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权法草案第195条的修改建议
物权法的十个基本问题——物权法草案修改意见

税收的征收和管理方式
税收征收:由税 务机关依法进行, 包括申报、审核、 征收等环节
税收管理:包括 税收政策制定、 税收法规执行、 税收征管等
税收种类:包括 增值税、消费税 、企业所得税等
税收优惠:包括 税收减免、税收 抵免、税收返还 等
物权法的实施和监督
011
物权法的实施方式
物权法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司法 实施和行政实施两种方式。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物权法的立法目的和原则
02
保护物权人的合法权益
立法目的:保护物权人的合法权 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所有权、 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立法原则:依法保护物权人的合 法权益,尊重物权人的意愿和选 择
保护方式:通过法律手段,如诉 讼、仲裁、调解等,维护物权人 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保护个人财产权:确保个人财产不受侵犯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不受损害 促进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维护社会稳定:防止因财产纠纷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促进经济发展
保护私有财产权:鼓励个人和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安全,促进市场繁荣 促进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创新:保护知识产权,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仲裁解决:双方当事人通过仲 裁机构进行仲裁,解决纠纷
调解解决:由第三方调解机构 或人员介入,促使双方达成和 解
诉讼解决:双方当事人通过法 院进行诉讼,解决纠纷
物权的限制和利用
05
物权的限制
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内容、效力等由法律规定 物权公示原则: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等需公示 物权优先原则:物权优先于债权,但存在例外 物权保护原则:物权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可以请求保护
对物权法草案(2006年6月6日)修改稿的修改意见(梁慧星)

对物权法草案(2006年6月6日)修改稿的修改意见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上传时间:2006-7-1一、第一条:“为明确物的归属,保护权利人的物权,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另一方案:依照宪法),制定本法。
”修改意见:不赞成另一方案“依照宪法,制定本法”。
理由:我国迄今的立法,如担保法、合同法、保险法、产品质量法等等,均未在法律第一条写上“依照宪法,制定本法”,而是采用“为什么什么,制定本法”的“立法理由”模式。
这可以说是我国立法的一项“惯例”。
现今制定物权法,当然要遵循此项立法“惯例”。
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直接来源于全国人民,而不是来自“宪法”。
就是“宪法”本身,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此与采“三权分立”体制的国家,先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由“宪法”授权“议会”行使“立法权”(并授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授权“法院”行使“司法权”),是截然不同的。
在“三权分立”体制之下,“议会”与“总统”、“法院”并立,属于依据宪法设立的三个国家机关。
“议会”的“立法权”既然来自“宪法”的授权,则“议会”行使此“立法权”所制定的每一项“法律”,均须在第一条写上“依照宪法,制定本法”一句,以明示其合法“权源”;而在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之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全部立法权”,当然有权制定“宪法”和“法律”,其“立法权”并非来自“宪法”,如在所制定的每一项法律的第一条写上“依照宪法,制定本法”,将直接抵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
个别法理学教授以物权法草案未在第一条写上“依照宪法”字样为根据,指责物权法草案及其起草者“违反宪法”,是他们自己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体制弄混淆了。
如果最终颁布的物权法第一条真的写上“依照宪法,制定本法”字样,不仅有悖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并且等于公开承认此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一切法律,包括合同法、担保法、保险法、婚姻法、继承法等等,均构成个别法理学教授所谓的“违反宪法”!必将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于尴尬境地。
抵押权——的实现方式——物权法第195条析

抵押权——的实现方式——物权法第195条析构依法执行,而负责审查部门就审查部分作结案处理。
如果申请人(抵押权人)提供的申请材料不够齐全,则可责令申请人限期补正,根据补正情况分别作出相应处理。
直接请求法院拍卖、变卖担保物的程序设定作者:冉崇高代贞奎发布时间:2007-09-14 09:23:08物权法进一步拓宽了担保物权的实现方式,赋予了抵押权人、出质人、留置担保的债务人直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担保物的权利。
对此,实务中如何应对?2007年7月5日行政·执行版刊载了蔡晖同志撰写的《抵押权的实现程序:直接申请执行,还是提起诉讼?》一文,该文提出,抵押权人依据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二款之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的,应通过非诉程序解决。
这一观点是符合物权法立法原意的,但该文并未对实务操作程序展开讨论,笔者试作进一步的探讨。
笔者认为,抵押权人、出质人、留置担保的债务人分别依据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二百二十条、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直接请求法院拍卖、变卖担保物的,可参照督促程序,向法院申请拍卖、变卖令。
一、申请拍卖、变卖令的条件根据物权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拍卖、变卖令应具备下列条件:(1)申请人必须是抵押权人、出质人、留置担保的债务人或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担保物权成立后,抵押权人、出质人、留置担保的债务人变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
(2)担保的债务已经到期。
(3)双方无债权债务争议,仅就担保物权的实现方式达不成协议,且经申请人请求,担保物占有人在合理期限内拒不拍卖、变卖担保物。
对申请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有观点认为,协商实现抵押权并不是抵押权人提起诉讼的前提,抵押权人可以在抵押权实行条件成熟后,直接向法院起诉,而不必花费时间与抵押人协商。
笔者认为,申请拍卖、变卖令与债权债务及其担保纠纷引起的诉讼不同,担保法与物权法均规定实现担保物权以当事人协议实现优先,且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对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不同意见及建议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对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不同意见及建议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关键词: 物权法草案/修改/建议 reallaw/amendment/suggestions内容提要: 物权定义建议增加排他性效力;建议修改物权定义、不动产登记簿的证据资格、不动产登记的善意保护的效力,登记机构的过错责任、占有改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公共设施属于国家所有,善意取得、承包经营权转让、抵押等条文;建议增加关于宗教财产归属、取得时效、营业质权等规定;建议删除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关于物上请求权之规定,删除第十五章即居住权的规定。
At first, there, re some suggestions on amending articles of the definition of real law, the evidence qualification of real estate register, the effect of the good faith protection of the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the fault responsibility of registration structure, the possession reformulation, the state ownership of water resources, the state ownership of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resources, the state ownership of public facilities, bona fide acquisition,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transfer of right to land contracted management, mortgage and etc.一、关于物权定义第二条第二款:本法所称物权,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特定的物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对物权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的修改意见

合并、分立、转制,导致财产关系混乱和产权界限不清。
因土地、建筑物归属发生争执,以致发生大规模的暴力事件。
如果物权法规定取得时效制度,将有利于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有利于财产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第三编用益物权第一百二十五条:国家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修改意见:删去本条。
理由: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地下水、野生动物等。
其中,“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矿藏和地下水”实行有偿取得制度,一般“野生动物”实行无偿取得(先占)制度。
因此说“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不妥。
且本条性质上属于宪法内容,不宜在本法规定。
第一百二十九条:耕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为三十年。
草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为三十年至五十年。
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修改意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一律为五十年。
现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不足五十年的,延长为五十年。
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届满时,按原设立条件期限自动延长。
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明确表示不愿延长的除外。
理由:针对土地的不同用途规定不同的期限,将使农用土地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复杂化。
国家仅应限制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在农业用地范围内,仅对将林地改为耕地有所限制。
原则上,将土地用于耕作、养殖、畜牧或者栽种林木,属于承包经营权人的自主权,并且可以根据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适当改变,例如耕地改为林地,耕地改为草地,草地改为林地。
对种植林木的种类,更无预先加以限定之理。
如预定种植松树,批准承包经营权期限三十年,若干年后决定改种银杏树,是否主管部门必须批准将承包经营权期限延长为七十年?如预定种植银杏树经批准承包经营权期限七十年,若干年后发现种植松柏更划算,于是拔去银杏树苗改种松柏,主管部门是否应主动查处并将承包经营权期限改为三十年或者五十年?这种以种植什么树种决定承包经营权期限长短的想法,不仅难于实行而且可笑。
关于《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关于《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吕忠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物权法(草案)》经过数次修改,日趋成熟,成绩不可否认。
可是,从多次修改的情况看,对于回应环境保护的需要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始终没有达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虽然物权法不应也不能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法律,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世纪性问题也应做出积极的回应。
否则,将会使中国物权法的时代性、实效性大打折扣。
为此,针对《物权法(草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物权法应该而且可以在应对环境问题方面有所作为物权法作为典型的私法,它所担负的使命是保障私的安全,不是解决诸如环境问题的社会问题的主要法律领域。
但同时也要看到,物权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着自己特有的弹性,以适应变迁了的社会的需求,它可以在其特有的弹性限度内和不改变物权法秉性的前提下对某些制度内容做出革新,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解释。
中国正在制定的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物权法,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更是中国当代发展的最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大问题之一,处于这种历史条件下的物权法不能也不该对环境问题无动于衷,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做出相应的回答。
1、物权法的核心制度——所有权制度对环境问题的形成有着直接的责任,没有对所有权的限制就没有环境保护,物权法必须面对环境问题在传统物权法中,所有权是绝对权,其所包括的不可侵性、自由性、优越性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仍然是所有权在制度变迁中不变的信念。
直到现代,所有权仍是近乎“万能的权利”,是“实际上不受控制的对财产的使用和处置的支配权”,甚至包含了“滥用一件物品的权利”或“糟蹋物品的权利……”。
这意味着,“浪费”是当然的权利。
所有权虽然对保护财产权利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其弊病也非常明显。
这种绝对的权利造成的一个严重的后果是所有权在整个权利体系内的空间过度膨胀,所有权人可以对所有物为所欲为,破坏所有物、挥霍所有物也成为所有权不容质疑的内容,而对于这些行为,其他人甚至国家都不得加以干预。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附理由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附理由尊敬的法律委员会:我谨向各位提交有关中国物权法草案的建议稿,并附上理由,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的认真研究和审议。
首先,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制定一部现代化的物权法对于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物权法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
在本次修订中,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明确物权归属和保护范围。
草案应明确规定各种财产权的归属和保护范围,如房屋、土地、知识产权、数字资产等,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护。
二、加强对物权的登记管理。
物权的登记管理是保障财产交易安全和公平的基础,应强化对物权登记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建立健全登记机构的法人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以提高登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健全收回物权的程序和方式。
草案应规定收回物权的途径和程序,明确国家为公共利益收回物权的情形,并规定合理的补偿程序,以确保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四、规范物权的限制和义务。
草案应明确规定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行使其物权时,应当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不得超出合理范围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平、公正和法治。
五、强化对物权侵权的惩罚力度。
草案应加大对侵犯他人物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应的民事赔偿制度和刑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盗窃、抢夺、侵占等犯罪行为的打击,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
六、加强对物权纠纷的解决机制和程序。
草案应加强对物权纠纷的处理和解决机制的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专业化和高效性的纠纷解决机制,为当事人提供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纠纷解决途径。
综上所述,我认为草案中应加强对物权归属和保护范围的规定、物权登记管理的加强、收回物权的程序和方式、物权的限制和义务的规范、物权侵权的惩罚力度的加强以及物权纠纷的解决机制和程序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修订和完善。
这些改革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物权法制水平,保护公民和法人的财产权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

规定 的除外 。 ”
修 改 意 见 : 赞 成 另 一 方 案 “ 照 宪 法 , 定 本 不 依 制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月 1
云南大学学报 法学 版
Jun lo n a nv ri a dt n o ra fYu n n U iest L w E i o y i
No ., 0 6 v 20
第1 9卷 第 6 期
文章 编 号 :N 3—14 / 2 0 0 C5 13 D{0 6)6一
法” 。
理 由 : 国迄 今 的立 法 , 担保 法 、 同法 、 险 我 如 合 保 法 、 品质 量法等等 , 未在 法律 第一 条 写上 “ 照宪 产 均 依 法, 制定本 法” 而是 采 用 “ , 为什 么什 么 , 制定 本 法 ” 的
“ 立法理 由” 式 。这 可 以说 是 我 国立 法 的 一项 “ 模 惯 例” 。现今制定 物权 法 , 当然要 遵循 此项 立 法“ 例 ” 惯 。 特别要 指出的是 , 国实 行人 民代 表大会 制度 , 国人 我 全 民代表 大会 的“ 法 权 ” 直接 来 源 于全 国人 民 , 不 立 , 而
外 ”: 一是合 同法第二百 二十九 条关 于买 卖不破 租赁 的 规定 ; 二是企 业破产法关 于优 先清偿 工人 工 资的规 定 。 如果物权法 不作 规定 , 律 素养 高 的法 官仍 会 将 此 原 法 则 作 为法理 规则 而予 以适 用 , 律 素 养较低 的 法官 就 法 往往会无所适 从 或者 任 意裁 判 , 必 影响 裁 判 的统 一 势
物权法的修改建议

物权法的修改建议一、引言物权法作为我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和保护民众的财产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应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物权法,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增强物权保护力度1.明确财产保护理念在修改物权法时,应明确将财产保护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将物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确保民众拥有合法财产的稳定性和无障碍性。
2.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在物权法中加强对财产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对于恶意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行为,应加大法律制裁力度,以起到威慑作用。
3.完善赔偿机制进一步完善物权法中的赔偿机制,确保财产权益受损时能够得到合理的经济赔偿,并对于丧失的财产权益给予适当的补偿。
三、优化物权设立和转让程序1.简化物权设立手续针对目前物权设立手续繁琐的问题,修改物权法时应考虑简化设立手续,并采取电子化方式进行登记和备案,提高办理效率。
2.明确物权转让的程序和要求在物权法的修改过程中,明确物权转让的程序和要求,提供明确的法律规定,减少各类争议和风险。
3.简化不动产登记程序在不动产登记方面,应进一步简化登记流程,提高办理速度和效率,减少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的纠纷和风险。
四、强化对物权的保护措施1.设立物权纠纷解决机构在物权法修改中,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物权纠纷解决机构,加强对物权纠纷的调解和裁决,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和公正性。
2.加强对物权受损情况的调查与赔偿建立健全的物权受损情况调查机制,及时进行赔偿和补偿工作,并加大赔偿力度,保障受损群体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与其他法律的衔接1.与行政法律的衔接在修改物权法时,要加强与行政法律的衔接,明确财产权益在行政管理中的保护范围和程序,提高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与知识产权法的衔接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物权保护,应与知识产权法有机衔接,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融合发展。
六、推进电子化物权交易平台建设1.建设统一的电子化物权交易平台在修改物权法时,推动建设统一的电子化物权交易平台,提供便捷和高效的物权交易服务,有利于促进物权交易的规范和便利化。
对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不同意见及建议

对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不同意见及建议在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涉及到的一些争议点和相关建议,成为了征求意见的焦点。
本文将对这些不同意见及建议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对草案进行鼓励多元化表达意见的建议在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修改建议,鼓励多元化的意见表达。
他们认为,只有在广泛听取各方声音后,草案才能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需求。
因此,建议采用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倾听社会各界的意见。
二、对物权标的范围的争议1.房地产开发权是否应纳入物权保护范围的争议一部分人认为,房地产开发权是一种不动产权,应当纳入物权法保护范围。
他们认为,开发商对土地进行开发和建设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
另一部分人认为,开发权应当属于合同权利范畴,不应该纳入物权法的保护范围。
他们认为,将开发权纳入物权保护范围会导致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
2.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应纳入物权保护范围的争议一些人主张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物权保护范围,因为虚拟财产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一定的价值。
另一些人则认为,虚拟财产无法具备物质形态,其性质与传统意义上的财产不同,因此不应纳入物权保护范围。
三、对物权的范围和界定的建议1.对不动产和动产界定的争议一部分意见认为,不动产和动产应当严格区分,存在明确的边界。
拥有不动产应享有的权利,动产所有权应该受到不同的制度和规范。
另一部分意见主张要取消不动产和动产之间的区分,强调物权法的简单化和统一化。
2.对无物权保护对象的建议当前并没有对电子数据、数字资产等无形财产进行明确的物权保护,这也引起了一些关注和争议。
建议将无形财产纳入物权保护范围,明确相应的权利义务,确保无形财产在法律保护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对物权保护范围和保护机制的建议1.对共有物的管理和继承的建议共有物的管理和继承一直是一个难题。
在草案中,一些专家提出了相关建议,如明确共有物的使用和处分规则,制定共有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等,以加强对共有物的保护。
对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

对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
梁慧星
【期刊名称】《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年(卷),期】2006(019)006
【摘要】本文对物权法草案的相关条文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并对修改的理由进行了详细阐述.
【总页数】9页(P1-9)
【作者】梁慧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521
【相关文献】
1.物权法草案第49条应当取消——评物权法草案关于公益征收与征用制度的规定[J], 刘勇
2.对物权法草案(第五次审议稿)的修改意见 [J], 梁慧星
3.对物权法草案(第五次审议稿)的修改意见 [J], 梁慧星
4.读懂《物权法》:在《物权法》的规制中和谐前行--专访物权法草案起草小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利明教授 [J], 吴正红
5.中国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总体结构与制定目的 [J], 易继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读《物权法》195条

我读《物权法》195条
第195条 债务⼈不履⾏到期债务或者发⽣当事⼈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可以与抵押⼈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协议损害其他债权⼈利益的,其他债权⼈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起⼀年内请求⼈民法院撤销该协议。
抵押权⼈与抵押⼈未就抵押权实现⽅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可以请求⼈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抵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解读:
1、抵押权⼈实现抵押权的条件:⼀是债务履⾏期间届满,债务⼈不履⾏债务;⼆是发⽣了当事⼈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选⼀
2、债务⼈不履⾏到期债务或者发⽣当事⼈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的,抵押权⼈可以与抵押⼈就如何处理抵押财产进⾏协商,如果双⽅达成协议,就可以按照协议的⽅式实现抵押权
3、三种抵押财产的处理⽅式供抵押权⼈与抵押⼈协议时选择:折价、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4、协商不成,法院上:抵押权⼈可以直接请求⼈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5、其他债权⼈的形成权----撤销权。
物权法草案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物权法草案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一、对第二章的修改意见1、将草案第十八条修改为:“登记机构应当向社会公众提供查阅、复制登记资料的便利,并应当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保守秘密”。
修改理由:物权登记公示原则的具体体现之一是社会公众可以便利地查询、复制登记资料,而不仅局限于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可以查询、复制。
草案第十八条规定只有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可以查询、复制登记资料,事实上排除了其他人(如律师)查询、复制登记资料的权利,与物权公示原则应当具有的“公示”特性相违背。
2、将草案第十九条第三款修改为:“经人民法院裁决异议登记不当,权利人有权申请登记机构注销异议登记。
……。
修改理由:异议登记不当的认定应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处理较为合适,而不应由登记机关作出。
3、在草案第十九条中增加第四款:“权利人在异议登记期间不得对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的物权进行处分。
” 修改理由:异议登记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草案未作规定,这是一个缺陷。
我们认为,设立异议登记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因此,应当规定权利人在异议登记期间仍然不得处分登记簿上记载的物权。
4、将草案第二十条第一款修改为:“……。
经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登记或经人民法院裁决认定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 修改理由:草案原条文未对“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应由谁认定、按照什么程序认定等问题作出规定,建议交由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认定。
5、将草案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中的“期房”一词修改为“预售商品房” 修改理由:“期房”的概念在法律上没有规定,目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使用的是“预售商品房”的概念。
如果非要使用“期房”概念不可,应在《物权法》中作出概念解释。
6、将草案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预告登记后,买受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的,或者债权消灭的,预告登记失效。
具有预告登记失效事由的,出卖人有权申请注销预告登记。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修改稿)》修改意见的报告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修改稿)》修改意见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07.03.15•【分类】审议意见正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修改稿)》修改意见的报告(2007年3月1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3月13日上午,各代表团对物权法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
普遍认为,草案经法律委员会根据代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是可行的,同意提请本次会议表决通过;同时,有些代表对草案修改稿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法律委员会于3月 14日上午召开会议,对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
法律委员会认为,草案修改稿已经成熟;同时,经对代表提出的修改意见逐条研究,建议对草案修改稿作如下修改:一、草案修改稿第四十九条规定:“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有的代表提出,野生植物资源的范围不清楚,能否规定一切野生植物资源都归国家所有,值得研究。
法律委员会研究认为,依照宪法规定,森林、草原属于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草原除外。
不加区别地规定野生植物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是不确切的。
据此,建议将这一条修改为:“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二、草案修改稿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
登记机构应当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有的代表提出,这一条同其他类似条款相比较,需要补充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何时设立。
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在这一条中增加“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一句,修改为:“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
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
登记机构应当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此外,根据有些代表提出的修改意见,按照逻辑严谨、表述规范的要求,还对草案修改稿作了一些文字修改。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的通知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5.07.08•【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是一部明确物的归属,保护物权,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草案,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委员长会议决定,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以便进一步研究修改,再提请以后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增加立法工作透明度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推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的有益探索,各有关方面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征求、收集本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有关部门、法学教学研究等单位的意见,于2005年8月20日以前将意见汇总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二、各地人民群众可以将意见分别寄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也可以将意见直接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或者通过中国人大网站提出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邮编:100805。
中国人大网址:。
三、由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征求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人士的意见。
四、请中央和省级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组织刊播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文章,并报道讨论情况和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005年7月8日。
物权法对我国担保制度的完善

物权法对我国担保物权制度的开展和完善•来源: 赵青云律师•发表时间: 2007-12-25 16:13:02•关键字: 物权法担保物权•阅读次数: 1548论文简述: 江阴担保物权物权法教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非常快乐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关于物权法中的担保物权制度,我要谈的题目是?物权法?对我国担保制度的开展好完善。
大家知道,物权法在原来担保法的根底上系统的规定了担保物权制度,这首先成认了担保物权它是一种物权,而且要使用物权法的一般规定,这可以说是对担保法的重大的完善。
另外一方面,从体系上考虑,物权法规定担保物权制度为民法典的制定奠定了很好的根底,因为担保法实际上是把各种担保形式集合在一起所作出的规定,它并没有考虑到法典的体系,担保法中两大局部内容〔人保、物保〕本来应该分别属于物权和合同的内容,但是物权法把它结合在一起进展规定,这实际上是与法典的体系相违背的,但物权法对担保物权作出了系统的规定之后,未来在民法典法的制定将把担保法中有关人的保局部纳入到合同法,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担保法将来不复存在,这实际上也为法典的制定作出了很好的根底。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物权法中担保物权制度的开展呢?这首先是因为担保物权在物权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物权法中规定了三类物权,也可以说它的内容是三分天下,担保物权占据其中之一,所以我们要研究物权法如果不懂担保物权制度实际上这是没有真正理解物权法。
其次,担保物权的开展反映了物权法在当前与未来的重要开展趋势。
在近两百年以来,整个物权法的开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在所有权与用益物权制度这两个方面,物权法显得相比照拟保守,没有太多新的物权类型出现,而最活泼的一块就是担保物权,不仅仅是出现了一些新的担保物权形式,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非典型担保,这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搞活融资、充分的保障债权是相适应的。
所以,我们要研究担保物权的开展实际上也是在研究未来物权法的开展趋势,我们把握好了担保物权的开展趋势,我们也就把握好了整个物权法未来的开展趋势。
2018-关于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之二word版本 (3页)

2018-关于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之二word版本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关于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之二关于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之二关于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之二关于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之二物权法草案第1条开宗明义,规定了制定物权法的目的。
第1条规定:“为保护自然人、法人的物权,明确物的归属,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
”按照法律规范的分类,这类规范本身并不是对人们行为的法定模式及其后果的直接规范,属于法律内容中的“非规范性内容”。
然而,此条虽为非规范性的法律内容,但所涉及的问题较大。
这里分述如下:第一,关于该条之存废问题。
新中国立法,每部法律的开篇,总要阐明“本法”之制定目的或指导思想。
这种立法形式,虽未明文,但也成为了一种习惯。
即使是201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在第1章总则之第1条,也有类似的规定。
这一习惯的优劣,一时尚难评判。
不过,此类规定,无外乎说明“本法”所大致规范的领域与出发点,其中多有一些与时事相关联的空泛的政治用语。
因此,在规范法学或具体制度的研究者看来,此乃毋庸研究或无加多涉之“套语”而已,不免徒具“标签”或者“符号”意义。
在本人对梁慧星教授的一次访谈中,先生也谈到了这一点。
先生认为,“它只具有一种宣示的性质,不是实质性的东西,不值得过分关注”[1].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些所谓的“帽子话”。
那么,物权法是否需要这样的“帽子话”呢?然而,民法草案采取的是汇编式立法模式,物权法虽为其中一篇,但各编独立,有单行法汇编之意,现行其他各编(如合同法编、婚姻法编、收养法编和继承法编)也均有类似规范。
看来,适应这种立法模式,物权法草案保留该条规定,是一种较为现实的选择。
事实上,在法律解释和法官造法的过程中,法意解释、目的解释乃至比较解释或合宪解释,多有必须借重“本法”之立法目的或指导思想的地方;有时候,它甚至也是克服成文法律之局限性所必需(necessary),发挥着法的价值补充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法研究 法学2005年第10期关于物权法草案第195条的修改建议●周江洪3X【内容摘要】 运用法解释学和比较法学的方法,对物权法草案第195条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对各担保物权的特殊性不加区别统一规定的问题所在以及在法适用上可能引起的混乱,同时也指出了对抵押情形下的利息等不加限制可能导致的重复抵押制度的空洞化的不合理之处。
并在此基础上,关于担保物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重新设计草案第195条,明确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保管费用为“债权人为保管担保财产支出的必要费用”,增加了因债权人持有的担保财产的隐蔽瑕疵引起的损害赔偿金,并就抵押情形下的利息等增加了限制性规定,以平衡各权利人之间的利益。
【关键词】 被担保债权范围 保管费用 利息等的限制 一、问题的提起全国人大近期公布的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第四编担保物权部分,对现行担保法制度作出了比较大的调整,其中第十六章担保物权的一般规定中,遵循法典“总则———分则”的传统立法方式,在现行担保法第一章总则的基础上,又概括出了其他一些各担保物权共通的总则性规定,①其中第195条关于物权担保的效力范围(被担保债权的范围)就是对现行担保法第46条(抵押担保的范围)、第67条(质押担保的范围)、第83条(留置担保的范围)等所作的概括性规定。
法典化立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试图对一些共通的法现象作出概括性的规定,从而实现法典的简洁化。
因此,从这一层面上来讲,第195条中所体现出来的法典化努力值得肯定。
但是,第195条所作出的概括性规定是否合理,在简洁化、总则化的过程中是否有内涵丢失或内涵扩大的现象呢?本文试图利用法解释学和比较法的一般方法,对该条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一简单分析,以期能够对物权法立法作出一点建设性建议。
二、草案第195条存在的问题分析依草案第195条规定,“物权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作为第十六章担保物权的“一般规定”,从一般法理上可以作如下理解,因为草案各担保物权分则部分没有对此作出特别规定,故各X①与现行担保法相比,第195、196、197、198、199、200条等都是在现行担保法分则性规定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总则性规定。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
担保物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都适用该条规定。
基于这样的理解,该条具有以下两个特色:11草案不采用对各担保物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个别规定的方式,而是采用一般规定的方式统一概括各担保物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
从法的沿革上来看,这一点也十分明显。
现行担保法分别在各担保物权部分规定各自的被担保债权范围,而不是在“一般规定”中加以规定。
而且现行法上,各担保物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也各不相同。
其中,抵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担保法》第46条);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担保法》第67条)。
两者不同的是,抵押由于并不移交抵押物的占有,因此不象质押一样包括质物保管费用;对于损害赔偿金,两者虽然都同样加以规定,但内涵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抵押担保时,一般指的是因原债务不履行所引起的损害赔偿金,而质押担保时,除了因原债务的不履行所引起的损害赔偿以外,还包括因质物的隐蔽瑕疵而给质权人造成的损害所引起的损害赔偿。
①除此之外,两者大体相同,而且作为约定担保,担保物权设定合同另有约定的,两者都按照约定(《担保法》第46条、第67条)。
另外,对于留置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担保法也作出了专门规定,即留置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担保法》第83条)。
从该条的规定来看,由于都需要对物进行占有,留置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与质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基本一致。
但是,与质权不同的是,留置权作为法定担保物权,并不存在担保物权设定合同,因此并没有“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之类的规定。
从现行担保法的诸规定来看,三者在被担保债权范围上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物权法草案却放弃了这种“区别对待”的立法方式,转而采用“一般规定”的立法方式,在各担保物权分则中不再另行规定担保物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试图统一各担保物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
为此,草案第195条明确规定,“物权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关于被担保债权范围,草案规定将现行担保法各规定简单相加,不区分法定担保还是约定担保,也不区分是否为转移占有的担保,无视前述担保法所确立的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各自不同的被担保债权范围,统一确立了担保物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
但是,简单相加并不等于共通规定,作为“一般规定”存在着逻辑上的问题,从而在法适用上有可能产生混乱。
例如,将“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作为被担保债权,依文义解释,就有可能将非移转占有的抵押和担保物权人占有担保财产的质押或留置相混同,从而有可能将非担保物权人支出的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也纳入被担保债权范围,存在逻辑上的混乱②;就损害赔偿金而言,转移占有的质押和留置,除了债务不履行引起的损害赔偿以外,还存在着因为持有担保财产而产生的隐蔽瑕疵损害赔偿问题,而与抵押①②对于该点,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
在抵押权实现过程中,抵押权人可能也需要对抵押物进行保管等,因此也存在着担保财产保管费用的问题,但该保管为抵押权实现过程中的保管,应当解释为抵押权实现费用,而不是如同质权一样移转占有而形成的保管费用。
关于这一点,担保法中没有明确规定。
另外,在担保法司法解释第90条虽然规定了因质物的隐蔽瑕疵造成质权人其他财产损害时,应由出质人承担赔偿责任,但并没有明确该损害赔偿是否属于质物的被担保债权范围。
但是,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并参照各国立法例,可以将该损害赔偿纳入担保法第67条的损害赔偿金加以扩大解释。
另外,王利明主编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1056条“出质人的瑕疵担保责任”中,也明确规定了“在当事人没有相反约定之时该赔偿责任纳入质权担保的债权的范围”。
情形下的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所引起的损害赔偿存在着内涵上的不同,从而使得在同一条文中的同一用语,在不同担保物权情形下产生不同的文义解释的法适用上的问题,也存在着逻辑上的混乱;另外,“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对于约定担保物权来说并没有问题,但对于作为法定担保物权的留置权而言,该但书的存在会让人误解为包括留置权在内的所有担保物权都是约定担保物权。
将各担保物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强行等同,这并不是首创,世界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立法例,如智利民法典就将质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作为抵押权的被担保范围等同。
该法第2424条规定,“抵押债权人就以抵押物获得清偿,享有质押债权人对质物的同样权利”。
而根据关于质押的第2396条,“债务人在清偿全部债务后才可请求返还质物的全部或一部,该全部债务包括原本、利息、债权人为保存质物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其他因持有质物遭受的损害。
”①但与我国物权法草案笼统规定“保管费用”不同的是,该法第2396条规定的“保管费用”,乃是“债权人为保存质物支出的必要费用”,明确了是债权人所支出的保存费用,从而排除了债权人以外的人所支出费用被列入被担保债权范围的可能性;而且该法所说的“损害”,也是“持有质物遭受的损害”,明确了只有在移转担保物的占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的损害。
因此,虽然存在着将质押和抵押的被担保债权范围统一规定的立法例,但却无法用以说明草案195条所采取的笼统规定的逻辑合理性。
实际上,民法典官方草案阶段的担保物权规定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并不是所有的“担保物保管费用”都应该列入被担保债权范围这样的问题。
该草案第2编第236条规定,“物权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物权的费用。
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该规定虽然将担保物权的被担保债权范围以“一般规定”的方式加以规定,但并没有将担保物的“保管费用”列入被担保债权范围。
与物权法草案相比,民法典官方草案采用法典立法的一般方式,即采用最大公分母的方式将各担保物权被担保范围加以简约,概括出其共同的要素,作出统一规定。
这与物权法草案第195条所采用的简单相加而得出总则性规定的方式完全不同,具有其合理性。
但是,民法典官方草案在作出一般规定以后,并没有就各担保物权的特殊情况作出特别规定,如质物的保管费用问题,从而缩小了现行担保法规定的质押的被担保债权范围,发生了抽象过程中的内涵丢失现象。
因为除了共通规定,对于无法统一的情形,需要作出分则性的特别规定,这才是符合法典化体系的基本要求,民法典官方草案分则性规定的缺失,是其重大的硬伤。
而且,民法典官方草案也将“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作为总则性规定规定,因此,就留置权而言,同样存在着与草案第195条相同的问题。
21草案并没有对抵押担保情形下的利息等作出特别限制。
就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虽然各学者建议稿中都对利息、迟延利息等作出了一定的限制,②但草案仍然坚持现行担保法的规定,没有对利息等作出特别限制。
关于利息等是否应该作出特别限制,世界上主要存在着两种立法例。
其一为德国民法的无特别限制型。
对于约定利息和其他从给付,德国民法只是要求登记其徐国栋主编:《智利共和国民法典》,徐涤宇译,金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
①②梁慧星主编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624页)第316条规定,“金钱债务的迟延利息,以被担保的债权届期后两年内发生的利息为限,就抵押物有优先受偿的权利”(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中国民法典物权编建议稿第306条采同样的规定);徐国栋主编的《绿色民法典草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83页)第569条规定,“金钱债务的迟延利息,以被担保的债权到期后两年内发生的为限,就抵押物有优先受偿权”;王利明主编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37页)第985条规定,“享有优先受偿权的利息、逾期利息以及违约金以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前两年内发生以及在强制执行程序之中所发生的为限”。
利率或金额,并没有加诸于其他限制(德国民法第1115条)。
不仅如此,对于法定利息、先期通知费用以及权利追诉费用,无须登记也当然属于抵押权担保的范围(德国民法第1118条)。
①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861条也规定,“抵押权所担保者为原债权、利息、迟延利息,及实行抵押权之费用。
但契约另有订定者,不在此限。
”与德国民法一样,对于利息、迟延利息等的范围并没有作出特别限制。
其二为法国、日本、瑞士式的特别限制型。