在△ABC 中,过顶点A 与它所对的边BC 画垂线,垂足为D ,所得线段AD 叫做△ABC 的边BC 上的高。
①根据定义,我认为:三角形边上的高,实质就是过这条边所对的顶点作这条边的 。
②根据定义,我认为:三角形每条边上都有 ,共有 条。
③根据前面2个小题,我认为:作三角形的高时,有些边可以“视而不见”,使图形简化。
还知道:三角形的高可以在三角形 (如1题中左图),可以是三角形的 (如1题中中图),也可以是在三角形的 (如1题中右图)4、 画出下列三角形所有的高,并根据图形填空。
AB 边上的高是 ,EF 边上的高是 , DF 边上的高是 ,DE 边上的高是 , PN 边上的高是 ,MN 边上的高是 , MP 边上的高是 。
学法解法指导作了垂线段后,我能想到它在证明题中的格式: ∵AD ⊥BC (已知)∴ =900(垂线定义) 或:∵ =900(已知) ∴AD ⊥BC (垂线定义)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它是描述BC 边上的高,我也可以描述AB 、AC 边上的高。
左边三图,实质是三角形按角分成的三种类型,分别是 。
我也能按边分类,再画出它每条边上的高:ABCC BAFE D P N M二、三角形的中线:1、三角形中线定义:连接△ABC 的顶点与它所对的边BC 的中点D ,所得线段AD 叫做△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
①根据定义,我可以得到作中线的方法:第一步:用刻度尺度量出一边长,找到它的 ; 第二步:连接这边的中点与相对的顶点。
中考化学:《制取氧气》第2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课题3制取氧气课时2过氧化氢制氧气、分解反应一、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3.认识分解反应,并会判断分解反应。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概念和催化作用。
三、学习过程【知识回顾】1.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分别写出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简要分析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装置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简述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答案】1.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用的实验药品为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故使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可使用排水法收集,另外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故可使用向上排空气法。
(2)查、装、定、点、收、离、熄。
【课堂探究】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过氧化氢溶液为液态,二氧化锰为固态)实验装置: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收集装置选择依据【答案】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锥形瓶或试管)选择依据实验药品有两种,过氧化氢溶液为液体,二氧化锰为粉末状固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收集装置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选择依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2.实验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4)将上述实验最后溶液中的二氧化锰过滤,烘干,称量质量。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导学案(精品)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典型的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学习重点】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及保护空气的措施。
【学习难点】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培养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心,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氧气可用于动植物的呼吸和支持燃烧。
2.氮气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可作保护气。
3.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可作电光源。
4.保护空气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1.氧气〔性质用途供应呼吸动植物呼吸、登山潜水、医疗急救等支持燃烧物质燃烧、炼钢、航天、气割气焊等2.氮气〔性质用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①用液氮冷冻麻醉;②形成低温环境;③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④用作保护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应呼吸3性质用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①用作电光源;②氦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③用作保护气。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归纳总结1.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如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3.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因为其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是物理性质;作保护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知识点二保护空气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主要有烟尘和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臭氧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3.防治空气污染措施:〔1〕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2〕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4〕禁止露天燃烧垃圾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时位置与方向(2)导学案

第2课时位置与方向(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学习目标:1、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能动手绘制平面示意图。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方向与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自学课本第20、21页的内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规律方法。
一、自主学习1、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知道()和()。
2、读课本20页的例2,了解B 市、C 市的位置。
思考:他们的位置都是以()为观测点的。
3、21页的校园平面图是按上()下()左()右()的规则绘制的。
二、合作探究1、要想在平面图中标出B 市、C 市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什么?再确定什么?2、你能自己标出B 市、C 市的位置吗?试一试。
(画在下面)说一说表示什么?4、完成21页做一做。
三、过关检测100km1、填空学校在超市的东偏南30°方向150米处,以()为观测点。
广场在医院的西偏北45°方向400米处,以()为观测点。
2、根据1题的描述在下面画出各建筑物的位置。
3、以展厅大门为观测点。
书画展在北偏东20°的方向上,距离大门800米;植物标本展在北偏西60°的方向上,距离大门600米。
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书画展与植物标本展的位置。
4、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
汽车站在学校东偏北30°方向1200米处。
人民广场在学校西偏南40°方向600米处。
邮局在学校北偏西15°方向1000米处。
学校南偏东20°方向800米处是个超市。
★5、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为观察点,观察周围的重要建筑或场所的位置,绘制出平面图。
【素材积累】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2课时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导学案

第2课时《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导学案【学习重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学习难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情境导入】: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
而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却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两位哲学家的话该如何理解?【知识梳理】1.哲学的含义:①从本义看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③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④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2.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合作探究】1. 书本第8页方框问题2.书本第8页方框问题3. 书本第9页方框问题4. 书本第9页方框问题【澄清误区】请判断,并说明理由: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哲学使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疑难点拨】1、全面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⑴含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⑵特点:哲学是自觉形成的,具有系统化,理论化。
世界观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
⑶存在: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
联系:⑴哲学和世界观研究的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⑵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2、全面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⑴含义:哲学研究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学说。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事物运动规律的科学。
⑵对象:哲学以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为研究对象。
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事物为研究对象。
⑶任务: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具体科学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
⑷作用: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总的方法论指导。
具体科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2农业(第2课时)(导学案)-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1

4.2《农业》第二课时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产生差异的因素。
2.通过案例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产生差异的因素。
2.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
【自主学习——知识清单】1.我国各地_________存在很大的差异,每个地方发展农业都存在优势和不足,因此要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合它发展的地区,这就是“_________”。
2.这里地形______,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_______,这叫“宜林则林”。
3.这里地形______,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_________”。
4.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______业,这叫“_________”。
5.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_________”。
【学习探究】1.活动:探究学习——自然条件和农业活动安排: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要求,结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分析我国的农业部门分别适合哪些自然条件。
农业类型自然条件种植业渔业畜牧业林业2.活动:合作探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活动安排:在图4.15中图中,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
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如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活动:重点突破——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活动安排: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考虑,请给下列地区选择适合的农业部门。
甲地a种植花卉、蔬菜等乙地b种植果树丙地c发展海水养殖丁地d种植水稻、、、【课堂检测】1.人类的生产、生活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表现在()A.干旱地区适宜种水稻B.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等条件C.乳产品加工厂要靠近矿山D.服装厂要选择在农村边远地区2.下列做法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是()A.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B.内蒙古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C.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D.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生产3.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正确的是()A.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B.海南岛大力发展棉花生产C.东北平原发展冬小麦种植D.四川盆地发展热带经济作物4.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东西向地形剖面及年降水量分布,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甲地、大兴安岭、东北平原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分别是()A.林业、畜牧业、种植业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C.畜牧业、种植业、林业D.畜牧业、林业、种植业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第2课时《不等式的性质》导学案

解不等式: 4 x 3
2x 1 1 3
解不等式: x 3
2x 1 1 3
移项得: x 2 x
解:移项得: 4 x 2 x 合并同类项得: 2 x 系数化成 1 得: x
解:移项得: x 2 x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成 1 得: x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成 1 得: x
2
x 2 2
1
家长(签名):
组长(签名):
教师评价:பைடு நூலகம்
第 2 页
广州市第七十中学 教师:雷 力
班级:
学号:
姓名:
通过观察上面的方程或不等式的解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不管是解方程还是解不等式,移项时,被移动的单项式的符号都需要 2、合并同类项时,不等号的方向 (填写“需要”或“不需要” )改变。 3、 “系数化成 1”这一步要看系数为负数还是正数, 当系数为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填写“需要”或“不需要” )改变; 当系数为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填写“需要”或“不需要” )改变。 通过对比,可以知道:解不等式与解方程的步骤是
广州市第七十中学 教师:雷 力
班级:
学号:
姓名:
第 2 课时《不等式的性质》导学案 知识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性质 能力目标:1、对比的学习方法;
新知识: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阅读课本 123 页到 124 页。 1、不等式的性质 1: 不等式两边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例如: 6 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提问题) , 旧知识: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 结果仍是等式。 例如: 6
2( x 5) 3( x 5)
x 1 2x 5 7 3
x 1 2x 5 7 3
三年级语文上册 2《花的学校》(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2.花的学校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重难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了解“拟人"。
学习资源导学案、课件、讨论、活动、随堂检测学习内容一、导入【复习导入】1.请学生读上节课中所学的文中的词语,加强记忆。
2.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入本节课。
带领学生一起去看看花的学校。
二、课堂活动【默读课文,读文质疑】1。
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2.汇报交流。
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如:(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三、课堂讨论【重点突破,精读解疑】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1)“当雷云在……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同学想一想文中‘走过荒野’‘吹着口笛’是什么才会有的行为呢?”从而引出“拟人”的修辞手法.(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板书:美丽活泼可爱向上)(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说一说。
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3。
指名读三、四自然段。
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
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4。
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样子写一写: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2)出示句子:“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想象风雨中的花儿们是什么样的?5。
Unit2第2课时(SectionA2d3c)(导学案)八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版)

Watch a video—What kind of dance is it?1. Clair and Jack are talking about weekend activities. Listen and match.2. Listen and read 2d quick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1). Is Claire free next week? Why?2). What kind of dance is Claire learning?3). How often does Claire have dance lessons? How about her piano lessons?4). What does Claire invite Jack to do? When can Jack join Claire for the activity?3. retell the conversation.Claire is not next week. it is quite for her. She has and lessons. And she has swing dance every Monday, it’s . How often does she have piano lessons? , on Wednesday and Friday. Tuesday? She has play tennis with her friends.4.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1.频率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2.频率短语练习1.Finish 3a. Complete the questions with do or does. Then match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2. Finish 3buse the words given to write questions.Then ask and answer them with a partner.3. 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your partner.1. How often do you do these activities? Fill in the chart and then make conversations.2. 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your group member.一、单项选择。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2课时导学案

课题:4.2.2《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2课时)导学案命制人: 审核人: 使用人: 高一全体学生 使用日期:学习目标:1.能用指数函数的图像研究函数的值域和单调性。
2.能运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任务一:知识回顾底数a 的范围10<<a 1>a图象性质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单调性 任务二:知识应用题型一:求指数型函数的定义域例1.函数121x x y -=-的定义域是( )A .RB .{}|1x x ≠C .{}|0x x ≠D .{|0x x ≠且}1x ≠练习1函数()39x f x =-的定义域为练习2函数()112xf x ⎛⎫=- ⎪⎝⎭的定义域为 练习3函数()1182102xf x x ⎛⎫=+- ⎪+⎝⎭的定义域为 题型二:求值域和最值例2.函数()[]1,0,22xf x x ⎛⎫=∈ ⎪⎝⎭,则()f x 的值域是 练习1函数3x y =+1在1,22⎡⎤⎢⎥⎣⎦上的最小值是 . 练习2求函数12xy ⎛⎫= ⎪⎝⎭-2,[]1,3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例3.已知函数()1,02,0x x f x xa x ⎧<⎪=⎨⎪-≥⎩的值域为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练习1函数4,104,023x x x y x ⎧-≤≤⎪=⎨⎛⎫<≤⎪ ⎪⎝⎭⎩的值域为 . 例4.函数3132x x y -=-的值域是 . 练习1求函数2121x x y -=+的值域 例5.已知函数()2234x x f x +=-⨯定义域为[]1,1x ∈-,则()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A .2,03B .4,13C .45,34D .log3,1题型三指数型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例6.函数y =13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B.(-∞,0)C.(0,+∞)D.(-∞,0)和(0,+∞)练习1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练习2函数y=a x 在[0,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3,则a=________________.任务三:能力提高1.若且 求 的取值范围. 2.(多选)已知实数满足等式 ,则下列关系式中,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有( ) A. B. C. D.3.若函数 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 .4.函数1423x x y +=-+的定义域为[]1,1x ∈-,求函数的值域.5.已知函数. (1)若,求 的单调区间; (2)若的最大值为3,求实数 的值; (3)若的值域是 ,求实数 的值.作业布置:课本习题4.2的1.3.6题及同步练习册。
落花生第二课时导学案

落花生第二课时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落花生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2.掌握落花生的生长周期和适宜的环境条件;3.了解落花生的营养价值和主要种植地区;4.通过导学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导学重点:1.落花生的生长环境和条件;2.落花生的种植技术;3.落花生的经济价值和地理分布。
导学难点:1.落花生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的理解;2.落花生种植技术的掌握。
一、导入(5分钟)落花生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它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大家有没有想过,落花生是如何生长的呢?它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茁壮成长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二、新知解释(20分钟)1.落花生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落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
它的生长习性是喜光、喜温暖的。
在种植落花生的时候,需要选择充足的阳光照射和温暖的环境,以促进其正常生长。
除此之外,落花生的栽培方法主要分为选地、种子处理、播种、管理和收获等几个步骤。
选地要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地,进行撒种前要进行种子的处理,例如点水法和熏蒸法等。
播种前要进行地面的处理,保持土壤的湿润,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种植期间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和适量的灌溉,以保证落花生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根据不同的品种和栽培方法,落花生的生长周期一般为90天到130天。
2.落花生的生长周期和适宜的环境条件落花生的生长周期分为播种生长期、幼苗期、大苗期和成熟期。
在播种生长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的发芽和苗的生长。
幼苗期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和适度的通风,以促进根系的扎根和生长。
大苗期要注意及时的松土和灌溉,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成熟期要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一般为果荚的黄熟程度为最佳。
三、拓展延伸(30分钟)1.落花生的营养价值和主要种植地区落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被誉为“植物肉”。
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
落花生的主要种植地区有中国、印度、美国、尼日利亚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2.2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去括号(导学案)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2.2 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去括号导学案1. 通过类比讨论、归纳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2. 能熟练、准确地应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知识点:去括号去括号是对多项式变形. 去括号时,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难点,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掌握去括号的关键是理解去括号的依据.1.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2.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问题: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 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km/h,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 h,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 h,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km?追问1: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类比数的运算,它们应如何化简?追问2:比较上面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归纳:1. 填空(1)a+(b-c)= ;(2)a-(b+c)= ;(3)a-(b-c)= ;(4)(a+b)-(c+d)= ;(5)(a+b)-(c-d)= .2. 判断:(1)3(x+8)=3x+8(2)-3(x-8)=-3x-24(3)4(-3-2x)=-12+8x(4)-2(6-x)=-12+2x例1:化简下列各式:(1)8a+2b+(5a-b);(2)(5a-3b)-3(a2-2b).针对训练:化简:(1)3(a2-4a+3)-5(5a2-a+2);(2)3(x2-5xy)-4(x2+2xy-y2)-5(y2-3xy);(3)abc-[2ab-(3abc-ab)+4abc].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 km/h,水流速度是a km/h.(1)2h后两船相距多远?(2)2h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例3:先化简,再求值:已知x=-4,y=12,求5xy2-[3xy2-(4xy2-2x2y)]+2x2y-xy2.1. 下列去括号中,正确的是()A . a2-(2a-1)=a2-2a-1B . a2+(-2a-3)=a2-2a+3C . 3a-[5b-(2c-1)]=3a-5b+2c-1D . -(a+b)+(c-d)=-a-b-c+d2.不改变代数式的值,把代数式括号前的“-”号变成“+”号,a-(b-3c)结果应是()A. a+(b-3c)B. a+(-b-3c)C. a+(b+3c)D. a+(-b+3c)3. 已知a-b=-3,c+d=2,则(b+c)-(a-d)的值为()A. 1B. 5C. -5D. -14. 化简:(1)12(x-0.5);(2)1515x⎛⎫--⎪⎝⎭;(3)-5a+(3a-2)-(3a-7);(4)1(93)2(1)3y y-++.5. 先化简,再求值:2(a+8a2+1-3a3)-3(-a+7a2-2a3),其中a=-2.6. 飞机的无风航速为a km/h,风速为20 km/h. 飞机顺风飞行4 h的行程是多少?飞机逆风飞行3h的行程是多少?两个行程相差多少?化简下列各式:(1)-(a -b )-(-c -d ); (2)(5a +4c +7b )+(5c -3b -6a );(3)(8xy -x 2+y 2)-(x 2-y 2+8xy ); (4)221123422x x x x ⎛⎫⎛⎫-+--+ ⎪ ⎪⎝⎭⎝⎭; (5)3x 2-[7x -(4x -3)-2x 2]; (6)3b -2c -[-4a +(c +3b )]+c ;(7)4(a +b )+2(a +b )-(a +b ); (8)3(x +y )2-7(x +y )+8(x +y )2+6(x +y )-11(x +y )2.1.(4分)(2020•重庆B 卷5/26)已知a +b =4,则代数式的值122a b ++为( ) A .3 B .1 C .0 D .-12.(4分)(2020•广东14/25)已知x =5-y ,xy =2,计算3x +3y -4xy 的值为 .1. 本节课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中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2. 推导与理解去括号法则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利用去括号法则简化运算时,重点要关注什么?3. 本节课你还有哪些收获与感受?①去括号时要将括号前的符号和括号一起去掉;②去括号时首先弄清括号前是“+”还是“-”;③去括号时当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应用乘法分配律,切勿漏乘.【参考答案】1. 正数;相同;2. 负数;相反.问题:100t +120(t -0.5);100t -120(t -0.5).追问1:100t +120(t -0.5)=100t +120t -120×0.5=220t -60;100t -120(t -0.5)=100t -120t +120×0.5=-20t +60.追问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1.(1)a+b-c;(2)a-b-c;(3)a-b+c;(4)a+b-c-d;(5)a+b-c+d.2.(1)错;(2)错;(3)错;(4)对;例1:解:(1)8a+2b+(5a-b)= 8a+2b+5a-b=13a+b;(2)(5a-3b)-3(a2-2b)= 5a-3b-3a2+6b=-3a2+5a +3b.针对训练:解:(1)原式=3a2-12a+9-25a2+5a-10=-22a2-7a-1;(2)原式=3x2-15xy-4x2-8xy+4y2-5y2+15xy=-x2-8xy-y2;(3)原式=abc-(2ab-3abc+ab+4abc)=abc-3ab-abc=-3ab.例2:解:(1)2(50+a)+2(50-a)=100+2a+100-2a=200(km);(2)2(50+a)-2(50-a)=100+2a-100+2a=4a(km).答:两小时后两船相距200千米,两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4a千米.例3:解:原式=5xy2-(-xy2+2x2y)+2x2y-xy2 =5xy2.当x=-4,y=12时,原式=5×(-4)×2 1 2⎛⎫⎪⎝⎭=-5.1.C;2.D ;3.B ;4. 解:(1)12(x -0.5)=12x -12×0.5=12x -6;(2)1515x ⎛⎫-- ⎪⎝⎭=151(5)55x x ⎛⎫-⨯+-⨯-=-+ ⎪⎝⎭; (3)-5a +(3a -2)-(3a -7)= -5a +3a -2-3a +7=-5a +5;(4)1(93)2(1)3y y -++=119(3)2233y y ⨯+⨯-++=3y -1+2y +2=5y +1.5. 解:原式=-5a 2+5a +2.当a =-2时,原式=-8.6. 解:飞机顺风飞行的速度是(a +20) km/h ,顺风飞行4h 的行程(单位:km )为: 4(a +20)=4a +80.飞机逆风飞行的速度是(a -20) km/h ,逆风飞行3h 的行程(单位:km )为: 3(a -20)=3a -60.两个行程相差的里程(单位:km )是:4(a +20)- 3(a -20)= 4a +80-3a +60=a +140.解:(1)-a +b +c +d ;(2)-a +4b +9c ;(3)-2x 2+2y 2; (4)2562x x --; (5)5x 2-3x -3; (6)4a -2c ; (7)5a +5b ; (8)-x -y .1.【解答】解:当a +b =4时,原式111()1422a b =++=+⨯=1+2=3,故选:A .2.【解答】解:因为x =5-y ,所以x +y =5,当x +y =5,xy =2时,原式=3(x +y )-4 xy =3×5-4×2=15-8=7,故答案为:7.。
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图片)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
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
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展示下列材料)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
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
小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
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
(2)要学会“信息节食”。
活动二:“谣言”来了(展示下列图片)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
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材料展示)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
2016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
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
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
【新课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 田家四季歌》第2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4.田家四季歌(第2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思维能力:了解四季农作物的生长,知道农事活动的常识。
审美创造:了解农民伯伯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四季农作物的生长,知道农事活动的常识。
难点:了解农民伯伯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导学检测】一、拼音连线题。
sì jì吹动chuī dònɡ辛苦ɡuī lái 四季xīn kǔ归来二、写出加点字的反义词。
1.我喜欢吃瘦.肉,不喜欢吃( )肉。
2.农民冬季闲.,其他季节都很( )。
3.节目看完了,大家都纷纷( )去.。
4.吃药( ),吃糖甜.。
三、我会选合适的词语。
①播②耕③肥④秧⑤麦⑥除⑦打⑧桑______谷 ______种采______ 施______插______ 割______ ______田 ______草1.“采桑”这种农事活动是在________季做的。
2.我会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 )气球 ( )图画( )树苗 ( )书本四、给加点的字加上正确的读音。
1.花开草长.()蝴蝶飞。
2.妈妈有一头长.()长的秀发。
3.星期天,我们去看了一场.()电影。
4.麦场.()在我们村的西边,一到麦收季节,人们就忙乎开了。
五、根据课文内容,连词成句,并加标点。
1.草长花开飞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暖新制棉衣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段落赏析冬季里,雪初晴,新制棉衣暖又轻。
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照样子,写一写。
笑盈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短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冬季里,所有的农事都已经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实验完毕后,向试管中加入碘酒溶液,其中只有2号试管没 变蓝,可以证明什么问题?
淀粉遇碘变蓝,2号试管没变蓝,说明里面淀粉全部被分解了。
(4)实验结果: 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 2.口腔内舌、牙齿和淀粉酶对食物的消化各起什么 作用?胃内和小肠内的消化属于哪种消化?
2.探究牙齿和舌头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1号试管内: 等量 馒头块+ 唾液 2 mL→搅拌→ 37 ℃ 水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2号试管内: 等量 馒头渣+ 唾液 2 mL→搅拌→ 37 ℃ 水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实验结果:1号试管内馒头块遇碘 有部分变成蓝色 ,2号试 管内馒头渣遇碘 不变成蓝色 。 (2)1号试管内: 等量 馒头渣+ 唾液 2 mL→搅拌→ 37 ℃水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2号试管内: 等量 馒头渣+ 唾液 2 mL→不搅拌→ 37 ℃水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实验结果:1号试管内馒头渣遇碘 不变成蓝色 ,2号试管 内馒头渣遇碘有部分 变成蓝色 。 实验结论: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助于消化 。
知识点二:食物的消化过程
最初消化 部位 淀粉 蛋白 质 脂肪 口腔 最终消化 中间产 部位 物 小肠 最终产物
麦芽糖
多肽 脂肪微 粒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和 脂肪酸
胃
.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
2.吸收的主要器官: 小肠 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3.小肠适于消化的结构特点 长:小肠长,成人的小肠一般 5~6米 长;大:内表面积大, 小肠内表面上有许多 环形皱襞 、大量的 小肠绒毛 、 微绒毛 ,大大地扩大了小肠的内表面面积;薄:壁薄,小 肠绒毛襞 仅由一层上皮细胞 构成;另外小肠绒毛外缠绕丰 富的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营养物质更容易进入血液。 4.对比消化道各处,判断其有无消化、吸收功能。
口腔 消化功 能 吸收功 能 有 无 咽 无 无 食道 无 无 胃 有 有 小肠 大肠 肛门 有 有 无 有 无 无
1.根据课本中内容进行实验操作,然后探讨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把试管放在37 ℃的水温中?
37 ℃是人体的温度,唾液淀粉酶在这个温度下才能发挥最佳作用。
(2)三支试管中哪两个能形成对照实验?
舌的作用是搅拌,牙齿的作用是咀嚼,这两种作用的共同点就 是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称为物理消化;淀粉酶的作用是在口腔 内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物质发生了改变,称为化学消化。胃 内和小肠内的消化物质都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化学消化。
3.阅读课本,讨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大肠还是小肠?
(1)成人的小肠长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而大肠只有1.5 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 ——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而大肠表面上 只有皱襞,没有绒毛状突起。 (3)小肠皱襞上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 吸收。
4.一些药物用淀粉做包衣的道理是什么?请解释。
很多药物需要到小肠内分解吸收,如果在胃内被分解,成分发 生改变,会降低药效。用淀粉做包衣,胃对淀粉不具有分解消 化作用,则对里面的药物就不会造成影响,而药物在口腔内几 乎是不停留的,所以,用淀粉做包衣包裹药物,可以更好地保护 药效。
See you next !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2课时
1.能够说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重点:说明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知识点一: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比较1号、2号两个试管中变化: 1号试管内: 唾液 2 mL+ 等量 馒头碎屑→ 37 ℃水 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2号试管内: 清水 2 mL+ 等量 馒头碎屑→ 37 ℃水 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实验结果:1号试管内馒头碎屑遇碘 不会变蓝色 ,2号试管 内馒头碎屑遇碘 变蓝 。 实验结论: 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